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宁远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的教学设计

————综合程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内容提要:本教学设计是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一课为蓝本,将本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直探索的综合程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以学生小组合作活动为主体形式,而策划的一堂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体现新课改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策略】

1、运用综合程序教学法。综合程序探究教学法是依据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原

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它通过一系列层次性的综合程序作业,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又通过反馈、质疑,内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激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2、制作课件——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3、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模式。每六至七人分一小组;教学中学生通过组内讨

论、小组间竞赛答辩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分析】

初一学生阅历单纯,思维直观而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设“程序”,步步诱导,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在质疑反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会学习。

【对教材的分析】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整体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此时不仅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商品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都突显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本课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为学生展示明清科学技术和古典文学的成就(注:为了显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本人先讲授教材《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明清四大古

典名著以及世俗文学的勃兴。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明清科学技术成就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明清科技发展的特点,反思古代科技逐步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论由史出”的历史思维。

通过对明清古典名著的了解,使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小说与历史的区别,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明清科技与文学成就的了解,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璀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了解明清文学艺术的主流是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歌颂真善美,从而陶冶学生的唯真、唯美、唯善的品格。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明清四大古典名著;

教学难点: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

【综合程序题】

将教材内容编成一系列综合程序题(见教学流程表)。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表

浅析孔子的文艺观

浅析孔子的文艺观 摘要:首先简介孔子的生平和文论思想,他的文论思想被概括成为“诗教”说; 其次分三个方面来浅显分析孔子的文艺观, 第一,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第二,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第三,“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追求。 最后,总结孔子的文论思想,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特别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孔子、兴观群怨、思无邪 姓名:苏晓龙 学号:20080341044 班级:08汉语言文学三班 孔子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逐渐成形发展的时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方面,都充满了新和旧、进步和保守的斗争,在这种形势下,孔子的思想也是十分矛盾的,既保留着不少旧的东西,也难能可贵的在他思想中有着新的内容。 孔子的文论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其重点是谈论文艺和伦理道德、政治教化的关系,他的基本观点是强调文艺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他这种文艺思想,被概括成为“诗教”说。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这种功利性的诗学观、文艺观,对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文论影响至深,可以说一直波及到今天。 本文就是从三个方面来浅显的分析一下孔子的文艺观。 一、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诗经》是否由孔子删定,难以确定,然而他曾经整理过《诗经》是毫无疑问的。他自己就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孔子在对《诗经》的评论中还明确地提出了他的文学批评标准,这就是《论语·为政》中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认为《诗经》各篇的内容都是合乎他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的,然而,《诗经》的实际内容则是相当复杂的,既有歌功颂德之作,也有暴露批判之作;既有天真朴素的爱情歌唱,也有严肃庄重的祭祀乐词;既有下级官吏牢骚不满的发泄,也有王公贵族享乐生活的写照。 二、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就是孔子的文艺观,主要眼于文艺的社会教育功用,是儒家思想的主要载体,着重体现了文艺对人与社会的影响力,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孔子的“兴”、“观”、“群“、“怨”是比较典型且有代表性的。 “兴”是作诗的方法,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愤,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按朱熹的诠释意思是:“兴者,先言他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具有含蓄美,又有发散性思维的特点,能给人联想的空间,所以,“兴”这种作诗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观”的本义是观察,仔细地看,“观”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知识总结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知识总结【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专题重点】 一、文学艺术与政治演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1.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与政治演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1)唐朝:唐朝实行科举制,进士科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为唐代诗歌的繁荣提供了政策环境。唐朝的边塞诗折射出当时的边疆开发与生活状况。唐朝开放的文化政策、国家的

繁盛统一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提供了创作素材。唐朝的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孕育了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 (2)宋朝: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为词的流行、话本和风俗画的出现提供了经济、社会基础。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其词风的差异深受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南宋时期宋金对峙、人民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3)元朝:元初中断科举制,部分文人转向元曲和杂剧的创作,这为元曲和杂剧的繁荣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科举制的恢复,元曲和杂剧的创作开始衰落。 (4)明清时期: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提高、市民阶层的进一步壮大的时代背景下,通俗化的明清小说繁盛。《儒林外史》抨击八股取士的危害,《红楼梦》折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西游记》体现了新兴工商业者追求个性自由的欲求。明清的文化专制促使部分画家借物抒情、借物铭志,以梅、竹、兰、菊等为主要素材的文人写意画成熟。清朝时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2.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发展与政治演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1)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剧烈的革命、频繁的战争,腐败的政治,使启蒙思想家曾经渴望的“理性王国”一时幻灭。文学家艺术家转而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 (2)19世纪中叶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批判现实主义开始盛行。 (3)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电气时代的到来,艺术家重视光和色的作用,捕捉瞬间印象,印象画派兴起。同时,电影诞生、电影技术发展。 (4)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不断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大动荡和大变化,使西方文学艺术产生重大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二、19世纪以来西方主要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 (1)时代背景:①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②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专题概述(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本单元内容介绍的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主要是西方的文学艺术。任何文学艺术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反映,是对当时现状的反映,因此要把它们放在当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19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浪漫主义文学席卷全欧文坛。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与发展,社会中逐渐暴露出来的矛盾和弊端,使作家们对资本主义现实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文学艺术领域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等等,都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姿,出现了不少反映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20世纪中叶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文学艺术也进入了又一个新的繁荣时期,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在传承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呈现出多元化、与时俱进的特征。 【教材分析】 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学情分析】 从高二学生知识的状况看,学生已经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高二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分析,知觉、兴趣、情感等方面理性不多,多为感性体验,所以根据学生的情感和年龄阶段特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环境中掌握学习的经验与技巧,并形成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 【课标要求】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三维目标●学科素养】

孔子的文艺思想

孔子的文艺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论语》是最早的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书中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言论和行动。孔子的思想学说零星地体现在其言论之中。 孔子主张“君子不器”,也就是主张通才。孔子本人就是一位文化通才,其思想学说涉及了政治、伦理、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领域。搜集整理《论语》中涉及文学(或文学艺术)的文献材料,就可以发现孔子的文艺思想丰富而系统,涉及到了文艺理论的许多和命题领域。 以下,是我们综合我们所翻阅的所有与孔子的文艺思想有关的资料,从孔子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继承与发展、评价以及对现代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的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一、孔子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 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中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孔子的文学理论批评是以对《诗经》的评论为主而展开的。“诗教”之说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之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关于文艺的一系列论述都是围绕“诗教”而展开的。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1、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篇》载,孔子在论述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时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基本原则,他认为诗、礼、乐是人们进行以“仁“为中心的道德修养的几个必经阶段。 孔子生活的时代, 是一个诗与乐的时代。他的“博于诗书”、“察于礼乐” , 不

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思想与文学艺术课后辅导练习第五篇

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思想与文学艺术课后辅导 练习第五篇 第1题【单选题】 鸦片战争后,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爱国知识分子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魏源 D、李鸿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詹天佑一一京张铁路 B、侯德榜一一侯氏制碱法 C、林则徐一一《天演论》 D、魏源一一《海国图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材料中的“是书”指的是( ) A、《资政新篇》 B、《天演论》 C、《海国图志》 D、“明定国是”诏书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是近代某思想家极力推崇的三点。这位思想家是( ) A、严复 B、魏源 C、詹天佑 D、侯德榜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著作中体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的是( ) A、《狂人日记》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四洲志》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此书的译著者是( ) A、魏源 B、严复 C、曾国藩 D、梁启超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它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有重要作用。它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著作是( ) A、《四洲志》 B、《敬告青年》 C、《天演论》 D、《海国图志》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它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这部著作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译著《天演论》 C、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______”。 【答案】: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成就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成就 1[2019全国卷Ⅲ,33,4分]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①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②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本题以恩格斯的评论为切入点,考查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主要成就,凸显了史料实证①和历史解释②的学科核心素养。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排除A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其特征是强调表现人的自我感受,故事背景模糊不清等,排除B项;《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更强调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排除D项。 C 2[2018全国卷Ⅲ,34,4分]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②,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③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①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本题从俄国戏剧家果戈里的剧作《钦差大臣》切入,考查政治体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文史互证,凸显唯物史观①、时空观念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在戏剧《钦差大臣》里,一名小官吏路过偏僻小城时,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暴露了他们的丑恶嘴脸。作者用戏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原形,从而揭露了俄国专制体制的腐朽,答案为B项。俄国进入资本主义时期是在1861年改革之后,故A项错误。《钦差大臣》属于现实主义文学风格,故C项错误。该作品重在揭露俄国社会的政治黑暗,故D项错误。 B 名师点拨文史互证是当代史学发展的沃土,本题与2018年全国卷Ⅲ第42题有相似之处,备考时要注意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文学作品。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无法摆脱时代刻在其内容、结构、语言上的烙印,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深沉而浓郁的时代风貌,这也是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在。 3[2019全国卷Ⅲ,35,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①,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②这类作品③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本题以“达达派”的艺术特色为切入点,考查现代主义的特点,凸显了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和历史解释③的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达派”属于现代主义流派,现代主义流派的作品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学业达标] 1.关于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之间不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前者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后者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 ②前者突出理性,后者注意表现人的感情③前者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后者则不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 A.①②③均正确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D.②正确,①③不正确 答案 B 解析新古典主义美术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浪漫主义美术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与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③错误;①②符合史实。故选B项。 2.近代西方某一画派在创作中主张:“将个人感情趣味以及艺术才能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而不受任何形式与法制的限制。”下列作品中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播种者》B.《日出·印象》 C.《自由引导人民》D.《格尔尼卡》 答案 C 解析据“将个人感情趣味以及艺术才能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可知是属于浪漫主义画派,故选C项。 3.某作品问世以后产生了惊人的社会反响,资产阶级评论家凭着他们的敏感,从政治上作出论断:“里面有农民的抗议声”,“在这三个突出在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农民暴动的刀枪和1793年的断头台”。此作品出自( ) A.达·芬奇B.米勒 C.拉斐尔D.罗丹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拾穗者是米勒的现实主义画作《拾穗者》的主题,故选B项。 4.俄国评论家波波诺娃曾这样评论过某一美术作品:以宽阔的、凄凉的大河为背景,……这种创作思想暗示了那些……伏尔加河畔的纤夫,……他们不论走到何方,都摆脱不掉悲惨的命运。这部作品代表的艺术流派的主要特点是( ) A.注重个性表现和重大事件 B.以写实的手法来表达一切 C.表现纯粹的光与色的关系 D.追求抒情写意的绘画艺术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信息不难看出这一美术作品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它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代表作,是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特点就是以写实的手法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故选B项。 5.(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中)库尔贝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画作《石工》:“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秆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此画应属于下列哪一绘画艺术流派( )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 B 解析古典主义是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排除A项;题干反映关注现实社会、真实再现社会等特点,符合现实主义绘画风格,B项正确;浪漫主义美术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其关注点不在于反映现实,而在于表现人的情感,排除C项;现代主义以个人主义、虚无主义为基础,表现出激烈的反传统倾向,排除D项。 6.(2018·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期中)“色彩成为一种语言符号、一种灿烂的文辞,并以图像形式反映真实,其形象没有绝对的轮廓,物体之间相互由光线与空间连接,使人对之产生一种瞬时的感受。”从此类作品中我们可以体验到( ) A.浪漫主义的感性B.印象主义的光影 C.现实主义的细节D.现代主义的夸张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色彩成为一种语言符号、一种灿烂的文辞”“物体之间相互由光线与空间连接,使人对之产生一种瞬时的感受”可知是印象派的特点。印象派强调光和色,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故B项正确。 7.(2018·吉林实验中学期末)一位画家为法国鲁昂大教堂绘制了三十余幅画作,其中有

浅析孔子思想中的美学思想是如何体现的

浅析孔子思想中的美学思想是如何体现的 浅析孔子思想中得美学思想是如何体现得 在与大伙儿谈论孔子美学思想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美学: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得意义是“对感观得感受”.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美学(aesthetica)》一书得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论文联盟门独立学科得产生.它是从人对现实得审美关系动身,以艺术作为要紧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得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得制造、进展及其规律得科学. 是以对美得本质及其意义得研究为主题得学科.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得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得创始人.他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同时被后世人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一生得要紧思想我们能够归为四个部分:政治方面其核心是“礼”与“仁”;经济思想最要紧得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得义利观和"富民"思想.个性差异要紧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妨碍得教育思想,和核心为“美”和“善”得统一得美学思想.这也是形式与内容得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得手段,陶冶情操得重要方式.wC 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方面修身成性.他得美学思想对后世得文艺理论妨碍巨大.下面,我将结合孔子得要紧名言来谈一下他得美学思想: (一)文质彬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中,“文”和“质”是相对得,“文”是指外在得.文采;“质”是内在得,朴实得自然得无修饰得;“野”是指粗鲁;“史”是指言辞华丽但虚伪.从表面上看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就失去了原来朴素得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因此文化得进展要与人类得本质相习惯,相协调.确实是孔子所要求得“文质彬彬”.这是从大得方面来看.从个人方面来看是讲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非常粗俗,一个人假如过于文雅了就会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得节而不切合实际.因此要求要“文质彬彬”,确实是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如此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意义得君子.这个地方得“文”和“质”上升为美学得思想范畴确实是审美、艺术得内容和形式.“文质彬彬”确实是孔子所讲得“文”和“质”得统一,“美”与“善”得统一,内在与外在得统一,简而言之确实是要求内容与形式得统一. (二)尽善尽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韶:古代得一种乐舞;尽美:乐舞得音调、形式得完美;尽善:要紧指其所涵蕴得思想意义之雅正;《武》:周武王时乐舞名;这句话得意思是在孔子谈到《韶》得时候,觉得“音调形式美极了,思想意义好得了极点”.在谈论《武》时,“美到了极点,但善还不够好”.这则语录中提出了“尽善尽美”讲,就要求文艺作品能够尽美尽善,这也是孔子文艺思想得审美特征.这个地方孔子看到了美与善得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从善得观点看是完满得东西,从美得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整得.美具有独立存在得价值.“尽善”并不等于“尽美”.然而孔子又认为:美与善相比,善更是全然得.美尽管能给人以感官上好得冲击,但美要符合“仁”得要求,确实是要具有善得内涵,才有社会存在得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得统一.如此既相对又统一得观点,在矛盾中不断进展上升,就形成了孔子得 “尽善尽美”得思想.孔子这一思想对后世得华与实、情与理等咨询题讨论都产生了深远得妨碍. (三)中声以为节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淫:过分.意思是讲:“《关雎》这首诗,欢乐却不是没有克制,悲伤却不至于过于悲伤.”这就讲明了情感应该是有秩序有克制得恰到

201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世界现代史:06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西风颂》 【考点】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 【解析】“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人的价值的尊重,排除A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期特征是强调表现现代人的自我感受,故事背景模糊不清等,排除B项;《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更强调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排除D项。 【答案】C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内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战后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 【解析】“《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通过这材料却发现,不同时期对这本书添加了不同的内容,如“1901年译”的加上了“鉴于“为奴之势逼

论孔子的文学思想

论孔子的文学思想 摘要:孔子不仅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孔子的文学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古往今来无出其右。以往学者多是了解研究孔子政治哲学思想, 对他的文学思想的研究有所忽略。我将从孔子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文学批评的原则与标准、文学与道德修养并重、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相协调四个方面,对孔子的文学思想进行解读,稍作介绍。 关键词:孔子;文学思想;现实主义;文学批评 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纵观我国二千多年的文学史长河,出现过浪漫主义等诸多流派,但现实主义却是这条长河中首尾贯通的主流.《诗经》虽在文学创作方面开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先河, 然而一部诗集只能成为创作的楷模而已, 而为现实主义古典文论奠定基础并对些一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算是孔子的文学思想。 (一)文学具有实用性 文学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学实用于政治;孔子认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不仅密切而且非常直接。他认为从事政务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学修养,就是要“诵诗三百”。不然等做了官再学习,势必走弯路。他说: “先进于礼乐, 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他选用人才的态度很鲜明,宁选择先具备文学修养的常人, 也不录用做了官再学习文学的卿大夫子弟。因为没有必要的文学修养, 就不具备从政的起码的能力和资

格。其次,从政者必须把所具有的文学修养灵活地卓见成效地用于政务的处理, 就是授之以政而达,使于四方而能专对。不然,“虽多, 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孔子聚徒讲学,也正是为了培养从政的人才。对于那些善于把文学修养运用于政务并取得政绩的学生, 孔子总给予热情的鼓励。他夸奖子贡为宗庙里盛黍樱的瑚琏,赞扬子路“片言可以折狱”, 甚至把侄女嫁给了“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的南宫适。二是文学实用于风化;天下之所以动荡,社会之所以昏暗, 孔子认为根源在于“礼崩乐坏”, “知德者鲜矣”。(《论语、卫灵公》) 他充分认识到文学在改革世风中所具有的巨大作用。他说: “博学于文, 约之以孔, 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颜渊》) 不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言行便不切仁义之道, 世风便恶浊不堪。孔子的这一认识, 早已为古今史实所证明。只有能动地发挥文学的“兴”“观”“群”“怨”的积极功用, 社会的风气才得以淳厚, 人民的精神才归于文明。三是文学实用于教育;孔子兴办教育, 意在培养以仁义治国的人才, 不断扩大宣传和推行“忠恕”之道的队伍。由于认识到文学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除了直接向学生教授政治之外, 孔子把文学作为重要课程。 (二)文学具有现实性 《论语、述而》云:“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主张以“仁”治天下, 反对依恃暴力。认为以力治国,百姓慑于严刑峻法,仅能短期内不犯法,却没有廉耻之心;而以“德”、“礼”治国, 百姓便“有耻且格”了。文学必须紧紧围绕现实社会中各类重大问题进行反映。脱离

阐述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及其在文艺理论史上的作用与影响

阐述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及其在文艺理论史上的作用与影响 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1004班姓名:王亚军学号:20100001402 里士多德(前384年4月23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还是一位真正哲学家,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他的研究课题之一搜集各国的宪法,并依此进行比较研究。 里士多德文艺思想: 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柏拉图的学生,一生著作丰富,主要著作有《形而上学》、《物事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修辞学》等。 2、《诗学》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的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理论专著。 3、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文艺的本质是模仿,各种艺术的公共本质在于模仿,其中的差别有三点:一是模仿的手段不同,二是模仿的对象不同,三是模仿的方式不同。 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创造性的模仿说。 5、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象优于现实。 6、在《诗学》第25章,亚里士多德列举了诗人所要模仿的三种对象:一是事物过去和现在实有的面貌,二是人们对事物的传闻或设想,三是事物应有的面貌。他最赞赏的是模仿第三种对象。 7、《诗学》的论述重点在悲剧方面,它颇为深入的探讨了悲剧问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它提出西方戏剧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悲剧定义。 8、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情节:首先,情节必须严肃;其次,情节必须完整;第三,情节的长度必须适当;最后,情节必须单一。 9、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主角必须具备如下四个条件:第一,他必须出身于名门望族;其次,悲剧的主角的本性必须善良;第三,悲剧主角犯有错误;第四,悲剧主角必须由顺境转入逆境。 10、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应当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情感得到陶冶,产生好的影响和作用。 11、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创作应该“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描写”、“按照人应当有的样子来描、“利用似是而非的推断”、“把谎话说得圆”。 12、模仿艺术的创造性表现。 (1)形象优于现实。模仿的过程就是弥补现实的不足,对现实进行理想化的过程。在《诗学》第25章,亚里士多德列举了诗人所要模仿的三种对象:一是事物过去和现在实有的面貌,二是人们对事物的传闻或设想,三是事物应有的面貌。他最赞赏的是模仿第三种对象。 (2)艺术必须有惊奇。所谓惊奇,就是为避免平淡而使用奇字、奇句和奇情所形成的一种惊人的形态。首先表现在用字方面,诗是语言艺术、文学语言是由文字组成的,文字的奇最有助于文学语言风格的惊奇。其次惊奇表现在造句方面,奇特的句子可以造成奇特的呼吸节奏,形成奇特的情感背景。 13、亚里士多德的艺术功用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人格是全面发展的人格,所以他在其巨作《诗学》中从文艺的心理

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 美学的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需要在哲学体系中给艺术一个恰当的位置,于是他建立了一门学科研究感性的认识,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都有着紧密联系。 美学思想是一种抽象的带有很强主观性的对美的思想认识,是人对事物的美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的凝聚,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偏好。一般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的审美气质。 在人类的早期意识中,美于善是混沌未分的。以后,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快感,逐渐同善区分开来了。但在理论上第一次明确地区分了美与善,从中国美学史来说是从孔子开始的…… 孔子在美学方面虽然没有专门的著作,但是其观点散见于《论语》及其他相关的文献中。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其美学脉络。 《论语·八佾》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朱熹注说:“《韶》,舜乐。《武》,武王乐。美者,声容之声。善者,美之实也。”美是从艺术形式说的,善则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而言。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

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孔子在易学中明确提出了“美在其中”、“见仁见智”等著名美学命题。《童子问易》在易宗基础上提出了美宗,道:“阴阳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可谓是美学之宗”。 美是处处存在的,世界没有美是万万不行的。美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 孔子整理《诗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和精神财富。孔子在《论语·泰伯》中提到"兴于《诗》",也就是说诗篇能使一个人振奋精神。《诗经》中的作品,既包含着许多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感悟,体现出一定的道德原则,又充分抒发情感,形象生动,起到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阅读的同时,人们在头脑中浮现的是河中沙洲上站着的美丽姑娘,这本身已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又使人产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孔子不仅自身重视诗的学习,还经常督促他的儿子孔鲤和弟子学习诗。《论语·季氏》中提到,一天孔子站在院子里,鲤趋而过庭。孔子问儿子:"学诗乎?"孔鲤说:"未也。""不学诗,无以言。"孔鲤退而学诗。对于儿子的教导,孔子认为应该好好学诗,这样才能善于辞令,出席各种场合,不管是议论政事,还是聚会宾宴,都时兴以诗句相互对答。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诗言志"是中国古代已有的关于诗的本质特征的解读。在《礼记·经解》孔子曾谈到:"温柔敦厚,诗教也",体现出孔子将审美艺术活动与政治、道德教化相融合。 其次,"立于礼".孔子对于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感到痛心疾首,并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认为礼可以使人"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因此,他推崇周礼,认为礼的运用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对礼文化的把握可以从礼仪和礼义两个方面进行。从礼仪层

虚静思想与文学艺术创作论文.doc

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需则无为而无不为也。mfai rs63、这可以说是达到静虚心境的具体条件。如何才能其备这个条件,庄子认为最根本的办法是“无己”,即忘记自己,从精神卜超越个体有限的存在,摆脱一切“物役”达到独立无待。在他看来,“无己”而后才能“无待”。“有己”就会使人意识到自己与外界的对立差异,就会有物我之分,是非之知,形成种种苦闷纷争。所以只有忘记自己,才能保持内心宁静不受外物是非好恶所限制,完全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己之人,是谓人于天”。可见,“无己”实际上就是自我与道的结合。庄子认为这要有个循序渐进的修养过程,为此他又提出了“心斋”“坐忘”的修养方法,以完成这个过程。所谓“心斋”即是一种摒

弃情欲,保持虚静的精神状态。庄子认为道是不能靠耳目感官及心智把握的。只有精神保持静态,才能为道归集,悟得妙道,即靠直觉才能认识道。所以他又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免。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人世间)))懂得“心斋”这个道理,心志保持专一虚静,就能达到“坐忘”的境界。“坐忘”,也即彻底忘怀一切,包括自己的肉体、生命,身心完全与道合一。它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修养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大宗师》里庄子通过颜回向孔子讲述自己进步的故事,说明了这一境界。颜回首先忘了仁义,后来又忘了礼乐,最后达到“坐忘”。在庄子看来,要与无限的“道”本体合而为一,人的心灵必需经历儿个阶段的精神修养。首先,要消解人作为生物性存在而与生俱来的生理欲望,使人不做本能欲望的奴隶。其次,要消解知性对于精神的束缚,不让由知识活动带来的是非、得失、荣辱等等烦扰心灵。最后阶段则是能在心灵绝对自由解放中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首先从“虚静”的现实层面来看,文学创作需要高度的投人和忘我的专心专心致志。大家知道,在《庄子》一书中有不少关于技艺的寓言故事。《达生篇》里有四则寓言,分别是“拘楼承绸”“操舟若神”“踏水如履平地”“梓庆削木为糠”。庄子利用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作业

课时检测(四十四)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大连测试)英国著名评论家柯林·威尔逊说过:“存在主义的中心问题可以由一句话来概括:人的地位。但是,人是神还是虫?现代文学采取第二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人的毫无价值。”这表明现代主义文学() A.宣染迷惘、虚无等精神创伤 B.违反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 C.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 D.揭露丑恶现实并憧憬美好未来 解析:选A根据材料“人的地位。但是,人是神还是虫?现代文学采取第二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人的毫无价值”体现了就人的地位的迷茫和彷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及表现方法,故B、C两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揭露丑恶现实的是现实主义文学,故D项错误。 2.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A.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题材 B.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C.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解析:选A从材料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可知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体现,故材料反映的主旨是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题材,故A项正确。 3.在西欧某一历史时期,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音乐的服务对象由宫廷转向社会,由贵族转向资产阶级;音乐家也由受雇于宫廷的奴仆变成了为争取个人的成功而创作和演奏的艺术家。适应了这些变化而盛行的音乐流派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民族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选B古典主义音乐是服务宫廷、服务贵族的,故A项错误;“音乐的服务对象由宫廷转向社会,由贵族转向资产阶级;音乐家也由受雇于宫廷的奴仆变成了为争取个人的成功而创作和演奏的艺术家”表明是浪漫主义音乐,故B项正确;民族主义是体现民族特色的,与材料体现的浪漫主义音乐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浪漫主义音乐,不是现代主义音乐,故D项错误。

2020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3课美术的辉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23课美术的辉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1.掌握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重点) 2.探究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1.新古典主义美术 (1)背景 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 ②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2)特点 ①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②表现形式上,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3)代表 ①法国画家大卫是杰出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代表作有《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等。 ②法国画家安格尔的作品《泉》,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满结合。 [思维点拨]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2.浪漫主义美术 (1)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2)特点 ①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②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3)代表: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典型表现了这一画派的风格特征。 1.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有什么不同?

提示(1)新古典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2)浪漫主义: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2.新古典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差异? 提示(1)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2)浪漫主义画家注重感情的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浪漫主义美术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二、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1.现实主义美术 (1)特点: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2)代表: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等;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印象画派 (1)兴起 ①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②特点: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③代表: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 (2)发展 ①特点: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②代表:荷兰凡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代表作《向日葵》;法国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思维点拨] 以凡高、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反对印象派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由此传统美术开始向现代美术过渡。 3.下面这幅画叫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提示名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特色:深刻展现了俄国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俄国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 4.

关于孔子文学思想以及影响

关于孔子伦理思想及其价值探讨 摘要: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伦理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总结了以往的伦理思想,在中国伦理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体系,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孔子伦理思想当代价值初探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伦理文化,道德在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古代,儒家伦理独立承担着培植中国人道德意识的使命。人们按照儒家伦理的要求规范着自己的日常生活、实践着自己的成德之路,并凭着对儒家伦理的学习和实践而谋取功名利禄,成就一番事业。随着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渗入,儒家道德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衰微。今天,儒家道德已逐渐淡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对于这一现象,许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命运的人都抱以深深忧虑和惋惜。更有一些人将当代中国人道德精神的萎靡不振归结为一个世纪以来知识阶层对儒家道德思想的批判和否定,试图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再度诠释和弘扬来恢复儒家道德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与一般研究者的思维角度和研究目的不同,本篇论文通过对孔子思想的考察与分析,试图从儒家自身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价值倾向来找出导致儒家陷入今天困境的原因,从其本身来揭示出它的历史命运。这里首先指明的是,由于本篇论文的观点均出自对《论语》中孔子及其学生有关论述的分析和推演,因此它并不是一个关于儒家道德思想的完整而全面的综述。论文中所涉及的问题甚至不能涵盖孔子的全部思想。作者只是将孔子思想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综合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孔子思想中所蕴含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激发人们更全面、更完整地理解孔子以及后来儒家思想家的思想。并在系统地反思清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塑中国人的道德世界。 一,孔子伦理思想的来源 孔子的伦理思想产生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孔子生活在一个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了牛耕、铁器等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使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加剧了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与征伐连年不断。同时,由于周王朝的衰落,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广大劳动人民在封建领主和地主的双重剥削下,生活异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农奴和残存的奴隶不断进行起义反抗。统治者逐步认识到了劳动人民的力量,寻找新的统治武器,以便于更好的维护自己的统治。人民由于长期遭受战争的创伤,也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的伦理思想便应运而生了。 孔子生活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之中,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从“士”上升为“大夫”,因此他的伦理思想深深地打上了封建领主阶级的烙印,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由于孔子年轻时地位比较低下,与劳动人民有大量的接触,因此,他肯定和顺应春秋时期“重人”、“重民”的历史潮流,在吸收、提炼原始社会遗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