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浦公共设施专项规划

青浦公共设施专项规划

青浦公共设施专项规划
青浦公共设施专项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青浦新城”的范围界定

“青浦新城”的范围是由现青浦老城、青浦新区(东部)、向西延伸区域和朱家

角镇区等部分组成,其

用地面积为53.8平方公里。

1.2 规划性质与目标

1.2.1 规划性质

在青浦新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青浦新城(含朱家角镇区)现状公共设施类型、

分布及使用状况作全

面的调研,对照国家以及地方有关规范对已有设施进行分析,对总体规划公

共设施用地类型作进一

步确定,调整和完善,并根据规划编制控制单元要求,对下一层次的开发控

制规划提出明确的指导

意见。

1.2.2 规划目标

1.2.2.1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制定青浦新城公共设施规划,根据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统筹安

排各级公共设施。

1.2.2.2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设计规范和上海市社区公共设施规划的有关要

求,对现有公共设施进行

评价分析,并根据新城总体规划的公共设施布局要求,进一步落实公共设施

的专项内容,对青浦新

城总体规划中的公共设施布局进行检验、调整和完善。从而为今后建立公共

设施规划评价、布局检

验的框架系统,为建构一个基于灵活适应性的动态数据库的公共设施查询系

统模型和提供社区管理

平台建立基础。

1.2.3 规划的主要任务

1.2.3.1 为青浦新城进行合理、科学的布置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落

实整合已有的公共设施资

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缺少的设施,为城市的公共资源的配置提供决策

参考。

1.2.3.2 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公共设施规划,提出建设的时序、近期

的行动计划,完善各个层

面的公共服务设施。

1.2.3.4 调研规划的侧重点:以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的公共设施为主要工

作对象,以市场主导的、

经营性的公共设施为辅。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的公共设施结合总体规划公共

设施用地、并根据“规

划编制控制单元”内的社区中心及相关公共设施用地作“落地性”的控制

规定。

1.3 规划依据与参考

1.3.1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设部GB50180-93,2002年版)

《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DGJ08

-55-2006)

《上海市青浦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编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

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4

月完成)

《关于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管理意见》(上海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

民政局、市建设交通

委、市国资委、市房地资源局,2006年)

1.3.2 规划参考

《青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中心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

年7月完成)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菜市场规划工作的通知》(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文件,

沪规划[2006]544号)

1.4 规划年限

规划考虑与青浦新城总体规划的年限相一致:年限为2006年-2020年。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

2.1.1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2.1.2 在青浦新城总体规划、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和已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指导下,以服务群众为

宗旨,以群众满意为准则。

2.1.3 按照“区域规划最佳、设施配置最优、服务效率最高、资源效益最大”

的要求,因地制宜,

整合资源,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

综合管理和保障体系,

推动社区规范化建设,逐步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

和”的现代化社区。

2.2 规划原则

2.2.1 统一规划、统筹兼顾

按照青浦新城控制性编制单元中所确定的社区规划人口、社区发展需求和实际,

新城的公共服务设施

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2.2.2 合理布局、便民利民

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原则上按照规划要求设置,服务半径根据不同功能的设施

合理确定。

2.2.3 因地制宜、差别配置

从实际出发,不同区域和社区,按照其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及本控制性编制单元

内已有公共服务设施

的不同情况,实行差别化设置。

2.2.4 形式多样、资源共享

根据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条件和分布特征,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调整、共享、

租赁、收购等多种

形式,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计划的推进新城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落地。

2.2.5 保护地方传统风貌特色

根据青浦新城中的老城历史传统风貌特色,保护并延续青浦的水乡和开放空间格

局,合理保护好传统

风貌、历史建筑,将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与保护地方传统风貌特色相结

合。

第三章青浦新城公共设施的内容

3.1 本次规划中“公共设施”的界定

以新城居民日常使用为基本出发点,以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93,2002年版)

中所列的内容为依据。

根据上海市社区建设的八大类指标来确定本次调研的公共设施具体项目。根据建

设主体的不同分为政

府主导和市场主导。本次调研以政府主导的项目为主。以社区建设为平台,

然后再深入到邻里。

青浦新城覆盖青浦城区已有的31个居委会。

此外,工作内容还包括市政环卫设施内容中的“垃圾站点、公共厕所”,居民活

动场地(小区级公园

绿地)。除此之外的其他设施和绿化场地、公园等不在本次工作范围内(如

消防站、变电站等)。

3.2 停车场规划说明

因考虑到与新城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协调,新城的社会停车场(库)、公交站点、

出租车停车站点和

轨道交通站点等,经与青浦区规划管理局讨论确定,此项内容归入新城“道

路交通系统规划”的

范畴,不在本次工作范围;

3.3 区级行政办公设施规划说明

新城级(青浦区级)的行政管理办公设施(如青浦区人民政府相关的行政管理办

公机构等),均不在

本次工作范围。

3.4 新城商业设施规划说明

3.4.1 由于商业设施主要由市场主导,服装、百货、餐饮、服务等商业设施

受到市场利益驱动,

因此,青浦新城的各种规模的商业设施十分便利,经调查,城市大型商业设

施使用和布局总体上

合理。根据《上海市青浦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要求,商业

设施用地的规划以新城

总体规划的城市中心和社区中心为依托,形成“城市-社区”两级的商业设

施构架。

3.4.2 此外,结合邻里单元、居民委员会的设置,原则上在500米服务半径

内,均要求设置与居民

日常生活需要的基本商业网点,包括日杂用品、早点等餐饮等商业服务内容,

可以以24小时超市

等形式设置。

第四章青浦新城公共设施的层次

4.1 “公共设施”的层次

本次规划将城市的公共设施分为三个层次:城市级、社区级、邻里级。4.1.1 城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指服务于整个青浦区级的大型公共服

务设施,如综合百货

商店、大型超市(大卖场)、综合性医院等。其服务对象以青浦新城50万

人的范围为主。

4.1.2 社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对应于居住区级的设施,或对应于街道

办事处层次的公共服

务设施。其服务对象针对9个不同的“控制性编制单元”,人口为5万人左

右。

4.1.3 邻里级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对应于居住小区级的设施,或对应于居

民委员会层次的公共

服务设施。其服务对象为居民委员会的居住人口。

4.2 公共设施的分级原则

公共设施的分级原则,除了根据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和设置级别之外,主要是按

设施的使用频率来

分。城市级公共设施以每月或每年使用,社区级以每周—每月使用,邻里级

公共设施是和居民日

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级,几乎是居民每天都需使用到的。

第五章行政事务设施规划

5.1 现状概述

5.1.1 社区

青浦新城基层社区的组织构架由相互联系的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组织构成。街

道办事处是青浦区

政府的派出机构,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新城现设两个街道办事处,

分别为夏阳和盈浦

街道办事处。

5.1.2 居委会

青浦新城现有39个居委会,其中城区31个,朱家角8个。现状存在的问题表现

在:一是数量不够,如

一些新建成居住区尚无居委会,而现有居委会在200m服务半径的要求下无

法覆盖到这些地区;

二是分布欠合理。由于用地和办公用房面积不足等种种原因,有的居委会内

设2处办公地点,职

责划分不够明确,给管理者和居民均带来不便。居委会办公用房普遍存在面

积较小,设备不够完

善等问题。

5.2.规划原则

5.2.1 整合优化行政管理职能,提供城市、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以社

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为

核心,归并、调整和优化社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服务机构,合理配置行政设

施。

5.2.2 原则上以《上海市青浦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所确定

的9个“控制性编制单

元”为基础,结合现状街道办事处行政办公设施和场地,逐步实现以9个社

区构架的行政管理场

所和设施,完善社区网络化管理,逐步强化社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5.2.3 每个社区都设立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完善社区生活服务求助系统,

落实和完善社区范

围内(控制性编制单元)居民委员会活动用房,方便居民就近办事,解决居

民实际困难。

5.3 规划布局

5.3.1 社区(控制单元)

规划将青浦新城基层社区组织分为社区、邻里两级管理。结合城市的总体道路结

构和自然条件特征,

将规划9个控制单元(社区),每个控制单元约5—6万人,居住用地150—200

公顷。对于现有建

成区(两个街道、31个居委会),规划设置4个控制单元,每个控制单元

由原来的5—11个居委会

组成。其中,中-1控制单元由佳乐苑、仓桥、千步泾、桂花园、夏阳、华

冀、青湖七个居委会组

成。中-2控制单元由盈港、盈中、上达、尚美、万寿、龙威、城北、庆新、

祥龙、界泾岗、新青

浦组成。中-3控制单元由三元河、解放、复兴、庆华、青城、章浜、东盛、

东方组成。中-4控制

单元由民乐、民佳、盈联、绿舟、西部花园组成。朱家角8个居委会共组成

一个控制单元。每个

控制单元成立社区委员会,负责管理社区公共事务。

5.3.2 居委会

在每个居委会里面设置业主委员会、社会团体等居民组织,增强居委会的自我组

织与自我服务功能。

第六章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6.1 现状概述

6.1.1 新城

青浦新城现有博物馆、电影院、少年宫各一座,图书馆3个(分别是城北图书馆、

青浦区图书馆和青

杏科技图书馆)。

6.1.2 居委会

居委会级文化体育设施分为室内文化活动设施和室外活动场地。室内文化活动设

施主要有老年活动

室和残疾人活动室,而老年活动室中书籍、报刊较少。室外活动场地及设施

均较少。

6.2.规划原则

6.2.1 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功能,努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城

市文化活动设施建设

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载体。

6.2.2 加强社区群众性文化设施和场地建设,整合社区图书馆、文化馆(文

化宫)、群众艺术馆、

青少年宫(中心)和少科站等文化设施资源,构建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

体、惠及未成年人、

中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群体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6.2.3 在新城若干社区的文化活动场地难以满足规范标准配置的条件下,建

议充分利用所在社区

的学校、单位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6.2.4 重视室外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室外公共体育活动设施

可与公共绿地建设结

合起来,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和综合利用。

6.3 规划布局

6.3.1 新城

对于现有的文化体育设施,采取不同规划策略。如对于电影院,规划建议完善设

施,改善经营策略,

提高市场竞争力。建议图书馆增加藏书量及书籍类别,有条件时可增加电子

图书阅览服务,满足

多种人群的需要。对于室外活动场地,节假日时可将附近的中小学校运动场

地对外开放,提高其

利用率,为居民体育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6.3.2 社区

结合社区中心在每个控制单元布置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包括文化馆、科技馆、

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6.3.3 居委会

每个居委会设置一个老年活动室,包括阅览、棋牌等服务功能。同时加强对残疾

人的关爱,设置残

疾人活动室等。青浦新城现有老年活动室33个,规划73个,共有老年活动

室106个。

第七章公共卫生设施规划

7.1 现状概述

7.1.1 新城

青浦新城公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站三个层次。其中,

区级医院7个(城区

6个,朱家角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近年来,青浦新城医疗设施

发展建设较快,建设了

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区中医院等一批区级医院。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兴办了

民办医疗机构青城医

疗、仁博医院、同德医院、金澜门医院、以及口腔、中医等专科门诊部和私

人诊所,作为综合医

院的有效补充,为新城的医疗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状存在的主要是:

社区级医院较为缺乏,

病人的不合理流向、双向转诊的落实有差距,增加了区级医院的负担。

7.1.2 居委会

居委会设有卫生站,青浦新城共有卫生站17个(城区12个,朱家角5个)。但

卫生站运作资金来源于

所属街道拨款,资金相对不足,卫生站规模较小,设施简陋。而且有些居委

会存在卫生站服务盲

区,居民就医不方便。

7.2 规划原则

7.2.1 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设施配置,方便居民群众就近看病求医。7.2.2 每个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内,配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根

据居民委员会设置卫

生服务站(点)。

7.2.3 根据服务500米半径,设置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为居民提供基本、

综合、公平、方便

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

7.3 规划布局

7.3.1 新城

规划将公共卫生设施按三个层面进行配置,包括区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基层

卫生站。对于现状

医院,规划建议将其保留,日后根据需要扩展改造。新建地区,根据设施的

服务半径和服务人

口,并结合区域内平衡的原则,新建医院。青浦新城现状医院11个,拆除

2个,新增医院3个,

共有医院12个,每个医院设置床位数150—200床。(参见附表3)

7.3.2 社区

结合社区服务中心每一控制单元设一社区医疗中心,其中,中-3控制单元设置2

个,每个社区医疗中

心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共有社区医疗中心10个。

7.3.3 居委会

每一居委会设一个基层卫生站,按300米服务半径设置,共有卫生站117 个。

第八章教育设施规划

8.1 现状概述

青浦新城现有各类学校49所,其中城区38所,朱家角11所。城区包括中学7

所,专科学校及成人进修

学校10所,小学7所,幼儿园13所。朱家角包括中学2所,专科及成人进

修学校6所,小学2所,幼

儿园1所。近几年来,青浦新城完成了青浦高级中学、豫英实验学校、青浦

一中、财经进修学校

等一批高质量学校的建设,大大提高了青浦新城教育设施服务水平。同时引

进市场机制,吸收民

间资本开办了西译中学、民办华锐小学等作为政府投资的补充,同时为满足

当今居民对就业指导、

家政服务、服装培训等的需求,开办了社区学校和成人学校。

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分布不均,场所不足,规模不够等方面。设施布点、服

务范围等方面还有

待规划改善。

8.2 规划原则

8.2.1 重视基础教育设施配置,进一步完善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设施。8.2.2 新建居住区必须严格按照《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置基础教育设施。

中学服务半径原则

上为1000米;小学服务半径原则上为500米;幼儿园服务半径原则上为300

米。

8.2.3 现状中学、小学和幼儿园设施配置不足的,根据规划要求进行合理调

整设置。根据进一步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逐步完善和提升学校教育硬件设施的水平。8.2.4 按照规划定位、建设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等教育设施,未经规划许

可,不得任意改变使

用性质。

8.3 规划布局

8.3.1 新城

初中设置以社区为配套对象,在区域内平衡。初中与小学适当合并设置(称九年

一贯制),资源整合。

另外,高中在青浦新城整体层面上设置区级高中,不按服务半径设置。高中

不属于九年一贯制义

务教育范畴,因此中学的设置适当将初中与高中分开设置。小学原则上采用

对应人口规模建设,

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整合,和中学一起在相对连续的居住地域

内按需分布建设,适

应社区的发展需求。

青浦新城现有高中3所,规划新增5所,共有高中8所。

现有初中8所,规划新增15所,共有初中23所。

现有小学9所,规划新增18所,共有小学27所。

对于老城区需扩展用地,而周围用地不足的中小学,保留现状占地,在满足规划

设计条件下,提高

建筑容量,达到配置标准。对于老城区需设中小学,但暂时无法提供用地的,

统一规划,以后

通过用地置换、拆迁等方式具体落实。

按国标小学服务半径为500米。根据上海市社区办的要求,2.5万人配置一所小

学,青浦新城的人均

城市建设用地为85m2/人,人口密度约为120人/ha,则容纳2.5万人的城

市用地面积为2.08km2。

由此推算出小学服务半径约为800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的教学质量

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

的重视,适当扩大小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及办学效率。基于以上情况,小

学的服务半径可适

当扩大至800米。根据出行的可达性及适宜的步行距离,规划中应结合便捷

的步行系统设置。

8.3.2 社区

合并幼托设施,适当扩大规模。综合考虑未来学龄前儿童持续低增长的可能性,

规划建议邻里中托

儿所与幼儿园建设时合并设置。

青浦新城建成区现有幼托15个,新建地区结合邻里中心规划幼托,规划新增42

个,共有57个。

老城区需扩展用地而周围用地不足的幼托,保留现状占地,在满足规划设计条件

下,提高建筑容量,

达到配置标准。

老城区需设幼托但暂时无法提供用地的,统一规划,以后通过用地置换、拆迁等

方式具体落实。

按国标幼托的服务半径为300米。根据上海市社区办的要求,1万人配置一所幼

托,青浦新城的人均

城市建设用地为85m2/人,人口密度约为120人/ha,则容纳1万人的城市

用地面积为85ha。由此

推算出幼托的服务半径约为500米,并结合青浦新城幼托的设置特点(规模

较大,一般为15班),

将幼托所的服务半径扩大至500米。

第九章公共福利设施规划

9.1 现状概述

青浦新城现有2个福利院,分别是位于盈联居委会的青浦镇福利院和位于仓桥居

委会的敬老院。现

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面积不足,如青浦镇福利院建筑面积860㎡,占

地面积2640㎡,床位

50个,低于上海市福利院设置标准。二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备,老年人健身

设施陈旧,缺少活动

场地,随着老年化社会的进入,老年设施的需求将大大增加,更应加大对公

共福利设施的投入。

青浦新城尚缺乏为儿童服务和残疾人服务的福利机构。

9.2 规划原则

9.2.1 加强城市福利设施建设,尤其重视老年人服务设施配置。9.2.2 老年人福利设施(福利院养老设施)的配置,原则上按照每1个社区

(控制性编制单元)

设1处,也可以根据现状条件,原则上按照1000米服务半径设置1处福利

院。按照高于本地区老年

人总数的2.3%配置床位。

9.2.3 完善社会救助网络,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权益。

9.2.4 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团体创办不同标准的敬老、养老设施,以调

节、补充养老床位,

切实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9.3 规划布局

9.3.1 新城

对于现有的两个福利院,规划建议在现状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增加老年人健身

设施及活动场地。

新建地区结合社区中心在每个控制单元规划一个福利院。青浦新城福利院共

有8个。(参见附

表7)

9.3.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精神和心理健康,为满足这类特殊人

群的需要,规划精

神病院2个。

9.3.3 规划残疾人康复中心1个。

第十章菜市场设施规划

10.1 现状概述

青浦新城现有菜市场16个,其中城区12个,朱家角4个。另外在青浦新城中还

有世纪联华、农工商、

好美家和港隆购物城四个大买场(其内均设有生鲜蔬菜专柜),由于其属于

市场化运作方式,

因此大买场不在本次规划统计之列。现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一、

数量不够,布局不

尽合理,现有菜市场整体分布不均且部分菜市场服务半径过大,还存在较多

盲区;二、部分菜

市场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较小,尚达不到标准菜市场级别;三、部分菜市场

环境卫生较差,甚

至有个别菜市场仍为露天或临时搭建,近年来菜市场整体面貌虽有改观,但

由于一些菜市场设

施陈旧,管理也不够规范,其环境质量仍不理想;四、部分菜市场设施不够

完备,表现在货运

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地不足,安全防疫和复称设施不够到位,以及一些菜市

场厕所和垃圾房等

基本配套设施均不十分到位;五、菜市场建设与居住区建设不同步,尤其是

新建地区,菜市场

建设跟不上居住用地的开发,由于单个小区的建设规模大多无法达到配建一

个菜市场的要求(

按先行规范,居住人口达2.5万人时需配建室内菜市场),同时政府返还配

套费由开发商代建的

设施中,菜市场并不作为强制性的配套设施纳入代建协议,加上传统菜市场

对地区影响利弊并

存,造成菜市场建设实施存在一定困难;六、多头管理问题突出,菜市场管

理主体有区经委、

区街道、镇政府等。菜市场属民生公益设施,网点资源紧缺,但是建设管理

不稳定,是造成菜

市场数量增长过慢的原因之一。

10.2 布局原则

10.2.1 加强菜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保障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按照规

划配置建设的菜市

场,不得挪作他用。

10.2.2 原则上按照800米服务半径,配置标准菜市场。在服务盲区范围内设

置规模略小的菜店作

为标准菜市场的有效补充,服务半径为500米;同时,要兼顾居民的可达性

原则。

10.2.3 标准菜市场原则上要求占地达到2500—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应达到

2000---2500平方米。

此外,还应配置1处公共厕所、1处垃圾收集站(点),以及一定的机动车

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地。

新建的菜市场可独立设置,也可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及其他公建共同设置。10.2.4 菜店原则上要求占地达到1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应达到500---1000

平方米。公共厕所

及垃圾收集站(点)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也可在用地200米范围内设置,并

设置规范醒目的引导

标志。此外,应配备一定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地。新建菜店应结合社

区服务中心及其他公

建共同设置。

10.2.5根据现状条件,菜市场配置达不到标准的,结合旧区改造,采取收购、

改建或置换等措施

逐步解决,切实保障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10.2.6 保护地方传统风貌特色

根据青浦新城中的老城历史传统风貌特色,保护并延续青浦的水乡和开放空间格

局,合理保护好传

统风貌、历史建筑,将菜市场的规划建设与保护地方传统风貌特色相结合。

10.3 规划布局

菜市场规划布局按标准菜市场、菜店两级配置,其中标准菜市场的服务半径为

800米,占地面积控制

在2500—3000平方米;菜店作为菜市场的有效补充,其服务半径为500米,

占地面积控制在1000

平方米左右。菜市场、菜店的覆盖率为90.2%。

规划建议针对现有菜市场的不同状况,采取相应的规划措施:对于面积不足标准

菜市场面积的,规划

将其作为菜店;对于设施配套不齐备的,增加公厕、垃圾收集点、停车场及

装卸货场地。

10.3.1 具体规划

青浦新城共规划菜市场23个,菜店13个;总计36个。

具体为:

现状保留11个。

现状拆除2个:胜利路菜市场和南门街菜店。

胜利路菜市场为临时设置,且部分建筑在道路红线内,故予以拆除。南门街菜店

现为露天临时设置,

且附近即有码头街菜店,故在此次规划中将南门街菜店予以拆除。

规划改造3个:庆华菜市场,码头街菜店,港周路菜店。

庆华菜市场建筑较老,各配备设施较为陈旧,停车场地严重不足,且被鉴定为危

楼,故远期必将拆

除,同时根据本次整体规划,将重新规划改建,并定位成菜店;码头街菜店

建筑设施陈旧,且局

部建筑在新规划道路红线内,故予以规划改造;港周路菜店目前为临时设置,

将在原址改造扩建。

规划新建22个。

另外还有四个大买场(世纪联华、农工商、好美家和港隆购物城),虽其内也

设有生鲜蔬菜专柜,

但由于其属于市场化运作,不属于居民公益化设施,因此,大买场不在本次

选址规划统计之列。

10.3.2 实施细则

10.3.2.1 规划菜市场的用地控制线,可结合具体项目在街坊的范围内进行

局部调节

10.3.2.2 新建菜市场布局宜靠近社区中心或者其他适当的公共建筑。10.3.2.3 单独设置的菜市场不大于二层。二层的菜市场必须配置无障碍设

施。

10.3.2.4 新建的独立菜市场要配有相当于菜市场建筑面积25%以上的用地,

与其他建筑合建的

菜市场要保证相当于菜市场建筑面积20%以上的用地作为商品卸货场地、机

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

场地的面积。此外,停车用地应积极利用地下空间。10.3.2.5 结合居住区考虑菜市场出入口,出入口应远离车流量较大的主干

道交叉口,尽可能布

置在次要道路的一侧,并结合街坊人流线路布置,以方便居民买菜。

10.3.2.6 菜市场建筑控制线一般后退用地界线至少10米。

10.3.2.7 按要求配置公共厕所。

保留菜市场——有条件进行标准改造的,必须在改造中配置公共厕所;无条件改

造的或场地有限的

保留菜市场,在其附近200米的范围内考虑补建公共厕所,以满足需要。新建菜市场——公共厕所可结合菜场建筑设置,并设置规范醒目的引导标志。菜

市场每500平方米

宜设置一个公共洗手池。

10.3.2.8 保证有足够的卸货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并标有明确的指示牌。

第十一章垃圾转运及公共厕所设施规划

11.1 现状概述

青浦新城现有垃圾转运站7 座,其中城区4座,朱家角3座。垃圾收集点数量

多且分散,效率不高,

设施较为简陋,影响居住环境。

11.2 规划原则

11.2.1 本次公共设施的规划包括垃圾收集站(点)和公共厕所布点。垃圾

收集站(点)的服务

半径原则上为70米左右。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为200米。11.2.2 每一菜市场均设置1处公共厕所和1处垃圾收集站(点)。每1处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均设置

垃圾收集点和公共厕所各1处。商业街根据规范设置垃圾收集点和公共厕

所。除此之外,还应根

据服务半径的要求设置垃圾收集点和公共厕所。

11.3 规划布局

对于现有的设施,规划建议针对现有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规划措施。青浦新

城现有7个垃圾转运

站,新建地区垃圾按800米服务半径设置,规划新增16个垃圾转运站,青

浦新城共有垃圾转运站

23个。(参见附表10)

第十二章邮政设施规划

12.1 现状概述

青浦新城现状有邮政所3个,均分布在城区,邮政支局2个,城区1个,朱家角

1个。

12.2 规划原则

本次公共设施的规划包括邮政支局和邮政所。邮政(储蓄)所根据500米服

务半径设置,可结合商

业网点设置。在每个控制单元内设置一个邮政支局。

12.3 规划布局

对于现有的设施,规划建议针对现有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规划措施。现状有

邮政支局2个,新建

地区按1500米服务半径设置,共规划8个,青浦新城共有邮政支局10个;

现有邮政所3个,规划按

500米服务半径设置,规划新增16个,新城共有邮政所19个。(参见附

表11、12)

第十三章加强新城公共设施建设的措施

13.1 优先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13.1.1 在实施青浦新城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应按照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

优先安排设置公共设

施的用地。应集约使用土地,尽可能综合配套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鼓励结合

建设项目,配套建

设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13.1.2 对增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规划部门在审核规划指标时可酌

情给予一定的奖励。

13.1.3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模配置标准

13.1.3.1 青浦新城的公共设施根据相应的类型和层次,结合新城总体规划

综合设置。在空间布

局上,区级(新城级)的公共设施应结合城市中心(副中心)相对集中设置,

以强化设施的聚集

度、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并积极促进城市空间形象的塑造。13.1.3.2 社区公共设施的规划设置,结合9个控制性编制单元的社区中心

设置。其规模标准参

照附表13。

13.2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

规划管理应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禁止擅自改变使用性质。按照规划建设(配

置)的各类公共服

务设施,不得改变设施用途。确需更改作为非公共服务设施用途的,须经青

浦区人民政府同意后,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报上海市或青浦区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办理手续。

13.3 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财力投入

13.3.1 增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财力投入,以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有效运行。

积极构建政府公共财

政框架,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经费纳入上海市、青浦区两级预算管理体

制。

13.3.2 努力建立和形成多元投入的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力量投入城

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在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13.4 制定配套政策,加强组织领导

13.4.1 发挥现阶段街道(社区)的作用,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和

管理。

13.4.2 充分挖掘、综合利用社区资源,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采取

购买、置换、改建、租

用等方式,实行综合利用、资源共享,为社区居民服务。采取多种方法和形

式,鼓励社区内一些

有条件的单位在节假日期间,将内部的服务设施面向社区开放,增加社区公

众活动空间。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14.1 近期建设的规划原则

14.1.1 统筹兼顾、反映民生;

14.1.2 因地制宜、差别配置;

14.1.3 提升效率、整合资源。

14.2 近期建设年限

近期建设年限为2006年-2010年。

14.3近期建设重点与项目

14.3.1 近期建设重点

以青浦新城东片、中片和朱家角地区为近期建设的重点。在不断完善和更新青浦

老城区行政、教育、

卫生、福利、菜场、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外,向西拓展至西大盈港,按规划

继续完善中片地区公

共设施建设,并向东发展至同三国道东侧,结合朱家角文化商业中心配套建

设公共设施。

14.3.2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14.3.2.1 规划建设好东区的“新水乡商业文化中心”,在积极引入与青浦

新城产业相关的大专

院校的基础上,结合商业文化中心,形成东片的公共中心;14.3.2.2 调整老城区的功能结构,完善其商业文化、旅游职能,同时,有

序推进新城中片的公

共设施。

14.3.2.3 启动并推进青浦老城西南侧的“艺术岛”的规划建设,使之形成

富有特色的现代创意

产业园区。

14.3.2.4 在“淀山湖大道”东段道路建设的基础上,规划道路两侧土地的

开发建设,逐步完成

相应的商业公共设施群建设。

14.3.2.5 完成青浦旧城区中亟需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提升青浦旧城

区生活环境质量。

14.3.2.6 加强社区级公共设施的配置,增加对社区医院的财政投入,以方

便病人就医;合理配

置中小学等教育设施;完善菜市场的配套建设。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建议

15.1 对于规划与实施之间的矛盾:如青浦新城现状包括两个街道办事处和朱

家角镇区,规划为九

个控制单元。如何协调两者的矛盾,将是涉及到能否实施的关键问题。社区

是自治的组织,不应

受制于固有的行政建制,而应以满足居民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引入新的管理

模式,灵活处理两者

的关系,如每个街道办事处管理四或五个控制单元。

15.2 在规划策略上中,应区别对待到青浦新城现有建成区、新区、朱家角镇

区。在建成区内,应

在现有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注重新老结合。对于需扩大占地面积,完善

配套的设施,若无扩

展用地,保留现状占地,在满足规划设计条件下,提高建筑容量,达到配置

标准;新区则应严格

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对于朱家角镇区,因兼有历史文化古镇的功能性质,应

适当考虑设置面向全

市的、反映历史文化底蕴的设施。

15.3 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的覆盖范围是相对的,无法做到100%。老城

区人口比较集中,部分

新建用地人口密度有所不同,在朱家角新建用地则有较大部分低密度住宅

区,再考虑到家庭小汽

车的普及,以及出行方式的差异性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半径结合用地布

局特征作相应的调整。

15.4 处理好近远期关系,近期配建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诸如医

疗卫生、菜市场、老

年活动室、室外健身场地等。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职业、收入、个人

偏好等带来的需求的

分化,在不削弱大多数人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应根据市场机制,适当考虑更

高层次的需求。

15.5 本次公共设施专项规划是定位于总体规划层面,诣在形成公共设施框架,

明确设施的规模、

服务半径,以指导规划实施。但本次规划是基于总体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

它具有指导性、灵活

性。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中予

以落实。

本次公共设施专项规划均按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来设置。具体实施在规划时可

能会遇到实际问题,

例如在具体落实居委会时,将3个并为2个(或2个并为1个),由于这样

所带来的实际问题应提供

解决的方案,可结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具体操作,其解释权为青浦规划

局所有。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管网的形式 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主要有树枝状网和环状管网两种。 树枝状管网以水厂泵站或水塔到用户的管线布置成树枝状,管径随所供给用户的减少而逐渐变小。树枝状网构造简单和投资省的优点,但供水稳定性差,管网末梢因流量小易产生死水区,此外,输水能耗也相对较高。适用于狭长地带和用户分散地区,如从城市水厂到农村居民点,应采用树枝状管网。 环状管网的给水纵横相互接连,形成闭合的环状管网。其优缺点正好与树枝状管网相反,还有减小水锤的作用。 在城市给水工程管网布置中,常是由环状网和树枝状网相结合的。一般城市中心地区采用环状管网。而郊区、农村居民点或狭长地带等,则采用树枝状管网。城市建设中,通常近期采用树枝状网,远期随用水量和用水程度提高,再逐步增设管线构成环状网。在规划中,应以环状网为主,同时考虑分期建设。 给水工程系统组成和类型 组成: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互相联系的一系列构筑物所组成,包括从水源取水,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然后将水输送到给水区,并向用户配水。以地面水为水源的给水工程系统,通常可分为取水工程、水处理(净化)工程和输配水工程。见图2—1。

A.城市取水工程设施 城市取水工程设施包括城市水源(含地表水、地下水)、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的一级泵站以及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等设施,还应包括在特殊情况下为蓄、引城市水源所筑的水闸、堤坝等设施。取水工程设施的功能是将原水取、送到城市净水工程,为城市提供足够的水源。 城市规划中,一般根据水源条件确定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和形式。 B.2、净水工程设施 净水工程设施即为自来水厂,包括处理单元、清水池和二级泵站等设施。净水工程设施的功能是将原水净化处理成符合城市用水水质标准的净水,并通过二级泵站加压输入城市供水管

(完整版)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导则--H-1020v2(1)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导则 编制单位: 二〇一五年二月

前言 为深入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 [2013]31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 [2013]36号),指导各城市开展通 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序推进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通信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特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 1、总则; 2、通信需求预测; 3、通信局所规划; 4、移动通信基站规划; 5、通信管道规划; 6、近期规划; 7、环境保护; 8、保障措施; 9、基础资料收集; 10、规划成果。 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得到 XX、XX、XX的大力协助,在此深表感谢。 本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建议和有关资料提供 给 XX(地址:), XX(地址)。以便在今后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本导则主编单位: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

目录 1总则 (1) 1.1适应范围 (1) 1.2规划范围和期限 (1) 1.3规划目标 (1) 1.4规划指导思想 (1) 1.5规划编制依据 (2) 1.6规划效力 (3) 2通信需求预测 (4) 2.1预测指标 (4) 2.2预测说明 (4) 3通信局所规划 (6) 3.1通信局所现状 (6) 3.2通信局所需求预测 (6) 3.3通信局所规划原则 (6) 3.4规划方案 (8) 4移动通信基站站址规划 (8) 4.1移动基站现状 (9) 4.2移动基站规模预测 (9) 4.3移动基站规划原则 (9) 4.4移动基站规划方案 (10) 5通信管道规划 (11) 5.1通信管道现状 (11) 5.2通信管道需求预测 (11) 5.3通信管道规划原则 (11)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正式印发《北京市5G及未来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9年-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从规划管控和实施保障两方面,设计实施路径,重点解决5G基站建设难题。《规划》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共同组织北京铁塔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编制。 《规划》分总则、规划目标及原则、北京市5G基础设施总体规划、重点区域基站布局规划、近期建设方案和规划实施保障等六部分。《规划》坚持近期为主,展望未来的原则,规划了由通信局房、管道和移动通信基站组成的5G基础设施体系,明确了基站规划设置标准、基站选址与建设原则,细化了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等重点区域基站布局规划,提出了近期建设方案。下一步,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将做好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的协调合作,组织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铁塔公司落实《规划》,全力做好5G基础设施建设。 《青岛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就组织实施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区(市)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把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二、各区(市)政府要在控规落地、市政用地选址、建筑物同步建设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推进机制,确保《规划》落实到位。 三、通信管理、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积极推进《规划》实施,共同做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工作,巩固和提升我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 四、《青岛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5年)》由市通信管理局负责印发。

最新版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 **县城建局 1.3建设地点 **县** 1.4建设期限 2012年 1.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次项目主要完成《**县**镇区建设规划》中2008—2025年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具体包括乡镇道路、路灯、供热管网、街景、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1、改造柏油路面4公里; 2、硬化人行道3.2公里; 3、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 4、绿化街道6600平方米; 5、新建集中供热站一座; 6、新建垃圾处理中心一座: 1.6项目总投 项目总投资810.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810.6万元。 1.7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发【2007】3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2、《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国家和地方发布的有关设计规范; 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7、《**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加快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8、《**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2009-2013年); 9、《**县**镇区建设规划》(2008-2025年) 1.8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建设场地条件与项目优劣势分析; 3、设计原则与建设规模; 4、环境影响评价; 5、项目组织管理; 6、招投标方案; 7、项目实施进度; 8、财务评价; 9、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标准规范-(GB50442-2008)

1 总则 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城市公共设施用地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行政办公用地administrative office land use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2.0.4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2.0.5体育用地sports land use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2.0.6医疗卫生用地medical and sanitary land use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2.0.7教育科研设计用地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and use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2.0.8社会福利用地social welfare land use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1 总则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 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 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康复、服务、救助等设施的用地。 3 行政办公 3.0.1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4 商业金融 4.0.1 商业金融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各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指标(hm2) 1.商业金融中心应以人口规模为依据合理配置,市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50~100万人,服务半径不宜超过8km;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

宜为5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4km;地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1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5km。 2.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应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但不宜沿城市交通主干路两侧布局。 3.在历史文化保护城区不宜布局新的大型商业金融设施用地。 5 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文化娱乐各类占该设施规划用地比例 公益性的各类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比例 6 体育 6.0.1 体育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表6.0.2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0年)

《河北省邢台市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2018-2030 年)》 公示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与《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年)》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保持一致,面积约 170 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 2018-2030 年,与总体规划相衔接,近期至 2022 年,远期至 2030 年。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远近兼顾、融合创新”的原则,对通信局所、通信管道、通信光缆交接箱、通信基站进行规划编制,在新的中心城区格局中,实现 5G 网络全覆盖和超宽带建设的目标,满足“智慧邢台”的应用需求。 2、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 统筹各类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减少重复建设,推动通信基础 设施集约化建设和绿色发展。 (2)合理布局 科学预测通信业务需求,有效整合通信资源,推进通信基础设施 的合理布局和同步建设,实现网络无缝覆盖,提升用户体验。

(3)远近兼顾 满足中长期的网络演进和 5G 网络的发展要求,适度超前建设,促进网络能力均衡发展。 (4)融合创新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通过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三、规划内容 根据政府相关文件,在中心城区开展了通信局所、通信管道、通信光缆交接箱、通信基站四项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编制。 (一)、通信局所规划 (1)根据通信运营商建设需求,结合网络组网原则、现有网络资源情况和未来业务发展情况进行通信局所的规划。对于城市已建成的老城区,机房可采用“建、购、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对于新开发建设区域,可采用附建式建设,在新建市政、商业商务、行政办公等设施中预留机房位置。 (2)通信局所建设严格执行《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YD5054-2010)中的强制性标准,采用标准设防类设防。 (二)、通信管道规划 (1)根据上位规划,结合通信运营商建设需求、网络目标以及现有管道的资源情况,在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城市支路布置管道建设方案。采用自建、共建、租用、购置等建设模式,统筹多方需求,共建共享,并留有余量。

宁波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文本

宁波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随着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步改善群众性体育运动条件,满足市民对体育设施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各类体育服务设施是势在必行。体育事业作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应该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发展,特别是新形势下体育产业的兴起,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增强城市凝聚力和打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创造和谐社会都有极为重要作用。 由此,市体育局、规划局组织编制《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这一项目的启动将对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公共设施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市行政区划范围,面积9365平方公里,重点确定各级城市(镇)各级体育设施的建设标准;第二层次为中心城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311.9平方公里,重点确定市、区级体育设施空间布局和用地;第三层次为中心城三江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185.11平方公里,重点确定居住区级体育设施空间布局及用地和社区体育设施配建标准。 第三条名词解释 体育设施:本规划所称的体育设施是指坚持非营利和向公众开放原则的公共体育设施。 竞技训练设施:本规划所称的竞训设施是指体育竞技和体育训练设施,是由政府投资或政府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竞技比赛以及运动员训练的体育活动场所和设备。 群众体育设施:本规划所称的群体设施是指由政府投资或政府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活动场所和设备。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年限为2006-2020年,其中2006-2010年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为远期规划。 第五条规划依据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 (2016-2020年)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我国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广泛应用,培育壮大新动能成为国家战略。当前,物联网正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制定信息通信业“十三五”规划物联网分册。 本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编制而成,是指导物联网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回顾及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推广、产业协调发展和政策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

效。 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加强顶层设计,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成立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协调和指导物联网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强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应用示范等工作,积极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进示范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中央财政连续四年安排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物联网被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支持范围。各地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多层次、全方位推进地方物联网发展。 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已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十二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5%。公众网络机器到机器(M2M)连接数突破1亿,占全球总量31%,成为全球最大市场。物联网产业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聚集发展的格局,无锡、重庆、杭州、福州等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具备较强实力的物联网领军企业,互联网龙头企业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新兴力量。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初步建成一批共性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投融资、标识解析、成果转化、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df

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 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 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 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 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 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 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 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 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

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 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 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 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 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 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 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 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 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 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 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 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浅谈城市基础建设与民生问题

浅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摘要: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吗?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这个城市的发达程度,这个城市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而现在,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城市里居住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何。近年来,城市里频频发生的许多有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事故,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如今的城市生活质量在下降,生活在城市里没有了安全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工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尚不成熟,同时还面临着城市人口数量多的严重考验。因此,努力完善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城市基础建设问题安全生活质量 一、引言 步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是越来越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全国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工业化,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节约了空间和时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又带来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如何保障,我们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教授孙立军指出:在目前的城市发展节奏下,基础设施的不断拆除、建设是难以避免的,为整体而做出局部“牺牲”也可以理解,但如果一味依靠“拆-建”这种“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模式,其发展空间就很有限,不少规划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会加剧矛盾。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应提高预测的科学性,同时,整个规划设计的决策应该超越某个单一项目,而着眼于整个系统。 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也要不断地完善,科学改建,着眼未来,更好的服务人民,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贵阳市“十二__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贵阳市“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专项规划 贵阳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 2010年10月

贵阳市“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 项规划 第一章前言 1.1规划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为继续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决定、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目标要求,为完成“十二五”期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文明城市整体服务水平,建设宜居贵阳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不断完善以路网、慢行系统、公共停车场、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使贵阳市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指导贵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规划编制的依据 编制主要依据为:《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贵阳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各区(县、市)总体规划、“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相关课题及相关专项规划。 1.3 规划范畴 本专项规划包括贵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金阳新区、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高新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开阳、修文、息烽、清镇(三县一市)的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为1230平方公里。 1.4 规划领域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道路、排水、供水、综合管网(电力、电讯、燃气)、公共交通(停车场、轨道交通)、慢行系统、垃圾处理、防灾减灾、园林绿化等设施。

陕西省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行动计划

陕西省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水平,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2018年,全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目标为:“双提升双下降双覆盖”主要指标明显提高,“四大工程”加快实施,“十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12月底前,全省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同比提升15%,全省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提升至80%。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明显下降,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下降30%。全省电信普遍服务全部完成,实现省内所有行政村光纤全覆盖,城区、重点区域及公共场所4G网络覆盖率基本达到100%。 (一)光网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12月底前,全省新增光缆6万公里。互联网省际出口总带宽由17T提升至195T,西安市直联点网间带宽提升至470G。切实提升用户上网体验,西安、宝鸡、咸阳、延安、商洛市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同比提升16%,铜川、渭南、榆林、汉中、安康市同比提升14%。

(二)光网城市质量提升工程。 12月底前,城市既有住宅小区光纤改造381处,新建楼宇光网覆盖率基本达到100%。新增光纤到户端口85万个,全省总数超过1700万个。新增光纤到户230万户,全省总数达到1000万户。 (三)移动网络覆盖工程。 12月底前,全省新建基站5829个,开放公共区域站址4735处。新增4G基站7404个,其中农村新增4G基站479个。加快实施5G 基站规划。新建移动网络室内分布系统1564个。新增4G用户380万户,4G用户总数超过3400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超过100%。 (四)IPv6部署推进工程。 12月底前,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系统、省级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系统、超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互联网骨干网、广电骨干网、骨干网网间互联体系、城域网和接入网、LTE网络及业务,新增网络设备、固定网络终端、移动网络终端等领域要全面支持IPv6部署,逐步推进IPv6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 二、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工作方案

加快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X政函〔X〕9X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水平,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X年底,全县固定宽带网络下载速率提高至12Mbps,新增光缆总长度1698.1 公里,新增光纤入户端口24348 个,城市住宅小区光纤覆盖率达到99%,新建4G基站总数105个,免费开放公共区域站址1个,全县城区、重点区域及公共场所4G网络深度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一)提升光纤网络支撑能力。到X年底,全县新增光缆总长度1698.1 公里,其中移动公司590 公里、联通公司60 公里、广电网络公司901 公里、电信公司147.1 公里。新增光纤到户端口24378个,其中移动公司10990个、联通公司X个、广电网络公司3500个、电信公司7888个。互联网出口总带宽由100G提升至300G。切实提升用户上网体验,全县固定宽带网络下载速率提高至12Mbps。 (_)提咼全光网城市质量。到X年底,城区既有住宅小区光纤改造 率达到69%,光纤到户用户总数达到0.75 万户,光纤到 户城市家庭具备100Mbps 接入能力。光网用户接入带宽全部免费提升至

20Mbps以上,50Mbps以上用户超过46%。 (三)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到X 年底,全县行政村光纤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完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县广电网络公司负责完成全县18 个未通宽带行政村的光网宽带建设工程和3 个行政村的光网宽带改造升级工程。 (四)加快移动网络覆盖。全县城区、重点区域及公共场所 4G网络深度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移动4G信号农村覆盖率达到95%;电信4G信号农村覆盖率达到61.58%;联通4G信号农村覆盖率达到18%。 二、重点任务和分工 (一)按照省市制定的网络架构优化方案,做好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及时升级固定宽带用户接入节点和骨干网节点设备,强化网络流量疏通能力。加快实施光纤入户工程,既有小区基本实现“光进铜退” 。大力推进电信普遍服务项目,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要按照全市基站布点专项规划,优先布局我县城区、重点区域和公共场所的物理站址。加快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全力消除楼宇内部、电梯、地下场所等移动 网络盲点。(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塔公司、广 电网络公司负责) (二)X年7月底前组织完成全县通信基站布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大通信市场监管力度,规范电信企业竞争行为,充分发挥“12300”用户申诉平台的作用,按照法定程序调解用

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知识讲解

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XX市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是在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编制的,在我市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速工业化进程、进军全省五强,有力构筑和谐社会新背景下编制的新一轮五年规划,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依据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2020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是指导我市加快城市建设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的行动纲要。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工作成就: 1、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度增长,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高。 ——城市道路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本着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目标,先后筹措资金亿元完成了“三线”工程建设,武广高速车站站前路及站前广场的硬化,友谊河两侧(罗城路-人民路)综合整治工程;公里龙舟路、金成路的建设以及建设路、城西北路、劳动路、罗城路的改扩建工程,使得城市道路系统更加完善。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主次干道新增公里,有效路面新增29万平方米,主次干道网密度增至/km2,路面质量进一步提高,绝大部分路面都是砼或者沥青砼路面。

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维修、清淤,城市防洪能力由原先的1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达到了国内县级市领先水平。 ——城市绿化上档次、上品位。 “十一五”期间,先后筹措资金5000万元,完成了汨罗江沿江风光带、龙舟路、龙舟竞渡中心、友谊河西侧(罗城路-人民路)的风光带建设,以及燎家山广场、政府广场、西湖公园一区的绿化,城区新增绿化面积近20万平米。人民医院、自来水公司等单位企业加快院落的绿化改造,整个城区绿化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为汨罗进入省级园林绿化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来水管网改造完善了城区管网系统,提高了输配水的安全性。 XX市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于2003年4月开工,“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1100万元,新建维修城区供水管网公里,城区供水管网覆盖面积扩大,城市供水覆盖率达到85%,供水漏损率控制在22%以内,基本上达到了省内县级市领先水平。 ——污水处理环卫设施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率能力增强,垃圾日产日清。 “十一·五”期间,新建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规模吨/日,完成污水收集管网35km建设,改变了过来城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贵阳市“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发布日期:2013-06-18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字体:【大中小】 贵阳市“十二·五”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送审稿) 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2年5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3 第一节规划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规划编制的依据..................................................................................................................... 第三节规划范畴................................................................................................................................. 第四节规划领域................................................................................................................................. 第五节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第二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5 第一节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及取得的成绩 ......................................................................................... 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环境条件分析10 第一节机遇和有利条件..................................................................................................................... 第二节挑战和不利因素.....................................................................................................................第四章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13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原则................................................................................................................................. 第三节规划目标.................................................................................................................................第五章重点建设任务19 第一节城市道路部分......................................................................................................................... 第二节供水部分................................................................................................................................. 第三节排水部分................................................................................................................................. 第四节综合管网部分......................................................................................................................... 第五节公共交通设施部分................................................................................................................. 第六节慢行系统部分......................................................................................................................... 第七节垃圾处理系统部分................................................................................................................. 第八节园林绿地部分......................................................................................................................... 第九节城市轨道交通部分................................................................................................................. 第十节防灾减灾设施部分.................................................................................................................第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3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 第二节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 第三节改善建设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第四节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 .....................................................................

从深圳城市通信工程看专项规划发展

从深圳城市通信工程看专项规划发展

从深圳城市通信工程看专项规划发展 1通信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内容及主要作用 分析2000——2010年间深圳市完成的各项通信工程专项规划的时间点分布情况,可以将这十年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起步、高速发展和补充完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完成的通信工程专项规划层次、类型、数量等均不一样。 1.1第一阶段(2000.2004年):起步阶段 1.1.1完成的项目 第一阶段仅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通信管网专项规划》,覆盖范围为福田、罗湖、南山和盐田四区,总规划面积39 1.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0%;涵盖的通信业务种类有电信固定网、数据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微波通信网、通信管道网等。该规划总结了现状通信管道的备用管孔原则和以光缆为主要传输介质的通信管道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各类通信业务发展需求量,规划布局各通信网的局址(主要包括电信固定网、数据网、移动网、有线电视网局址等)和管道系统。 1.1.2规划作用

作为深圳市编制的第一个通信工程专项规划,该规划对深圳市通信的发展发挥了规划先导的作用,为深圳市各类城市规划提供了通信设施规划依据,有效指导了深圳市经济特区内通信设施及管道网的建设。该规划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为主要的是没有划定各类局址的用地红线,未能及时控制用地。 1.2第二阶段(2005.2007年):高速发展阶段 1.2.1完成的项目 第二阶段3年时间内共编制了4项通信工程专项规划,分别为《宝安区通信管网专项规划》、《龙岗区三组团通信管网详细规划》、《深圳市东部滨海地区通信管网专项规划》和《深圳市(信息科技论文发表--论文发表向导网江编辑加扣二三三五一六二五九七)信息管道及机楼“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下分别简称《宝安专项》、《龙岗专项》、《滨海专项》和《“十一五”规划》)。《宝安专项》、《龙岗专项》’和《滨海专项》的覆盖范围为深圳经济特区以外的地区,涵盖的通信业务种类与《特区专项》一致。这3项规划以深圳市《组团规划》成果为依据,结合现状机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