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简易版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简易版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简易版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简

易版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第一种安全距离: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

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7m,

35kV—1.0m,l10KV一1.5m,220kV一3.0m,

500kV一5.0m。该安全距离规定值是指在移开

设备遮栏的情况下,并考虑了工作人员在工作

中的正常活动范围内。如工作人员对带电部分

的距离,能够保持上述数值时,则允许在该带

电设备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手车开关柜

后部铁门内无网状遮栏,打开铁门后也应按此

规定的距离执行。该安全距离并不是单纯从放

电距离着想的,也不是“最小安全距离”,而

是考虑了一定的意外情况和安全裕度以后所确

定的数值。

第二种安全距离: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内和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它考虑了工作人员在正常工作中可能活动的最大的空间位置,对带电设备所必须保持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4m,35kV一0.6m,110kV—1.5m,220kV一3.0m,500kV一5.0m。如工作人员在正常工作中对带电导体的安全距离小于上列数值时,带电部分必须停电;当安全距离大于上列数值且又小于第一种安全距离数值时,在工作地点和带电部分之间加装牢固可靠的遮拦后,允许在该带电部分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但是,如带电导体在检修人员的后侧或两侧,即使大于第一种安全距离,亦应将该带电设备停电。

第三种安全距离:地电位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规定数值如下:10kV 及以下一0.4m,35kV一0.6m,110kV—1.0m,220kV一1.8m(1.6m),500kV一3.6m。如220KV 设备进行地电位的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受设备条件限制不能满足

1.8m的要求时,可使用括号中1.6m的安全距,它是进行特别需要的地电位带电作业时所作的适当放宽数值。作业前,必须在技术上采取可靠的措施并经企业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作业,否则就不宜进行地电位的带电作业。请注意:第一、二种安全距离中110kV、220kV、500kV的数值相同;第二、三种安全距离中的10kV及以下、35kV的数值相同。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各类安全距离

1、氧气乙炔瓶的安全距离5米,氧气乙炔与火源的安全距离10米。 2、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35kV—, l10KV一,220kV一,500kV一。该安全距离规定值是指在移开设备遮栏的情况下,并考虑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正常活动范围内。 3、公路施工爆破飞石安全距离不得小于国家安全规程规定的最小200m安全距离。 4、高压燃气管道距建筑物的基础的距离分别为不小于4米(介质压力至)和不小于6米(介质压力至);距街树的距离不小于米;距铁路钢轨不小于5米;距有轨电车钢轨不小于2米;距其它道路的距离无规定。 5、应该是高于2米无防坠措施,才算高空作业。 6、起重机与架空输电导线的安全距离电压220KV时,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是6米,电压60——110KV时,沿水平方向4米,垂直方向都是5米。 7、制氧站气瓶间空瓶与实瓶应分开存放,间距大于米,并有指示牌。楼主这个米也是安全距离吧。 8、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

(一)城市市区,不少于8米; (二)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0米; (三)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2米; (四)其他地区,不少于15米。 9、消防安全通道,独头通道要在尽头设车场。 10、消防路上官桥高度5米。 11、公路与石油库安全距离40米。 12、高处作业地点应与架空电线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距普通电线1米以上,距普通高压线米以上,并要防止运输的导体材料触碰电线。高度不足2米,但作业地段的下面是坡度大于45°的斜坡,附近有坑、井、有转动设备或堆放容易伤人的物品,工作条件特殊(风雪天气),有机械震动的地方,在有毒气体存在的房内工作时,均应按高处作业的规定执行。符合以下情况的高处作业为特殊高处作业:在作业基准面30米(含30米)以上的高处作业、高温或低温、雨雪天气、夜间、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突发灾害抢救、有限空间内等环境进行的高空作业及在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超出允许浓度的场所进行的高处作业。 13、瓶间距8米,最低不得小于5米。 14、石油库与工矿企业的安全距离:一、二、三、四、五级石油库分别为60、80、40、35、30米。

安规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汇总

安规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汇总

ZLG 致远电子 本文从安规距离基本定义入手,解析了IEC60950、GB4943-2011标准中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查询方法并描述了工作电压测试规范,最后针对实测电压波形图进行了分析与计算。从理论解析到实例分析,一步到位让你轻松了解开关电源的安规间距。 在IEC60950、GB4943-2011标准中,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而安全距离又包括电气间距和爬电距离两种。对于开关电源主要需要保证最小安全距离的地方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一次侧电路对外壳(保护地)的安全距离。 2、一次侧电路对二次侧电路之间的安全距离。 电气间隙 电气间隙是两个导电体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而最小电气绝缘间隙主要由表格2J 、2K 和2L 来确定。具体查表方法如下: 1、根据交流电网电压有效值和过电压类别确认交流电网电源瞬态电压(由附录Z 和表2J 确定); 表2J 交流电网电源瞬态电压

2、首先确定污染等级,再根据实测两点峰值工作电压B 和上述确认的交流电网电源瞬态电压值可确定最小电气间隙为C1(由表2K 确定); 表2K 一次电路绝缘以及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绝缘最小电气间隙(海拔2000m 以下) 3、确定污染等级后,再根据实测两点峰值工作电压B 和电网电源瞬态电压确认附加电气间隙 C2(由表2L 确定); 表2L 一次电路的附加电气间隙(适用于海拔2000m 以下) 4、如果B 大于交流电网峰值则最小电气间隙为C1+C2,如果B 小于或等于交流电网峰值则最小电气间隙就等于C1。 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是两个导电体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而最小爬电距离只由表格2N 来确定;具体查表方法如下: 1、确定污染等级; 2、再根据实测工作电压有效值和绝缘材料的材料组别确定最小爬电距离(由表2N 确定)。 表2N 最小爬电距离

外电线路安全距离和措施

外电线路安全距离和措 施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外电线路安全距离和措施1、外电线路安全距离和措施 (1)避免在架空输电线路下进行施工,如有必要,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或保持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2)施工距离达不到要求,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拦、围护或保护网,并悬挂醒目的警示牌; (3)临时用电的电源线漏电保护装置要齐全; (4)各种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必须按规定选用。严禁用铁丝、铝丝等非专用熔丝替代。 2、架空线路的安全要求 (1)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 (2)架空线的档距档距为不得大于35m,线间距不得小于30mm;

(3)架空线的弧垂最大弧垂处与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施工现场一般场所4m、机动车道6m、铁路轨道7.5m; (4)各种电源导线严禁直接绑扎在金属架上。 3、配电箱、开关箱 (1)施工现场的各种配电箱、开关箱必须有防雨措施,并应装设端正、牢固。 (2)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底部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1.3~1.5m;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底部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在0.6~1.5m. (3)配电箱、开关箱内应设置漏电保护器。 (4)电动建筑机械应有各自专有的开关箱,就近设置,实行“一机一闸”制。 (5)配电箱内的开关电器应与配电线路一一对应配合,作分路设置。 4、施工照明施工现场的照明配电宜与动力配电分别设置,各自自成独立配电系统。照明采用电压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场所为220V; (2)隧道、人防工程、有高温、导电灰尘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4m 等场所不大于36V; (3)在潮湿地点或易触带电体场所,照明电源不得超过24V; (4)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不大于12V。 5、手持电动工具安全 (1)采用安全特低电压,通过限制电压抑制通过人体的电流,保证触电时处于安全状态。 (2)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结构的电动机和导线。 (3)非金属壳体的电动机、电器,存放和使用时不应受压、受潮,不得接触汽油等溶剂。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 第一种安全距离: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7m,35kV—1.0m,l10KV一1.5m,220kV一3.0m,500kV一5.0m。该安全距离规定值是指在移开设备遮栏的情况下,并考虑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正常活动范围内。如工作人员对带电部分的距离,能够保持上述数值时,则允许在该带电设备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手车开关柜后部铁门内无网状遮栏,打开铁门后也应按此规定的距离执行。该安全距离并不是单纯从放电距离着想的,也不是“最小安全距离”,而是考虑了一定的意外情况和安全裕度以后所确定的数值。 第二种安全距离: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内和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它考虑了工作人员在正常工作中可能活动的最大的空间位置,对带电设备所必须保持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4m,35kV一0.6m,110kV—1.5m,220kV一3.0m,500kV一5.0m。如工作人员在正常工作中对带电导体的安全距离小于上列数值时,带电部分必须停电;当安全距离大于上列数值且又小于第一种安全距离数值时,在工作地点和带电部分之间加装牢固可靠的遮拦后,允许在该带电部分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但是,如带电导体在检修人员的后侧或两侧,即使大于第一种安全距离,亦应将该带电设备停电。 第三种安全距离:地电位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4m,35kV一0.6m,110kV—1.0m,220kV一1.8m(1.6m),500kV一3.6m。如220KV设备进行地电位的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受设备条件限制不能满足1.8m的要求时,可使用括号中1.6m 的安全距,它是进行特别需要的地电位带电作业时所作的适当放宽数值。作业前,必须在技术上采取可靠的措施并经企业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作业,否则就不宜进行地电位的带电作业。请注意:第一、二种安全距离中110kV、220kV、500kV的数值相同;第二、三种安全距离中的10kV及以下、35kV的数值相同。 1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

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电气间隙: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 离。 2、爬电距离: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 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 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 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 但通常: 一次侧交流部分: 保险丝前L—N> 2.5mm , L.N PE (大地)> 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 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 2.5mm (—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 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 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 0.5mm 即可 二次侧地对大地> 1.0mm 即可 附注: 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 力,外壳施以30N 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 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 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但通常: 1)、一次侧交流部分: 保险丝前L—N> 2.5mm, L.N 大地》 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

2.0mm (3) 、一次侧直流地对地>

4.0mm 如一次侧地对大地 (4) 、一次侧对二次侧> 6.4mm ,如光耦、丫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 6.4mm 要开槽。 (5) 、二次侧部分之间> 0.5mm 即可 二次侧地对大地> 1 电气间隙和隔离距离 成套设备内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部件和裸露带电部件对金属结构部件之间 的电 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如下的规定值。 额定绝缘电压过电压类别 W 过电压类别m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Ui < 60 60 < 2.0mm 以上 7)、 变压器两级间> 8.0mm 以上 Ui 路) 电源进线点、主母线)(配电电路、辅电

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及要求

编号:SM-ZD-68311 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 离及要求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及要求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 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安规要求安全距离知识讲解

安规要求安全距离

1.安規要求安全距離: 2. a.兩線式:一次側、二次側安全距離:5.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6mm);加1.0mm破溝 則4.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5mm) 3. b.三線式: 4.一次側、二次側安全距離: 5.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6mm);加1.0mm破溝則 4.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5mm) 5.一次側、FG安全距離:3.0mm min.(必須確定為FG,否則仍然要預留6mm;加1.0mm 破溝則5mm) 6. c.ACL、ACN安全距離:2.5mm min.(加1.0mm破溝則1.5mm min.) 7. d.一次側高壓安全距離:1.5mm min. 8. e.保險絲兩端銅箔安全距離:2.5mm min.(加1.0mm破溝則1.5mm min.) 9. 2.PWB製作,佈線最小距離: 10.a.銅箔與銅箔:0.5mm min. 11.b.銅箔與焊點:0.75mm min. 12.c.焊點與焊點:1.0mm min. 13.d.銅箔與板邊:0.25mm min. 14.e.孔邊與孔邊:1.0mm min. 15.f.孔邊與板邊:1.0mm min. 16.3.PWB製作,佈線最小銅箔寬度: 17.a.2oz:0.5mm min.;1oz:0.3mm min. 18.b.電流承受力:1A/1.0mm min.(加錫則可減少為0.5mm min.) 19. 20. 21.電氣要求: 22. 23.1.一次側電流路徑:電路順序;捷徑(越短越佳). 24.2.二次側電流路徑:電路順序;捷徑(越短越佳). 25.3.CY1佈線位置:一次側接近大電容負端;二次側接近變壓器地端. 26.4.回授點佈線位置:正回授端及負回授端接近輸出端. 27.5.符合雷擊測試要求: 28.a.符合L-N 1KV;L(N)-FG 2KV(V 1.2/50uS、I 8/20uS):加07D471 Varistor 29.b.符合L-N 6KV(500A):加07D471 Varistor、LF1加尖端放電、CY1加尖端放電 30.c.符合L-N 6KV(3000A):加07D471 Varistor於Fuse前、LF1加尖端放電再並聯雷擊 管(300V)*2 、CY1加尖端放電 31.IEC 60950 32.IEC 60950 33.空间/沿面距离 (Clearance/Creepage Distances,Clause 2.10, Tables 2H, 2J, 2K and 2L) 34. 35.空间直线距离以峰值电压,根据 Table 2H (primary)、2J (primary additional)、2K (secondary) 计算. 36.沿面爬行距离以RMS电压值,根据 Table 2L 计算,但不小于空间直线距离. 37.250 V 以下时,L 至 N、初级至地:creepage 2.5 mm,clearance 2.0 mm (整流前). 38.250 V 以下时初级至次级:creepage 5 mm,clearance 4 mm.

PCB安全距离详解

PCB安全距离详解 (1)交流电源进线,保险丝之前两线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6MM,两线与机壳或机内接地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8MM。 (2)保险丝后的走线要求:零、火线最小爬电距离不小于3MM。 (3)高压区与低压区的最小爬电距离不小于8MM,不足8MM或等于8MM的。须开2MM的安全槽。 (4)高压区须有高压示警标识的丝印,即有感叹号在内的三角形符号;高压区须用丝印框住,框条丝印须不小于3MM宽。 (5)高压整流滤波的正负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2MM。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 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 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 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 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 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 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 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 (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 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 (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 (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 绝缘穿透距离: 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

安规要求安全距离

1.安規要求安全距離: a.兩線式:一次側、二次側安全距離:5.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6mm);加1.0mm破溝則4.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5mm) b.三線式: 一次側、二次側安全距離:5.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6mm);加1.0mm破溝則4.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5mm) 一次側、FG安全距離:3.0mm min.(必頇確定為FG,否則仍然要預留6mm;加1.0mm破溝則 5mm) c.ACL、ACN安全距離:2.5mm min.(加1.0mm破溝則1.5mm min.) d.一次側高壓安全距離:1.5mm min. e.保險絲兩端銅箔安全距離:2.5mm min.(加1.0mm破溝則1.5mm min.) 2.PWB製作,佈線最小距離: a.銅箔與銅箔:0.5mm min. b.銅箔與焊點:0.75mm min. c.焊點與焊點:1.0mm min. d.銅箔與板邊:0.25mm min. e.孔邊與孔邊:1.0mm min. f.孔邊與板邊:1.0mm min. 3.PWB製作,佈線最小銅箔寬度: a.2oz:0.5mm min.;1oz:0.3mm min. b.電流承受力:1A/1.0mm min.(加錫則可減少為0.5mm min.) 電氣要求 1.一次側電流路徑:電路順序;捷徑(越短越佳). 2.二次側電流路徑:電路順序;捷徑(越短越佳). 3.CY1佈線位置:一次側接近大電容負端;二次側接近變壓器地端. 4.回授點佈線位置:正回授端及負回授端接近輸出端. 5.符合雷擊測試要求: a.符合L-N 1KV;L(N)-FG 2KV(V 1.2/50uS、I 8/20uS):加07D471 V aristor b.符合L-N 6KV(500A):加07D471 V aristor、LF1加尖端放電、CY1加尖端放電 c.符合L-N 6KV(3000A):加07D471 V aristor於Fuse前、LF1加尖端放電再並聯*(300V)*2 、CY1加尖端放電 IEC 60950 IEC 60950 空間/沿面距離(Clearance/Creepage Distances,Clause 2.10, Tables 2H, 2J, 2K and 2L)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

(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电气间隙: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 离。 2、爬电距离: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 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 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 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 但通常: 一次侧交流部分: 保险丝前L— N> 2.5mm , L.N PE (大地)> 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 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

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 4.0mm ,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 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 0.5mm即可 二次侧地对大地> 1.0mm即可 附注: 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夕卜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 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但通常: (1) 、一次侧交流部分: 保险丝前L— NA 2.5mm , L.N 大地 A 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 2.0mm (3) 、一次侧直流地对地> 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

(4) 、一次侧对二次侧> 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 6.4mm要开槽。 (5) 、二次侧部分之间> 0.5mm即可 (6) 、二次侧地对大地> 2.0mm以上 (7) 、变压器两级间> 8.0mm以上 1电气间隙和隔离距离 成套设备内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部件和裸露带电部件对金属结构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如下的规定值。 额定绝缘电压过电压类别w过电压类别m Ui (电源进线点、主母线)(配电电路、辅电 路) V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Ui < 60 - 3 2 60 V Ui < 300 - 35300V Ui <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 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 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 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 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 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 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 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 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 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 ≤6.4mm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 (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 (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 1 电气间隙和隔离距离 成套设备内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部件和裸露带电部件对金属结构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如下的规定值。 额定绝缘电压过电压类别Ⅳ过电压类别 Ⅲ Ui (电源进线点、主母线)(配电电路、 辅电路)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

编号:SM-ZD-14062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第一种安全距离: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7m,35kV—1.0m,l10KV一1.5m,220kV一3.0m,500kV一5.0m。该安全距离规定值是指在移开设备遮栏的情况下,并考虑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正常活动范围内。如工作人员对带电部分的距离,能够保持上述数值时,则允许在该带电设备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手车开关柜后部铁门内无网状遮栏,打开铁门后也应按此规定的距离执行。该安全距离并不是单纯从放电距离着想的,也不是“最小安全距离”,而是考虑了一定的意外情况和安全裕度以后所确定的数值。 第二种安全距离: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内和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它考虑了工作人员在正常工作中可能活动的最大的空间位置,对带电设备所必须保持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4m,35kV一0.6m,110kV—1.5m,220kV一3.0m,500kV一5.0m。如工作

安规知识 安全距离

安規知識安全距離 在安規所有名詞當中,安全距離是出現頻率極高的名詞,其涉及到幾乎所有的安規章節.所以,保證了安全距離的足夠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產品的其他性能. 一.安全距離根據各種傳導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a.爬電距離:帶電体沿絕緣物表面到達另一帶電体或導体的最短距離 b.電氣間隙:帶電体之間或帶電体与導体之間的空間最短距離. c.穿通絕緣距離:帶電体之間或帶電体与導体之間的直線最短距離. 二.安全距離的具体數據要求: 三.對于工作電壓小於或等于250V的情況下,金屬部件間穿通絕緣距離,如果是用附加絕緣的不應小於1.0mm,如果是用加強絕緣隔開的, 不應小于2.0mm.如果是以云母或類似鱗狀材料以外的薄片結構來施加絕緣,則用:

對附加絕緣,至少有二層組成,并且其每層都能經受 1250V/1min的耐壓測試. 對於加強絕緣至少有三層組成,并且其任兩層都能承受 3750V/1min的耐壓測試. 四.對於印刷電路板上導電圖形,只要電壓應力的峰值沒有超過下述 值,則安全距離依下述. 如電壓應力小于100V/mm,其最小爬電距離為0.5mm. 如電壓應力大于100V,則按(二)中規定. 五.安全距離的測量應在其最不利的時機測量: 對內部部件施2N的力 外殼則施加30N的力. 運動部件應停止在最大利的位置上. 接線端子和易觸及金屬部件之間的電氣間隙,要在將螺釘和 螺母盡可能擰松的情況下進行測量.但相對電氣間隙可減少到 (二)中規定的一半. 狹孔或開口處必須用標準力探入,以各種角度測試. 凡標準指可觸及的地方都被認是金屬部. 六.凡涉及到絕緣方式的不適合于UL及JIS規格. 七.UL另加規定,非防火級(V-0)材質与帶電体之間距離應大于12.7mm.

建筑、装置、设施安全距离要求

建筑、装置、设施安全距离要求 1、氧气乙炔瓶的安全距离5M,氧气乙炔与火源的安全距离10M 2、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7m,35kV—1.0m,l10KV 一1.5m,220kV一3.0m,500kV一5.0m。该安全距离规定值是指在移开设备遮栏的情况下,并考虑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正常活动范围内。 3、公路施工爆破飞石安全距离不得小于国家安全规程规定的最小200m安全距离。 4、高压燃气管道距建筑物的基础的距离分别为不小于4米(介质压力0.4至0.8Mpa)和不小于6米(介质压力0.8至1.6Mpa);距街树的距离不小于1.2米;距铁路钢轨不小于5米;距有轨电车钢轨不小于2米;距其它道路的距离无规定。 5、应该是高于2米无防坠措施,才算高空作业 6、起重机与架空输电导线的安全距离 电压220KV时,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是6M 电压60——110KV时,沿水平方向4M,垂直方向都是5M 7、制氧站气瓶间空瓶与实瓶应分开存放,间距大于1.5米,并有指示牌。 楼主这个1.5米也是安全距离吧。 8、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 (一)城市市区,不少于8米; (二)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0米; (三)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2米; (四)其他地区,不少于15米。 9、消防安全通道3.5m,独头通道要在尽头设车场 10、消防路上官桥高度5米。 11、公路与石油库安全距离40米 12、高处作业地点应与架空电线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距普通电线1米以上,距普通高压线2.5米以上,并要防止运输的导体材料触碰电线。高度不足2米,但作业地段的下面是坡度大于45°的斜坡,附近有坑、井、有转动设备或堆放容易伤人的物品,工作条件特殊(风雪天气),有机械震动的地方,在有毒气体存在的房内工作时,均应按高处作业的规定执行。

iec60950产品设计结构简介安规要求安全距离 (1)

IEC 60950产品设计/结构简介 IEC 60950 Design / Construction 1. 绝缘方式 (Insulation, Clause 1. 2.9) 做为电击保护者基本绝缘 (Basic Insulation) –针对于电击之保护所提供之基本绝缘。 辅助绝缘 (Supplementary Insulation) –附加于基本绝缘上之独立性绝缘,以 在基本绝缘失败时,可以减少电击之危险。 双重绝缘 (Double Insulation) - 基本绝缘加辅助绝缘之总称。 强化绝缘 (Reinforced Insulation) - 相等于双重绝缘之单层绝缘。 非做为电击保护者功能绝缘 (Fuctional Insulation) –产品正常使用时所必要之绝缘。

2. 直接插入式产品 (Direct Plug-In Unit) 可以使用 UL 60950/CSA 60950 (I.T.E产品)或 UL1310/CSA223 (Class 2 Power Supply) 做验证。 美规插头尺寸须符合NEMA 1-15P (2-pin) or 5-15P (3-pin)。 插头拉力测试 (20 lb, 2 min each blade, UL 1310)。 插头推力测试 (30 lb each blade, 40 lb together, 1 min, UL 1310)。 插头至外壳边缘≥ 5.1mm(for UL),7.9 mm (CSA)。 输入线须耐 35 lb 拉力测试 (UL 1310)。 输出线须耐 20 lb 拉力测试 (UL 1310)。 3. 空间/沿面距离 (Clearance/Creepage Distances,Clause 2.10, Tables 2H, 2J, 2K and 2L) 空间直线距离以峰值电压,根据 Table 2H (primary)、2J (primary additional)、2K (secondary) 计 算。 沿面爬行距离以RMS电压值,根据 Table 2L 计算,但不小于空间直线距离。 250 V 以下时,L 至 N、初级至地:creepage 2.5 mm,clearance 2.0 mm (整流前)。 250 V 以下时初级至次级:creepage 5 mm,clearance 4 mm。 TNV 至 SELV线路:creepage 2.5 mm,clearance 2.0 mm (Nemko):creepage 2.0 mm,clearance 1.8 mm (TüV)。 PCB 间距应参照实际工做电压 (peak or dc),若间距不足时 UL 可做耐压测试,CSA 做短路测试。 零件应施以 10 N 之推力作判断。 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的数值应符合下列最小值的规定: —立地式产品的外壳或桌上型产品上非重直面顶部,可接近导电零件,与危险性电压上零件,用作强化绝缘 (Reinforced insulation) 之空气间隙,不得小于10mm。 —A类插头式产品之外壳上,已接地之可接近导电零件,与危险性电压上零件,用作基本绝缘 (Basic insulation) 之空气间隙,不得小于2mm。 Primary Circuit之空间距离应符合Table 2H 及2J中最小值之规定。 如果工作电压之峰值超过AC主电源电压之峰值时,绝缘之最小空间距离为下列两项数值之和:—工作电压等于AC主电源电压时,Table 2H之最小空间距离值;以及 —Table 2J中附加空间距离值。 沿面距离: 沿面距离不得少于Table 2L之最小数值。 强化绝缘或双重绝缘 (Reinforced or Double insulation) 之沿面距离是Table 2L中基本绝缘数值的两倍。 如果Table 2L之沿面距离小于Table 2H, 2J 与2K之空间距离时,则空间距离即是最小沿面距 离。 判定沿面距离时之工作电压应考虑下列要项: —实际的RMS值或DC 电压值。 —如使用DC 电压值,不必考虑附加之纹波。 —短期情况 (如TNV线路中之振铃信号),不必考虑。 —短暂之干扰不必考虑 (如噪声)。 —连到TNV 线路中,如果无法得知通讯网络之特性时,其工作电压应假定,TNV-1 线路为60 Vdc,TNV-2 与TNV-3线路为120Vdc。 如果所量测之工作电压,在相邻两点之间可使用内插法,来决定最小沿面距离。

安规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汇总

ZLG 致远电子 本文从安规距离基本定义入手,解析了IEC60950、GB4943-2011标准中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查询方法并描述了工作电压测试规,最后针对实测电压波形图进行了分析与计算。从理论解析到实例分析,一步到位让你轻松了解开关电源的安规间距。 在IEC60950、GB4943-2011标准中,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而安全距离又包括电气间距和爬电距离两种。对于开关电源主要需要保证最小安全距离的地方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一次侧电路对外壳(保护地)的安全距离。 2、一次侧电路对二次侧电路之间的安全距离。 电气间隙 电气间隙是两个导电体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而最小电气绝缘间隙主要由表格2J 、2K 和2L 来确定。具体查表方法如下: 1、根据交流电网电压有效值和过电压类别确认交流电网电源瞬态电压(由附录Z 和表2J 确定); 表2J 交流电网电源瞬态电压

2、首先确定污染等级,再根据实测两点峰值工作电压B 和上述确认的交流电网电源瞬态电压值可确定最小电气间隙为C1(由表2K 确定);

表2K 一次电路绝缘以及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绝缘最小电气间隙(海拔2000m 以下) 3、确定污染等级后,再根据实测两点峰值工作电压B 和电网电源瞬态电压确认附加电气间隙 C2(由表2L 确定); 表2L 一次电路的附加电气间隙(适用于海拔2000m 以下) 4、如果B 大于交流电网峰值则最小电气间隙为C1+C2,如果B 小于或等于交流电网峰值则最小电气间隙就等于C1。 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是两个导电体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而最小爬电距离只由表格2N 来确定;具体查表方法如下: 1、确定污染等级;

电气的安全距离

编辑本段概念 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或防止车辆和其他物体碰撞带电体,以及避免发生各种短路、火灾和爆炸事故,在人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和设施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称为电气安全距离。电气[1]安全距离的大小,应符合有关电气安全规程的规定。 编辑本段简介 人与带电体、带电体与带电体、带电体与地面(水面)、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需保持的最小距离,又称安全净距、安全间距。安全距离应保证在各种可能的最大工作电压或过电压的作用下,不发生闪络放电,还应保证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巡视、操作、维护和检修时的绝对安全。各类安全距离在国家颁布的有关规程中均有规定。当实际距离大于安全距离时,人体及设备才安全。安全距离既用于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而发生触电,也用于防止车辆等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以及带电体之间发生放电和短路而引起火灾和电气事故。安全距离分为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设备安全距离和检修安全距离。 线路安全距离指导线与地面(水面)、杆塔构件、跨越物(包括电力线路和弱电线路)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变配电设备安全距离指带电体与其他带电体、接地体、各种遮栏等设施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检修安全距离指工作人员进行设备维护检修时与设备带电部分间的最小允许距离。该距离可分为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工作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带电作业时人体与带电体间的安全距离。 编辑本段分类 根据各种电气设备(设施)的性能、结构和工作的需要,安全间距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1)各种线路的安全间距。 (2)变、配电设备的安全间距。 (3)各种用电设备的安全间距。 (4)检修、维护时的安全间距。 500kV:5m 220kV:3m 110kV:1.5m 35kV:1m 10kV:0.7m

几种常用的安全间距

几种常用的安全间距 一、易燃易爆类 1、氧气乙炔瓶的安全距离5M,氧气乙炔与火源的安全距离10M; 2、公路施工爆破飞石安全距离不得小于国家安全规程规定的最小200m安全距离; 3、高压燃气管道距建筑物的基础的距离分别为不小于4米(介质压力0.4至0.8Mpa)和不小于6米(介质压力0.8至1.6Mpa);距街树的距离不小于1.2米;距铁路钢轨不小于5米;距有轨电车钢轨不小于2米;距其它道路的距离无规定。 4、制氧站气瓶间空瓶与实瓶应分开存放,间距大于1.5米,并有指示牌; 5、瓶间距8米,最低不得小于5米; 6、石油库与工矿企业的安全距离: 一、二、三、四、五级石油库分别为 60、80、40、35、30米 7、石油管道与其它管道不可避免交叉时,安全距离不得小于0.4米 8、公路与石油库安全距离40米 9、煤气场所工作的时间 在煤气场所工作的安全许可时间: CO含量不超过30mg/m3(24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 CO含量不超过50mg/m3(4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CO含量不超过100mg/m3(8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0.5小时。 CO含量不超过200mg/m3(16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5-20分钟。 工作人员每次进入煤气泄漏区域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小时以上。 10、二级加油站与普通民用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为12米,三级加油站为10米,加油站与重要公共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要达到50米,重要公共建筑物包括: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办公楼;体育馆、会堂、会议中心、电影院、剧场、室内娱乐场所、车站和客运站等公众聚会场所;省级以上邮政楼、电信楼等通信、指挥调度建筑物;省级以上金融机构办公楼;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建筑物。一般营业场所、办公楼、商住两用楼、高层民用建筑物等则归类为仅次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一类保护物。其与二级加油站的安全距离应为20米,与三级加油站的安全距离应为16米。 11、工业企业带煤气作业周围40米内禁止明火。 12、一般油气井作业时,放喷管线安装在当地季节风的下风向,接出井口25米以外,通径不小于62mm,放喷阀门距井口3m以外,压力表接在内控管线与放喷阀门之间。大修侧钻油气井时,放喷管线出口应接至井口75米以上的安全地带,距各种设施不小于50m。

安规要求之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要求 所谓安全距离,就是为保护人在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危险电压带电部分与人不能轻易接触到,也不能让它来引起危险导致威胁人身安全。 因此必须在一般情况下,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检查安全距离从设计阶段开始。结构检查人员会首先检查PCB板上的安全距离(最好拿空的PCB板用透明薄尺或游标卡尺来测量),之后,就是检查危险电压带电部分与其它部分(如外壳、安全电压 部分等)距离等等。总之,一切关乎与安全的部分都要测量,特别重点会在电源部分。 具体参考各种安全标准: IEC60950\ IEC60065\UL60950\GB8898\GB4943等 以下引自其他文章: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 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 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 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 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 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 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 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 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 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 (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要开 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 (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 (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 3、绝缘穿透距离: 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

安规距离要求

安全距离及其相关安全要求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 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 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 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 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 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 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 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 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 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 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 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但通常: 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 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 (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 (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 (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 3、绝缘穿透距离: 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 ——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 ——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 ——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如果所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 ——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 ——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