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气管道安装规定

氧气管道安装规定

氧气管道安装规定
氧气管道安装规定

8 氧气管道

8.1 管道布置及安全间距

8.1.1 氧气管道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支架上。

8.1.2 架空氧气管道应在管道分岔处、与架空电缆的交叉处、无分岔管道每隔80~100 m 处以及进出装置或设施等处,设置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

8.1.3 出氧气厂(站、车间)边界阀门后、氧气干管送往一个系统支管阀门后、进车间阀门后、调压阀组前和调压阀前、后的氧气管道宜设阻火铜管段。当氧气调节阀组设置独立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手动阀门的阀杆宜伸出防护墙外操作。若不单独设置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氧气调节阀前后8 倍调节阀公称直径的范围内,应采用铜合金(含铝铜合金除外)或镍合金材质管道。

8.1.4 氧气管道严禁穿过生活间、办公室,不宜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若必须穿过时,则在该房间内应采取防止氧气泄漏等措施。

8.1.5 氧气管道不宜穿过高温及火焰区域,必须通过时,应在该管段增设隔热设施,管壁温度不应超过70℃。严禁明火及油污靠近氧气管道及阀门。

8.1.6 氧气管道的弯头、三通不应与阀门出口直接相连。调节阀组、干管阀门、供一个系统的支管阀门、车间入口阀门,其出口侧的管道宜有长度不小于5 倍管道公称直径且不小于1.5 m 的直管段。8.1.7 供切焊用氧气支管与切焊工具或设备用软管连接时,供氧阀

门及切断阀应设在用不燃烧体材料制作的保护箱内。.

8.1.8 氧气管道宜架空敷设。氧气管道可沿生产氧气或使用氧气的建筑物构件上敷设。厂房内架空氧气管道的法兰、螺纹、阀门等易泄漏处下方,不应有建筑物。

8.1.9 架空氧气管道与建、构筑物特定地点的最小间距要求应按表6 执行。表6 架空氧气管道、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等之间的最小净距单位为米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名称距

距建筑物有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部分外边 3.0 -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距距建筑物无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部分外边 1.5 非电气化铁路钢轨3.0 5.5 电气化铁路钢轨3.0 6.6 道路1.0 5.0 人行道0.5 2.5 厂区围墙(中心线)1.0 照明、电信杆柱中心 1.0 熔化金属地点和明火地点10.0 注1:表中最小水平净距:管道自外壁算起;城市道路自路面边缘算起;公路自路肩边缘算起;铁路自轨外侧或按建筑界限算起;人行道自外沿算起。注2:表中最小垂直净距:管道自防护设施的外缘算起;管架自最低部分算起;铁路自轨面算起;道路自路拱算起;人行道自路面算起。注3:当有大件运输要求或在检修期间有大型起吊设施通过的道路,其最小垂直净距应根据需要确定。注4:表中与建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的规定,不适用于沿氧气生产车间或氧气用户车间建筑物外墙敷设的管道。8.1.10 架空氧气管道与其它管线之间最小间距要求应按表7 执行。名称架空氧气管道与其它架空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单位为米名称最小并行净距最小交叉净距给水管、排水管满足检修要燃油燃

气管、0.10 满足检修要求不燃气体管0.25 0.10 蒸汽管0.10 求.管0.50 0.25 吊车的敞开式滑触线1.50 0.50 10kV 及以下的绝缘电

缆1.00 0.50 10kV 及以下有套管的绝缘电0.50 0.50 缆插接式母线、悬挂式干线1.50 0.50 非防爆开关、插座、配电箱1.50 1.50 与架空

裸电缆:66kV~35 kV 最高杆(塔)高4.0 10kV~3 kV 最高杆(塔)高3.0 3 kV 以下最高杆(塔)高1.5 表7 注1:氧气管道与燃气

管并行敷设时,当管道采用焊接连接结构且无阀门时,其最小并行

间距可减小到0.25m。注2:氧气管道的阀门及管件接头与燃气、

燃油管道上的阀门及管件接头,应沿着管道轴线方向错开一定距离;当必须设置在一处时,则应适当的扩大管道之间的净距。注3:电气设备与氧气引出口不能满足上述距离要求时,可将两者安装在同

一柱子的相对侧面;当柱子为空腹时,应在柱子上装设不燃烧体隔板局部隔开。注4:与滑触线的净距系指氧气管道在其下方时的要求,此时在氧气管道与滑触线之间宜设隔离网。注5:在路径受到限制的地区,架空氧气管道与10kV 及以下架空裸电缆的最小并行净距,可参照DL/T5220 执行。

8.1.11 氧气管道与乙炔、氢气管道共架敷设时,应在乙炔、氢气管道的下方或支架两侧;与油质、有可能泄漏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共架时,应设在该类管道的上方或支架两侧。8.1.12 氧气管道在不通行

地沟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沟上应设防止可燃物料、火花

侵入的盖板,地沟及盖板应是不燃烧体材料制作;地沟应能排除积水;严禁油脂及易燃物漏入地沟内;b)地沟内氧气管道不应设阀

门、地沟内氧气管道与同沟敷设的管线间)c法兰、螺纹等易泄漏接口;

距参照表7 执行;d)地沟内氧气管道与非燃气、水管道同沟敷设时,氧气管道应在上面;e)严禁氧气管道与可燃气体管道(不含乙炔气)、油质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电缆线同沟敷设;并严禁氧气管道地沟与该类管线地沟相通。

8.1.13 厂房内氧气管道不宜埋地敷设。

8.1.14 氧气管道架空困难,必须埋地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埋地深度,应根据地面上荷载决定。埋地氧气管道应敷设在冻土层以下,穿过铁路和道路时,其交叉角不宜小于45°,并应设套管。套管顶距铁轨底面不应小于1.2 m,距道路路面不应小于0.7 m。b)直接埋地管道,应根据埋设地带土壤的腐蚀等级采取相应等级防腐蚀措施;c)阀门井;d)埋地氧气管道与建筑物、管路及其它埋地管线之间的最小埋地管道上不宜装设阀门或法兰连接点,必须设置时应设净距,应按表8 规定执行,且不应埋设在露天堆场下面或穿过烟道和地沟。表8 地下氧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等及其它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净距单位为米名称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

净距有地下室的建筑基础或通行沟道的外沿3.0 氧气压力≤1.6 MPa 5.0 氧气压力>1.6 MPa 无地下室的建筑物基础外沿氧

气压力≤1.6 MPa 2.5 氧气压力>1.6 3.0 MPa 铁路钢轨2.5 (钢轨外侧) 1.20 排水沟外沿道路照明电线杆柱电力(220 V、380 V)、电信杆柱高压电力(100V 以上)杆柱0.8 0.8 0.8 1.5 2.0

0.7 -管架基础外沿围墙基础外沿乔木中心灌木中心名给水管

直径<75 mm 直直径<排水管400 mm 直径>400 mm ~200直

径150 mm ~75径.

800 mm 直径800~1500 mm 直径>1500 mm 热力管或不通行地沟

外沿燃气管(乙炔等)煤气管煤气压力≤0.005 MPa 煤气压力>0.005 ~0.15 MPa 煤气压力>0.15~0.3 MPa 煤气压力>0.3 MPa 不燃气体管(压缩空气等)电力电缆电压<1 kV 电压1~10 kV 电压>10~35 kV 电信电缆直埋电缆电缆管道电缆沟称 0.8 1.0 1.5 1.0

最小水平净距 0.8 1.0 1.2 1.5 0.8 1.0 1.2 1.5 1.5 1.0 1.2 1.5 2.0 1.5 0.8 0.8 1.0 0.8 1.0 1.5 最小垂直净距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15

0.50 0.50 0.50 0.50 0.15 0.25 注1:氧气与同一使用目的乙炔、煤气

管道同一水平敷设时,管道间最小净距可减少到0.25 m,但在从沟底起直至管顶以上300 mm 高范围内,应用松散的土或砂填实后再回填土。注2:氧气管道与穿管的电缆交叉时,最小交叉净距可

减少到0.25 m。注3:本表建筑物基础的最小水平净距的规定,是指埋地管道与同一标高或其上的基础是外侧的最小水平净距。注4:敷设在铁路及不便开挖的道路下面的管段,应加设套管,套管两端

伸出铁路路基或道路路边不应小于1 m,路基或路边有排水沟时,应延伸出水沟沟边1 m。套管内的管段应尽量减少焊缝。注5:表中

最小水平净距:管线均自管壁、沟壁或防护设施的外沿或最外一根

电缆算起,道路为城市型时,自路面边缘;为公路型时,自路肩边缘算起,铁路自轨外侧算起。注6:表中管道、电缆和电缆沟最小垂直净距的道或管沟外顶与上面管道管底或管沟基础底之间规定,均指下面管.

净距。铁路钢轨和道路垂直净距的规定,铁路自轨底算至管顶;道路自路面结构层底算至管顶。

8.2 氧气流速管道中氧气的最高允许流速,根据管道材质、工作压力,不应超过表9 规定。表9 管道中氧气最高允许流速v 工作压力p/MPa 材质p≤0.1 碳钢根据管系压降0.1<p ≤1.0

20m/s 1.0<p ≤3.0 15 m/s 3.0<p≤10.0 10.0<p<15.0 不允许p≥15.0 不允许不允许确定p×v≤45 MPa·(撞击m/s 4.5 m/s(撞击场合)8.0 m/s(非撞击场合)奥氏体不锈钢场合)30m/s 25 m/s p×v≤80 MPa·(非撞m/s 击场合)4.5 m/s (不锈钢)注1:最高允许流速是指管系最低工作压力、最高工作温度时的实际流速。注2:撞击场合和非撞击场合:使流体流动方向突然改变或产生旋涡的位置,从而引起流体中颗粒对管壁的撞击,这样的位置称做撞击场合;否则称为非撞击场合。注3:铜及铜合金(含铝铜合金除外)、镍及镍基合金,在小于或等于21.0MPa 条件下,流速在压力降允许时没有限制。

8.3 管道材质氧气管道材质的选用应符合表10 规定。表10 氧气管道材质选用表工作压力p/MPa p≤0.6 0.6<p≤3.0 3.0<p≤10 阀后5 倍公称直径(并不小于1.5m)范围;调节阀组前一后

各5 倍般公称直径场(各不小所于1.5m)范围内;氧压车间内部;放散阀后;湿氧输送P>管材类别一般场所分配主管上阀门频繁操作区阀后,放散阀后一般场所阀后

5 倍公称直径(并(各不小倍公称直径5 组前后各调节阀范围;)1.5m小于不

于1.5m )范围内;氧压车间内部;放散阀后;湿氧输送一般场所氧气充装台、汇流排液氧管道钢板卷焊管

焊接钢管(GB/T 3091、SY/T 5037)√××××××××无缝钢管(GB/T 8163)√××××××××不锈钢焊接钢管√×√××××××(GB/T 12771)√√√√×××××不锈钢板卷焊管√√√√×××××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 14976)√√√√√√√√√挤制铜及铜合金管√√√√√√√√√(GB/T 1528)√√√√√√√√√拉制铜及铜合金管(GB/T 1527)镍及其合金注1:“√”允许采用,“×”不允许采用。注2:碳钢钢板卷焊管宜用于工作压力小于0.1MPa,且管径超过现有焊接钢管、无缝钢管产品管径情况下。注3:表中阀指干管阀门、供一个系统

的支管阀门、车间入口阀门。注4:氧气储罐区内氧气管道宜采用

不锈钢。注5:工作压力大于3.0MPa 的铜合金管不包括含铝铜合金。

8.4 管件选用

8.4.1 要求:a)氧气管道的弯头严禁采用折皱弯头,当采用冷弯或

热弯弯氧气管道上的弯头、变径管及三通的选用,应符合下列制碳钢弯头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公称直径的 5 倍;当采用压制对焊弯头时,宜选用长半径弯头。对工作压力不大于0.1 MPa 的钢板卷焊管,可以采用斜接弯头,90°弯头应采用中间为大于或等于二段管制作氧气管道的)b滑,无锐边、毛刺及焊瘤。弯头内壁应平的管件,

变径管宜采用压制对焊管件,当焊接制作时,变径部分长度不宜小于两端管外径差值的3 倍;其内壁应平滑,无锐边、毛刺及焊瘤。c)氧气管道的三通宜采用压制对焊,当不能取得时,应在工厂或现场预制,但应加工到无锐角、无突出部位及焊瘤。

8.4.2 氧气管道上的法兰应按国家、行业有关的现行标准选用;管道法兰的垫片宜按表11 选用。表11 氧气管道法兰的垫片工作压力MPa 垫片p≤0.6 聚四氟乙烯垫片、柔性石墨复合垫片缠绕式垫片、聚四氟乙烯垫片、柔性0.6<p≤3.0 石墨复合垫片缠绕式垫片、退火软化铜垫片、镍及3.0<p≤10 镍基合金垫片P>10 退火软化铜垫片、镍及镍基合金垫片

8.4.3 氧气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但与设备、阀门连接处可采用法兰或螺纹。螺纹连接处,应采用聚四氟乙烯薄膜作为填料,严禁用涂铅红的麻、棉丝或其它含油脂的材料。

8.4.4 氧气调节阀前应设置可定期清洗的过滤器。氧气过滤器壳体应用不锈钢或铜及铜合金,过滤器内件应用铜及铜合金。滤网除满足过滤功能外,并应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滤网碎裂。滤网宜优先选用

镍铜合金材质,其次为铜合金(含铝铜合金除外)材质,网孔尺寸宜为0.16mm~0.25mm(60 目~80 目)。

8.5 氧气阀门选用

8.5.1要求:a)工作压力大于0.1 MPa 的氧气管道,严禁采用闸阀;b)公称压力大于或等于1.0 MPa 且公称直径大于或等阀门材)c口径的手动氧气阀门,宜选用带旁通的阀门;150 mm 于

料的选用应符合表12 的要求:表12 阀门材料选用要求氧气管道的阀门应选用专用氧气阀门,并应符合下列要工作压力p/MPa 材

料阀体、阀盖采用可锻铸铁、球墨铸铁或铸钢p≤0.6 阀杆采用不

锈钢阀瓣采用不锈钢采用不锈钢、铜合金或不锈钢与铜合金组合(优0.6>p≤10 先选用铜合金)、镍及镍基合金p>10 采用铜合金、镍及镍基合金工作压力材料p/MPa 注1:工作压力为

0.1MPa 以上的压力或流量调节阀的材料,应采用不锈钢或铜合金或以上两种的组合。注2:阀门的密封填料,应采聚四氟乙烯或柔性

石墨材料。

8.5.2 经常操作的公称压力大于或等于1.0 MPa 且公称直径大于或

等于150 mm 口径的氧气阀门,宜采用气动遥控阀门。

8.6 氧气管道的施工、验收

8.6.1 氧气管道、阀门及管件等在安装前除应符合GB 50235 的要求进行检验外(氧气按可燃流体类别对待),其清洁度还应达到以下要求:a)碳钢氧气管道、管件等应严格除锈,除锈可用喷砂、酸

洗等方法。接触氧气的表面必须彻底除去毛刺、焊瘤、粘砂、铁锈

和其他可燃物,保持内壁光滑清洁,管道除锈时,以出现本色为止。b)氧气管道、阀门等与氧气接触的一切部件,安装前、检修后必须进行严格的除锈、脱脂。c)氧气管道、阀门等与氧气接触的一切部件脱脂应按HG20202 进行(包括所有组成件与流体接触的表面),如工程设计文件另有不同要求时,则应按工程设计文件的规定执行。脱脂可用无机非可燃清洗剂、二氯乙烷、三氯乙烯等溶剂,并应用紫脱。直到合格为止或溶剂分析法进行检查,樟脑检查法外线检查法、.

脂后的碳素钢氧气管道应立即进行钝化或充入干燥氮气封闭管口。进行水压试验的管道,则脱脂后管内壁必须进行钝化。脱脂后的管道组成件应采用氮气或空气吹净封闭,防止再污染,并应避免残存的脱脂介质与氧气形成危险的混合物。在安装过程中及安装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受到油脂污染,防止可燃物、锈屑、焊渣、砂土及其他杂物进入或遗留在管内,并应进行严格的检查。

8.6.2 管道的安装、焊接和施工、验收除遵守GB 50235、50236 GB 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a)焊接碳素钢和不锈钢氧气管道时,应采用氩弧焊打底。b)管道的切割和坡口加工,应采用机械方法。c)管道预制长度不宜过长,应能便于检查管道内外表面的安装、焊接、清洁度质量。d)管道的焊缝检查应采用射线检测,当采用水压试验时,检测的数量和标准宜按表13 要求执行:表13 氧气管道焊缝检测要求表设计压力p/MPa P>4.0 1.0<p≤4.0

设计压力p/MPa p≤1.0 射线照相比例100% 40%(固定焊口) 15%

(转动焊口)射线照相比例10% 焊接质量评定GB/T3323 Ⅱ级Ⅱ级焊接质量评定GB/T3323 Ⅲ级低温液体管道100% Ⅱ级当采

用气体做压力试验时,焊缝的射线检测要求如下:设计压力不大于0.6MPa 时,检测比例不小于15%,焊缝质量等级不低于Ⅲ级;设计压力大于0.6MPa 且小于或等于4.0MPa 时,检测比例为100%,焊缝质量等级不低于II 级。e)对未要求做无损检测的焊缝,质检人员应对全部焊缝的可见部分进行外观检查,其质量应符合GB 50236。

符合以氧气管道安装后应进行压力及泄漏性试验,试验要求应8.6.3 下规定:a)氧气管道的压力试验介质应用不含油的干净水或干燥

空气、氮气。严禁使用氧气做试验介质,当使用氮气做试验介质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发生窒息事故。设计压力大于1.0MPa 时,氧气管道禁止用气体做压力试验。氧气管道水压试验后,应及时进行干

燥处理。奥氏体不锈钢管道水压试验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25g/m3,否则应采取措施。b)管道试验压力以设计压力作计算基准。c)管道做压力试验时,水压试验压力等于 1.5 倍设计压力,埋地管道且不得低于0.4 MPa;气压试验压力等于1.15 倍设计压力,且不小于0.1 MPa。试验的方法和要求按GB 50235 的规定进行。d)氧气管道压力试验合格后应进行泄漏性试验,试验用介质应是无油、干燥、洁净的空气或氮气,试验压力等于管道设计压力。泄漏性试

验方法和要求除按GB 50235 的规定进行外,还应进行泄漏率计算。管道内气体压力达到设计压力后保持24 h,平均小时泄漏率 A 对室

内及地沟管道应不超过0.25%;对室外管道应以不超过0.5%为合格。泄漏率A 按式(1)和式(2)计算:当管道公称直径DN≤0.3 m

时:A(%) = [1 ? (273 + t1 ) P2 100 ]×(273 + t2 ) P 24

1 ……………………(1)当管道公称直径DN>0.3 m

时:A(%) = [1 ? (273 + t1 ) P2 100 DN ]××(273 + t2 ) P 24 0.3

1 ……………………(2)式中:P1——试验开始时的绝对压力,单位为兆帕(MPa);P2——试验终了时的绝对压力,单位为兆帕(MPa);t1——试验开始时的温度,单位DN;(℃)单位为摄氏度——试验终了时的温度,t2;(℃)为摄氏度.

——管道公称直径,单位为米(m)。

8.6.4 氧气管道在安装、检修后或长期停用后再投入使用前,应将管内残留的水分、铁屑、杂物等用无油干燥空气或氮气吹扫干净,直至无铁锈、尘埃及其它杂物为止。吹扫速度应不小于20 m/s,且不低于氧气管道设计流速。严禁用氧气吹扫管道。

8.7 操作及维护管理

8.7.1 手动氧气阀门应缓慢开启,操作时人员应站在阀的侧面。采用带旁通阀的阀门时,应先开启旁通阀,使下游侧先充压,当主阀两侧压差小于或等于0.3 MPa 时再开主阀。

8.7.2 禁止非调节阀门作调节使用。

8.7.3 应建立氧气管道档案。由熟悉管道流程的氧气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氧气管道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8.7.4 对氧气管道进行动火作业前,应制定动火方案。其内容应包括负责人、作业流程图、操作方案、安全措施、人员分工、监护人、化验人等,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8.7.5 氧气管道或阀门着火时,应立即切断气源。

8.7.6 碳钢氧气干管宜每五年进行一次吹扫,每五年进行一次管壁测厚,主要测定弯头及调节阀后的管道。

8.7.7 施工、维修后的氧气管系,其中如有过滤器,则在送氧前,应确认氧气过滤器内清洁无杂物。氧气过滤器应定期清洗。

9、检修维修

一般要求9.1

9.1.1 检修设备时,必须执行本章及其它章节的有关规定。

9.1.2 严格执行动火制度。在设备、管道上动火时,氧气含量必须控制在23%以下;在生产区域或容器内动火时,应控制氧气含量在19.5%~23%。氢含量不准超过0.4%。在空分装置周围动火时,不准排放液氧、液空。暂停动火后,再次动火前,应重新取样分析氧、氢含量。如动火作业连续超过4 h 后,应重新取样分析氧、氢含量,不应超过标准。氧氢容器、管道动火时除满足以上条件外,必须进行可靠切断。氧氢生产区域动火时应连续监控氧、氢含量在上述规定范围内。

9.1.3 所有运转设备检修前,应将电源开关断开,挂上“正在检修”的警示牌。非工作人员严禁取牌合闸。合闸前应检查,确认无人作业后,方可合闸。

9.1.4 安全阀检修时,应按设计要求或有关规定进行校验,不准随意更改起跳压力。

9.1.5 进入冷箱内或容器内检修时,应使用12 V 的安全照明灯具,电缆、焊把线、接地线应确保绝缘完好。

9.2 空分装置

9.2.1 空分装置的低温部分设备检修,宜升到常温进行。必须在低

温状态下进行抢修时,应有防止人员冻伤的措施。

9.2.2 进入冷箱检修前,应切断气源,用空气置换内部气体,扒出

检修部位的保温材料,经分析冷箱内氧含量在19.5%~23%范围内,人员方可入内.

。9.2.3 设备、阀门、管道和容器,严禁带压拆卸。

9.2.4 与氧气接触的设备、阀门、管道和容器,进入空分装置的空气、氮气管道及氮水预冷系统的水管等检修时严禁被油脂污染。检修后应进行脱脂处理,确认脱脂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脱脂检验应执行8.6.1 的规定。

9.2.5 冷箱内搭脚手架宜采用非金属材料。脚手架应固定在冷箱骨架或大管径管道上。检修完毕后,应拆除冷箱内脚手架,并清除一切

杂物。施工中应采取防滑、防跌措施。

9.2.6 管道施焊时,严禁在管道上打火引弧,铝管同一处焊接不能

超过两次,否则应重新配管施焊。严禁用工艺管道作为地线进行焊接。

9.2.7 冷箱内高处作业时,人员应佩带安全带,所携带工、机具应

固定或系牢,不准乱扔物品。

氧气管道安装说明

氧气管道按章说明 1,材料及部件选用. 1) 调节阀组的管道,采用不锈钢管.即氧气汇流排管道选用不锈钢管.其它管道采用碳钢管. 2) 氧气汇流排暂时不加装加热设备,在两端各留250MM长度,用于有需要时再选装. 3) 所有管道弯头均采用扌威弯弯头.异径管采用锻制异径管. 4) 汇流排管道阀门采用铜制氧气专用阀门,且阀门的各个部件是无油和无油脂的.车间输气管道阀门可采用锻铸铁法门,球墨铸铁阀门或钢制阀门. 5)氧气管道阀门须使用截止阀,不得使用电动阀和闸板阀.阀门的填料不能是易燃材料. 6) 车间输气管道原则上均采用钢制平焊法兰联接,在不能使用法兰联接的地方和采用螺纹 联接(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6MPa,管道直径小于50MM).填料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或黄粉(一氧化铅)调以蒸馏水. 7)车间输气管道法兰垫片使用金属包石棉垫片(石棉绳加铅粉). 2,材料的检验 1) 管材,管件,阀门,法兰,法兰垫片,螺栓,垫圈等,都应具有产品说明书和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所示材质,规格,技术参数等应符合国家标准. 2) 管材及附件均应进行外观检验,有重皮、裂缝的管材均不得使用。管子表面有划痕、凹坑等局部缺陷作检查鉴定,并适当处理。 3)阀类铸件表面不应有粘砂、裂皮、砂眼等缺陷。阀门安装前应进行气密性试验和强度试验.气密性试验应以等于工作压力的气压并用肥皂水(氧气阀门是无油肥皂水)检查,10分钟内不降压、不渗漏为合格.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试验时间为5分钟,经检查,壳体无变形,破裂,填料无渗漏为合格. 4)法兰,螺栓,等外表应整洁,光滑,不得有气孔,毛刺,裂纹等缺陷. 5)非金属材料,如石棉垫片、钢纸垫片,除规格、牌号应与设计相符外,表面不得有皱折、裂纹等缺陷。 6)焊接弯管和三通,应注意其内壁光滑,勿使焊瘤、焊渣留在管内。 7)不锈钢管焊接完后要用X射线机拍片进行探伤. 3)管材及管件脱脂 在进行脱脂工作前先应对碳钢管材、附件清扫除锈。不锈钢管、铜管、铝合金管只需要将表面的泥土清扫干净即可,除锈可采用喷砂和酸洗法.具体除锈方法将视管材情况而定. 1)脱脂剂,工业用四氯化碳、精馏酒精、工业用二氯乙烷都可作为脱脂用的溶剂。 碳素钢、不锈钢及铜宜用四氯化碳;铝合金宜用工业酒精;非金属的垫片只能用工业用四氯化碳.本次施工过程中均采用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与二氯乙烷都是有毒的。二氯乙烷与酒精是易爆物质。因此在使用时,必须遵守防毒、防火的有关规定。溶剂应贮存在干燥和清凉的地方,防止与强酸、强碱接触。脱脂工作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工作人员应穿防护工作服进行操作。防止洒在地上,以免产生蒸汽造成中毒或引起火灾。四氯化碳虽然不能燃烧,但接触到烟火能分解成有毒的光气。若发生中毒现象,应将患者放在空气新鲜处,严重时立即送医院。 2)脱脂方法

氧气管道安装规定

8 氧气管道 8.1 管道布置及安全间距 8.1.1 氧气管道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支架上。 8.1.2 架空氧气管道应在管道分岔处、与架空电缆的交叉处、无分岔 管道每隔80?100 m处以及进出装置或设施等处,设置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 8.1.3 出氧气厂(站、车间)边界阀门后、氧气干管送往一个系统支管阀门后、进车间阀门后、调压阀组前和调压阀前、后的氧气管道宜设阻火铜管段。当氧气调节阀组设置独立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手动阀门的阀杆宜伸出防护墙外操作。若不单独设置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氧气调节阀前后8 倍调节阀公称直径的范围内,应采用铜合金(含铝铜合金除外)或镍合金材质管道。 8.1.4 氧气管道严禁穿过生活间、办公室,不宜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若必须穿过时,则在该房间内应采取防止氧气泄漏等措施。 8.1.5 氧气管道不宜穿过高温及火焰区域,必须通过时,应在该管段增设隔热设施,管壁温度不应超过70C。严禁明火及油污靠近氧气管道及阀门。 8.1.6 氧气管道的弯头、三通不应与阀门出口直接相连。调节阀组、干管阀门、供一个系统的支管阀门、车间入口阀门,其出口侧的管道宜有长度不小于5 倍管道公称直径且不小于1.5 m 的直管段。 8.1.7 供切焊用氧气支管与切焊工具或设备用软管连接时,供氧阀门及切断阀应设在用不燃烧体材料制作的保护箱内。 8.1.8 氧气管道宜架空敷设。氧气管道可沿生产氧气或使用氧气的建筑物构件上敷设。厂房内架空氧气管道的法兰、螺纹、阀门等易泄漏处下方,不应有建筑

物。 8.1.9 架空氧气管道与建、构筑物特定地点的最小间距要求应按表6 执行。表6 架空氧气管道、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等之间的最小净 距单位为米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名称距距建筑物有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部分外边3.0 - 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距距建筑物无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部分外边1.5 非电气化铁路钢轨3.0 5.5 电气化铁路钢轨3.0 6.6 道路1.0 5.0 人行道0.5 2.5 厂区围墙(中心线)1.0 照明、电信杆柱中心1.0 熔化金属地点和明火地点10.0 注1:表中最小水平净距:管道自外壁算起;城市道路自路面边缘算起;公路自路肩边缘算起;铁路自轨外侧或按建筑界限算起;人行道自外沿算起。注2:表中最小垂直净距:管道自防护设施的外缘算起;管架自最低部分算起;铁路自轨面算起;道路自路拱算起;人行道自路面算起。注3:当有大件运输要求或在检修期间有大型起吊设施通过的道路,其最小垂直净距应根据需要确定。注4:表中与建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的规定,不适用于沿氧气生产车间或氧气用户车间建筑物外墙敷设的管道。 8.1.10 架空氧气管道与其它管线之间最小间距要求应按表7 执行。名称架空氧气管道与其它架空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单位为 米名称最小并行净距最小交叉净距给水管、排水管满足检修要求0.10 蒸汽管0.25 0.10不燃气体管满足检修要求0.10 燃气管、燃油管0.50 0.25 吊车的敞开式滑触线1.50 0.50 10kV 及以下的绝缘电缆1.00 0.50 10kV 及以下有套管的绝缘电0.50 0.50 缆插接式母线、悬挂式干线1.50 0.50 非防爆开关、插座、配电箱1.50 1.50与架空裸电缆:66kV?35 kV最高杆(塔)高

制冷管道安装

制冷管道安装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制冷系统中工作压力低于2MPa、温度在150?-20C范围内、输送介 质为制冷剂和润滑油的管道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所采用的管子和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具有出厂合格证明成质量鉴定文件。 2.1.2制冷系统的各类阀件必须采用专用产品,并有出厂合格证。 2.1.3无缝钢管内外表面应无显著腐蚀、无裂纹、重皮及凹凸不平等缺陷。 2.1.4铜管内外壁均应光洁、无疵孔、裂缝、结疤、层裂或气池等缺陷。 2.1.5施工机具:卷扬机、空气压缩机、真空泵、砂轮切割机、手砂轮、压力工作台、倒链、台钻、电锤、坡口机、铜管板边器、手锯、套丝板、管钳子、套筒扳手、梅花扳手、活板子、水平尺、铁锤、电气焊设备等。 2.1.6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角尺、半导体测温计、形压力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设计图纸、技术文件齐全,制冷工艺及施工程序清楚。 2.2.2建筑结构工程施工完毕,室内装修基本完成,与管道连接的设备已安装找正完毕,管道穿过结构部位的孔洞已配合预留,尺寸正确。预埋件设置恰当,符合制冷管道施工要求。 2.2.3施工准备工作完成,材料送至现场。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T 系统气密性试验 - 3.2 施工准备 系统抽真空管道防腐-系统充制冷剂- 检验 3.2.1认真熟悉图纸、技术资料,搞清工艺流程、施工程序及技术质量要求。 3.2.2按施工图所示管道位置、你高、测量放线、查找出支吊架预埋铁件。 3.2.3制冷系统的阀门,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对型号、规格进行核对检查,并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清洗和严密性试验。 3.2.4制冷剂和润滑油系统的管子、管件应将内外壁铁锈及污物清除干净,除完锈的管子应将管口封闭,并保持内外壁干燥。 3.2.5按照设计规定,预制加工支吊管架、须保温的管道、支架与管子接触处应用经 防腐处理的土垫隔热。木垫厚度应与保温层厚度相同。支吊架型式间距见表4-36。 4-36

氧气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油品合成 C标段 氧气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神华宁煤油品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八月十三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3) 2 编制依据 (4) 3 施工程序 (5) 4 材料验收 (5) 5 脱脂技术要求 (5) 7 氧气管道安装 (16) 8 质量保证措施 (16) 9 安全保证措施 (19) 10.HSE措施 (20) 11 施工劳动力计划 (26) 12 主要施工机具计划 (26) 13 工作危险(JHA)分析记录表 (27)

1 工程概况 1.1 我单位承建的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油品合成C标段安装工程的尾气处理装置1#管廊、转化单元、下游界区存在氧气管道安装施工作业。氧气管道具有易燃、易爆、禁油等特点,为了保证油品合成C标段氧气管道安装焊接质量,特编制本方案。1.2 工程施工范围 我单位施工的氧气管道分布于尾气处理装置和下游界区。尾气处理装置的氧气管道是由转化单元的氧气预热器E-5220002引入转化单元5条管线52200OX001-8"-C69M0FC-N (001).52200OX002-10"-C69M0FC-H(001).52200OX003-10"-C69M0FC-H80(001).52200OX00 4-3"-C69M0FC-P(001).52200OX004/1-3"-C69M0FC-P(001).52200OX005-3"-C69M0FC-P(00 1).52200OX005/1-3"-C69M0FC-P(001)共计68.1米,再由转化单元引入尾气1#管廊2条管线52200OX001-8"-C69M0FC-N(011).52200OX00101-20-C69M0FC-N(011)共计254米和下游界区管廊1条管线50030OX001-200-C69M0FC-N(011)共计542.1米。 1.3 主要实物工程量 1.3.1 氧气工艺管道总计864.2米,主要材质是不锈钢管06Cr19Ni10、06Cr17Ni12Mo2、A312 TP316,具体工程量如下。90°弯头73个,材质为06Cr17Ni12Mo2。 1)氧气管道数量如下: 序号名称管径(DN)壁厚(mm)材质单位数量 1 无缝钢管250 9.27 06Cr17Ni12Mo 2 米12.6 2 无缝钢管250 9.27 06Cr19Ni10 米 1.5 3 无缝钢管250 9.27 A312 TP316 米0.5 4 无缝钢管200 8.18 06Cr19Ni10 米 2.2 5 无缝钢管200 8.18 06Cr17Ni12Mo2 米797.8 6 无缝钢管80 5.49 06Cr17Ni12Mo2 米37.8 7 无缝钢管50 5.49 06Cr17Ni12Mo2 米 6.6 8 无缝钢管40 5.08 06Cr19Ni10 米0.5 9 无缝钢管40 5.08 06Cr17Ni12Mo2 米 2.2 10 无缝钢管20 3.91 06Cr17Ni12Mo2 米0.2 11 无缝钢管15 3.73 06Cr19Ni10 米 2.3 2)氧气阀门数量如下:

氧气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1、概述 气化框架的氧气管线是由空分系统来的高压氧气,入气化炉的燃烧室内与水煤浆进行氧化反应。因氧气的性质,其管道安装具有特殊性,因而在施工中有一定的高要求,为保证氧管道的施工质量,在管道安装前特编制此方案指导现场施工。 1.1施工特点 1.1.1氧气管道内壁质量要求严格,必须保持内壁光滑清洁,特别是里口焊缝要求无焊瘤、无焊渣、无油脂等,施工作业组在对口及焊接中应高度重视,保证氧管道安装的特殊要求; 1.1.2框架内的氧管道均布置在框架内比较高的平台上,高空风大, 给焊接带来困难,必要时,焊接需搭设防风棚; 1.1.3管道调节阀组多, 试压、吹扫时需制作调节阀临时短节, 给试压、吹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1.1.4其部分材质选用为Inconel 625,焊接工艺特殊且复杂,在焊前必须有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 1.1.5氧气管道与氧气连接的氮气管道内部要求平滑,清洁度要求高,需脱脂处理(详见脱脂方案); 1.1.6施工作业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氧管道的施工质量,在过程中严格按氧管道具体施工要求去做,确保其施工质量,保证今后氧管道的安全投入运行。 1.2工程量一览表 名称材质单位数量 无缝钢管 0Cr18Ni9 m 170 Inconel 625 m 1.8 管件 0Cr18Ni9 个 36

INCONEL 625 个 2 法兰 304 片 14 阀门个 36 仪表阀个 26 1.3管道等级及特性 管道等级物料名称材质设计压力(Mpa)探伤比例管代号 C3E 氧气 0Cr18Ni9 9.93~8.18 待定 OG F3E 氧气 Inconel 625 13.9 待定 OG F2E 氧气 0Cr18Ni9 13.9 待定 OG A5E 氧气 0Cr18Ni9 1.9~1.57 待定 OG 2、编制依据 2.1施工图纸05023-703-F 2.2《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2.4《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2.5《管架标准图》HG/T21629-99 2.6《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91 2.7《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1997 2.8《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02-82 2.9相关焊接工艺评定

氧气管道安装工艺2

氧气管道安装工艺 1 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液氧气化后经氧气压缩机压送出口至氧气用户点的输送管道安装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工艺流程方框图(见图1) 4工艺过程 施工准备 施工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认真审阅设计技术文件及施工验收规范。 参加设计交底、填写图纸会审记录表,并作好签证。 编制施工预算、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委托加工件,按管道焊接要求组织焊工技术培训。 按压力管道监察规定,本工艺氧气管道必须编制压力管道施工方案,经公司向监察部门进行压力管道监察申报,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施工准备 管道平面位置、标高测定 管道支架安装 管子、管配件脱脂 4. 5 管道安装 管道压力试验和吹扫 管道涂漆 交工验收 图1工艺流程方框图 根据施工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并签发施工交底记录表和施工任务书。 按施工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核对尺寸,验收土建预留洞孔和预埋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请有关部门解决。 材料、机具准备 根据工程的进度,及时申报机具、材料和加工件计划。 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查验收,特别是焊接弯头和焊接三通,应注意其内表面是否光滑、不得有焊瘤、焊渣留在管件内。所有材料必须有质保书,并核对无误才能进库。

阀门质量要符合有关规定,铸铁阀门表面不应有粘砂、裂缝、缩孔等缺陷。阀门应逐个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强度试验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的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阀门的公称压力。试验合格后应保持阀体内干燥。 法兰、金属垫片等表面应光洁,不得有气孔、裂缝、毛刺和凹痕等缺陷,石棉垫片、金属垫片不得有皱拆、裂缝等缺陷。 管道平面位置、标高测定 按设计图纸标定的管道平面位置,根据已有建筑物和设备位置用卷尺、钢直尺测出管道的安装平面位置。 按设计图纸标定的管道标高,根据室内标高基准线、用卷尺、钢直尺找出管道的安装标高。 管道支架安装 钢管水平安装时支架的最大间距见表1。 表1 钢管水平安装支架最大间距表 公称直径DN15 20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管子支架最大间距m 保温管 2 2 3 3 4 4 5 6 7 8 不保 温管 3 4 5 6 6 7 8 11 12 管道支架的型式、材质、位置、间距、标高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保温管道与支架之间应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衬垫料隔开。 不锈钢管道与碳钢支架之间应垫入不锈钢片、塑料片或石棉橡胶板隔离。

制冷管道保温施工工艺标准

SGBZ-0812 制冷管道保温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空调系统中制冷管道的保温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保温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具有制造厂合格证明或检验报告。 2.1.2保温材料有聚氨脂硬质(软质)泡沫塑料管壳、聚苯乙烯硬质(软质)泡沫塑料管壳、岩棉管壳等。以上材质应导热系数小,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承受来自内侧和外侧的水湿或气体渗透,不含有腐蚀性的物质,不燃或不易燃烧,便于施工。 2.1.3保温材料在贮存、运输、现场保管过程中应不受潮湿及机械损伤。 2.1.4手电钻、刀锯、布剪子、克丝钳、改锥、腻子刀、油刷子、抹子、小桶、弯钩等。 2.2作业条件: 2.2.1难燃材料必须对其耐燃性能验证,合格后方能使用。 2.2.2管道保温层施工必须在系统压力试验检漏合格,防腐处理结束后进行。 2.2.3场地应清洁干净,有良好的照明设施。冬、雨期施工应有防冻防雨雪措施。 2.2.4管道支吊架处的木衬垫缺损或漏装的应补齐。仪表接管部件等均已安装完毕。 2.2.5应有施工员的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保温前应进行隐检。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隐检→一般按绝热层→防潮层→保护层的顺序施工→检验。 3.2绝热层施工方法 3.2.1直管段立管应自下而上顺序进行,水平管应从一侧或弯头的直管段处顺序进行。 3.2.2硬质绝热层管壳,可采用16号~18号镀锌铁丝双股捆扎,捆扎的间距不应大于400mm,并用粘结材料紧密粘贴在管道上。管壳之间的缝隙不应大于2mm并用粘结材料勾缝填满,环缝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75mm,管壳从缝应设在管道轴线的左右侧,当绝热层大于80mm时,绝热层应分两层铺设,层间应压缝。 3.2.3半硬质及软质绝热制品的绝热层可采用包装钢带,14~16号镀锌钢丝进行捆扎。其捆扎间距,对半硬质绝热制品不应大于300mm;对软质不大于200mm。

氧气管道安装规范

氧气管道安装 1.1氧气的性质 在常温及大气压力下,氧是无色无臭的透明气体,比空气略重。在大气压力下,每立方米氧气的重量,当温度为0°C时,为1.43kg,温度为20°C 时,为1.33 kg。 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化学法、电解法、吸附法和深度冷冻法。化学法只适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少量的氧气时使用;电解法只有制取氢气、同时也制取氧气时才采用;吸附法制取的氧气纯度只有75%以上,由于氧气的纯度低,此法的使用受到限制。 工业生产中,大规模制取氧气的方法是深度冷冻法。空气中含有约20%的氧气,其余主要是氮气。为了得到高纯度的氧气,将空气压缩并冷却,然后通过节流,使被压缩的空气膨胀降温,这样获得的极低温度可以使空气液化。由于液氧、液氮沸点不同(液氧的沸点为—182.9°C,液氮的沸点为—195.8°C),在专门的精馏塔里,控制其蒸发温度,使可以将液态空气分离成氧气和氮气。这种深度冷冻法空气分离制氧,简称为空气制氧。 当温度低于氧的沸点温度时,便可以得到液态氧。液态氧为天蓝色易流动的透明液体。当温度降低到-218.4°C时,液态氧则凝固为蓝色固体结晶。氧能少量的溶于水,在0°C的水中,能溶解4.9%体积的氧。 氧是非常活泼的元素,是强烈的氧化剂和助燃剂。氧与可燃气体(氢、乙炔、甲烷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很容易发生爆炸, 氧气被压缩后,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如有油脂、铁屑或小粒可燃烧物存在,则可能会因氧气流与管道内壁的摩擦或撞击而产生局部高温,导致油脂或可

燃物的燃烧。被氧气饱和的衣服和其它纺织品与火种接触会立即着火,强烈燃烧。 1.2氧气管道的管材、阀件 一、管件 根据工作压力和敷设方式不同,氧气管道的管材宜按表1选用。 氧气管道的管材选用表1 有的技术资料中规定,工作压力为1.6MP a的氧气管道可以选用焊接 钢管,显然是不妥的,因为即使输送水、蒸汽之类的流体,普通焊接钢 管的最高工作压力为1.0MP a,加厚焊接钢管的最高工作压力为1.6 MP a, 更何况氧气属于乙类火灾危险物质。 为了防止焊渣、铁屑或其它可燃物的颗粒在高速氧气流的夹带下与 管壁摩擦燃烧造成危险,对氧气在不同压力范围的流速有以下规定:(1)工作压力为10 MP a及以上时,流速不应大于6m/s (2)工作压力为10 MP a至3 MP a之间时,流速不应大于15m/s; (3)工作压力为0.1MP a或以下时,流速应按管道所允许的压力

氧气管道安装规范

氧气管道安装 1.1 氧气的性质 在常温及大气压力下,氧是无色无臭的透明气体,比空气略重。在 大气压力下,每立方米氧气的重量,当温度为0° C 时,为1.43kg,温度为20°C 时,为1.33 kg。 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化学法、电解法、吸附法和深度冷冻法。化学法只 适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少量的氧气时使用;电解法只有制取氢气、同时也制取氧气时才采用;吸附法制取的氧气纯度只有75%以 上,由于氧气的纯度低,此法的使用受到限制。 工业生产中,大规模制取氧气的方法是深度冷冻法。空气中含有约20%的氧气,其余主要是氮气。为了得到高纯度的氧气,将空气压缩并冷却,然后通过节流,使被压缩的空气膨胀降温,这样获得的极低温度可以使空气液化。由于液氧、液氮沸点不同(液氧的沸点为一182.9° C,夜氮的 沸点为一195.8° C)在专门的精馏塔里,控制其蒸发温度,使可以将液态空气分离成氧气和氮气。这种深度冷冻法空气分离制氧,简称为空气制氧。 当温度低于氧的沸点温度时,便可以得到液态氧。液态氧为天蓝色易 流动的透明液体。当温度降低到-218.4° C 时,液态氧则凝固为蓝色固体结晶。氧能少量的溶于水,在0° C 的水中,能溶解4.9%体积的氧。 氧是非常活泼的元素,是强烈的氧化剂和助燃剂。氧与可燃气体 (氢、乙炔、甲烷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很容易发生爆炸, 氧气被压缩后,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如有油脂、铁屑或小粒可燃烧物存在,则可能会因氧气流与管道内壁的摩擦或撞击而产生局部高温,导致油脂或可燃物的燃烧。被氧气饱和的衣服和其它纺织品与火种接触会立即着火,强烈燃烧。

1.2氧气管道的管材、阀件一、管件 根据工作压力和敷设方式不同,氧气管道的管材宜按表1选用 氧气管道的管材选用表1 有的技术资料中规定,工作压力为1.6MP a的氧气管道可以选用焊接钢管,显然是不妥的,因为即使输送水、蒸汽之类的流体,普通焊接钢管的最高工作压力为 1.0MP a,加厚焊接钢管 的最高工作压力为1.6 MP a,更何况氧气属于乙类火灾危险物质。 为了防止焊渣、铁屑或其它可燃物的颗粒在高速氧气流的夹带下与管壁摩擦燃烧造成危险,对氧气在不同压力范围的流速有以下规定: (1)工作压力为10 MP a及以上时,流速不应大于6m/s (2)工作压力为10 MP a至3 MP a之间时,流速不应大于15m/s; (3)工作压力为O.IMP a或以下时,流速应按管道所允许的压力降 确定。 二、阀件

制冷管道保温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空调系统中制冷管道的保温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保温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具有制造厂合格证明或检验报告。 2.1.2 保温材料有聚氨脂硬质(软质)泡沫塑料管壳、聚苯乙烯硬质(软质)泡沫塑料管壳、岩棉管壳等。以上材质应导热系数小,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承受来自内侧和外侧的水湿或气体渗透,不含有腐蚀性的物质,不燃或不易燃烧,便于施工。 2.1.3 保温材料在贮存、运输、现场保管过程中应不受潮湿及机械损伤。 2.1.4 手电钻、刀锯、布剪子、克丝钳、改锥、腻子刀、油刷子、抹子、小桶、弯钩等。 2.2 作业条件: 2.2.1 难燃材料必须对其耐燃性能进行验证,合格后方能使用。 AHAHAGAHAGAGGAGAGGAFFFFAFAF

2.2.2 管道保温层施工必须在系统压力试验检漏合格,防腐处理结束后进行。 2.2.3 场地应清洁干净,有良好的照明设施。冬、雨期施工应有防冻防雨雪措施。 2.2.4 管道支吊架处的不衬垫缺损或漏装的应补齐。仪表接管部件等均已安装完毕。 2.2.5 应有施工员的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保温前应进行隐检。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绝热层施工方法 3.2.1 直管段立管应自下而上顺序进行,水平管应从一侧或弯头的直管段处顺序进行。 3.2.2 硬质绝热层管壳,可采用16号~18号镀锌铁丝双股捆扎,捆扎的间距不应大于400mm,并用粘结材料紧密粘贴在管道上。管壳之间的缝隙不应大于2mm并用粘结材料勾缝填满,环缝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75mm,管壳纵缝应AHAHAGAHAGAGGAGAGGAFFFFAFAF

氧气管线有关规范要求内容

氧气站设计规范 GB 50030-1991 第2.0.3条氧气站等的乙类生产建筑物与各类建筑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应符合表的要求。 注:⑩液氧贮罐周围5m的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设置沥青路面。 第9.0.1条氧气管道的管径,应按下列条件计算确定: 二、流速应是在不同工作压力范围内的管内氧气流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氧气工作压力为10MPa或以上时,不应大于6m/s; 2.氧气工作压力大于至3MPa或以下时,不应大于15m/s; 3.氧气工作压力为或以下时,应按该管系允许的压力降确定 9.0.14条六、穿过墙壁、楼板的管道,应敷设在套管内,并应用石棉或其他不燃材料将套管端头间隙填实;

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GB16912-1997自??1998-2-1??起执行 8 氧气管道 氧气管道的弯头、分岔头不应与阀门出口直接相连。阀门出口侧的碳钢管、不锈钢管宜有长度不小于5倍管外径且不小于1.5m的直管段。 架空氧气管道与其他管线之间最小间距要求应按表8执行。 表8 厂区及车间架空氧气管道与其他架空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 m 除为氧气管道服务的电控、仪控电缆(或共架敷设的为该类管道服务的专用电缆)外,其余电气线路不准与氧气管道共架敷设。 氧气流速1) 1)流速均指管内氧气在工作状态下的实际流速。 氧气管道中最高流速不应超过表10的规定。 表10 管道中氧气最高允许流速 管道材质 氧气管道材质的选用应符合表11规定。 表11 氧气管道材质选用表 管件选用 氧气管道上的弯头、分岔头及变径管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氧气管道严禁采用折皱弯头。当采用冷弯或热弯弯制碳钢弯头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5倍;当采用无缝或压制焊接碳钢弯头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倍;采用不锈钢或铜基合金无缝或压制弯头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对工作压力不大于的钢板卷焊管,可以采用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倍的焊制弯头,弯头内壁应平滑,无锐边、毛刺及焊瘤; b)氧气管道的变径管,宜采用无缝或压制焊接件。当焊接制作时,变径部分长度不宜小于两端管外径差值的3倍;其内壁应平滑,无锐边、毛刺及焊瘤;

氧气管线施工标准

氧气安全基础知识 氧气具有非常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可燃物质在纯氧中燃点将会降低,而且氧气管路系统本身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空调公司使用氧气量较大且点较多分布较广,且管网敷设较为复杂,涉及502#厂房一至三楼及504#厂房,相对危险性较大。为了让广大员工全面掌握好氧气的基础知识,会更有利于我公司安全地管理和使用好氧气,为空调公司以后发展和壮大保驾护航。特编制本章教材。 第一节氧气的性质及制造 1 氧气的性质 氧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元素之一,已是生物赖于生存的物质。它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空气中,按容积计算,空气中含氧20.93%。氧还以化合状态存在于水、矿物以及一切动物、植物体中。氧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透明、无味、无臭的气体,比空气略重。在大气压力下,冷却至-182.96℃时,氧气凝结成天蓝色、透明的易流动的液体;当温度降到-218.4℃时,则凝聚成蓝色固体结晶。 氧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强烈的氧化剂和助燃剂,它除了与金、银及惰性气体氦、氖、氩、氪、氙等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化合外,与其它物质都能化合生成氧化物。氧化反应的激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浓度及压力,如果氧化反应在纯氧中进行,则过程非常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如金属在氧气中反应,如果增加氧的纯度和压力会使氧化反应显著加剧,金属的燃点随着氧气压力增高而降低),氧与可燃气体(乙炔、氢、甲烷等)以一定比例混合时,遇火会发生爆炸。氧经压缩后,在输送的过程中,如有油脂、氧化铁屑或小粒燃烧物(煤粉、炭粒或有机纤维)存在,随着气流运动与管壁或机体发生磨擦、撞击,会产生大量磨擦热,导致管道、机器燃烧。或者由于管道中阀门急骤打开,阀后气体产生接近于绝热压缩的温度,使管道或阀门燃烧。被氧气饱和的衣服及其它有机纺织品与火种接触,会立即着火。被液态氧浸渍的多孔有机物,当引火或给以一定力量的撞击时,则会发生爆炸事故。液态氧经过长期弱的放电,变成深蓝色的液态臭氧,臭氧容易爆炸。 氧有感磁性,氧分子在磁铁的作用下可带磁性,并可被磁极吸引。根据氧的这种特性可制作磁氧分析仪,用以分析氧的纯度。 在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惩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烈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 (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强扩散。 氧气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极广,如液氧在国防工业上可以作为火箭的助燃剂;而且,机械工业中的切割、焊接;冶金工业中的氧气炼钢、轧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以及医疗、深水作业都要用到大量的氧。 2 氧气制造工艺流程 氧的制取方法大体可分为化学法、电解法、吸附法和深冷分离法。 由于空气中含有约21%的氧,而且取之不竭,所以现代工业上都采用空气深冷分离法制取氧气,深冷分离法制取氧气的原料是空气,先由辅塔吸入空气,将空气经几次压缩和冷却,当降低空气压力时就会使空气冷却到很低的温度,空气将变成液体。液态空气中所含的各种液

制冷管道安装工艺

制冷管道安装工艺 一、施工准备 1 、材料及主要机具 1.1所采用的管子和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具有出厂合格证明成质量鉴定文件。 1.2制冷系统的各类阀件必须采用专用产品,并有出厂合格证。 1.3无缝钢管内外表面应无显著腐蚀、无裂纹、重皮及凹凸不平等缺陷。 1.4铜管内外壁均应光洁、无疵孔、裂缝、结疤、层裂或气池等缺陷。 1.5施工机具:卷扬机、空气压缩机、真空泵、砂轮切割机、手砂轮、压力工作台、倒链、台钻、电锤、坡口机、铜管板边器、手锯、套丝板、管钳子、套筒扳手、梅花扳手、活板子、水平尺、铁锤、电气焊设备等。 1.6 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角尺、半导体测温计、形压力计等。 2、作业条件 2.1设计图纸、技术文件齐全,制冷工艺及施工程序清楚。 2.2建筑结构工程施工完毕,室内装修基本完成,与管道连接的设备已安装找正完毕,管道穿过结构部位的孔洞已配合预留,尺寸正确。预埋件设置恰当,符合制冷管道施工要求。 2.3施工准备工作完成,材料送至现场。 二、操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预检→施工准备→管道等安装→系统吹污→系统气密性试验→系统抽真空→管道防腐→系统充制冷剂→检验 2 、施工准备 认真熟悉图纸、技术资料,搞清工艺流程、施工程序及技术质量要求。 按施工图所示管道位置、你高、测量放线、查找出支吊架预埋铁件。 制冷系统的阀门,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对型号、规格进行核对检查,并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清洗和严密性试验。 制冷剂和润滑油系统的管子、管件应将内外壁铁锈及污物清除干净,除完锈的管子应将管口封闭,并保持内外壁干燥。

按照设计规定,预制加工支吊管架、须保温的管道、支架与管子接触处应用经防腐处理的土垫隔热。木垫厚度应与保温层厚度相同。支吊架型式间距见表4-36。 制冷管道支吊架间距表表 4-36 管道安装: 制冷系统管道的坡度及坡向,如设计无明确规定应满足表4-37 要求。 制冷系统管道的坡度波向表 4-37 制冷系统的液体管安装不应有局部向上凸起的弯曲现象,以免形成气囊。气体管不应有局部向下凹的弯曲现象。以免形成液囊。 从液体干管引出支管,应从干管底部或侧面接出,从气体干管引出支管,应从干管上部或侧面接出。 管道成三通连接时,应将支管按制冷剂流向弯成弧形再行焊接(图 4-37a),当支管与干管直径相同且管道内径小于50mm 时,则需在干管的连接部位换上大一号管径的管段,再按以上规定进行焊接(图4-37b)。 不同管径的管子直线焊接时,应采用同心异径管(图 4-37c)。 紫铜管连接宜采用承插口焊接,或套管式焊接,承口的扩口深度不应小于管径,扩口方向应迎介质流向(图4-38)。

氧气-管道施工方案

XXXXX项目氧气管道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XXXX有限公司 二O一五年五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唐山储槽整改项目-氧气管道。安装质量要求高,工作量较大,属易燃易爆介质管道,为保证管道安装后能满足管道工艺要求及安全生产,特编制此方案。 1.2主要安装实物工程量 氧气管道:无缝钢管Ф273×7, Ф219×6, Ф45×3,Ф25×3,Ф18×3等规格,共计约1700米 注:以上均含相应支架制安、管托及备件的安装。 1.3工程工期要求 业主方要求时间内组织施工(10天)。 二、编制依据: 1、原施工图及氧气管道施工说明 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4、《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1997 5、《空分分离设备用氧气管道技术条件》JB5902-2001 6、《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4-93 7、《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01-2001 8、《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J20202-2000 三、施工方案

3.1施工工序 施工前准备→材料进场验收→管道除锈、脱脂→管道预制、焊接→管道/阀门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吹扫→防腐→交工验收 3.2施工前准备 3.2.1施工人员与甲方人员沟通,明确施工内容,熟悉现场作业环境。 3.2.2制订材料、备品计划,编制施工方案及办理各项工程开工前手续,并进行内部施工技术交底。 3.2.3检查工程用具、备品等是否具备产品合格证书等相关文件,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 3.2.4编制安全对策及措施,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3进场材料验收 3.3.1全部管道应进行内、外表面检查,其应无裂纹、结疤、麻点、夹杂物、折皱、重皮、划痕、锈蚀、碳化、毛刺等缺陷。 3.3.2管材按规范规定进行检查,检查直径、壁厚、弯曲度,均应符合材料标准的规定。 3.3.3法兰密封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毛刺及径向沟槽。 3.3.4其管道、管件、阀门、螺栓、焊接材料等必须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3.3.5全部阀门应做外观检查,阀门型号、规格、铭牌、编号、压力等级、材质标注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外部和可见的内表面,螺纹、密封面应无损伤、锈蚀现象,铸造阀体应无砂眼、缩孔、气孔、裂纹等有害性缺陷。 3.3.6阀门到现场后,应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的进行抽查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试压合格的阀门应按规范规定格式填写“阀门试验记录”。 3.3.7所有材料必须符和标准要求,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 3.4管道及备品除锈、脱脂处理 3.4.1氧气管道禁油、锈、水垢等,为保证管道正常安全运行,安装前必须进行酸洗除锈,钝化防止氧化锈蚀,脱脂去油污等处理,采用槽式浸泡法、紫光灯照射或白滤纸擦拭法进行检查。 3.4.2管材及备品酸洗液,脱脂液及钝化液需用量计算:

制冷管道保温施工工艺标准

SGBZ-0812 制冷管道保温施工工艺标准依据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范围1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空调系统中制冷管道的保温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作业条件:2.2 、操作工艺3 3.1工艺流程:隐检→一般按绝热层→防潮层→保护层的顺序施工→检验。绝热层施工方法3.2 3.2.4每块绝热制品的捆扎件,不得少于两道。3.2.7 图 3.3防潮层施工方法: 3.4保证层施工方法:保温结构的外表必须设置保护层(护壳),一般采用玻璃 丝布、塑料布、油毡包缠或采用金属护壳。 3.4.1用玻璃丝布、塑料布缠裹,垂直管应自下而上,水平管则应从最低点向最高点顺序进行。 开始应缠裹2圈后再呈螺旋状缠裹,搭接宽度应二分之一布宽、起点和终点应用粘接剂粘接或镀锌铁丝捆扎。 应缠裹严密,搭接宽度均匀一致,无松脱、翻边、皱折和鼓包,表面应平整。 立管应自下而上,水平管应从管道低点向高处顺序进行,使横向搭接缝口朝顺坡方向。纵向搭接缝应放在管子两侧,缝口朝下。如采用平搭缝,其搭缝宜30~40mm。搭缝处用自攻螺丝或拉拔铆钉,扎带紧固,螺钉间距应不大于200mm。不得有脱壳或凹凸不平现象。有防潮层的保温不得使用自攻螺丝,以免刺破防潮层。保护层端应封闭。 3.5综合性工艺要求: 4、质量标准 4.1一般规定 空调工程的制冷系统管道,包括制冷剂和空调水系统绝热工程的施工,应在管路系统强度与4.1.1 严密性检验合格和防腐处理结束后进行。支、吊架的防腐处理应与风管或管道相一致,其明装部分必须涂面漆。4.1.2油漆施工时,应采取防火、防冻、防雨等措施,并不应在低温或潮湿环境下作业。明装部分4.1.3 的最后一遍色漆,宜在安装完毕后进行。主控项目4.2风管和管道的绝热,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其材质、密度、规格与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2.1 如采用难燃材料时,应对其难燃性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件。:按批随机抽查1检查数量观察检查、检查材料合格证,并做点燃试验。检查方法:

氧气管道安装工艺标准.doc

氧气管道安装工艺 一、施工前的准备 氧气管道安装前,应对所有管材和管道附件进行检验。 1.管材、阀门、法兰、螺栓垫圈等其它管道附件,都应具有产品说明书和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所示材质、规格、技术参数应和国家或部颁标准一致。 2.所有管材、附件的材质、规格、技术参数应与设计要求一致。若使用代用材料,必须有设计部门认可通知。 3.管材及附件外观检验应无缺陷。有重皮和裂缝的管材一律不得使用。管子表面有划痕、凹坑等局部缺陷应作检查鉴定,并适当处理,处理后的管壁厚度不应低于制造公差的允许范围。 4.阀类铸件表面不应有粘砂、裂纹、砂眼等缺陷。 5.阀让安装有应以工作压力进行气密性试验,用无油肥皂水检查,10min内不降压、不渗漏为合格。 6.按设计要求检验、调整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7.法兰、螺栓、金属垫片等的外表面应光洁,不得有气孔、裂纹、毛刺、凹痕等缺陷。 8.管路中使用的焊接弯头和三通内壁应光滑,勿使焊瘤、焊渣留在管内。 9.石棉垫片、钢纸垫片等非金属材料,除规格、材质应与设计相符外,表面不得有皱折、裂纹等缺陷。 二、管材及管件的脱脂处理

凡用于输送氧气的管材、管件都必须彻底脱脂,在进行脱脂前,先对管材、附件清扫除锈。碳素钢管、管件和阀门都要进行除锈,不锈钢管、铜管、铝合金管需将表面泥污清扫干净。 1.脱脂剂的选用:常用氧气管道及管件的脱脂溶剂,有工业用四氯化碳、精馏酒精、工业用二氯乙烷。 ⑴材质为碳素钢、不锈钢及铜的管道、管件和阀门,宜用工业用四氯化碳作为脱脂用的溶剂。 ⑵材质为铝合金的管道、管件及阀门,宜用工业酒精作为脱脂溶剂。 ⑶非金属的垫片只能用工业用四氯化碳作为脱脂剂。 2.脱脂方法及注意事项: ⑴管材脱脂 ①、管内表面脱脂步骤: a、先将管子一端用木塞堵住,把脱脂溶剂从另一端灌入管内,然后用木塞堵住管口。 b、把管子放平,停留10~15min,在此时间内把管子翻动3~4次。 c、将管内溶剂放出(此溶剂可继续使用)。 d、使用的溶剂为四氯化碳或精馏酒精时,溶剂放出后,可利用自然吹干或用无油、水分并清洁的压缩空气吹干;使用二氯乙烷溶剂时,应采用氮气将管内壁吹干,一直吹到没有溶剂气味时为止,并继续放置24小时以上。 e、将脱脂并吹干的管子两端堵住,并包以砂布,防止再次被污染。管子内壁脱脂时,溶剂用量按管内径和长度,参考下表数据确定。

制冷设备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3 制冷设备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施工准备 (1) 4.施工工艺 (1) 5.质量标准 (5) 6.成品保护措施 (7) 7.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措施 (7) 8 质量记录 (8) 附录A:施工工艺流程图 (8)

前言 本标准根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和《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制定。本标准特为保证制冷系统中设备、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工艺标准而制定。主要规定了制冷系统安装的主要工艺流程,及为达到工艺质量标准而采用的方法。 本标准由公司工程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编写人: 本标准审核人: 本标准批准人:

制冷设备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空调工程中工作压力不高于2.5Mpa,工作温度在-20~150℃的整体式、组装式及单元式制冷设备(包括热泵)、制冷附属设备、其他配套设备和管路系统安装工程的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1); 2.2.《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 3.施工准备 3.1.人员准备: 安装人员应分为小组,每组配额2~3人。安装人员应有相应的资质证明。起重工、操作工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每组配备火焊工1人,电焊工1人。 3.2.技术准备 安装工应认真学习、熟悉相关图纸。修改设计应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修改变更单。 3.3.材料准备 3.3.1.制冷设备、制冷附属设备、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必须符合设计 要求。设备机组的外表应无损伤,密封应良好,随机文件和配件应齐全。 3.3.2.阀门安装前应做好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3.4.主要机具 根据安装的管道材料的品种及安装需要,选择配备扳手、手电钻、钢锯、无齿锯、气割刀、管割刀、弯管机、电焊机等施工机械工具。 3.5.作业条件 3.5.1. 施工现场应有充足的照明,电源等力能供应齐备; 3.5.2.清理出足够面积的材料堆放及管道组合场地,并有小管件存放场地; 3.5.3. 土建工作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4.施工工艺 4.1主要施工工艺流程(见附录) 4.2.施工工艺 4.2.1制冷设备上泵类安装 4.2.1.1.水泵设备接收时,开箱清扫,对外观进行检查。制造厂家若无要求,则不对泵进行解体。 4.2.1.2垫铁、地脚螺栓安装 4.2.1.3垫铁安装无图时,安装在地脚螺栓的两侧和底座承力处,大型附属机械底座内、外各放一组。 为便于二次灌浆,垫铁的高度不小于50mm,每组垫铁的块数一般不超过三块,检查垫铁各承 力面是否接触密实用0.3~0.5kg手锤轻敲检查。设备安装完毕后在二次灌浆前在其接缝处点 焊。 4.2.1.4水泵的地脚螺栓上面油脂、油漆、污垢清理干净,地脚螺栓孔内清洁无杂物及油垢;铅垂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