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详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

详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

详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
详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

详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 nonunion)最早由德国医生Kummel首先描述该病的发病过程,并命名为Kummel病。其典型特征是受到轻微损伤后,经过数周无症状期逐渐出现的腰背部疼痛、椎体塌陷和进行性加重的后凸畸形。回顾文献,既往有多种称谓表示这一含义,如“椎体内裂隙征”、“椎体内真空征”、“椎体内裂隙真空征”、“创伤后椎体骨坏死”等,大部分均与椎体内的真空征相关。

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有学者认为其源于血管损伤,是一种椎体迟发性的缺血性坏死。感染、服用类固醇类药物、放疗、脉管炎、胰腺炎、肝硬化、动脉硬化、酗酒、高龄与骨质疏松等被认为是这种疾病的高危因素。另外,骨折椎体磁共振T2加权像呈现局限的高信号或弥散的低信号是发生椎体骨不连的危险因素。

发病率

过去认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较为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其诊断率不断提高。有人报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6个月非手术治疗后骨不连的发生率为 13.5%。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呈进行性进展,难以自行愈合,可引起患者长期腰痛不适,卧床休息时腰痛消失或明显减轻,但翻身可引起疼痛,坐、立、走时时疼痛加重。患者常表述“只要整天躺在床上就是一个健康的人”。另外,塌陷的椎体还会压迫脊髓,甚至导致瘫痪。一般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早期阶段椎体完好无损或轻微骨折,中期出现椎体塌陷与活动性不稳,后期出现明显的椎体塌陷与进展性后凸畸形。

诊断标准

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应满足以下几个特点:1.持续数周或数月的腰背部疼痛;2.MRI显示椎体内有界限清晰的液性信号区域,见图4;3.X 线、CT检查显示椎体裂隙征,边缘硬化甚至假关节形成,CT 更明显;4.动力位 X 线显示终板相对运动和 /或椎体前壁高度改变,假关节形成,见图1和图2。椎体骨折骨不连X线片或CT上呈典型裂隙样改变,见图3,当椎体内裂隙内为液体时,MRI表现为界限清晰的T2加权像高信号,增强MRI显示椎体内裂隙状未增强区;当裂隙内为气体时,T1、T2均呈低信号。椎体内裂隙气体和液体量随着病情进展而变化,裂隙内逐渐被液体填充,主要成分为浆液性积液和坏死的肉芽组织,在MRI上显示为典型的气液平面。也有研究发现骨折椎内裂隙在患者脊柱过

伸时表现为IVP,但经过一段时间平卧,液体会缓慢流入椎体内裂隙内,取代原本填充其间的气体,提示IVP与椎体内液体积聚可能只是同一病理改变在不同体位下的不同表现。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与常见的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在影像学表现上有所不同。愈合的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仅表现为椎体楔形变,在MRI上无水肿信号。未愈合的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一般在X线片或CT上无裂隙,MRI也显示弥散样信号改变。

图1示椎体压缩,前缘骨块游离(箭头所示)

图2示略背神俯卧位透视可见上终板上抬,前缘高度基本恢复,上终板下方可见透亮裂隙征(箭头所示),对比上图可有假关节活动

图3示,在X线片或CT上呈典型的椎体裂隙征

图4示裂隙征在MRI的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箭头所示)

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不像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一般不会自然愈合,成为患者慢性背痛和残疾的根源,保守治疗常常无效,且长期卧床对老年患者也极为不利。因此,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患者宜尽早手术干预,阻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后凸畸形加重。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的目的在于缓解腰背部疼痛,阻止椎体进一步塌陷,纠正后凸畸形。由于骨质疏松的椎体难以有效持钉,传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往往难以获得良好融合。因此.临床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多选用PVP或PKP等微创方法进行治疗。

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患者椎体周缘常有骨缺损,取而代之的是纤维瘢痕,椎体内的裂隙或空腔的周壁也是纤维瘢痕,因此比一般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更容易发生骨水泥渗漏,且骨水泥与骨之间松动,甚至整块骨水泥都有可能脱至椎体前方。因此,采取骨水泥封堵灌注技术(第1次灌注骨水泥时骨水泥推杆尽量接近椎体前缘的裂隙,在骨水泥粘度较高时缓慢注入封堵住裂隙。第2次在骨水泥粘度较低时注入椎体,骨水泥会很好的弥散在椎体内)和骨水泥-骨锚合技术(骨水泥灌注结束前可遗留部分骨水泥拖尾在椎弓根内,以增加锚合面积)可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分析杨菲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分析杨菲 发表时间:2019-12-27T10:02:06.687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11期作者:杨菲 [导读] 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筛选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达到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恢复效率,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是疏松性患者易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本文重点分析了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筛选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51例,患者年龄61岁到85岁,平均年龄(76.18±3.05)岁;男/女为27/24。对照组患者40例,年龄61岁到84岁,平均年龄(77.03±3.47)岁;男/女为22/18。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至入院时间、骨折部位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均为其进行全面检查,评估病情和身体状况,经影像学检查配合证实诊断后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下:嘱咐患者睡平板床绝对卧床休息,并指导其合理摆放体位。在此期间给予患者药物及物理镇痛,经8周卧床休息后视恢复情况协助患者利用支具进行床下活动,并持续实施4~6周的固定,并在此期间指导患者服用止痛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患者均进行严格术前检查,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凝血时间等,确认无施术禁忌后方可施术,术前再次行影像学检查,确认病变部位,制定手术方案。手术方法如下: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给予全身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后在C臂机的直视下观察伤椎并实施定位,将伤椎位置准确标记,在C臂机的引导下与矢状面呈15°摆放,从患者椎弓根的外上方经皮穿刺至椎体前1/3处,将穿刺针的针芯拔出,将造影剂1支注入至患者伤椎内,C臂机下观察是否存在漏液的现象,同时将PMMA骨水泥与浓度0.9%的氯化钠注射液混合调至成糊状并注入注射器,证实无漏液后连接穿刺针与注射器,将调制好的骨水泥缓慢注入伤椎,X线下观察骨水泥浸润状况,确认骨水泥经骨小梁的间隙逐渐浸润,并在其边缘处呈毛刺状且逐渐散开至骨皮质,明确骨水泥性质,在其完全硬化后可将穿刺针拔出并对伤口实施压迫数分钟。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 1.4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疼痛情况判定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感消失,伤椎的影像学相关指标恢复至正常,为显效;患者的疼痛感有所减轻,伤椎的影像学相关指标有所恢复,正常生活不受影响,为有效;患者疼痛感并未减轻甚至加重,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V AS评分对比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V AS评分对比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达到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

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 发表时间:2018-11-15T16:39:47.68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作者:高中伟 [导读]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近年来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的一种常见疾病。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骨科 4159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R)不愈合时使用PKP联合体位复位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于本院行PKP治疗OTR不愈合的患者12例,在治疗期间同时结合使用过审体位复位疗法,对其手术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测量患者在自身椎体前缘高度、VSA、Beck值及Cobb角等指标之间在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来对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研究患者治疗期间所行手术时间为25~45分钟,在患者每个伤椎病灶处通过使用骨水泥进行注入处理,注入量为4~8毫升,平均注入6毫升。所有患者在出院后都被有效跟踪随访,并且时间多在8个月以上至1年之内,平均可达到11个月。在末次随访时对患者曾受伤的椎体前缘高度及Beck值、VAS、和Cobb角进行测量后发现,较之手术之前,这些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比较其差异,得出的结果P小于0.05,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并且发现这些指标较之术后所测量的结果之间的差异P大于0.05,可不统计。结论:OTR不愈合的患者在入院时即可通过相关影像检查和临床反应进行确诊,在临床治疗时采用PKP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医治效果,但鉴于PKP 治疗球囊复位上尚存在不足,因此治疗过程中往往结合体位复位疗法。 【关键词】OTR;PKP;体位复位;骨折不愈合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近年来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其早期因其症状不明显,多数老年患者都不能及时察觉而致使对其所行的治疗被延误,在老年患者长期活动后就会出现骨折不愈合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临床收治此类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大,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往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患者合并的内科疾病等。现阶段多通过使用PKP治疗此类疾病,但鉴于PKP 治疗球囊复位上尚存在不足,因此治疗过程中往往结合体位复位法。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于我院进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不愈合治疗的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术后的胸部及腰椎处的疼痛都得到有效改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于本院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不愈合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且都为单个椎体发生损伤,患者年龄在64岁至90岁之间,平均76.5±4.6岁。患者中有外伤史者4例,其中1例为曾跌倒摔伤,其余3例为曾经骑行致伤,患者伤后均行保守治疗,治疗时间为3-9个月,但均未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经相关影像检查发现,患者不愈合椎体中,T105例,L13例,L34例。术前测量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为(13±5)毫米,Beck平均值为(0.52±0.18),Cobb角平均值为(23±8)°,VAS 平均为(8.2±1.4)分。患者自出现疼痛症状后至入院行手术治疗期间平均间隔时间为8.6个月。 1.2纳入标准 ①无明显严重外伤病史,或其外伤程度较为轻微者,且临床出现胸腰椎处疼痛时长已超过3个月者;②影像检查中可直观发现椎体内部存在裂缝或者已经出现真空的特征,并且椎体边缘已经产生硬化现象者;③患者在入院治疗前,经口服消炎药及卧床休息后痛感可减弱,但停药后活动或翻身时痛感依旧,且进行负重劳动时痛感可加剧者;④患者动力位X线片上可明显发现上下已呈现开合症状的终板。 2 方法 2.1手术方法 体位复位:患者于复位床上行俯卧位,并将其胸部和耻骨联合处进行垫高处理使患者处于腹部悬空的状态,对患者实施基础麻醉后在X 线机观察下对患者进行过伸复位,当复位效果不满意时,也可通过相应手法进行辅助复位以确保其椎体前缘高度可复位正常。 PKP治疗:在使用X线机观察下,于患者体表处对病灶处进行标记,在使用局部麻醉后在标记处行5毫米切口,通过X线机透视下沿一侧椎弓根进行穿刺至椎体后缘前约3到5毫米处停止,取出穿刺针。此时应在原有进行穿刺的位置再次插入导针,并将工作和扩张套管套管逐渐插入患者受损的椎体内部,插入完成后在工作套管内使用骨钻逐渐向椎体前缘进行推进至相应位置后,取出骨钻并将球囊逐渐推进至椎体前四分之三处,在透视下不断对球囊进行加压直至损伤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值,此时可将球囊拿出,并开始对椎体进行骨水泥填充。 2.2评价方法 对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处高度及VAS、Beck值和Cobb角进行测量比较。 2.3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处理学软件为SPSS13.0,计量方式为`X±S,应对相应资料使用t检验,并比较其差异值。P小于0.05时,可进行统计。 3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所行手术时间为25~45分钟,在患者每个伤椎病灶处通过使用骨水泥进行注入处理,注入量为4~8毫升,平均注入6毫升,且未发现有骨水泥渗漏的现象,手术均在未对患者患处周围组织产生损伤的情况下完成。所有患者在出院后都被有效跟踪随访,并且时间多在8个月以上至1年之内,平均可达到11个月。在最后一次上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曾受伤的椎体前缘高度及Beck值、VAS、和Cobb角进行测量后发现,较之手术之前,这些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比较其差异,得出的结果P小于0.05,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并且发现这些指标较之术后所测量的结果之间的差异P大于0.05,可不统计。具体测量结果如下表1。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当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时,轻微外力即可发生的骨折,该骨折累计脊柱时,称为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脊柱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常发部位。(附:诊疗流程与诊疗指南、PVP技术规范) 一、OVF诊疗流程

二.OVF诊治指南 (一)临床特点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二)实验室检查 1. 根据鉴别诊断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2. 根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分别选择下列骨代谢和骨转换的指标(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这类指标有助于骨转换的分型、骨丢失速率及老年妇女骨折的风险性评估、病情进展和干预措施的选择和评估。临床常用检测指标: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和1,25-双羟维生素D。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l 型前胶原C端肽(PICP)、N端肽(PINP);骨吸收指标: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或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及l型胶原C端肽(S-CTX),尿吡啶啉(Pyr)和脱氧吡啶啉(d-Pyr),尿I型胶原C端肽(U-CTX)和N端肽(U-NTX)等。 (三)物理学检查 1. 骨质疏松症的物理学检查 骨密度检测:X线、单光子吸收骨密度仪、双光子吸收骨密度仪、双能骨密度仪、定量CT和PET—CT。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3亿。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北五大区,对40岁以上汉族人群5 602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男8.5%,女15.7%)。全球大约有2亿人口罹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导致骨折。美国绝经妇女中预期有1/4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60岁以后,妇女每增龄5岁,骨折发生率将增加一倍。欧洲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髋部骨折达48.5万余人。美国因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治疗者40万人,另有250万人需接受门诊治疗。北欧的瑞典和丹麦,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率与脑中发生率相近。中国张向明等调查60岁以上老年骨折2 242例,髋部骨折21.4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2050年,全球半数以上妇女髋部骨折将发生在亚洲。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所关注的有关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与常见部位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在脊椎骨折与四肢骨折中,脊椎骨折的发生率最高,而且与骨量丢失及微结构破坏密切相关,在体重的重力作用下即可导致脊椎变形、压缩骨折。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且多见于高龄患者。北京地区

对50岁以上妇女的一组调查结果显示,脊椎骨折的患病率 为15%,其中50~59岁组仅4.9%,而80岁以上组高达36.6%,是前者的6倍以上。 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踝部、髌骨等部位都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肱骨近端、桡骨下端骨折约占老年人骨折的1/3。四肢骨折也是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四 肢骨折除了与骨量减少、骨松质与骨皮质的结构与物理性能下降有关外,都与外伤因素有关。髋部骨折造成较高病死率及致残率,对老年患者危害最大。尽管老年人髋部骨折几乎都与跌跤有关,但是这种损伤绝大多数属于非严重暴力损伤。视觉、听觉功能下降,神经-肌肉运动系统功能减退,使损伤的机会明显增多。欧洲一个统计资料表明,老年人每年跌倒一次者为30%,跌倒两次者为15%。使用现代技术,可以 准确的测定骨密度,根据身高、体重,可以计算出跌倒时骨骼所受到冲量的大小。对髋部骨折人群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股骨颈骨密度,并与所受冲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显著相关。即随着骨密度增加,造成髋部骨折时所需的冲量越大,两者的关系决定着骨折的发生。取骨密度与冲量的比值作为骨折发生的危险系数,为便于计算,将骨密度值扩大1 000倍,则髋部骨折的危险系数计算公式为:危险系数(R);BMD×1000/(m?g?h)(BMD为股骨颈骨密度,m为体重,g为重力加速度,h为身体重心高度:男性为身高的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17版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17版更新要点2017-03-16医默相通 3月11日,骨典演义--2017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网络直播会议在美丽的蓉城召开。众多顶级骨科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指南的理解以及诊治经验的思考。本期我们邀请山西大医院刘强教授和吴斗教授对17年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介绍。 为了及时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优化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策略,推广规范化的诊疗措施,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本领域的专家对原有的指南(2008版)进行了更新。该版本指南与2008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相比,有以下更新要点。 1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定义的进一步完善 骨质疏松性骨折为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指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而发生的骨折。“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指人体重心从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产生的作用力。与08版指南相比,新版本指南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基于全身骨质疏松症存在的情况下,局部骨组织发生的病理性改变,是骨强度下降的突出表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

2流行病学的更新 新版本补充了流行病学的最新资料。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报告:全球每3 秒钟发生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遭遇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发生再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再骨折风险是未发生椎体骨折的4倍。 3影像学检查增加 影像学检查除了X线、CT及MR检查外,新版本中增加了全身骨扫描(ECT)检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它适用于无法行MR检查或排除肿瘤骨转移等。 4更新诊疗流程图 新版本中首次提出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流程图。对于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需先行血尿常规、钙、磷、碱性磷酸酶、影像学和骨密度等酌情检查项目,检验结果正常而影像学、骨密度等检查异常可确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检验结果异常需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肿瘤等;确诊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继而进行骨折处理、骨折愈合评估,与此同时给予患者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药效评估,并强调对二次骨折的预防。 5常见骨质疏松骨折手术策略推荐与更新

综合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

综合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 【摘要】目的综合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28例共36个腰椎行pvp及中西医综合治疗。年龄48~78岁,平均60岁。行术前检查及准备,伤后5天内卧床休息,腰部垫枕,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约5 d后行pvp.pvp术后1天戴腰围下地,继服中药3剂,肌注密盖息(第一周每天1支,第二周隔天1支,第3周每周2次,每次1支,第4周1周1支),口服钙尔奇-D(1片,1 d1次),静脉滴注抗生素和止血药,甘露醇脱水。穿刺方法为患者俯卧,c-x光机下向矢状面足侧成角10°~15°,锥体上下缘没有双边影,使欲穿刺侧的椎弓根投影在锥体的中外1/3处,穿刺成功后,行欧乃派克锥体静脉照影,将骨水泥:单体:欧乃派克为3:2:1混合成糊状,在透视下用1ml注射器均匀缓慢注入病变锥体,如骨水泥未过中线达对侧,则行对侧穿刺。结果pvp 单侧穿刺28 个锥体,双侧穿刺8个锥体,骨水泥平均用量3.5ml,治疗效果同骨水泥的注射量无关,随访6个月,疼痛完全缓解18 例,部分缓解10 例,0 例无效,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满意。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2005年6月~2007年9月间对28例36个骨质疏松症腰椎压缩性骨折,伤后5 d内卧床休息,腰部垫枕,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术前检查及准备,约5 d行pvp治疗,男18例,女10例,年龄48~78岁,平均60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检查证实为锥体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从外形无明显改变到压缩70%,发生锥体压缩骨折的病史为1~2年。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3例,2级(中度疼痛)8例,3级(重度疼痛)17例,但均无双下肢麻木、排便困难。 1.2中药桃仁6g红花5g当归9g川芎3g生地15g赤芍9g 乳香9g没药9g 川牛膝9g泽兰12g茯苓10g仲12g甘草3g。 高血压患者慎用桃仁、红花、当归。 上药头煎加水500ml,取汁200ml;二煎加水300ml,取汁100ml。两煎混合,分两次口服,每日1剂。 1.3骨水泥和穿刺材料:骨水泥的主要成分为液态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粉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照影剂:欧乃派克。穿刺针为山东龙冠公司11~15G针尖为斜形的骨穿针。注射器是普通一次性1ml 皮试针管。消毒穿刺手术包1个。 1.4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前摄胸平、腰椎正侧位片和薄层CT 扫描(层厚3~5mm) ,观察椎体骨折的位置和椎体后缘是否破坏,并做出、凝血时间和心电图等常规术前检查。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硫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 l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増加,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绝经后妇女多发。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指南所指的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l.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 ①患者多为者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 ②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③骨形成与骨痂成熟退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④卧床制动期將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⑤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⑥再骨折发生率高,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20%。 1.2骨质疏松性骨新的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基本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 2.l诊断 2.1.1病史、症状和体征 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史或轻徴外伤史。可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畸形、骨擦感(音)、异常活动等体征,也有患者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2.1.2影像学检査 普通X线检査:①摄片应包括损伤部位上、下邻近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据双侧髋关节;②除有骨折征象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③推体压缩骨折时,有楔形变或“双凹征”,部分可表现为椎体内“真空征”、假关节形成。 CT检査: ①移位复杂的髋部、踝部、肱骨近端骨折,需应用 CT和(或)三维成像;②为明确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椎管内压迫情况等,可考虑CT检查。 MRI检査:①可诊断隐匿性骨折;②可判断骨折是否愈合,未愈合的骨折 T1WI为低信号、 T2WI为高或等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 骨扫描( SP E C T/E CT) :适于不能行MRI检査的患者,有助于判断疼痛责任椎体。

2015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指南

·专家共识 ·*通讯作者:马远征,Email :myzzxq@sina.com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指南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学科组印平 1 马远征 2* 马迅 3 陈伯华 4 洪毅 5 刘宝戈 6 王炳强 7 王海蛟 8 邓忠良 9 1.辽宁省本溪市金山医院骨科,辽宁本溪1170002.解放军总参第309医院骨科,北京102628 3.山西省医学科学院山西省大医院骨科,太原0370044.青岛医学院骨科,山东青岛2660035.中国康复中心骨科,北京1000686.天坛医院骨科,北京1000507.友谊医院骨科,北京100050 8.河南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河南漯河4620009.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重庆400010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7108(2015)06-0643-06摘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已经成为骨质疏松性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治疗方式上有保守治疗及椎体成形术等手术治疗,并且各有其优缺点。保守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手术治疗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的年龄、身体状态和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椎体成形术 The clinical guideline for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 The Osteoporotic Fracture Treatment Group ,Committee of Osteoporosis ,China Gerontological Society YI Ping 1,MA Yuanzheng 2,MA Xun 3,CHEN Bohua 4,HONG Yi 5,LIU Baoge 6,WANG Bingqiang 7,WANG Haijiao 8,DENG Zhongliang 9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Benxi Jinshan Hospital ,Benxi Liaoning 117000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309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000 3.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hanxi Province Hospital ,Shanxi Medical Academy ,Taiyuan 0370044.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Qingdao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 260035.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hina Rehabilit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686.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ian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507.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50 8.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First People ’s Hospital of Luohe ,Luohe Henan 462000 9.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MA Yuanzheng ,Email :myzzxq@sina.com Abstract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in osteoporosis.The methods of the treatment includ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surgical treatment such as vertebroplasty.Each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Conservative treatment mainly uses drugs.In the surgery ,the patient ’s condition ,age ,physical condition ,and economic condition are needed to consider in order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Key words :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Vertebroplasty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骨 质疏松症日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个社会问题 [1] 。 老年性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给医学及社会带来 3 46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年6月第21卷第6期Chin J Osteoporos ,June 2015, Vol 21,No.6Published online www.wanfangdate.com.cn doi :10.3969/j.issn.1006-7108.2015.06.001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田征王翀屈建华田禾张浩沙强 【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陈旧性; 椎体压缩骨折 0引言 目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CF)的有效手段,国内外多为1 a以内的病例报道. 对于 1 a以上的病例其手术效果存在争议. 我院200502/200709共完成陈旧性PKP 16 例19个椎体,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1(男11,女30)例,45个骨折椎体,年龄58~72 (平均67.35)岁. 病变部位:T10 2个,T11 4个, T12 12个,L1 14个,L2 6个,L3 6个,L4 1个;新鲜骨折25 例, 陈旧骨折16 例(病程1~3 a). 均轻微外伤致骨折,拒绝手术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 术前均无神经压迫症状. 影像学符合VCF的表现,椎体后壁完整. 患者

俯卧位,选择全麻或局麻. 采用美国kyphon 公司提供的微创器械套及特制球囊. “C”型臂X 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进入伤椎,在导针引导下将空心钻钻入伤椎,建立直径4.5 mm 的中空工作通道,并通过“C”型臂X线机观察保证位置及深度正确. 将特制高压球囊经工作通道送入伤椎松质骨内,使用装有压力表的高压注射器,向球囊内缓慢匀速注入造影剂,球囊扩张,从而将被压缩的松质骨向四周挤压,使伤椎膨胀并尽可能恢复椎体高度. “C”型臂X 线机观察确认抽出造影剂,使球囊回缩至真空后抽出. 此时,伤椎内产生四周均为骨壁的空腔,选择含钡低黏度骨水泥,调匀后经工作通道注入. 通过“C”型臂X线机观察确认空腔被骨水泥充满后,抽出工作通道,术毕. 出血量极少,术后至少平卧1 h, 12 h后允许患者下地. 参照WHO 标准[1], 将疼痛缓解、脊柱活动度的改善程度分4级.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组率的比较采用计数资料的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术后缓解程度及脊柱活动度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41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平均6) mo. 新旧骨折PKP 术后有效率的比较新鲜骨折25例均有效,陈旧骨折14例有效,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146). 疼痛缓解新鲜骨折明显优于陈旧组(P0.01),术后新鲜骨折脊柱活动性的改变优于陈旧骨折(P0.01). 2讨论 VCF手术最佳时机尚无定论,一般保守治疗失败后即可进行. 多数研究者在骨折后1~4 mo行手术治疗, 但临床效果和骨折时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硫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 l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増加,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绝经后妇女多发。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指南所指的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 ①患者多为者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 ②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③骨形成与骨痂成熟退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卧床制动期將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⑤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再骨折发生率高,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20%。 骨质疏松性骨新的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基本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

炼和抗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病史、症状和体征 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史或轻徴外伤史。可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畸形、骨擦感(音)、异常活动等体征,也有患者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影像学检査 普通X线检査:①摄片应包括损伤部位上、下邻近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据双侧髋关节;②除有骨折征象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③推体压缩骨折时,有楔形变或“双凹征”,部分可表现为椎体内“真空征”、假关节形成。 CT检査: ①移位复杂的髋部、踝部、肱骨近端骨折,需应用 CT和(或)三维成像;②为明确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椎管内压迫情况等,可考虑CT检查。 MRI检査:①可诊断隐匿性骨折;②可判断骨折是否愈合,未愈合的骨折 T1WI为低信号、 T2WI为高或等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 骨扫描( SP E C T/E CT) :适于不能行MRI检査的患者,有助于判断疼痛责任椎体。 骨密度检査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1-29T10:38:50.207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1月第11期供稿作者:陈春林 [导读] 骨骼矿化障碍,骨钙溶解,骨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变稀,易发生断裂,骨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加,难以承载原来负荷 陈春林(四川省大邑县骨科医院四川大邑611330)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术后随访2个月。结果:术后腰背部疼痛消失35例,疼痛明显减轻3例,无骨水泥渗漏。术后行影像学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明显改善。术后伤椎前柱平均高度明显提高(P<0.05),Cobb角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临床疗效好,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关键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常见疾患。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在美国大约每年有700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生,而且2O%的患者在一年之内继发其他部位骨折。其中2/3的OVCFs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仍有1/3的骨折会合并疼痛、后凸畸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及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多系统的继发性功能障碍,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传统治疗方法为长期卧床加药物非手术治疗。但长期卧床易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并发症的出现;手术治疗因骨质疏松的复位固定效果差,同时易产生手术并发症[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通过球囊的扩张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并通过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达到了微创、迅速止痛、早期活动的治疗目的,为后续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前提和基础[4]。我们自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采用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38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全部病例均来源于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四川省大邑县骨科医院住院病人。符合纳入标准者38例。男l3例,女25例。年龄58~85岁,平均71.2岁。跌倒致伤29例,扛抬重物致伤6例,其他原因致伤3例。骨折部位T10椎体5例,T11椎体6例,T12椎体12例,L1椎体7例,L2椎体5例,L3椎体3例。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5例,泌尿系统疾病1例,内分泌系统疾病3例。 按照Jikei骨质疏松分级标准[5]评价,初期(骨小梁的数目正常,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变细)5例;I级(横形骨小梁减少,垂直骨小梁和终板突出)7例;Ⅱ级(横形骨小梁进一步减少,垂直骨小梁也减少)23例;III级(横形骨小梁近于消失,垂直骨小梁亦不清晰,形如草地)3例。1.2病例选择1.2.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分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6]。(1)老年人(>50岁);(2)轻微外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3)胸或腰部持续性疼痛不能翻身,不能活动,不能用力;(4)胸或腰椎僵硬;(5)胸或腰部有压痛点;(6)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法(DXA)示:骨密度值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T≥ -2.5SD);(7)X线或CT片显示胸或腰某一椎体前部变扁,骨质断裂,呈楔形状。 诊断标准2-5中有1项以上异常者,加(1)、(6)、(7)项即可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1.2.2纳入病例标准:符合本病诊断者;全身条件许可,无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的严重疾病,能持续俯卧1~2h;椎体后壁必须完整,防止因气囊挤压扩张周围结构,使骨块或肿块移位从而导致或加重压迫的危险;CT、MRI、骨密度测试等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1.2.3排除标准:(1)椎体严重压缩无法放置导针和注入灌注剂,或椎体中柱破坏,脊髓受压;(2)患有严重心肺疾患而不能耐受手术,或患有出血性疾病等。 1.3方法1.3.1术前准备行常规体检及实验室检查,胸片、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积极治疗并发症,使患者的全身情况处于适合手术治疗的状态。摄患处X线片,如有必要再行CT、MRI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及其病变性质,对骨折情况、椎体稳定性等有充分的了解。1.3.2手术方法手术器械由山东冠龙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整套器械包括:穿刺针(Φ4.0×126mm)、球囊(Φ12×19mm膨胀后)、带表加压器(20ml/30atm)、骨水泥注入器(Φ3.4×195mm)、实芯椎体钻(Φ3.4×190mm)、空芯椎体钻(Φ3.4×190mm)、推杆(Φ2.0×220mm)。充填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rylate,PMMA)骨水泥。患者取俯卧位,病椎对准手术台中央,前胸部两侧和髂嵴下垫软枕使腹部悬空,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体表定位。常规消毒、铺巾,以1%的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尖刀片在体表定位处切开皮肤及皮下,切口大小约0.5cm。在正侧位C型臂X线机透视指引下,将带芯穿刺针经病椎椎弓根直接进入椎体后方。穿刺针至椎体后1/3时,改用环锯取标本;至椎体前1/3与后2/3交界处,移除椎体钻,经工作套管置入球囊,打开三通阀,开始逐步扩张球囊,灌注显影剂,每次增加0.5mL,用量每侧一般不超过3mL,并且不时的停下来检查球囊内压力是否下降,球囊系统压力宜控制在16大气压以下,即能达到扩张椎体的满意效果。停止扩张后,抽取真空并移除球囊导管,将预先装满骨水泥的骨水泥填充器通过工作套管抵至椎体内空腔前缘,经工作套管向椎体内推注骨水泥1.5~2.5mL,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确认椎体外无骨水泥渗出后,退出骨水泥填充器和工作套管,缝合切口。观察10min,双下肢活动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后送返病房。术后卧床6~12h后可下地行走,常规应用抗菌药物3d,行脊柱X线正侧位摄片与CT扫描,检查骨水泥有无外溢,并与术前X线片比较,观察伤椎前柱平均高度变化及Cobb角。1.4疗效评估与随访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法评定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得分10分代表最痛,0分代表无任何疼痛[7]。通过拍摄胸腰段脊柱正侧X-ray片了解伤椎高度丢失及骨折愈合情况。通过计算手术前后伤椎前柱高度的变化以及Cobb角的变化评估伤椎的复位情况。通过上述4项指标的比较分析,评估PKP术治疗OVCFs的疗效。术后随访2个月。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所有观察指标以“x±s”表示,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果3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0min,住院时间4~10d,平均7d。 无术中死亡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患者腰背疼痛完全缓解35例,明显减轻3例。无骨水泥外漏。除8例手术当日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方法选择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方法选择 发表时间:2015-02-03T10:52:29.9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赵双林李骞 [导读] 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 赵双林李骞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外二科云南昆明 6502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三组采用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耐受情况,并对三组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和耐受率从低至高均依次为PVP 组、PKP组以及手法复位PVP组,三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中,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结论:PVP和PVK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术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232-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PVP组共23例患者,PKP组共16例患者,手法复位PVP组共11例患者,三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三组按照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分为PVP组、PKP组以及手法复位PVP组,均行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耐受情况,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Score VAS)对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背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手术疗效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改善情况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组数据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基本情况 三组手术时间及耐受率比较从低至高依次为PVP组、PKP组以及手法复位PVP组,三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 1 三组手术时间以及耐受率比较 注:同组与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三种手术方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疼痛症状、腰背痛症状及功能障碍均有显著的改善,而三种术式相比较,其治疗效果相似。 结合我院的治疗经验,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体质进行选择,对于单纯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压缩程度小于1/3,骨折椎体个数在两个以内,若患者的体质较好,手术耐受性尚可,可选择采用双侧PVP手术方式;对于椎体压缩程度介于1/3与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8大难点以及6种应对方法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8大难点以及6种应对方法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原则和一般骨折一样也是复位,固定(强烈推荐使用高分子绷带夹板),功能锻炼,多疗程抗骨质疏松治疗。其特点和治疗的8大难点为: ①加重原有骨质疏松。罹患骨折卧床后会发生快速骨质丢失,将加重原有骨质疏松; ②骨折粉碎。骨量低,骨质量差,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③内固定治疗失败率高。高龄老人因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吸收; ④康复过程漫长。老年人身体储备力低,康复能力下降,常伴有智力障碍,依从性差,难以配合功能锻炼,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所以建议老人骨折后使用安信高分子绷带夹板进行固定。 ⑤并发症多。进入老年阶段后,机体往往合并有其他器官或系统疾病,全身状况差,常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心肺和脑血管意外,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 ⑥致残率高。骨折后即使治疗结果满意,也难以恢复至伤前的机能状态,如髋部骨折后仅一半左右的病例能恢复到骨折以前的功能状态; ⑦致死率较高。由于器官系统功能减弱,如髋部骨折后,无论手术或保守治疗对老年人的生命力都是一次严峻考验,有时成为生命中

的“最后一根稻草”; ⑧患方期望值较高。容易出现医患纠纷,需要医患双方之间充分沟通。 措施 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确需手术者,要充分考虑它与一般创伤性骨折的不同之处,酌情采取以下6种应对措施: ①使用特殊内固定器材,如锁定加压钢板、粗螺纹的螺钉、膨胀型髓内钉、具有特殊涂层材料的器械等; ②使用应力遮挡较少的器材,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 ③采用特殊的内固定技术,如螺钉固定时穿过双侧骨皮质,增加把持力; ④采用内固定强化技术,如螺钉周围使用骨水泥、膨胀器及生物材料强化; ⑤骨缺损严重者,可考虑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以及生物材料(骨水泥、硫酸钙等)充填; ⑥视骨折的牢固程度,酌情选用外固定。外固定应采用安信高分子绷带夹板,安全可靠,有足够的时间,尽可能减少对骨折临近关节的固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