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摘要: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以便捷的方式解决患者的医疗护理问题,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在家进行体检、监护和诊断,推动医疗护理从医院到居家的转变。本文研究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体系结构,并提出其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有助于推动远程医疗监护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远程医疗;健康监护;体系结构;躯域传感器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

老年人口在社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患病率高,慢性病患者多,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行动不便,尤其空巢老人的健康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1]。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为病人提供更为高效的医疗和监护服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监控系统[2]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西方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了远程医疗监控系统的研究。

哈佛大学开展了“code-blue”项目[3],该项目提供紧急救助或灾难情况下的现场医疗监控。研究人员自行开发设计了便于携带的小型血氧仪、心电监护仪,并结合zigbee通讯协议[4],将信号传输给医疗救助人员。lin等人介绍了一套以pda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移动病人监护系统[5],用pda来持续采集病人的生理信号,pda与远程控制中心通过无线连接。

1 体系结构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躯域传感器网络(body sensor network,bsn)、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文章编号:100220411(2006)022*******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赵 泽,崔 莉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0) 摘 要: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嵌入式远程医疗监护系统.首先,提出了以各种无线通信生理指标传感器形成一种可扩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结构.然后,介绍在该系统结构中采用的无线生理指标传感器节点以及监护基站设备的设计.在本系统中,节点和基站设备所使用的近距离通信标准为802.15.4/Zigbee标准,同时本系统中的基站设备可以采用多种接入方式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包括直接联入 I nternet网络、使用GS M短消息通信方式或者通过mode m接入I nternet网络.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家庭以及医院 病房,构成远程的家庭、社区以及医院的医疗监护系统.3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医疗监护;802.15.4/Zigbee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 A Rem ote Hea lth Care System Ba sed on W i reless Sen sor Networks Z HAO Ze,CU IL i (Institute of Co m puting Technology,Chinese Acade m y of Sciences,B eijing100080,China) Abstract:An e mbedded re mote health care syste m based on wireless sens or net w ork technol ogy is established. Firstly,a ne w syste m architecture is p r oposed which intr oduces a scalable wireless sens or net w ork with a variety of wireless physi ol ogical sens or nodes.Then the designs of severalwireless physi ol ogical sens or nodes and the care base2 stati on are p resented.W ireless communicati on bet w een the sens or nodes and the care base2stati on is realized with I EEE802.15.4/Zigbee standard,and the care base2stati on and the re mote central server are connected in one of the f oll owin g ways,including computing net w ork,GS M short messages and telephone modem.The syste m can be used at home or in hos p itals t o f or m a re mote health care syste m a mong home,community and hos p ital. Keywords:wireless sens or net w ork;re mote health care;802.15.4/Zigbee 1 简介(I n troducti on) 医疗监护仪器目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在医院内由职业医生或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的专门仪器,对病人进行生理指标的监护;另一类是在普通人员的家庭内或者户外,在医生的指导下,由病人本人或者家属使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对病人进行监护,所得到的生理指标将及时传送给相关医生.目前,医院所使用的监护方法,大多使用固定的医疗监护仪,连接设备将传感器探头连接在病人与监护设备之间进行信号的传递.复杂的设备,众多的连线,会造成病人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可能会影响病人身体状况,使得诊断所得到的数据与真实情况有一定差距,给病人和医护人员都带来不便,可能会影响对病情的正确诊断. 为了使经常需要测量生理指标的人员(比如慢性病人或者老年患者等)能够在家中在随意运动的状态下测量某些常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远程医疗的关注越来越强[1~5].本文设计出一种新的网络式监护装置及系统,目的是利用高频率的无线多通道数据传输方式,传递医疗传感器与监护控制仪器之间的信息,减少监护设备与医疗传感器之间的连线,使得被监护人能够拥有较多的自由活动空间,在获得较准确的测量指标的同时,免除病人在家庭与医院之间奔波的劳苦.同时,在医院病房内建立无线监测网络,很多项测试可以在病床上完成,能够极大地方便病人就诊,并加强医院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和工作效率.另外,远程监护系统还可以扩展,使远离医院等医护机构的病员也随时能够得到必要的医疗监 第35卷第2期2006年4月 信息与控制 I nfor mati on and Contr ol Vol.35,No.2   Ap r.,2006  3收稿日期:2006-01-20

视频系统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目前,远程医疗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电视监护、电话远程诊断发展到利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为现代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只在最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和发展。 一、行业需求分析 “看病难”已成为社会性问题,一直困恼着中国医疗服务。由于国内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基本分布在大中城市,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以分布在大城市为多,即使在大城市,病人也希望能到高级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 借助于网络音视频系统,使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画、语音的综合传输,而且完成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画的沟通,实现对远程医疗就诊、远程医学学术讨论的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随着高清音视频技术的发展,高清晰的医疗影像资料都可以基于网络进行传输。因此,远程医疗会诊在医院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部署和应用。 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建立多媒体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远程医疗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远程医疗不仅仅是医疗或临床问题,还包括通讯网络、数据库等各方面问题,并且需要把它们集成到网络系统中 “AnyChat即时通讯平台”是一套跨平台的即时通讯解决方案,基于先进的H.264视频编码标准、AAC音频编码标准与P2P技术,支持高清视频,整合了佰锐科技在音视频编码、多媒体通讯领域领先的开发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经验而设计的高质量、宽适应性、分布式、模块化的网络音视频互动平台。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0引言.. (1) 1绪论 (1) 1.1 远程监护概述 (1) 1.2远程监护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2) 1.2.1研究背景 (2) 1.2.2研究意义 (2) 1.3国内外相关研究 (2) 2医疗监测原理与系统设计思想 (3) 2.1医疗监测原理 (3) 2.2无线通信技术 (3) 2.3系统设计思想 (3) 3无线监护传感器节点的设计 (5) 3.1无线传感器节点结构框图 (5) 3.2无线监护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 (5) 3.2.1 MSP430系列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 (5) 3.2.2脉搏测量电路的设计 (7) 3.2.3通用模拟信号处理接口 (8) 3.2.4电源处理部分 (11) 3.2.5 Zigbee无线数据通信模块 (11) 3.2.6预留人机界面 (13) 3.3无线监护传感器节点的底层代码设计 (15) 3.3.1底层软件整体构架 (15) 3.3.2底层代码设计 (15) 3.3.3时钟系统的设置 (16) 3.3.4通用软件包的设计及应用 (17) 3.3.5模拟量、开关量测量的代码设计 (18) 3.3.6串口通讯程序设计 (18) 3.4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 (19) 3.4.1星型网络拓扑的实现 (20) 3.4.2自组织网状网络通信协议 (21) 4系统设计方案 (24) 4.1医院监护网络体系方案 (24) 4.2家庭监护网络体系方案 (24) 5总结和展望 (25) 5.1主要结论 (25) 5.2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一、总则 本规范提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应当遵循的功能及安全性能,对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会诊、信息资源管理等业务功能规 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定义。 本规范可用于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应用,以及 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测试、验收和评价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 1、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采用现代通讯、电子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实现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 处理、存储和查询,对异地患者实施咨询、会诊、监护、查房、协助诊断、指导 检查、治疗、手术、教学、信息服务及其他特殊医疗活动的信息系统。 2、远程会诊 医疗机构之间利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离线或在线交互方式,对患者及其病史、检查等进行分析,完成病情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的医疗行为, 包括远程专家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重症监 护等医疗服务。 3、远程心电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心电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包含高端远程实时心电监护。 4、远程影像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包括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由上 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 5、远程重症监护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重 症病人临床资料,包括实时在线的监护信息、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等,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治疗指导意见。 6、远程病理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诊断报告。 7、远程手术示教 通过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远程会诊技术和视频技术,对临床诊断或者手术现场的画面影像进行全程实时记录和远程传输,使之用于远程教学、远程观摩、远 程诊断等。 8、远程医疗申请单 包括申请方医生姓名、职称、单位名称、医院等级、所属行政区域、申请目 的与要求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 9、患者、居民和个人 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获取和接受服务的个体。(在本规范中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 10、远程教育 在远程医疗信息会诊系统上,授课专家通过音视频和课件等方式为基层医生提供业务培训、教学以及技术支持。 11、远程医学数字资源 上级医院收集整理的有典型意义的病例、案例分析、手术录像等资料,以及

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华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XXXX技术方案建议书 (版本v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9-08-20

目录 目录 (2) 1综述 (6) 1.1远程医疗概述 (6) 1.2项目背景 (6) 1.3项目建设目标 (8) 1.4项目建设内容 (9) 1.5项目建设依据 (10) 1.5.1招标要求 (10) 1.5.2建设原则 (10) 1.5.3标准规范 (12) 1系统需求分析 (14) 1.6需求分析 (14) 1.1.1XXX大型综合医院 (14) 1.1.2XXX基层医院 (15) 1.1.3政府部门 (16) 1.7网络分析 (16) 2项目方案 (17) 2.1组网拓扑 (18) 2.2业务功能规划 (19) 2.2.1视讯平台功能特性 (19) 2.2.2远程会诊功能 (20) 2.2.3远程接诊功能 (21) 2.2.4床边会诊/移动查房功能 (22) 2.2.5远程手术示教/观摩功能 (23) 2.2.6远程医疗教学功能 (24) 2.2.7远程监护功能 (25) 2.2.8远程探视功能 (25) 2.3设备配置 (26)

3关键产品介绍 (28) 3.1会诊中心 (28) 3.1.1三屏会诊中心 (29) 3.1.2五屏会诊中心 (29) 3.2专家会诊室 (30) 3.2.1远程影像会诊室 (31) 3.2.2远程心电会诊室 (31) 3.2.3远程病理会诊室 (32) 3.3医疗推车 (32) 3.3.1医疗推车标准版 (34) 3.3.2医疗推车高级版 (35) 3.4手术推车 (36) 3.5接诊推车 (37) 3.6医疗教室 (37) 3.6.1小型远程医学教室 (37) 3.6.2中型远程医学教室 (38) 3.6.3大型远程医学教室 (38) 3.7医疗指挥中心 (39) 3.8远程探视室 (41) 3.9医疗视频数据采集器 (41) 3.10探视软终端(不推荐) (42) 4华为远程会诊解决方案主要特点 (43) 4.11080P60高清双流,为精准诊断和全息示教提供高品质保障 (43) 4.2超强接入,支持最广泛的医疗设备接入和远端切换控制 (44) 4.3支持丰富多样的远程医疗教学场景 (45) 4.4与医院信息系统无缝融合 (45) 4.5系统安全可靠,保障远程医疗过程安全无忧 (46) 4.6便捷灵活的使用方式 (47) 4.7灵活强大的系统扩容优势 (49) 4.8管理维护方便 (50)

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建设方案

×××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建设方案 —— 一、项目的背景、目的、意义 2014年国家卫计委提出要建立健全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疗服务和医保信息等数据标准体系,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要以面向基层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指导、远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医师多点执业。通过建立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保障合医资金安全,达到政府满意,医务人员满意,百姓得实惠,真正体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90%大病不出县这一公立医院改革的终极目标。 二、建设内容 1、×××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将××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通过授权方式与各乡镇卫生院电子病历系统、心电系统、LIS系统、Pasc系统无缝连接,各乡镇卫生院将上述系统相关信息上传××医院,通过

相关部门分诊分到相关专业科室,由专家组织人员对病历进行审核,结合各种检查结果,制定指导性诊疗意见后,通过系统返回乡镇卫生院,对病人实施诊疗,该系统建设总投资约400—500万元,由××医院投资。 风险及防范 (1)病历资料的采集是否真实可靠,此为远程医疗会诊风险的核心所在,可通过多次培训而规避,必要时通过我院医师电话问诊,现场会诊而解决。 (2)治疗过程中突发病情变化,可通过及时转院而解决。 (3)发生医疗纠纷,可通过原渠道解决(即现行处理纠纷的方式解决)。 (4)具体会诊例数需卫计局信息科统计并由卫计局拨付资金。 2、影像运程会诊中心 将××医院Pasc系统通过光纤与各乡镇卫生院DR机链接,各乡镇卫生院将病人照片后的数据、图像上传到××医院由××医院出据报告后返回乡镇卫生院。 (1)该项目需投入资金购买设备(DR系统及电脑等)预计投1500万元(27个乡镇即27个DR机,每台50万元计,同时电脑、光纤等),资金政府投入或引进第三方进行投资(2)第三方的进入,可通过竞争性谈判或公开招投标,

远程医疗系统说明书

医疗远程会诊系统V1.0.0.1 用 户 手 册

目录 目录 (2) 第一章概述 (3) 第二章软硬件环境 (4) 2.1硬件环境 (4) 2.2软件环境 (4) 第三章安装说明 (5) 3.1相关配置软件的安装 (5) 3.2软件的安装 (17) 第四章服务端操作说明 (20) 4.1服务端 (20) 第五章客户端操作说明 (22) 5.1登录模块 (22) 5.2基础平台 (23) 5.3远程会诊 (31) 第六章业务流程 (39) 6.1远程管理 (39) 6.2转诊管理 (41) 6.3远程预约挂号 (44) 第七章功能列表 (47)

第一章概述 所谓远程医疗,就是借助信息及电信技术来交换相隔两地的患者的医疗临床资料及专家的意见。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建立多媒体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 远程医疗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远程医疗不仅仅是医疗或临床问题,还包括通讯网络、数据库等各方面问题,并且需要把它们集成到网络系统中。

第二章软硬件环境2.1硬件环境 1. 最低奔腾级计算机配置; 2. 至少512M内存。 2.2软件环境 1.Microsoft Windows XP/WIN7/Server2003 操作系统 2.SqlServer2005 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7012268634.html, Framework 4.0 4.Windows Media Play 播放器 5.Adobe Flash Player

远程医疗系统软件平台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LiveUC远程医疗系统软件平台方案 北京网动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云视讯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在华南、华东、西南、东北、华中等地建立十几家服务网点。并将营销网络延伸到了世界各地。 北京网动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专业而完善的云视讯产品线,主要产品包括:网动统一通信平台(Active UC?)、网动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Active Meeting?)、网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Active Eyes?)、网动远程多媒体交互教学系统(Active Class?)、网动全自动多媒体录播系统(Active Recorder?)等。公司推出的Live UC?云视讯服务品牌,可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统一通信的云计算服务。 北京网动网络科技股份公司是国际领先的多媒体视讯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其视讯产品在国内外占有广泛的市场并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网动Live UC 视频会议租用平台一种基于SaaS的租用服务,租用的好处在于:彻底免除了企业对系统硬件和软件升级维护的投资;从根本上解决了自己部署系统带来的南北网络互通、多网互通的问题;省去服务器、带宽租赁、网管等多方面的成本。Live UC 视频会议从另一个角度上进一步克服了物理的距离,使得日常沟通、远程培训和文件传送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大大减少了过去劳师动众的业务沟通会议、培训方式;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召开会议更加便捷、费用远比自己部署更低廉。网动Live UC视频会议租用方案,用户不需要任何网络设备,只需要有可上网的电脑和摄像头、耳麦便可召开虚拟视频会议及远程医疗会诊,实现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音视频通信、协同办公、文档共享、远程会议管理等多种会议功能,有效地节约时间和经费,提高企业的工效率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 Live UC采用服务器集群架构,在互联网的各个骨干节点均部署了通信分服务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为企业提供几十人甚至上万人的网络会议服务。与会者所需要的仅仅是一台可上网的桌面电脑和一副耳麦。 多方音视频交互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型号:UP-IOT-RMMS) 一、硬件资源 1、主控器平台硬件参数: ?处理器:Intel Atom Z510-1.1GHz@400MHz FSB; ?芯片组:Intel SCH(US15W)芯片组; ?内存:板载1GB DDR2内存; ?电源管理:支持ACPI 2.0、支持扩展电源管理、整机功耗10W左右; ?BIOS:4MB AMI BIOS; ?显示:集成Intel GMA500显示控制器;支持2D,3D显示加速;支持H.264, MPEG2, MPEG4, VC1, 和 WMV硬件解码;支持高清播放;支持双头显示; ?Audio:高品质音频,支持5.1声道; ?存储:随机附带8G CF卡; ?触摸屏:支持; ?接口:1个RS232 串口;1个VGA接口;1个PS/2键盘鼠标接口;1个音频输出 接口;1个音频输入接口;1个PC104+/PCI总线接口; 2、模块部分硬件参数: ?血压测量单元: 1)兼容所有NIBP标准,包括[EN1060-1],[EN1060-3],[IEC60601-2-30],[SP10],

兼容CAS协议; 2)测量原理:震荡法; 3)电源:+12V供电; 4)通讯接口:+12V异步串行接口; 5)测试参数:收缩压、平均压、舒张压、脉率; 6)逐步充气和自动补充充气功能; 7)智能化程度高,可以适应各种手臂粗细、血压高低、脉搏强弱的病人; 8)双电磁阀接口,超压力自动放气; 9)外形尺寸110mm×82mm,气泵和电磁阀内置; ?体温测量单元: 1)测量范围 -33~220°C-27~428°F; 2)操作范围-10~50°C14~122°F; 3)精确度Tobj=15~35°C, Tamb=25°C +/-0.6°C; 4)精确度+/-2%,2°C; 5)分辨率 -9.9~199.9°C 0.1°C/0.1°F; 6)响应时间(90%)1sec; 7)发射率0.05~1 step.01; 8)更新频率1.4Hz; 9)体积12x13.7x35mm; 10)波长5um-14um; ?血氧测量单元: 1)符合标准:ISO9919:2005; 2)数据显示范围:0%~100%; 3)分解度:1%; 4)精准度:60%-100% ±2%;40%-60% ±3%; 5)测量范围:0bpm~300bpm; 6)电压范围:+5VDC~+3.3VDC; 7)抗低灌注:<0.05%; ?脉搏测量单元: 1)内置程控放大电路、基线调整电路、A/D转换电路、串行通信电路,方便用户

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测试计划

重庆市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测试计划 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重庆市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项目承担部门应用开发部 撰写人(签名)江丽平 完成日期2011-10-13 本文档使用部门测试实施部、应用开发部评审负责人(签名) 评审日期 版本

日期版本说明作者

目录 1 概述 (6) 1.1产品简介 (6) 1.1.1 范围 (6) 1.2限制条件 (7) 1.3参考文档 (7) 2 约定 (7) 2.1测试目标 (7) 2.2资源和工具 (8) 2.2.1 资源 (8) 2.2.2 工具 (8) 2.3编号规则 (8) 3 测试种类及测试标准 (9) 3.1测试种类 (9) 3.2测试方法及标准 (9) 3.2.1 功能测试 (9) 3.2.2 业务测试 (10) 4 测试风险及重点 (10) 4.1预测风险 (10)

4.2测试重点 (11) 4.2.1 功能测试 (11) 4.2.2 业务测试 (13) 5 暂停标准和再启动要求 (15) 6 测试任务和进度 (16) 7 测试提交物 (19)

1概述 1.1产品简介 远程医疗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低成本高效率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群众看病就医途径,降低医疗费用、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在国家试点项目的推动与要求下,重庆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拟建设我市统一的远程医疗平台,以承担国家的试点项目:①以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核心节点的“基层远程会诊系统”;②以部属(管)综合医院及我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部署相应的软硬件设备,选聘相关专家建立省级医院专家库,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1.1.1范围 本测试计划是针对[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内容编写的测试计划,包括: 会诊评价管理 会诊设备管理 远程教育 会诊管理 收费管理 用户管理 机构设置

远程医疗行业视频会议解决方案教学文案

远程医疗行业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远程医疗系统的需求分析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通常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等几个主要部分,它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实现对医学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 医疗卫生系统的特点和视频通讯需求: 与其他数字医疗系统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协同工作。同时具备整体性和分散性:既可以在一个省或地市的大部分医院统一采购,实施远程医疗系统,组建大规模的远程医疗网;也可以三两医院或学术机构自发采购,实现互连,进行会诊或培训。 注重实用性,除了远程会议以外,远程培训、远程会诊、疫情汇报和学术交流等其他形式的应用更多一些。 需要诸如图文共享,幻灯片存储发送,交互式电子白板注释等更丰富的多媒体数据功能。 对音、视频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尤其是用于远程会诊时,对视频图像的质量要求更高。 网络环境相对复杂:在国家级、省级、医学院或研究机构往往有自己的专网和丰富的带宽资源,在地市级或县级医疗机构则没有自己的网络,需要租用电信部门如ADSL、ISDN等通讯速率较低网络。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需要不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医疗卫生系统的视频会议系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应用,例如:专家会诊、远程培训、医院探视、行业会议、行政管理会议(疫情应急指挥、疫情汇报及通报)、远程诊断以及交互式公众教育等等。 瑞福特针对医疗卫生系统的不同应用环境和用途,充分利用瑞福特各种类型的视讯终端(如个人桌面终端、会议室型终端),配合用户的网络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包括E1、DDN、ISDN、LAN、ADSL等等),提供了包括远程诊断解决方案、远程培训解决方案和行业会议解决方案在内的、三种不同应用的、完善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远程诊断解决方案和特点 利用会议电视系统,可以实现远程专家会诊服务和多媒体图像传送,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任何地区的普通老百姓能够得到各地多位名医的集体会诊。 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异地专家的会诊及在其指导下的治疗与护理,从而节约病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一定程度减少了病人的支出;远程会诊系统也可以应用于远程医疗教学,各地的医疗卫生人员需要接受医学的继续教育,才能跟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远程教学为学术的发展和继续教育提供了低成本的理想平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自我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疗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建立远程会诊成为下一阶段医疗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远程医疗系统运营流程

远程医疗系统设计方案

远程医疗系统 解 决 方 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年11月30日

目录 目录 (1) 一、远程医疗系统综述 (2) 1.1 远程医疗系统的简介 (2) 1.2 远程医疗系统的国外发展现状 (6) 1.3 远程医疗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 (9) 1.4 小结 (12) 二、远程医疗系统的技术分析 (13) 2.1 音视频终端技术 (13) 2.2 网络通信与设备接口技术 (22) 2.3 数据库处理技术 (29) 2.4 用户终端技术 (34) 三、远程医疗系统方案设计 (38)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8) 3.2 终端关键技术设计方案 (41) 3.3 远程医疗系统方案预算 (53) 四、参考文献 (54)

一、远程医疗系统综述 1.1远程医疗系统的简介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从广义上讲,是指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大型医学中心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对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及环境特殊的地区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它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1]。从狭义上讲,远程医疗是指利用通信技术手段,通过音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诊断交互的医疗过程。 图1 远程医疗整体框架 未来医疗活动中,医生将通过计算机显示从远方传来的病人的各种信息,并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2],这种局面已经到来。预计全球远程视频医疗将在今后不太长时间里,取得更大进展。 远程医疗的内容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建立多媒体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_顿文涛

基金项目: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编号:112102210212)。 作者简介:顿文涛(1980-),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安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通信作者:马斌强,男,实验师,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及信息技术。收稿日期:2013-12-27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 顿文涛1,卢高飞1,左秀生1,赵玉成2,李子山1, 袁超1,马斌强1(1.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河南郑州450008) 摘 要:在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医疗监护领域的现状和趋势,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远程医 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拓宽思路。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远程医疗;医疗监护;应用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6251(2014)02-0043-04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 Tele-medicine Monitoring System DUN Wentao 1,LU Gaofei 1,ZUO Xiusheng 1,ZHAO Yucheng 2,LI Zishan 1,YUAN Chao 1,MA Binqiang 1 (1.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nan Zhengzhou 450002; 2.Henan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Test and Appraisal Station,Henan Zhengzhou 450008)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medical care,the 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echnology in tele-medicine monitoring system were elaborated,which broadened the application way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this field. Key word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ensor;tele-medicine;medical care;application 农业网络信息 AGRICULTURE NETWORK INFORMATION ·信息技术· 2014年第2期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各种慢性病在中青年人群中也有蔓延的趋势,因此,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要求日益增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均寿命日益延长,社会将不可避免地进入老龄化,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很大[1]。但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而且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分布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农村。由于医疗行业是高信任度的行业,患者对名医、专家和知名的医院非常信任,而各领域的名医专家大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里,小医院医疗力量相对薄弱,给很多患者带来了不便。 远程医疗是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使普及远程医疗成为可能。医疗保障是现今社会的主要焦点之一[2]。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医疗服务资源匮乏和分布不均的状况日益凸显,而远程医疗能够使医生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对医疗服务进行分配和管理,不仅降低了医疗时间和成本,还从某种 程度上减少了医疗服务的障碍,使患者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诊治。 1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简介 传统的医疗体系往往不能将病人的情况及时地反 馈给医生,从而导致延迟就医。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对病人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将病人的生理信息及时地传给医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及时医治。为了使经常需要测量生理指标的人员(比如慢性病人或者老年患者等)能够在家中在随意运动的状态下测量某些常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远程医疗的关注越来越强[3]。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通讯及监测工具,对病人进行实时监护,使得人们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个人与医院间的医学信息的远程传输和监控,远程会诊、医疗急救、远程监护等,从而提高对病人诊断和监护的准确性和便利性。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可用于对人体健康信息、体征参数进行采集与传输,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后台

远程医疗会诊项目实施方案04

基层远程医疗会诊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群众看病难问题突出的问题,国家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远程会诊,并提出资源整合、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为充分利用远程会诊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卫生部提出了中西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 建立以省级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基层远程系统和以国家级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5家县级人民医院开展基层远程会诊。 二.建设原则及目标 (一)建设原则 顶层设计,统一标准:从全局出发,依照统一设计,推动基层与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立足当前,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人员等资源,根据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需求,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完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技术成熟,互联互通:充分考虑远程会诊发展需要,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采取开放架构设计,支持互联互通,易于扩展升级。 保障安全,注重实用:信息及系统安全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远程会诊建设和应用,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病人,系统必须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易于维护。 (二)总体目标 建设以人民医院为省级远程会诊中心的的基层远程医疗会诊平台,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诊断等功能,促进我省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有效加强我省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未来实现与部级远程会诊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三、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系统架构 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系统,采用B/S架构,大集中模式,具备可扩展性时机成熟时可在各地区建立地区级平台。系统由一套软件、一个网站、一个数据中心构成,组网采用10MB/4MB光纤专线组成。 一套软件:按照卫生部技术方案要求设计具体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软件开发商进行平台开发。 一个网站:建立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网,用于远程视频教学录像点播、远程视频教学信息的通知、数字共享资源的查询、阅览等。 一个数据中心:省级建立远程医疗数据中心,实现远程医疗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远程医疗数据中心作为远程医疗管理系统的中枢,实现各类远程医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并为远程医疗各应用系统,如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数字资源共享系统等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支持。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文章编号:1002 0411(2006)02 0265 05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赵 泽,崔 莉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0) 摘 要: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嵌入式远程医疗监护系统.首先,提出了以各种无线通信生理指标传感器形成一种可扩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结构.然后,介绍在该系统结构中采用的无线生理指标传感器节点以及监护基站设备的设计.在本系统中,节点和基站设备所使用的近距离通信标准为802.15.4/Z igbee标准,同时本系统中的基站设备可以采用多种接入方式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包括直接联入In ternet网络、使用G S M短消息通信方式或者通过mode m接入Internet网络.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家庭以及医院病房,构成远程的家庭、社区以及医院的医疗监护系统.*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医疗监护;802.15.4/Z i gbee 中图分类号:T P393 文献标识码:B A R e mote H ealth Care Syste m Based onW ireless Sensor Net w orks Z HAO Ze,CU I Li (In stit u t e of Co mpu ti ng T e chnolo gy,Ch inese Acad e m y of S cie n ces,B ei j i ng100080,Ch i na) Ab stract:A n embedded re m ote hea lt h care syste m based on w ireless sensor net w ork techno l ogy is established. F irstl y,a new syste m architecture is proposed wh i ch i ntroduces a scalab le w ireless senso r ne t w ork w ith a v ariety o f w ireless physi o log i ca l senso r nodes.T hen t he desi gns of severa lw ireless physio l og i ca l sensor nodes and the care base stati on are presented.W ireless comm un i cati on bet w een the senso r nodes and the care base stati on is rea lized w it h IEEE802.15.4/Z i gbee standard,and t he care base station and the remo te centra l server a re connected i n one of t he fo llow i ng w ays,i ncl uding compu ting ne t w ork,G S M s hort m essages and te l ephone m odem.The syste m can be used at hom e o r in hospita ls to form a re m ote hea lth care syste m a m ong ho m e,comm un it y and hospita.l K ey words:w ire less senso r net wo rk;remo te hea lt h care;802.15.4/Z i gbee 1 简介(Introduction) 医疗监护仪器目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在医院内由职业医生或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的专门仪器,对病人进行生理指标的监护;另一类是在普通人员的家庭内或者户外,在医生的指导下,由病人本人或者家属使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对病人进行监护,所得到的生理指标将及时传送给相关医生.目前,医院所使用的监护方法,大多使用固定的医疗监护仪,连接设备将传感器探头连接在病人与监护设备之间进行信号的传递.复杂的设备,众多的连线,会造成病人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可能会影响病人身体状况,使得诊断所得到的数据与真实情况有一定差距,给病人和医护人员都带来不便,可能会影响对病情的正确诊断. 为了使经常需要测量生理指标的人员(比如慢性病人或者老年患者等)能够在家中在随意运动的状态下测量某些常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远程医疗的关注越来越强[1~5].本文设计出一种新的网络式监护装置及系统,目的是利用高频率的无线多通道数据传输方式,传递医疗传感器与监护控制仪器之间的信息,减少监护设备与医疗传感器之间的连线,使得被监护人能够拥有较多的自由活动空间,在获得较准确的测量指标的同时,免除病人在家庭与医院之间奔波的劳苦.同时,在医院病房内建立无线监测网络,很多项测试可以在病床上完成,能够极大地方便病人就诊,并加强医院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和工作效率.另外,远程监护系统还可以扩展,使远离医院等医护机构的病员也随时能够得到必要的医疗监 第35卷第2期2006年4月 信息与控制 Info r ma ti on and Contro l V o.l35,N o.2 A pr.,2006 *收稿日期:2006-01-20

远程医疗系统

东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方案 一、系统体系架构 (一)系统架构 东华远程医疗视频会诊系统采用B/S模式结构,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以网络最优化方案进行系统部署。系统在设计上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开放性,为我院大规模部署和运营提供了一个强健的、完整的应用平台。 客户端要求通过浏览器使用地址进行访问,如果客户端需要安装硬件驱动的话,可以通过浏览器页面从服务器上下载,然后安装到相应的位置即可,不需要作参数配置。 服务器端:搭建远程医疗视频会诊系统数据库,做为数据交换中心。 (二)网络规划 院内采用虚拟防火墙,在校园网与服务器之间设置防火墙,校园网与互联网之间安装软件防火墙。 网络拓扑图如下: (三)业务流程 1、预约会诊

会诊申请方(被会诊医院)会诊运营平台(会诊医院)会诊第三方 2、会诊基本过程

被会诊医院会诊运营平台(会诊医院) 系统基本功能结构 (一)系统功能说明 院远程医疗视频会诊系统包含预约管理、会诊管理、专家管理、辅助管理、会诊系统管理五个部分。 基本功能结构图如下:

(二)模块基本功能说明 1、预约管理 预约管理模块包括日程管理、预约会诊、会议审批、会议室创建等功能。 (1)预约会诊申请 预约会诊主要是用户通过IE浏览器登录系统后,对会诊进行申请,包括会诊的具体时间、会诊专家、会诊费用(可根据会诊费用选择会诊规模、专家级别以及是否使用视频会诊(可以采用非视频会诊))及会诊室(如有诊室说法)等信息的预订,同时做会诊前期资料准备,并把基本资料传到服务器(文件上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可以分为病历内容、影像图片、检验及检查结论等根据格式上传),以便接收、审核及正式会诊中使用。 申请会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