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专题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阶段第四章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体系课程,通过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C→CO→CO2→H2CO3→CaCO3→Ca(HCO3)2之间的转换关系,这里潜藏着一种重要知识链的学习模式,它对今后的“酸、碱、盐”的复习,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

复习该内容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知识链的学习模式,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熟练准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

②掌握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③学会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④掌握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

难点: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

二、学情分析

1、储有知识

在复习本章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而且很多学生对已学过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是很熟练。

2、具备能力

学生已具有书写化学方程式,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拓展方向

帮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他们构建整体有序的认知结构;同时,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②学会鉴别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用图示法表示出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转化的途径;

②通过探讨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提高思维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系统美。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本节课是以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为学习线索,设置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帮助他们穿针引线,将零碎的知识有效整合。为了在复习课上构建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教师带着激活课堂的意识,设置层层递进的学习情境,最终让学生掌握一种化学知识链的学习模式。

2、学法

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学习用图示法建立化学知识间的联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的学习理念。

五、教学用品

药品:二氧化碳气体蒸馏水干燥石蕊试纸仪器:集气瓶滴瓶

教具和媒体: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1、化学方程式:

C的化学性质:

点燃

点燃高温

C + O2 → CO2 (2C + O2 → 2CO) C + 2CuO → 2Cu +CO2↑

高温

C+ CO2 → 2CO

CO的化学性质:

点燃

2CO + O

2 → 2CO

2

CO + CuO → Cu +CO

2

CO2的化学性质:

高温

CO2 + C → 2CO CO2 + H2O → H2CO3

CO

2 + Ca(OH)

2

→ CaCO

3

↓+ H

2

O CO

2

+ CaCO

3

+ H

2

O→ Ca(HCO

3

)

2

H2CO3 、CaCO3、Ca(HCO3)2的化学性质:

H2CO3 → CO2 ↑+H2O CaCO3 + 2HCl→CaCl2 + H20 +CO2↑高温

CaCO

3→ CaO + CO

2

↑ Ca(HCO

3

)

2

→ CO

2

+ CaCO

3

↓+ H

2

O

CaCO

3 + CO

2

+ H

2

O → Ca(HCO

3

)

2

2、关系图:

附、课堂练习

1、从气体A开始,发生了如下四个变化:

A通过灼热的炭B通过灼热的炭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通过烧碱溶液 D

根据以上一系列变化推理:

A 、

B 、

C 、

D 。

2. 有A、B、C、D、E五种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C是一种金属,气体D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E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和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和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B、C、D、E、F六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内容中涉及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D是最常见的溶剂。

(1)根据上图推断,C是,D是,E是(填写化学式)。(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④属于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4.有一种钠盐A和一种可溶性钙盐B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按下列步骤实验:

由此可判断混合物中两种正盐(填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元素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元素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不明白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要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要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开朗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学过多少元素,因此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知识点总结 1.常采用的净水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 ①吸附:常用明矾、活性炭,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物沉淀到水底,活性炭不但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还可以吸附溶于水的有异味物质和色素。 ②沉淀:水中悬浮物被吸附后形成密度较大的颗粒,从而使杂质沉降。 ③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④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如水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其原理是利用蒸发的方法使水和杂质分离。 2.明矾的'净水作用 在没有自来水的地方,常用明矾或硫酸铝作絮凝剂。这两种物质都能与水或水中含有的矿物质作用生成一种叫做氢氧化铝的凝胶状的物质,该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使水中细小的悬浮杂质集结而下沉。现在也有用碱式氯化铝或氯化铁作絮凝剂的,效果也很好。 3.活性炭的净水作用 活性炭是具有多孔结构的单质碳,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广泛地用于净化某些气体或液体。很多净水器中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 常见考法 自来水来之不易,净化经过了如下步骤:原水→絮凝剂→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池→清水池→消毒(加入氯气、臭氧或二氧

化氯)→用户。我们要节约用水,防止浪费现象发生。水的净化方 法有很多,这几种方法也是混合物分离的常见方法。熟记这几种方 法的本质是我们在考试中解题的依据。 误区提醒 1.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属于纯净物;自然界中的 水常含有杂质和细菌,不宜直接饮用,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不是纯 净物,因为浑浊的水虽然变澄清了,但这些过程除去的主要是不溶 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 3.常用的净水方法中,蒸馏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 一般可看作纯净物。 4.各种净化水的方法根据水质不同,综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典型例题】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D.①③④ 解析: 自来水的净化一般是先使液体中的杂质通过加入絮凝剂沉降下来,然后过滤,再加药品除去微生物。而蒸馏法制出来的是蒸馏水,所 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一般不用。 答案:C

初三化学一氧化碳

学科:化学 教学内容:初三化学一氧化碳 【基础知识精讲】 1.CO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 + O2点燃 2CO2 (2)还原性CuO+CO△ Cu+CO2(可还原Fe、Cu等的氧化物) (3)毒性:是一种对空气产生污染的物质,因此实验中多余的CO要进行处理,不能随意放入空气中. 3.产生CO的主要反应 2C + O2点燃 2CO(氧气不充足) CO2+C 高 2CO 此外,一些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也会产生CO. 【重点难点解析】 例1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分析除杂质时要考虑:(1)保留何物质;(2)除去何物质(杂质);(3)方法要简单可行;(4)不能产新的杂质(必须产生新的杂质时,新杂质要更容易除去);(A)因为CO太少不能被点燃;(B)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相反可将CO2吸收;(D)不可能实现. 解答选(C) 例2煤炉很旺时,添加适量新煤后,炉温下降,其原因是什么?但过一会儿后,发现新炉上有蓝色火焰产生,炉温升高,这又是什么原因? 分析这实际上是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氧气相互间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结果,因为反应时有热量变化,所以产生了上述现象. 解答煤炉很旺时,碳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新煤后,一方面冷煤要吸收一 部分热量,而更主要的是CO2+ C高温 2CO,此反应吸收热量,所以炉温下降;又因为2 CO + O2点燃 2CO2,此反应放热且产生蓝色火焰,所以炉温上升,新煤上可见蓝色火焰. 例3在密闭的容器中将5g木炭和8g氧气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②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③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②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二氧化碳的性质 ②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①CO2与水的反应 ②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引入:空气中有0.03%的二氧化碳,能否将这0.03%的二氧化碳全部除尽呢?CO2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CO2的性质! 课前预习 小宇同学利用下图制取二氧化碳。 (1)装置连接好后,接着的实验步骤是 (2)长颈漏斗伸到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3)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检查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一、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能溶于水(1∶1) 增大压强,降低温度。CO2的溶解量增大

3、密度比空气大 演示实验6-5 现象:塑料瓶变扁 说明CO2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变小 (二)化学性质 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深洞中含有大量CO2,为了安全,进入之前必须先做一个灯火实验 演示实验6-4 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注意点:CO2倒入的位置 2、CO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紫色石蕊紫→红 H2CO3===H2O+CO2↑红→紫 演示实验6-6 现象:第一朵小花遇醋酸变成红色 第二朵小花遇水不变色 第三朵小花遇CO2也不变色 第四朵小花遇CO2和水后变红,加热后又变回紫色 结论:石蕊遇酸变红 CO2与水反应生成酸 生成的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CO2和水 3、与Ca(OH)2反应 CO2+ Ca(OH)2== CaCO3↓+H2O 检验CO2 CaCO3+CO2+H2O=== Ca(HCO3)2 Ca(HCO3)2 ===CaCO3↓+CO2↑+H2O 例题: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时墙壁反而变得潮湿? 4、氧化性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教案设计

教学开放日教案 授课内容:课题2 水的净化授课班级: 9 0 5 授课人:黄咏冬 授课时间: 2012 10 18 学校:六点初中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学生准备 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教师活动: 一、导课 1、陈述: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2、提问: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4、陈述: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二、水的净化 1、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在你们带来的那杯污浊的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2、怎样还可以变得更澄清呢?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烧杯、酒精灯、集气瓶若干(充有CO2)、木条、蜡烛(两支)、白铁皮架(带两个阶梯)、软塑料瓶、浸有紫色石蕊的干花、装稀醋酸的喷壶、装水的喷壶、澄清石灰水 【学习过程】 [引入提问]CO2和CO都是碳的氧化物,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每一个CO2分子比每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教师]它们的性质会有什么异同点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验来探究

CO2的相关知识。 [活动探究实验6-4]探究实验1、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 [设问] 1、烧杯内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2、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3、据此试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活动探究实验6-5]探究实验2、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根据上述现象分析,填写下表: [板书]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设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活动探究实验6-6]探究实验3、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发生反应

[教师讲解]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花变成红色 [板书]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H2O = H2CO3 [探究实验]将Ⅳ中的红花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烘烤 [学生回答]红花变回紫色 [教师讲解]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板书]H2CO3= H2O+ CO2↑ [讲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板书]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 Ca(OH)2= CaCO3↓+ H2O 注意: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图片导入]干冰 [介绍]干冰的升华 [讨论]根据你所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它的有关用途。 [学生回答]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4.2水的净化教案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并学会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初步了解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2.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 水的净化与软化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作为生活饮用水,首先要求对人体健康无害而有益,不含致病细菌、病毒,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并且要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成分。当然在感官上也要求无色、澄清和无臭味。很多水并不能直接饮用,那么,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自来水是如何净化的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水净化的一般过程。 新课讲解 [教师活动]出示一杯混浊的河水和一瓶矿泉水。 [提问]从物质的分类上,这两种水属于哪一类物质?里面有哪些物质?海水呢?井水呢?自来水呢? [讲解]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某些乡村没有自来水,只能饮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变成生活用水呢?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净化。下面,我们来了解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 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分别除去什么杂质? 2.其中过滤这步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过渡] 茶杯中的过滤网,豆浆机中过滤豆渣的过滤勺,捞饺子的的漏勺,下水道管口的篦子等,都是生活中利用过滤原理的实例。那么,你知道过滤的原理是什么吗? [讲解] 一、过滤 1.过滤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水的净化》教案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学校张丽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2)通过了解硬水的危害,使学生了解软化硬水的必要性,并区分硬水及软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增加学生对身边化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堂实验,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3)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硬水及软水的区别; 2掌握过滤的实验技能。 四、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水就没有我们生活的这缤纷的世界,没有水就不会有鲜艳的花朵、可爱的动物,也就不会有我们人类了。但是随着水资源的不断污染,自然界的水不象以前那样清澈了。大家看这杯水就是被污染的水,非常浑浊。那大家想不想将这杯水变得清澈透明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课题三水的净化 [提问] 同学们家里饮用的都是什么水啊? [回答] 自来水 [提问] 大家知不知道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水净化成我们家里饮用的水呢?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下。 [教师] 播放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短片。 [提问] 大家通过观看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告诉老师自来水厂用了哪些净水过程或方法。 [回答]......1,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 [讲解] 净化水首先从水库取水,取出来的水里面含有泥砂等一些不溶性的杂质,还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那么怎样才能使它变澄清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静置,一段时间后水自然会变清,这种方法就叫沉淀。那么大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快,小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慢,这时我们就加入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吸附时加入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不仅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还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刚才我们观看了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我们从中知道了净水的一些方法。其实在很多偏远的农村饮用的还是井水甚至是河水。那同学们知道这样的水是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里面会有很多的杂质,那大家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对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54页内容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回答]加明矾。 [教师]播放明矾净水的视频。 [讲解]现在老师这有一杯被污染的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简单的净化呢。 对,最简单的方法是静置一会,让不溶性的杂质沉降到水的底部,我们把这种方法叫静置沉淀。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频考点专训水的净化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 《水的净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2)通过了解硬水的危害,使学生了解软化硬水的必要性,并区分硬水及软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增加学生对身边化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堂实验,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3)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硬水及软水的区别; 2掌握过滤的实验技能。 四、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水就没有我们生活的这缤纷的世界,没有水就不会有鲜艳的花朵、可爱的动物,也就不会有我们人类了。但是随着水资源的不断污染,自然界的水不象以前那样清澈了。大家看这杯水就是被污染的水,非常浑浊。那大家想不想将这杯水变得清澈透明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课题三水的净化 [提问] 同学们家里饮用的都是什么水啊? [回答] 自来水 [提问] 大家知不知道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水净化成我们家里饮用的水呢?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下。 [教师] 播放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短片。 [提问] 大家通过观看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告诉老师自来水厂用了哪些净水过程或方法。 [回答]......1,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 [讲解] 净化水首先从水库取水,取出来的水里面含有泥砂等一些不溶性的杂质,还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那么怎样才能使它变澄清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静置,一段时间后水自然会变清,这种方法就叫沉淀。那么大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快,小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慢,这时我们就加入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吸附时加入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不仅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还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刚才我们观看了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我们从中知道了净水的一些方法。其实在很多偏远的农村饮用的还是井水甚至是河水。那同学们知道这样的水是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里面会有很多的杂质,那大家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对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54页内容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回答]加明矾。 [教师]播放明矾净水的视频。 [讲解]现在老师这有一杯被污染的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简单的净化呢。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试要求: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能区分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见气体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考点一)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 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高温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考点二):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 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 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分子的种类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板书)二、应用 1、是非判断题(出示小黑板) 例: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生成了82克二氧化硫。 思路:因为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氧、硫元素均来自硫单质和氧单质,则二氧化硫中S:O=1:1,即为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剩余50克-32克=18克氧气,生成二氧化硫质 量为32克+32克=64克 (强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应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2、自然现象解释 例: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煤球燃烧后质量减轻。 (说明) 铁钉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增加的是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同时有少量的硫和不能燃烧的杂质),煤燃烧主要是其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入大气中,剩下煤灰的质量肯定小于煤的质量。减轻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具体回答问题可分三步:第一步写出反应表达式,第二根据定律指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第三指明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3、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已知A+B=C+D的反应中,A物质18克与若干克B物质 反应,生成了13克C和20克D,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质量为多少克? 解题思路:因为反应物为A、B,生成物为CD所以依照质量守恒定律:m(A)+m(B)=m(C)+m(D),即18+m(B)=13+20 所以m(B)=15克 D、巩固练习(若时间紧可作为作业题) 1、2克氢气与8克氧气反应生成9克水,这句话是否正确? 2、将12.25克氯酸钾和若干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了4.8克氧气,称得固体剩余物质量为10克,则生成物氯化钾 的质量为多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 3、将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c克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 5、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物质化学式,正确的是( ) A、XY2 B、XY3 C、X2Y3 D 、X3Y2 E、本节小结 今天,我们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些知识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F、作业布置 课本70页第1、2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从不同角度认识定律,培养学生求异发散的思维能力。 巩固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净化》精品教案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有没有想过鲁滨逊流落杳无人烟的荒岛,他生活时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 今天我们所用的水都自来水厂。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水的净化方法 提出问题自来水厂是经过什么方法净化水的呢?制得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水净化的原因: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属于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常含有许多杂质和细菌,不宜直接饮用,属于混合物。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流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自来水 ①加絮凝剂:明矾可作絮凝剂,因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性,使杂质沉降达到净化的目的。 ②过滤:可以除去液体中不溶于水的杂质。 ③吸附: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吸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还可除去异味和色素。 ④消毒:用氯气作消毒剂可以杀灭水中细菌、病毒,用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也可以消毒杀菌。 3.常采用的净水方法(按净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序):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知识拓展 (1)在净化水的方法中,沉淀、过滤、吸附、蒸馏都是物理变化,用氯气和漂白粉消毒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自来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杂质,属于混合物。

提出问题过滤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吗?生活中是用纸过滤制自来水吗?利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过滤:把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2)过滤器的准备: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使滤纸成为圆锥形(一边是一层滤纸,另一边是三层滤纸),放入漏斗内,使之紧帖漏斗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和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 (3)过滤的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 (4)过滤操作要点归纳:“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a.液面低于滤纸边缘;b.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过滤时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需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a.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b.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c.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且形成液柱,加快过滤速度。 知识拓展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①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漏斗中待过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等。 探究点三硬水和软水 提出问题家中的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有什么现象?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概念: (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2)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检验方法 取等量水样,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水为软水;产生泡沫很少,且有较多浮渣的水是硬水。 3.硬水的危害 (1)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时,可引起爆炸。 (2)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 (3)饮用硬水口感不好,且对人体健康有害。 4.硬水的软化 ①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 ②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 探究点四蒸馏

2020届中考化学知识点练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选择题: 1.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CO被还原为CO2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下列有关CO2制取及性质实验的图示错误的是() 3.熙蕾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其中合理的是()A.CO2和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CO2和CO都有毒 C.CO2和CO都有可燃性 D.CO2和CO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4.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5.碳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B.卧室里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会变红,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6.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 B.一氧化碳 C.氧化铜 D.氧气 7.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8.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 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 C.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做化工原料 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9.“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③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⑥二氧化碳能够产生温室效应,属于有毒气体 A.①②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 11.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绿色火焰 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红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教案 [知识教学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教学步骤 ]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5—10。 学生活动: (1)观察火焰颜色,当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板书]:CO H2 C 可燃性 2CO + O2 ==2CO2 蓝色火焰2H2 + O2 ==2H2O 淡蓝色火焰 C + O2 ==CO2 还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 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板书]:(1)气体燃料 (2)冶炼金属:Fe2O3+ 3CO ==2Fe + 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水的净化

第四单元水的净化 课题一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⑵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 过滤这种净化水的方法; ⑵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 ⑵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 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 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中代用品; 3、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五、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出示一杯混浊的河水,一瓶矿泉水 从物质的分类上,这两种水属于哪一类物质?里面有哪些物质?海水呢? 井水呢?自来水呢? 讲解: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杂质。在某些 乡村没有自来水,只能饮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变成生活用水呢?(明矾)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净化。下面,我们来了解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 (结合教材P5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大体上是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分别除去什么杂质? 2、其中过 滤这步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板书:一、除去不溶性杂质 ⑴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⑵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一贴,二低,三靠 讲解并实验: 1、向混浊的河水中加入明矾; 2、制作过滤器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设计思路] 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的又一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多年来的接受式学习,使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 缺乏深思的习惯。例如: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本节课准备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先由教师提出三个探究任务:(1)向装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提出一些问题;(2)分别向空气、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会有什么现象?(3)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并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的心态;教学的核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教案 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授课人汤高辉学校抚州市临川七中 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对实验的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难点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欲望和激情,让学生交流、分析、总结。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仪器、药品仪器:广口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两个)、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烧杯、小型喷雾器、镊子、塑料瓶、石蕊染成紫色的小花、酒精灯等。 药品:大理石、稀盐酸、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稀醋酸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你们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哪些是已经做过实验亲自验证并非常确定的,哪些只是由别人告诉你的? 组织学生列举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与CO2有关的事例,推测CO2的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请学生观察和闻气味。并简介闻气体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 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天津市武清区雍阳中学李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2)初步掌握硬水与软水的定义及其鉴别、转化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 (2)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用水的净化,使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水的常用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的概念和区分 本节课的难点是: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全盘授予,而是适时诱导,因此我采用了充分利用导学案建构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线的教学方法,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实验探究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1、下列净化水的操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过程的是 A、沉淀 B、消毒 C、过滤 D、蒸馏 2、下列净化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静置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3、下列方法能区别硬水与软水的是 A.观察颜色 B.加入明矾 C.溶解食盐 D.加入肥皂水 我会填 1、指出下图中的错误: 2、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相对净化的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我会判 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 沉淀 吸附 过滤 蒸馏 我会用 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已作了简化),将其经除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1)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2)用什么物质可除去臭味?(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盘点收获,提炼精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或解决了哪些新问题? 【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1.参照课本,自制简易净水器 2.开动脑筋,帮妈妈除去家里茶壶、热水瓶、烧开水的壶等底部的水垢。 【板书设计】课题2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方法 1、沉淀 2、过滤 3、吸附 4、蒸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