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2014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 活页规范训练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3-2014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 活页规范训练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3-2014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 活页规范训练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3-2014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 活页规范训练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生产性B.平衡性

C.差异性D.整体性

2.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A.气候B.土壤

C.水文D.生物

解析第1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第2题,水位的抬升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而水位属于水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答案 1.D 2.C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3.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4.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上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CO2愈来愈少

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解析第3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可以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即具有了平衡功能,但并不是单个的要素所具备的功能。第4题,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生物体内,把自然界的无机物转化、合成有机物,同时吸收CO2,放出O2。

答案 3.C 4.A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B.毁坏植被

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

7.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出林地在不断减少,梯田的面积在增大,由于开垦梯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河流中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使河床抬升,容易产出洪涝灾害。第6题,从上题

的分析来看,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加剧的根本原因是植被破坏。第7题,由于植被破坏,引起水文等其他要素也发生相应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5.D 6.B7.B

一个地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带也是一个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

C.各地理要素具有协调统一的变化过程

D.整体功能小于各自然地理要素各自的功能总和

9.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向恶性方向发展的是

()。

A.植树种草B.修水库

C.围海造陆D.围湖造田

解析第8题,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自然地理要素各自功能的总和。第9题,围湖造田将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功能下降,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且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8.D9.D

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10~11题。

10.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热条件的变化B.地壳运动

C.植被类型的变化D.岩浆活动

11.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解析第10题,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①阶段当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②阶段当地地

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③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

第11题,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0.B11.A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13.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

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

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

解析第12题,地貌、岩石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A项中由而不只是大气、水、生物、土壤四部分组成,C项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D项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第13题,B项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提供叶绿素,C项是保持相对不变而不是固定不变,D项平衡功能是相对的,动态平衡不是静止的平衡。

答案12.B13.A

读下图,完成14~15题。

14.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

A.a、b、c B.d、e、f

C.a、c、e D.b、d、f

15.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

解析第14题,要求找出人类与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的关系。第15题,要求找出不正确的。江淮平原是我国的湿润地区,可将旱地改造成水田,不会产生盐碱化现象。

盐碱化现象主要存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答案14.B15.D

二、综合题(共40分)

16.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如果②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河流________________;动物________________;

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______。

(3)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_______的关系。

(4)你认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解析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植被遭破坏会引起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气候失调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答案(1)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

(2)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水位降低肥力下降

(3)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4)恢复①处的植被。

17.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

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则对本区内的土壤和河流有何主要影响?

解析根据图中的“三面环山、平原中开”“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灰暗、肥沃的土壤”等信息,可判断该地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一般有两次汛期;本区森林锐减,水土流失会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

答案(1)东北整体

(2)春季夏季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

(3)对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得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对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多时易

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作业本答案(202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作业本答案(2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准确的。请将准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依次填在下面答题栏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8 19 20 答案 1.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 D.昼夜交替现象 2.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 B.北极圈和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 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3.下面是同样图幅的地图,你若采用比例尺的地图是 A.建平县行政图 B.朝阳市行政图 C.辽宁省行政图 D.中国行政图 4.下列山脉为两个大洲分界线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乌拉尔山脉 D.大分水岭 5.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 B.20°E和160°W之间 C.20°W以西到160°E D.20°W以东到160 °E

6.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准确的是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B.南半球陆地多于北半球 C.西半球陆地多于东半球 D.陆半球陆地多于海洋 7.地球上,海洋所占的比例是: A.71% B.29% C.50% D.39% 8.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A.风和日丽 B.长夏无冬 C.四季如春 D.常年湿润 10.如果你爸爸今天要到南非出差(南半球),你将会建议带 A.春装 B.夏装 C.秋装 D.冬装 11.2004年8月13日台风“查理”袭击美国,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台风的是: 12.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 13.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

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 ——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

地理: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课题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 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 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湖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统一的变化过程。 4.结合东北森林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修建水库利弊的辩论,理解某一地理要 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对水库建设的辩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 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会自然的和谐美,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 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难点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随笔 情景导入【投影图片】泰宁金湖景区风光、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长江三角洲的景观图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学生讨论】图片上反映出自然环境是有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无相互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他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不是)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举例说明图中地理要素间如何相互联系?【教师小结】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气候→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 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 植被→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 水文→地貌:流水的侵蚀使黄土高原的地表变得千沟万壑。

(0686)《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86)《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 案 1:第一次 2:第二次 3:第三次 4:第四次 5:第五次 6:第六次 7:第七次 1:[填空题] 衡量地震的指标是___、___。 参考答案: 2:[填空题] 完整的气候系统由、、、、五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 3:[填空题] 风化作用分为、、。 参考答案: 4:[论述题]论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填空题] 飞机起飞拔高后一般都要进入,因为这个高度空气能见度好。 参考答案: 2:[填空题] 河流根据地理―地质特征划分为河源、、、、五段。 参考答案: 3:[论述题] 以降水补给河流为例,说明径流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4:[填空题]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

密度减小。 参考答案: 5:[填空题] 地理环境可分为、和,而自然环境又包括和。 参考答案: 1:[论述题] 名词解释 生态平衡2、气旋3、滑坡 参考答案: 2:[论述题] 土壤基本属性和本质特点是具有,土壤四个肥力因素是、、、。 参考答案: 3:[论述题] 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E气之差值,称为。 参考答案: 1:[填空题]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地表到地心将地球划分为、、 。其间有两个分界面,分别为、。 参考答案: 2:[论述题] 论述气压带和三圈环流的形成 参考答案: 3:[论述题]简述三大岩类的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 1:[多选题]由于褶皱形成的地貌有 A:单面山 B:构造盆地 C:一山三岭两槽 D:方山 E:地堑

参考答案:BC 2:[单选题]某地经度指该地所在经线与()角距 A:赤道面 B:地心 C:极点 D:本初子午线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从水量平衡方程中可知,海洋蒸发量()降水量A:大于 B:小于 C:等于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在北半球的气旋中,气流的运动方向为 A:从中心向四周作顺时针旋转 B:从中心向四周作反时针旋转 C:从四周向中心作顺时针旋转 D:从四周向中心作反时针旋转 参考答案:D 5:[多选题]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有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惯性离心力 D:摩擦力 参考答案:AB 6:[单选题]片流作用的产物称为 A:洪积物 B:坡积物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考纲】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名称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 因。 3.学会分析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性。 【知识点】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的形成(带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 1.水平地域分异 (1)由赤道到两极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形成基础:热量 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 北方向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方向延伸

影响因素:降水 形成基础:水分 分布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 更替 2.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纬 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 状况及其, 组合的垂直变化))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问题思考】 1.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不同区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 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 在的。 2.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 答案: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 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

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答案: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B) A. 整体性 B. 综合性 C. 相关性 D. 区域性 2、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发生统一性原则的是:(A )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主导标志法 D. 合并法 3、贯彻区域共轭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B )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4、下面四种动物:①兔子;②鱼;③恐龙;④章鱼。按照动物进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B)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5、原始大气中没有:(D) A. H2O B. CO2 C. N2 D. O3 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梦溪笔谈》 D. 《禹贡》 二、多项选择题 7、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8、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ABCD)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9、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BCD) A. 景观圈 B. 自然综合体 C. 自然地理环境 D. 地球表层 10、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相对一致性的是:(BD)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合并法 11、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12、下列分异规律属区域规模尺度的分异是:(AB) A. 带段性 B. 省性 C. 干湿度地带性 D. 热力分带性 13、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14、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物理风化阶段;②富钙阶段;③富硅铝阶段;④富铝阶段。下列顺序正确的是:(A)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③② 15、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ABCD) A. 综合性 B. 整体性 C. 地域性 D. 相关性 1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C)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禹贡》 D. 《梦溪笔谈》 17、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18、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哪几种形式:(BC) A. 采集渔猎、农业社会 B. 依附自然、顺应自然 C. 征服自然、与自然共生 D. 工业化、人地协调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活页作业(十九)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到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但无论结果如何,建设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生产性特征B.平衡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D.整体性特征 2.材料中所说的是哪一要素的变化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 A.气候B.土壤 C.水文D.生物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往往伴随着其他要素的变化。三峡库区地理环境的演化就是一个统一的演化过程,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如下图所示: 答案:1.D 2.C 3.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所示内容相符的是() A.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各要素相互独立、相互分离 D.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 解析:该图显示了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B

4.能使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向恶性方向发展的是() A.植树种草B.修建水库 C.围海造陆D.围湖造田 解析: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而且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答案:D 地球表面四大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下图,完成5~7题。 5.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由坚硬岩石组成 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的主要环节是() A.降水B.水汽输送 C.蒸发D.地表径流 7.④圈层中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的主要过程是() A.搬运、沉积过程B.侵蚀、搬运过程 C.风化、侵蚀过程D.变质、沉积过程 解析:由图分析,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水圈中的水进入大气圈要通过蒸发环节。岩石圈中的矿物质进入到水圈中,要通过侵蚀、搬运等过程。 答案:5.A 6.C7.B 8.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如今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高达4 000多米,形成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阅读并分析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A.洪堡德 B.道库恰耶C.伊萨钦科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C.PRED系统 3.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A.贝尔B.索恰瓦C.帕萨格 4.冷湿的森林沼泽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B.Fe++ C.Ca++ 5.《21世纪议程》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A.1972B.1987C.1992 6.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是。A.孟德斯鸠B.道库恰耶夫C.白吕纳 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美国八等制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8.按照道库恰耶夫的理解,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一面镜子。A.植被B.土壤C.气候 9.美国八等制的土地潜力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A.土壤B.适宜性C.限制性 10.土地评价因素的选取原则主要是。A.因评价用途的不同而不同B.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C.A和B D.因评价者的理论水平差异而不同 1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A.道库恰耶夫B.洪堡德C.伊萨钦科 1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C.PRED系统 13.景观学的创始人是。A.贝尔格B.索恰瓦C.帕萨格 14.干旱草原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 B.Fe+++ C.Ca++ 1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首次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A.1972B.1987C.1992 16.或然论的创始人是。A.维达尔·白吕纳B.罗士培C.拉采 1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FAO土地评价纲要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18.按照狭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 19.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A.适宜性类别B.适宜性程度C.限制性因素 20.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是由首先提出的。A.贝尔格B.索恰C.帕萨格 21.湿热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 B.Fe+++和Al+++C.Ca++ 2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中提出的。 A.《我们共有一个地球》 B.《我们共同的未来》C.《21世纪议程》 23.协调论的思想是由提出的。A.罗士培B.维达尔·白吕纳C.拉采尔 24.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评价系统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 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25.按照广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D.A、B、C 26、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A.简单B.复杂C.不变 27.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交叉单列系统的是。 A.罗开富的区划方案 B.任美锷的区划方案C.黄秉维的区划方案 28.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学者是。A.拉采尔B.罗士培C.维达尔·白吕纳 29.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的评价系统基本上属于。 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30.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统一单列系统的是。A.黄秉维的区划方案B.席承藩的区划方案C.任美锷的区划方案 二.填空题 1.近代地理学早期萌发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集中反映在的著作中,在他的著作中,

高考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结构 (1) 一、天体及太阳系 (1) 二、地球的普通性 (2)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 四、航天基地的选址 (8) 五、地球的圈层结构 (9) 六、地球运动 (11) 时间计算专题 (15) 晨昏线专题 (21) 一、晨昏线重点 (22) 二、晨昏线——三种投影、应用 (23) 三、晨昏线应用 (24) 四、日照图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28) 地球公转专题 (30) 一、地球公转特征、太阳方位问题 (30)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问题 (33) 三、昼长问题 (34) 四、日出、日落问题、地理现象题 (36) 大气专题 (38) 一、大气垂直分层、逆温现象、大气的升温现象 (38) 二、日较差以及年较差 (42) 三、温室效应、热力环流 (43) 气候专题 (47) 一、单圈环流 (47) 二、三圈环流、北半球气压中心 (47) 三、季风环流 (51) 四、全球气候 (54) 五、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54) 六、气候判别及热带气候判别 (56) 七、气候判别(2)亚热带气候 (58) 八、气候判别(3)温带寒带气候 (60) 九、气候的描述和比较 (62) 天气系统专题 (63) 一、天气系统专题(1)锋面系统及气旋与反气旋 (63) 二、天气系统专题(2)伏旱与锋面气旋 (69) 全球气候变暖专题 (75) 水的专题 (77) 一、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永久性冰川融水 (77) 二、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 (80) 三、水循环、盐湖的形成、水循环的意义 (83) 四、河流的特征、水资源短缺及对应 (86) 五、地下潜水、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88) 洋流专题 (91)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自然地理1作业和答案

1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以下各种三角洲中属于鸟足状三角洲的是() A.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B. 黄河三角洲 C. 尼罗河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2. 石海属于() A. 重力地貌 B. 冻土地貌 C. 风沙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满分:3 分 3. 河床向上游的加长主要是由()造成的 A. B. 下蚀作用 C. 侧蚀作用 D. 磨蚀作用 E. 溯源侵蚀作用 满分:3 分 4. 河流侵蚀最强烈是()处 A. 海平面以下 B. 海平面附近 C. 中游水库 D. 上游源头地区

满分:3 分 5. 戴维斯侵蚀循环学说认为()阶段地表起伏最大。 A. 萌芽期 B. 幼年期 C. 壮年期 D. 老年期 满分:3 分 6. 某山地海拔高度4185m,它属于() A. 低山 B. 中山 C. 高山 D. 极高山 满分:3 分 7. 属于冰蚀地貌的是() A. 蛇形丘 B. 冰斗 C. 终碛堤 D. 鼓丘 满分:3 分 8. 某谷地走向较为顺直,横剖面呈梯形,谷坡陡峻,纵剖面崎岖不平,没有恒定的纵比 降,谷底组成物质为沙或基岩,这个谷地应当是() A. 溶蚀谷 B. 河谷 C. 风蚀谷 D. 冰川谷 满分:3 分 9. 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深度小于()波长的浅水区时,波浪开始变形 A. 1/2

B. 1倍 C. 2倍 D. 4倍 满分:3 分 10. 理论上,当波浪入射角与岸线成()角时,沿岸泥沙流的搬运量最大。 A. 0° B. 15° C. 45° D. 75°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以下为干旱区常见的地貌有() A. 风蚀残丘 B. 峰丛 C. 洪积扇 D. 溶蚀谷 满分:3 分 2. 以下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有() A. 溶沟 B. 溶斗 C. 石芽 D. 石柱 满分:3 分 3. 以下属于冰水堆积的有() A. 冰砾阜 B. 蛇形丘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海洋沉积最重要的区域()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滨海区 2. B. 浅海区 3. C. 半深海区 4. D. 深海区 2、在北半球的反气旋中,气流的运动方向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从中心向四周作顺时针旋转 2. B. 从中心向四周作反时针旋转 3. C. 从四周向中心作顺时针旋转 4. D. 从四周向中心作反时针旋转 有关地球形状的正确叙述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正圆球体 2. B. 扁球体 3. C. 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 4. D. 两级略扁的椭球体 洪流作用的产物称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坡积物 2. B. 冲积物 3. C. 残积物 4. D. 洪积物 5. E. 风积物 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 2. B. 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 3. C.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4. D. 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 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光直射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北回归线 2. B. 南回归线 3. C. 赤道 4. D. 南极圈 、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可以有经纬线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无数条 2. B. 各一条 3. C. 一条 4. D. 各两条 某地经度指该地所在经线与()角距 √此题回答正确 1. A. 赤道面 2. B. 极点 3. C. 本初子午线 4. D. 地心 从水量平衡方程中可知,海洋蒸发量()降水量√此题回答正确 1. A. 大于 2. B. 小于 3. C. 等于 在北半球的气旋中,气流的运动方向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从中心向四周作顺时针旋转 2. B. 从中心向四周作反时针旋转 3. C. 从四周向中心作顺时针旋转 4. D. 从四周向中心作反时针旋转 下列属于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洪积扇 2. B. 自然堤 3. C. 牛轭湖 4. D. 泥石流 5. E. 沙嘴 6. F. 河漫滩 12、莫霍面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中国旅游地理》作业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1191 学年学季: 20182 单项选择题 1、()年代以来,中国的现代人造景观相继问世。 . . . . 20 世纪 80 年代20 世纪 70 年代20 世纪 60 年代20 世纪 50 年代 2、下列哪个水利工程是李冰父子主持建筑的呢? . . . . 都江堰 灵渠 京杭大运河坎儿井 3、下列哪个因素()不是早期人类选择自己的政治中心的原因? . . . 自然条件优越区位良好 交通便利 . 百姓生活的要求 4、滇池、抚仙湖属于哪种湖泊。()

. 河迹湖

. . . 构造湖堰塞湖海迹湖 5、湖南武陵源属于下列哪种地质地貌?() . . . . 花岗岩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景观流纹岩地貌景观熔岩地貌景观 6、除了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之外,还属于我国三大瀑布的有哪个?() . . . 吊水楼瀑布大龙湫瀑布海螺沟瀑布 . 从化温泉 7、滑竿、轿子、溜索、羊皮筏、牛皮船、桦皮船、乌篷船等属于下列哪种旅游交通? . . . . 民俗型特种交通工具原始型特种交通工具仿古型特种交通工具现代型特种交通工具 8、导致旅游外汇收入的相当大的部分倒流了回去是旅游发展的哪个时期()

. 旅游业发展期

. . . 旅游业成熟期 旅游业萌动期 旅游业发展的衰落期 9、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引发的生态灾难,如气象、地质等灾害带来的旅游危机属于下列哪个危机?() . . . . 自然生态危机 社会危机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政治危机 10、工业旅游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个地区()? . . . 德国鲁尔矿区及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澳大利亚造币厂 美国废弃的金矿 . 日本汽车制造厂 11、湖南武陵源是哪类地质地貌的典型区域()。 . . . . 丹霞地貌景观花岗岩地貌景观熔岩地貌景观湿地地貌景观 判断题

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和木之间。类型: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特点: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最主要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和耀斑,耀斑是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2 对地球的影响:◆ ⑴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⑵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 ⑶影响地球的天气和气候。 ⑷高纬地区产生极光。 1.3 地球的运动◆

自然地理一 第一次在线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下列关于地貌成因的论述,错误的是() A. 构造运动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B.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作用是形成地貌的主导外动力 C. 地貌发育是纯自然过程,人类活动无法改变地貌的发育 D. 岩石的硬度、胶结程度、是理性质和结构等都会对地貌的发育产生影响 满分:3 分 2. 坎儿井常建在()上 A. 冲积平原 B. 三角洲 C. 洪积扇 D. 坡立谷 满分:3 分 3. 我国一般规定()坡为农业耕作上限 A. 5° B. 10° C. 15° D. 25° 满分:3 分 4. 盾形火山锥一般由()岩浆组成 A. 酸性 B. 强酸性 C. 基性 D. SiO2 满分:3 分 5. 两侧都受断层控制,中部抬升形成的是()

A. 地垒式断块山 B. 地堑式断块山 C. 掀斜式断块山 D. 褶皱山 满分:3 分 6. 某山地海拔高度4185m,它属于() A. 低山 B. 中山 C. 高山 D. 极高山 满分:3 分 7. 风力搬运以()方式为主 A. 推移 B. 跃移 C. 悬移 D. 蠕移 满分:3 分 8. 在沟谷发育过程中,哪一阶段沟谷侵蚀最强烈?() A. B. 细沟 C. 切沟 D. 冲沟 E. 坳沟 满分:3 分 9. 理论上,当波浪入射角与岸线成()角时,沿岸泥沙流的搬运量最大。 A. 0°

B. 15° C. 45° D. 75° 满分:3 分 10. 根据实验,泥沙的起动流速与泥沙粒径()成正比 A. 平方 B. 平方根 C. 立方 D. 立方根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以下属于流水堆积的有() A. 坡积裙 B. 洪积扇 C. 倒石堆 D. 冲积扇 满分:3 分 2. 关于河流阶地叙述正确的有() A. 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都是河流阶地 B. 河流阶地常常在河流两侧分布不连续 C. 河流阶地的最主要成因是构造运动 D. 河流阶地的组成一定都有河流冲积物 满分:3 分 3. 关于海岸地貌说法正确的有() A. 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深度小于1/2波长的浅水区时,波浪开始变形

人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教案 一、内容分析 1.设计思路 这段内容要讲清晰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内容也 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管在自然地理过程上,依旧在自然地理特点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的,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那个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关心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要紧受纬度因素阻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要紧受海陆因素阻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要紧受海拔阻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点。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差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贴图游戏来关心学生树立地域差异的空间概念。 2.“活动1”和“活动2“的设计意图 这两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正确地利用地域分异规律。活动1的问题本身是比较开放的,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研讨,使学生明白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如此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爱护环境。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因此对那个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研讨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给出的限定条件:西北地区。因此要考虑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并参考那个地点给出的小资料,然后再进行分析。活动2的问题是关于旅行线路设计的问题,那个问题能够看作一个虚拟的问题,因为实际中是专门难做到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加深对垂直带 谱的明白得。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能够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 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不多特点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表达的。本节课要紧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高中地理必修1的第二、三、四章分别学习了大气、水、地貌等相关内容。而本节重在向学生揭示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看书自学、讨论。教师利用语言、课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在案例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砍伐森林的图片,思考乱砍乱伐会出现什么后果?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熟悉的题材引入,实用性强,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讲授新课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说一说:根据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说图中都反映了哪些地理要素?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思考:这些地理要素之间有没有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思考学科素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探究:根据课本P86图5-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探究: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通过探究认识到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题(三)

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题(三)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2. 20oN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是于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3. 分布在南北纬30o-40o之间的大陆西部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5~6题。 5.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 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 6.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 7.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该省区可能是

A.西藏自治区B.广东省 C.内蒙古自治区D.甘肃省读“世界某地区图”,回答8~10题。 8. 图示海峡 A.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B.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C.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 D.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 9.下列关于图中A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有结冰现象 B.含沙量大,水能丰富 C.有冬汛 D.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10. 甲乙两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甲为硬叶林 B.乙为落叶阔叶 C.甲为荒漠 D.乙为阔叶林 读图,回答以下11-12题。

自然地理作业一答案

作业一: 3、地球自转的速度越来越慢,从地球形状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的角度出发,设想地球若停止自转将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地球停止自转后仍会继续公转,仍有昼夜现象,即半个半球为昼半球,半个为夜半球,但是昼夜交替的周期由原来的一天,延长至一年,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都将忍受长达6个月的寒冷黑夜,而后是6个月的太阳暴晒。.从而导致地球上温差特别大,处于昼半球的地点温度极高,而夜半球的地点温度极低。温差巨大使得各类生物无法适应,植物大量死亡,食物链中断导致大量动物死亡,人类也无法生存。所有的海水将向两极涌去。一些城市将淹没。 4、简述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特征。 答:地球呈现出圈层构造,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由莫霍面、古登堡面将固体地球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康拉德面进一步将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指环绕地球的气体组成的圈层;水圈指地球表层由各种形式存在的水组成的圈层;生物圈指地球表层所有活着的有机体组成的圈层。 5、简述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答:研究表明,地球为一部规则旋转椭球体。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太阳到地球的距离非常遥远,这样远的距离可以将太阳光线视为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北纬23°27′向两极地区减小。因此,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暖的程度也按同样的方向降低了,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多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6、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答:地球在不停地运动。运动的主要形式包括自转与绕太阳的公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的意义。 7、谈谈你所理解的地球表层系统。 答: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可分为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三大界(人文界、有机届、无机界)和固、液、气三态物质。 8、地球表面的形态有哪些? 答:垂直分层、水平分异、立体交叉和多级嵌套。 9、自然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与(系统性)四性质. 10、自然地理学是(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1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土星)(木星)(金星)(火星)(天王星)(冥王星)与海王星. 12、组成岩石圈的最常见矿物包括(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 13、岩石根据成因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14、日地距离是( A ) A 1.5亿公里 B 1.5亿米 C 1.5亿光年 D 1.5亿里 15、地球表层系统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16、岩石圈运动有两种方向,分别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17、火山喷发的两种基本类型是(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18、下列不属于地球自传产生环境效应的是(D ) A昼夜交替B地方时C地转偏向力D季节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