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第2课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课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不同的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课把熟悉的物品当作有生命的物质来对待,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个性。在内容的选择上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书籍、瓶花、水果、书包等物品为主,教育学生于平凡之中见神奇,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在教法设计上,以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结合实物图片欣赏等直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方式去观察、探究与表现。

二、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

②初步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

物品,初步表达自己的情感。

③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及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艺术即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

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四、教学难点

在静物造型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师:开学初,我们共同欣赏了《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大师笔下的动物植物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给人以深刻的美妙感受,这节课我们把目光从古代收过来,回到我们身边熟悉的物品上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八页。我们共同学习第二课《熟悉的物品》。(板书课题)

(二)欣赏与发现:

1、静物概念:出示现代静物(水粉画)和舞蹈纹盆图片

学生比较二者外形,质地,纹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前者形状简洁,质感粗糙,纹饰原始,后者造型丰富,质感细腻柔滑,纹饰华丽。物品的变化表明了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物品也更加丰富多彩。当回望这些熟悉的物品时,我们会看到人类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足迹。静物画便是对这些物品的描绘。

什么是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我们通常称它为静物。(用我们熟悉的物品和古人熟悉的物品相比较,更能获得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2、欣赏静物画的艺术美

(1)(出示静物画)师生素描作品(2幅)。

导语:美术作品的取材不一定要描绘名川大山,我们身边的物品也可以定格为永恒。学生说说画面中表现的对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2)课本中名家作品(p8)

①瓶花(素描)1907毕加素(西班牙)②静物(素描)1941 马蒂斯(法国)

③堆满野草莓的柳条篮子《油画)1760-1761 让·巴皮提斯特·西蒙-夏尔丹(法国)

④橱柜(素描)1973费尔南多·博嘉罗(哥伦比亚)

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作品。选择一幅自己最欣赏的静物作品向大家评价赏析,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出示富有启发性的小问题:①画家描绘的对象是什么?②这些静物如何组合的?③画家以什么样的方式记录的?④作品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⑤你能看出作者的作画状态和情绪吗?)

(3)欣赏熟悉物品之美。(师生作品)

电水壶、喷壶、书包……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

(对于熟悉的物品,学生不容易发现他们的美,教师运用幻灯片放大局部,看出不曾发现的美,从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三.尝试与交流(学习表现静物之美):

1、不同的画笔(p9)苹果

(1)观察不同工具的表现方法:铅笔、炭笔、钢笔、毛笔

师:不同的画笔可以表现出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物品的质感传递给我们的情感。

(2)什么是素描?(齐读)

(3)静物画的构图形式

①瓶花(素描)1907 毕加素(西班牙)【垂直式构图】

②静物(素描)1941 马蒂斯(法国)【斜线式构图】

③堆满野草莓的柳条篮子《油画)【三角形式构图】

④橱柜(素描)1973费尔南多·博嘉罗【垂直式构图】

(4)静物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艺术形式有以下几种:(出示大师的作品及学生习作。)

①色彩②素描③线描

四、实践与创作:学生作业(从(1)或(2)中任选其一完成)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身边的物品摆放成一组静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构图,完成一幅以线为主的静物画。

(2)临摹课本中大师作品或黑板上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师: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还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关系等。)

五、作业评价(略)

(附板书)第2课熟悉的物品

1、什么是静物?

2、什么是素描?

3、描绘静物的方法:色彩、素描、线描。

观察身边熟悉的物品

观察身边熟悉的物品 美术课的学习是一定要借助于工具的,什么东西都没有的话就是“纸上谈兵”,根本不能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所以在上《熟悉的物品》这节课之前,我就已经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回家把自己身边比较熟悉的东西挑选一下,带一两件到学校里来,下节课上课要用”。学生们兴高采烈,积极性很高,都纷纷表示保证完成任务。看着他们自信满满的样子,我很开心。不知道下节课学生们将会给我一个怎么样的惊喜。我作为老师当然也要准备一些了,不能输给孩子们。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描绘静物的基本技法。本课围绕着静物画,启示我们要改变常态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从描绘静物工具的多种选择、构图的角度变化到表达方法的多元展开,均可以更宽广的视角面对,形成全新的绘画意识。同时,课本也在向我们另一个概念:静物是有生命的,描绘他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一、合作选择身边的物品入画,倾听同伴的声音 在学生们摆放物品之前,我先用多媒体出示了各种物品,请学生们选择了几组最合适的摆放在一起,根据课本上构图的规则和特点,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摆放。我提出的要求很简单:结合课本上的构图说说我们的物品该怎么组合。美术课上提问的次数应该有所限制,教师不应该在没有太大的思考性的问题上做过多的停留,如果加上过多的形式,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从而麻痹了学生的感觉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对构图的基本规则和要求作一些提示,让学生有所参照。 接下来,就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当然,在这之前,我也是大大吃了一惊:来源于学生们带个我的惊喜。学生的物品太丰富了,玩具类的,水果类的,文具类的。。。。。。琳琅满目,在这当中,我让他们根据画面的需要对物品作了挑选,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入画。在我的指挥下,课堂秩序井然有序,没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可控制的局面,同学们耐心地倾听同伴的意见,然后自己再提出看法,对方案进行修改,以期待形成最完美的构图效果。 二、欣赏不同材料,不同内容的静物画,表达内心的想法。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着重欣赏了毕加索的《瓶花》和马蒂斯的《静物》,感受不同的绘画方式和不同的意境。马蒂斯画了他喜爱的波斯风格的瓶子及蔬菜、水果。每件物品都画得十分饱满、圆润,线条间的疏密组合,使得物体前后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了。画家的用笔比较舒缓,仿佛是我们看到了他优雅的作画状态。和马蒂斯相比,毕加索的静物画则是另一种感受,结实有力的线条,充满了张力的画面,大色块的背景,一下子让我们看到了装满花朵的瓶子,花和画家恣意的激情,同样的物品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讲到这里,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又对他们提出了要求:仔细思考,语言简练,并且每个人只有一次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他们在回答问题之前就会很慎重的思考,并且珍惜这次的表达机会,从而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高效。 三、学生用工具表现内心的看法 在学生动手实践之前,我先用线条的手法对其中的一件物品进行了示范。主要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体的透视,质感、空间美等等。

排列(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1.2.1 排 列 (第二课时) 2010-5-6 第六节 高二(3)教室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排列数公式;熟悉并掌握一些分析和解决排列问题的基本方法; 能运用已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排列应用问题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归纳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排列的概念, 熟练掌握排列数公式,分析和解决排列问题的基本方法,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排列应用问题当中 教学难点:分析和解决排列问题的基本方法,对于有约束条件排列问题的解答 三、 教学方法分析: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既是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的基础,也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主要依据,并且还常需要直接运用它们去解决问题,这两个原理贯穿排列、组合学习过程的始终.搞好排列、组合问题的教学从这两个原理入手带有根本性. 排列与组合都是研究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元素,或排成一排或并成一组,并求有多少种 不同方法的问题.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问题,与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顺序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特别重要.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从定义上来说是简单的,但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分不清到底与顺序有无关系. 排列的应用题是本节的难点,通过本节例题的分析,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解法时,教材上先画出框图,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时的种数,这样解释比较直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要求学生作题时也应尽量采用. 在教学排列应用题时,开始应要求学生写解法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防止单纯的只写一 个排列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基本掌握之后,可以逐渐地不作这方面的要求.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的内涵领悟其中体现出来的顺序.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1m 种不同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三单元《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案

(一)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 第 3单元第 2 课共 2 课时课题传统节日设计者 教学目标 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 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难点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 365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 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 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 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 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 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第2课 熟悉的物品分析

熟悉的物品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通过大量图片向我们展示了描绘静物的基本技法。本课围绕着静物画,启示我们要改变常态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从描绘静物工具的多种选择、构图的角度变化到表达方法的多元展开,均可以更宽广的视角面对,形成全新的绘画意识。同时本课也传递着另一个概念:静物是有生命的,描绘它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一、教学路径 欣赏——欣赏不同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体会静物画中多样的构图美,感受静物画的线条之美和意境之美,发现用画笔记录身边物品的乐趣。 学习——要确定一幅静物画的构图,首先要决定一个主题,然后选择一些合适的补充物来组成和谐的视觉结构,这种布置的整体结构能够加强主题,传递思想和营造气氛。 学习构图的基本法则: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 尝试——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可以画出不同的笔触。尝试用不同的笔表达不同物品的质感和自己的情感。尝试用各种熟悉的物品进行组合练习,体会不同的构图意境。 研究——描绘静物有多种手法,可以是用线的描绘也可以加一些明暗增加物体的体积感。 实践——选择合适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二、课时建议 两课时,一课时为线造型的静物的学习,另一课时为素描静物作品的学习。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掌握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方法,

体验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感受静物画的艺术美。 技能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学习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体的质感、体积和空间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要求。 情感目标:感受静物画的美,体验线造型多样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多种表现方法,并能从多种视角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能用灵活的、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光去观察、捕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三、教学准备 素描静物作品、线造型静物作品、笔、课件、资料。 四、教学内容要点 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写生:写生是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

熟悉的物品教学反思

熟悉的物品教学反思 《熟悉的物品》这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一开始我用大量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静物画这一主题。然后围绕着静物画,使学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法则,多种表现方法,同时本课也传递着另一个概念:静物画是有生命的,描绘它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在作业创作时,我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入手,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摆放静物,让学生学习用线描的方法来进行绘画。最后谈画,把自己绘画的感受、体验、情感抒发出来。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仍有不足。由于教学设备不足,本课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缺乏了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但我搜集了许多优秀作品以及典型图片,加上讲解,使学生欣赏到了静物画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种问题,即我想让学生摆放静物,通过画笔将自己喜爱的东西画下来,但最后效果不理想。情况如下:学生在摆放静物前,我通过展示一系列错误构图以及正确构图,进行对比,讲述构图的法则,然后就让学生根据法则自己摆放静物,学生兴致很高,很积极,摆出来的东西也很有创意,但学生只是重视了摆放的乐趣,忽视了物品在画纸上的表现。于是我对那些具有想法但缺乏可画性的小组进行了辅导指正。学生将静物摆好后,开始动笔画,这时我下达了另一个要求,如果不会画,可以参考书本图片,很快有些同学被新的要求吸引,最后大多数学生运用临摹的方法进行创作,这样就违背了我让学生摆放静物的用意。 在作业要求上,有些学生的构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的画的偏小,有的画偏角落,使整个画面出现一大片空白。这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绘画的构图意识还是不强,对于构图这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绘画过程中,我仍将会不断的提醒要求,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构图的重要性。那对于这些学生的作业评价就要谨慎了,不能单单打个等第或分数。因为有些学生构图虽不好,但画的很认真,也很好。因此,在评价该类作业时,我会写一些评语,讲述作业的优缺点,提醒他下次注意构图。 1/ 1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上教案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第2课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教学难点: ①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最好能做成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和比较)。 学生:分组带水果.文具用品。 四、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欣赏和分析: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类似图片。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舞蹈纹彩陶盆上刻画了 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情景。(出示范画,在对话中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物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材质.图形等方面,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评述。) 教师归纳: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 体验阶段:

(1)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画图片。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 (2)教师结合范图分析归纳: 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还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美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教师结合范图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 3.作业过程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4.活动要求 展示的生活物品要有代表性,最好能激发和调动学生讨论兴趣的物品。展示的静物作品除表现者的表现意图或情感。 要求学生能用线基本表现出物品的大小.结构.比例等关系,对明暗造型不作深入要求,但要了解相关知识点。 5.评价方式 (1)通过小组相互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6.评价点 (1)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2)静物表现方法是否与他人不同。 (3) 了解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教后感

研究性学习-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教案

《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是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意在通过《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的教学,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有所认识和了解,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认识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危害,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设计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较强的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践”、“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的作用及危害,并寻求解决的办法,整个教学活动中还包含学生对一次性用品相关资料的调查了解等相关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更重要的是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庭、社会中去,关注生活,关爱自然。 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设计了认识一次性用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次性用品,其次是师生汇报交流调查到的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况及相关资料,目的是让学生对一次性用品有一个新的认识,知道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后果,最后是拓展与创新,通过写倡议书和周末的实践活动设计,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有所认识和了解。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访问、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户外考察的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使用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危害。 难点: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保护环境的做法。 五、教学准备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上教案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三、教学难点: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2.体验阶段: (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3.总结归纳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4.实践阶段: (1)每班分组是,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5.展示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6.小结

四年级第二次活动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教案

《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考察、辩论,了解身边一次性用品的种类、使用情况,知道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 2.懂得节约资源,知道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是保护大自然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考察、辩论,了解身边一次性用品的种类、使用情况,知道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 2.懂得节约资源,知道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是保护大自然的行为。 三、教学准备: 课件、一次性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听录音,引入新课 录音大概内容:有一个市民打电话向政府反映某快餐店使用的一次性餐具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希望所有的人能关注一下这件事。于是,对这个快餐店做了采访:快餐店老板认为,他已经交了管理费,爱用什么用什么,而且一次性餐具比较卫生;记者又去了环卫处,环卫处的人讲,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既浪费大量的资源,又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很麻烦。 师:作为一名小公民,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 现在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是一次性用品。 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餐巾纸、方便袋、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棉签、镊子、换药碗、一次性牙刷、牙膏、梳子、浴帽、拖鞋、一次性刮胡刀、垃圾袋、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笔、一次性照相机、一次性鞋套、面纸等。 生活中,你使用过一次性用品吗?说说这些一次性用品有什么好处?(方便、快捷、卫生、物美价廉等) 一次性用品的弊端 师描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次性用品无处不在,那么它有没有不足或这说缺陷

呢? 3、正、反方辩论:一次性用品好不好? 4、揭题:一次性用品到底好不好,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a.出示课件:我国某些一次性用品的生产量和原材料消耗量。 我国某些一次性用品的生产量和原材料消耗量。 通过这张表格,你最想说什么?有什么感受? 得出结论:一次性用品消耗大量原材料和能源,同时产生大量垃圾。 b、出示课件:(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 同学们,看后,你想说什么呢? 师总结:使用一次性用品危害很大,它可能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 如何对待一次性用品 师描述:一次性用品的弊大于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一次性用品?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少用、再用、回收、不用

介绍一种熟悉的物品

介绍一种熟悉的物品 导读:介绍一种熟悉的物品【篇一】 在我的书包这个大家族里,有一件物品是我特别熟悉的,它就是我的文具袋。 这个文具袋是去年英语比赛后发给我们的奖品,它非常好看。 它的肚子可大了,里面有尺子、橡皮、橡皮……我从文具袋里拿出尺子和铅笔,它们帮助我在纸上画出美丽的图案。接下来轮带橡皮大哥了,它能把写错的字都改正过来,就像一名敬业的警车叔叔一样,把一个个坏人都捉拿归案,它可以说是文具界里体积最小的一员。 我的文具袋有三层,第一层里有钢笔、水性笔,第二层里有修正液、橡皮,第三层里有铅笔、尺子,外面还印有一只小老鼠,小老鼠有两只大耳朵,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张小巧玲珑的小嘴巴,看起来很乖巧。 这就是我的文具袋,这就是那个让我特别熟悉的文具袋! 介绍一种熟悉的物品【篇二】 昨天,我从渔寮带回来一个海螺,它大大的,这个海螺一共有棕、黑、白三种颜色,它还系着一根黄色的绳子。 每单我对着嘴吹起它,就会听到呜呜的声音,这时我想起了一首歌,我就唱了起来:“小螺号,嘀嘀地吹,海鸥听了展翅飞……”然后,我就眺望远方。 昨天,我准备把它带回来时,我听见摆在沙滩旁边的电视机在唱,

所以我就情不自禁的吹了起来,但唱着唱着觉得有些别扭,但我依然还是继续吹了下去。我只听见呜呜声。其他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原来,这个电视机的摊主准备收摊了。 有时,我望着他,就会陷入无限的遐思:它住在海滩上吗?为什么我却从来都看不到呢?它……而现在,我又吹起了它,我突然觉得这个声音很好听。 它虽然有点儿损坏,但我依然还很喜欢它。 介绍一种熟悉的物品【篇三】 在我的书包这个大家族里,有一件物品是我特别熟悉的,它就是我的文具袋。 这个文具袋是去年英语比赛后发给我们的奖品,它非常好看。 它的肚子可大了,里面有尺子、橡皮、橡皮……我从文具袋里拿出尺子和铅笔,它们帮助我在纸上画出美丽的图案。接下来轮带橡皮大哥了,它能把写错的字都改正过来,就像一名敬业的警车叔叔一样,把一个个坏人都捉拿归案,它可以说是文具界里体积最小的一员。 我的文具袋有三层,第一层里有钢笔、水性笔,第二层里有修正液、橡皮,第三层里有铅笔、尺子,外面还印有一只小老鼠,小老鼠有两只大耳朵,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张小巧玲珑的小嘴巴,看起来很乖巧。 这就是我的文具袋,这就是那个让我特别熟悉的文具袋! 【介绍一种熟悉的物品】

英语人教PEP版三年级下册Unit 4 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 A. Let’s learn; Let’s do 课时分析 Let’s learn部分依照惯例,仍然是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式的呈现、学习。本课呈现了一个房间图,以窗上鸟和三个鸟巢的不同位置引出三个三会的方位介词:on, in, under,以房间里的布置引出两个三会的名词:chair, desk。Zip站在桌子上问尺子在哪儿,鸟窝下的鸟儿告诉它在椅子下面,引出重点问答句:Where is the...? It’s in/on/under the... 因为三个方位介词中的两个在上一课时学生们已经理解了,本课时中可以借助它们来学习新的位置:on。两个名词对于如何询问和回答物品的位置很重要,可以让学生先熟悉了词汇,再来使用重点句式描述位置。 Let’s do是一个TRP活动,结合身体部位进行位置单词的操练,学生边听口令:Put your foot under your chair. Put your hand on your chair. 边把自己正确的身体部位放在正确的位置。这样在有节奏地重复指令中进行TPR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重点词汇的操练中来,既检验了学生对于重点单词意思的理解,又检验了学生听、说重点单词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教室中的物品,进行这样的指令性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听懂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 课时目标 1. 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单词:on, in, under, chair, desk。 2. 能够在真实或虚拟的情景中听懂、会说、认读句式:Where is the...? It’s on/in/under the... 3. 能够听懂教师的指令,并在完成的过程中掌握使用的词汇、句式。 课时重难点 1.重点: 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单词:on, in, under, chair, desk。 能够在真实或虚拟的情景中听懂、会说、认读句式:Where is the...? It’s on/in/under the... 2. 难点: 能够准确使用in, on, under来描述物品的位置。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2. 文具实物。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1. TPR活动:Where is it? 学生边跟教师说韵句,边把物品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Teacher: Let’s say a chant. And you should put th e things at the correct place.

四年级第二次活动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教案

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考察、辩论,了解身边一次性用品的种类、使用情况,知道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 2.懂得节约资源,知道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是保护大自然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考察、辩论,了解身边一次性用品的种类、使用情况,知道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 2.懂得节约资源,知道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是保护大自然的行为。 三、教学准备: 课件、一次性用品 四、教学过程 1.听录音,引入新课录音大概内容:有一个市民打电话向政府反映某快餐店使用的一次性餐具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希望所有的人能关注一下这件事。于是,对这个快餐店做了采访:快餐店老板认为,他已经交了管理费,爱用什么用什么,而且一次性餐具比较卫生;记者又去了环卫处,环卫处的人讲,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既浪费大量的资源,又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很麻烦。 师:作为一名小公民,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2.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 现在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是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餐巾纸、方便袋、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棉签、镊子、换药碗、一次性牙刷、牙膏、梳子、浴帽、拖鞋、一次性刮胡刀、垃圾袋、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笔、一次性照相机、一次性鞋套、面纸等。 生活中,你使用过一次性用品吗?说说这些一次性用品有什么好处?(方便、快捷、卫生、物美价廉等) 一次性用品的弊端师描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次性用品无处不在,那么它有没有不足或这说缺陷

呢? 3、正、反方辩论:一次性用品好不好? 4、揭题:一次性用品到底好不好,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a.出示课件:我国某些一次性用品的生产量和原材料消耗量。我国某些一次性用品的生产量和原材料消耗量。 通过这张表格,你最想说什么?有什么感受? 得出结论:一次性用品消耗大量原材料和能源,同时产生大量垃圾。 b、出示课件:(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同学们,看后,你想说什么呢?师总结:使用一次性用品危害很大,它可能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 如何对待一次性用品 师描述:一次性用品的弊大于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一次性用品?师生互动,得出结论:少用、再用、回收、不用

第2课身边的物品

第2课身边的物品 一、教材分析 第一版面说明描绘物体时的不同表现内容、形式、技法和工具。 第二版面主要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去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通过这种艺术观念的渗透,倡导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去表现物象。 第三版面主要是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合作进行物品的组合摆放练习。 第四版面主要在表现角度上给学生拓宽视野,启示学生要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思考。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内容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任何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本课与单纯的素描技法教学有明显不同,是将物品当作有生命的物质,工具材料只是用来表达自己对物品情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表现自己个性的手段,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3.重难点分析 ①教学重点 a. 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b. 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②教学难点 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4.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

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第2课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课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不同的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课把熟悉的物品当作有生命的物质来对待,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个性。在内容的选择上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书籍、瓶花、水果、书包等物品为主,教育学生于平凡之中见神奇,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在教法设计上,以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结合实物图片欣赏等直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方式去观察、探究与表现。 二、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 ②初步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 物品,初步表达自己的情感。 ③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及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艺术即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 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四、教学难点 在静物造型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师:开学初,我们共同欣赏了《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大师笔下的动物植物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给人以深刻的美妙感受,这节课我们把目光从古代收过来,回到我们身边熟悉的物品上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八页。我们共同学习第二课《熟悉的物品》。(板书课题) (二)欣赏与发现: 1、静物概念:出示现代静物(水粉画)和舞蹈纹盆图片 学生比较二者外形,质地,纹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前者形状简洁,质感粗糙,纹饰原始,后者造型丰富,质感细腻柔滑,纹饰华丽。物品的变化表明了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物品也更加丰富多彩。当回望这些熟悉的物品时,我们会看到人类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足迹。静物画便是对这些物品的描绘。 什么是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我们通常称它为静物。(用我们熟悉的物品和古人熟悉的物品相比较,更能获得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2、欣赏静物画的艺术美 (1)(出示静物画)师生素描作品(2幅)。 导语:美术作品的取材不一定要描绘名川大山,我们身边的物品也可以定格为永恒。学生说说画面中表现的对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教案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三、教学难点: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2.体验阶段: (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3.总结归纳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4.实践阶段: (1)每班分组是,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5.展示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6.小结

安全教案我们身边的小物品

安全教案:《我们身边的小物品》 教师:邢莉红 活动目标: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危险。 2、会安全使用文具,能够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 3、通过讨论,初步建立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 活动准备: 常见的文具如:(剪刀、小刀、铅笔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教师: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经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们知道文具使用不当会很危险吗?下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 做什么? 2、活动展开:观看幼儿用书和教学挂图。 (1)教师:请小朋友翻开书的第2页和第3页,仔细看看每一幅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使用哪些文具?他们使用文具的方法对吗? (2)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自由阅读和讲述画面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和讨论画面内容。 ①教师:老师这儿的大图和你们书上的小图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都讲了些什么。

②逐一讨论挂图中相关的内容。这个男孩在做什么?咬铅笔会有什么危害呢?(铅笔不能咬,会造成铅中毒,会把细菌等有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还会使小朋友的牙齿歪斜) ③讨论其他内容。 ④教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确,这样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3、活动展开: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最后一幅小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画完画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发给每组幼儿一张大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组推选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请他用图或图夹文的方式表现大家讨论的内容。 (3)幼儿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组的想法表现出来。 (5)分享各组讨论内容。 安全使用文具规则的参考范例: (1)、使用文具时,保持坐姿端正,正确用笔。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边的一次性物品》说课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边的一次性物品》说课稿 一、活动背景 现代生活中充斥许多一次性用品,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短暂便利的同时间,却让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能否清楚地认识和正确对待一次性用品,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社会的生态环境。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次性物品使用的状况及其危害,自觉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学习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初步了解辩论的程序及其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统计等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利用资料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社会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往和表达的能力;通过辩论、创新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次性物品的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正确对待一次性物品,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一次性物品解决妙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 1.知识迁移法

2.合作讨论法 3.示范点拨法 4.展评修改法 四、研究方法 调查、访问、查找资料、创新设计等研究方法。 五、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锻炼能力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交流收获 六、活动过程 (一)确立主题,制定方案 1.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揭示课题 2.提出问题,确立子课题 3、成立小组,制定方案 (1)课件出示活动方案表并讲解:

(2)学生设计方案 (3)请学生上台展示活动方案并介绍交流。 (4)师生共同修改。 (二) 开展活动,锻炼能力 学生扎扎实实践活动,教师对前期活动开展阶段性回顾:以图片等资料回顾学生实践活动的点滴。 (三)成果展示,交流收获

我们身边的小物品

【活动目标】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危险。 2、会安全使用文具,能够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 3、通过讨论,初步建立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 【活动准备】 常见的文具如:(剪刀、小刀、铅笔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 教师: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经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们知道文具使用不当会很危险吗?下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活动展开:观看幼儿用书和教学挂图。 (1)教师:请小朋友翻开书的第2页和第3页,仔细看看每一幅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使用哪些文具?他们使用文具的方法对吗? (2)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自由阅读和讲述画面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和讨论画面内容。 ①教师:老师这儿的大图和你们书上的小图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都讲了些什么。 ②逐一讨论挂图中相关的内容。这个男孩在做什么?咬铅笔会有什么危害呢?(铅笔不能咬,会造成铅中毒,会把细菌等有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还会使小朋友的牙齿歪斜) ③讨论其他内容。 ④教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确,这样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3、活动展开: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最后一幅小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画完画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发给每组幼儿一张大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组推选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请他用图或图夹文的方式表现大家讨论的内容。 (3)幼儿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组的想法表现出来。 (5)分享各组讨论内容。 5、活动延伸:张贴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安全使用文具规则的参考范例: (1)使用文具时,保持坐姿端正,正确用笔。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笔尖对着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画棒、水彩笔在皮肤或衣物上乱画。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齐。 (6)写完字或画完画要把手洗干净。 (7)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头锋利的剪刀,使用见导师咬集中将身,不能一边说笑一边使用剪刀。不要拿着剪刀对着别人乱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幼儿园找找身边的物品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找找身边的物品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在小班的集体活动中,如手工、绘画我们多数以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作品为主,总认为小班的孩子还没有合作意识,或是很难组织合作性的活动。但通过这次数学活动我发现只要老师设计巧妙,小班下学期的孩子有能力开展一些简单的合作性活动。 此次数学活动的目标能够按照指示来寻找教室里的物品,并学会通过点来统计物品的个数。我把要统计的物品以表格的形式绘画在四开的铅画纸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活动任务。 一、以点来表示数量,培养幼儿科学的记录方式。 在活动的引题部分,我让小朋友来数一数今天有几个小朋友?男孩子有几个?女孩子有几个?这个活动在平时的等待环节中我们也经常开展,所以对他们来说并不难。那么怎么来把它记录下来呢?这时,有幼儿说把它写下来。“那你们会写数字吗?”“不会。”“那怎么办呢?”在老师的提示下幼儿明白了可以用点数来记录。我在女孩子的一栏用7个点来表示有七个女孩子。为了了解幼儿是否掌握这中记录方式。在男孩子的一栏中我请了一个能力中等的幼儿上来示范。在幼儿的记录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在记录时几个点的位置太近,都并在了一起。因此在这记录的方式上我再次示范如何用点记录得又准确又清楚。 二、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小班幼儿最初的合作能力。 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位记录员,其他的成员帮助找物品的位置和数数。在活动前,我重点强调每个幼儿都要积极地参与,哪一组完成地又快又准确就为哪一组贴上一个粘纸,作为集体奖励,其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第一组和第三、四组的能力相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