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幽径悲剧教学反思

幽径悲剧教学反思

幽径悲剧教学反思
幽径悲剧教学反思

《幽径悲剧》教学反思

教完《幽径悲剧》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有值得自己发扬的地方,更有许多需要修正的地方。

1、以读贯穿全文,并且体现读的三个层次。

《幽径悲剧》是一篇散文,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是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在设计不同的读的形式的基础上,我重点是设计了读的三个不同的层次。

首先,在读中感知。这个层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大体结构。如学生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悲剧?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次,在读中感受。这个层次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去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把自己感受融入其中,形成学生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如:阅读课文,找出写幽径中美的事物的句子,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读文章的第11段,谈谈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请找出你感到痛心疾首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这几个题目的设置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触摸文字的温度。

最后,在读中感悟。学习一篇文章,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明白文字,更要引导学生领悟文字背后的内容,要培养学生深刻的思想。如,藤萝被毁,令人悲痛。那么,有没有令作者更痛的原

因?这样的题目就是在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联系写作背景,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这是感悟社会;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养,修正自己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这对学生来说,是更深刻的感悟与收获。如设计的“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季羡林悲天悯人的情怀,学习他关心天下的胸怀。

2、抓住关键词,进行个性化解读。

《幽径悲剧》这篇文章,内容深厚,主题多元,这既给教师提供了拓展的空间,也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在设计教案之前,我熟读课文,力图找到文章的关键词,找到一个独特的切入点,从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后来,我把“悲剧”作为文章的关键词,用“微笑”和“绝不会有任何人”两个词来解析“悲剧”的内涵。“微笑”,一词写出了藤萝花开得灿烂如笑脸,而此刻,它的根部被人砍断了,它并知道已经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根源,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藤萝的悲剧;而一连三个“绝不会有任何人”,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对藤萝所代表的所有美的事物的漠视,通过分析,学生就可以挖掘出文章的内涵。

有待修改的地方:

1、对文章的写作背景分析不透彻。

《幽径悲剧》这篇文章写于1992年,属于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年代;文章中还牵扯到文化大革命的一段历史。对于这两段历史,学生都不熟悉,造成了理解作者情感的障碍。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把学习任务在一节课内完成,我没有深入分析写作背景,使得学生对“藤萝成为我的精神支柱”一节的理解处于真空状态,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就达不到预期的深度。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将在下一次学习本文时,把这段背景加入分析的行列,效果会更好。

2、课堂生成缺少精彩。

语文课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并带着新生成的问题走出课堂。而这一节课,学生通过预习,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课堂上却没有形成争论、辩论的精彩场面,学生思维碰撞没有形成灿烂的火花,也没有形成令人耳目一新、值得思考玩味的新的问题,这是很大的遗憾。在以后设计问题时,还需要再琢磨更贴切的角度,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思维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有些可能自己一时没有察觉,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还需继续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第五单元第三个三连堂18 幽径悲剧导学案

八语上册第五单元第三个三连堂18<< 幽径悲剧>>教学导学案班级801 姓名何家树自学成绩备注 自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2、学习运用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体会本文优美、通俗而又典雅的语言特点。 人生目标1、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进而爱美护美,善待生命和一切美好的事物;2、拯救自然环境,实际是拯救人类自己,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素质 能力目标1、增强维护真、善、美的能力;2、提高审美以及善待生命和一切美好事物的能力。 网上查询问题设置1 什么是悲剧?查询结果 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 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 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 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 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 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 目的。 2 什么是真、善、美?查询结果单纯不一定就是善良,表面的可恶代表不了内心 也如此 3 怎样维护真、善、美?查询结果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 愚氓灭美是什么意思?查询结果愚蠢的人毁灭掉没得事物 愚氓:愚民,愚昧之人。氓,民、百姓。 5 当今社会有哪些愚氓灭美的现 象? 查询结果时下风行的减肥热不就是么? 身体实在胖的也就不说了 有些本身瘦得象麻杆的也大叫着加入进来 多少减到住院的地步! 自然就是美早被扔一边去了 6 查出你所在城市存在哪些愚氓 灭美的现象? 查询结果 7 怎样在描写中结合抒情和议 论? 查询结果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描写, 来反映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的文体,但为了更鲜 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感染力,在记叙中也结合一 些抒情和议论,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犹如“画龙”,抒情和议论则是“点睛”之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一课时) 赣榆县初级中学授课者:仲崇荣 教学背景: 这节课不同寻常——这是一节校际交流课:校领导指派我到班庄二中借班上课。我从思想上很重视这节课:备课上花了不少时间,进行了三轮备课,即备自己,备文本,备学生。其中的备学生,是指课前打电话向那边的任课老师了解学情。 教材分析: 《幽径悲剧》是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北大燕园内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作者将其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文章语言精练、通俗又雅致,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的灭美“愚氓”,感染力极强。编者将其安排在人与环境单元,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对藤萝所流露的真情,对愚氓恶行的谴责,从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品读课文,在寻美、赏美中体会作者对古藤的深情。 二.感受悲剧效果,增强爱美护美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在寻美、赏美中体会作者对古藤的深情。 教学难点: 感受悲剧效果,增强爱美护美的思想意识。

教学媒体: 多媒体,含图片、文字、音乐。 课前准备: 教师进行三轮备课,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概括段意,赏析妙词佳句——在书上留下预习的痕迹。 教学过程: 说明:[ ]里的文字为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一.开场: 绽放自信笑容,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巧用名人名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但时间宝贵,只能简单的笑一笑、说一说。 ] 二.简洁导入,投影出示导语。 让我们走进美文《幽径悲剧》,这里有一条( )的幽径,有一棵( ) 的古藤,还有一个( ) 的悲剧! [小括号里的内容,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大多数应该能说出来。设计该导语的意图有3:1.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2.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3.尽量简洁,为后面的深入研读文本节省时间。 ] 三.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齐读目标。 1.品读课文,在寻美、赏美中体会作者对古藤的深情。 2..感受悲剧效果,增强爱美护美的思想意识。

新人教语文《幽径悲剧》设计方案

D&L精品 教育辅导用书板块 镇江市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在这篇课文中,对什么是悲剧,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生是陌生的;对作者要传达的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着重解决“悲”从何而来,怎样使文章悲情四溢,让读者灵魂震憾,使学生进一领悟作者所传达的细腻情感。这样的处理需要立足文本,从诵读出发,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感受情感,进行语言实践,帮助学生从文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使诵读更有效,我设计了读出美感、读透悲情、读清主旨、读得感受四个主要诵读环节。当然我始终做着自己本分的事——引领和点拨,藤萝美景的赏析、悲情的感悟、主旨的探究都由学生自己努力思索、探究、获取。

1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和技巧 1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都在采用最原始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次要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较大的距离感,而师生之间一旦产生了这种距离感,就很难把思维聚拢,让思维成为主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顾学生的想法,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所以会出现知识传达不到位现象。因此,相关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只有这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点的探索,同时也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也能够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更加地了解学生,方便“对症下药”,找到学生的不足和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方面着重培养。例如: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制订相应的讨论课题,把思维方式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训练讨论,让学生们自主接受知识,让学生们之间有竞争,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 2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重庆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重庆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关于《骆驼祥子》、《水浒传》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三匹骆驼。 B.“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以上描写的是《水浒传》中的英雄武松。 C.虎妞让祥子买车“吃分子”、做小买卖生意,他不屑一顾。祥子最后的命运是要饭。 D.《水浒传》从最初占领水泊梁山,到梁山豪杰聚齐一百零八位,直到被朝廷招抚,梁山前后共有三位寨主,第二位寨主是王伦。 E.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中挑酒上冈的是白日鼠白胜。 二、基础知识综合 2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朱自清《春》) ②我们都面面相觑了,shū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贾平凹《月迹》) ③在湖中,昔日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季羡林《幽径悲剧》) ④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绝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茅盾《白杨礼赞》) (1)给句①②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解释句③中加点词“潋滟”的意思。 (3)句④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手写比打字有助记忆

①《夜光杯》今年2月7日的一篇《医生的字》的文章提到有一位叫马红霞的医生写的病历单的字迹工整清秀,现今已是非常稀罕。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关于手写的话题,那就是记(英文)笔记时,是手写好还是打字好? ②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论,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打字的速度更快,当然要具有这种速度,必须受过专门的打字训练。但是有美国教授研究后认为,手写笔记有助于学生在教室里集中注意力,习惯于手写笔记的学生学习成绩也较好。较之喜欢用英文速写方法的学生,用普通书法记笔记的学生能学到更多知识,对信息的记忆也更持久,更乐意把握新的思路。和用键盘相比,手写能紧扣人的思维,使获得的信息更有条理。 ③统计显示,听课时用键盘记笔记速度更快,打字和手写每分钟的速度之比大约是33字比22字。在短时期内,打字是有优势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一位教授2012年做过一项调查,上课结束后立即对学生进行跟踪,结果发现“打字族”能够回忆起更多的上课内容,对上课内容进行测验的成绩也比“手写族”要好一点。 ④问题是这种优势是暂时的,经过24小时,“打字族”对自己记下的东西全忘记了,他们在键盘上敲下的长长的笔记太表面化,也太肤浅了,无助于他们回忆起上课的内容。相反,“手写族”能够持久记忆课堂讲课内容,甚至在一星期以后仍然对课堂上的一些概念有很好的掌握。很显然,手写会把听到的东西更深地记住。用普通书法记笔记更便于温习上课内容,因为它们较之速记法组织得更好。 ⑤人们要问,“打字族”能记下较多的内容,为什么掌握的知识反而少呢?研究证实,打字是一种机械反应,对听到的东西是逐字逐句地记下;“手写族”记下较少的东西,但是在记下的同时也在思索,并且对内容有了一个消化。 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高科技含量的笔记本电脑人见人爱,它可以使打字更快,但恰恰对学习知识是有害的;手写可以增强对知识的记忆,然而有统计说,手写平均只能记下30%左右的内容,为了跟上讲课者的速度,手写会漏掉一些重要的限定词,省略掉一些关键的细节——所以手写还大有改进的余地。 3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4 . 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 .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手写族”的优势? 6 . 第③段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统计显示,听课时用键盘记笔记速度更快,打字和手写每分钟的速度之比大约是33字比22字。 阅读传记《屠呦呦与青蒿素》,完成下列各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幽径悲剧》最新导学案[1]

《幽径悲剧》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阅读描写藤萝的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原因。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受藤萝的美和悲,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3、学会欣赏美,保护美。 学习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 三、初读感知课文: (一)介绍作者: 1、说一说:你了解的季羡林: 2、读一读: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季羡林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3、了解背景: (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1、回顾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2、解题:什么是悲剧?请大家用一句话或一个故事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3、理一理:按照作者的思路,可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一)、 (二)、

(三)、 四、精读品析: (一)、赏藤萝之美 1、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参考句式如:我觉得这是一株藤萝,从文中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我的理解是。) 2、文章正面描写了藤萝之美,那么文章开头就写的是藤萝吗?那么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二)、观藤萝之惨 1、可以说这株古藤萝在燕园,它是唯一的最美,在“我”的心中,它是唯一的最爱,都占据着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如此美丽的古藤萝却被毁灭了,永远消失了,找出文中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语段,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藤萝被毁后的惨状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2、朗读藤萝被毁的文字,让我们感受一下藤萝被毁灭后的悲惨情形。(读出痛心和同情。)(同桌互评) (三)、感作者之悲 1、被毁灭的东西越美,其悲剧性就越强。 阅读文章12—14段,作者在此更是直接宣泄自己的悲愤、痛苦之情,划出这些语句,体会作者深切的悲痛之情。 2、作者的这种悲愤、痛苦之情在1 3、14段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同桌互读体会感情。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案 学习目标: 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学习重点: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领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 2、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老头答应了,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家季羡林。现年已94高龄却仍矢志不渝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让我们一同去感知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整体感知 1、迅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2、阅读、概括 3、组织交流 三、研读课文 (一)引导学生学习写古藤之美的部分 1、“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幽径悲剧”实际上写的是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写“悲剧”首先要揭示悲剧主角古藤的美,作者是如何突出地写古藤萝之美呢? 2、古藤萝之美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阅读、赏析、绘画、交流 3、幽径四季之美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与反思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启东市寅阳初级中学李锦辉《幽径悲剧》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其文章内涵丰富而深 邃;其文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又雅致;其情渗透字里行间,沉痛不失其含蓄。文中古藤萝的悲剧,是整个幽径的悲剧,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所以说《幽径悲剧》是一篇极佳的阅读教学的文本。本着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论指导,设计此课。为达到以上标准要求,可选用教师点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朗读为主的教学方式。 学习目标: 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 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学习重点: 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wān yán ()() jīng ( ) 潋滟抖擞 ( )棘 yè sǒng méng 摇()毛骨()然愚()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调整与 思考 1 激趣导入: 这是一个发生在2003年的澳大利亚 网球公开赛上的故事。一只小鸟被一个高 速飞行的网球击中,鸟儿堕地身亡。接下 来的一幕让世人震撼:击中小鸟的运动员 神情沮丧,马上终止比赛,跑到小鸟跟前, 毫不犹豫的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表示忏 悔。他那深深的一跪已经成为经典的一幕 让世人永远难忘。他那深深的一跪为什么 会成为经典一幕让世人震撼呢?……今 天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同样关爱生命,而且 情感更加丰富的作家季羡林,随他一起走 《幽径悲剧》。 听故事,思考后交 流 可增加 对季羡 林文学 常识的 了解 2 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思考文章写了一个 什么悲剧? (2)原先你一直以为什么样的事叫 悲剧? (3)指名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 朗读课文,思考, 交流

幽径悲剧上课实录及评论

散文教学要从“外”回到“里” 执教者:李海林 观察者:王荣生 《幽径悲剧》教学实录 师:课文同学们都预习了吗? 生:预习过了。 师:那我就检查一下喽。问一个词语吧,这个词语过去你们肯定没有遇到过,如果你们能准确地解释,那就是真的预习过了。大家看第10段,第2句:“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鲁殿灵光”是什么意思? 生1:(举手) 师:哦,那你来讲。 生1:汉代鲁恭王建造了一座灵光殿,历经战乱而不毁,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物。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预习过了。你看这位同学念的这段话,跟老师翻词典找到的解释一模一样。是真的预习过了。那好吧,就不检查了。那我就问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吧。请大家看课文题目:幽径悲剧。什么叫悲剧呀? 生:(举手) 师:哦,你来把你知道的写到黑板上来。 生2:(上黑板写)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师:哦,这是关于悲剧最经典的解释。同学们,什么是悲剧,第一,必须是“有价值的东西”,第二,这个东西必须被“毁灭”掉,第三,还必须“给人看”。这个定义真是简明扼要。来,同学们一齐把这句话念一遍,“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预备齐。 生:(齐声念) 师: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写到的“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生3:(举手) 师:那你说说。 生3:燕园中的那棵古藤萝。 师:哦。同学们预习得可真认真。同学们每篇课文都预习得这么认真吗? 生:是呀。 师:如果同学们每篇课文都预习得这么认真,那你们的语文肯定能学好。相信吧?那我再问一个更难的问题: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这篇课文写到的这个被毁灭了的藤萝,其“价值”在哪儿呢?它有什么“价值”呢? 生:(看课文,思考) 师:你们看到过藤萝吗? 生:(有同学说没看到过) 师:老师所在学校就有一棵藤萝,老师拍了几张照片,同学们想不想看? 生:(齐声)想。 师:(放照片给同学看)漂亮吧? 生:漂亮。 师:再看一张。漂亮吧? 生:漂亮。

怎样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

怎样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 科学的挖掘文本中所体现出的法制教育,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 文章内容的解读,也必将使法律的圣洁光芒照射课堂,照亮学生的心灵.那么,怎样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的光芒照 亮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职责中,学校,作为一个集中教育的场所, 时刻肩负着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用之才的艰巨任务,而他们成才的首要 前提是必须健康的成长.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明辨是非 的能力,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容易冲动,特别是当自尊心受到伤 害或自己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容易失去理智,导致违法犯罪.因此,为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犯罪,教师在教学中 就需要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的法制教育,正确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能懂法、守法、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守法习惯,培养守法意识,提高 守法能力.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但是目前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 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教学生 学习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等等,缺乏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法 制教育.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 法制教育,以文学的视角,充分、合理、科学的挖掘文本中所体现出 的法制教育,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也必将使法律 的圣洁光芒照射课堂,照亮学生的心灵.那么,怎样在语文学科教学中 渗透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的光芒照亮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 教学中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呢?下面,我就五个“注重”来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注重导语渗透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

《散步》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二十二散步 莫怀戚 ( 主备人:张伏宝嵇小舟执教:张伏宝 2010年5月27日 )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2、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B:过程与方法 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反复诵读,领会主旨。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散文,提高审美情趣。 C: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深沉的亲情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表现至善至美的亲情美的主题以及语言文字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的欣赏与感悟。 导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说感受)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温馨的爱,像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习质疑 1、回顾学过的《错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装满美好情愫的季羡林先生因为燕园中的古藤萝被毁,写下了对灵魂颟顸之人强烈不满的《幽径悲剧》。 宗璞先生没有因为紫藤萝花架的一时被毁而心中惆怅,反而在紫藤萝花瀑前憬悟到生命的永恒。诵读、咀嚼这些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

字,我们能否感受到存活的斑斓多味?如果想要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和驾驭生活,不贻误生活赐给我们的每一次良机。 2、收集有关作者资料,简介作者。 点拨: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曾任教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3、将你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与同学讨论。 4、课前热身: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lín) 分歧.( qí ) 酷.冬(kù)亲戚.(qī)波光粼粼 .. ( 霎.时(shà)熬.过(áo)桑.树(sāng)嫩.芽(nan)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A、散步的人有:母亲、我、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E、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亲情;叙事线索是散步。 四、细读品味,合作探究(再读课文) 1、合作探究,把握课文中心事件和人物。 A: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平凡的家庭显得那样和美? 教师点拨:写的是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 B: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的特点) 教师点拨:母亲——慈爱;“我”——孝顺;妻子——贤惠; 儿子——天真可爱。 2、细读品味,感受亲情之美。 A: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a:学法指导:从“强壮”、“高大”分析及表达的感情方面进行品味。 b: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C:教师点拨:“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我正值中年;“高大”是从儿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2、难点: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作家、学者。 本文写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共17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幽径美景。 第二部分(7—10),写幽静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7),写藤萝悲剧。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怎样写幽径的美景?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2),写幽径自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第二层(3—6),写幽径四季之美。 第二层写幽径四季之美。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分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园”。春天小花的生命灿烂,“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夏天绿阴之浓烈,“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盖”,松柏“绿色更加浓烈”,着意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总起来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了解谋篇布局的特点;层层铺垫。 2.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重点 1.谋篇布局的特点。 2.重点词语的含义,拟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径“悲剧”的内涵,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教学设想: 特定的历史时期,愚昧的人们不放过任何展示美的事物,这种行为深深刺伤了作者爱美、维美的心灵。他对美的热爱,对愚氓的痛恨化作浓浓的悲伤,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读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着重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环境,热爱环境的情感。具体做法是通过对文中语句的品评、挖掘, 联系时代生活,让他们倾听大自然的呼声,谴责愚氓的恶行,明白善待环境就是善待人类、善待自己。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条小路还会有什么样的悲剧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从中去感受这些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内容。 朗读形式:找几位学生分别读文章 画出下列词语并听准读音。 蜿蜒懦者萧条浩劫诛伐惆怅渺小 虬干毛骨悚然愚氓摇曳绽开万斛潋滟 三、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结构。 Q :题目为“幽径悲剧”,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整体上写“幽径”呢? A : 1—6 节。 引导学生认识“幽径”的还突出体现在“藤萝”上。 Q :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呢? A : 7—16 节。 Q :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悲剧”呢? A : 11 —16 节。 请同学们据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读每部分并内容,各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1—6)幽径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幽径藤萝之美。 第二部分(11 —16)藤萝悲剧。

语文公开课总结

语文公开课总结 篇一 通过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坚持课堂实践同步进行,提高在课改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直是我们开展教研活动的指导思想。此次活动本组有三位语文教师参与。每节公开课,组内教师都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扎扎实实。现这次活动已圆满结束,特将活动作出如下总结: 蒋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教学过程让我们感觉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轻松。虽然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但是可以看出蒋老师课前不仅仅只备教材,还对学生学情做足准备。在她的教学中尤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蒋老师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几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刘老师执教的是一篇经典课文《晏子使楚》,整个教学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特别是第2个小故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进

行语言训练,让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等等,学生在学习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变换句子,用上这些词语,这样既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何老师执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上课伊始就引导学生回忆用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再把小标题串联起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其次,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教法。以第一部分的学习为例,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指导他们体会句子时,从重点词语、修辞手法、联系上下文、联系背景来进行体悟。接着,学法迁移,讨论交流学“被捕时”和“在法庭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渗透,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课后,我们对此次公开课进行了集体评课活动,活动中各位老师既肯定了执教老师教学的精彩之处,同时又热心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朗读指导不够到位,读的形式也不够多样。希望今后能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并将积累的语言运用到习作中。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新了教育观念,改进了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方法,倡导发式教学,着力培养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我校语文教师的相互学

4《幽径悲剧》学案

《幽径悲剧》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理解文章思路。 2、学习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学习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4、能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能理解善待环境就是 善待自己的道理,增强维护真、善、美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1、能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理解文章思路。 2、学习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学会探求悲剧的涵义,剖析紫藤萝悲剧之因,维护真、善、美。 【学法指导】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藤萝的美。 2、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法理解作者对被砍前的藤萝和对被砍之后的藤萝的不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的剧烈反差,能体会到真、善、美的重要性,从而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3、学习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的写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1992年的春天,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静上的一株古藤萝下段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随风摇曳。这一棵藤萝毁于写作时的“今年春天”,“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作者迫切地感到必须努力实行科教兴国,迅速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于是,怀着重大的使命感写下此文。 2、走进作者 季羡林(1911-2009):字西逋,又字齐奘,当代著名学者,北大副校长、教授,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佛学家、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2009年7月 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著有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季羡林论人生》、《病榻杂记》等。3、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季羡林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二、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懦.者 ( )潋滟 ..( )浩劫.( )诛伐 ..( )荆棘 ..( ) 凌.空( )虬.干( )摇曳.( )悚.然()愚氓 ..( ) 猬.集()万斛.()遒劲.( )干劲.( )惆怅 ..(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凄清: ⑵萧索: ⑶愚氓: ⑷足征: ⑸潋滟: ⑹诛伐: ⑺疾趋: ⑻焉知: ⑼奈何: ⑽闲情逸致: ⑾司空见惯: ⑿等闲视之: ⒀相映成趣: ⒁盘曲而上: ⒂鲁殿灵光: ⒃毛骨悚然: ⒄月白风清: ⒅林林总总: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范文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范文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整理的幽径悲剧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4、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三课时 1、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字词,做到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查找有关季羡林的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 一、导入 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今天我们将通过《幽径悲剧》走进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聆听他诉说的智慧,智慧地诉说。 二、介绍作者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作家,学生介绍之后老师补充。中学毕业后,他和80多个高中同学北上京城考大学。结果,只有3个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入学之后,学业出色,成为当时清华佼佼者,为清华“四剑客”之一。 季老学识渊博,学富五年,精通六七种语言,致力于研究“东方学”,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学识了得,是当代中国的一

《幽径悲剧》教学反思

《幽径悲剧》教学反思 导读: 《幽径悲剧》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语言精炼,含义丰富。课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定为1、通过朗读,体悟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2、通过品析,学习描写、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通过文本分析,理解藤萝不幸遭遇的根源。一堂课结束,发现原定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很多的环节设置和处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一、课时定位 《幽径悲剧》一课,篇幅不短,内容不少,主题不浅,这样的课文不该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由于之前的考虑不周,45分钟的时间内我就像是一个疲于奔命的农夫,不停地鞭策着我的学生,赶着完成之前预设的教学目标。于是先前设计的那些教学环节,统统变成了华而不实的空架子,只是像样地摆一下,完全失掉了它之前的功效。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切实的途径,学生自然跟不上我预想的进度,所以在课堂上的一部分时间里,我的确是在自言自语。 一堂课的好坏最重要的评判该是学生是否有所得,仅从这点判断的话,我觉得这堂课就是失败的。所以备课之前备学生是多么重要的环节,可是我却脱离了学生的基础,兀自思索着教学目标,设计着教学环节,等到上课,才发现一切的设计都是徒然,不过就是一座装修

华丽的空中楼阁。 二、文本定位 《幽径悲剧》是一篇具有强烈悲剧效果的散文,作者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无论是浓墨重彩的描绘还是酣畅淋漓的抒发,都是文章的悲剧性的体现。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悲痛欲绝?如何让学生体悟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最好的法宝就是读。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是这堂课中的读书声太少了。在赏藤萝美的时候可以读,在藤萝被毁的时候可以读,在作者悲伤无语的时候可以读,在作者愤慨表态的时候还是可以读,甚至可以专门设计一节课,就是读《幽径悲剧》,教师在做一些朗读的指导,在品析的基础上诵读,那么学生就能更轻易的走进季老的心扉,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这幕悲剧的直面者,不再觉得季老是无病呻吟,而是真的痛季老所痛,急季老所急。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在于,语文课首先该是一堂课,一堂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的课。教师之前所有的预设都应该基于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之上,其次在考虑形式是否新颖。所谓创新,不是指形式的创新,而是通过这堂课学生能力的是否能有所创新,在备课环节中,千万不可本末倒置。其次,语文课就该是一门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课,基于不同的文体特点要配合不同的训练重点,或读、或辩、或写、或品,千万不能千篇一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教育资料】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专用

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学案(苏教版八 年级上册) 课题:课型:新课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了解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方式、要求和作用。 2、研讨方法,赏析范文;写作指导 3、记叙中饱含浓浓的深情 学习重点: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方式、要求和作用。学习难点:写作。 教学方法:读、议、展、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都市精灵》、《幽径悲剧》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及作用,谈记叙文中总少不了抒情、议论的成分,它们丰富了文章的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今天就学习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二、自主学习 1 、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的事物、人物带有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之一。 (1)记叙文中的几种主要抒情方式:

A 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直接用文字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如《最后一课》中我说的一句话。“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即是直接抒情。再如《黄河颂》中“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直接抒情。 B 间接抒情,即作者在叙述描写中抒情。 a 寄情于景;《济南的冬天》《春》 b 寄情于事;《幽径悲剧》 c寄情于物;《都市精灵》 C 在议论中抒情。 (2)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A 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 B 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2、记叙文的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幽径悲剧》

幽径悲剧 教材分析: 1、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2、难点: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设计: 采用自主学习方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人人都应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设想:特定的历史时期,愚昧的人们不放过任何展示美的事物,这种行为深深刺伤了作者爱美、维美的心灵。他对美的热爱,对愚氓的痛恨化作浓浓的悲伤,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读者。因此本课的教学,着重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环境,热爱环境的情感。具体做法是通过对文中语句的品评、挖掘,联系时代生活,让他们倾听大自然的呼声,谴责愚氓的恶行,明白善待环境就是善待人类、善待自己。 主要学法:自读、感悟、品味、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由旧课导入新课。我们去年学过一篇北大学子怀念母校的文章《十三岁的际遇》,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篇既是北大学子,又在北大任教的北大人的关于北大的文章《幽径悲剧》板书《幽径悲剧》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作家、学者。 本文写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 古藤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二、揭示目标 1、学习本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三、检查预习,展示预习笔记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释题:师:我们不要看课文内容,你认为文章会写些什么? (学生进行自由猜想)同学们都猜了很多,文章到底是写的什么呢?就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时间三分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你们能用笔圈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语句,读完后交流;并请你们谈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以及阅读习惯,为待会儿的点评作准备。学生读完后交流,遇到学生难以解决的教师点拨。然后请学生谈谈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教师指导他们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把握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研究》课题阶段总结(第二阶段) 娄丈子总校董来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是研究城镇中学的多,研究农村中学的少,这种现状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提高语文成绩,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这对于广大农村中学学生也是不公平,这不利教育公平的实施,要想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开展本课题研究,加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成绩。 纵观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语文课堂的肢解性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感,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许多学生不是因为不喜欢语文而不爱上语文课,而是因为不喜欢上语文课而不爱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成绩低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背景已由单一的、封闭的文化转化为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加之语文教材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因此,开展探究性阅读模式研究,这是一个有实用性、针对性又富有挑战性、前瞻性的课题。 从2014年1月课题立项,把我校七——九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验研究,现已按期完成了课题实验方案中所规定的第一阶段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