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洞庭湖观鸟记

东洞庭湖观鸟记

东洞庭湖观鸟记
东洞庭湖观鸟记

东洞庭湖观鸟记

星期五下午,我们又去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观鸟。

冬天原本不是岳阳旅游的最佳季节,这时候洞庭湖的水退去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也随之消失,只剩下一片片沼泽与草滩。可冬季的洞庭湖是鸟的天堂,观鸟则是一项其乐无穷的旅游活动。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可以享受沙鸥翔集、鹤鸣九皋、平沙落燕的自然之美,体验人鸟相依、与鸟共舞的和谐之美。因此,每年冬季,我都会带着妻子和女儿去保护区观鸟。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部,面积19万公顷,是《国际湿地公约》的七处重要湿地之一,是东北亚最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每到冬天,北方的候鸟就会乘着南下的冷空气,来到这里过冬。冬天过去,候鸟又举家北飞。到洞庭湖越冬的候鸟,高峰时期据说多达百万只。已经记录到的鸟类有315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东方白鹳、黑鹳、白鹤、白头鹤、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7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灰鹤、小天鹅、白额雁等34种。被列入国际“红皮书”指定保护的有39种。洞庭湖被国际鸟类专家誉为“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主要希望地”、“鸟类的天堂”。为保护鸟类及其它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栖息环境,湖南省政府在1982年设立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1994年国务院批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从岳阳市区驱车西行,跨过洞庭湖大桥,不一会就进入了自然保护区境内。虽然保护区内到处都有鸟群,但核心区才是观鸟的最佳场所。那里聚集了大量的珍稀鸟类,而且种群数量多,动辄几十上百只,成群结队。

我们到达采桑湖管理站时,是下午1点整。由于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每年都举办国际观鸟节,观鸟活动逐渐兴起,到洞庭湖观鸟的游客也一年比一年增多。同我们一样,许多游客都是一家人自驾前来观鸟的。

采桑湖管理站周围的采桑湖、大西湖、小西湖,是鸟类最集中的地方。采桑湖是野鸭子的乐园,老远就可以闻到它们的叫声。湖心成群结队的野鸭子一会儿拨水洗翅,一会儿腾空飞翔,自由自在。采桑湖野鸭子据说有30多种,虽然去年爱鸟周的时候我看过各种野鸭子的图片,可到了现场,却只能分辨出少数特征比较明显的几种。针尾鸭尾长而尖,往上翘起,因而有“拖枪”的外号。尾巴上倒卷着几撮毛,头部闪着绿色金属光泽的是雄绿头鸭。黑嘴、粉头、黄身子、个头最大的是赤麻鸭。红头潜鸭是潜水高手,一个猛子能扎到30米开外。

白天鹅主要生活在大、小西湖,多的时候据说有几百只,遗憾的是我们只看到一小群。白天鹅曲着长长的脖颈,在水草丛中闲庭信步,显得优雅高贵。白天鹅起飞似乎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由于体型高大,起飞时要先助跑数十米才能飞起来。飞行时头部向前伸,脚伸向腹部后方。降落时翅膀一张,双蹼一蹬,活像滑水表演。白天鹅不仅漂亮,对爱情也很忠贞,他们也象人类一样实行一夫一妻制,有固定的配偶,一旦配对后永不分离。真是逗人喜爱。

另一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鸟是鹤。鹤也是一夫一妻制,如果配偶一旦死去,鹤往往守着配偶哀鸣不已,几天不离。丧偶的鹤从此不娶不嫁,从一而终。东洞庭湖常见的的鹤有白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鹤的鸣叫声高亢嘹亮,“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自古就是潇湘八景之一。鹤被视为吉祥、长寿、优雅、高洁的象征,特别是白鹤更被视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故称“仙鹤”。白鹤独舞是我们这次观鸟中看到的最优美的片段。那只白鹤身材欣长,体态健硕,洁白的颈脖随着轻盈而稳健的舞步悠闲地扭摆,修长的双腿如蹬上赤色马靴,浑身洋溢着贵族的傲气。伴随着优美的舞姿,白鹤还发出欢快、轻柔、悦耳的叫声,犹如悠扬的伴奏音乐。

大雁是东洞庭湖最庞大的鸟类群体。我们有幸目睹了极其壮观的黑色雁阵场面。当黑压压的雁群从头顶上飞过时,遮天蔽日。我们这次所见的还不算最大的雁阵,等到3月份大雁北迁的时候,一个雁群的数量常常有几千上万只,那场面更加波澜壮阔。雁群在地面上活动的时候警惕性很高,不管它们是在低头吃草,还是打盹睡觉,总能看到三、两只雁在东张西望,为大伙儿站岗放哨,一有特殊情况,马上提醒伙伴们注意。看来雁群也是懂得分工协作的。在洞庭湖过冬的大雁,最常见的有豆雁、灰雁、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其中小白额雁是濒危物种,全球存活量不超过35000只,东洞庭湖最多记录到20000多只。我很想重点观测一下小白额雁,但要在湖心上空辨认出小白额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小白额雁喜欢与其它雁类混杂在一起,很难辨认。

还有许多鸟叫不出名字来,它们时而悠闲地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波痕,时而振翅而起。有一种红嘴鸟,在水面游走的速度极快,头部一扎入水中,立马就能叼出一条鱼来,然后迅速朝岸边飞去。

下午,我们驱车前往保护区内的另一个观测站——丁字堤管理站。丁字堤一带有大片大片的草滩,是以草为食的鸟类聚居地。我们试图沿着草滩中的小道近距离观察鸟儿觅食,可刚一下堤,草丛中的鸟儿就纷纷惊起,拍打着翅膀飞向远方。显然,我们的到来惊动了它们。为了不打扰鸟儿们觅食,我们只好返回堤上观鸟。

丁字堤是东洞庭湖最早的东方白鹳发现地。1993年,国际鹤类基金会前主席乔治·阿基波博士就是在丁字堤沿线发现了大群的东方白鹳。东方白鹳当时全球存活量不超过3000只,没想到他在东洞庭湖竟然一次性记录到了802只!这位国际知名鸟类专家当时高兴得在草地上连连打滚。十多年过去了,听说现任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吉姆·哈里斯也每隔一年就会来这里看看东方白鹳的生存状况,东洞庭湖已成为他们心头的牵挂。我也想看看东方白鹳。可是,我在堤上用望远镜搜索了半天,镜头中掠过鸟群不少,却始终没有东方白鹳的踪影。问堤上一位鸟友有没有发现东方白鹳。回答说,东方白鹳数量少,活动范围又比较广,很难观测到的,只能碰运气。我心中不免有些怅然若失。

傍晚时分是鸟类最活跃的时候。我们在返回的路上,看到天空中一群又一群鸟儿飞过。路边的树林里,枝头上落满了鸟儿,叽叽喳喳的鸟鸣象是在表演一曲大合唱。莫非鸟儿是在欢送我们?

东洞庭湖成为候鸟的天堂并非偶然。洞庭湖历史上的地质演变,形成了现在环山抱湖、湖中有山的独特地貌。广袤的湖区,形成了具有独特功能的湿地系统。冬季近地层的温度比同纬度远离湖区的平均温度高出2摄氏度。这种适宜温度,为鸟儿前来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湖区季节性的半陆半水,丰富了植物种类,也为鸟类提供了必备的越冬食物和饮用淡水。东洞庭湖是洞庭湖东、西、南三块中面积最宽广、保存最完整的聚水湖盆。所以,东洞庭湖便成了东北亚湿地水禽主要越冬地。

到洞庭湖越东的候鸟,大部分来自俄罗斯西北里亚的贝加尔湖、中国西北的青海湖和东北的兴凯湖,还有一些来自日本海和欧洲。这些候鸟究竟是如何在千万大地之上,认出了它在南方的“故乡”?鸟类专家认为,候鸟迁徙本身就存在太多悬疑。像小白额雁,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到洞庭湖,那条年复一年永不改变的迁徙路线,除了与地磁场、星象、地貌等等因素相关,是不是真的还存在着冥冥之中无法解释的“宿缘”?这是一种生命对于另一种生命的未知。这种未知的距离充满了神秘的魅惑。

观鸟是集科学考察、体验自然等多重内容于一身的活动,是走进大自然的门票。通过观鸟,人们能感悟到自然资源与他们的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从2002年开始,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在每年的12月初举办一次观鸟比赛,通过观鸟活动向湖区群众传播爱鸟、护鸟的思想。越来越多的鸟友关注鸟类及其生境变化,表达他们对生态保护的希望与担忧,成为坚定的候鸟与自然生态的保护者。通过观鸟活动,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生态建设当中或受到影响,提升了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成为生态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力量。在2007年的国际观鸟节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还授予了岳阳市“中国观鸟之都”称号。

有位诗人说:“天空中鸟儿飞过,不留下一丝痕迹。”其实,鸟儿虽然不曾在天空中留下痕迹,却会在观鸟者的心目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冬季到洞庭湖去观鸟,就会多出一份城市生活中不曾有过的快乐。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 一、引言 湿地(wetland)通常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国际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伴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湿地在逐渐退化,具体表现为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因此,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洞庭湖湿地作为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中国仅7个),具有国际性地位。它不仅在维系洞庭湖区域生态平衡中有重大作用,对长江中下游其它地区的生态平衡也产生重要影响。洞庭湖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水资源充足,调蓄能力巨大,湖洲滩地面积辽阔,加之其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使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具备了自己的特征,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1]。但近百年来,洞庭湖湖泊面积逐渐萎缩,已退居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目前,人们虽然早已经认识到了洞庭湖湿地的重要性,但仍然以最先进技术、最大强度向洞庭湖索取着使用价值,使得洞庭湖湿地开发朝着破碎化、

陆地化的趋势发展。注重湖区的资源价值,忽视湿地的生态价值,注重当前的利益,忽视长久的发展,洞庭湖的资源日益枯竭,突发性灾害时有发生,加强湿地保护迫在眉睫[2]。 二、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意义 有“中华母亲湖”之称的洞庭湖是“世界大湿地”,是地球的“氧吧”和“粮仓”,是中国最著名的大湖之一。洞庭湖自然环境优美,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集人文历史、自然生态、地质地理于一体的知识宝库。开发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对该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一是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丰富。以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为特色的自然景观优美;以名人、名楼为代表的湖湘文化景观独具特色[3];二是区域内经济状况良好,岳阳市、益阳市和常德市在湖南省经济总体排名中靠前,洞庭湖区域面积广阔,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著名的粮油基地,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区域内服务、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岳阳是“湘、渝、豫、鄂四省的物质交流中心”,是“武汉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4]。目前,洞庭湖区域规划逐步趋向合理,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接待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的发展为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提供了强大的经

若尔盖大草原旅游攻略大全

若尔盖大草原旅游攻略大全 若尔盖大草原看点 1.郎木寺--通往天堂的驿站 2.唐克古城和黄河九曲第一弯 3.中国最美的湿地---花湖看花赏日落 4.大草原骑马奔驰 5.纳么大峡谷 最佳旅行时间:6~8月,夏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里天高气爽,能见度很高。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涯。9月也很漂亮~ 若尔盖大草原交通 1.成都-48km都江堰-90km汶川-268km红原-唐克90km-花湖90km,其中成都到都江堰是高速公路,其他为省道和国道,经过地震维修后新建和改扩建的道路情况非常好,很适合自驾游; 2.走成都-江油-平武-川主寺-若尔盖,这条路线比前一条路程长一些,路况稍差 若尔盖大草原三日游路线参考 day1 成都-若尔盖-花湖-郎木寺 早晨从成都出发,经都江堰、汶川、松潘、川主寺等地到达若尔盖县城,若尔盖县城并没有什么特别,沿路继续往郎木寺方

向前行约40公里的213国道旁边,就是花湖景区,在花湖不仅可以看到高原海子纯净的蓝,也能看到各种珍稀的飞禽在湖中嬉戏,花开时节更能看到五彩缤纷的花儿散布在湖中和草地上。游完花湖后,继续前行约40公里左右就到达了郎木寺,夜宿郎木寺。 day2 郎木寺-扎尕那-唐克 第二天早晨可以徒步到属于甘肃的赛赤寺的天葬台,大约三四十分钟,需购买门票(甘肃这边的郎木寺即赛赤寺门票)。在前往天葬台的路上回翻一座不高的小山,这里也是拍郎木寺全景的好地方。之后下山,参观赛赤寺。 然后来到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这里也可通往纳摩大峡谷,沿途可以看到仙女洞和白龙江源头等,参观完郎木寺的两座寺庙后继续上路,时间充足的话完全可以在郎木寺多玩两天。 前往扎尕那的路有一段土路,从郎木寺出发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到达。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天然石城,被洛克称为“上地的后花园”,这里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未被开发,风景如画。 参观完扎尕那壮丽的风景后前往唐克,观九曲黄河第一湾的日落和晚霞,夜宿唐克。 这一天行程较长,比较辛苦。 day3 唐克-瓦切塔林-松潘-成都 第三天早晨可早起拍九曲黄河第一湾的日出,参观索克藏寺后开始回程的旅途,前行约40公里后到达瓦切乡,这里有瓦切塔

洞庭湖的生态破坏与恢复

题目洞庭湖的生态破坏及恢复姓名 学号 专业心理学

所在学院求是学院丹青学园

洞庭湖的生态破坏与恢复 【摘要】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由于近代以来对洞庭湖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近年来对洞庭湖的修复工程一直在进行着。 【关键词】围湖造田湿地破坏退田还湖污染治理 【正文】 洞庭湖的破坏给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也很大程度上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本文将从近代洞庭湖的演变、破坏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洞庭湖的变迁 据资料记载,1852年洞庭湖天然湖面近6000平方公里。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至1949年湖面缩小为4350平方公里,容积293亿立方米。此后30年间,由于大规模开发和垦殖等原因,湖面与容积迅速缩小。20世纪80年代之后,情况得到控制。至1995年,实测湖面为2623平方公里,容积167亿方米。 据史料记载,洞庭湖原本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还在鄱阳湖之上。可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泥沙淤积导致湖面不断缩小,导致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湖面面积比十九世纪中叶缩小了一半多,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二:洞庭湖破坏的原因 1;不合理的开发 围湖造田是导致洞庭湖面积大规模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1949年后,由于修堤并垸,进行围垦,以扩大耕地面积,仅五十年代,洞庭湖即萎缩了1209平方公里。20世纪6、70年代,在“以粮为纲”“人定胜天”的旗号下,湖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围湖垦田活动,湖面不断蚕食。原来位于湖滨的常德、澧县、安乡、益阳等城市,现在距湖远的已有十余公里,近的也有三四公里。 2;泥沙淤积 洞庭湖的湖水主要来自于长江及湘、资、沅、澧四水。由于河流上游的环境破坏,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大量泥沙流入河中,在洞庭湖淤积,使得河床升高。 水文资料统计,洞庭湖多年平均(1956至1995年)入湖年输沙量为1.67亿吨,其中1.32亿吨来自长江的入流,0.3亿吨来自湘、资、沅、澧四水。由城陵矶注入到长江的年均沙量为0.43亿吨。由此所得洞庭湖年均泥沙淤积量约1.24亿吨。洞庭湖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底平均淤高了1.7米,年均淤高3厘米多,淤积最厉害的澧水尾的七里湖最大淤高13米,完全淤积成了平原,作为湖泊从版图上彻底消失,半个世纪以来,洞庭湖区淤积而成的洲土面积将近2000平方公里,湖面因此迅速萎缩,湖容急剧下降,调蓄洪水的能力只有初期的56%。 3;水量减少 洞庭湖的水位和流量的时空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来源及其变化。洞庭湖以雨水供给为主,还与长江息息相关,以及四支流的入水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若尔盖自驾旅游攻略

若尔盖自驾旅游攻略 若尔盖简介: 若尔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四川省北部,系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是全州幅员面积大县、畜牧业大县和生态资源大县。幅员面积1062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2°08′至103°39′、北纬32°56′至34°19′之间,四邻分别与甘肃省玛曲、碌曲、卓尼、迭部四县和州内阿坝、红原、松潘、九寨沟四县接壤。 2004年,若尔盖县辖2个镇(达扎寺镇、唐克镇)、15个乡(班佑、阿西、辖曼、红星、麦溪、嫩哇、冻列、崇尔、热尔、占哇、降扎、巴西、求吉、阿西茸、包座)。县城达扎寺镇距成都469.2公里,距兰州475.3公里。 全县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648.5毫米。辖2镇15乡,1个国有牧场,1个省属牧场,96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全县居住有藏、汉、回、羌、彝等12个民族,总人口7.34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6.35万人,占86.6%;藏族6.71万人,占91.5%。 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06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1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67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773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883万元,实现县级公共财政收入364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6元。 全县现有中小学校60所(寄宿制学校 28所,现有寄宿制学生9194人)、幼儿园1所,其中:高完中1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乡中心校18所,城镇小学2所,村小34所。如今,全县有教职工783名、中小学在校生15750人。有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中心卫生院4个,乡卫生院13所,设有病床181张。有村卫生站65个。有职工27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0人。 若尔盖旅游指南 城市特点:拥有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安多藏族文化,我国闻名的三大湿地保护区之一。 县城驻地:达扎寺镇,距成都475公里,距兰州476公里。 县城海拔:3300米 气候特点:气候寒冷,常年无夏。无绝对无霜期。降雨多集中于5月下旬至7月中旬,年降雨量656.8毫米。年均相对湿度69%。每年9月下旬土地开始冻结,5月中旬完全解冻,冻土最深达72厘米。 路线 线路里程一 县城(达扎寺镇)—70km—唐克黄河九曲第一湾—110km—郎木寺(郎木神居峡)—40km—热尔大草原(花湖)—45km—县城线路里程二 达扎寺镇—45km—热尔大草原—40km—郎木寺—24km—降扎温泉—80km—鉄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介绍!

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介绍! 游览路线:汉寿西洞庭湖简介------青纱帐------绿岛仙草-----黑杨林------杨幺水寨 ------杨幺点将台--------洞庭烟云---------鸳鸯绿岛-------码头 汉寿、西洞庭湖简介:汉寿历史源远流长,建县1800年来,县名屡改,区域也有伸缩。春秋战国属荆楚之地,秦代属黔中郡,西汉为索县地,东汉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改名为汉寿县。“汉”指汉王朝,“寿”是指长久之意。汉寿地理位置优越,处洞庭湖南岸,东近省会长沙,西靠常德市区。古为“西楚唇齿、云贵门户”。如今,来汉寿交通也十分方便,319国道和1851省道及长张高速横贯县境,县境内有“太子庙”和“军山铺”两个高速出入口;石长铁路连接枝柳与京广两线在境内设站;水道接沅澧两水入洞庭湖通江达海;离县城60公里的常德机场能为八方宾客提供便捷的空中服务。汉寿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除汉族以外,还有回族、维吾尔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总人口78万。汉寿同时也是中国南方最典型的鱼米之乡。有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甲鱼之乡”、“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珍珠之乡”、“中国黑杨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合云梦、三湘、青草、七泽,湖面辽阔,跨湖南湖北二省,自唐称八百里洞庭。湖域面积有4350平方公里。洞庭湖因水而闻名天下。它接纳湖南省湘、资、沅、澧和长江流域松滋、太平、藕池之水。是吞吐长江洪峰的湖泊,也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洞庭之名起始于春秋战国,因湖泊中有洞庭山而得名。又因其名应用最盛而沿用至今。洞庭之名取之为神仙居住的洞府之意。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由于自然变迁,现在的洞庭湖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三部分。我们现在游览的是位于汉寿县境内东部的西洞庭湖。主要特点是“水涨为湖,水落为洲”。这里物产丰富,湿地自然风光优美,处处是景,景景成诗,是游山玩水、开展生态旅游的最好去处。远

中国水利年鉴2009_地方水利-湖南省-洞庭湖综合治理

目的清理整顿三全省 四无 电站清理整顿力度加大,2003座 四无 电站已有1616座整改到位三出台了‘湖南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导则“二‘湖南省水利项目资金管理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了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和水利工程稽查三(许泽奇) ?水资源管理?2008年,湖南省全面实施了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并颁布实施了‘湖南省用水定额“,全面推广用水定额管理三完成了长株潭区域发展水资源论证二长株潭区域 两型社会 建设水利发展咨询报告二湘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市级协调和成果评审三加强水利规费征收,全年征收各项水利规费7.6亿元(不含农业水费),其中水资源费1.3亿元三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全省万元G D P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指标同比下降12%三加强水资源保护,监测站点增加到155个三加强涉水公共应急处理,妥善处置了郴州苯污染和资水砷污染等事件三(许泽奇)?基本建设?2008年是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入较大的一年,全年争取国家投入38.75亿元,列全国第二位三各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效益显著三①洞庭湖治理实现新突破三‘洞庭湖治理近期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和中咨公司评估,确定总投入达128亿元三层山安全区建设试点启动,新一轮洞庭湖治理正式拉开序幕三②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取得新成效三兴建各类供水工程5028处,解决169.1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超年度任务目标19.17万人三③病险水库治理全面推进三完成进入国家规划的634座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前期工作,实现了全省完成1200座病险水库治理的年度目标三④农田水利建设再掀高潮三完成投资58.4亿元,开工建设57.5万处,移动土石方4.1亿m3,新建小型水源4500多处,新增蓄水能力4918万m3三⑤灌区续建配套取得新进展三完成了全省21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二审查批复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韶山二铁山及六都寨等三个中英合作项目二期建设三⑥农村电气化步伐加快三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00处共61万k W,总装机容量达到534万k W三(许泽奇)?洞庭湖综合治理?2008年,洞庭湖区治理工程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亿元,主要实施了二期治理三个单项工程,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围堤湖二澧南二西官二民主二城西等5个蓄洪垸应急工程,层山安全区围堤加固和移民迁建二水利血防建设等项目三 (1)洞庭湖二期治理三个单项工程三工程主要包括11个重点垸堤防加固二南洞庭湖洪道和藕池河系洪道整治工程三工程从1996年开始实施,截至2007年底共完成投资32.99亿元三2008年度计划共下达国家投资1.53亿元,改造11个重点垸涵闸36处,大堤培修12处共35.6k m,护坡护脚102处共50.82k m,基础防渗54处共24.42k m,堤身灌浆12处共75.38k m,防汛公路硬化13处共66.8k m,管理设施建设18处三 (2)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三2008年度计划共下达国家投资5.46亿元,更新改造泵站129处804台,总装机功率21.487万k W,总装机流量1861.41m3/s三计划完成土方129.24万m3,石方12.68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21.3万m3三 (3)围堤湖二澧南二西官二民主二城西等5个蓄洪垸应急工程三2008年共下达国家投资4925万元,安排大堤培修12处32.43k m,整修穿堤建筑物9处二护坡护脚12处13.57k m,填塘固基7处4.11k m,大堤灌浆5处5.63k m,防汛公路硬化8处24.58k m,修建转移道路7条50.44k m,转移桥梁7座二管理设施6处三( 4)层山安全区围堤加固和移民迁建三2008年共下达国家投资3.42亿元三其中新建堤防9.87k m,护坡12.39k m,基础处理5.51k m,填塘固基7.06k m,堤顶路面硬化12.39k m,加固安全区围堤16.7k m,涵闸改造3处,完善5个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15154户近5万人三 (5)水利血防建设三2008年共下达国家投资1.1亿元,省级配套资金160万元,主要用于藕池河等4条河流整治和13个节水灌溉工程三安排护坡68处131.98k m,抬降洲11处14.29k m,护堤平台8处26.95k m,修建沉螺池153座,修建渠道沉螺池51座,渠道护砌156.4k m,计划完成土方1018.96万m3,砂石垫层24.22万m3,浆砌石28.54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75.6万m3三(李志军)?防汛抗旱? 1.防汛工作一2008年汛期,湖南全省平均降雨816m m,较历年同期均值(941m m)偏少13.4%三4 -9月,由于降雨量偏少,河流来水相对偏少,全省主要江河二洞庭湖水情总体上比较平稳,仅湘江二澧水13站次超过警戒水位三其中湘江上游于6月中旬出现较大洪水,湘江支流潇水江华站二道县站出现超历史洪水,洪水重现期超50年一遇;湘江干流老埠头二归阳站出现了超20年一遇的洪水三澧水干流8月中旬及下旬两次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其上游出现了20年一遇的洪水三虽然在总体上全省大江大河汛情平稳,但局部暴雨山洪突出,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一批工农业设施被损毁,并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三全省因洪涝灾害造成14个市(州)89个县(市二区)1249个乡镇873.3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1.25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33.46亿元;工业二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 7 2 3 湖南省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2018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 自然保护区请输入关键字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中国林业网 https://www.doczj.com/doc/7011937937.html,/2018-06-09来源:野协 【字体:大中小】 打印本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2018年5月·474处) 北京市(2个) 百花山、北京松山 天津市(3个) 古海岸与湿地、八仙山、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河北省(13个) 青崖寨、驼梁、昌黎黄金海岸、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小五台山、泥河湾、大海陀、河北雾灵山、茅荆坝、滦河上游、塞罕坝、围场红松洼、衡水湖 山西省(8个) 灵空山、黑茶山、阳城莽河猕猴、历山、芦芽山、五鹿山、庞泉沟、太宽河 内蒙古自治区(29个)

毕拉河、乌兰坝、罕山、青山、古日格斯台、大青山、阿鲁科尔沁、高格斯台罕乌拉、赛罕乌拉、白音敖包、达里诺尔、黑里河、大黑山、大青沟、鄂尔多斯遗鸥、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西鄂尔多斯、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达赉湖、额尔古纳、大兴安岭汗马、哈腾套海、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科尔沁、图牧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贺兰山、额济纳胡杨林 辽宁省(19个) 楼子山、葫芦岛虹螺山、青龙河、大黑山、章古台、大连斑海豹、蛇岛老铁山、成山头海滨地貌、辽宁仙人洞、恒仁老秃顶子、丹东鸭绿江口湿地、白石砬子、医巫闾山、海棠山、双台河口、努鲁儿虎山、北票鸟化石、白狼山、五花顶 吉林省(24个) 通化石湖、集安、白山原麝、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汪清、靖宇、黄泥河、波罗湖、松花江三湖、伊通火山群、龙湾、哈泥、鸭绿江上游、查干湖、大布苏、莫莫格、向海、雁鸣湖、珲春东北虎、天佛指山、吉林长白山、园池湿地、头道松花江上游、甑峰岭 黑龙江省(49个) 北极村、公别拉河、碧水中华秋沙鸭、翠北湿地、太平沟、老爷岭东北虎、大峡谷、中央站黑嘴松鸡、茅兰沟、明水、三环泡、乌裕尔河、绰纳河、多布库尔、友好、小北湖、扎龙、黑龙江凤凰山、东方红湿地、珍宝岛湿地、兴凯湖、宝清七星河、饶河东北黑蜂、大沾河湿地、新青白头鹤、丰林、凉水、乌伊岭、红星湿地、三江、八岔岛、洪河、挠力河、牡丹峰、穆棱东北红豆杉、胜山、五大连池、呼中、南瓮河、黑龙江双河、盘中区、平顶山、乌马河紫貂、岭峰、黑瞎子岛、七星砬子东北虎、仙洞山梅花鹿、朗乡、细鳞河 上海市(2个) 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鸟类 江苏省(3个) 盐城湿地珍禽、大丰麋鹿、泗洪洪泽湖湿地 浙江省(11个) 临安清凉峰、浙江天目山、象山韭山列岛、南麂列岛、乌岩岭、长兴地质遗迹、大盘山、古田山、浙江九龙山、凤阳山-百山祖、安吉小鲵 安徽省(8家) 古井园、铜陵淡水豚、鹞落坪、古牛绛、金寨天马、升金湖、安徽扬子鳄、安徽清凉峰 福建省(17个) 峨嵋峰、闽江河口湿地、茫荡山、汀江源、雄江黄楮林、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君子峰、龙栖山、闽江源、天宝岩、戴云山、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漳江口红树林、虎伯寮、福建武夷山、梅花山、梁野山 江西省(16个) 婺源森林鸟类、铜钹山、赣江源、庐山、齐云山、阳际峰、鄱阳湖南矶湿地、鄱阳湖候鸟、桃红岭梅花鹿、九连山、井冈山、官山、江西九岭山、江西马头山、江西武夷山、南风面 山东省(7个) 马山、黄河三角洲、昆嵛山、长岛、山旺古生物化石、荣成大天鹅、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 河南省(13个) 高乐山、大别山、新乡黄河湿地鸟类、河南黄河湿地、小秦岭、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伏牛山、宝天曼、丹江湿地、鸡公山、董寨、连康山、太行山猕猴 湖北省(22个) 巴东金丝猴、洪湖、南河、大别山、十八里长峡、堵河源、木林子、咸丰忠建河大鲵、赛武当、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五峰后河、石首麋鹿、长江天鹅洲白鱀豚、长江新螺段白鱀豚、龙感湖、九宫山、星斗山、七姊妹山、神农架、长阳崩尖子、大老岭、五道峡 湖南省(23个) 西洞庭湖、九嶷山、金童山、东安舜皇山、白云山、炎陵桃源洞、南岳衡山、黄桑、湖南舜皇山、东洞庭湖、乌云界、壶瓶山、张家界大鲵、八大公山、六步溪、莽山、八面山、阳明山、永州都庞岭、借母溪、鹰嘴界、高望界、小溪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课程:环境经济学 班级:xx 题目: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利用生态学思维 组员: xx(14%) 目录 1、洞庭湖简介(图1-1和1-2) (4) 2、洞庭湖的作用(图2-1和2-2) (5) 2、1生态服务功能 (5) 2、2具有超强的调蓄洪水和气候调节功能 (5) 2、3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 (6) 2、4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6)

3、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变化 (6) 3、1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具体过程 (6) 3、1、1水域面积的演变(图3-1) (6) 3、1、2水文环境的演变(表1) (7) 3、1、3质质量演变 (7) 4、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8) 4、1围湖造田(图4-1) (8) 4、1、1围湖造田的具体影响 (9) 4、2三峡工程 (13) 4.2.1三峡工程的具体影响 (13) 4.3外来生物 (13) 4、3、1外来生物的具体影响 (14) 4、4工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14) 5、洞庭湖生态系统的分析 (15) 6、治理措施 (16) 6.1 加强湖区蓄洪能力建设 (16) 6.2 加强生物灾害防控 (16) 6.3 加强长江及四水上游生态建设,开展绿化生态工程 (17) 6.4 调整湖区工业企业结构,控制工业污染 (17) 6、5加强法制工作,强化执法力 (17) 7、总结与建议 (18)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利用生态学思维 摘要: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自然资源丰富。由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洞庭湖调蓄容积减少、洪水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在加重湖区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湖泊水体对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 焦晋川,钟信,秦嘉励 (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雅安 625014 ) E-mail:jjc19841201@https://www.doczj.com/doc/7011937937.html, 摘要:若尔盖湿地是我国宝贵的湿地资源,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它在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控制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湿地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笔者对若尔盖湿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表明:各种自然因素和过载放牧、挖沟排水、滥垦滥伐、开采泥炭等人为因素是若尔盖湿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叠加效应加速了其退化,高寒高海拔环境,尤其是低温导致了退化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采取全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手法并配合经济转型与生态补偿才是若尔盖湿地保护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沙漠化;生态补偿 1 前言 若尔盖湿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也是黄河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核心保护区,对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等。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如不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地区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迄今为止,有关若尔盖湿地保护及沙漠化治理的工作主要包括地质考察[1~2]、动植物种类调查、建立保护区以及少量治沙工作等。对当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法进行详尽、全面的论述尚不多见,对如何处理湿地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未见报道。这使得众多研究成果在当地施用不得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的甚至出现理论不能与实际结合的情况。这很难满足对本区生态重建和保护的需要。笔者通过文献调研,走访和实地观测等研究方法,对本区生态影响因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国内外关于湿地生态保护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地实际情况,探讨了该湿地生态保护方案及未来规划方向。以期能为若尔盖湿地生态重建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做出贡献;为青藏高原及西部地区更大规模的草原、湿地的沙化治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对策。 2 若尔盖湿地的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 2.1 自然环境特征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N33°11′—33°57′,E102°02′—102°52′),平均海拔3500m,面积30万km2。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寒温带气候特征。长冬无夏,春秋短,冬季寒冷干燥,多风雪,温季短暂多冰雹。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0.6℃—1.2℃, - 1 -

洞庭湖湿地修复综述

洞庭湖湿地修复的研究综述 (丁华学科教学(地理) 1032011025054) 摘要:对湿地的研究国际上已是多年的焦点,而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停留在沼泽海岸的湿地研究上,对于湖泊的研究较少。本文作者针对湖泊湿地进行研究在主要介绍了湿地的概念,分类及价值作用。同时以洞庭湖湿地的修复展开研究指出了近年来洞庭湖湿地出现问题及产生的后果,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洞庭湖湿地进行修复的合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湿地修复洞庭湖 1.湿地修复的概念 1.1湿地的概念 湿地,通常人们把他解释为有水的陆地。目前世界上对于湿地的概念很多种,而要给湿地下个准确的定义,各领域是莫衷一是。比如《湿地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湿地是不论其为天然或者人工、长久或者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水域;同时,还包括临近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水体。”而美国工程师协会(The us corps of Engineers)则干脆把湿地定义为在一定的频率和延续时间内被地面水货地下室淹没或浸润的地区。[17]。另有人认为湿地是一个地面受水浸润的地区,具有自由水面,四季有水,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暂时没有水,自然湿地的主要控制因子是气候、地形和地址。(Lioyd,

1993)。而就系统论的观点来说,湿地是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系统,一方面湿地是一个较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另一方面湿地又不完全独立,它在许多方面依赖于相邻的地景系统,和它们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影响邻近系统的活动[14]等等。而湿地的分类也比较多主要的湿地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滩涂湿地。洞庭湖属于湖泊湿地,本文主要是以洞庭湖的湖泊湿地的修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阐述。 1.2修复的概念 对于湿地研究不多,一部分人也提到过与湿地修复相关的概念,比如湿地的恢复,比如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层研究了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他认为是“对先前受扰的水体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重新建立”[23]最近,美国生态恢复协会(sER)将恢复定义为:有意识地对一个地区进行转换和改变,来建立一个确定的、原始的、有史的生态系统,这一过程的目标是仿效特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来制定的[20]。 需要指出的是本人认为恢复和修复还是有区别的,很多的定义都是对恢复的定义,大多数的理解都是认为恢复是指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先功能的再现,但是本人认为恢复是对他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先功能再现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的重现没有经过人为的干扰,而修复是为了实现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先功能再现采用的手段措施或者是工程等等,更多的是强调在于人为干扰的作用更多。 1.3湿地修复的概念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单选题 农村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集约化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优化的生态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和居民组成。下图为我国某地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平面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各生态系统产出占总产出百分比)。据此完成1-3题。 1.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并与大棚相通的主要目的是 A.节约庭院地面有限的空间 B.防止沼液污物溢出地面 C.为大棚提供充足的肥料 D.提高冬季猪舍内的温度 2.该地发展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有利条件是 A.丰富的土地资源 B.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C.便捷的交通运输 D.先进的农业技术 3.该庭院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A.塑料大棚亚系统 B.沼气池亚系统 C.猪舍厕所亚系统 D.庭院园田亚系统 1.D 2.B 3.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并与大棚相通,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冬季沼气池的热量和大棚的保温作用,使猪舍内的地温及气温相应提高,有利于生猪饲养。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丁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充足(包括家中原有的老年人、农村妇女和冬季因城市用工减少在家停留的青壮年劳力),该优化模式庭院生态系统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

力资源。第3题,读图可知,该牛态系统主要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居民组成,在各亚系统中,塑料大棚亚系统的产出占总产出的76%,是该生态系统巾产出比例最高的亚生态系统。因此,塑料大棚亚系统是该庭院牛态系统的主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日益普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许多负面效应。因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城市提出了“公交先行”的交通策略。阅读下表,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城市实施“公交先行”策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B. 降低能源消耗 C. 缓解交通拥堵 D. 降低道路通行速度 5.表中有若干城市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原因是 A. 人均收入水平比其他城市高,私人交通发达 B. 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费用和运作费用低,利润低 C. 人口密度小,居住模式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太方便 D. 人口少,无需发展公交系统 4.D 5.C【解析】第4题,城市实施“公交先行”策略,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缓解解题拥堵,节省能源,同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由于私家车出行减少,公交有固定的线路,并没有降低道路通行速度,反而可以提供道路通行速度。第5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的城市,其人口密度较小,所以可能是由于居住比较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太方便,每户拥有汽车数量多,单独开车比例非常高。而

关于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讲解

关于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 0296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案由 :关于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部 , 水利部 , 交通运输部 , 环境保护部 , 国家旅游局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发展 , 规划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一、环洞庭湖地区基本概况及重要地位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目前湖泊总面积约 2625平方公里。它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性湖泊,担负着调蓄长江、湘、资、沅、澧四水洪峰和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重要任务, 也直接关系到洞庭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洞庭湖的湿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面积达 61.2万公顷。它作为首批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 6大自然保护区之一, 在国际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拯救世界濒危珍稀鸟类的主要希望地”,已载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因此,洞庭湖区对于维护我国中部腹地生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环洞庭湖地区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基地,素有“湖广熟、天下足”和“鱼米之乡”美誉,是我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区和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麻、渔主产、加工区。它也是我国中部的战略要区, 北接武汉城市圈, 南连长株潭城市群, 位于长江产

业带与华南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区的交汇中心。交通枢纽优势明显,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京珠高速公路和 107国道平行穿越, 长江黄金水道 通江达海。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该地区已形成石化、食品、循环经济、造纸、纺织、机械、建材、电力、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其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航运物流和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发展。 二、环洞庭湖地区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1、洞庭湖水位持续多年偏低。自 2003年以来, 洞庭湖持续 9年出现枯水期提前、延长, 水位较常年同期大幅降低现象。水位持续偏低,导致洞庭湖自净能力下降, 加剧了水质污染和水环境恶化,取水用水困难,严重影响环湖地区农作物灌溉和生活用水的安全。 2、洞庭湖洪水调蓄功能大幅衰退。由于长江上游、湖南境内“四水”上游来的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影响, 目前洞庭湖面积不到 1825年全盛期 6200平方公里的一半, 调蓄滞洪功能相应降低。目前,调蓄能力仅相当于 20世纪 50年代的50%左右。 3、“天下粮仓”粮食安全面临威胁。近 50年来, 洞庭湖湖床年均增高 3.5厘米, 共增高 1.8米, 部分湖床已高出堤垸内耕地 1-3米。由此导致垸内地下水位升高, 肥力下降, 农作物生长环境遭受破坏,加上重金属污染,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4、洞庭湖湿地面积和物种明显减退。近年来,因低水位枯水期延长,湿地减少 速度加快, 东洞庭湖湿地 1989— 2001年间, 水体泥沙滩地减少 106平方公里, 减少 20.1%。致使部分珍贵鸟类到洞庭湖越冬量呈下降趋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几乎已灭绝, 江豚由 1993年的 2700头减至目前不足 110头。而东方田鼠等有害物种则泛滥成灾, 严重影响湿地的保护。 5、环湖地区民生问题突出。湖区农民负担重、增收慢。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信息网络和供电能力建设欠账较多,水利排灌设施陈旧,饮用水不达标,用水困难。洞庭湖区还是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最为集中的地区,直接流行区人口 336万,慢性血吸虫病人 8.3万。

洞庭湖防洪对策及整治措施

洞庭湖防洪对策及整治措施 洞庭湖治理是一项系统而又庞大的综合性工程,其治理不仅关系到洞庭湖区的局部利益,还关系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整体体益,洞庭湖又称“长江之肾”每年分泄长江超额洪水,九八年洞庭湖共调蓄洪水160亿M3,大大的减轻了长江下游的防洪压力,确保了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洞庭湖治理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考虑上、中、下游的整体利益,做到“拦、蓄、挡、泄”相结合,具体措施如下。 1、工程方面的措施 1.1:在湘、资、沅、澧上游修建控制性水利工程 在湘、资、沅、澧上游修建控制性水利工程拦蓄上游洪水,拦洪错峰,以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现在洞庭湖水系湘、资、沅、澧上游仅有一座以防洪为主的水库,即澧水上游的江垭水库,在发生如九六、九八年的大洪水时水库调洪削峰力不从心,为了保证洞庭湖区及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按照湖南省防指“水库在汛期要把防汛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省防指研究决定应适当降低汛前库水位,将库水位在期前严格控制在汛前控制水位以下,保证留有一定的防洪库容,经调整后洞庭湖水系上游的18座大型水库总防洪库容41.76亿M3,(其中:湘江流域10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8万KM2,防洪库容7.53亿M3;资水流域2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27万KM2,防洪库容10.23亿M3;沅水流域4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8.3万KM2,防洪库容16.4亿M3;澧水流域2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484KM2,防洪库容7.6亿M3)如重现九六、九八年洪水上游防洪库容明显不足,应在四水上游新建综合性利用的大型水库,增加防洪总库容,提高四水尾闾的防洪能力,确保下游防洪安全。 1.2:加固堤防,提高抗洪能力 洞庭湖现有一线防洪大堤3500KM,按照重点、一般、蓄洪垸的标准进行加固,提高大堤的抗洪能力,如果一旦堤防溃决,将会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堤防是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千里金堤毁于一穴”对于一线防洪大堤的险工险段应加强治理,消除堤防隐患,进一步提高大堤的整体抗洪能力。 1.3:束水攻沙,减少湖床的泥沙淤积每到汛期湘、资、沅、澧四水及长江四口携带大量泥沙入湖,入湖后由于过水断面加大,流速减小,水流携沙能力降低,至使大部分泥沙淤积在洞庭湖。束水攻沙,加大流速提高水流携沙能力,对洞庭湖洪道进行整治,使中小洪水归槽,减少泥沙淤积的速度,尽量减轻泥沙淤积对防洪安全的威害。 1.4:大力整治洪道,确保行洪安全 对于洞庭湖主洪道内的阻洪高秆作物、废堤、残埂应彻底清除,以畅洪水,减少汛期行洪阻力,对具部行洪过水断面太小,不能满足安全行洪的洪道采用挖泥船疏浚与固堤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效果良好,对洪道疏浚一方面可以扩在过水断面,提高安全行洪能力,同时利用疏挖的泥土用于堤防的固堤护脚,又可以加大堤防的抗洪能力,提高防洪标准。 1.5:继续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返湖 由于历年围湖造田,导至湖区水面锐减,洞庭湖蓄洪量减少,为了防洪安全,洞庭湖将堤垸划分为蓄洪垸和重点垸,在水位过高时,蓄洪垸主动蓄洪,以减低水位,保证重点堤垸的安全。现在湖区共有万亩以上蓄洪垸24个,蓄洪容量163.28亿M3,应继续做好蓄洪垸的配套设施建设,确保蓄洪垸的人民生命安全,对于蓄洪垸的运用应坚持在科学调度的前提下,满足防洪整体要求。 2、非工程措施 2.1:上游加大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淤积在洞庭湖的泥沙大部来自四水及长江四口,在长江、四水上游加强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缓和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泥沙淤积对洞庭湖防洪的影响,减缓因泥沙淤积造成湖区蓄洪能力的急剧减少。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doc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7块重要湿地之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湖泊的面积逐年缩小,湖床不断淤积抬高,导致湿地大范围缩减,地势淤高,湿地功能和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为遏制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大幅度减轻洪涝灾害,推动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制定相应对策。 控制污染保护湖区水环境 洞庭湖为吞吐性湖泊,其水质状况与入湖径流量的大小和水质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丰水期水质稍好,平水期次之,枯水期较差。从采样综合评分来看,营养状况年际变化不显著。 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湖区周边工业尤其化工和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水质恶化趋势日益明显,水体富营养化增强。 为此,要保护和改善洞庭湖区的湿地环境,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湖区湿地生态恶化。必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开展洞庭湖湿地周围污染源的类型、排污途径及其最大排污量的调查,并对其排污种类、时间、范围、总量进行规定和限制,对排污超标部门、企业和单位予以约束和处罚,并限期整改,对那些严重污

染环境的单位,要坚决实行关、停、并、转。②合理调整产业生产结构,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大的工业企业发展,制定严格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③加快湖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控制生活污水向湖区湿地排放,禁止向湖区水域倾倒垃圾、废渣;④控制湖区船舶流动污染;⑤防治酸雨污染。 退田还湖确保分蓄洪功能 由于对洞庭湖区洲滩的大量围垦以及地势低平湿地的过度排水,导致洞庭湖区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同时,来源于“四水”、“三口”的泥沙大量淤积于湖底,湖泊水体萎缩,湿地结构改变,对洪水的调节能力也随之衰退,洪涝灾害连年发生。为此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对于那些临近江湖,地势低且防洪设施不配套的地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田还湖,实施开发性移民搬迁,将影响行洪调蓄的民垸迁出,恢复和最大限度地维持洞庭湖湿地自然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以提高洞庭湖的调洪蓄洪能力;②应改变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 ③加强生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对湘、资、沅、澧四水上游地区实行封山育林,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减少入湖泥沙淤积量;同时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社会条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和农田基本建设进行流域综合治理,这也是减少泥沙淤积的最根本方法。 加快湿地保护立法

中国水利年鉴1998_综述-勘测规划设计-湖南省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补充规划

制的“黄河西霞院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基本同意该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工程基本坝型为土石坝,南陈坝址为选定坝址。审查意见认为,西霞院水利枢纽具有综合利用效益,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的后期,配套建设西霞院工程是十分必要的。1997年5月,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将对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上报水利部。(张立生)【洞庭湖区综合治理近期规划】该规划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于1997年9月编制完成。洞庭湖是长江及湘、资、沅、澧四水的洪水通道与调蓄场所,对长江中游防洪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洞庭湖区是湖南、湖北两省也是全国的重要工农业生产基地,现有耕地1000余万亩,人口1000余万人,工农业总产值近700亿元。湖南省从1986年开始实施的洞庭湖区近期防洪蓄洪一期工程,使湖区抗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1991、1995、1996等大洪水年中,减轻了灾害损失,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效益显著。但由于泥沙淤积、洪道萎缩,湖容缩小,使洞庭湖泄洪和调蓄能力不断降低,防洪负担很重,洪涝灾害仍较频繁。此外,供水、灌溉、航运、水产、水资源保护、血吸虫病防治等问题也较突出。为使湖区有相对稳定的防洪安全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加快全面治理的步伐,长江水利委员会重新进行了湖盆区地形测量,协调、综合了湖南、湖北两省有关湖区近期治理规划成果,进一步分析了江湖关系。在考虑三峡工程建成后可能变化的情况下,按照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相协调的原则,提出了以防洪治涝为主,包括灌溉、供水、航运、水产、水环境保护和血防等方面内容的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并着重对各方提出的一些影响较大的治理意见,进行了专题研究。 1997年12月,水利部主持在北京召开《洞庭湖区综合治理近期规划报告》审査会,会议基本同意该报告。(石海峰)【湖南省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补充规划】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湖南省水利水电厅在1995年4月长江委提出的《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研究了1995、1996年洞庭湖蓄滞洪区的运用情况和经验 教训,于1997年11月编制完成了补充规划报告。长江中下游洪水峰高量大,河道泄洪能力与此极不适应,是长江防洪的主要矛盾。根据长江流域防洪总体部署,必须建设洞庭湖蓄滞洪区,用以调蓄城陵矶附近超额洪水。即使三峡工程建成后,蓄滞洪区仍将长期使用。过去由于投入不足,蓄滞洪区内安全建设严重滞后,分洪口门也缺乏必要的控制措施,使蓄滞洪区很难按规划要求实行有计划的分洪运用。1996年长江中游发生大洪水,5处蓄滞洪区被动破口分洪,几十万人临时上堤转移,政府救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任务艰巨。为了今后能做到有计划地启用分洪,充分发挥蓄滞洪区作用,并能保障区内群众生命和主要财产安全,该报告对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的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相应的规划方案进行补充修订,将原规划转移为主,保区内人民生命安全的规划指导思想调整为:保障蓄滞洪区内人民生命及主要财产安全,提出了在蓄滞洪区采取安全区、顺堤台、安全楼、垸内台及外迁等措施安置区内人口的规划方案。 1997年12月,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湖南省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补充规划报告》审查会,会议基本同意该报告。(石海峰)【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水深面宽、水量丰富,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沿江地区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大中城市密布,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发展潜力大的经济走廊。但是,长江中下游一些河段河势不稳、主泓多变、主支汊兴衰交替变化,使沿岸设施不能正常运用;一些局部河段崩岸严重,堤防安全受到威胁,河道现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长江水利委员会自1992年开始,依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中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吸取多年来长江河道观测研究和治理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反复征求有关部门和有关省的意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修改,于1996年5月编制完成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贯彻《长江流域规划》确定的“因势利导、全面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及“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近期力争重点河段现有河势得到控制,岸线基本稳定,远期干流河势得到改善和控制,并使河道水环境良好。提出了中下游干流河道河势控制总体规划及各河段治理开发方案,并提出了对控制河势的应急工程和重点治理河段的治理工程项目应优先安排的意见。规划报告还特别指出应重视并加强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如何保障中下游河势和岸线基本稳定,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等新问题。 1997年11月水利部对该规划进行了审查。国家计委、国家防总办公室、交通部、建设部、国家环保局、三峡建委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的计委和水电厅等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基本同意该规划报告,认为该规划可以作为指导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和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李维涛)【汉江中下游近期河势控制工程规划】《汉江中下游近期河势控制工程规划报告》于1996年5月由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和汉江河道管理局勘测设计院共同编制完成。丹江口水库自1968年建成以来,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汉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另一方面使汉江中下游的水、沙特性发生了变化,河道展宽刷深,切滩撇弯,主流摆动,崩岸加剧,严重威胁着现有防洪工程设施和沿岸城乡的安全及供、排水工程的运行。该报告对丹江口水库建成以来汉江中下游河势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所制订的近期河势控制工程涉及49处控制性河段或迫切需要整治的重点险段,规划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