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斐尔前派

拉斐尔前派

拉斐尔前派

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又常译为前拉斐尔派,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这个画派的活动时间虽然不是很长(约持续三四年的时间,1854年后他们便分道扬镳了),但是对于19世纪的英国绘画史及方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流派简介

拉斐尔前派最初是由3名年轻的英国画家(即: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又译丹特·加布里埃尔·罗赛蒂和威廉·霍尔曼·亨特)所发起组织的一个艺术团体(也是艺术运动),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那些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在他们看来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Mannerist)画家。

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姿势和优美的绘画成分已经被学院派(Academic art)的教学方法所腐化了,因此取名为拉斐尔前派。他们尤其反对由约书亚·雷诺兹(Joshua Reynolds)爵士所创立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的画风,认为他的作画技巧只是懒散而公式化的学院风格主义。他们主张回归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出大量细节、并运用强烈色彩的画风。

拉斐尔前派常被看作是艺术中的前卫派运动,不过他们否认这种描述,因为他们仍然以古典历史和神话作为绘画题材以及模仿的艺术态度,或者是以模拟自然的状态,来作为他们艺术的目的。不过,拉斐尔前派毫无疑问将自身视为艺术界的改革运动,为他们的运动取了名称以做区别,并且也出版了他们的期刊The Germ,以宣扬他们的概念。有关他们的讨论则纪录在Pre-Raphaelite Journal中。

前派起因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处于维多利亚女王的“繁荣”时代。

这个时代的画坛,是由皇家美术学院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所主宰,他们一直以拉斐尔的艺术为典范,弘扬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在社会上同时流行维多利亚时代的那种秀媚甜俗和空虚浅薄的匠气艺术。这种现状引起许多有思想和见解的艺术家不满。

当时英国权威批评家罗斯金(1819—1900年)就指出过:“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包含过多的肉欲主题。”因此,他对文艺复兴前期的艺术评价最高。当时的青年画家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也发现文艺复兴初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形象也朴实生动。这正是他们向往的艺术风格。

在他们的心目中,诗歌的偶像是但丁,绘画的偶像则是乔托(乔托·迪·邦多纳)。他们共同倡导发扬拉斐尔以前的艺术精神,认为真正(宗教)艺术存在于拉斐尔之前,企图发扬拉斐尔以前的艺术来挽救英国绘画。于是他们三人于1

848年发起成立一个画派,史称“拉斐尔前派”。这个画派的活动时间并不长,但对英国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这个画派问世并展出自己独创新作时,引起社会强烈反映,社会普遍认为,这帮无聊的青年的野心无非是倡奇立异以欺世,作品除了古怪奇特之外,别无可取。连狄更斯也说过:“在英国最低级的酒吧里的丑八怪也比她强一些(指画中圣母形象)”。拉斐尔前派的艺术追求可以从罗赛蒂的一席话中理解,他说:“能够表达真诚的理论,认真写生,以便知道如何表现自然;对于过去的艺术要以直率和诚恳的情怀去感受它,但要排除那种因袭惯例、自我夸耀和生搬硬套;全部条件中最要紧的是创作出真正优秀的绘画和雕塑。”这种艺术思想必然遭到学院派的反对。
这时,权威批评家罗斯金公开支持拉斐尔前派,他说:“长期以来已非常习惯于观赏没有任何目的和意图的绘画了,因此,当一件艺术作品出乎意料地含有某种意义,并需要观者去费神思索时,这在最初,显然会被看成一种苛求。”他对他们大加赞扬:“我认为,自透纳逝世之后,一般说来,这四位拉斐尔前派画家(前三位加刘易斯)的每一幅的价值,至少相当于任何当代画家作品的价值的三倍。”


画派开端

1848年,拉斐尔前派在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于伦敦的家中发起了。在开始的会面中有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又译丹特·加布里埃尔·罗赛蒂)和威廉·霍尔曼·亨特三人。罗塞蒂和亨特是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他们之前也曾在其他组织中会面过。罗塞蒂也是福特·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的学徒,他曾前往观赏亨特依据济慈的诗The Eve of St Agnes所绘的作品,罗塞蒂想要发展一种连结浪漫诗和绘画间的关系。

到了1848年的秋天他们已经累积至7人,画派逐渐形成。他们是威廉·迈克尔·罗塞蒂(William Michael Rossetti, 但丁·罗塞蒂的弟弟)、托马斯·伍尔纳(Thomas Woolner)、詹姆士·柯林(James Collinson)、弗雷德里克·乔治·史蒂芬(Frederic George Stephens)。他们也邀请福特·布朗加入,不过被他拒绝了,但他的画风还是跟他们相当接近。一些年轻的画家和雕刻家也和他们有紧密关系。他们将画派的成立作为秘密,没有让皇家学院的其他人知道。

早期原则

拉斐尔前派的原则为以下四条: 要以确实存在的概念来表达 要专注于研究自然的状态,才能知道要怎么表达它们 要对以前的艺术中直接、认真而真诚的态度感同身受,并排斥那些陈腐的、自我炫耀的、死记硬背的态度。 以及,最重要的一点,要创作出非常好的画和雕像。 这些

原则相当谨慎的避免教条化,因为他们希望强调艺术家个人的责任,去决定他们绘画的观点和方法。 受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响,他们将自由和个人责任视为不可分离的。不过,他们尤其著迷于中世纪的文化,相信中世纪文化有着后来的时代所失去的正直精神和创造性。后来强调中世纪文化的观点,与强调独立观察自然状态的现实主义产生了冲突,原本拉斐尔画派里认为这两者是能互相配合的,但在冲突产生后画派一分为二,现实主义派由亨特和米莱领导,中世纪派则由罗塞蒂和威廉·莫里斯等追随者领导。不过冲突并不是完全的,两派都相信艺术的实质是心灵上的,反对库尔贝唯物的现实主义以及印象派。

为了复兴15世纪艺术光辉的色彩风格,亨特和米莱发展了一种绘画的方法,用稀薄的透明颜料(Glaze)覆盖在潮湿的白色表面上,以此让颜色保持如宝石一般的透明度和清晰度。这种色彩鲜明的强调是为了对比早期那些过度使用沥青的英国画家,沥青会产生出浑浊而不固定的黑暗区块,而这正是拉斐尔前派所轻视的。

引起争议

1849年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被首次展览。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所绘的《Isabella》(1848–1849)和亨特的《Rienzi》(1848–1849)在皇家学院进行了展示,而罗塞蒂的《Girlhood of Mary Virgin》则在伦敦海德公园的街角自由展示。画派里所有成员已达成共识,在他们作品的签名旁边留下拉斐尔前派的缩写— PRB 的记号。

在1850年1月至4月间他们又发行了杂志,名为The Germ。但丁罗塞蒂的弟弟威廉·罗塞蒂负责编辑杂志,发行了包括罗塞蒂、托马斯·伍尔纳和詹姆士·柯林的诗,以及其他有关艺术与文学间的亲前拉斐尔派的论文,如考文垂·巴特摩尔(Coventry Patmore)的文章。但这也同时显现了为何拉斐尔前派仅维持短暂时间的原因,因为杂志并不能长时间的维持画派的气势 。

1850年,在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的《基督在父母家中》(Christ In the House of His Parents)进行展览后,拉斐尔前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画中描绘基督一家人在满地木屑的杂乱木匠房里工作,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在内的许多人批评那是一种对基督的亵渎。他们的中世纪画风被批评为保守倒退,而详尽的描绘细节则被批评丑陋而刺眼。狄更斯批评米莱将基督一家人描绘的像是酗酒者和贫民窟,而“中世纪”的姿势则荒谬而扭曲。另一个名为“The Clique”的画派也极力批评拉斐尔前派。皇家学院的主席查理斯·洛克·伊斯特莱克(Charles Lock Eastlake)也公开批评拉斐尔前派主张的原则。

不过,拉斐尔前派得到了评论家约翰·拉斯金的支持,他

赞扬拉斐尔前派对于自然状态的描绘以及否定了传统绘画的方法。他继续在金融上和他的写作上支援拉斐尔前派。 在争议之后,詹姆士·柯林离开了画派。他们集合起来讨论应该由谁来取代他的位置,但最后却无法达成决定。于是画派便解散了,不过他们继续发挥著影响力,画家仍然继续用这些风格作画,但他们不再于作品上签下“PRB”了。

发展影响

1889年。受到拉斐尔前派影响的画家包括了亚瑟·休斯(Arthur Hughes)、弗雷德里克·桑迪斯(Frederic Sandys)、伊芙琳·摩根(Evelyn De Morgan)等人,以及福特·马多克斯·布朗,布朗虽然没有加入画派,但他的画风却被认为是最接近拉斐尔前派原则的。

1856年后,但丁·罗塞蒂成了拉斐尔前派里中世纪派画风的领导人,他的作品也影响了威廉·莫里斯,他们两人成为伙伴,不过罗塞蒂也因此和莫里斯的妻子—模特儿珍·莫里斯(Jane Morris)发生绯闻。福特·马多克斯·布朗与画家爱德华·伯纳-琼斯(Edward Burne-Jones)也成了伙伴。藉由莫里斯的关系,拉斐尔前派的概念影响了许多室内设计师和建筑师,利用中世纪的风格做建筑设计,以及其他装饰品的设计。这也直接引导了莫里斯所发动的工艺美术运动,霍尔曼·亨特也参与了这项运动。 在1850年后,由于现实主义和科学观点上的着重,亨特和米莱都已经不再直接模仿中世纪艺术。但亨特继续强调心灵在艺术上的重要性,试图利用准确的观察和研究来调和信仰与科学两者,而前往以色列和埃及以圣经故事作为绘画的题材。

相较之下,米莱于1860年后抛弃了拉斐尔前派原则,而重采皇家艺术学院创始人雷诺兹那种广泛而松散的风格。莫里斯和其他人则极力批评米莱的这种改变。 拉斐尔前派持续影响许多英国画家直至20世纪。罗塞蒂后来成为了欧洲象征主义的先驱。

成员简介

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am Halman Hunt 1829-1896)

1829年生于伦敦,少年时代曾有一段时间当事务员。1844年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开始画家生活。1848年和米雷及罗塞蒂组织“拉斐尔前派”,表明对十五世纪意大利绘画的共感。在绘画手法上,标榜朴素非技巧的写实主义。主题不受因袭的束缚,以真挚的宗教性和道德性为最主要的选择标准。他自认是拉斐理论的指导者。晚年所著的自传就此成为有关此派的重要文献。他作品的主题以精神和写实主义技法共存,成为象征主义绘画的一个典型。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又译约翰·艾佛雷特·米莱) (Sir John Everett Millais 1829-1896)

1829年出生, 十岁左右就展现绘画天才, 十一岁获得皇家美术学院附属美术学校的

入学许可证。 1852年以《奥菲利亚》一举成名, 成为人人称赞的名家, 米雷初期作风是基于拉斐尔前派的理念, 以忠实的自然描写为基础。 后期的佳作大部分为肖像画。 米雷同拉斐尔前派画家们的作品都有一种共同特色, 那就是对爱情与人生象诗歌般的抒情, 将枯萎或炽热的情感再度燃烧。 拉斐尔前派推崇拉斐尔却将拉斐尔作品中没有的伤感抒发, 所以作品看来更象是故事画。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28-1882) 画家、诗人

罗塞蒂个性强烈, 无视当时的传统,名副其实地成为十九世纪最有个性的画家。 由于年轻时偷懒, 没有把绘画技术完全学好, 使他的绘画有美中不足的缺陷, 就想是在脑中浮现优美旋律但不懂得音阶的音乐家一样。他讨厌风景画, 尤其讨厌象米雷那样详细描绘细节。 他的作品中水彩占了绝大部分, 从1850年以后, 水彩更成为他唯一的画材。 晚年他作品的品质不固定, 一来健康已受损, 二来是雇请助手帮忙的关系。但代表他最高水平的代表作, 已清楚的传达了十九世纪英国绘画最为深刻的不灭印象。

其他
威廉·迈克尔·罗塞蒂(William Michael Rossetti)评论家
弗雷德里克·乔治·史蒂芬(Frederic George Stephens)评论家
托马斯·伍尔纳(Thomas Woolner)雕刻家、诗人
詹姆士·柯林 (James Collinson) 画家


关联人物

福特·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 画家、设计师 ,1821年生于加来,曾赴比利时,巴黎,罗马学习,于1845年回到英国,1848年罗塞蒂向其求教,从此有机会和拉斐尔前派有所接触,实际上他从未成为拉斐尔前派成员,他的地位等于拉斐尔前派的指导者。布拉恩最伟大的杰作恐怕也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绘画作品,那就是《劳动》。《劳动》的细节描写相当乱,同时问题的焦点没有对准,画面显得格外复杂。等于把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劳动与利润的关系,所谓这一时代所包含的重大问题,统统混在一起成为一幅画。其实比谁都以更深邃地以知性和诗想来理解拉斐尔前派的人,并非创设会员,而是此派的指导者——布拉恩。

爱德华·伯纳-琼斯(Edward Burne-Jones) 画家、设计师 , 琼斯一生中所涉及的表现领域异常广泛,举凡彩绘玻璃,瓷砖,家具,地毯,刺绣,书本插画,工作坊所经营的所有装饰艺术的设计工作,他都承包下来。琼斯性情温和,用自由自在的技术,在装饰性空间里配置美女,制造独自的纤细而静谧的世界。 休斯的作品有浓厚的米雷风格,纤细的情感是休斯作品的基调。

其他
汤玛斯·库伯·高奇(Thomas Cooper Gotch) 画家


亚瑟·休斯(Arthur Hughes) 画家、插图画家
珍·莫里斯(Jane Morris) 模特儿
梅·莫里斯(May Morris) 刺绣师、设计师
克莉斯缇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 诗人
约翰·拉斯金 评论家 伊丽莎白·西德尔(Elizabeth Siddal) 画家、诗人和模特儿
阿尔吉侬·斯文本恩(Algernon Swinburne) 诗人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 画家
威廉·莫里斯 设计师、作家


著名画作

在英国伯明翰市的伯明翰博物馆和艺术画廊(Birmingham Museum & Art Gallery)收藏著许多世界知名的拉斐尔前派画作,这些画作也对在当地长大的作家J.R.R.托尔金产生极大的影响。

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1827--1910)是拉斐尔前派的领袖,他的《觉醒的良心》(1852--1854)显示了拉斐尔前派的特点。

塞蒂(Dante Gabrie Rossetti,1828--1882)或许是拉斐尔前派中最有特色的画家。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抒情诗人的气质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颇为动人的梦幻般情调。不拘成法、单纯而又奇特的《圣母领报》(1850),于宗教情绪中揉入了对性爱的迷恋,体现出他艺术的基本特色。

《冈妮芙皇后》是“拉斐尔前派”画家威廉·莫里斯的作品。从极富浪漫气息的装饰性色彩中可以看出,画家虽未完全脱离古典画风的影响,但已有了浓郁的浪漫特点。

《奥菲丽娅》约翰·艾佛雷特·米莱的成名作。1851年12月米莱斯一回到伦敦就开始在高尔街的画室里画《奥菲丽娅》的人物,直到1852年3月完成。

另外,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作有亨特的《世界之光》、《被雇的牧人》、《信徒避难》《罗马妇女》,罗赛蒂的《终于见面》《白昼之夜》、《圣母领报》,密莱斯的《盲女》、《基督家庭》、《释放出狱》等。

因为拉斐尔前派主要专注于将事物描绘的如同摄影般逼真,尽管他们也特殊的专注于详细描绘表面图案上,他们的作品仍被许多批评家所贬低。不过自从1970年代以来,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又逐渐受到重视了。


相关书籍

英国艺术批评史家威廉·冈特在他的《拉斐尔前派的梦》里讲述了莫里斯和罗塞蒂、伯恩-琼斯等人走到一起的经过——卡莱尔和罗斯金的美学观和政治观滋养了拉斐尔前派,这批年轻画家继承了济慈、丁尼生等人的浪漫主义,崇尚15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家,排斥拉斐尔的文艺复兴时代,最终把矛头对准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学院派艺术权威们。
密莱斯的《伊莎贝拉》受惠于济慈,罗塞蒂则从但丁那里孜孜汲取养分。但是,莫里斯却跟同僚们有着一个明显的分别:他对政治社会的敏感度要高得多,他用艺术改变社会的愿望更加强

烈。在《拉斐尔前派的梦》的结尾,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威廉·莫里斯有一个相当不错的晚年。他的社会主义思想趋于随和,同时又在出版领域颇有建树。

前派评论

拉斐尔前派后期的唯美主义很多人都认为俗。英国唯美主义的绘画,在追求为艺术而艺术,他们以使九世纪法国文学为先驱, 将艺术道德标准分离出来,强调美就是最好的,他们不重视内容,只诉诸感觉形式。唯美主义包括古希腊雕刻的情趣,十九世纪初从雅典运来的巴特农神坛上的古希腊美女雕刻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英国人第一次接触到古希腊古典大师的作品,这给十九世纪末英国艺术家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女性理想美和肉体表现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