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柴胡医案

小柴胡医案

小柴胡医案
小柴胡医案

小柴胡汤之各家医案选

(2007-04-15 07:17:19)

转载

分类:方剂

小柴胡汤各家医案

治疗少阳病有三禁:禁汗、禁吐、禁下。故必用小柴胡汤和解之剂。方中药物可分三组:一为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之邪热,又能疏利肝胆气机,为和解少阳、表里之主药;二为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并通过其辛散作用,兼助柴胡透达经中之邪;三是人参、甘草、大枣益气调中,既能鼓舞胃气以助少阳枢转之力,又能预补胃以杜少阳之邪内传之路。诸药共伍,少阳经、腑同治,又旁顾胃,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郁开气活,则枢机自利。

使用小柴胡汤还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本方主要作用在于柴胡,必须重用。《时方妙用》说:“方中柴胡一味,少用四钱,多用八钱。其剂量以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为宜;②抓住柴胡汤证的主证、主脉,“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③本方证或然证较多,当在辨明主证、主脉的基础上,随证灵活加减。

【运用】

一、邪人少阳

齐秉慧医案:张女,寒热间作,口苦咽干,两侧头痛,默不欲食,眼中时有红影动。其家以为雷号,来寓备述,予日:非也。少阳热溢于肝经,目为肝窍,热乘肝胆,两目昏红。予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当归、香附宣通血分,羚羊角泻肝热而廓清目中,不数剂而愈。 (《经方应用》1 98 1:2 9 6<引自《齐氏医案》))

按语:本案脉证所现,显系邪入少阳之证,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因挟肝胆郁热,故加当归、香附、羚羊角以理肝郁、清肝热。

二、少阳病胁痛

许叔微医案: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可忍,或作奔豚治。予视之日:非也。少阳胆经,循胁入耳,邪在此经,故病心烦,喜呕,渴,往来寒热,默不能食,胸胁满闷,少阳证也。始太阳传人此经,故有是证。仲景云: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胁下满,干呕者,小柴胡汤主之。三投而痛止,续得汗解。(《伤寒九十论·证六十四》)

按语:少阳病兼太阳证,当和解少阳为法,续得汗解。

三、少阳病气上冲

刘渡舟医案:张某某,女,59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初冬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胁发满,兼见心悸,时觉有气上冲于喉,更觉烦悸不安,倍感痛苦。脉来时止而有结象。此为少阳气机郁勃不舒,复感风寒,由于心阳坐镇无权,故见脉结而挟冲气上逆。此证原有风心病而又多郁,外感内伤相杂,治法:解少阳之邪,兼下上冲之气。处方:

柴胡1 2克,黄芩6克,桂枝10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枣5枚,炙甘草克。

3剂后诸症皆安。(《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90~9 1)

按语:本案治疗用小柴胡汤加桂枝法。加桂枝一药,起到治疗三种证候的作用:一、桂枝解表,二、桂枝通阳下气,三、桂枝又治风心病’。柴胡汤方后注云:“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不渴,为邪未入里;外有微热,是兼有表邪。故以柴胡汤去人参之壅补,加桂枝以解外。可见本方是用于少阳病兼表邪不解之证。本案患者素有心脏病又兼感冒,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胸胁发满、心悸等少阳气机不利而兼表证不解。此外,患者还突出表现为“气上冲’’而致烦悸不安。桂枝于解表之中又善于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下气。刘老常将小柴胡去人参加桂枝汤用于治疗少阳病又兼有心悸、气上冲等症,疗效确切。

四、黄疸

祝谌予医案:李某,男,40岁。患病月余。胃纳不适,口苦咽干,轻度黄疸,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血胆红:3.6毫克%,肝功能正常,胆囊造影、十二指肠引流均未发现异律证属:肝胆湿热。用小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

服上方1 2剂,小便即不甚黄,胃纳增加,口苦咽干均减。原:服至18剂,诸症消失。血胆红素2.4毫克%。原方又服18剂,胆红素降至1.2毫克%,食、睡、二便如常,无

任何不适。嘱病人:服原方1 5剂。(中级医刊1979;<1O>:46)

按语:黄疸之病机关键在于肝胆疏泄失常,气机不利,小柴汤以利肝胆枢机为能事,故凡肝胆气机不疏之证,皆宜使用。加陈、金钱草者,在于加强清利湿热之功。

五、热人血室

俞长荣医案:二十年前,曾治某校一女工,外感恰值月经来漶寒热交作,心烦胸满,瞑目谵语,小腹疼痛。迁延六七日,曾服中:数剂,均未见效。我认为热入血室证,拟小柴胡汤,用柴胡12克。时有人怀疑柴胡使用过量,劝病人勿服。病家犹豫不决,复来询事我说:寒热往来,心烦胸满,非柴胡不解。并用陈修园《时方妙用>:胡“少用四钱,多用八钱"一句相慰,力主大胆服用,病家始欣然而去。只服一剂,诸症均除。(《伤寒论汇要分析1964:91>)

按语:正值经期,邪热乘虚侵入血室,与血搏结而发病。热入室证,小柴胡汤主之。

六、低热

李克绍医案:张某某,男,50岁。1 97 3年初夏,发低烧。在楼治疗无效,返回济南。西医检查,找不出病因、病灶,每日只注射水、激素等药物,治疗两月,仍毫无效果。该院西医某大夫’邀余诊。患者饮食二便均较正常,只是脉象稍显弦细,兼微觉头痛。《伤寒论》云:“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因与小柴胡汤原方,其中柴胡每剂用24克,共服2剂,低烧全退,患者自觉全身舒适。该院有的医师还不相信。结果过了三天.患者病愈,已能上班工作。(《伤寒解惑论》1978:129)

按语:发热头痛,三阳证皆可见,惟以脉为凭,浮为太阳,大为阳明,弦为少阳。本案低热、头微痛,脉略弦细,证属少阳无疑,故与小柴胡汤和之愈。

七、胃脘痞痛(急性胃炎)

祝庆堂医案:董某某,女,1l岁,1 98 7年5月2 9日初诊。患者体质素弱,四天前因淋雨引起发热,服安乃近后热退而复起,成寒热往来之状,且出现胃脘痞痛、心下支结、呕恶频频,不能进食。西医按急性胃炎给予消炎、补液等对症治疗两天,效果欠佳。改服中药,证

略同前,四日未解大便。予小柴胡汤原方重用黄芩30克,1剂而大便畅行,寒热止,呕恶减,胃脘痞痛基本消失;惟食欲仍差,体力欠佳,改用和胃安中之剂调理三日而愈。(河南中医l988;<6>:20)

按语:小柴胡汤本为和解少阳之方,但重用黄芩后即兼有明显的清通阳明胃腑的作用。《本草品汇精要》指出:黄芩“疗肠胃不利,破壅气,令人宣畅’’。其使用要点是:既有脘腹痞胀或疼痛、大便干结或不爽的胃肠结滞证;又有口苦咽干、不欲食的少阳经证。并应据阳明结滞的轻重而决定黄芩用量的大小。

八、呃逆

许叔微医案:张保义得汗后吃逆,或者以胃虚则哕,故吃逆也,以干姜橘皮等汤,不下,命予治之。予曰:此证不可全作胃虚治,六脉尚躁,是余毒未解耳,服以小柴胡汤,两啜而愈。(《伤寒九十论·证四十》)

按语:太阳不解,转入少阳,时时作哕,乃少阳枢机不利也,必有少阳见证,方可与小柴胡汤。案叙过简也。

九、腹泻

王挚峰医案:梁某某,女,1 4个月,因腹泻5天于1 963年1 1月6 El入院。患儿于6 El 2 El开始腹泻,呈蛋花样粪便,每天1 O次左右,量多。呕出胃内容物,小便明显减少,烦躁不安,口渴非常,饮水颇多,发热,在当地卫生所打针、服药(用药不详)未效而入院。入院后即请中医会诊。发热,El唇干燥,苔黄,脉弦数。诊为胃肠湿热,三焦气滞,用小柴胡汤加苡仁、白芍、黄连治之,配合补液。服药2剂,诸症消失。(新中医1973;<1>:16) 按语:泄泻而呕吐、脉弦,土虚木乘之象。《张聿青医案·泄泻》指出:“上则嗳噫,下则便泄,厥气不和,克制睥土。”盖土虚则湿

盛,木盛则气逆。故用小柴胡汤疏达肝木之气,加苡仁、黄连、白芍以培土清利湿热矣。

十、便秘

王成钢医案:李某,男,4 5岁。数天前因发热恶寒,身痛,自服感冒清、板蓝根冲剂后,

寒热消失,但精神尚差,头晕,不尽饮食,时欲呕吐,i:fc mt El未解而腹无所苦,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弦滑。予小柴胡汤3剂,便通呕止,汗出而愈。(江西中医药1988;<4>:25)

按语,大便不通,一般多责之于热结肠腑,或血亏津少,而麓以通里攻下或润燥缓通之常法。然有因表里不和,津气郁结而致大便硬者,则小柴胡汤正为的对之方。恰如论中所说:“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i戢然汗出而解。

十一、产后痢疾

彭含芳医案:王某,于1 9 5 4年秋产后月余,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中疼痛,寒已复热,胸胁苦满。当时偏执产后阴虚下利之见,忽视其寒热胸满的少阳症状,进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服后毫无效果,反增呕逆不食。复诊改从少阳立法:拟以小柴胡汤加吴萸、香、连。连服2剂,竟收热退痢止之效,渐加调养,迅复原状。(江西中医药1959;<5>:15)

按语:前医囿于产后痢疾多虚之论,而忽视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少阳证存在,用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治疗,不切病本,服后不唯原证不除,反因苦寒遏阻气机而呕逆不止。所幸小柴胡证未变,仍当小柴胡汤以挽之,合左金丸兼清肝胃之湿热,以达木调土,止呕止利。

十二、心悸怔忡(冠心病)

朱进忠医案:雷某某,男,48岁。冠心病,心律失常三年多,曾反复以中药活血祛瘀剂及西药治疗无效,审其症见胸满胸痛,气短心悸,头晕失眠,口干口苦,舌苔白,脉弦滑而结涩时见,证脉合参,诊为肝郁气结,痰湿不化,为拟疏肝理气,化痰清热,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 O克,半夏1 O克,黄芩1 O克,党参1 O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个,栝蒌1 5克。

服药4剂,诸证好转,服药1 O剂后心悸消失,心电图复查正常·此时患者因拘于冠心二号方治疗冠心病之见,又服冠心二号方l剂,服后心悸又见,心电图复查:室性期前收缩。后又约余诊视,再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服药120剂诸证消失。(山西中医1987;<5>:15)

按语:朱氏认为,心律失常从心病论治有不效者,多究于肝气部结。这类患者每见心悸反复发作,情绪低落,甚至闷闷欲哭,伴见头晕失眠、口干、口苦、脉弦而结,治以疏达肝胆

气机为要,主用小集胡汤。其中挟痰者,加栝蒌;心阳不足者,减黄芩,加桂枝、茯苓;血虚者,加逍遥散。

十三、真心痛(冠心病)

邵桂珍医案:程某某,男,50岁,1 983年1月1 0日来诊。患心病三年,心绞疼不断发作,屡用西药血管扩张剂、降脂、降压、静及中药活血益气之品,症状时轻时重,但心绞疼终不能停止。因家事纠纷、情志不畅心胸痛大作。诊见,心前区压榨样剧痛'整左侧胸胁攻疼不止,时而串及右胁,左手臂至手小指次指俱痛,色苍白·头冷汗出,手足发凉,口唇淡紫,不时呻吟,舌苔薄白质黯,脉弦细。血压1 80/90毫米汞柱,脉搏1 1 0次/分。心电图报.(1)窦性心动过速。(2)高侧壁心肌呈缺血型改变。西医诊断:冠病心绞疼。中医诊为:真心痛。胸胁乃少阳经络所司,少阳气机舒,肝郁气滞,郁久由气及血,胸中气血闭阻,心痛随之发作'急小柴胡汤加味,处方:

柴胡20克,半夏1 5克,人参1 O克(另炖),黄芩9克,炙草克,当归1 5克,川芎2 5克,附子1 5克,生姜1 2克,大枣9枚。

连服2剂,心痛减轻过半;服药一周,疼痛遂止。心电图报(1)窦性心律。(2)偶发室性早搏。后宗此方加减调治两月,嘱其意精神调理,一5-痛至今未见发作。(北京中医杂志1986;

<5>:48)

按语:真心痛由情志不畅诱发,痛时旁及两胁,脉来弦细’责于肝也,母病及子之故。少阳气机不舒,肝胆疏泄失常,肝郁气,气病及血,使胸中大气不旋,心血流通不畅,发为心痛。《诸病源论》指出:“手少阳之脉,起小指次指之端,上循入缺盆,布膻中’络心包,……邪气迫于心络,心气不得宣畅,故烦满乍上攻于胸,下引于胁,故烦满而又胸胁痛也。’’因此,和解少阳,疏通气机之去不失为治心绞痛一重要方法。

十四、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沈中林医案:张某某,男,32岁。1 984年11月8日诊。三日下乡寒温不适,遂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自服APc片,药后大汗淋漓,外症虽去,继见头目眩晕,视物旋转,不敢启目,口苦咽干,恶心欲呕,经某县医院西医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给注射葡萄糖并口服鲁米那数日·其症不减,遂来中医科就诊。刻诊:

患者紧闭双目,主诉如前,苔黄薄,脉弦,余虑其过汗伤阳·阳虚水瑟所为,处以真武汤温阳化水,其症非但不解,反而加剧,除上述诸症的在外,又增心烦不寐。反复思考,此症由外感误汗而致之变症,不似内伤之眩晕,参阅仲景《伤寒论》少阳病篇颇有所悟,仲景言:“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言:“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眩、呕、咽干、口苦、脉弦、苔黄诸象,显系邪传少阳之证,乃拟小柴胡汤和之:

柴胡1 2克,黄芩9克,党参1 2克,姜夏9克,大枣1 2克,甘草6克。

服1剂后诸症悉减,再剂而愈。(四川中医l987;<9>:36)

按语:眩晕,乃少阳主证,由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所致。临床上,凡属少阳枢机不利之眩晕,用本方和解必愈。

十五、顽固性不寐

任宏程医案:节某某,女,5 2岁,1 98 9年3月1 8日就诊。述因惊吓染患失眠三十余年,始为人寐困难,闻步履、门响、人语等声扰醒,醒后不能再寐·家人倍蹑手足而行,莫敢触冒,每日睡眠不足.四个小时,甚者彻夜不眠,良医数更,中西药并进·针灸按摩、气功保健、土单验方、求神拜佛遍施,终无一效。近几年尤为严重,连日不眠,甚则月余,终日苦不堪言。但精神状况尚可,饮食如故,仍能坚持工作,旁无它症。谈叙间,随取往日病例处方一大厚叠,余逐观之,率多按养血安神论治,镇心安神、养阴清热、涤痰清心、活血化淤、消食和胃者亦复不少。余聆视病情,也感茫然,讶为顽症。殚思再三,忽悟失眠一症,病因虽繁,但总属阴阳失调,阳不交阴,治疗也当着眼于此。奈苦无良方,辗转思维,蓦然忆及小柴胡汤正是调和阴阳之方,不妨一试,乃疾疏方:

柴胡1 5克,半夏、黄芩、人参、甘草各1 O克,生姜5片,大枣5枚。嘱令千里流水煎之。

患者对治愈早已懊丧,今又见药简量轻,平淡无奇,直摇头长叹。余释其病理,言此方乃医圣先师调和阴阳之祖方,心诚则灵。千里流水煎药,乃为奇处,《本草纲目》云:“流水者,以大而江河,小而溪间,皆流水也。其外动而性静,其质柔而气刚,主治……阳盛阴虚,目不能瞑。’’患者将信将疑取药而去。不意翌日来告,昨天服药,当夜即安然入睡,一觉竟1 O个小时,醒后精神疲惫,仍有睡意。既效不更,仍宗前方,6剂诸症竞悄然而去。余为之获效速捷而惊讶,恐其病久疗效不固,嘱再进3剂,以收全功。一年后追访,安然无妨(国医论坛1 990)

按语:《类证治裁》云:“阳气自动而静,则寐;阴气自静而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

不交阴也。’’阳护于外,阴守于内,通过少阳枢机运转而阴阳交配。今病在少阳枢机不运,乃使表里开合无度,气血运行紊乱而阳气不交于阴。小柴胡汤为转运少阳枢机之专方,正切本案之病机,是获卓功。至于嘱患者取千里流水以煎,除取其药用外,还意在鼓舞患者勇气,调动体内有利因素,以祛病抗邪。对顽固性疾病,此法有可取之处。

十六、喁僻不遂

刘远坝医案:谢某某,女,62岁,1 987年11月11日初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四天。于四天前因感冒寒热,自服生姜辣椒汤一碗,旋即大汗淋漓,头痛目胀,心烦不眠。次日出现嘴角向左歪斜,右侧上、下肢不能活动。前医投镇肝息风汤三剂罔效。诊见:患者神情默默,言语蹇涩,恶心欲呕,口苦咽干,不思饮食,右侧痿僻不遂,血压190/1OOmmHg,舌苔簿白,脉弦数。辨证:邪陷少阳,气机不利,贼邪不泻,阻塞窍络。治法:疏畅气机,通利血脉。拟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l8克,黄芩、党参各12克,制半夏9克,生姜、大枣、甘草各6克,丹参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水煎服。

3剂后右上肢能自由活动,握力明显增强,下肢能借助手杖行走,言语清晰,呕吐已止。但咳吐稠痰,手足不温,脉弦细。守方加鲜竹沥1支,桂枝9克,地龙1 2克。5剂后诸症悉除,恢复正常生活。(江西中医药1989;(6):13)

按语:病起于太阳病误汗伤正,邪陷少阳,胆火上扰,引动肝风,阻塞窍络,导致三焦气机不畅,.升降失调,故予小柴胡汤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宜通内外,和畅气机。加代赭石降气镇逆,丹参活血通脉,药中其鹄,其病霍然。

十七、舌体强硬

刘玉海医案:李某,女,3 2岁,1 98 9年1 O月6日诊。患者于十天前自觉舌体强,身热头痛,按感冒在当地卫生院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近日口苦、心烦,舌体强硬胖大,言语不清加重,求余诊治。诊见:面色少华,体倦神疲,言语支吾不清,自述脊背憎寒发紧。查:舌体强硬胖大、边暗,按之压痛,苔白,脉弦滑而细。白细胞9.5×9/L,红细胞3.6×12/L,中性O.6 5,淋巴O.3 5。诸症合参,证属少阳机输不利,痰湿郁滞所致。处方:

柴胡、黄芩、川芎各12克·半夏、菖蒲各15克,党参30克,桂枝1O克,甘草6克,生姜

4片。水煎服,l剂。

服药1剂,舌强减轻,脊背不寒。继服2剂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四川中医1992;(1):20)

按语:舌体强硬见口苦、心烦,寒热并作,脉弦,乃病在少阳也。邪在少阳,枢机不利,疏通无力,痰湿内停,阻于窍络,故见舌体强硬,语言不清。用小柴胡汤转运气机,调达上下,并佐菖蒲、桂枝、川芎以通络开窍,化痰活血。

十八、久咳

张磊医案:孙某某,女,4 7岁,1 9 7 0年来诊。从小咳嗽至今,历40年,每年秋末发作,冬季较甚,夏季自愈。在发作期间,昼轻夜重,甚则难以入眠,痰多而稀,喉咙发痒,其神色形态无明显病容。窃思此病已数十年,患者服药较多,不见效果,一般治咳之剂均已用过,若不另想方药,恐难取效。忆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治咳论中有云:“胸中支饮咳源头,方外奇方勿漫求,更有小柴加减法,通调津液治优优’,考虑用此方较为合适.欣然疏方,以观其效。

柴胡9克,半夏9克,黄芩9克,党参9克,五味子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服。

服上方1剂即能安然入睡,服4剂后咳嗽已去大半,继服数剂而咳止。(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9;<3>:1)

按语:本案所治,非读大书之人难以为之,堪为当今疑难杂症治疗之楷模也,值得诸同道细细玩味。

十九、癃闭

王挚峰医案:某,女,40岁。自述2个月前脖子下部长了一粒如息肉般的东西,即就诊于西医,以为是“结核病’’,予服雷米封。服后数天竟成癃闭,溺时点滴而出,量少,大便难,胸膈胀闷不舒,隔日呕吐一次,呕后始舒。后转请某中医治疗,多日不效,来诊时脉弦,舌苔薄黄而润,属三焦不能气化,决渎失职,水停中脘。拟:

小柴胡汤加黄芪30克。

服3剂而愈。(新中医1973;<1>:16)

二十、水肿

吉益东洞医案:一男子十四岁,通身浮肿,心胸烦满,小便不利,脚亦濡弱,众医无效。诊之胸胁苦满,心下痞硬,四肢微热,作小柴胡汤使饮之。尽三服,小便快利,肿胀随减,未满十服,全愈。

按语:上两案主证虽各有不同,但其表现皆有胸胁苦满,其病机皆与少阳气郁不舒,枢机不利,三焦不通有关。遵照“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原则,以小柴胡汤解郁利枢,令其“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表里上下之气畅达则水化气行,诸症自除。

二十一、不射精

孟庆余医案:王某,2 6岁。婚姻不称心意,2年来未射精,夜间多梦'足软无力,情志不畅,诊断为继发性功能不射精症。处方:

小柴胡汤加麻黄。

药后即射精一次,共用6剂,后育一男。(浙江中医杂志1991;(11>:491)

按语:婚姻不遂心愿,郁闷不乐,必致肝胆疏泄失司,少阳气机不利。肝经绕阴器,与肾“乙癸同源’’,肝疏泄失司,窍机不开,则肾精难以施泄。治疗巧妙之处,在于通利肝胆枢机,枢转气活,则窍开精泄。

二十二、手足厥冷

许叔微医案:酒家朱三者,得伤寒六七日,自颈以下无汗,手足厥冷,心下满,大便秘结。或者见其逆冷,又汗出满闷,以为阴证。予诊其脉沉而紧,曰:此证诚可疑,然大便结者为虚结也,安得为阴?脉虽沉紧,为少阴证,然少阴证多矣,是自利未有秘结。予谓此半在表,半在里也。投以小柴胡汤,大便得通而愈。(《伤寒九十论·证七十九》)

按语:伤寒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结,脉沉紧诸见症'既表又里也,实为半在表半在里也。脉沉而紧,不得以为少阴病,因有头汗出一症,以阴不得有汗也,果阴证见汗,则九死一生之侯。于此之候,当与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待枢转气活,表里气通,津液得达,气机得畅,则诸症自愈。

二十三、悬饮(渗出性胸膜炎)

俞济人医案:吴某某,男,3 6岁。形寒发热3天,咳嗽气逆,左胁牵痛,胸闷欲吐,遍身骨楚,胃呆{口渴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弦数。体温40"C,叩诊左下背部呈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经X线胸透,诊为左下背侧渗出性胸膜炎。

治疗用小柴胡汤加葶苈子6克。

服药仅2剂,热退净,咳逆、胸胁痛大减。(江苏中医1961;<2>:26)

按语:水饮内停胸胁,但其势不甚,阻碍肝胆气机。所见寒热,胸闷胁痛、愠愠欲吐、口渴、脉弦,乃少阳柴胡汤证也,故用小柴胡汤调理肝胆气机为主,加葶苈子以利胸胁水饮,肃肺降气,服之则肝升肺降,待大气一转,则诸症自除。

二十四、感冒

张子惠医案:徐某某,女,34岁。恶寒发热二天,体温在38·5~3 9.5~c 2:1M,住院作发热待查,对症治疗三日,西药曾用过安乃近,青、氯霉素和激素等,寒热未解。中医会诊时,患者寒热交作,口苦恶心,欲吐不出,不思纳谷,心烦,舌苔白,脉弦而数。此乃外感邪郁少阳之候,当予和解法。处方:

柴胡20克,黄芩、半夏、党参、生姜各1O克,甘草6克,大枣10枚。

服2帖后,诸症悉退而愈。(江苏中医杂志1984;<2>:38)

按语:少阳证备,故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二十五、项背强痛

吴光烈医案:苏某某,女性,4 6岁,1 985年8月2 3日就诊。症见:项背强痛,转侧不灵,伴寒热往来,每日一发,寒轻热重,热来大饮不解其渴,不欲饮食已4天,经到某医院门诊,治以葛根汤连取3剂,汗出甚多,寒热往来未除,项背强痛益增,而求治。查问病史,去年患胆石症曾到福建医学院附属一院进行手术,素体虚衰,月经行期色淡,白带多而清稀,面色无华,脉弦而细,舌质淡,苔薄黄,症属少阳热重伤津,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汤治之:柴胡、黄芩各1 2克,半夏、党参各9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红枣6粒(剖)。

1剂而寒热解,3剂尽,项背强痛除。(福建中医药1987;<5>:15)

按语:本案项背痛而无表证,故用葛根汤无效。但见寒热往来,寒轻热重,热来大饮,不欲饮食,证属少阳热重伤津所致。当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待枢转气活,则寒热自除,郁热自解,津伤自复,而项背疼痛自止。

二十六、汗下目闭

许叔微医案:李思顺得伤寒,恶寒发热,口中气热如火,不绝七八日矣,而目闭不肯开。予诊其脉,阴阳俱紧,是必汗之而复下之故也,此坏证矣。病家日:一医于三日前汗之不愈,一医复下之,而目闭矣。遂投以小柴胡汤,五啜而愈。(《伤寒九十论·证七十七》)

抟语:许叔微日:“或问何以知其汗下而目闭?予日:仲景称伤寒发热,口中气勃勃然,头痛目黄,若下之则目闭。又云: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目赤脉多,睛不慧。医复汗之,咽中伤。若复下,则两目闭,此坏证,须小柴胡汤调之愈。

二十七、定时发作疾病八则

(一)子时脘胁剧痛

刘熹医案:严某某,男,5 3岁,1 98 6年4月4日初诊。每日半夜子辰(24时),左肋胀痛延及胃脘痛并逐渐加重,约1小时后剧痛难忍,须起床行走痛势方减。每至卯辰(早5时),不药疼自止。病史已届8个多月,素昔体质弱。经超声诊断为胆结石,经用消炎解痉等药治疗无效,改用清热利胆排石中药治疗,病情有增无减。每夜疼痛发作后神疲乏力,余无兼证可辨,证属肋痛。由于少阳之气升发不利,木失条达之性,抑郁犯胃,故子辰至卯辰发病。方用小柴胡汤:

柴胡1 O克,半夏(洗)1 8克,黄芩4克,人参4克,甘草4克,生姜4克,大枣1 2枚,水煎服,投3剂。

4月9日复诊:服2剂后,左肋连脘痛已止,患者要求再服些丸剂以除病根。遂给投逍遥丸,每次1丸,FI 3次,以调理肝脾和胆胃,升发少阳之气,连服2月余。至今1年有余,病未复发。(吉林中医药1 988~"23)

(二)子午卯酉时胃脘痛

刘熹医案:杨某某,男,1 9岁,1 984年6月2 2日初诊。半月来,每于子、午、卯、酉四辰,胃脘疼痛每次1 O分钟,过后不治自止,余无异常症状,经钡透及胃镜检查未见异常。依时辰辨证,此为阴阳不相顺接。投:

柴胡1O克,半夏(洗)18克,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各4克,枣12枚,3剂,水煎服。同年7月份随访,患者言服药后,脘痛遂止,后未复发。(吉林中医1988~"23)

(六)夜半恶心

袁兴石医案:辛某某,女,5 4岁。夜半恶心一月有余。患妇因罹淋巴结结核,以软坚散结、苦寒解毒之蛇蝎之品以毒攻毒治之二月,病情大有好转,血沉趋于正常。但每于夜间丑时出现恶心症状,至卯时自止。神疲乏力。前医以攻伐过分,伤损胃气论治,投四君子、六君子类无效,又以降逆之黄连、柿蒂、枇杷叶等亦无济于事。余诊视之,确属攻伐过度所致。然非胃气受病,而是伤及生发之气,即木损气少,生发无力,夜半阴盛之时,难以制阴克土,则胃气上逆,恶心见也,卯时生发之气得朝阳相助,疏泄有权,土气自和,故恶心止也。拟以小柴胡汤和调木气,以利升发:

春柴胡1 O克,制半夏1 O克,生姜4片,大枣7枚,台党参1c克,生甘草5克。煎服法:以水1 000ml,前服浓液400ml,再以水600ml,煎取浓液400ml。将头二次煎取的800ml 合并煎取400ral,分三次温服。

上药服2帖,恶心消失,继服2帖,精神转佳而停药。(黑龙江中医药1990;(4):24)

(七)上半夜恶寒下半夜烦热

刘熹医案:孙某某,女,3 1岁,1 984年4月1 O日初诊。每晚上半夜恶寒,盖被不能露风,下半夜烦热,不能复被,白天则一无所苦。经现代医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按时辰辨证,此属阴阳不相顺接,投:

柴胡10克,半夏(洗)18克,黄芩4克,人参4克,甘草4克,生姜4克,水煎服。

4月1 4日来诊:服3剂后,微感头晕,余症悉除;改用杞菊地黄丸每服1丸,日3次,服1个月。1987年4月16日因治胃痛来诊,追问原病谓:至今未发,无异状。(吉林中医药1988;<1>:23)

(八)春季发热

崔健民医案:王某某,女,3 1岁,初诊日期1 982年2月1日。患者于五年前因产后受凉,发热,游走性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诊为“急性风湿热’’。经抗风湿治疗,症状消失。此后,每年春季2~3月间则发热,体温最高时达3 9~C。20天前因受凉后而发热复作,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而入院。现症:发热恶寒,口苦咽干,纳谷不香'恶心欲吐,头晕目眩,小便短赤。体温3 9~(3,舌质偏红苔薄黄少津’脉数。入院后服达原饮、甘露消毒丹二周,症状无明显减轻,体温波动在3 7·4~38.3~c 2:1~。经重新辨证认为,患者虽证见发热恶寒'脉数之邪伏膜原证,但发热已数日,恶寒应退而转为但热不寒'脉象虽数,但舌质无红绛,舌苔无浊腻或白如积粉之象,故非达.原饮之所治。患者虽有发热、呕恶、溺赤、腰膝困重之湿热内阻之象'但无胸满腹胀,舌苔未见浊腻或淡白,故亦非甘露消毒丹之定。现证见口苦咽干,头晕目眩,默默不欲食等少阳证。故改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扶正达邪。处方:

柴胡15克,黄芩1 2克,半夏1 0克,党参1 5克,甘草6克,生姜5克。

服2剂后,身有微汗,体温降至正常。为巩固疗效,继服原方2剂,未再发热,诸证消失。惟感口干,大便秘。用沙参麦门冬汤以益胃生津。于1 982年2月25日痊愈出院。(河北中医1988;<2>:39)

总按:《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鸡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以上疾病多是发于子、午、卯、酉时分,乃阴阳交替之时,此时如阴阳之气能顺利交接,人则不病,否则,则会出现诸多病理变化。这些病变的一个特征就是疾病定时发作。案(一)为子时发病,至丑时痛剧,乃少阳胆气无力升发,肝木郁滞所致;案(二)为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发病,则属于阴阳二气不相顺接;案(三)为子、午时辰发病.机理同案(二);案(四)~(七)均为病起子时,责之于肝胆之气升发不及,或致肺气不降,或使胃气上逆,或令母病及子而发病;案(八)为春季发病,亦正当肝胆升发之时,升发不及,则气郁而发热。小柴胡汤乃和解少阳之主方,一方面能升发肝胆之气;另一方面能通过转运少阳枢机而起到顺接阴阳的作

用。故诸凡肝胆之气升发不及或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之病,表现为连续而有规律发作者,用小柴胡汤治疗皆有良效。

【补述】俞长荣《伤寒论汇要分析》载:友人某,微寒发热,目眩,胸胁苦满,持续多日不愈。自诊为少阳病,亦服过小柴胡汤,但所用柴胡系毛柴胡、银柴胡,后才用北柴胡八分,渐加至一钱,连服数剂,证状仍然。自认为证属少阳无疑,何以用小柴胡汤无效?虽非大病,但

缠绵多日,苦恼异常。一日召我商谈。我说:仲师创立小柴胡汤,柴胡用量几乎三倍于参芩,汝用柴胡不及他药之半。眨君为佐,将如何发挥柴胡除寒热、解半表半里之邪之力?他问:柴胡须用多少?我说:三钱。他笑云:宁愿再苦几日,不愿冒此大险。我正色告云:汝以我为“追魂使者’’耶?他默不言。后经劝强相加,始用北柴胡二钱,连服三剂而愈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45例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45例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设对照组45例,以法莫替丁和胃铋治治疗,治疗组45例,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 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 %,两组 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 治疗组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 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脘痛;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 前言:胃脘痛多是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临床常见的 多发病,病程较长,严重威胁着人民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 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导致胃脘痛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以柴胡疏肝 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就诊的胃脘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 组患者人数各45例。治疗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4~71岁,病程1~5年,胃溃疡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2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 25~72岁,病程1~7年,胃溃疡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组患 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20 mg/次,2次/d;胃铋治20 mg/次,3次/d;对于感染了幽门螺杆 菌的HP阳性患者,加用阿莫西林0.5 mg/次,3次/d。治疗组: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 胃脘痛,组成: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白术各10 g,白芍20 g,陈皮12 g,党参、茯苓 各15 g,炙甘草6 g,水煎服,l剂/d,150 ml/次,2次/d。随证加减:胃痛较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 g,以理气止痛;泛酸添加黄连6 g、吴茱萸5 g、海螵蛸12 g,以中和胃酸;胃脘灼热、口苦口干,则添加黄芩10 g、黄连6 g,清胃泻热;恶心、呕吐,给予半夏10 g、竹茹各10 g,化痰止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在治疗结束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1.3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胃脘痛疗效评定。治愈: 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有好转: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 检查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柴胡疏肝散和逍遥丸可以一起吃吗

柴胡疏肝散和逍遥丸可以一起吃吗 柴胡疏肝散和逍遥丸都是比较常见的中成药,它们都属于行气活血的药物,在疏肝理气解郁等方面的作用都是不错的,如果想要同时服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一起用药可能能够增强药物的药效,但是也要了解一些药物的副作用问题,在用药期间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柴胡疏肝散和逍遥丸可以一起吃吗柴胡疏肝散和逍遥丸 都属于行气活血的药物,柴胡疏肝散的主要功效是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可以治疗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等病症。逍遥丸则主要是用来为肝郁脾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的,在中医中经常用来调和肝脾,有保肝、抗抑郁、调节内分泌和抗应激素等作用。 但是脾胃虚寒,脘腹冷疼,大便溏簿者,是不可以服用加味逍遥丸的。 两方的君药均为柴胡,该药疏散退热,升阳舒肝。柴胡成分

主要含柴胡皂苷,有效强的溶血作用。如果没有中医师随访指导下,这两种药是不能长期服用的。正所谓是药三分毒,而且服用多种药物产生的毒性更是没有办法预想的。如果想要知道两者是不是能够一起服用,最好还是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完后再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千万不要擅自服用药物。 ★柴胡疏肝散是什么柴胡疏肝散听名字就知道是疏肝理气 的方剂,组成包括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主要的功能是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现代的人会用来治疗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等病症。 因为这是一中药方剂,所以服用的方法是煎服,用水二盅,煎八分,在吃饭之后服用,效果比较好。 如果是有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症状的人,可以用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

始于怀疑终于信仰归于实用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学号:20150931112 姓名:张徽题记:中医学术流派及其各家学说之间的争鸣与更替之路是一条始于怀疑、终于信仰、但必须归于实用之路。 摘要:柴胡桂枝汤立足于肝胆脾胃的脏腑功能,着眼于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用力于膜腠三焦的内外上下,可表、可里、可温、可清、可升、可降、可补、可泻,用于辨治疑难杂症,屡获佳效。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疑难杂症。 柴胡桂枝汤集“柴胡法”和“桂枝法”于一身,寒热并调,正邪兼顾。其制方立足于肝胆脾胃的脏腑功能,着眼于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用力于膜腠三焦的内外上下。由此观之,仲景之匠心独运便展露无遗。余会其意,以此方用于辨治疑难杂症,竟屡获佳效,兹以验案为证,举隅于下,以飨同道。 1.情志内伤而致厥证 赵某,男,50岁,于2008年3月22日初诊。患者近一个月来,频繁在凌晨3点至上午9点之间出现昏倒而不省人事,每次都拨打120急往市医院,但各种检查均显示正常,值班医生无从下手,遂皆令回家观察。刻诊:昏倒前都会出现以胃脘部为中心的紧缩感并伴有汗出及短气,苏醒后一如常人,欲发作时急饮盐水而会稍舒,胃脘及左胁有不适感,自觉胃中似有物从左腹而下并伴有打雷声,大便首次必于五更之时且日计不少于2次而粗细不匀,小便正常,舌胖色淡苔白腻,因察动脉见关上,故追问此病由来,方知始于兄弟不和。处方:柴胡10g,黄芩10g,黄连5g,干姜10g,半夏10g,党参10g,桂枝10g,白芍10g,枳实10g,炙甘草10g,生姜5片,大枣10枚。6剂,每日1剂,水煮2次分2服。3月28日复诊,仅于昨日凌晨四点多发作一次,持续约半小时,早饭后常有困意,口干苦,舌上布有水珠,左脉较右脉为快。守上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7-18T14:31:35.12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12期作者:李艳飞[导读]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铁力市朗乡镇医院黑龙江铁力市 152519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胃脘痛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法莫替丁、胃铋治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关键词】:胃脘痛;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临床疗效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epigastric pain by Bupleurum and Liver Sanhe Siguenzi Decoction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upleurum sulfurs liver and four gentlemen's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tomachache. Methods: 108 patients with epigastric pain were selected from August 2016 to July 2017,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study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of 54 patients. The controlgroup was treated with famoitidine and stomach bismuth, and the combine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aihu Shugan Sanhe Four Gentlemen Decoct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CM syndrome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4.44 %,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9.63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the TCM syndromes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decrease of TCM score was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haihu shuhesi four gentleman decoction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epigastric pai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has the value of widely promot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Stomach pain; Bupleurum sparse liver scattered; Four gentlemen soup; Clinical efficacy 研究认为,胃脘痛的发生与发展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或受寒等密切相关。而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也使得胃脘痛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常规西医治疗胃脘痛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是远期效果欠佳,且极易反复发作[1]。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科观察分析了应用柴胡疏肝散与四君子汤联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胃脘痛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1.8±8.4)岁,病程9个月-18年,平均病程(8.3± 2.0)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1.5±7.9)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病程(8.5±2.1)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法莫替丁20 mg,1日2次;胃必治200 mg,1日3次;阿莫西林0.5 mg,1日3次。研究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与四君子汤联合进行治疗,具体中药药方为:白芍20 g,茯苓以及党参各15 g,柴胡、香附、川芎、枳壳以及白术各10 g,炙甘草6 g;对于胃痛严重者加川楝子和延胡索,对于反酸者加海螵蛸、吴以及萸、黄连,对于胃脘灼热者加黄连和黄岑,对于恶心呕吐者加竹茹和半夏;水煎服,早晚2次口服用,1日1剂。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两组患者得人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的主次症状完全消失、舌脉疾病恢复正常,且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为临床治愈;患者治疗后的主次症状改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的主次症无改变为无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来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组内的的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如表2所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x±s,分)

中医疏肝方

中医疏肝方 一、四逆散 【来源】汉代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肝脾气郁证。症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胰腺炎、急性胃炎、急性阑尾炎、肋间神经痛等属于肝郁脾滞者。 【方解】柴胡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舒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临证发挥】临证中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临床常用治疗肝胃不和的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即由本方化裁而来。 临证中加乌贝散(乌贼骨、浙贝母)制酸止痛,疼痛严重时加延胡索、香附、乌药、川楝子等行气活血止痛。因四逆散中有芍药、甘草,芍药味酸,甘草味甘,酸甘相合既可化阴又可止痛,此即仲景之芍药甘草汤,对缓解平滑肌痉挛有很好的疗效。 对于胆囊炎患者,用此方加金钱草、川楝子、乌药、丹参、香附等,可利胆行气、活血止痛。胆囊结石者加鸡内金、广金钱草、海金沙、川楝子、郁金、延胡索等利胆排石。

二、柴胡疏肝散 【来源】明代叶文龄《医学统旨》 【组成】柴胡、枳壳、芍药、川芎、香附、陈皮、甘草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症见胁肋胀痛,胸闷不适,喜太息,情志抑郁,心烦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现代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方解】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临证发挥】临证见有肝胃不和之胃痛,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效果尤佳。另外,对肝气郁滞之胸痹、胁痛,运用柴胡疏肝散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效果显著;对妇人之乳腺增生、月经前期乳房胀痛之症,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逍遥丸加减,功效倍增。 三、逍遥散 【来源】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证。症见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肌瘤等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小柴胡汤(3)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小柴胡汤(3) 4、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苓桂术甘汤方证: 耳鸣案: 来某,女,61岁,2011年3月24日诊。 诉右耳鸣、耳聋3个月,时眩晕,张口时耳中“刷”响一下,天热时头亦热,耳鸣声大时头胀,脸麻,晨起口干,后背凉,怕风多年,近日感冒咽痛,身怕冷,睡眠时好时坏,纳可、小便可,起夜1—2次,大便日1次不成形,舌淡润苔白根稍腻,脉沉弱数,右寸浮。 辩六经属太阳少阳太阴阳明合病挟饮证,辩方证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苓桂术甘汤方证。 柴胡12,黄芩10,清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生石膏45,生姜15,桔梗10,桂枝10,茯苓12,苍术15,大枣4枚。7剂,水煎服。结果:耳鸣、耳聋减轻,眩晕、咽痛、恶寒已不明显。 按:耳鸣、耳聋眩晕、咽痛、口干为少阳证小柴胡汤证。遇热头热、耳鸣声大时头胀、脉数为阳明里热,故加石膏、桔梗清热利咽。后背凉、怕风多年、感冒后怕冷、眩晕、张口时耳中响声、大便不成形、舌淡苔白根稍腻脉沉弱数等为表寒里饮之象,故合苓桂术甘汤解表利水。 关于耳窍病的认识:多从脏腑、经络角度解,“实则泻肝,虚

则补肾”为主要治法。然临症所见,多数耳鸣绝非泻肝、补肾可以取效。冯老认为,耳窍病多属于半表半里证,实证多为少阳。《伤寒论》少阳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264条提到“两耳无所闻”、“目赤”等皆属孔窍病变。故对耳病的治疗,冯老多从半表半里之少阳病入手,用小柴胡汤和解之,顺应了人体疗病的自然功能。 读后感悟:“耳窍病为半表半里,多从少阳论治,用小柴胡汤和解之”。耳属体侧,为少阳经所属,耳病从少阳治,冯老好思路! 5、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半夏厚朴汤方证: 咳嗽案: 魏某,女,7岁,2011年3月15日诊。 诉咳嗽3日,有痰咳不出,晨起鼻塞,咽稍痛,发热,无汗,大便少,舌淡苔薄白,脉弦数。 辩六经属少阳太阴阳明合病挟痰饮证,辩方证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半夏厚朴汤方证。 柴胡20,黄芩10,清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生石膏45,生姜15,桔梗10,厚朴10,杏仁10,茯苓12,苏子10,大枣4枚。2剂,水煎服,2日1剂。结果:痊愈。按:本案表证、阳明里热均不明显,咽稍痛、发热、脉弦数为少阳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汤访证。咳嗽、鼻塞为痰饮所作;有痰咳不出,舌淡苔薄白为太阴里寒半夏厚朴汤方证。冯老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体会

40内蒙古中医药 便干。成人still病总以湿热为其发病关键,临床可出现以热邪或湿邪 为主的病变特点,本病表现以热毒内盛为主,兼夹湿邪的发病特点。方中重用大青叶、石膏,气营两清,治亢盛之热毒。辅以金银花、熟大 黄、白花蛇舌草、大血藤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力。热毒内迫营血而耗血 动血,故选用槐花、生地黄、牡丹皮等,加强清热凉血、活血消肿之功。以车前草、生薏苡仁、黄芩等,重在祛湿,湿邪得去,热郁可解,热毒自 消。羌活及独活可祛风胜湿止痛,通利四肢关节。本病发病多为正虚 无力抗邪,邪气内留,故选用黄芪补气,扶正祛邪外出。诸药合用,共 成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除湿利关节之妙。 参考文献 [1]金军,赵金荣,郭立中.周仲瑛教授治疗成人Still病验案1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2). [2] 孙元莹,赵新广,刘丹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Still病34例J].福建中医药,2008,39(1). [3] 郭锦晨,刘健,汪元.刘健运用清热利湿法治疗成人still病的经验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6):652-654. [4]康成辰,张立亭.张立亭治疗成人still病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3):250. [5] 刘冬博,王祥麒.王祥麒教授治疗still病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2,27(3):449. [6] 陈孝银,李恩庆.外感湿热邪气病因多样性及证治规律探讨J].四川 中医,2005,23(2):23-24.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体会 吕雪梅1何顺霞2邢德伦2 (1.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垫江408300;2.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垫江408300) 摘要: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病症。其泛指西医学中常见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 疡等疾病。近年来,很多临床报道表明西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副作用。因此,通过中医辨证,运用中医药治疗胃脘痛,可大大彰显中国 传统医学治疗的优势,同时可克服西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副作用。近年来,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取得了较好的临 床疗效。 关键词:胃脘痛;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 中图分类号:R256.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7)15-0040-02 The experience in caihu shugan powder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with weiwantong LV Xue-mei1HE Shun-xia2XING De-lun2 (1. Chongqing dianjiang county traditional Chinese community service center,Dianjiang408300; 2.Chongqing dianjiang county TCM hospital,Dianjiang408300) [Abstract] The pain in the stomach is a symptom of frequent pain in the heart of the upper abdomen.It refers to the common diseases of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erosive gastritis and stomach ulcers in western medicine.In recent years,many clinical reports have shown that western medicine has many sid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Therefore,by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reatment with TCM weiwantong,can greatly highlight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reatment,at the same time can make up for in the process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side effects.In recent years,I have obtained bett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rom the use of chai hu's hepatocerent hepatocalgia for the gastric remedy. [Key words] Epigastric pain;liver-qi attacking stomach ;chaihu shugan powder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病 症。其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 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灵 枢?邪气藏府病形》进一步指出“胃病者,腹嗔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 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外台秘要?心痛方》曰:“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 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的心痛都 是指胃脘痛。在《伤寒论》中所谓的心下痞,按之濡,或心下痞,按之痛 等,实皆指胃部而言。总之,古代医学文献中凡胃脘痛未独立门户者,多在“心痛”“心腹痛”“心胃痛”等门予以论述。笔者在近几年运用柴 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临床体会 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忧思恼怒,则气郁而伤 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2辨证论治 予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为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具体方药 如下:醋柴胡10g、川芎10g、醋香附15g、枳壳10g、白芍30g、郁金15g、 川楝子12g、延胡索20g、三七10g、陈皮10g、甘草6g,方中以柴胡功善 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川芎、三七活血行气止痛,两类药物相合,助君药柴胡解肝经之郁滞,并增 强行气活血之功效,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 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效。 3典型病例 例1:赵某,女,49岁,2015年8月因大怒后突然出现胸胁胃脘部 胀满疼痛,就诊于重庆市长寿区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 炎。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mg po qd;康复新液10mL po tid治疗 一周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后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于2015年8月8日就诊于我院门诊。症见:胸胁胃脘部胀痛,伴呃逆、嗳气、心烦易怒、善 太息、纳差,舌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 散加减。处方:醋柴胡10g、川芎10g、醋香附15g、枳壳10g、白芍30g、郁金15g jl|楝子12g、延胡索20g、三七10g、陈皮10g、甘草6g,共7 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服。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之品,并保 持心情舒畅。2015年8月15日二诊,胸胁胃脘部胀痛较前好转,偶 有嗳气、呃逆,纳食量较前增加,舌淡,苔薄白,脉弦。继服前方7剂。2015年8月22日三诊,胸胁胃脘部疼痛偶有发作,无呃逆、善太息,纳食可,二便调。上方减三七、川楝子、延胡索,改香附12g加海螵蛸 30g继服7剂。2015年8月29日四诊,患者自诉胸胁胃脘部疼痛消 失,精神佳,纳食如常,舌淡、苔薄白、脉微弦。复查胃镜:慢性非萎缩 性胃炎。 例2:张某,男,45岁,2016年4月因饮酒、生气后突然出现胸胁 胃脘部胀痛,就诊于渝北区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炎。予 以兰索拉唑片20mg po qd;枸橼酸铋钾胶囊110mg/次,bid,po;治疗一 周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后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于2016年4月10 日就诊于我院门诊。症见:胸胁胃脘部胀痛,伴纳差、反酸、嗳气、烧

柴胡疏肝散治疗腹痛浅析

柴胡疏肝散治疗腹痛浅析 【摘要】本文总结了笔者对腹痛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用柴胡疏肝散以理气行滞,养血调经治疗肝郁气滞型腹痛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1〕本病影响患者工作学习,降低生活质量,影响身心健康。本文是笔者在在临床实践中关于治疗本病的经验总结,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诸病源候论》始将腹痛独立辨证,对其病因、证候进行详细表述,“凡腹急痛,此里之有病。”“由腑脏需,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腹痛。”唐氏在《血证论》中曰:“血家腹痛,多是瘀血,另详瘀血门。然有气痛者,以失血之人,气先不和……宜逍遥散加姜黄、香附子、槟榔、天台乌药治之”。《证治亡补·腹痛》谓:“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由上可知,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上述诸病因,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郁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发为腹痛。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2 治疗 本病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降低生活质量。本方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同时指导患者放松心情,有助于提高本病的疗效。笔者在临床中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气滞型腹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为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功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疏肝理气;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川芎行气活血。诸药合用,使气畅痛止,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效。临证加减:气滞较重,胸胁胀痛者加川楝子、郁金等;同音少腹者加橘核、荔枝核等;肝郁日久化热者加丹皮、栀子等;便秘者加郁李仁等;失眠者加炒酸枣仁、合欢皮等。 3 典型病历 陈某,女,40岁,2010年1月14日初诊。因“小腹胀痛3天”就诊。 首诊:3天前患者因情绪波动出现少腹胀痛,痛无定处,时作时止,无恶心、呕吐,平素烦躁易怒,易上火,纳眠一般,二便常,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弦。本病是由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机阻滞而痛作。首诊以柴胡疏

湿热病

甘露消毒丹化裁治疗痤疮、酒渣鼻、湿疹等面部皮肤病 (2013-06-26 10:44:34) 转载▼ 标 分类:皮肤病 签: 健 康 皮 肤 病 甘露消毒丹化裁治疗痤疮、酒渣鼻、湿疹等面部皮肤 病 (附验案4则) 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其立法为祛湿,清热,解毒。主治湿热并重,毒邪为患之病症。治湿宜给以出路,治热宜宣散清泄,治毒宜泻火解毒。择甘露消毒丹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治疗皮肤病,尤其面部皮肤病证属湿热、毒邪为患者,疗效满意。 1.痤疮 辨证:肺经风热,湿毒蕴结。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柴某,男,26岁。2010年5月19日初诊。主诉及现病史:1年前,面部散在出现粉刺,能挤出白色分泌物,未引起重视,不久,丘疹演变成脓疱、囊肿,用多种中医药物,疗效不显著,非常苦恼,现来我中医门

诊求治。现症:前额、双颊、颈部均可见丘疹、脓疱、渗出、囊肿,下颌部尤重,口渴,胸闷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厚腻,脉濡数。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肺风粉刺。辨证:肺经风热,湿毒蕴结。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用:滑石15g(包煎),黄芩10g,桑白皮10g,茵陈10g,川贝母5g(研末服),石菖蒲10g,藿香5g,白蔻仁5g,连翘10g,射干5g,生甘草5g。水煎服,200ml,2次/d。第3遍煎液局部湿敷,2次/d。 二诊(2010年5月26日):上方用7剂,渴止,脓疱消退,二便通畅。上方去滑石、射干,继续口服。 三诊(2010年6月9日):上方又用14剂,面部丘疹大部分消失,囊肿明显回缩,胸闷腹胀除,二便通畅。上方去藿香,继续口服。 四诊(2010年6月23日):上方又服14剂,除面部留有瘢痕外,他症悉除。又拟消痕汤:白芷10g,丹参10g,蒲公英20g,丝瓜络10g,夏枯草10g,猫爪草10g,当归10g,炙甘草5g。水煎服及局部湿敷一个月,瘢痕基本消失。 按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复感湿邪,湿热蕴而化毒,上蒸于面。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中滑石利尿通淋,清热,收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茵陈煽情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又有解毒疗疮之功;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结节消肿;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藿香芳香化浊;白蔻仁化湿行气,温中;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

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脘痛验案举隅

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脘痛验案举隅 标签:柴胡疏肝散;胃脘痛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由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甘草、香附组成,功效疏肝理气解郁,为治疗肝气郁滞证的经典方剂。《谦斋医学讲稿》认为:“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气,治疗胁痛,寒热往来,专以疏肝为目的。”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川芎理气活血,为臣药;陈皮、枳壳行气导滞,芍药养血柔肝止痛,为佐药;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主治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等肝气郁滞之证。近年来,笔者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多种胃脘痛,取得良好效果,现举案例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 案例1:患者,女,65岁,2010年10月8日初诊。上腹胀痛反复发作5年,加重1月。患者2年前曾在某三甲医院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予西药治疗后病情反复。现症:胃脘胀满时痛、痛连两胁,喜叹息,嗳气,神疲,食少,口干,大便干结,无反酸、口苦、呕吐等,舌黯红,苔少而干,脉弦细。中医诊断:胃脘痛(辨为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证)。治宜疏肝理气、养阴和胃止痛。处方:柴胡10 g,白芍15 g,枳壳10 g,川芎10 g,香附10 g,陈皮12 g,砂仁(后下)10 g,郁金15 g,沙参10 g,麦冬10 g,石斛15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嘱忌食腌制、烧烤、油炸食品,不饮浓茶。服7剂后,胃痛连胁、嗳气等明显好转,守方去香附、砂仁,加莪术10 g、白花蛇舌草30 g、太子参10 g、山楂10 g,继进30余剂,余症消失。其后以上方增减并改汤为丸,间服2年,复查胃镜正常。 按:慢性萎缩性胃炎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喜食辛辣肥甘之品等有关,若失治误治,可发展为胃癌。 本案患者证以肝胃不和为主,兼胃阴不足,故治以疏肝理气、养阴和胃止痛为法。方以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砂仁、郁金行气止痛,沙参、麦冬、石斛养阴和胃;久病入络,故加莪术、山楂行气散瘀、健脾和胃,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太子参益气养阴、防止癌变。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舒,胃气得和,阴液得养,瘀血得散。先汤后丸,辨证加减,坚持服用,注意禁忌,终使胃痛得愈。 1.2 胆汁反流性胃炎 案例2:患者,男,46岁,2012年7月16日初诊。1年来,患者时感胃脘胀痛,伴呕吐少量黄绿色苦水,嗳气频作,劳累及情绪变化后加重,1周前在某院检查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予吗丁啉、硫糖铝片口服治疗无效。现症: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焦虑性失眠56例

受体的敏感性,使沙美特罗持续发挥其扩张气道的作用。川芎嗪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和氧自由基清除剂,既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溶解微血栓,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又对肺部多种常见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还可保护血管上皮细胞和红细胞,增强血液流动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起到平喘的作用。 肺功能是传统的监测哮喘治疗的手段,是哮喘疗效判定的可靠指标,主要与临床症状的改善较密切。气道高反应性和急性气流受限是哮喘肺功能受损的主要表现形式。哮喘发作时呼气流速明显下降,FEV1或PEFR测定能客观地反映气流受阻的严重程度。本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前FEV1明显低于预计值,而吸入舒利迭和应用川芎嗪4周后患者FEV1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5),提示舒利迭联合川芎嗪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所以,川芎嗪联合舒利迭治疗中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参 考 文 献 [1] 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 赵顺英.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0):68-77.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焦虑性失眠56例刘爱萍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失眠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中医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失眠是以睡觉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精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1]。焦虑性失眠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失眠症类型,其原因多数因精神紧张,工作或思想压力大、生气,环境变化等因素,大多数患者长期失眠,越想睡而越睡不着,越急越睡不下,患者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心理紧张、睡眠不下、胡思乱想。一般认为生理睡眠(也称正常睡眠),不少于5、6个小时,长期失眠大脑功能就会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调查显示,中国存在失眠人群高达42畅5%[2],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焦虑性失眠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失眠患者56例,均符合枟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枠中失眠的诊断标准[3]。男28例,女28例;病程3个月~3年;35~55岁患者45例,占80%;本组患者均不伴有器质性病变,均服用过安定之类及营养健脑型药物,因临床症状不能得到改善而来求治。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柴胡12g,枳壳10g,白芍12g,炙甘草6g,党参12g,香附10g,川芎12g,木香12g,陈皮12g,远志12g,鸡内金10g,栀子10g,黄芩12g,。肝阳上亢者酌加夜交藤、天麻、珍珠母、生龙齿、生牡蛎;心血不足者加当归、黄芪、阿胶、夜交藤等;阴虚者加知母、牡丹皮、五味子、鳖甲、生地黄等;阳虚者加补骨脂、杜仲、牛膝、淫羊藿等;痰浊内停者加竹茹、石菖蒲等;肝气郁滞者加郁金、延胡索、川楝子、沉香等;瘀血阻滞者加赤芍、丹参等。水煎服,1剂/d,10d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用药2~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畅1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在5h以上;有效:睡眠 作者单位:454650济源市中医院时间较治疗前有增加,但睡眠不足5h;无效:睡眠无改善。3畅2 治疗结果 本组56例经治疗后,痊愈28例,占50畅00%;显效20例,占35畅7%;有效5例,占8畅9%;无效3例,占5畅4%。总有效率94畅6%。 4 讨论 失眠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其发病与肝郁、胆怯、脾肾亏虚、胃失和降密切相关。其病机或由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胆气虚,触事易惊,导致心神失养所致;或为肝郁化火,五志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引起心神不安所致[4]。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都市人,特别是都市的中年人,患焦虑性失眠的人越来越多了。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善太息,不思饮食,口干口苦,头晕或昏胀不清,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一系列肝郁化火,痰火郁结的临床表现。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理气散结,在缓解工作压力方面效果明显。陈皮、鸡内金,理气化痰消食积,川芎理气调血安神,党参益气健脾,远志化痰宁心安神,黄芩,栀子清肝泻火,诸药合用,公奏清肝泻火,理气解郁,宁心安神的作用。服药同时,要嘱咐患者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把失眠想成多么大的疾病,整天愁啊愁的;②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按时作息,不要熬夜;③睡前不要过度运动,不要喝浓茶、咖啡及酒精等兴奋剂;④调畅情志,学会释放压力,有事要及时疏解,不要生闷气;⑤睡前思想放松,不要在床上思考问题。总之,药疗加心疗,失眠疗效才好。 参 考 文 献 [1]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3.[2] 王中男.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吉林中医药,2007,27(5):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 [4]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3-134. ?971 ? 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6月第5卷第16期 ChinaPracMed,Jun2010,Vol.5,No.16

柴胡桂枝汤病案 1汇总

柴胡桂枝汤 【方药】桂枝一两半(去皮)(6克)芍药一两半(6克)黄芩一两半(6克)人参一两半(6克)甘草一两(炙)(3克)半夏二合半(洗)(7克)大枣六枚(3枚)生姜一两半(切)(6克)柴胡四两(12克) 【煎服】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解说】本证为太阳、少阳合病。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因太、少之证俱微,故各取原量之半合剂。临床,凡见太、少合病之证,皆可应用。 【运用】 一、肩背疼痛(肩周炎) 刘渡舟医案:于某某,男,43岁,1993年11月29日初诊。左侧肩背疼痛疫胀,左臂不能抬举,身体不可转侧,痛甚之时难以行走,服西药“强痛定''可暂止痛片刻,旋即痛又发作,查心电图无异常?某医院诊为“肩周炎'',病人异常痛苦。诊时自诉胸胁发满,口苦,时叹息,纳谷不香,有时汗出,背部发紧,二便尚调。视舌质谈,舌苔薄白,切其脉弦。辨为太阳少阳两经之气郁滞不通,不通则痛也。治当并去太少两经之邪,和少阳,调营卫。方选柴胡桂枝汤加片姜 柴胡16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党参8克,炙甘草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大枣12克?片姜黄12克。 服3剂,背痛大减,手举自如,身转灵活,胸胁舒畅。续服3剂,诸症霍然而痊。(《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43~144) 按语:刘渡舟教授认为,治疗肩背痛当抓住太阳、少阳、督脉三经。肩部为少阳经,背部为太阳经、督脉。久痛入络者,其血必结,可加片姜黄、桃仁、红花、川芎等药活血通络止痛。若背痛连及腰部,头身困重而苔白腻,妇女兼见白带量多者,常用羌活胜湿汤而取效。 二、发热 李平医案:患者,女,44岁。发热5天,体温高达40.1℃。曾注射庆大霉素、安痛定等,并口服APC等退烧药,药后虽汗出但高热不解。查白血球12,000?血沉、尿常规,X线胸透均正常,体温40.I'C。诊其脉缓而弦,舌质红,苔薄白。综合病情:发热恶寒,头痛少汗,四肢关节疼而烦扰,恶心欲吐,二便调。证系太少合病,以柴胡桂枝汤主之。药用:柴胡24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5克,桂枝10克,杭芍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服1剂热退,再进2剂,余证悉除。查血象:白血球降至正常。(天津中医1989) “邪在太阳者,张景岳指出: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外感发烧的有效方剂。按语: 当知为阳中之表,治宜轻法;邪在少阳者,当知为阳中之枢,治宜和解,此皆治表之法也。''李氏认为,临证见发热三五天或六七天,或服它药高热不解者,无论兼见少阳证与否,即投本方,往往一二剂收功。同时,在使用时重用柴胡、黄芩,如高热达38~40~C以上,柴胡用量可达24~30克,否则,难以奏效。 三、畏寒(神经官能症) 赵崇学医案:张某,女,34岁,1990年7月20日初诊。1989年春产后受风,出现恶寒发热身疼,经治好转,但遗留全身怕冷症状,盛夏亦须毛衣加身,经查血沉、抗“0''、血象、尿常规等无阳性所见,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刻诊:时气温36~C左

浅谈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

浅谈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 周欢、蔡浚 (安徽中医学院07中西结合临床2班) 【摘要】慢性胃炎的概念及其肝气犯胃型的介绍,柴胡疏肝散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慢性胃炎临床十分常见,但由于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故本病的确切患病率尚不十分清楚,约占胃镜检查患者的80%以上,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 一、慢性胃炎的概念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伤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有上腹胀满、嘈杂、纳呆和上腹隐痛等症状。其与“胃络痛”、“胃痞”相类似,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二、肝气犯胃型 其中肝气犯胃型比较常见,主证: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肋,每因情志不疏而病情加重,得嗳气或矢气后稍缓,嗳气频繁,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好转:上腹胀痛胀痛满闷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 无效:症状无改善。 三、总结分析 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情志不疏,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气病多游走,肋为肝之分野,故疼痛攻撑连肋。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故胃脘胀满,嗳气,大便不畅。脉弦主肝病,主痛,故见弦脉。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方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 方中以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甘草理气和中,故有理气止痛之效。可选加香橼、佛手、绿萼梅等,以加强理气解郁止痛之效。痛甚者,可加延胡索、川楝子,木香以理气止痛;嗳气频作者,可加沉香、旋复花或者饰蒂、苏梗以顺气降逆;化热者,加郁金、川楝子、黄连疏泄肝胃郁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