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一览(1952-2011年)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一览(1952-2011年)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一览(1952-2011年)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一览(1952-2011年)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一览(1952-2011年)

表2011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2006-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03302亿

图“十五”时期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与增长速度

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和年增加额(1952—1977年)单位: 亿元

中国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011648012.html, 中国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宏亮 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07期 一、中国储蓄率的变动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储蓄率总体呈现波动上行趋势,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我国储蓄率进入快速持续的上涨阶段。按照变化特点,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储蓄率的波动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缓慢上升期(1978—1994) 这一时期是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经济增长经历轻型化过程,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于家电等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增大,全社会储蓄率增长缓慢,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V”字型走势。 (二)持续回落期(1995—2000) 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也由“适度从紧”转向“积极”和“稳健”,全社会储蓄率呈现持续小幅滑落态势,由1995年的41.9%滑落至2000年的37.7%。 (三)快速上扬期(2001—2010) 这一时期我国进入了完备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阶段,通过宏观调控平抑经济波动和引导社会投资,通过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相继股改和上市,可以看成是我国基本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时期,全国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储蓄率呈现持续快速上扬态势,由2001年的38.6%上升至2010年的52.6%。 二、影响储蓄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影响储蓄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收入、理性预期、人口结构、福利体系,经济制度变迁等。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影响储蓄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 (一)经济体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变迁可以以1992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

中国外汇储备统计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统计分析 [内容摘要] 文章针对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现状,结合相关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通过建立时间序列ARMA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1985年以来中国历年年末外汇储备量进行综合分析,对外汇储备的未来趋势做简单的预测,选取部分对外汇储备有较大影响的经济因素作为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以及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性问题进行讨了论。 [关键词]外汇储备 ARMA模型多元回归模型 引言 国家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成为世界外汇储备大国。中国外汇储备的合理性问题备受关注,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问题也成为相关专家学者长期讨论的话题。对于外汇储备是否越多越好,中国外汇储备是否超额等问题,也始终未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如何根据我国国情确定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成为当前外汇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一、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1985—2012年年末中国外汇储备量和增长率(表1.1,图1.1)。1996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大关, 2000 以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 年末达到8188.72 亿美元,居全球第二。2006 年2 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 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同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2009 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23991.52 亿美元, 超过G7 国家外汇储备之和。截至2012 年12 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3116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1990—2011 年20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286.6 倍。

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目录 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1) 一、摘要 (2) 二、选题背景 (2) 1、研究主题 (2) 2、研究背景 (2) 3、研究意义 (3) 三、相关文献综述 (3) 四、经济理论阐述 (3) 1、储蓄 (3) 2、储蓄率 (4) 3、消费储蓄决策理论 (4) 五、我国储蓄率历史情况描述 (4) 1、我国储蓄率历史情况 (4) 2、与相关国家对比数据 (5) 六、储蓄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 1、模型的建立 (5) 2、模型变量关系及数据来源说明 (6) (1)模型变量关系 (6) (2)数据来源说明 (7) 3、实证分析 (7) (1)模型估计 (7) (2)模型检验 (8) (3)模型修正 (10) (4)格兰杰因果检验 (12) 七、存在不足与相关问题 (12) 八、结论与相关建议 (13) 1、中国高储蓄率的回归解释 (13) 2、相关建议 (13) 参考文献 (14)

一、摘要 本文通过应用计量经济学所学知识,对中国长期储蓄率变化问题进行简单探讨,应用宏观经济学储蓄的基本理论建立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作为主要回归方式,结合异方差、序列相关等检验完成对模型的回归与修订,同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所研究问题进行阐述,得出影响中国储蓄率长期变化的宏观因素:经济增长,居民就业,金融市场的发展,并提出发展金融市场是稳定我国储蓄率的合理方法的结论。 二、选题背景 1、研究主题 储蓄率作为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指标,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平衡,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显现着自己的经济问题,其中对于储蓄率这一话题就多次被提及。选择对中国储蓄率影响因素分析,是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应用计量基本理论,对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影响中国储蓄率的重要宏观因素,达到对储蓄率现状的正确认识,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并做出未来储蓄率发展情况的基本预测,希望可以完成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储蓄一方面的深入思考,锻炼经济学思想与研究能力。 本文研究主要针对长期发展中的变化,也就是考虑中国储蓄率变化的长期影响因素,同时在研究中希望可以发现与现有研究并不重合的影响因素(金融市场)的影响,另外着重于整体储蓄率的讨论,而不是针对居民储蓄率这一分支来说明问题。 2、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储蓄率为GDP的51%,并且企业和政府储蓄的增速超过了居民储蓄的增长,企业和政府对1996年以来储蓄率上升的贡献率为80%。高储蓄率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为资本存量的快速积累提供资金,避免了利用海外融资渠道产生的波动性。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资本存量规模相对较小,所以高储蓄率不但有必要,而且是应追求的目标,尤其在中国未来将步入老龄化以及储蓄将下降的情况下。但是,高储蓄率也意味着消费占总产出的比例较低,经济增长可能受累于对外需和全球经济周期的过分依赖。 中国的高储蓄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不同的经济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与分析,有的人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是由于消费不足而导致的大量储蓄,同时也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社会问题;有人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不仅仅来自于居民的储蓄同时也来自于政府与企业的储蓄;此外最近国外的研究提出,中国的高储蓄率与中国的男女性别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 面对各种各样的说法,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也进行自己对于中国高储蓄率的思考。尤其在当下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储蓄作为居民理财的重要方式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中国金融行业虽然快速发展,但是发展程度仍然有限,对于中国储蓄率是否还会持续上升,金融行业的

世界各国军费开支排行

世界各国军费开支排行世界总1 ,164,254,167,000 xx共8 49,875,309,000 欧盟总2 92,745,000,000 1美国532,800,000,000 2007年 2英国66,100,000,000 2007年 3法国64,611,000,000 2007年 4德国57,500,000,000 2007年 5日本46,000,000,000 2007年(估值) 6中华人民共和国45,500,000,年(估值) 7俄罗斯32,400,000,000 2007年 8意大利32,093,537,000 2006年(估值) 9沙特阿拉伯31,255,000,000 2006年 10印度21,330,000,000 2007年 11,韩国21,050,000,000 2005年 12澳大利亚[ 4 ] 18,200,000,000 2007年 13加拿大16,900,000,000 2007年 14西班牙15,792,207,000 2006年 15土耳其10,936,000,000 2006(估值) 16荷兰10,369,920,000 2006(估值) 17巴西9,940,000,000 2005年

18以色列9,444,000,000 2005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8,900,000,000 2007年20希腊[ 5 ] 7,648,561,(估值) 21波兰[ 6 ] 7,262,500,000 2007年 22新加坡7,053,000,000 2007年 23瑞典6,309,137,714 2007年 24北韩5,000,000,000 2005年 25伊朗4,300,000,000 2005年 26xx4,300,000,000娜 27巴基斯坦4,253,000,000 2004年 28挪威4,033,500,000 2003年 29委内瑞拉4,000,000,000 2007年 30比利时3,999,000,000 2003年 31,智利3,907,000,000 2005年 32墨西哥3,705,000,000 2006年 33南非3,548,000,000 2005年 34葡萄牙3,497,800,000 2003年 35哥伦比亚3,300,000,000娜 36丹麦3,271,600,000 2003年 37科威特3,007,000,000 2005年 38阿尔及利亚2,994,000,000 2005年

中国外汇储备的分析报告(图文)

中国外汇储备的分析(图文) 中国外储的分析 1、外汇储备简介 2、外储的配置分析 3、外汇资产的投资收益和外储流动性 4、外汇负债的投资收益和最终结算 5、止损的办法和后期的外储管理 6、总结 1、外汇储备简介 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截至到2011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从上图可以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0年年底时不足1700亿美元,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加入WTO,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人为低估(1:8),并提供了大量廉价资源和劳动力.形成资本洼地,也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FDI).大规模进行低端消费品制造,相对应的,美国从2001年开始走美元贬值之路,鼓励超前消费.一边是中国促进出口,一边是美国促进消费。于是积累了大量外汇顺差。这些外汇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另外一部分来自于FDI。 对于积累下来的外汇,中国央行在一定期限以规定的比率强

制结汇的方式.使得外汇迅速归拢到中央银行的手里.形成外汇储备资产.而中央银行发行对应的人民币交给老百姓作为流通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属于借款人.借的是老百姓和外商投资者手里的外汇.这些外汇收到央行之后,就记录在资产一栏.而老百姓和外商属于债权人.手里的人民币就是债权凭证.对于央行来说,这些印发的人民币需要记录在负债一栏,这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才能做到平衡.这个过程也决定了这些外汇只能印发一次人民币.不然资产负债表就无法平衡.另外,央行的这些外汇储备一旦遭遇投资损失导致资产这一栏缩水的话,那对应的人民币负债也必须减少.就是得回收人民币来冲销外汇损失.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持有人民币的债权人.在卖出人民币,回收属于他们自己的资产—外汇的时候,央行就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所以,国流通使用的人民币,说白了就是美元代用券.央行的外汇储备关乎着人民币的坚挺程度.好比我们把银子存在钱庄,钱庄印了一纸给你.盖上章.称之为银票.凭这个可以代替银子流通.也可以随时回银庄兑换银子.如果钱庄被强盗洗劫了.真金都没了.你说这些盖上章的银票还有人要么. 2、外储的配置分析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有两头,我们先来研究资产这一栏.因为这属于国家的真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先来看央行的资产负债

有关中美储蓄率的对比分析

湖南大学期末论文 有关中美居民储蓄率的对比分析 摘要 2012年6月28日-30日在上海举行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储蓄率已达52%,而同期美国的“储蓄率”却只有4%左右。本文旨在通过中美两国储蓄率的对比,分析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由此揭露的民生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储蓄率现状社会保障制度股市居民消费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avings rate of the Sino-US residents Abstract In the Lujiazui Financial Forum held in Shanghai on June 28, 2012,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Chairman Guo Shuqing claimed that, China's savings rate had reached 52% , while in the same period, savings rate in the U.S. was only about 4% .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high savings rate in China and the livelihood issues uncover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China and the U.S. savings rate ,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 Keywords: savings r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tock market Household consumption I

中国维稳开支6244亿 连续两年超军费

中国维稳开支6244亿连续两年超军费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明报报道,中国财政部昨日公布今年的财政预算,涉及内地维稳的“公共安全”开支达6244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幅达13.8%,无论数额和增幅都较国防开支(军费)为高(后者为6011亿元,增幅12.7%),这也是维稳开支连续第二年再超军费开支。9000亿赤字预算回落安全额度据《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显示,中国的军费开支增幅,去年出现7.8%的个位数增长后,今年又回到12.7%的双位数增幅;但另一方面,公共安全开支增幅达13.8%,虽较去年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但无论总额还是增幅仍再次超过军费开支,反映当局对内部维稳的重视程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要“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维稳能力”。财政预算报告中又表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较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这是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中国的财政赤字率首次回落至2%左右的安全额度;资料显示,为应对金融海啸,2009年中国预算安排9500亿元赤字,去年则安排10,500亿元赤字,一度逼近财政赤字率占GDP 3%的国际警戒线。 在其他项目的财政预算方面,增幅较大的项目为粮油物资储备,反映内地恐防粮食价格波动,提升主粮政府收购价作调控手段所增加的成本;此外,诸如节能环保、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开支,亦普遍有14%上下的增幅,显示中央要加强“惠民”。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影响

关于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影响的思考 最近有两组数据耐人寻味,一是09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很负责任而美国人不顾明天死活只顾今天享受? 年份1980 1985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世界均储蓄率24.0 21.6 21.6 22.4 23.0 22.5 21.5 21.2 20.8 21.0 23.0 中国储蓄率(%)35.2 37.8 36.1 36.8 36.1 34.7 34.8 36.2 43.3 39.9 40.5 上面是笔者查的一份我国历年储蓄率数据,由上面的数据可看出自1985年到1995年,我国的储蓄率是上升的。到2009年,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在升高,甚至到了46%。 虽然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百姓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手里的钱也多了起来,但是我国的消费却没有以相应的幅度提高。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用于投资的钱占了越来越多的比重,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资产被人们存在银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储蓄率这么高? 第一: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就是有备无患。我认为这个习惯是很好的,给自己及家人留条后路,现在他们老说学习美国人提前消费。但是美国人没钱可以申请破产,可以由美国政府养着。中国,谁养你? 第二:我国的低工资、低福利让大家赚点钱不容易,更是考虑到养老问题,谁也不敢乱花钱。我国的福利水平相当于美国来说实在是低的可怜,希望我国能快快的完善我国的福利制度,并提高工资标准

中国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

中国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 中国的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要准确剖析中国高储蓄的成因,有必要从部门储蓄率的角度来分解国内储蓄率。近年来居民储蓄率占国内储蓄率的比率不断下降,而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占国内储蓄的比率过高,也在于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 东亚国家向来被认为是高储蓄经济体的典型。通过对部门储蓄率进行跨国比较分析发现:第一,尽管中国任何一个部门储蓄率在东亚地区都不是最高的,但是中国的国内储蓄率确实区域内最高的;第二,对其他东亚国家或地区而言,可能有一个或两个部门储蓄率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他部门处于较低水平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的高储蓄问题是个收入分配问题。近年来,由于所得税制度不尽合理,以及工资水平增长缓慢,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倾向于政府和企业部门,即非居民部门。由于政府和企业的消费倾向天然低于居民,这就造就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的大幅上升。 中国高内储蓄之所以居高不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部门储蓄率之间相互替代的机制被堵塞。一,由于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偏低,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资有限,造成居民未来收入和指出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形成了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二,中国的企业无论所有制如何,均缺乏分红地传统。三,由于国有企业不向政府分红,导致中国政府储蓄与企业储蓄之间相互替代的机制被堵塞了 如何降低中国的高储蓄呢?首先,应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得国民收入更多地流入居民部门,而非政府和企业部门。其次,政府应该尽快扩大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产品领域的投资,这一举措既能降低政府储蓄率,也能够通过缓解居民的储蓄动机来降低居民储蓄率,同时有助于恢复政府储蓄与居民储蓄或自荐相互替代的机制。最后,应尽快实行国有企业向政府分红地制度,建立上市公司定期分红地制度和文化,并拓宽那个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这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储蓄率,亦能有助于降低企业储蓄率,亦能增强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之间相互替代的机制

1950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

1950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 摘要:从1950年至今,我国的外汇储备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前年均不足5个亿的外汇储备,甚至是某些年份的负储备,到改革开放之后外汇储备的成倍增长,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一步步扩大,甚至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而这正体现了19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外汇经济政策随经济形势的调整与改革。本文旨在分析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并就当前经济形势对于我国外汇经济政策的一些意见。 关键字:外汇储备;发展趋势;经济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情况分析 表一国家外汇储备规模 (1950年-2011年) 单位:亿美元

表二我国外汇储备柱状图 单位:亿美元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经过了从无到有,进而在小规模上取得迅速发展的过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我国十几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尤其是3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取得成效的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在经过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后,反过来又成为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表一不难看出,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外汇储备的数量很少,平均水平只有1亿到2亿美元左右。这一时期,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都处于敏感时期,国家实行的也是封闭条件下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很少,外资无法流入,长期下来,中国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贫困化的泥潭。 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外汇数量出现了小额的增长,但仍不稳定,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在1980年我国外汇为—12。96亿美元,1981年开始变为正值为27美元,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不断的增强。1983年,由于实行了外汇留成制度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对鼓励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支持地方生产建设,发展对外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到达了89亿元。然而,就在1984年,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进口猛增,出口下降,经常账户出现较大逆差,到1986年外汇储备低至20亿。1989年和1990年,为促进经济回升,曾两次下调人民币汇率,有力地推动了出口,资本流入平稳增长。到1991年外汇储备激增四倍,从56亿美元增加到217亿美元。经历过几十年的大起大落,在1994年1月推出了外汇体制改革,实行并轨制,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项举措大大提高了国内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到1996年,外汇储备从1993年的200多亿增加到1050亿。1998年,受1997年8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出现很大幅度的下降,但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外汇储备没有出现下降,反而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到年底达到1449。59亿美元,仅此与日本,跃居世界第二。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加入了国际市场至此,我国外汇储备呈现连续增长的势头。 二、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原因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增加,集中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就。30多年来,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外资的大量涌入和国内适时的各项政策,都为外汇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外汇储备的增长似乎过快,但是这却是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客观结果。所以很多人认为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过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汇储备过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汇储备过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 :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力地增强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和抵抗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扩大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币的信心和期望。但过多的外汇储备同时又增加了外汇储备的成本,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同时也势必影响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主动调控能力进而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从而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外汇储备 国际收支 人民币国际化 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 时间 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 中央银行总资产(单位:亿美元) 外汇储备占总资产的比例 2003年 4032.51 10156.7742 0.397026647 2004年 6099.32 12884.389 0.473388377 2005年 8188.72 16982.9819 0.482172097 2006年 10663.44 21061.59 0.506297958 2007年 15282.49 27706.4884 0.551585238 2008年 19460.3 33924.0241 0.57364362 2009年 23991.52 37272.105 0.643685673 2010年 28473.38 42471.3564 0.670413719 2011年 31811.48 46026.4386 0.691156669 2012年 33115.89 48247.6108 0.686373676 2013年 36626.62 50975.6744 0.71851173 注:其中2013年的数据为2013年9月份的数据,

在现阶段,中国应该增强国防预算

在现阶段,中国应该增强国防预算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方所持的观点是在现阶段,中国应该增强国防预算。首先,让我们先来明确几个关键概念,现阶段:指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国防预算:是经国家批准的在一定时期(如一年)用于国防的经费开支计划。国防是国家存在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因此,我方认为在现阶段,中国应该增强国防预算。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来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从历史角度来看“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国国防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国家的建立,国防也随之出现。国防历史也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荣辱、兴衰告诉我们:兵者,国之大事,虽可百年不用,但不可一日无备。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国泰民安,必为兵之强人;凡是丧权辱国,必是兵之弱者。清末有国无防、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贫穷就要受欺,落后就要挨打! 第二,从现实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在亚洲目前整个局势的这个大背景下看中国国防预算是否应该增加。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中国周边一直存在主权争端的隐患,而要捍卫我国的国家主权,必须以强大的国防实力为支撑。但事实上,与美国、日本等军事强国相比,我国的国防军事实力仍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早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就提出了“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著名论断。 第三,在经济学角度来看,国防预算本质上是国防预算资金的供求双方在内部市场中进行的交易过程,即国防预算资金使用者在提供国防安全产品的同时,作为交换,获得了预算资金。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的专家瓦西里?卡申分析认为,从中国国防预算增加的速度可以发现,国防预算部分与去年的消费物价指数相关,但是没有严格关联。考虑到通货膨胀,始于90年代中期的中国国防预算的增加虽然一直很快,但还是相对稳定的。应当认为增加是自然而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中国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不断提高军人的津贴,还需强化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社保的措施,包括增加烈属和残疾军人抚恤金、退休金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国提高国防预算是“理所应当”。 因此,我方坚定地认为:在现阶段,我国应当继续增强国防预算。

第3章案例中国的高储蓄率

中国的高储蓄率、低消费率 生命周期/永久性收入假说认为:储蓄是未来的消费。或用于储蓄者日后的消费,或作为遗产留给后代消费。 根据世界银行(2002) 的数据,1999 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42% ,同年美国国内储蓄率为16%。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推进, 2002年后,中国的储蓄率开始显著上升,且居民储蓄平稳增长,企业储蓄明显上升为突出特点。中国的储蓄率从1998年前后的37.5%升至2007年49.9%,其中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1997年的13%升至2007年的22.5%,而同期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周小川)。 2007年中国的国民储蓄占GDP的比重达到51.2%,而消费只占48.8%,其中扣除政府消费14%之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只有34.8%,不仅可能是世界最低,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低的(樊纲等 2009)。

2009年1月-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0%,比上年同期增加5.6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8月消费增速虽也有所反弹,但同比增长仅15.4%,比上年同月回落7.8个百分点。今年,中国消费占GDP的份额很可能创下新低。 储蓄的分类 储蓄的统计有很多口径,一国总储蓄可分为国民储蓄和国外储蓄两部分。 国民储蓄是一国经济总体中各个部门的储蓄之和,包括个人部门的居民储蓄(personal saving) 、企业部门的企业储蓄(business saving) 和政府部门的政府储蓄(government saving) 。 在现实中,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错误是对银行储蓄存款(deposit) 和储蓄(saving) 概念的混淆。 居民储蓄=居民的金融资产的增量+实物资产的增量-金融负债的增量+收到的资本转移。银行存款仅是其中金融资产的一种。

2.4 2018最新世界军费排名

2018最新世界军费排名:中国不及美国三分之一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想要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必须得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所以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排名往往与军费开支成正比!接下来就来盘点一下2018年几个重要国家的军费预算! 韩国阅兵 十、韩国335亿元美元 相比2017年,韩国军费3.7%的增长率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在东北亚地区不稳定的情况下,韩国的军费预计还会继续增长。

日本直升机航母 八、日本417亿元美元 日本一直是一个特别注重军事装备的国家,因为宪法的限制,日本是想尽办法增加军事装备,比如一艘新型潜艇服役几年就退役封存,以此来提高武器数量。目前日本自卫队拥有360架战斗机,142艘各型舰艇,1070辆坦克,总兵力4.5万。

俄罗斯导弹 六、俄罗斯484亿元美元 虽然俄罗斯现在的日子非常不好过,最近两年里GDP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即使在如此形式下,俄罗斯并没有大刀阔斧裁剪军费,相比2017年仅仅削减了6%。而且俄罗斯一直计划着更新武器装备,在2020年前俄军计划采购2300辆坦克、1200架各类飞机、78艘各型舰艇。

印度阅兵 四、印度507亿元美元 在国人的印象中,印度一直是贫穷落后的形象,不过印度在军费上可是毫不吝啬,军事装备上大量采购,在边界上怼起中国来也是毫不客气。507亿美元军费预算,在GDP占比中是远超中国,印度8%的增速再有一两年就能超过英国,而且目前印度大力升级海军,由此凸显出了它的野心,需多加防范。

中国航母舰队 二、中国1918亿美元 中国近些年经济实力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在军费的时候也很有底气!虽然1918亿美元的军费还不及美国的三分之一,但在排名之后也看不到其他国家。最近几年中国在武器研发和采购花费了不少军费,尤其是五代机的采购和航母的研发都是支出大头,当然因为中国武器装备中还有大量的七八十年代的老旧的武器,比如歼七歼八还大量服役,所以要更换这些落后的武器肯定会有不小的支出,那中国能排到第二也是情理之中!

(收藏)全套硬币人民币图样

中国流通硬币简介 一、第一套硬币 1,2,5分发行时间是跟中国银行二版纸币同期发行,五几年一直到现在还有生产一分,推荐大家收藏大全套,适当参与卷盒的投资。现在生产的一分仍然维持繁体字的制作,维持原貌,确实是中国硬币历史的奇迹。 二、第二套硬币(长城币)

长城币是跟第三套纸币同期发行的硬币1980—1986年,跟三版纸币一起退出流通。推荐大家收藏整套125角1元的同年份长城币,投资81,85年整卷盒的长城币和角币。80,83年的各品种都上百了,82,84,86年只限量发行了一部分,特别是86年只发行了几百套,现在价格在15万左右一套。只有81和85年的长城币角币价格还比较的合适。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是收藏投资的好品种。 三、第三套硬币(老三花)

牡丹一元,梅花五角,菊花一角是跟第四版人民币几乎同时发行。牡丹一元是91—99年,梅花五角是91—2001年,菊花一角是91—99年,大全29枚,推荐大家收藏91—2000年的装帧册各一套,投资三花各一卷,一盒。老三花也将跟随四版纸币一起退出是必然的。老三花还在价值洼地,很有投资价值,91年的1分,92年的牡丹,93年的梅花,94年的菊花一角是这一套硬币的龙头品种。三花大全已经开始配册消耗,感觉有些像三版纸币一开始礼品消耗一样。没有消耗和沉淀体现不出投资价值,大家一定要关注和研究三花币,不要错过历史的机遇。长城币消耗到现在已经出现了好品种,相信三花消耗一段时间后就像三版纸币会出现背水,背绿,红一角的稀有品种。 四、第四套硬币(新三花)

菊花一元,荷花五角,兰花一角是跟第五版人民币同时发行的一版硬币。菊花一元是99-2011年,荷花五角2002-2011年,兰花一角99-2011年,兰花2004年没有发行,99-2003年发行的是铝兰花,后期是钢的兰花。此套硬币已经没有国徽图案了,材质也降低不少。推荐大家适当参与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套人民币图样大全(1-5套) 第一套人民币(12枚)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亟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流通。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全文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根据人口发展预测,21世纪中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而且老龄化一旦形成,具有持续强化的机制。从理论上可以证明,未来中国社会将是一个持续老龄化的社会。 储蓄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储蓄率的变化及决定储蓄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影响储蓄的众多因素中,人口因素作为基础变量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论文从人口老龄化的视角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机制,建立模型进行定量的计算,根据计量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针对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储蓄率;影响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orecast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China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an aging population. Aging,once formed,continues to strengthen the mechanism. it can be proved Theoretically that the future society will be a continuous aging society. The saving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a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the study of changes in the savings rate and savings decision facto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mong Th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avings,demographic factor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variable socio-economy as a basis,the impact of demographic changes on savings and economic growth draw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studys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savings rate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aging population,builds the model for th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aging on savings rate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nalysis. Keywords: population aging; savings rate; impact

新中国军费开支的历史演变

新中国军费开支的历史演变 发布: 2011-3-01 10:30 | 作者: 强悍村姑|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点击: 896 | 回复: 1 新中国军费开支的历史演变 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国防投入也在加大,国际上一些妙作“中国威胁论”的人便就军费数字增长大加渲染。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军费开支的演变数据,可以看到,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保持适当的军费理所当然。 逢大战军费第一,搞建设压低比例 我国2500多年前的兵圣孙武在《孙子兵法》中便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从古至今的战争特别是大战,关系到国家存亡,政府都会集中财力服务于军事。近代中国战乱不息,清王朝和民国年间,政府财政收入大半都用于养兵和打仗。 1949年10月,新中国宣布成立,国内战争至1950年春才墓本结束,而同年10月又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年国家财政支出只有68亿元人民币(按新币算),供养军队和战争的开支便达29亿元,比例高达42%。

在1951年内,由于国家财政支出以保障战争为第一位,在国民收入497亿元、政府开支123亿元之中,直接军费便占52亿元,再加上国防特支费6亿元,国防开支分别占国民收入的13%和政府财政支出的48%,是新中国国防开支比例最大的年份。 对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急需搞建设的新中国而言,自然不愿保持这种高比例。1951年秋朝鲜停战谈判取得进展后,毛泽东马上要求挤出钱来搞建设,并预定将军队总数由626万人减至350万人。 1952年,军费开支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便降到33%,经济建设费占了第一位。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中共中央规定,军费要压缩到国家财政支出的20%以下。为此,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国家便大力裁军并压缩军费。1957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压缩军政开支,翌年,全军员额减至237万人,军费只有50亿元,分别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1%和GDP(国内生产总值)的3.8%. 1960年的军费为58亿元,降到GDP 的3.5%和国家财政支出的8%。

统计分析全国各地区储蓄率刍议

统计分析全国各地区储蓄率刍议 统计分析全国各地区储蓄率刍议 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部吴翠晴 较高的储蓄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充足的资金供应使 其从容的面对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储蓄率也给整个经济的持续发 展带来了隐患,造成国内消费的不振和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在开 放条件下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LouisKuiis(2005,世界银 行工作论文)用资金流量方法测算了中国1990—2003的国民投资 和储蓄率,发现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维持在4O%上下,1994年 和2Oo3年国民储蓄率更是分别高达42-7%和42.5%.中国异乎寻 常的高储蓄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各界对其解释角度也不 尽相同.这其中包括经济增长,人口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信用 发达程度,外界投资环境,历史传统等因素影响理论.本文就将 这些因素作为因子用SPSS软件做因子分析,评价各地储蓄率. 一 ,因子分析法概述 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在多个指标中寻找因子,用因子来充分反 映原来的信息,并通过因子来确定权数,降维作用较明显,且所得 的结果客观性强.因此,因子分析法能很好地利用各个影响指标数 据对我国各地方储蓄率的真实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为各级领导的 宏观决策提供客观的依. 二,各因子的选取 本文定义影响储蓄率的各个指标分别为:消费物价指数(CPI) (X1);总扶养比(GDR)fX2)少儿扶养比(CDR){X3); 老年人口扶养比(oDR)(X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cGDP/尸C)(x5): 资产形成率投资率CFR{X6);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万人){X7}; 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万人)X8l;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高中生人

中国投资率储蓄率关系

我国1990-2008年来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实际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率 在1993-1996年期间,以及2007年至今,实际利率都是负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钱都存在银行,存成一年定期存款,那么一年期满后,我们所拥有的本金和利息加在一起的购买力比起一年前本金的购买力是下降的。实际利率出现负数,说明通货膨胀比较厉害,大于银行给予的利率,于是,即使把钱存在银行,也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货币的贬值,钱的购买力在不断减少。 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迎来了负利率时代,而 “负利率时代”,是指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的这样一段时期 而所谓 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 这种情形下,如果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2011年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3.5%。我国的负利率已持续近17个月,老百姓的资产价值正随着物价上涨而相对贬值。 这意味着即使我们将钱存在银行不做任何事,持续增高的通货膨胀率也会不声不响的吃掉我们的储蓄。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常理来说民众会选择更多的消费,减少储蓄,增加投资。将货币转化为不会贬值的实物或是用于投资,这也就意味着银行的储蓄应该大幅下降,相反投资率大幅上升,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与我们想象的不同。

下面是中国的储蓄率与投资率的表格 中国1978-2007年储蓄率与投资率(占GDP的百分比) 78年到94年间中国的投资率与储蓄率不相上下,而今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储蓄率明显上升,而投资率相比上升幅度不大。06年来国民储蓄率甚至超过了50%,10年来,中国国民储蓄率维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而中国储蓄在2010之前几乎达到GDP的50%,已经成为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大大高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尽管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储蓄率仍保持持续增长。

新中国军费开支的历史演变

新xx军费开支的历史演变 发布: 强悍村姑|来源: xx旗帜网|点击: 896 |回复:1 新xx军费开支的历史演变 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国防投入也在加大,国际上一些妙作“中国威胁论”的人便就军费数字增长大加渲染。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军费开支的演变数据,可以看到,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保持适当的军费理所当然。 逢大战军费第一,搞建设压低比例 我国2500多年前的兵圣孙武在《孙子兵法》中便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从古至今的战争特别是大战,关系到国家存亡,政府都会集中财力服务于军事。近代中国战乱不息,清王朝和民国年间,政府财政收入大半都用于养兵和打仗。 1949年10月,新中国宣布成立,国内战争至1950年春才墓本结束,而同年10月又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年国家财政支出只有68亿元人民币(按新币算),供养军队和战争的开支便达29亿元,比例高达42%。在1951年内,由于国家财政支出以保障战争为第一位,在国民收入497亿元、政府开支123亿元之中,直接军费便占52亿元,再加上国防特支费6亿元,国防开支分别占国民收入的13%和政府财政支出的48%,是新中国国防开支比例最大的年份。 对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急需搞建设的新中国而言,自然不愿保持这种高比例。1951年秋朝鲜停战谈判取得进展后,毛泽东马上要求挤出钱来搞建设,并预定将军队总数由626万人减至350万人。

1952年,军费开支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便降到33%,经济建设费占了第一位。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中共中央规定,军费要压缩到国家财政支出的20%以下。为此,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国家便大力裁军并压缩军费。1957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压缩军政开支,翌年,全军员额减至237万人,军费只有50亿元,分别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1%和GDP(国内生产总值)的 3.8%. 1960年的军费为58亿元,降到GDP的 3.5%和国家财政支出的8%。当时,毛泽东认为国际上“东风压倒西风”,国家可以集中财力搞建设。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此时的军费开支虽比过去缩减,保持的比例却比较合适,军费中又减少“人头费”而着力投入“两弹”(导弹、核弹)研制,这使我国尖端武器和常规装备都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国防建设的第一个黄金阶段。 过火战备和过高军费比例,使经济和国防建设受影响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越南战争又步步升级,中国的军费开支在经济极端困难的1961年以后反而一路飙升,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前期都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0%左右。由于当时地方许多单位也有相当多的战备开支,实际上,服务于国防事业的费用比例达到国家财政支出的 ,占GDP的比例则在10%左右。 由于当时总是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军队员额大幅增加,1965年超过500万人,1969年达到631万人,而且数量增加最多的又是步兵。当年养兵的人均开销处于很低水平,与国内居民人均收入基本停滞的状态相符,入伍第一年兵的月津贴费都是6元人民币,基层军官月工资只有52元,步兵连钢盔、背囊这类世界流行的装具都不配备,但毕竟因兵员数量多而导致“人头费”大增。1971年直接军费投入达169亿元,再加上军事科研、民防建设、无偿军事援外等费用,则远超过200亿元。 1975年,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时开展了整顿,强调要把经济搞上去,并对军队“消肿”,即减少员额,这一年军费略有减少。不过,这一整顿因“四人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