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安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安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安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安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保障城市规划的顺利实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安阳市行政区域内制定的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安阳市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按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

各县(市)城市规划区和县(市)内建制镇规划的范围,由各县(市)、镇人民政府在编制或修订总体规划中划定。

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即市规划南水北调运河以东,规划107高速公路以西,宝莲寺至郭村东西公路以北。北外环路东西一线以南区域内的规划管理工作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此区域以下简称市主管区域)。

第四条安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是安阳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区主管部门、主管全市规划工作,并受理上访、信访、举报、复议案件和查处违法建设等,同时对市辖各县(市)的规划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市属各区城市规划行政区主管部门根据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授权,负责本行政区域规划实施的管理:安阳县划入市城市规划区的区域,由安阳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安阳市城市规划行政区主管部门授权进行规划实施的管理;安阳县在市城市规划区以外区域和其他各县(市)行政区域内的规划管理工作,由当地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的义务,并有对违反城市规划管理的行为进行检查和控告的权利。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六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和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为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基本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可以编制分区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应包括城市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第八条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安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总体规划所含的专业规划由有关专业部门编制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报河南省人民政府审批。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当地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安阳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河南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九条分区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对城市近期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具体安排。

安阳市近期建设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各县(市)近期建设规划由各县(市)城市规划行政区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近期建设规划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一条安阳市详细规划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河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暂行规定》进行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各县(市)详细规划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河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暂行规定》编制,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安阳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一般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安阳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村镇建设规划应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各县(市)的村镇建设规划,报各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安阳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十三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量力而行,统筹安排。各项工程的选址、定点,不得妨碍城市发展,危害城市安全,污染和破坏环境,损害安阳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

第十四条城市旧区改建应按规划要重成片、成段进行,严格限制零星分散建设,控制建筑密度,并按规划要求同步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化工程等。

新区开发中,建设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同步配套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化工程等。

第十五条结合旧区改建,旧区现有的污染、易燃、易爆工厂、作坊应关、停、转或逐步按城市规划搬迁,新建或搬迁的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或物质)的项目,不得安排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及文物古迹、风景旅游保护区。建设有放射性危害的项目,其防护工程应同时规划,先行建设,并避开城市市区和其他居民聚集地区。

第十六条乡村企事业单位和农民的建设工程,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经县以上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村镇建设规划进行建设。

第十七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时,建设项目应退离道路红线,退离距离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位置、层数、高度、规划道路宽度、管线敷设等情况具体确定:

(一)临宽度为20米以下(含20米)道路的建(构)筑物,退离道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5.0米,有营业项目的不得少于7.0米;

(二)临宽度为25米到35米道路的建(构)筑物,退离道路红线不得少于7.0米,有营业项目的不得少于10.0米;

(三)临宽度为40米至50米道路的建(构)筑物,退离道路红线距离不得少于10.0米,有营业项目的不得少于15.0米;

(四)临宽度为50米以上(不含50米)道路的建(构)筑物,退离红线距离不得少于15.0米,有营业项目的不得少于20.0米;

(五)临城市干道的大型公共建筑,如影剧院、宾馆、大型商场、体育场馆、医院等,其退离道路红线距离一般控制在30.0米,需设置停车场的,还应酌情增加退离红线距离。

第十八条城市人防工程规划、建设应和城市规划密切结合,符合城市规划,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第十九条住宅建设必须实行综合开发,严格限制零星分散建设;私有住房的改建、扩建、翻建、新建应服从规划管理。

第二十条在市城市规划区内,未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在县(市)城市规划区内.未经当地县(市)人民政府同意,不得封闭占压道路。

第二十一条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应符合安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县级以上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区内,一般不得从事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如必须进行建设活动。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由当地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原公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申请办理手续;

(二)建设项目临城市河湖水系建设时,除应满足水利、文化部门要求外,退离万金渠及坑塘水系不得少于15.0米;临环城河建设时,退离环城河护砌距离不得少于10.0米;

(三)对具有保留价值,体现古城风貌的人文景观建筑,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建筑形式和

结构;

(四)为保护城市传统特色,旧城区新建筑的形式、体量、高度、色调必须按照安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

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二十二条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选址和用地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第二十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城市规划区的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管理,市辖各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县(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管理。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均应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第二十四条安阳市及市辖各县(市)城市规划区内的选址定点,办理《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分别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各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

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选址意见书的办理程序:建设单位或个人持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向项目所在市、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核发选址意见书。

选址意见书核发权限:

(一)市主管区域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二)市主管区域外,市、县(市)城市规划区内,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土地权限内的建设项目的选址,由各县(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在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土地权限以上的建设项目的选址,由各县(市)提出审核意见,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当地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

(三)国家、省审批的大中型项目的选址由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市、县(市)在核发选址意见书前,须按审批权限逐级上报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六条在市、县(市)城市规划区内需要征用土地的,必须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市、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征用土地。

第二十七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建设单位或个人持项目批准文件、规划设计总图或初步设计方案,向项目所在市、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定点申请,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文件:

(一)建设项目定点的书面申请,内容包括用地性质、位置、用途、面积及环境要求等;

(二)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计划文件;

(三)根据城市坐标、高程系统测绘的1∶1000或1∶500地形图和测量定位图;

(四)规划设计总图和初步设计方案;

(五)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与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有关的文件、资料。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用地申请三十日内,对以上文件、资料进行审核,决定是否发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符合要求的发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予发证的,应说明理由。《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包括标有建设用地界限的附图和具体规划要求的附件,附图和附件与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二十八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必须经原批准单位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六个月内应申请办理征用土地手续,逾期又未办理延期手续的,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二十九条在市城市规划区内需要临时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查批准,领取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在县(市)城市规划区内的,领取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当地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

临时用地期限为两年。因特殊情况需延期使用的,应在期满前两个月内向原批准单位申请办理延期手续。在临时用地上的临时建设设施应在批准的用地期满前拆除,严禁在临时用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和设施。

第三十条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性质。

第三十一条沿城市规划道路一侧选址建设的单位,应按其沿路长度征用或拆迁半幅道路用地;沿河流、湖泊、坑塘建设的单位应同时负担与建设用地的同等长度的保护带。

第三十二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包括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权限:

(一)市主管区域内,建设单位或个人的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二)市主管区域外、城市规划区内同一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征用耕地三亩以下,其他土地十亩以下的,由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一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征用耕地三亩以上,其他土地十亩以上的,由各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当地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同意的,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建设单位说明理由。

第五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三条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其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包括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下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证书和附件组成,附件与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十四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程序:建设单位或个人持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证件向项目所在市、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建设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查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施工图纸,确认符合城市规划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其他有关批准文件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经原批准单位现场验线后,方可正式施工。

第三十五条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内容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报请原批准单位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六个月仍未开始施工又未办理延期手续的,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三十六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权限:

(一)在市主管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包括临时建设工程,下同),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市主管区域外,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建筑面积在两千平方米(不含两千平方米)以下的建设工程,由县、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面积在两千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由县、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县、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其它各县(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由各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未设镇建制的工矿区居民点建设,应向当地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临街建设住宅楼,临街面不准设置楼梯出入口、化粪池和垃圾道,临街围墙应力求低矮通透,美观大方并配置绿化。

第三十八条凡临城市道路的建设项目,必须退离道路红线,具体规定按本办法第三章第十七条执行。

第三十九条建筑间距应符合日照、通风、消防、抗震、卫生、交通、绿化、管线敷设等有关规定,即国家颁布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执行,并根据我市实际和旧城改造的具体情况规定为:

(一)南北朝向平行布置的条式住宅楼,其间距按南侧建筑总高度的1∶1.3至1∶1.5

控制,不得少于1∶1.3;老城区改造,建筑间距不得少于1∶1.2。

建筑总高度计算标准:以北邻建筑物室内地坪为准至修建房屋的檐部最高点;

(二)南北向道路临街改造时,建筑物北山墙以北不考虑日照间距。

第四十条建设工程竣工后,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改变原批准的使用性质和建筑物外形外貌的,或因建设工程的出让、转让改变原批准使用性质的,须经原规划批准单位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三资”企业项目,需要进行建设的,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一条临时性建筑物使用期限为两年。建成的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管线和其它设施必须在批准的使用期满前拆除,在使用期限内因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或影响正式建设施工时,应无条件拆除,因特殊原因,确需延期使用的,在不影响城市规划建设和其他正式建筑施工的前提下,在使用期满前两个月,向原批准单位申请延期使用,经批准后,办理延期手续。

第六章管线工程规划管理

第四十二条在安阳市及各县(市)城市规划区内,各种管线工程必须按照城市规划要求,统一安排,避免各种管线相互干扰,重复挖掘,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建设项目总平面设计或初步设计方案时,必须同时编制城市各项管线综合规划或专项规划。

第四十三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翻建、扩建各项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或个人持有权批准管线建设工程单位的计划文件,在市城市规划区的,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在各县(市)城市规划区的,向当地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开工。

第四十四条管线工程穿越道路、铁路、河流、桥梁、绿化带或建(构)筑物时,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四十五条在市城市规划区内的管线工程开工前,必须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有相应资质的测量部门放线定位;各县(市)城市规划区内的管线工程开工前,必须经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有相应资质的测量部门放线定位;管线铺设后,须经原批准单位验线,测量部门进行竣工测量后,方可填埋覆盖;管线工程竣工后,管线建设单位同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竣工资料一份。

第四十六条管线的走向、标高、管径、起止点、架埋方式、管线性质等设计方案需要变更时,须经原规划批准单位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第七章私有住房建设规划管理

第四十七条在市主管区域内,私人建住房,必须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安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老城区改造规划要求建设,凡纳入近期统一改造范围的私人住房,只准维修、翻建,不准加层、扩建;各县(市)城市规划区内的私人建房,必须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要求进行。

第四十八条私有住房建设审批权限:

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2005年02月17日 08:57 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02年7月18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保障城市建设的有序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丽水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在丽水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丽水市城市规划区,是指丽水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丽水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丽水市城市规划工作。 市发展计划、国土、公安、交通、林业、水利、环保、旅游、电力、电信、文体广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配合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第四条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应当正确处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突出生态城市特色,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五条编制丽水市城市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六条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丽水市城市规划区以外的莲都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建制镇的城市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区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七条丽水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每隔5年续编一次,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丽水市城市规划区内单独编制的城市专业规划,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进行编制,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丽水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后的3年内完成编制,其中主要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后的1年内完成编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依据。近期建设地段,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丽水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

安阳城建三年计划安东新区安东新城

安阳城建三年计划(六)安东新区、安东新城随着石武高铁客运专线的开工建设,我市安东新区将进一步形成以京港澳高速公路为界面的东、西两大区域,规划用地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西部规划定位为综合政务、商务、文化、体育、信息为主的城市新的核心区,东部规划定位为依托石武高铁客运专线及客运新站,建成富有人文气息的现代化新城区。在不久的将来,我市安东新区将以它恢宏的气势,全新的容貌呈现在广大的市民面前。一座东部新城正在悄然崛起,它将托起城市的未来。 规划布局: 依托两条城市的主轴线,形成“两轴多片区”的空间结构。围绕中华路与永明路之间的轴线展开,西至中华路,东至永明路,北起人民大道,南至洪河,南北长约10公里。由北向南依次建有中国文字博物馆、人民大道商业中心、易园、市民文化中心、体育会展中心、CBD商务中心、易之城和火炬创业心。 安东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安阳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选择;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美誉度,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必然要求。

安东新区的规划布局: 西起曙光路、东至京港澳高速公路,北起洹河、南至文昌大道,规划用地面积约为22平方公里。依托两条城市主轴线,形成“两轴多片区”的空间结构。由北向南依次建有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人民大道商业中心、易园、市民文化中心、CBD商务中心、体育会展中心、易之城和火炬创业中心。示范引领区(西起朝阳区、南至文峰大道、北至灯塔路、东至光明路)占地1043亩,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旨在打造出一个高品位、多功能、国际化的新城区,为整个东区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体育会展中心

安东新区示范引领区: 西起朝阳路、东至光明路、北起灯塔路、南至文峰大道。建设示范引领区,旨在打造出一个高品位、多功能、国际化的新城区,为整个安东新区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方案: 规划范围:北至明福街,南至文昌大道,西至曙光路,东至兴国路,规划用地面积1.6平方公里。 设计理念:平衡发展、精明增长、时空整合、生态为轴、绿色网络、活力单元。 规划结构:空间结构为“一主两次”三个空间,主空间为中心商务区,两个次空间分别为商务办公区和文化娱乐商业步行街区。 东南新区中轴线规划方案: 规划范围:围绕东南新区中华与永明路之间的轴线展开,西至中华路,东至永明路,北起人民大道,南至洪河,部分地段适当延伸,南北长约10公里,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 设计理念:以“易之城”为规划主题,着力构建一个地域特色鲜明的新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区,一个均衡发展的新区。 功能布局:规划由北向南规划三个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的特色片区,整合城市历史、现代和未来的意象。 文化行政区:传承安阳历史文化;

玉林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玉林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乡规划编制和修改 (2) 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9) 第四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6) 第五章乡村建设规划管理 (8) 第六章监督检查 (9) 第七章附则 (11)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和规范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玉林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玉林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乡、农垦管区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农垦管区规划和村庄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管理体制)市、县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工作。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向下级人民政府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 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业务上接受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城区人民政府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依法和按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本辖区内城乡规划的有关工作。 镇、乡人民政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组织编制、实施和监督工作。 市、县(区)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群众参与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对规划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决定和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条(政府奖励)市人民政府对遵守城乡规划、实施城乡规划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听说最近安阳市城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请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

听说最近安阳市城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请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安阳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力度明显加强,美丽的古都——这个全体安阳市民共同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靓。但与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和安阳的实际相比,在城市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没有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 的最佳格局和效果。为了充分调动各级对城管工作的积极性,必须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特别是市区两级在城市管理中的任务、责任,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中的事权、行政审批权、编制人事权、财权等,合理整合资源,这样才能使全市城管工作迈上新台阶。 因此,市政府最近对我市城管体制进行了必要的改革。此次城管体制的理顺主要是按照6 条原则进行的: 一是重心下移的原则,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心正式下移到各城区人民政府; 二是统一领导的原则,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由市政府实行统一领导。各区(安阳高新区管委会)政府按照“属地管理” 原则和规定的执法范围,组织实施辖区内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三是两级主体的原则,市、区政府(安阳高新区管委会)分别设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具体领导、指挥、调度、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各区(安阳高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具体承担辖区内城市管理行政

执法工作; 四是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的原则,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市、区分级管理模式。市和区(安阳高新区)两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由市、区政府(安阳高新区管委会)分别管理,各区(安阳高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大队)在业务上接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领导,各区(安阳高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大队)党政正职的任免,需征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同意,其副职任免要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备案。 五是人员编制调整实行“三不变”的原则,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各区分局编制和在编人员移交各区管理,移交人员现有 身份性质不变,工资待遇不变,经费供给渠道不变,工资标准及调资(含津补贴)变动随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系统同类情况人员标准执行。 六是统一、规范管理的原则,市、区(安阳高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统一编号、着装并佩带统一的执法标志。 改革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根据公国务院法制办和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国家、省、市有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方

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标题: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1991-07-27 【正文】: 【题目】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1991.07.27 【生效日期】1991.07.27 【失效日期】 【时效性】有效 【注】(1991年5月30日沈阳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1991年7月27日辽宁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 第三章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五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六章罚则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是指中心市区和苏家屯、新城子区政府所在地及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 城市中心市区是指和平、沈河、大东、铁西、皇姑区行政区域内及东陵、于洪区城区部分。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五条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在市、县、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统一管理。市规划局是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全市城市规划工作;各县(区)规划土地管理局是县(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市规划局的指导下,负责管理本地区城市规划工作。 第六条城市规划必须符合市情、县情、镇情。采用各项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应与城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保护地方风貌,体现城市特色。严格控制中心市区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自2003 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特定区域 第九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

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安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安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建筑工程总平面图、建筑设计方案专家评审情况表 【2017】15号 建设单位(盖章) 设计单位(盖章)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评审时间2017年4月26日 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名称 安阳市文峰区中华路七个村 城中村改造安置项目三标段总平面 及二、三标段建筑效果 建设单位名称安阳经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位置 (DN4-1-1-4、DN4-1-4-1、DN4-1-7-2、DN4-1-11-2地 块) 光明路东侧明福街两侧、 (DN3-5-2-1、DN3-5-3-1、DN3-5-4-1地块)朝阳路与 明福街交叉口西南、 (DN3-6-8-2、DN3-6-12-1地块) 兴泰路与岳飞街交叉口东南、 (DN3-3-9-1、DN3-3-13-1、DN3-3-14-1、DN3-6-2-1、 DN3-6-2-2地块) 朝阳路与德隆街交叉口东南。 用地规模 DN4-1-1-4地块总占地面积约5.74公顷,DN4-1-4-1 地块总占地面积约6.09公顷,DN4-1-7-2地块总占地 面积约4.84公顷,DN4-1-11-2地块总占地面积约6.47 公顷,DN3-5-2-1地块总占地面积约 6.22公顷, DN3-5-3-1地块总占地面积4.38公顷, DN3-5-4-1地块总占地面积4.22公顷, DN3-6-8-2地块总占地面积0.81公顷, DN3-6-12-1地块总占地面积1.51公顷, DN3-3-9-1地块总占地面积约2.63公顷,DN3-3-13-1 地块总占地面积约3.03公顷,DN3-3-14-1地块总占地 面积约2.71公顷,DN3-6-2-1地块总占地面积约2.20 公顷,DN3-6-2-2地块总占地面积约2.24公顷。 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 筑面积) DN4-1-1-4地块总建筑面积约18.1万平方米,其中地 上建筑面积约13.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4.3万 平方米; DN4-1-4-1地块总建筑面积约19.7万平方米,其中地 上建筑面积约15.2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4.5万 平方米;

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 19910703 【实施日期】 19910703 1991年5月30日湖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章名】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三章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规划管理 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五章建筑规划管理 第六章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 第七章监督与检查 第八章处罚 第九章附则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和保证实施城市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本市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本办法。 本市城市规划区分为市规划区和建制镇规划区。市规划区包括市区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址及重要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和其他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建制镇规划区包括镇区、近郊区以及本镇行政区域内其他应当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 第三条城市建设应当按照严格控制市区规模、合理发展小城镇的方针,逐步形成本市市区、重要城镇和其他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 第五条本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统一管理。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是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城市规划管理。 市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 郊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 第六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 【章名】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七条本市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市区应当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第八条编制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速度、建设标准、定额指标等与国家和本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江河湖泊等水体的保护,注重绿化和城市景观; (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符合城市防洪、排渍、防火、防爆、防泥石流、抗震、治安、交通、人民防空等要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或者措施;

安阳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任务书 安阳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1、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安阳市中华路与文昌大道交叉口东北角。位于安阳市中轴线上一段用地。总用地面积为78.857公顷,其中商业金融用地约20.119公顷,绿化用地约21.786公顷,居住用地约16.217公顷,城市道路用地约19.524公顷,公共停车用地约0.55公顷。 2、规划条件

3、规划总体要求 (1)规划设计要求体现合理的功能系统、适宜的功能设施配套以及和谐的居住环境,突出人、环境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2)鼓励在理性规划的基础上的创新与探索,展示同学的创造能力。 (3)规划表现上应追求明确、清晰和富有特色。 4、设计内容要求 (1)用地分析 (2)方案构思理念 (3)确定规划结构及功能布局 (4)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5)交通组织 (6)城市设计五要素的表达 (7)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5、技术要求 (1)设计应符合国家、地方有关的法规、规范。 (2)规划设计内容:

——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考虑提高土地利用率。 ——指标控制参照设计条件 ——建筑后退用地边界及相邻建筑的间距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 6、设计成果要求 1) 规划设计说明 2)规划用地现状图、区位图 3) 规划总平面图 4) 整体鸟瞰图 5)各类规划分析图 6)公共空间、沿街界面、主要景观节点、标志性建筑透视效果图 7)城市设计导引 7、时间安排 第8周(10.25):下达任务书,分析任务书给予的条件。调研、查询资料、构思立意。 第9-10周(11.1-11.8):一草阶段,交流讨论,用概念草图去阐述对设计任务的理解。进行各类规划分析图、完成规划总平面初步方案。 第11-12周(11.15-11.22):二草阶段:进行公共空间布局和沿街界面设计,完成规划总平面扩初方案。 第13-14周(11.29-12.6):二草阶段,调整公共空间布局与沿街界面设计,进行整体鸟瞰图和主要景观节点设计。 第15-16周12.13-12.20:三草阶段,修正原则性错误,完善标志性建筑透视效果图设计,完善方案设计。完善细部及配景,深入效果图设计,确定方案设计。 第17-18周:12.27-1.3正图绘制阶段,绘制规划设计成果图,编制规划设计说明。 8、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建设部第146号令发布施行)(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发布执行)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来源:规划局发表日期:2015-02-18 第一编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坐标系应当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高程系应当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和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 第四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城市设计导则的要求。 第二编规划编制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五条规划编制应当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导、统筹、调控等公共政策作用。 第六条本规定的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八条编制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九条规划成果文件应当包括纸质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具体的格式规范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十条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第十一条总体规划是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区县城乡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特定功能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一般由辖区规划和城区或者镇区规划组成。 编制总体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方案阶段。 第十二条编制总体规划前,应当首先进行下列专题研究: (一)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即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调控内容,包括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等的落实情况; (二)城市发展定位,即根据城市区位、资源环境状况、现状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的政策要求,科学分析研究城市发展方向、途径和功、 (三)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即根据现状人口规模以及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析影响人口规模的因素,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以及构成;

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唐山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北省城市规划条例》、《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的市区城市规划区中的路南区、路北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凡在此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工程设施的,均按本规定执行。 其他各区可参照执行。 (四)沿道路设置阳台、雨棚等地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建筑物主体2.5米,地下建(构)筑物退让道路规划红线不得小于3米。 (五)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最小退让距离按最高建筑的标准执行。 (六)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中作为大型商场的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方向的建筑控制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5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且与城市道路相连。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内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新建学校、幼儿园教学楼、医院住院部等主体建筑距规划道路红线20米以上。 第三十五条拟开发地块与未开发用地或规划拟改造用地相邻,其与该地块退让距离按以下掌握: (一)拟开发地块或者相邻地块已编制详细规划,按照详细规划掌握。 (二)两地块均未编制详细规划,按以下掌握: 1、在拟开发地块东、西两侧存在未开发地块,退让该侧地块边界,高层不小于10米,多层不小于6.5米。 2、在用地北侧存在未开发地块,住宅建筑退让该边界日照间距一半。 3、在用地南侧存在未开发地块,若拟建为多层住宅建筑,则退

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

AY 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 1 6年4月

项目名称: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委托方(甲方):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承担方(乙方):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141165) 市政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证书编号A141002828 编制阶段:送审成果 送审单位: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送审时间:2016.04

院长:杨德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总工程师:尹卫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管院长:陈永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市政一分院院长:陈利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副院长:孙成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魏改霞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姚学同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赵耀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赵耀薛磊肖梦莹 刘亚洲陈宁宁张凤菊

安阳市地方规章AY 编号:AY01-2016 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2016—4—23发布2016—4—23 试行————————————————————————————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联合发布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阳市规划局

前言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旨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载体是建设项目,因此,城市建设项目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仅仅考虑雨水管渠系统、以“快排”方式应对雨水的传统发展方式,转而全面考虑小雨、大雨、暴雨等不同情形下对雨水径流的合理管理需求,构建由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雨水管渠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协调衔接组成的海绵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对于建设项目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鉴于我国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的实际情况,相关规定中并未照搬国外在强降雨(如重现期为30年、50年或100年一遇的降雨)时外排峰值流量的量化控制要求,因而只需合理进行场地竖向设计、使超标雨水径流能够按照规划要求排出场地即可,不需要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雨水管渠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明确指出:“为保障城市安全,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区域,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仍然应当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的相关标准执行。”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雨水管渠系统规划设计已有规范迸行指导,也不需要另外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目前尚缺乏技术导则以指引相关规划设计落实量化管控要求,为此,编制组根据本地降雨、土壤、地形地势、地下水位、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具体情况,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规划设计标准;5.规划设计指引;6.计算指引;7.附则。 本导则由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解释。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至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了相关技术规定,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德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及《建德市域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建德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进行分类。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五《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附录五规定范围的建设

项目,应先提供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除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核定建筑容量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3.5。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八条新建建筑间距,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土地合理利用等要求,还必须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九条低、多层建筑(不含高度5m以下的门卫、变配电房、电信交接间、小库房、车库等附属建、构筑物,下同)之间的间距 (一)居住建筑正面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L为南侧(东、西)侧遮挡建筑高度1.2倍 、两幢建筑非平行布置,当夹角小于等于30°时,按平

安阳文峰区宝莲寺镇总体规划(2014——203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4) 第三章区域协调规划 (7)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9) 第五章空间管制与城市发展方向 (10) 第六章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13) 第七章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7) 第八章城区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19) 第九章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2) 第十章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23) 第十一章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29) 第十二章城区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规划 (31)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6)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 (37) 附录2030年宝莲寺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3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筹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促进宝莲寺镇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文峰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文峰区宝莲寺 镇总体规划(2014-2030)》(以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4、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规[2003]119号)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5号)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4号)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规[2002]112号) 5、国家和河南省、安阳市其他有关法规和规范 第三条指导思想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土 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紧凑型小城市。 2、以“五个统筹”思想指导宝莲寺镇与周边地区一体 化发展,加强城乡统筹,提高宝莲寺镇整体经济实力,推 动宝莲寺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以“1+4+2”都市圈发展为契机,在做好联系纽带 作用的同时,强化宝莲寺镇区域交通优势及生态格局的保 护。 4、注重与安阳市主城区、汤阴县城及其羑里城整体风 貌的控制,特别应注重中华路城市景观轴线的延续。 5、尊重城区周边水体及绿廊资源本底,合理组织城市 空间,实现自然资源与城市建设的完美结合。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3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 理) (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自2003 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特定区域 第九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六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 (三)文化娱乐用地(C3),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四)体育用地(C4),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五)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居住用地(R)。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25页)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 (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 第六条 (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 (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 (大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 (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潮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潮州市城市规划管 理办法

潮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潮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潮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土地开发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市城市规划区,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所划定的168平方公里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174 平方公里的范围。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潮州市城建规划局是潮州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实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的法规,规章、政策; (二)负责组织编制、审查或审批管理权限内的城市分区规划和各项详细规划; (三)参与城市规划区建设项目建设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负责建设项目的选址并出具选址意见书; (四)负责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用地定点,核定用地位置、界限、性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五)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含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它工程设施)的报建审批工作,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六)负责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的管理工作;指导、检查、辖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 (七)检查、监督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规划的实施,依法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 (八)组织推动城市规划科学化、技术化、人才培训和经验交流; (九)处理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其它业务。

安阳城建规划

安阳城建三年计划(六)安东新区、安东新城 发布时间: 2010-1-12 12:46:39 源自:安阳新闻网 随着石武高铁客运专线的开工建设,我 市安东新区将进一步形成以京港澳高速公路为界面 的东、西两大区域,规划用地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 西部规划定位为综合政务、商务、文化、体育、信息 为主的城市新的核心区,东部规划定位为依托石武高 铁客运专线及客运新站,建成富有人文气息的现代化 新城区。在不久的将来,我市安东新区将以它恢宏的 气势,全新的容貌呈现在广大的市民面前。一座东部 新城正在悄然崛起,它将托起城市的未来。 规划布局: 依托两条城市的主轴线,形成“两轴多片区”的空间结构。围绕中华路与永明路之间的轴线展开,西至中华路,东至永明路,北起人民大道,南至洪河,南北长约10公里。由北向南依次建有中国文字博物馆、人民大道商业中心、易园、市民文化中心、体育会展中心、CBD商务中心、易之城和火炬创业心。 安东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安阳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选择;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美誉度,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必然要求。 安东新区的规划布局: 西起曙光路、东至京港澳高速公路,北起洹河、南至文昌大道,规划用地面积约为22平方公里。

依托两条城市主轴线,形成“两轴多片区”的空间结构。由北向南依次建有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人民大道商业中心、易园、市民文化中心、CBD商务中心、体育会展中心、易之城和火炬创业中心。示范引领区(西起朝阳区、南至文峰大道、北至灯塔路、东至光明路)占地1043亩,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旨在打造出一个高品位、多功能、国际化的新城区,为整个东区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体育会展中心

《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滨政发〔2004〕71号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 位,市属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 《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5月31日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滨州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九月一日 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在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确定的机场、港口、重要交通设施、城市水源地、风景名胜旅游区、历史文化遗存区、开发区、独立工矿区等城市规划控制区。 滨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北镇、市中、市西、市东、彭李、蒲城办事处行政区范围,滨北镇、杜店镇、尚集乡、小营镇行政区范围及梁才乡韩墩干渠以西区域和单寺乡韩墩二分干以南区域。 城市规划建成区范围:东至东外环、西至西外环、南至南外环、北至北外环路内的区域。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及其他建制镇规划区具体范围,分别由县人民政府和建制镇人民政府在依法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 第五条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城市与乡村、近期与远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方针。 第六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鼓励城市规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技术水平。城市规划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由城市人民政府从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安排解决。 第七条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对市、县人民政府划定的独立工矿区、港口建设区及特殊区域,由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该区域的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负责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负责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依法组织对城市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与检查;组织城市规划的科学技术研究与信息交流等。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有权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出建议并进行监督,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