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由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引发的教学反思

由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引发的教学反思

由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引发的教学反思
由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引发的教学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f8698630.html,

由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引发的教学反思

作者:丁小鹏司艳涛

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4年第11期

摘要: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之一。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班额大,学校的实验设备部齐全,造成很多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甚至不会实验。这样长此以往,使学生成为只会背实验步骤的书呆子,与我们的新课程标准差距越来越远。本论文从分析学生主要出现的实验错误入手,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为下一步生物实验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操作技能合作学习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一定代表性、适当的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操作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平时的实验教学不规范造成的。下面就这些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学生实验操作常出现的问题有

1.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是初中生物实验操作必须掌握的实验仪器,学生在操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①操作顺序颠倒,例如有的同学先放标本再对光;②不会对光或对光不科学,有的学生对光占用时间较长,有的同学不能根据光线强弱选择适宜的反光镜和光圈;③调焦操作不规范,镜筒下降时,眼睛不是注视着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而是注视视野,造成物镜撞击载玻片。镜筒上升时,粗准焦螺旋转的太快,致使镜筒上升太快,找不到物象。

2.关于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出现的问题有:①操作顺序颠倒。有的学生没有处理好载玻片就去撕洋葱表皮,使撕下表皮无处放。②取材不当。有的学生表皮撕的过厚,看不到单层细胞;有的学生撕取的材料过大,以致盖玻片都盖不过来;还有的学生取材部位靠下,液泡颜色过浅,影响观察。③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有些学生平放盖玻片,有的学生虽然先把盖玻片的一边接触到载玻片,但往下放时没有接触到水滴就放下,导致盖玻片下产生较多气泡,影响观察。

3.在验证“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取唾液的方法不对,长时间取不出唾液;向试管滴加碘液时,滴管与试管不能保持垂直,致使碘液滴在试管壁上;还有的滴入碘液过多,使颜色变成棕色,影响了正确现象的产生。

4.观察鸡卵的结构时,学生不能正确的打碎较钝的一端,观察到比较好的气室。把卵壳中的内容物倒入培养皿后,把胚盘弄到底部,影响观察。

5.学生不能实事求是的对待实验结果,突出表现在画图中,都是教师事先给画好的,全校学生画的基本一样,这样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不利。

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课题实验

《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课题实验》 研究报告研究单位:南部县富利镇九年一贯制小学管理单位:南部县教育局南部县教研室 一、课题的提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从班级群体到班集体的形成及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学生个性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过程,也是激发他们关心集体生活、参与集体活动的热忱和凝聚力,满足自尊的心理需求的必然结果。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也必将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班集体建设离不开班集体建设手段的日常管理。作为日常管理应该并且必须起到激发每个学生力量的作用,引起在每个学生心灵上产生共鸣,成为推动班集体建设目标实现的有效机制。 然而,目前许多班级都依靠班主任培养几名“小干部” 来管理“群众”,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小干部人数少,工作能力不强,造成多数学生呈“游离”状态,他们的能力没有普遍得到提高,这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是相悖的。并且,实行小干部制后,因种种原因,班主任未能处理好教师、小干部、普通学生之间的责任关系,使班级日常管理存在种种弊端,忽视了学生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地位,小干部作用也没有发挥好,这对班级集体的形成又设置了人为障碍。这些陈旧的、不当的班级管理方法,必须予以变革。同时,学生主体性、合作性、适应性及自主能力、管理能力等的培养体现了培养,体现了新世纪一代人的素质要求。但是现在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自我意识的结构不合理,主体人格不健全,缺乏正确的自我定向、规划、适应控制的意识及能力。 正由于此,根据本校实际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我们提出并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闸释 1.自主管理的概念自主管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主体素质为目的的班级管理体制或管理模式。班级的学生自主管理,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心理的实际需要, 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主体性、合作性、社会适应性等个体心理素质的教育。 2.实施自主管理的目的 我们提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机制,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并学会班集体的学习、工作、活动、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管理。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养成自主管理的能力,真正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发展健全主体人格的目的。并试图通过本校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班级自主管理的这一范畴,探索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模式,从而揭示“让每个学生都来管理集体,让每个学生都会管理集体,让每个学生都受集体管理”的班级

学生总结反思

学生课后总结反思的问题 诸城市树一中学韩丽梅 一、课题背景 1、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反思意识很弱,大多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了解影响思维的变量。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自身心理特征的限制,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对基础训练不感兴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有的是不愿意)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总的来说,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也只浮在表面,认为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很少有学生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积极地去回顾学习过程,检查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结果等来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虽然部分学生作了反思,但仅仅是对学习的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没有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 2、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在学习反思领域存在以下倾向: (1)学生的反思意识薄弱 从问卷结果中我们发现,60%学生喜欢在一节课中由老师来讲学习方法,18% 的学生会独立学习,22%的学生会与人合作学习。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吸收→储存→再现。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

获取知识的机会。这可能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反思意识薄弱。从结果可看到:79%的学生在学习中仅以解题练习为主要形式,只在乎一道题目的对错,而忽视了掌握解题方法这一最重要环节,这样的学习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已适应了“听课式”的接受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尝试、去寻求更多更好的解题方法,而只是静等答案。这些迹象表明:学生未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的不正确,不去反思,不去寻求更好的学习方式——反思性学习方式。 (2)学生的反思能力低下 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21%的学生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方法总结,24%的学生会寻求不同的方法来解题。从这点可以看出,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知道如何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这样学生就无法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我们在教学中或观察学生的作业以及他们课堂学习等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所做作业中的解题方法都是教师课堂上所列举到的方法,回答问题也是平时教师讲过的内容,一旦出现形式变化而实际一致的题目就傻眼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不善于进行自我反思来主动调节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进步缓慢,学生不会通过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优化探索、深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3)学生的反思学习习惯较差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学生姓名:赵宝莹 院系名称: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学号:3153008153 指导教师:汪婷 2017年 2 月 6 日

首都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研究/设计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如违反有关规定或上述声明,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论文作者签名:赵宝莹 日期:年月日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摘要:要把探究作为学习科学的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学习的目标。而进行探究活动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实验。实验教学充当着和从抽象到具体,从书本到实践的桥梁,它是理论教学的验证与持续。实验检验着理论的正确与否,巩固并深化了理论教学的成果。所以说,实验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为课题进行了充分研究。第一部分表明了进行这一问题的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来了问题的关键对策。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目录 引言 (5) 一、现状 (5) (一)研究背景 (5) (二)研究现状 (5)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6)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目的性不足的问题 (6)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6) (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 (7) (四)材料不能满足需求 (7) (五)实验教学内容闭塞缺乏科学性 (7) 三、对策 (8) (一)明确实验教学目的 (8) (二)优化合作学习方法 (8) (三)加强实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8) (四)改进实验材料突出实验现象 (9) (五)构建完善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体系 (9) 四、结论 (9) 参考文献 (11)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0篇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一):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务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透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职责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构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忙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构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资料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齐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资料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用心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能够透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能够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透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潜力。如我在教学《我的大树》这课时,经课前准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针对校园内几棵大树设计了一个观察活动的体验学习过程。学生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总结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总结 化学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功能要充分挖掘,尤其是它的育人潜能如何通过教学实验体现出来仍需研究。从化学教育现代化来看,化学实验是个突破口和生长点,现代化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教材可以在实验中体现和应用,这同样需要不断地进行引进和研究。从对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 从事实验研究应该是基本功。 在中学基础课中的化学实验一般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直观性和可靠性。经过无数次重复,人们积累了大量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按说应该达到“炉火纯青”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实验仍然在不断被完善、改进和补充。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实验,随堂实验或家庭实验。可靠性强,这是作为演示实验非常重要的要求,在课堂上演示的失败,再加上教师不善于科学地说明实验不成功的原因,给教育教学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实验改进中提高成功率是教师非常关心的事。便于操作,直观性强、适应性强、合理节约时间等都是化学实验研究的方向。重视化学实验和对其进行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让化学实验在育人方面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我认为要切实做好下列几点: 一、不能看热闹 有些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要全面观察 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 三、要细心比较 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 四、既观察又思考 观察化学实验,不仅要动眼睛和其它感官,还要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 五、弄清概念 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六、不能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述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黑色固体产生”,而不能描述为“有四氧化三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生物实验教学反思

本周,我们学校举办了一个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赛,作为生物教师,参加了教学大赛,也听到了其他生物教师实验班,我完成了实验班的这一节,有很多反思。 首先,作为第一年的学生,他们的实验班很奇怪,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只是从老师那里听说,他没有进入实验室,没有接触实验设备,我们的生物实验许多基本的仪器学生不明白,如试管,量筒,烧杯,塑料滴管,砂浆等,我在这一节的实验班教导学生使用这些基本仪器,而且他们强调毕竟,玻璃器材对学生来说很奇怪,很新鲜,他们不可避免地有好奇心理,因为我也是一个中学生,你可以明白他们做什么。当我把一个实验仪器放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好奇心。学生也非常认真。当学生做自己的实验,我走在学生的中间,有些学生对我说:老师,这样做吗?我说,做得很好。后来,学生告诉我:老师,你可以帮我丢下吗?我说:实验课是运用自己的实践能力,你必须相信自己,你也可以。在我眼里的学生,高锰酸钾溶液滴落到试管中,每滴都很好滴,没有遇到试管壁。他们的实验组做得很好,结果也很不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问我操作的具体细节,我一个一个告诉学生。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就足够了。 在这个实验课后,我觉得有很多地方我需要改进,如讲座,我可能对学生来说太高了,当然,我不能问我为学生,毕竟我比他们大知识比他们更多。作为老师,你可以更耐心地教学,所以我相信他们会学到更好,更好。此外,对学生来说,了解新知识可能不容易。我必须反思自己未来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来了解新的知识。也许他们起初不会明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对于奇怪点的原始知识就会明白了。同时,对于实验班教学,要合理在课堂的教学上更多地预期各种学生活动,以及设备,设备,准备,必须周到,还要准备好备用实验用品,以防止损坏玻璃设备,使用玻璃设备,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初始操作或缺乏经验,可能会破坏仪器或削减自己,作为一名生物老师,还有一些项目如Band-Aid可以准备好,这样一个很好的实验课。 实验课不是很成功,但他是我前进道路的基石,有了这些经验,老师的道路走得更远。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https://www.doczj.com/doc/6f8698630.html,发表时间: 2011-05-26 10:32:55 点击次数: 1,388 一、问题的提出 1、小学科学学科地位 国家曾在1992年、1994年和1996年、2001年对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情况开展了四次科学素养调查。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1996年仅为0.2 %,2001年为1.4%,调查的对象虽是我国公众,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小学科普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而这一改变必须从改革小学的科学教学开始,小学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培养的重大学科。2001年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将小学《自然》改为《科学》,更加看到国家对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教学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并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并将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课时量也有所增加。各级政府也加大投入,为各校建立仪器室、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并加大科学教师的配置和培训,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新课程标准要求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核心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3、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针对“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反映”进行过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有82.8%的学生喜欢科学课,其中由于“科学课老师讲得好”的占17%;由于“这门课是理科的基础课”的占8%;由于“科学课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的占20%;由于“科学课教我们观察、研究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占一半以上,达55%。由此可见,学生喜欢科学课主要是因为课程本身“符合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能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其中,实验教学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 4、国内外相关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20篇汇总).doc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第1篇 在科学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今日,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预设与生成必然不会完全协调,许多纷繁复杂的新问题必然会接踵而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及时“反思”,仅有这样才能在专业领域快速地成长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小学科学课的一些教学反思 一、科学教师要认真抓好备课环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任何一门课都必须得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对于科学课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科学课这一门课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仅凭一本课本、一支粉笔就上好一堂课,所以抓好备课环节是上好一堂科学课的重要前提,我认为科学课的备课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从全局入手,读通整册教材。 要上好科学实验课,首先就得通读整册科学教材,对整册教材所需材料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列出清单,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材料准备,才能在准备具体的某一课时得心应手。而如果一课课临时去准备材料,就难免会发生措手不及的情景,影响科学课的教学。就一册教材来说,每一册教学参考书上都有主要材料清单,上头列出了本学期要用的主要材料。所以,在开学初就应当去认真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是十分有必要的。 2、要熟悉本单元的教学资料 科学教师要想比较简便的上好科学课,除了通读整册教材之外,还要更加细心的去钻研本单元的教学资料,因为教师仅有熟悉了本单元的教材之后,教师才能在准备实验材料的时候,事先明白本单元哪些材料使用的频率高,哪些材料能够顺便一次性准备好,哪些材料实验仪器室里已经有了,哪些材料需要自制,哪些材料需要购买,哪些材料学生能够自我准备这样提前心中有数,教师在准备材料时才能得心应手,简便自如,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教师提前动手做实验 科学课中的每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当提前做一做。这样就能明白这个实验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善。教师课前做好实验,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才能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防止教学中的失误。再者,科学课堂不像语文对一首诗歌或一篇课文的理解,每个人能够有自我不一样的看法,但不会出现什么危险,而科学课中有些试验却不一样,如果科学教师不认真备课,不事先做一做课堂上要求学生做的试验,就不能发现实验过程中的危险,就没法给学生讲解试验注意事项,如果课堂上试验出现了危险又没法及时有效的处理,那麻烦就大了。所以,上科学课要求科学教师更加认真、严肃地备课。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1、设计好导课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课教学反思

实验课教学反思 实验课教学反思担任劳动技能课程已经有两年了,在劳动技能的课程中,我一直有一个疑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如何教会学生有质量的扫地、拖地。扫地、拖地听着简单,班里的学生也基本都知道拿起扫把、拖把有模有样的去做。但是,每次他们扫完地、拖地,我们老师都要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再来一遍,因为他们总是这留一片、那留一片,地面总是弄不干净。这让我觉得其实我们班的学生并不算学会扫地、拖地了,真正的学会一项技能应该是能运用到生活中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可是他们并没有解决。 为什么简单的扫地、拖地他们却不能做好呢?其实扫地、拖地听着简单,但是当真正实操的时候就会发现,想要真正学会扫地、拖地、把地面扫干净,就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性,例如:扫地时,碰到没有障碍物的广阔的地面最好按照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的顺序清扫,这样才能保证不漏掉每一个地方。当碰到有障碍物的地方,学生又需要学会变通,改变方法进行清扫。这对于培智的学生来说相对较难,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变通能力是相对较差的。在讲授有顺序的清扫时,他们都不会明白,更别说碰到障碍物需要变通了,所以扫地、拖地这两节课的课堂效果并不好,也不知道该如何做才可以改进。 正当我疑惑之时,在郑州师范学院的国培中,一位刘老师的分享让我找到了答案,她向我们分享了一个他们学校老师教学生拖地的方法:那位老师刚开始按照拖地的路线——“Z”字型的路线在地面上粘满拖地的路线图,然后让学生按照胶带的路线让学生进行拖地,等学生练习的熟练了,可以稍微揭掉一点,学生已经养成按照Z字型

路线拖地的习惯了,所以即使揭掉了也能照常拖地。等到学生练习的再练习的熟练了,就可以全部揭掉胶带,学生也能正常的拖地了。 按照这样的方法,这周我又为班里的学生上了一周的“扫地”课,在刚开始学习扫地之时,我希望他们能达到的目标是:能够按照从右向左、从上到下的顺序清扫地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选择了6块地砖,然后用粉笔按照从右向左、从上到下的方位画出直线,接着让学生在指定的区域内按照从右向左、从上到下顺序进行练习,刚开始学生还不太明白,但是经过我的示范、以及指点,学生很快就听懂该如何去扫地了,经过一节课的练习,班里的学生基本都能按照从右向左、从上到下顺序进行清扫,就连程度较差的小彬都知道从上向下去清扫,看着小彬都能达到这节课的目标的时候,心里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接下来的几节课,我也一直按照这样的方法练习,现在班里又增加了两位能扫地的学生的,相信后期经过多次练习,班里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真正学会扫地! 经过这一节的实验课,我也明白了,学生有时候学不会真的可能不是学生自己的原因,而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多出去看看、多出去学习、多出去交流,真的能让自己成长很多、收获很多。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及思想情感的培养,要遵循低起点重过程高要求的原则。实验探究法教学中,借鲜鲜活活的生物,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起点);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案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定性实验探究式新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但本节课不成功的一点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致使比较重要的误差分析上太仓促,学生练的太少,掌握的还不够好,需要在下节课加强练习。 离子反应教学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确实,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的实施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是应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学得主动。不应把学生看作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有主动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和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是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生动而有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一般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会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大量共存,属于技能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因此,教学中强调在教师的诱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练习等方式自主获得

小学科学教师最新优秀论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教师最新优秀论文农村小 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文章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河北省廊坊市大陈府中心小学李晓凤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学习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过程。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课的教学必须重视实验。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呢?下面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的见解: 一、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实验材料 虽然我们有实验仪器,但不是什么都有,我们要根据教学所需,准备多种多样的材料,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如上《土壤里有什么》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

各自准备新鲜土壤,里面还有活生生的动植物,非常便于观察。再如上《电磁铁》一课时,由于学校库存的材料有限,我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的机会,于是我先向学生讲解制作电磁铁所要用到的材料,然后让学生找来有绝缘层的导线、铁钉、电池和大头针,让学生按照课本介绍进行制作电磁铁。由于有了可做实验的材料,学生就能“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二、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而悬念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在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六课《金鱼》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观察了金鱼的外形、运动和吃食后,问:金鱼鱼鳃一分钟开合几次,金鱼不断地喝水,会胀破肚子吗?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奥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三篇) 《光的传播》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究 活动中获得观察水平、分析水平、总结归纳水平的培养。根据这个点,我在设计这节课时让学生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并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 验现象中得出结论。因为我们知道“光在空气中、水中以及玻璃等透 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不但操作简单,而且现象也很明显,如 果实行探究实验的话,很多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很容易 达到探究的目的。小孔成像的实验能够事先布置学生做好准备,课堂 上分组实验,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即时指导,明确的指出 观察什么。否则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也不知道应该观察哪里, 然后由学生自己辅以作图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性质、特点,最后再 引导学生讨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其它实例,充分体 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点。 由这节课我也总结了一下在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问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使用实验、有效的提问、引导和讨论 等策略,将学生带入物理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知 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同时辅以相关课件如:日食、月食的形成。最 后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相关物理现象实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出相关联 的物理知识,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解过程。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在《浮与沉》一课上,我采用了课件辅助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 面实行的: 1、首先,在教学开始,我通过课件出示一个《阿凡提协助穷人的 故事》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浮与沉还能协助人们做事。 2、在活动1的教学环节,我首先是让学生在理解了实验材料的基 础上实行猜想不同物体可能会产生的沉浮现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2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2篇 反思一 自从1997年新实验室建成,以及又经历了几次“普实”验收后,我校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实验教学已成为我校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中我们能注重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教学中操作,还能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在实验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反思。现将我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反思器材准备和实验后的器材整理 每次实验教学完成之后,都应对此进行反思,看实验器材准备是否合理,实验结束后器材的整理是否得当。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性能力。我曾教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是:给定一杯盐水、一架天平及砝码、一只量筒,要求学生利用给定器材测出盐水密度。同时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纪律。在实验过程中就发现有学生把量筒装盐水直接放到天平上称,还有学生把过多的盐水往地上倒。实验结束后反思:实验中有学生操作不规范的一面,但是老师在准备器材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盐水过多,超过了天平量程,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实验结束时,发现不少学生将器材随意摆放、砝码未收回盒内、量筒放在桌子边,没放在安全的地方等。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规范性方面的教育。

二.反思实验原理 在实验结束后,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原理公式是η=w有/w总=gh/fs,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可变通为:η=gh/fs=gh/fnh=g/nf。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果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了总结,就会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明白实验中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机械的学习了实验操作。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会得到迅速提高,实验的兴趣也会增强。 三.反思实验方法及过程 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固然很好,但是仍有一些方法和过程在具体的实验中会有一定问题或不足。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改进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实验结论更加信服。如惯性实验之一:在装水的玻璃杯上放一块纸板,在纸板上放一个鸡蛋,然后将纸板弹出去,鸡蛋由于惯性保持静止状态而掉进杯子中。可是在演示时,就算经验丰富的老师也容易将纸板弹翻,鸡蛋掉在地上而实验失败,我也遇到过这样问题。后来我发现本实验可进行如下改进:在纸板的另一边拴一根细绳,实验时水平的将纸板拉走(这一点很容易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生命。”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听课中发现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往往只流于形成,实验效果低。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改进教材,有效实验;补充延伸,拓展实验”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存在: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分组不合作,多数作壁上观;动手不动脑,探究层次浅;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往往只流于形式,实验效果低。要达到让小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收获大量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我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选择合适材料,方便实验操作;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改进教材,有效实验;补充延伸,拓展实验”等几方面作了探讨。试图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求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那么如何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呢?我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有位教师是通过游戏创设学习情境的。这位教师拿出一个“钓鱼玩具”,请四位学生上讲台比赛“钓鱼”,一下子学生都抢着上去了,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当四位学生完成“钓鱼”比赛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鱼竿”能把“鱼”掉上来呢?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鱼钩,有的说是磁铁……,甚至有学生说拿来研究一下。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都被这个游戏激发了,这样后面的实验探究都能有效的开展了。 二、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

小学科学《分离叶绿素实验操作》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分离叶绿素实验操作》教学反思 叶绿体含有叶绿体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酒精、丙酮等将它们提取出来(因为丙酮有毒,所以这里可以用酒精代替)。 操作叶绿体的提取,既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镊子等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 实验初始,展示实验中需要的仪器设备,这样可以让学生实验前有充足准备,免得由于准备不足而导致实验失败。这里当时忽略了实验的注意事项,没跟学生讲清楚,这是失误。在以后的微课录制前应该考虑充分,免得留有遗憾或存在安全隐患。 然后让学生清楚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这样能够在实验前明确自己每一步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录制微课的过程中,由于摄像机机位的原因,自己一个人无法进行调整,所以实验操作的时候,有些演示动作离开了镜头范围,这在以后录制微课的时候应该注意避免。另外,一些细节应该将镜头拉近,这一点也没有做到,这也属于考虑不周。 具体操作:把几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浓度为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通过实验验证,一片完整绿叶即可,绿叶多了,提取的叶绿素颜色太深,不利于观察。把小烧杯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小烧杯放入大烧杯的过程,由于小烧杯中已经装入酒精,用镊子夹住小烧杯根本就夹不住,最后选择了用试管夹,因为加热完毕还需要将小烧杯拿出来,所以试管夹操作比较方便。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移动大烧杯的时候一定要稳、慢,不要让小烧杯中的酒精溅出来。过一会,会看到小烧杯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这个过程比较慢,应该将镜头推近,仔细观察实验变化。 实验分析: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所以原来无色的酒精就变成了绿色。这是本微课录制的最后阶段,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追寻实验的本质,探讨实验的乐趣。总而言之,通过本微课的录制,让我对微课指导学生实验、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清醒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

科学实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学期以来,严格按要求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按实验计划的实验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实验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实验报告单资料。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不但在课堂中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安全意识,也降低了学生受伤率。 实验教学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都还不错,本学期以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实验理论知识测评以及实验操作等三个部分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这学期在徐家扁小学、县街小学、柏杨小学开设了小实验家课程,人数有多有少,其中柏杨小学22人,人数最多,基本上是男生,只有两个女生,二到五年级的男生都比较活

跃好动。 我觉得柏杨小学的课是最有压力的,因为基于学生的年龄,老师不可能单单靠自己的声音把学生给压住,我觉得想要不费力又要课堂效果好的话,老师可以让自己的课堂更有趣,从这一方面来做的话,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而且只能帮他们找比较有趣又简单的小实验,就县街小学和徐家扁小学要好一点,人比较少,而柏杨小学人数太多,有些实验不容易准备材料,做化学实验时也比较容易打碎玻璃器材,所以在选择实验的时候要注意选择简单有趣而且容易准备实验器材的。 就拿这学期的实验来说,我觉得显微镜的认识和操作是比较有趣的,只是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有一点难度,还有就是像自制墨水、纸杯烧开水、水滴走钢丝、用碳酸钠写密信等实验材料准备比较简单,而且实验现象明显,比如说水滴走钢丝,在练习过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用碳酸钠写密信,最后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展示实验成果,都是比较好的形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报告)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报告 广东省四会市仓岗小学黄静学 [内容摘要]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 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据此,我们进行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研究,试图寻找一种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探究中学习,从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探究 一、课题的提出 1、实验前提和目的 目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仍受“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个观念的影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一些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据此,我们进行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研究,试图寻找一种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探究中学习,从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2、实验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心理学家也指出:探究活动是一种本能的需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自身的力量、才智和自我价值。故此,教师在教学之中,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究。 二、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研究对象 1、课题研究的顾问:市教研室专家祝发新主任、中心校教研员李爱玲老师、本校黄冠明校长。 2、课题研究的策划人:黄静学 3、课题研究的老师:张伟强、黄少妹、彭晓玲、植丽娟、欧庆怡、黄晓燕、李雪珍、周海英 4、课题的研究对象:四、五年级的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2006年3月)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2)申报课题。 (3)学习有关自主探究的资料。 (4)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2006年4月—2007年12月)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上辅导课。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信息资料。

实验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课题实验课《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教育科研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可以说科研为教学服务,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用科研的手段去实验探究,形成成果再到教学中去实践,升华为理论。所以自“十五”、“十一五”以来,我一直都参与区科研课题的研究,“十一五”期间,我参与的区课题为《分层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为了使课题理论不断地丰富深化,前不久,设计了一节科研课题实验课,目的是调研数据,对课题成果的实践进行反思。 我所实验的课文题目是《济南的冬天》,按照课题研究的思路以及形成的操作模式,我主要采取目标分层,学习内容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的潜化分层教学法,旨在形成对学生参与度,兴趣度,有效性的数据对比,个人形成反思如下: 一节课下来,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氛围较为轻松,由于我采取了潜化分层式,在尊重学生主体的情况下,将学生进行分层,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以相应的任务,这样每个人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与过程,学生在鼓励式评价的激发下学得积极主动,小组合作交流意识较强,训练以自主选题训练为主,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对于ABC层的学生尽可能的引导其完成自己层面下的训练内容,以便于知识的巩固。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形式开展,形式多样,效果很好。 但是课后的数据评估是以学生无记名问卷,教学效果的知识测

验为依据,调查统计学生参与度为94.1%,学生满意度为89.7%,知识检测有效率为72.4%(主要指测评分为70分以上)。整体的有效性较低,课题虽然已结题,形成成果,但还是能说明在实施有效性和教学过程存在着不足: 1、过分地注重学生的参与率和课堂活跃氛围,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出现重偏轻主的现象,表面上课堂是有效的,而实际上出现可能流于形式的现象。 2、过分注重分层,虽潜化学生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但由于设置过多,过于繁冗,照顾面大,而冲淡教学的重点难点,使有些地方教学思路有些不清,学生理解不透彻。 3、合作的讨论、交流应建立在大家共同参与,各抒已见的基础上,每个人是否能够有个抒已见的机会,是否兼顾了成绩差学生的想法。 4、曾读过一本书,《课堂原生态-一线教师自已眼中的杜郎口效应》,我觉得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自然背景下,是否会出现流于形式的顾此失彼现象。所以课题的研究,应更深入于“有效性”上下功夫。 一节课不能代表课题的研究失败,但足以让我重新审视实验的深入方向,应立足于原有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精炼教学内容,精化学习内容,全心身地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策略(1)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增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水平的最好途径。【关键词】:实验材料体验创造力多媒体技术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实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实行检验和使用的实践——理解——再实践——再理解过程。所以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 一、实验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环节。 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我在教学《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怎么也找不到菜豆。在教学前,我请教了别的同行,希望能够得到好的建议。在同行的建议下,我选择了黄豆,花生,绿豆。原因是我考虑到一些实际教学的需要:学生们了解和熟悉这几种种子而且容易收集。相反,教材里面提到的菜豆学生则很陌生,而且我们这里也不易收集。 材料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还以《种子的萌发》为例,单子叶和双子叶的种子——花生和玉米就很典型。而《各种各样的茎》中我就选择了冬青树苗,牵牛花,葡萄苗,趴根草这四种典型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代表性的材料不但决定了学生实验的有效性,而且提升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性。 二、实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体验。 理化类的实验应该有所扩展,提升学生兴趣。案例和分析:《物质的变化》中有两个重要的实验,检验淀粉和淀粉与唾液混合的结果。我在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淀粉这种物质的理解在实验后并没有多少提升,于是我开始思考改进实验的内容。我希望能够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淀粉的水平,比如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我选择了很多材料来检验——馒头,米饭,马铃薯,面条,薯条,番薯,板栗,玉米,芋头,南瓜等等。在分组检验不同食品的时候,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动植物观察类的应该利用“童趣”为支撑点。案例和分析:《蜗牛和蝗虫》中学生应该充分地观察这两种动物。为了达到“充分”的目的,我发给学生解剖器材,放大镜,蚊烟,火柴,水杯,树叶。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不是局限于眼睛了,在3个课时的充分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蜗牛原来不吃有蜡质的树叶,蝗虫和蜗牛也会游泳,蜗牛怕烟火,蝗虫不怕烟,怕火,蝗虫和蜗牛的壳里真复杂。制作类的实验应该能“玩地转”。案例和分析:《风的观测》、《做个小磁铁》、《制作我们的小乐器》、《美丽的彩虹》等这些具有小制作性质的实验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玩耍,学中玩,玩中学,事半功倍。 三、实验中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锻炼。 1、“疑问”的作用。在教《小电珠》一课时,我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电珠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电珠发光。”在学生理解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电珠发光,既激起学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