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创造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创造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创造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创造太空

驻留时间新纪录

13时59分,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了解到,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已经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13时11 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他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13时59分,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着陆场站及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第一时间到达返回舱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并向任务总指挥部报告了情况。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2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

义的重要成果,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神舟一到十号飞船 资料

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地点: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返回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返回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返回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航天员:杨利伟神舟五号,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轨时间:115.5小时 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1日1时升空。发射地点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运送升空的运载火箭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2名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神舟八号飞船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为无人目标飞行器。神舟八号为改进型载人飞船,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 搭载人数:2男1女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计划中的一艘无人驾驶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4艘载人飞船。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第一次将中国女航天员载入天空。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2012年6月18日执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第一次执行手动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12年6月24日,刘旺在景海鹏与刘洋配合下航天员成功执行。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第一次带活体蝴蝶。

神舟号飞船信息——神舟飞船构成

神舟号飞船信息——神舟飞船构成 轨道舱:多功能厅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 多功能厅,是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 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逃逸塔:保飞船安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 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 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 降落到安全地带。 轨道舱:航天员的家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 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 轨舱。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 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 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 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 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 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舱段介绍 轨道舱 尺寸: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精彩瞬间

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神舟”五号飞船起飞9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 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人生活在地球上,已习惯了地球对自己的吸引力。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够想像。而杨利伟在地面上就必须熬过这一关。 离心机训练。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100千米的时速旋转。旋转中,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每次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 刚开始训练时,杨利伟的心率是每分钟140多次,经过训练,降到110次,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他不用很大的力量去对抗,还能观察别的东西。离心机里的面板上有3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的时候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有按过。 “你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点。 水上应急训练对有些人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对杨利伟来说并不轻松。因为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半天缓不过劲来。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根儿疼。 杨利伟是一个喜欢吃肉的人,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敢多吃。晚上饿了,也没自己加过餐。“要保证训练,你不得不坚持这样做,尽管是个很痛苦的事情。”杨利伟对记者说。 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返回地面。在穿越“黑障”时,他与地面失去了联系,飞船在疾速下降,外面是烧灼的火苗,通红一片,过载达到10个G,噪音冲击有160多分贝。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两分多钟后,飞船冲出黑障区,向着陆场奔去。 杨利伟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中国神七飞船返回全过程回放

中国神七飞船返回全过程回放 发表时间:2008-09-28 18:38 来源:中国网 中新网9月28日电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许,在太空遨游两天多的“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18时23分许,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成功出舱。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以下是“神七”返回全过程: 11时06分许,航天员换好舱内航天服。 11时16分许,三名航天员穿舱内压力服,做返回准备。返回控制数据将注入飞船。 11时46分许,返回控制数据已注入飞船。 12时51分许,神舟七号返回舱舱门关闭,神七返回阶段开始。 15时许,三名航天员穿好舱内服 15时26分许,担任搜救回收神七飞船任务的车队已从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出发,正 在向主着陆场进发。 15时许,三名航天员已经穿好舱内服,神态安详平静。 15时59分许,四子王旗主着陆区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大小路口均有执勤人员把守, 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16时22分许,主着陆场地面搜救分队向飞船理论落点开进 16时41分许,各测控站点进入神七飞船返回跟踪的10分钟准备。 16时49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发出飞船调姿指令。飞船一次调姿到位。 16时50分许,轨道舱返回舱分离。二次调姿到位。两次调姿之间的时间只有两 分钟。 16时54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宣布飞船进入正常返回轨道 17时02分许,主着陆场六架搜救直升机全部起飞 17时06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向各测控点发出落点预告 17时12分许,推进舱和返回舱成功飞离

17时17分许,搜救直升机到达指定空域待命 17时20分许,神舟七号飞船飞入中国上空 17时20分许,返回舱降落伞打开 17时21分许,飞船进入黑障区,与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暂时中断。 17时22分许,飞船进入主着陆场上空 17时24分许,飞船飞出黑障区 17时25分许,搜救人员在直升机内举牌提示:搜救开始。 17时25分许,三名航天员向地面通报感觉良好17时36分许,神舟七号完成载人航天任务,返回舱顺利着陆。 18时23分许,航天员成功出舱

神舟一到神舟十一飞船简介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资料 神舟一号 飞船名:神舟一号飞船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飞船简介: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神舟二号 飞船名:神舟二号飞船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 我国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舟三号 飞船名:神舟三号飞船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飞船简介: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无论卫星还是飞船,在发射升空时,人们都无法看到她的庐山真面目。这是因为火箭顶端的整流罩要把她们严密地遮挡保护起来。 与神舟一号、神舟二号飞船相比,神舟三号从外形和结构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只是在内部所做的一些改进。具体来说,神舟三号飞船是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部分组成。返回舱在飞船的中部,为密闭结构,其前端有舱门,供宇航员进出轨道舱使用。其外形为大钝头倒锥体的钟形。据介绍,神舟号的返回舱容器是世界上已有的近地轨道飞船中最大的一个。返回舱是航天员的座舱,是飞船惟一可再入大气层返回着陆的舱段,舱内设置了可供三个宇航员斜躺的座椅,座椅下方设有仪表盘和控制手柄、光学瞄准镜。 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端,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在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阵、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机构。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发射及返回情况及航天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发射及返回情况及航天员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时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航行任务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评论反应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 着陆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航行任务 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 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评论反应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六号

英语分类记忆词汇大全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英语词汇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英语词汇-分类词汇 载人飞船manned spaceship/ spacecraft 载人航天manned space flight 载人航天计划manned space program 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 无人飞船unmanned spaceship / spacecraft 试验太空船Experimental Spacecraft 神舟号Shenzhou (Divine Vessel) 多级火箭multistage rocket 太空舱capsule 返回式卫星recoverable satellite 通信卫星communication satellite 遥感卫星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运载火箭carrier rocket; rocket launcher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Long March II F carrier rocket 有效载荷能力payload capability 近地轨道low Earth orbit 气象卫星weather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satellite in Sun-synchronous orbit 同步轨道卫星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轨道舱orbital module 返回舱re-entry module 推进舱propelling module 指令舱command module 服务舱service module 登月舱lunar module 发射台launch pad 紧急供氧装置emergency oxygen apparatus 空间物理探测space physics exploration

神州五号飞船

执笔:备课组长:审核: 课型:新授预设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2011.5.15 班级:姓名:家长签名: 学习目标: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场面描写是重点,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是难点。学法指导:本篇文字较简练,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读懂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意义。 设计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依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 ( ) tuǒ圆 (2)浩hàn ( ) (3)bù( ) 署(4)bù ( )阵(5)围绕 ( ) (6)调 ( ) 度 (7)瞬 ( ) 时 (8)遨()游 2、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椭.圆( ) ②步骤.(. ) ③衰.减()④浩瀚.( ) ⑤屏.障() 3、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曙光: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863计划”: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长二捆”: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 “921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航天员选拔: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鲜为人知的是,这枚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杨利伟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 你们是怎么认识他的呢? 你们想不想和他一样,也来遨游太空呢? 2.揭题:今天我们驾神州游太空,来画一画我驾神舟游太空的画面。 板书:我驾神舟游太空 二、欣赏、归纳、学习画法 1.欣赏图片 师:看,这就是杨利伟坐过的神舟飞船,它给你什么感觉呢? (生: (师:看起来很高大,很有气势) 师:那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生: (师:板书机身机翼) 师:再仔细观察,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 (师:长长的椭圆形,旁边还有几个短短的椭圆形板画。

师:那你们心中的飞行器是怎样的呢?你说。 生: (师:板画,三角形的身子,还有三角形的翅膀。) 师:其他同学呢?你说。 生: (师:板画,你的飞行器是远远的身体,还有两对翘翘的翅膀。) 师:同学的想法真好。我们知道太空和地球的环境是不一样的,你会穿什么衣服去呢?生: 师:宇航服 师:什么样的宇航服呢?看,这是杨利伟的宇航服,你们觉得和我们平时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呢? 生: 师:哦,看起来像羽绒服,胖乎乎的,但是它上面有装备各种仪器,还有厚厚的头盔,看起来很重。 师:那你们会穿什么样的呢?老师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好吗?生:讨论 师:小结 师:我们准备工作差不多了,那该去哪个星球遨游呢?你说? 生: 师:火星 师:为什么呢? 生: 师:哦,想看看火星是不是像火焰山的。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的想法真新奇,希望你们在画中展现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 师:现在老师来画一幅我去水星遨游的画。 师:记得画之前该思考的几个问题吗? (生:回忆 师:老师来画一幅横构图的。因为老师先画自己坐在飞行器里的,所以先画一个大大的飞行器。它有着梯形的身子,看起来长长的,再有着两队菱形的翅膀,一上一下,好像在飞翔。然后在上面开着一扇门,老师的头露出来了,带着一个圆圆的头盔,看不清五官了。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二十一"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杨利伟出征太空在我国航天史上的伟大意义 2、能分析文中的场面描写及其作用 3、能分析议论性语句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 1、杨利伟的优秀素质 2、场面描写 三、学习难点 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四、教学设计 通过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的记录片激发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唤起民族自豪感。学习文本看不同人物的民族自豪感介绍外国航天成果,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安排一教时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的记录片观看要求:观后谈谈体会,这是怎样的一次飞行第二板块 文本阅读思考题 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 3、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 集体讨论交流:1、文章主要写了两个场面,一是等待与送行的场面;二是杨利伟出征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庄重而热烈。一句简单的景物描写衬托场面的热烈,送行人员的装束打扮体现场面的庄重,人们的表现反映心情的激动。第二个场面庄严而豪迈。具体体现在杨利伟的报告,李继耐的命令,杨利伟的敬礼、拥抱与挥手上。 2、杨利伟的优秀主要表现在: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 3、议论性语句示例: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出征。(突出了这次航天飞行对个人和民族都具有伟大的意义)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突出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随着杨利伟标准的敬礼,……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突出这次飞行的里程碑意义) 课后学习 1、词语积累 2、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体会。 资料: 美国航天史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活动规模和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 发展概况 20世纪初,R.H.戈达德开始研究和试验固体火箭,后发表著作论证向月球发射火箭的可能性。1921年,他转向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并于1926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以液氧、汽油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1936年,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T.von卡门等人也开

神舟系列飞船全记录

神舟系列飞船全记录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的第59次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 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 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 .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 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9次飞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学反思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通过了解太空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神游太空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创造能力。 三年级学生个性比较活跃、思维反应比较快,尤其是好奇心非常强烈。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来发挥学生最大的创造潜能,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快乐地学习。 课前我布置学生了解学习有关宇航服、飞行器的资料与知识,导入时我便出示有关太空的知识让学生进行游戏抢答。宇航员乘坐什么进入太空?宇航员在太空中应穿什么样的衣服?宇航员在太空中也能像在地球上一样端着碗具吃东西吗?宇航员在太空中吃饭可以像地球上吃饭一样坐着吗?在太空中吃实物时要注意什么?太空中有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的,我适当提示,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我驾神舟游太空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宇航服、飞行器以及太空的有关知识。这一环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主要运用了“游戏激趣法”,以抢答游戏的形式,确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实效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接下去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图片与小组的同学一起分享。看看谁的图片收集的最全面。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事先准备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观察好图片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去太空旅游,你打算怎么去,准备些什么物体。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的:有的可能说我要坐火箭去,也有的说我要坐宇宙飞船去,也有的说我要带上食物、玩具等等,紧接着我问他们:在太空中你会看见什么?通过观察、分析相关的图片,运用启发谈话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发现宇宙飞船、宇航服的用途,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接下去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探究宇宙飞船的组成部分,出入口,船身,船翼。根据学生回答课件进行操作显示宇宙飞船的各组成部分。你觉得在绘画过程中设计这样的一艘宇宙飞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要点:①形状; ②色彩;③结构;④其他因素。随后我又用视频让学生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活动。通过多媒体演示,运用创设情境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充分激活视觉及思维的功能,对宇宙飞船、宇航服进行审美体验与感受,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神舟号飞船的资料

神舟号飞船的资料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资料 神舟一号 飞船名:神舟一号飞船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飞船简介:

是中华人民 __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神舟二号 飞船名:神舟二号飞船 发射时间:xx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xx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 我国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舟三号 飞船名:神舟三号飞船 发射时间:xx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xx年4月1日

神州五号飞船的运行过程

神州五号飞船的运行过程 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物质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 的研究领域或层次,分门别类地研究各个领域或层次的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及其运动 规律,形成各科的系统知识,以此构成整个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以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构成其理论体系。自然科学的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客观真理性;它是一种 社会意识形式,但不同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意识形式。它所反映的 是关于自然界的物质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真理,具有超民族性、超阶级性和历史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由谁来研究、掌握、运用自然科学,往往带上阶级的烙印。自然科学 不是社会上层建筑,而是生产力,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通过教育和技术发明等途径可转 入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并入生产过程,成为直接的生产力;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自然科 学的因素在生产力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第一生产力”;自然科学推动生产力 的发展最终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社会革命,成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人类的科 学活动源于生产实践,自然科学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同时受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自然科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制约。用运载火箭发射航天器,不是任何 时候都可以进行,有年份、月份、日期和时刻的选择。比如,哈雷彗星以76年为周期回归,哈雷彗星探测器应选在其面向太阳的几个连续年份中发射;火星与地球的会合周期为780天,火星探测器应在火星与地球会合前后连续的几个月份中发射;有些航天器必须在某个月内连续的几天中发射;由于工作条件和轨道要求,以及气象的限制,有些航天器必须 在某日内某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内发射。这种允许航天器发射的时间范围,叫作发射窗口。 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过程时间表: 10月15日09:00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10月15日09:10 “神舟”五号与“长二F“火箭分离 10月15日 09:34 航天员杨利伟向地面报告:“感觉良好” 10月15日 09:45 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0月15日 11:58 神五运行平稳大约1个半小时绕地球飞一圈 10月15日 14:06 航天员杨利伟进行太空飞行中的首次休息 10月15日 17:36 曹刚川与航天员进行“天地对话” 10月15日 19:18 杨利伟在神舟飞船上展示中国国旗 10月16日 00:14 飞行进入第十一圈航天员安然入睡 10月16日 04:19 神五飞行进入第14圈将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载人飞船简介

神舟1号---7号飞船简介 (汀罗一中航天实践活动第二兴趣小组整理)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晚上10时15分,火箭点火升空,“神舟”三号飞船疾速向太空飞去,在夜幕中留下了一道绚丽的轨迹。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

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于2002年12月30日零时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飞船总长约7.4米,最大直径2.8米,总质量7794公斤。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48 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12.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0.4米。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充分显示出目前我国飞船和火箭上的多项关键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21小时后回收。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搭载人数1人:杨利伟。 返回舱外壁防热材料技术是神舟5号上多项关键技术之一,这是一块防热材料的真实样板,为使航天员能够在返回舱内拥有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研制人员经过多次的实验最终选定了一种低密度的烧蚀防热材料,使得飞船外部即使是在零下100度到零上3000度的时候,舱内温度仍能保持在零上20度左右。” 像这种独创的技术,在神舟飞船的研制中还有很多。作为我

中国神舟系列宇宙飞船

中国神舟系列宇宙飞船 1、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评论反应: 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评论反应: 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

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1我驾神舟游太空(教案)

1我驾神舟游太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掌握设计绘制火箭的技能 2通过火箭的设计绘制,学习火箭模型的基本造型方法。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制设计绘制出一件火箭造型。 难点:有创意地进行火箭创作。 三、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剪刀,彩笔 教师:课件,彩笔、纸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游戏:(出示神舟五号飞船) 教师:同学们,屏幕中你看到了什么?你们能用1号袋中的形状快速的把图中的飞船拼摆出来吗?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拼一拼。前三名拼成的同学将得到老师的奖品。(拼完发奖) (上课问好)。 一、导入(5分钟以内) 1、教师:在同学们出生前一年的10月15日,在中国发生了一件举世注目的大事,宇航员杨立伟乘坐着屏幕中的这艘神舟五号飞船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载人太空之旅,实现了我们中国人飞向太空的梦想。让我们通过视频再次重温这激动人心的一刻。(课件视频) 看了刚才的视频,哪个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2、同学们成长的这些年中,我们又相继见证了神六、神七、神八的载人太空飞行。到太空中去探索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到太空中去旅行也变得越来越安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畅想一下我们长大之后,中国的太空科技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学生回答) 3、同学们的想像真丰富,那么,你们想不想长大之后也乘坐着宇宙飞船到太空中去旅行啊?你们想不想以后能坐上自己亲自设计宇宙飞船到其他星球上去做客呢? 今天我们就要向着自己的愿望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学习设计自己的宇宙飞船。揭题(我驾神舟游太空)。 二、学习拼摆飞船造型(15分钟以内) 1、刚才我们已经尝试了用最简单的平面图形拼装出了神五飞船,这种方法我们就称它为平面图形组合法。(板书:平面图形组合法)。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组装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飞船造型。方法有点像搭积木。那么怎样来设计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飞船造型呢?老师有两个秘诀。 (板书:秘诀一:改造现有的飞船。)(课件:神舟火箭,航天飞机) 提问:现在世界上已经在使用的这两款飞船它们的造型分别是从什么东西的形状中得到的灵感?(箭和飞机) 只要设计的根据还是箭和飞机,但改变它们的形状,我们还是可以得到充满个性的飞船造型。(教师示范,学生示范) 设计师用这种方法设计过很多有个性的飞船。你们看(课件图片欣赏)。 教师:设计飞船的第二个秘诀更厉害,想知道第二个秘诀是什么吗? 2、秘诀二:利用其它的造型。(课件:其他生物或物品的形状) a:你认为屏幕中哪个事物的形状能变成飞船的造型?(学生回答) b:想一想,我们还可以从哪些东西的形状中得到设计飞船造型的灵感呢?(学生回答) c:如果我要选择这张海龟作为我的飞船的造型根据,我需要利用哪些形状来组合呢?(学生回答) d: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观察形状的决窍了,真利害。(课件:飞船图片)这些飞船都是根据第二个秘诀设计出来的。

神舟11号返回着陆心得体会

神舟11号返回着陆心得体会 神舟11号于11月17启程返回,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将是飞船能否按时返回的关键,雷雨大风都不适宜飞船返回,让我们一起期待神舟十一号成功返回着陆吧!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神舟11号返回着陆心得体会。 神舟11号返回着陆心得体会篇【1】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于2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牵手太空,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 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和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第2次应用性飞行。 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神舟十一号空间交会对接,预示着我国为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

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祝愿远在太空的宇航员能够凯旋归来! 神舟11号返回着陆心得体会篇【2】神舟十一号是中国建造并发射的第11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6艘载人飞船,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搭乘景海鹏和陈冬两名男性航天员,将与上个月发射的天宫二号对接。 神舟载人飞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用于天地往返运输人员和物资的载人航天器,利用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及鲜明的中国特色。神舟载人飞船可一船多用,既可留轨观测又可作为交会对接飞行器,满足天地往返的需求。 神舟号飞船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包括13个分系统,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一号和神舟二号飞船都是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神舟二号在神舟一号的基础上,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均属于正样无人飞船,即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为以后载人飞船发射做准备。 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随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也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航天英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