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题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题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题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题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题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托盘天平两边放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内装浓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稀盐酸,若左杯中投入一块生石灰,向右边杯中投入一块石灰石,且两块固体质量相等,则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将()

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

C.仍指零处

D.无法确定

2.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A.12g B.11g C.9g D.14g

3.已知、、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该反应可表示为4X+Y=2Z

D.一个Z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

4.食盐不仅可以做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

A.H2B.Cl2

C.NaOH D.Na2CO3

5.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

6.将一定量xFeSO4?y(NH4)2SO4?6H2O晶体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

NH30.85g(假如生成NH3的全部逸出),过滤、洗涤、灼烧,得Fe2O3固体2.0g.则x,y 的关系正确的是()

A.x:y=1:1 B.x:y=1:2 C.x:y=1:4 D.x:y=2:1

7.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70%B.50%C.30%D.10%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0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待测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9.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

D.X值为28

1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 56 18 2 0 反应后的质量(g )

10

2

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为64

B .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8g

C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6g

D .丙物质一定作催化剂 11.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 (OH )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 Y >

B .X 一定是2CuCl

C .Y 可能是2H O

D .Y 可能是24Na SO

12.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现有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数据中,甲大于乙的是( ) ①气体的体积 ②原子的数目 ③分子的数目 ④相对分子质量 A .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④

1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AlO ﹣﹣氧化铝

B .2N ﹣﹣2个氮元素

C .H +﹣﹣1个氢离子

D .Cl 2﹣﹣2个氯原子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H 2+O 2

点燃H 2O

B .2Mg+O 2

点燃2MgO

C .2KClO 3

催化剂2KCl+3O 2

D .4 Fe+3O 2

点燃2Fe 2O 3

15.如图所示: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根据图示所得信息正确的是( )

A .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 6

B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6.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17.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O3分子 B.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

C.分子中有9种元素 D.碳的质量分数为24%

18.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2R+2H O+7O=2FeSO+2H SO:则R的化学式应为

学方程式为22424

A.FeS B.Fe2S3C.FeO D.FeS2

19.用甲醛(HCHO)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

C.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甲醛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20.维生素C,可能是我们平时最熟悉的维生素,当我们出现口腔溃疡的时候,可能就是由于缺少它引起的。其实,维生素C的作用远不止祛除口腔溃疡,我们若是睡觉之前适量的补充一些维生素C,或许能收获许多好处。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

B.维生素C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核

C.维生素 C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原子质量比为9:1:12

21.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重铬酸钾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6 B.+3 C.+5 D.+1

22.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A+B=A2B

23.“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

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甲醛(CH2O) D.乙酸(C2H4O2)

24.如图表示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其反应类型属于

()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25.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

2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83254

反应后物质质量/g164x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27.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2

O和

2

CO的质量比为14:11

C.该反应中2

O和

2

H O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28.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g)

6.4 3.2 4.0 2.8

反应后质量(g) 5.2X7.2 2.8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29.FeS2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SO2,其化学方程式为

4FeS2+11O22X+8SO2,则X的化学式为

A.FeO B.Fe3O4

C.Fe2O3D.FeSO4

30.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A

【解析】

【详解】

生石灰即氧化钙,虽与盐酸反应,但无气体生成;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两固体质量相等,由于石灰石一侧产生气体,故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另一侧。选A。

2.A

【解析】

【详解】

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反应的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 A和8g B2充分反应时B2会剩余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会是12g。故选A。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子分解为原子,故分子一定发生改变,正确;

B. 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

C. 该反应可表示为3X+Y=2Z,错误;

D. 一个Z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正确。故选C。

4.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

饱和食盐水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碳酸钠,故选D。

5.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不同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由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以此来解答。

【详解】

A.反应物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故B错误;

C.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即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C 正确;

D.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有2种不同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晶体中的氮元素和氨气中的氮元素的质量相等,而晶体中的铁元素的质量和生成的氧化铁中的铁元素的质量相等,即:

56x:(14×2)y=(2.0g××100%):(0.85g××100%)

解得:x:y=1:1,故选A.

7.C

【解析】

【详解】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混合气体中碳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

3

×24%=3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

24%-32%=44%;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混合气

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

3

×24%=64%,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1-24%-64%=12%;

题目中燃烧后生成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所以氮气的质量分数应该介于12%~44%之间,故选C。

8.D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4.8g=3.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值为0.3,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表示为:甲→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3.4g=2: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

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9.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质量总和,反应后增加的是反应物,减少的是生成物。

【详解】

A、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则甲是生成物,丁增加了24g-4g=20g,则丁是生成物,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丙可能没参加反应或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

8g+32g+5g+4g=16g+X+5g+24g,则X=4g,则反应表达式是+

乙甲丙,属于分解

反应,故A正确;

B、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没参加反应,故B正确;

C. 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丁增加了24g-4g=20g,则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8:20=25:,故C正确;

D、在密闭容器中,则有8g+32g+5g+4g=16g+X+5g+24g,则X=4g,故D不正确。故选D。

10.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X=56+18+2+0-10-0-2=64;根据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可以判断反应物为:甲、乙,而生成物为丁,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

A、X=56+18+2+0-10-0-2=64,正确;

B、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8g,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56g-10g-46g,正确;

D、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错误。

11.A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X是可溶性铜盐,Y是可溶性钠盐。A.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Y。故A 正确。B. X不一定是CuCl2。故B错误。C. Y不可能是H2O。故C错误。D. Y不可能是Na2SO4。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2.D

【解析】

【详解】

由题意知,甲、乙两种气体质量相等,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由密度=

质量

体积

的公式得,甲的体积<乙的体积;由同温同压 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可知,所以甲的分子数目<乙的分子数目; 由于甲、乙气体分子未知,所以原子数目无法比较。故符合甲大于乙的是④,故选D 。 13.C 【解析】 【详解】

A.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 2O 3,此选项错误;

B.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 表示2个氮原子,此选项错误;

C.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H +表示一个氢离子,此选项正确;

D.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二个氯原子表示为2Cl ,Cl 2可表示一个氯分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C 。 14.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详解】

A 、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22

2 2H +O O

2H 点燃,故A 不正确;

B 、2Mg+O 2

点燃2MgO ,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B 正确;

C 、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3

2 2KClO 2KCl 3O ?

+↑催化剂,故C 不正确;

D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34 3Fe+2O

O Fe 点燃,故选

B 。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含有2个N 原子,生成物中含有2个N 原子和6个H 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甲中含有6个H 原子;再结合题意,“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可知每个甲分子是由两个H 原子构成的,由此可知,甲分子为H 2,乙分子是N 2,丙分子是NH 3,故该反应可表示为3H 2+N 2=2NH 3。

A、每个甲分子由两个H原子构成,故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2,错误;

B、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正确;

C、据图可知,反应前的分子为氢气分子和氮气分子,反应后的分子为氨气分子,故反应前后分子改变,错误;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故选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6.D

【解析】A、汉黄芩素的化学式为C16H12O5,由化学式可知,汉黄芩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5)=12:5,故正确;

C、汉黄芩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D、汉黄芩素是由分子构成,应该说1个汉黄芩素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故错误。故选D。

17.B

【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是O3分子,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C2H4O3)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元素组成的,错误;D.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31.6%,错误。故选B。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8.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铁原子个数分别为4、4、1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FeS,故选D。

数目不变,则2R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则化学式为2

19.C

【解析】

【详解】

A、每个甲醛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甲醛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2+6+8=16,故选项错误;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1×2)=6:1≠1:2,故选项错误;

C、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故质量分数之比=质

量比,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2):16=6:1:8,由此可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正确;

D、甲醛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

20.C

【解析】

【详解】

A.由分子结构简式可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每个原子有一个原子,所以维生素C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核,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维生素C(化学式

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2+8×1+6×16=176,所以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叙述错误,故符合题意;

D.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A

【解析】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详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重铬酸钾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1)×2+2x+(﹣2)×7=0,解答x=+6;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22.D

【解析】

A、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结合图示可知该反应在发生时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未发生变化,所以元素的种类一定未变;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由反应图示中关于分子结构及分子的变化情况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2+B2=2A2B;

故选D.

23.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则生成的有机物中C、O的原子个数应该同时是1的整数倍,H的原子个数应该同时是2的整数倍,才能保证CO和H2合成有机物时没有元素浪费。乙醇(C2H6O)中C、O不能满足同时是1的整数倍的要求。选B。

24.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a、b反应后减少,为反应物,c反应后增加,故为生成物,d反应前后不变故可能为催化剂,反应是a和b生成c,反应符合多变一,为化合反应,故选C。

25.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CO+3H2。

A、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为2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3,正确;

C、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为0,在单质时为0,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正确;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16:28=4:7,因此错误。

26.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反应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可知甲丁物质为生成物,乙为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乙物质质量的减小等于甲丁物质的增加,故丙物质的X=5,既可以作催化剂也可以是杂质,所以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是正确的叙述;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是正确的叙述;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是错误的叙述,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2:7;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是正确的叙述,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27.D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一定来源于有机物,碳元素的质量为2.4g,氢元素的质量为0.6g,所以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正确的叙述;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是正确的叙述;

C.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

(11.2g/32):(5.4g/18)=7:6,是正确的叙述;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故是错误的叙述,故选D。

2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a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此项不正确。

B、d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可能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该反应。此项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列式为:6.4g+3.2g+4.0g+2.8g=5.2g+X+7.2g+2.8g,可解得X=1.2g 。此项不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所以反应为化合反应。此项正确。

故选D项。

29.C

【解析】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O22X+8SO2,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C。

30.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1,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由反应可知,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新的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