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肢动脉栓塞危害性大吗

上肢动脉栓塞危害性大吗

上肢动脉栓塞危害性大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上肢动脉栓塞危害性大吗

导语:不管是什么病,一旦发生,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而其中有一些疾病的危害性还特别大,是不容任何人小看的,由于上肢动脉栓

不管是什么病,一旦发生,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而其中有一些疾病的危害性还特别大,是不容任何人小看的,由于上肢动脉栓塞的发病率并不低,所以我们应该对该疾病的危害性做个了解,并且在平时有意识地进行预防,如果是已经得病,则更有必要了解上肢动脉栓塞的危害性。

动脉栓塞是指来源于心脏、近端动脉壁或者其它栓子随动脉血流冲入并堵塞远端动脉,引起受累脏器或肢体缺血的一种疾病。

这种病人70%常伴有心脏疾病,并心房纤颤,常见的疾病有风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室壁瘤、亚急性心内膜炎、心房粘液瘤;也有来自于动脉本身的疾病,如动脉瘤、动脉硬化、动脉壁炎症或创伤等,都可能造成血栓、菌栓、瘤栓及动脉硬化斑块脱落。

还有骨折、腹壁脂肪抽吸术可以引起肺动脉脂肪栓塞,分娩可以引起羊水栓塞。栓子堵塞的血管可在身体各个部位,可以在肢体动脉也可以在腹腔内动脉,下肢动脉的栓塞发生率比上肢高

由此可见,上肢动脉栓塞是一种有着严重危害性的可怕疾病,它所并发的种种疾病都可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一旦被检查出得了这个病,患者切勿讳疾忌医或掉以轻心,马上接受治疗才是明智的做法。

羊介入实验报告(心脏造影和肾动脉栓塞)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介入手术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羊的心脏造影及肾动脉栓塞术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原理: 心脏造影:经股动脉穿刺将含有机化合物在X线照射下透明的造影剂快速注入血流,使心脏和大血管腔在X线照射下显影,同时快速摄片,将心脏和大血管腔的显影过程拍摄下来,从显影的结果可以看到含有造影剂的血液流动顺序,以及心脏大血管充盈情况,从而了解心脏和大血管的生理和解剖的变化。 肾动脉栓塞术: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至肾动脉,用76%泛影葡胺行伤肾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显示伤肾动脉分支及出血部位,应用非永久性栓塞材料再选择性进行栓塞。 五、实验目的:1,掌握介入羊心脏造影和肾动脉栓塞术原理及步骤; 2,总结羊肾动脉栓塞和心脏造影介入技术经验; 3,全面了解心脏造影术和肾动脉栓塞术的作用; 4,熟悉介入器材及操作 六、实验内容: 羊的心脏造影和肾动脉栓塞术 七、实验器材:羊,麻醉剂,穿刺针,导丝,,导管鞘,导管,栓塞剂,肝素, 造影剂,DSA机及高压注射器 八、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 2、给羊进行麻醉; 3、进行实验; 心脏造影:①用Seldinger穿刺插管技术,经Seldinger套管针穿刺股动脉②经此针放入导丝,③再经扩张管扩张穿刺孔后(也可不用扩张导管)将动脉导管沿导丝插入,造影前摄影片如下如: ④在透视下,把导管移至主动脉的冠脉入口处,推入造影剂,摄片如下图: ⑤再将导管移至左心室,再推入造影剂进行摄片,所得影片如下图:

肾栓塞术:①用Seldinger穿刺插管技术,经Seldinger套管针穿刺股动脉②经此针放入导丝,在透视下,将导丝移至肾动脉③再经扩张管扩张穿刺孔后(也可不用扩张导管)将动脉导管沿导丝插入,移置肾动脉,摄影如下图: ④推注造影剂,进行摄影摄影,如下图: ⑤等待一段时间,再摄影如下图:

肾肿瘤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护理

肾肿瘤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护理 本文介绍笔者所在医院2004-2008年收治的13例肾肿瘤患者的护理情况,所有患者在实施肾切除手术之前均进行了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通过对此项辅助治疗的护理,笔者认为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对患者手术之后的各项生命体征等的密切观察是保证辅助治疗和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标签:肾肿瘤;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护理 肾肿瘤是肾脏常见的恶性肿瘤。此疾病多采用肾切除术进行治疗,但如肿瘤体积较大、分期晚,可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为避免手术中大出血造成手术困难,笔者所在医院于2004年开始应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作为肾肿瘤患者的术前辅助治疗方法,在行辅助治疗时配合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共13例,其中女4例,男9例,年龄45~76岁。合并有肾积水者伴镜下血尿3例,有肉眼血尿伴腰部持续性钝痛6例,有间断肉眼血尿2例,腰部可触及肿块者2例。13例患者均进行了各项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在进行肾切除手术之前48 h进行了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术前辅助治疗方法。 2栓塞材料的选择 临床上有明胶海绵、无水乙醇、硅橡胶栓塞剂及复方栓塞剂等多种栓塞材料。根据性质及特点,笔者所在科选用明胶海绵进行操作。 3护理 3.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方法缺乏了解,对是否会留有后遗症等存在顾虑而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故要给患者讲明进行治疗的各项注意事项及应给与的配合方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表现,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面对治疗。本组13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都能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检查及治疗。 3.2治疗前准备 治疗前1天清洁下腹部及腹股沟处动脉穿刺部位的皮肤,剃去阴毛。治疗前1天晚患者可进半流质饮食,治疗当日晨禁食及禁水,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后送入介入室做造影剂过敏试验。本组13例患者治疗前皮肤及肠道准备较充分且无一例造影剂过敏,顺利接受肾动脉栓塞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动脉栓寒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可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产后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异位妊娠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是妇产科疾病微创治疗的新进展。 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栓塞方法有3种术式:(1)子宫动脉栓塞术(UAE);(2)髂内动脉栓塞术(IIAE);(3)卵巢动脉栓塞术(DAE),较常见的是UAE。李勇等[1]报道所有患者TUAE均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采用经皮右股动脉穿刺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将COBRA尖端先后分别插入双侧髂内动脉造影证实其为肌瘤,供血动脉后经导管注入超化碘油栓塞。黄顾平等[2]报道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副反应和并发症。 1 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副反应 1.1 疼痛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子宫动脉栓塞术以下腹痛为主,少部分合并腰痛;若栓塞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栓塞剂返流,则可能出现臀部及下肢的疼痛。一般术后6~8 h下腹疼痛剧烈,但由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麻醉(PCA),多能耐受;术后3~5 d内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断性的下腹痛,部分合并腰骶部酸胀痛、肛门坠胀感,患者有便意感,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表现尤为明显;部分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在术后数月内、肌瘤排出前有逐渐加剧的阵发性下腹痛,排出后疼痛即消失;少数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在术后1~2个月经周期的经期有剧烈的下腹痛,程度可能较原来的痛经程度重。患者疼痛时间的长短因栓塞的术式不同、栓塞剂的选择和用量不同、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不同、栓塞程度和灌注用药的不同而有差异,且与患者的年龄、体质有关。症状多数与肿瘤的坏死程度及其吸收的快慢成正比,一般来说,栓塞后症状明显的往往其疗效快且显著。 1.2 发热多发生于术后5 d内,一般不超过38℃,少数可达38℃~39℃。术后早期的发热,尤其是术后当天的高热多为栓塞剂、造影剂的反应,单纯动脉灌注化疗者多表现为低热;后期的发热多为坏死组织的吸收热;术后一段时间后发生的高热或低热转为高热则提示有合并感染的可能。发热经对症治疗多能奏效,合并感热者须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1.3 恶心、呕吐多发生于术后48 h内。其原因有:(1)造影剂反应,镇痛药反应; (2)子宫或肌瘤水肿压迫肠管、刺激腹膜引起的反射性反应;(3)大量坏死物吸收造成的反应; (4)化疗药物反应。给予止吐药物对症治疗可缓解。 1.4 乏力、疲倦、厌食多出现在术后数天,与坏死组织的吸收有关,可给中药调理。 2 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2.1 阴道不规则流血主要为栓塞术后子宫内膜或黏膜下肌瘤坏死脱落引起,少数为栓塞子宫动脉后子宫动脉卵巢支的血供减少导致卵巢功能发生短暂的紊乱所致。给予口服止血药即可,需预防感染。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PCNL术后严重出血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PCNL术后严重出血 发表时间:2013-12-24T09:39:48.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1期供稿作者:任衢军成泽民杜义堂曾东升曾科袁宗琳黄[导读]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因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肾内大结石及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方法。 任衢军成泽民杜义堂曾东升曾科袁宗琳黄超包伟张波 (达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严重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12例PCNL术后严重出血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止血治疗进行评价。结果11例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均止血成功,1例患者术中未发现明显动脉出血,予以保守治疗成功,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月,患肾功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治疗PCNL术后严重出血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关键词】碎石术出血/治疗肾动脉栓塞治疗性 【中图分类号】R6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15-02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因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肾内大结石及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方法。术后出血是其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1],需及时确诊并积极处理。我院从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发生12例PCNL术后严重出血,患者均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2-68岁。其中铸型结石2例,多发性肾结石10例。合并尿路感染者7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1例,合并高血压者2例。术后出血时间为术后1-13天。 1.2 PCNL操作方法患者全麻后取截石位,输尿管镜进入膀胱,向患侧输尿管内插入4F输尿管导管,制造人工"肾积水"。患者改为俯卧位,我院均采用在B超引导下经12肋缘下或11肋间,腋后线至肩胛下线间区域穿刺目标肾盏,放入引导导丝,用筋膜扩张器逐步扩张通道至16F,放入Peel鞘,置入输尿管镜,发现结石,改用金属扩张器逐步扩张穿刺通道至24F,置入肾镜,用气压弹道碎石结合超声负压碎石将结石碎小并清除干净,术毕常规留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引流。术后常规复查腹部X平片,如发现残留结石,可通过原通道或新通道二次碎石。 1.3 介入栓塞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Scldinger技术经右侧腹股沟穿刺股动脉插管至患侧肾动脉主干,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注射造影剂显示破损动脉(造影剂外溢),确认出血动脉支,经微导管送入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圈栓塞出血动脉[2],造影复查出血灶消失,退出导管。穿刺点加压包扎,穿刺侧下肢制动24小时,术后不需使用止血药物。 2、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其中有8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1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11例均一次性栓塞成功,1例术中未发现确切出血灶,术后予以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6小时-3天后血尿停止,生命体征恢复平稳。1例患者出现腰部轻微胀痛,无发热患者,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月,患肾肾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 3、讨论 出血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5%-2%[3],表现为出血颜色鲜红、快速,通过夹闭肾造瘘管压迫止血、输血等措施血流动力学不能维持稳定,为术中损伤肾脏节段动脉或叶间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或二者共存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术后尿管及肾造瘘管持续或间断引流出鲜红色尿液,易形成血凝块堵管。严重者在膀胱内形成血凝块,伴有患侧腰部胀痛。患者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本组有2例患者行膀胱血凝块清除术,1例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血红蛋白降至38g/L,血压<80/60mmHg,1例患者在拔除肾造瘘管1周后出现迟发性大出血。(迟发性大出血是指在拔除造瘘管后数日或数周内突发大量出血)。PCNL术后出血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如:①术中反复对穿刺部位进行穿刺扩张。②筋膜扩张器进入过深,损伤对侧肾实质。③操作时镜体摆动角度过大,造成肾实质或盏颈撕裂。④术中对穿刺部位选择不理想直接穿入肾柱,肾柱血管较粗,肾上部的小动脉密集分布,若穿刺上述部位,十分容易导致出血。⑤术前尿路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结石大。⑥多通道取石。⑦术后肾造瘘管拔除过早,导致肾瘘道内血痂脱落或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肾内感染等因素。⑧术前患者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 为减少PCNL术后严重出血,术前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行尿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即使凝血功能正常,但是仍未排除凝血因子功能障碍,故可以考虑先行透析治疗,待肾功能、凝血功能改善后再手术。一般术中应选择12肋下或11肋间腋后线与肩胛下线之间区域[4] 穿刺肾中后组盏或下后组盏,经肾脏后外侧的Brodel氏无血管区穿刺进入肾盏。术中借助B超引导选择合适穿刺肾盏,选择目标肾盏最薄弱处穿入。避免在肾实质内调整穿刺针角度,如要调整,应将穿刺针退到肾实质外,需提高穿刺准确性,避免反复进行穿刺。扩张通道时采取“宁浅勿深”的原则,穿刺成功后,可用B超测量穿刺针的深度,以判断筋膜扩张器大致扩张深度,避免扩张器进入过深而损伤对侧肾实质。必要时借助输尿管镜观察Peel鞘远端,如未进入集合系统,可在直视下沿引导导丝将鞘推入肾盏。在用筋膜扩张器扩张过程中如遇阻力,应避免使用暴力扩张。在碎石过程中镜体摆动角度不宜过大,不要为了追求清石率而造成肾实质或盏颈撕裂而造成大出血,尤其对既往有肾脏手术史的患者,其肾脏较为固定,手术中肾脏移动性小,且肾脏及周围组织脆性大,组织损伤后,收缩能力差,若大范围摆动肾镜,极易损伤肾实质造成大出血,因此对于复杂性肾结石,尤其既往有肾手术史的病例,宁可选择多通道碎石,也不要在术中过分摆动镜体造成肾实质撕裂。术中如发现肾盏盏颈明显狭窄,不可用暴力扩张,强行推进,应换用管径细小的Peel-a-way鞘,或用钬激光切开狭窄盏颈进入,必要时重新建立经皮肾通道,避免撕裂盏颈造成大出血。术中要保持视野清晰,若视野模糊时盲目操作,极有可能造成肾实质损伤而大出血。如果视野及冲洗液呈深红色或形成大量血凝块,应暂停手术,留置造瘘管夹闭压迫止血,避免在视野模糊时盲目操作。肾内感染时也极易出血,术中如遇脓肾或感染性鸟粪石时,应留置造瘘管引流,控制感染后二期处理结石。手术中能用微通道(16F)处理结石的尽量不用大通道(24F),因为传统经皮肾通道(24F)对血管的破坏在数量和程度上均明显大于微通道,因而术后出血的机率增加。术中选择合适的造瘘管也是减少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过细的造瘘管难以压迫肾瘘道,导致术后出血过多,一般选择比相应瘘道小2F的造瘘管,可以有效压迫肾瘘道创面,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术后造瘘管留置时间要足够,造瘘管须在瘘道完全成熟后方可拔除,过早拔除造瘘管可能导致瘘道内血痂脱落而导致出血。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如出现明显动脉性出血,经绝对卧床休息,持续膀胱冲洗,夹闭肾造瘘管压迫止血,并予以扩容、输血和应用止血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是一种新的治疗,可应用于恶性肿瘤、产后出血、、子宫腺肌病、异位妊娠等多种的治疗,是妇产科疾病微创治疗的新进展。 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栓塞方法有3种术式:(1)子宫动脉栓塞术(UAE);(2)髂内动脉栓塞术(IIAE);(3)卵巢动脉栓塞术(DAE),较常见的是UAE。李勇等[1]报道所有患者TUAE均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采用经皮右股动脉穿刺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将COBRA 尖端先后分别插入双侧髂内动脉造影证实其为肌瘤,供血动脉后经导管注入超化碘油栓塞。黄顾平等[2]报道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副反应和并发症。 1? 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副反应 ? 疼痛? 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子宫动脉栓塞术以下腹痛为主,少部分合并腰痛;若栓塞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栓塞剂返流,则可能出现臀部及下肢的疼痛。一般术后6~8 h下腹疼痛剧烈,但由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麻醉(PCA),多能耐受;术后3~5 d内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断性的下腹痛,部分合并腰骶部酸胀痛、肛门坠胀感,患者有便意感,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表现尤为明显;部分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在术后数月内、肌瘤排出前有逐渐加剧的阵发性下腹痛,排出后疼痛即消失;少数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在术后1~2个月经周期的经期有剧烈的下腹痛,程度可能较原来的痛经程度重。患者疼痛时间的长短因栓塞的术式不同、栓塞剂的选择和用量不同、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不同、栓塞程度和灌注用药的不同而有差异,且与患者的年龄、体质有关。症状多数与肿瘤的坏死程度及其吸收的快慢成正比,一般来说,栓塞后症状明显的往往其疗效快且显着。 ? 发热? 多发生于术后5 d内,一般不超过38℃,少数可达38℃~39℃。术后早期的发热,尤其是术后当天的高热多为栓塞剂、造影剂的反应,单纯动脉灌注化疗者多表现为低热;后期的发热多为坏死组织的吸收热;术后一段时间后发生的高热或低热转为高热则提示有合并感染的可能。发热经对症治疗多能奏效,合并感热者须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 恶心、呕吐? 多发生于术后48 h内。其原因有:(1)造影剂反应,镇痛药反应;(2)子宫或肌瘤水肿压迫肠管、刺激腹膜引起的反射性反应;(3)大量坏死物吸收造成的反应; (4)化疗药物反应。给予止吐药物对症治疗可缓解。 ? 乏力、疲倦、厌食? 多出现在术后数天,与坏死组织的吸收有关,可给中药调理。 2? 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 阴道不规则流血? 主要为栓塞术后子宫内膜或黏膜下肌瘤坏死脱落引起,少数为栓塞子宫动脉后子宫动脉卵巢支的血供减少导致卵巢功能发生短暂的紊乱所致。给予口服止血药即可,需预防感染。

Arnold-Chiari畸形的诊断

Arnold-Chiari畸形的诊断 *导读: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指小脑扁桃体下疝到椎管内或伴延髓和第四脑室延长下移,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又称Arnold-Chiari畸形。…… 前被普遍接受的诊断标准是MRI扫描矢状位上一侧或双侧小脑扁桃体下疝超过枕大孔缘5mm以下,根据影象学结合临床表现(头痛、后脑结构受压、脊髓症状、脑积水等 )不难做出诊断。然而随着MRI的广泛应用,发现许多无症状的小脑扁桃体下疝(超过正常诊断标准5mm),Meadows等通过对22591例行颅颈交界病人的MRI资料分析,发现符合ACM诊断标准的有175例,而其中25例 (14%)属于无症状患者,两组年龄分布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该类病人的自然病史 (以后是否会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认为对该类病人的处理需谨慎行事,可以给予观察,定期行影象学检查,除非合并有脊髓空洞和后颅窝其他的骨性畸形以及MRI发现存在有脑脊液的流体动力学异常 (预示着出现脊髓空洞的可能性较大 )。已有作者观察到ACM/SM的自然缓解,认为对于隐匿性或只有轻微临床症状的病人严密的随访观察或许是恰当的,特别是对于儿童。尽管有许多研究证实后颅窝以及枕大池容积在该病病人中明显小于正常人,但由于该病往往合并有其他的颅底畸形,后颅窝容积在该病诊断中的作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作者认为如果病人枕大

孔直径小于19mm时,几乎无一例外会出现临床症状。 Chiari畸形的临床表现根据主要症状及体征大体可分为四种综合征侯群。 1.枕颈区压迫综合征:由于小脑扁桃体下疝,颅神经根和颈神经根受压,可以引起头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颈项部疼痛及活动受限。 2.脊髓中央受损综合征:因延髓上颈段受压,可出现肢体运动障碍;偏瘫和四肢瘫、四肢感觉障碍,合并脊髓空洞时可出现感觉分离(即痛温觉消失,触觉正常)或双上肢肌萎缩等。 3.小脑损害综合症:因小脑受累可出现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及眼球震颤等。 4.合并脑积水时,可表现为头痛、呕吐、眼底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以上提到的是Chiari畸形的常见的临床表现,但该病临床表现极其多变。

肾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

肾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 本病较少见,可引起肾缺血及梗死。 【病因】 肾动脉栓塞(renal artery embolism)的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如心房纤颤或心肌梗死后附壁血栓、换瓣术后血栓、心房黏液瘤等),但也可来源于心脏外(如脂肪栓子、肿瘤栓子等)。 肾动脉血栓(renal artery thrombosis)可在肾动脉病变(如粥样硬化、炎症、动脉瘤等)或血液病变(凝固性增高)基础上发生,但更常见于动脉壁创伤(如经皮经腔肾动脉球囊扩张术)引起。 【临床表现】 临床上是否出现症状及症状轻重,主要取决于肾动脉阻塞程度及范围,肾动脉小分支阻塞可无症状,而主干或大分支阻塞却常诱发肾梗死,引起患侧剧烈腰痛、脊肋角叩痛、蛋白尿及血尿。约60%患者可因肾缺血肾素释放出现高血压。而双侧肾动脉广泛阻塞时,常致无尿及急性肾衰竭。 【诊断】 可疑病例应做放射性核素肾显影检查,若存在节段性肾灌注缺损(分支阻塞)或肾灌注完全缺如(肾动脉主干完全阻塞),则提示本病。当然,最直接可靠的诊断手段仍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治疗】 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应尽早治疗,包括经皮经腔肾动脉插管局部灌注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全身抗凝,及外科手术取栓等。 第三节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此病常见,又称高血压肾硬化症(hypertensive nephrosclerosis)为西方国家导致终末肾衰竭的第二位疾病(约占25%),我国发病率也在日益增多。本病可分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benign 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及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malignant 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两种。 一、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病因】 由长期未控制好的良性高血压引起,高血压持续5~10年即可能出现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的病理改变,尔后即出现临床表现。 【病理】 本病主要侵犯肾小球前小动脉,导致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小叶问动脉及弓状动脉肌内膜增厚。如此即造成动脉管腔狭窄,供血减少,进而继发缺血性肾实质损害,致成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临床表现】 肾小管对缺血敏感,故临床首先出现‘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表现(夜尿多、低比重及

介入栓塞

介入栓塞在治疗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后肾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邓极燃仲建全简萍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后肾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PCNL后肾出血患者资料15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先行肾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再选用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或条.PVA行超选择性靶血管栓塞,术后观察止血效果,肾功能变化。结果15例中14例1次性栓塞成功,未见出血复发及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复查SCr55 ~ 92umol/L,平均73.5umol/L;BUN1.82 ~ 6.80mmol/L,平均 4.78mmol/L肾功能均正常,1例介入术前患者基本情况差,术后12小时死于DIC。结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后肾出血积极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能到达准确迅速的止血目的,而且能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已被临床首选处理医源性肾出血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肾出血;介入栓塞治疗 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 nephrostolithotomy,PCNL)损伤肾血管出血是泌尿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最严的并发症,据相关文献[1]统计其发病率约为0.8%-2.0%,一般病情较重,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或外科处理效果均不理想,病死率高。我院自2006年05月-2013年2月对15例PCNL术后出血患者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除了准确超选择栓塞靶血管外,及早行介入治疗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5例PCNL后肾出血患者资料,男 9例,女6例,年龄22 ~ 68岁,平均年龄45岁,结石单发3例,多发12例,其中铸型结石5例,最大长径4.1cm,左肾9例,右肾6例,15例均为术后1~7天迟发性出血,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造瘘管红色引流液,伴有不同程度血色素下降、失血性休克等症状。所有病例临床均采用绝对卧床、扩容输血、膀胱持续冲洗和应用止血药等保守治疗,其中2例再次行外科手术止血,均无效果而选择介入栓塞治疗。 1.2方法 应用荷兰菲利普平板DSA机,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先用5F猪尾巴导管与双肾动脉上水平行DSA造影,对比剂选用碘佛醇或碘海醇,总量100ml,了解双侧肾功能,病发侧肾动脉走行、分布,有无血管变异及分支情况,然后再用5F Cobra.胃左导管或微导管(3F SP导管)等选择至肾动脉及出血血管造影,仔细观察造影表现,血管出血或损伤主要表现为:①对比剂外溢、积聚。②假性动脉瘤。③肾动脉血管中断、缺失、局部不规则。④肾动脉分支与造瘘管直接相通。根据出血血管的位置、分布、管内径,超选后选用不同栓塞材料:弹簧圈或微弹簧圈(COOK MWCE-35-3-3~MWCE-35-4-6;MWCE18-2.0-2)、PVA颗粒(500-700um)、高压灭菌后的明胶海绵颗粒或条,栓塞完成后,再次造影证实无出血后退管或保留导管至引流液变清。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止血,下肢制动24小时。 1.3术后处理 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绝对卧床休息3-5d,观察尿色和尿量变化,对出现栓塞综合征的患者及时对症处理,并辅以止血药物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2周后复查Scr、BUN和血常规。2结果 2.1肾动脉造影表现 本组15例肾动脉栓塞术前均造影明确了出血血管的部位、程度及其分布的情况,本组中假性动脉瘤6例,DSA表现为与肾动脉分支相通呈葫芦状、圆形、椭圆形及滴水状对比剂明显染色(图1a),最大径约25mm,最小径约2mm;肾动脉分支与造瘘管贯通3例,DSA表

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方式

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方式 有的不少人会因生宝宝所带来的后遗症,比如说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以前是有一些传统的医术来治疗,以前的传统也有一些弊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到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叫做子宫动脉栓塞手术,这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吧。 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栓塞方法有3种术式: (1)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2)髂内动脉栓塞术(IIAE); (3)卵巢动脉栓塞术(DAE),较常见的是UAE。所有患者TUAE 均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采用经皮右股动脉穿刺行双侧子宫 动脉插管,将COBRA尖端先后分别插入双侧髂内动脉造影证实其为肌瘤,供血动脉后经导管注入超化碘油栓塞。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属于血管介入性手术。介

入手术(interventional operation)是利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X射线、腹腔镜等现代医学影像 导向技术,对病变所在器官和组织进行定向手术,以达诊断和治疗目的。目前该法已成为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其具有微创伤、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近20年发 展迅速。一般分为血管性介入手术及非血管性介入手术两大类别。 血管介入性手术由Seldinger于1953年创立。根据置管 位置不同分为三种类型:亚选择性——插至腹主动脉;选择性——插至腹主动脉一级分支;超选择性——插至腹主动脉二级或更小的分支。该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介入部位准确,使一些不能手术的病人获得治疗机会,简化了外科手术。主要包括:血管造影、血管栓塞、血管成形灌注化疗、引流及活组织检查等。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开始于1920年,最初用于产后止血, 后又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盆腔灌注化疗。1994年曾用于子宫肌 瘤手术前准备。1995年英国Ravina等首次用于临床代替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取得成功经验。之后,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uterine artery emboligation,TUAE)手术 治疗子宫肌瘤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子宫动脉栓塞手术的治疗方式,上面已经给大家做出了介绍

介入科手术分级

介入科手术分级 一、神经介入学组手术分级 一级手术 1.全脑血管造影 2.主动脉弓造影 3.选择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造影 4.超选择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 5.脊髓血管造影 6.非选择性主动脉分阶段造影 7.选择性甲颈干、肋颈干、肋间、腰动脉、骶正中动脉造影 8.颌面部血管造影 9.超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 10.超选择性面、舌、颌内、颞浅动脉造影 11.逆行头面部静脉造影 12.选择性颈内静脉造影 13.超选择性颅内乙状窦、横窦、矢状窦造影 二级手术 14.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术 15.可脱球囊封堵颈内动脉闭塞术 16.可脱球囊封堵瘘口封堵术 17.颌面部肿瘤、出血介入栓塞 18.颜面部血管畸形介入栓塞 19.鼻出血介入栓塞术 20.颈动脉体瘤介入栓塞术 21.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无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 22.颈总动脉支架成形术 23.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 24.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 25.静脉窦置管溶栓术

26.超选择性颅内乙状窦置管溶栓 27.超选择性颅内横窦置管溶栓 28.超选择性颅内矢状窦置管溶栓 29.脑肿瘤介入化疗术 三级手术 30.颅内窄颈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31.复杂型头颈部血管狭窄保护装置下成形术 32.颈总动脉狭窄支架成形 33.颈内动脉狭窄支架 34.颈内动脉夹层支架贴覆术 35.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 36.颅外段动脉闭塞段血管开通、成形 37.锁骨下动脉开通 38.颈内动脉开通 39.椎动脉开通 40.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 41.椎动脉V4段支架成形 42.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 43.基底动脉中下段支架成形 44.颅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45.大脑中动脉M1段支架成形治疗 46.复杂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术 47.介入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口瘘口孤立术 48.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49.微弹簧圈栓塞术 50.Onyx胶栓塞术 51.头颈部动脉覆膜支架隔绝治疗 52.静脉窦成形治疗 53.单纯球囊成形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