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条约法课堂习题

第八章 条约法课堂习题

第八章 条约法课堂习题
第八章 条约法课堂习题

国际法学第8章课堂练习题已上传,请各位宝宝抓紧时间完成,以便在第十三周的课堂上讨论。

在准备答案是请注明答案依据来自教科书哪一(几)页。

第八章条约法

一、判断题

1.条约是国家间以国际法为准则确立其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

2. 条约必须是书面协议。( )

3.不同名称的条约,其法律性质不一样。( )

4.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谈判条约不需出示全权证书。( )

5.草签是缔约中重要一环,它具有法律效力。( )

6.未参加缔约谈判的国家不能成为条约的当事国。( )

7.如果保留经另一缔约国反对时,条约在反对国与保留国之间并不因此而不产生效力。( ) 8.条约不经登记和公布不发生效力。( )

9.条约必须遵守原则是绝对的,否则缔约国就会以各种借口不履行条约。( )

二、单项选择题

1.条约的加入只能是( )。

A.一个已生效的条约

B.加入一个未生效的条约

C.加入由国际组织主持制定的条约

D.以书面形式加入一个多边条约

2.按照条约的性质可以把条约分为( )。

A.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

B.国家间条约、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条约、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

C.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

D.开放性条约和非开放性条约

3.条约可能因缔约国的( )而产生拘束力。

A.签署

B.草签

C. 谈判

D.协商

4.在以下有关条约保留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保留的根据在于国家主权

B.保留的目的在于排除公约的某些条款对它的适用效力或修改某些条款

C. 保留一般不可以随时撤回

D.保留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

5.条约缔结后所发生的事实致使该条约无法履行时,该条约因此而( )。

A.停止施行

B.终止

C.无效

D.有效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条约的缔结主体是国际法主体

B.国家是条约的缔结主体

C.国际组织是条约的缔结主体

D.民族是条约的缔结主体

E.条约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

2.缔结条约的一般程序有( ) 。

A.谈判

B.签字

C.批准

D.登记

E.交换批准书

3.以加入表示同意承受条约的情况有( )。

A.条约本身规定可以加入

B.条约无规定,经谈判国协议确定某些国家可以加入者,这些国家可加入C.全体当事国嗣后协议,某些国家可能用加入表示这种同意

D.条约无规定,但受到缔约国之一邀请即可加入

E.按照一般国际法可以加入

4.条约禁止保留的情况有( ) 。

A. 条约本身禁止保留

B.条约仅准许特定的保留,而有关保留不在其内

C.保留不符合条约的目的

D.有缔约国反对保留

E.保留不符合条约的宗旨

5.条约终止可能的情况有( )。

A.条约期满和条约执行完毕

B.条约解除条件成立

C.退约和条约被代替

D.全体当事国同意终止

E.因违约终止条约

6.单方面终止条约的理由包括( )。

A.缔约一方违背条约义务

B.违反国内法

C.情势根本变迁

D.缔约一方废弃条约

E.条约被代替

7.在以下情形中,条约应属无效的是( )。

A.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的规定

B.错误

C.欺诈和贿赂

D.强迫

E.与强行法冲突

四、名词解释

1.条约

2.签署

3.批准

4.条约的保留

5.条约的终止

6.情势根本变迁

7.条约必须遵守

五、简答题

1.条约具有哪些特征?

2.简述条约保留制度的主要内容。

3.条约终止的情况有哪些?

4.条约无效的原因有哪些?

5.简述《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的条约解释规则。

六、论述题

1.结合实例,分析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

2.试述条约终止与无效区别。

3.试述条约与契约(合同)的异同。

最新排球的规则与裁判法教案

排球的规则与裁判法 题目:排球的规则与裁判法 要点: 一、介绍排球裁判法重要意义与裁判员的分工 二、介绍排球裁判法的主要手势 三、介绍排球裁判与其它项目比赛的区别 一、规则: 1、场地:所有界线宽度5厘米。线的宽度包括在场地内。两条发球 区短线各长15厘米,与底线垂直并相距20厘米。两条发球区线之间为9米,发球区线与底线构成发球区,深度至无障碍区的终端。 2、球网:球网为黑色,长9.50米、宽1米,设在中线的中心线上空 垂直面上。高度正式比赛男子:2.43米,女子:2.24米。 3、标志带、标志杆:两条标志带宽度5厘米、长1米的白色布带为 标志带,分别设在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的中心线交接处。 两条标志带应紧贴球网,并被视为是球网的一部分。标志杆长1.80米直径10毫米、由玻璃纤维制作的有韧性的杆子。分别设置于标志带外沿球网的不同侧面,并高出球网80厘米。标志杆每10厘米涂有红白相同的颜色。标志杆被视为球网的一部分,两根标志杆和球网上沿构成过网区,标志杆被认为是向无障碍上空无限延长的。 二、裁判法: 排球裁判法的重要意义与裁判员的分工: 1、大家知道排球比赛中裁判员是比赛的服务者,他需要在一场比赛 中始终保持自己的中立,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球,其中包括在比赛场地中与比赛有关的所有人员的行为与相应的位置。 2、排球裁判员的分工是场上第一裁判主持整场比赛,并负责最终判 罚。第一裁判负责第一声鸣哨开球到落地得分,其中在比赛过程中第一裁判主要负责网口球的判罚,如进攻方的触网和打手出界球以及发球队员的脚踩线与发球延误判罚。第二裁判的职责是接发球方的场上位置以及触网、越线犯规的处罚和暂停的开始、结

《结构力学习题集》(下)-矩阵位移法习题及答案 (2)

第七章 矩阵位移法 一、是非题 1、单元刚度矩阵反映了该单元杆端位移与杆端力之间的关系。 2、单元刚度矩阵均具有对称性和奇异性。 3、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T 是正交矩阵。 4、结构刚度矩阵反映了结构结点位移与荷载之间的关系。 5、用 矩 阵 位 移 法 计 算 连 续 梁 时 无 需 对 单 元 刚 度 矩 阵 作 坐 标 变 换。 6、结 构 刚 度 矩 阵 是 对 称 矩 阵 ,即 有K i j = K j i ,这 可 由 位 移 互 等 定 理 得 到 证 明 。 7、结构刚度方程矩阵形式为:[]{}{}K P ?=,它是整个结构所应满足的变形条件。 ? 8、在直接刚度法的先处理法中,定位向量的物理意义是变形连续条件和位移边界条件。 9、等效结点荷载数值等于汇交于该结点所有固端力的代数和。 10、矩阵位移法中,等效结点荷载的“等效原则”是指与非结点荷载的结点位移相等。 11、矩阵位移法既能计算超静定结构,也能计算静定结构。 二、选择题 1、已知图示刚架各杆EI = 常数,当只考虑弯曲变形,且各杆单元类型相同时,采用先处理法进行结点位移编号,其正确编号是: (0,1,2) (0,0,0) (0,0,0) (0,1,3) (0,0,0)(1,2,0) (0,0,0)(0,0,3) (1,0,2) (0,0,0) (0,0,0)(1,0,3) (0,0,0) (0,1,2) (0,0,0)(0,3,4) A. B. C. D. 2134123412341234 2、平面杆件结构一般情况下的单元刚度矩阵[]k 66?,就其性质而言,是: A .非对称、奇异矩阵; B .对称、奇异矩阵; C .对称、非奇异矩阵; D .非对称、非奇异矩阵。 — 3、单元i j 在图示两种坐标系中的刚度矩阵相比:

田径规则与裁判法(新)

田径规则与裁判法 裁判员必须做到:1、认真学习规则与裁判法,加强岗位责任制; 2、执行裁判工作时,严肃认真、公正准确、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裁判长:径赛裁判长、田赛裁判长、全能裁判长、外场裁判长、检录裁判长 径赛 一、径赛的赛次:预、次、复、决 二、跑道测量 1、标准跑道全长应为400米,由两个直段和两个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内、外突沿高约5cm,宽至少5cm。 2、跑道计算线:第一道在内突沿外沿以外30cm处,其余各道在内侧分道线外沿以外20cm处,若没有内 突沿,则应在标志线外沿以外20cm测量。 3、赛跑的距离应从起跑线的后沿量至终点线的后沿。 4、400米及400米以下各项径赛,分道比赛,每条分道宽1.22±0.01米(包括右侧分道线),分道线宽5cm。 800米、4×400米接力为部分分道跑(过抢道标志线后切入里道)。1500米以上为不分道跑。 5、跑道的左右倾斜度最大不得超过1%,在跑进方向上的向下倾斜度不得超过1‰ 三、起点工作 1、发令协调员: (1)安排发令组裁判员的职责。 (2)监督发令组每位成员履行职责的情况。 (3)当收到竞赛主任的有关命令,确认有关计时员、检查员、终点裁判员和风速测量员已准备就绪后,通知发令员开始发令程序。 (4)为每名召回发令员确定专门的任务和位置。 (5)保存所有产生在发令过程中的文件。 (6)确保规则第162条8得到完全执行(起跑犯规) 2、发令员:(1)运动员各就位时,发令员就完全控制运动员。在发令过程中,应位于能完全看清楚所有起跑运动员的位置。 (2)只有发令员有权实施规则中的警告和取消比赛资格的处分。 2、召回发令员:召回发令员如观察到任何起跑犯规情况都有权召回运动员。在运动员起跑犯规被召回或被中止后,召回发令员应向发令员报告他的观察结果,由发令员决定是否给予运动员警告。 3、助理发令员:(1)助理发令员应检查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项目、组次、佩戴号码是否正确。 (2)助理发令员必须正确安排每名运动员的道次或站位,完成这项工作后,向发令员示意一切准备就绪。当下令重新起跑时,应重新召集运动员。 (3)接力赛跑时,助理发令员应负责为第一棒运动员准备接力棒。 (4)出现起跑犯规的情况后,助理发令员应当: 除了全能比赛,对起跑犯规负有责任的一名或多名运动员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并在该名运动员面前出示红黑牌,分别在各自分道的道次墩上作出相应的标志。 全能比赛中,将对第一次起跑犯规负有责任的一名或多名运动员警告,并在该运动员前举起黄黑牌,分别在各自分道的道次墩上作出相应的标志。同时,其他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也将被警告,并由一名或多名助理发令员在运动员前举起黄黑牌,以通知他们如果任何运动员再次起跑犯规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如果再次发生起跑犯规,对起跑犯规负有责任的一名或多名运动员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并在该运动员前举起红黑牌,分别在各自分道的道次墩上作出相应的标志。 4、起跑器:400米及400米以下(包括4×200米和4×400米接力的第一棒)各项径赛的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其他径赛项目的起跑不得使用起跑器。在跑道上安装起跑器时,起跑器的任何部分不得触及起跑线或延伸至其他分道。

排球裁判法考试试题

某队请求暂仃和换人时,应向那个裁判员提出。 A: 第一裁判 B:第二裁判 C:记录台答案 :B 排球运动是由美国麻省好利若城青年会干事()发明的。 A:威廉摩根 B:奈史密斯 C:鲍尔利伯 D:阿科斯塔答案 :A 排球比赛中的接发球及其进攻,也称“” ,它包含着防守和进攻两方面。 A:组织进攻 B:进攻战术 C:一攻 D:防反 答案 :C 单循环比赛编排方法有: A:交叉法 B:贝格尔 C:配对法 D:固定轮转法 答案 :BD 场区的前后划分,是为了限止比赛中的那些技术动作? A:限止后排队员进攻起跳点 B:限止自由人传球组织进攻C:限止前排队员到后场区 D:限止后排队员到前场区救球答案 :AB 接发球的目是? A:把球垫过网 B:争取到位组织进攻 C:把球垫高答案 :B 排球场区由前场区和后场区之分它们是以什么来区分的 A:场地的中间 B:场地的中线 C:限止线 答案 :C “边一二”进攻战术时,两名攻手应是 A:三号和六号位队员 B:三号和四号位队员 C:四号和五号位队员答案 :B

积极的情绪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包括:。 A: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B:能激发人体 机能的内在潜力 C:能提高人体各器官功能的自我调节能力 D:能调节食欲,促进睡眠 答案 :BCD 整理活动的作用在于 . A:有利于调节运动情绪 B:有利于加速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 C:有利于人体机能尽快恢复常态 D:有利于偿还氧债答案 :CD 神经衰弱患者在体疗期间应注意做到:。 A:积极参加各种剧烈的球类竞赛活动 B:遵循合理的生活制度 C:保持乐观情绪 D: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答案 :BCD 自由防守队员在场上不可做哪些技术动作?A:扣球 B:发球 C:将球挥击过网 D:以垫球形式组织进攻 ab 自由人在场上不能做的技术动作有: A:发球 B:扣球 C:拦网 D:传球答案 :ABC 排球比赛中,下列击球动应判作犯规。 A:捞球 B:脚击球 C:单手击球 D:头顶球 ac 关节脱位后最明显的症象是:。 A:出现皮下淤血 B:损伤处出现畸形 C:和健康肢体对比不对称 D:关节部位肿胀疼痛答案 :ABCD 发球队员击球时和场上后排队员仍有位置错误的关系。答案 :错误

哈工大2007材料分析方法秋考题--A

哈工大 2007年 秋 季学期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试题 一、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50分) 1. 阐述特征X 射线产生的物理机制 答 当外来电子动能足够大时,可将原子内层(K 壳层)中某个电子击出去,于 是在原来的位置出现空位,原子系统的能量因此而升高,处于激发态,为使系统能量趋于稳定,由外层电子向内层跃迁。由于外层电子能量高于内层电子能量,在跃迁过程中,其剩余能量就要释放出来,形成特征X 射线。 2. 衍射矢量与倒易矢量 在正点阵中,选定原点O ,由原点指向任意阵点的矢量g 为衍射矢量。 在倒易点阵中,由原点O*指向任意坐标为(h,k,l )的阵点的矢量g hkl 称为倒 易矢量。表示为g hkl =ha*+kb*+lc*。它有以下几个特点:a )垂直于正点阵中相应的(h,k,l )平面,或平行于它的法向N hkl —;b )其矢量长度等于正点阵中相应晶面间距的倒数,即g hkl=1/d hkl ;c )倒易矢量g hkl 与相应指数的晶向[hkl]平行。 3. 结构因子的定义 结构因子是指一个单胞对X 射线的散射强度,其表达式为: )(21j j j lz ky hx i n j j hkl e f F ++=∑=π 由于衍射强度正比于结构因子模的平方,消光即相当于衍射线没有强度,因 此可通过结构因子是否为0来研究消光规律。 4. 衍射峰半高峰宽的含义及与晶粒尺寸的关系 在理想条件下,衍射峰强度只有一条线,但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衍射峰总 是有一定宽度的。定义在衍射峰强度I=Imax/2处的强度峰宽度为半高峰宽。主要影响因素为晶粒尺寸,晶粒大小对衍射强度的影响可用θλ2sin 3 c V I =来表示。 5. 给出物相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定性相分析原理: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参数,包括点阵类型、 晶胞大小、单胞中原子的数目及其位置等等,这些参数在X 射线衍射花样上均有所反映,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两种衍射花样完全相同的物质;对于多种物相的X 射线谱,其衍射花样互不干扰,只是机械地叠加;物相定性分析是一种间接的方法,需利用现有的数据库进行物相检索。 定量相分析原理:各相的衍射线强度随该相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6. 内应力的分类及对X 射线衍射线条的影响规律

《结构力学习题集》-矩阵位移法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 矩阵位移法 – 老八校 一、判断题: 1、单元刚度矩阵反映了该单元杆端位移与杆端力之间的关系。 2、单元刚度矩阵均具有对称性和奇异性。 3、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T 是正交矩阵。 4、结构刚度矩阵反映了结构结点位移与荷载之间的关系。 5、结构刚度方程矩阵形式为:[]{}{}K P ?=,它是整个结构所应满足的变形条件。 6、图示结构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时(计轴向变形)未知量数目为8个。 7、在直接刚度法的先处理法中,定位向量的物理意义是变形连续条件和位移边界条件。 8、等效结点荷载数值等于汇交于该结点所有固端力的代数和。 9、矩阵位移法中,等效结点荷载的“等效原则”是指与非结点荷载的结点位移相等。 10、矩阵位移法既能计算超静定结构,也能计算静定结构。 11、已知图示刚架各杆EI = 常数,当只考虑弯曲变形,且各杆单元类型相同时,采用先处理法进行结点位移编号,其正确编号是: (0,1,2) (0,0,0) (0,0,0) (0,1,3) (0,0,0)(1,2,0) (0,0,0)(0,0,3) (1,0,2) (0,0,0) (0,0,0)(1,0,3) (0,0,0) (0,1,2) (0,0,0)(0,3,4) A. B. C. D. 2134123412341234 ( )

二、计算题: 12、用先处理法计算图示结构刚度矩阵的元素133322,,K K K 。 12 3l l 4 l 5EI 2EI EA (0,0,0) (0,0,1) (0,2,3) (0,0,0) (0,2,4)(0,0,0) EI 13、用先处理法计算图示刚架结构刚度矩阵的元素153422,,K K K 。EI ,EA 均为常数。 l 14、计算图示结构整体刚度矩阵的元素665544,,K K K 。E 为常数。 l l 1 3 4 2 A , I A A /222A I , 2A 15、写出图示结构以子矩阵形式表达的结构原始刚度矩阵的子矩阵 [][]K K 22 24 ,。 [][]k k 1112 [][] k k 2122 [] k = i i i i i 单刚分块形式为 :

排球规则与裁判法试题

排球规则与裁判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位置错误 2、过中线 3、轮次 4、过网击球犯规 二、选择题 1、排球一局比赛中替补队员有()次上场机会。 A) 1 B) 2 C) 3 D) 4 2、排球杆志杆直径是()毫米。 A) 5 B) 10 C) 15 D) 20 3、排球场地两条发球区短线各长()厘米。 A) 5 B) 10 C) 15 D) 20 4、单循环比赛编排方法有()。 A)交叉法 B)贝格尔 C)配对法 D)抽签排定法 5、排球比赛中有可能造成左右位置错误的是()。 A)5号和6号 B)6号和3号 C)3号和2号 D)4号和5号 6、排球标志带宽()厘米。 A) 2 B) 3 C) 4 D) 5 7、排球场所有线宽都是()厘米。 A) 2 B) 3 C) 4 D) 5 8、正式国际比赛用球的球周围长应当是()cm。 A) 64~66 B) 65~67 C) 66~68 D) 68~70 9、正式国际比赛用球的重量应当是()g。 A) 260~280 B) 250~270 C) 260~270 D) 270~280 10、正式国际比赛用球的气压一定是()公斤/平方厘米。 A) 0.48~.0.52 B) 0.45~0.48 C) 0.40~0.48 D) 0.30~0.325 11、丈量球网高度时,球网两端高度应当相等并不得超过2cm,正确的丈量方法是()。 A)丈量两端 B)丈量靠记录台一侧 C)丈量远离记录台一侧 D)从场地中央丈量 12、判断界外球主要是()的职责。 A)第一裁判员 B)第二裁判员 C)司线员 D)第一裁判员和司线员 13、比赛中,某队员受到冒犯性行为处罚时,如何判罚。() A)黄牌警告 B) 出示红牌,判该队失发球权或失分 C)判罚该队员出场,并作出记录 D) 判罚该队员出场,该队失发球权或失分 14、当第一裁判鸣哨发球后,某队教练请求换人,此时二裁判鸣哨同意其请求,第一裁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停止发球,换人后再比赛 B)拒绝换人,重新鸣哨发球

电路分析试题库(有答案)77471

试题库(1)直流电路 一、填空题 1、电流所经过的路径叫做 电路 ,通常由 电源 、 负载 和 传输环节 三部分组成。 2、无源二端理想电路元件包括 电阻 元件、 电感 元件和 电容 元件。 3、通常我们把负载上的电压、电流方向(一致)称作 关联 方向;而把电源上的电压和电流方向(不一致)称为 非关联 方向。 4、 欧姆 定律体现了线性电路元件上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无关; 基尔霍夫 定律则是反映了电路的整体规律,其中 KCL 定律体现了电路中任意结点上汇集的所有 支路电流 的约束关系, KVL 定律体现了电路中任意回路上所有 元件上电压 的约束关系,具有普遍性。 5、理想电压源输出的 电压 值恒定,输出的 电流值 由它本身和外电路共同决定;理想电流源输出的 电流 值恒定,输出的 电压 由它本身和外电路共同决定。 6、电阻均为9Ω的Δ形电阻网络,若等效为Y 形网络,各电阻的阻值应为 3 Ω。 7、实际电压源模型“20V 、1Ω”等效为电流源模型时,其电流源=S I 20 A ,内阻=i R 1 Ω。 8、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电源内阻 等于 负载电阻 ,获得的最大功率=min P U S 2/4R 0 。 9、在含有受控源的电路分析中,特别要注意:不能随意把 控制量 的支路消除掉。 三、单项选择题 1、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 B ) A 、一定为正值 B 、一定为负值 C 、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 2、已知空间有a 、b 两点,电压U ab =10V ,a 点电位为V a =4V ,则b 点电位V b 为( B ) A 、6V B 、-6V C 、14V 3、当电阻R 上的u 、i 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 B ) A 、Ri u = B 、Ri u -= C 、 i R u = 4、一电阻R 上u 、i 参考方向不一致,令u =-10V ,消耗功率为,

《结构力学习题集》下矩阵位移法习题及答案 2

第七章 矩阵位移法 一、就是非题 1、单元刚度矩阵反映了该单元杆端位移与杆端力之间的关系。 2、单元刚度矩阵均具有对称性与奇异性。 3、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T 就是正交矩阵。 4、结构刚度矩阵反映了结构结点位移与荷载之间的关系。 5、用 矩 阵 位 移 法 计 算 连 续 梁 时 无 需 对 单 元 刚 度 矩 阵 作 坐 标 变 换。 6、结 构 刚 度 矩 阵 就是 对 称 矩 阵 ,即 有K i j = K j i ,这 可 由 位 移 互 等 定 理 得 到 证 明 。 7、结构刚度方程矩阵形式为:[]{}{}K P ?=,它就是整个结构所应满足的变形条件。 8、在直接刚度法的先处理法中,定位向量的物理意义就是变形连续条件与位移边界条件。 9、等效结点荷载数值等于汇交于该结点所有固端力的代数与。 10、矩阵位移法中,等效结点荷载的“等效原则”就是指与非结点荷载的结点位移相等。 11、矩阵位移法既能计算超静定结构,也能计算静定结构。 二、选择题 1、已知图示刚架各杆EI = 常数,当只考虑弯曲变形,且各杆单元类型相同时,采用先处理法进行结点位移编号,其正确编号就是: (0,1,2) (0,0,0) (0,0,0) (0,1,3) (0,0,0)(1,2,0) (0,0,0)(0,0,3) (1,0,2) (0,0,0) (0,0,0)(1,0,3) (0,0,0) (0,1,2) (0,0,0)(0,3,4) A. B. C. D. 2134123412341234 2、平面杆件结构一般情况下的单元刚度矩阵[]k 66?,就其性质而言,就是: A.非对称、奇异矩阵; B.对称、奇异矩阵; C.对称、非奇异矩阵; D.非对称、非奇异矩阵。 3、单元i j 在图示两种坐标系中的刚度矩阵相比: A.完全相同; B.第2、3、5、6行(列)等值异号;

翻转课堂教学法第二讲作业

翻转课堂教学法中国大学MOOC (慕课) 单元二测验部分试题 1翻转课堂课前学习老师与学生应该达成什么三个最重要的目标:正确答案:B A.暴露问题、反复练习、充分讨论 B.学习知识、暴露问题、衔接课上 C.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吸收知识 D.掌握知识、衔接课上、创新思维 2下列选项中,对arcs模型当中的“注意”因素描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A A.要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要依次进行知觉唤醒和激发探究两个步骤 B.注意是引起个体学习的先决条件 C.一般来说,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 D.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可以使用播放音乐或玩游戏等方法 3下列对于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 A.ARCS动机模型中四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是一样的 B.ARCS动机设计模型只适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法 C.ARCS模型在使用的时候四个维度缺一不可 D.ARCS动机设计模型是美国教育学家加涅首先提出的 4ARCS动机模型中“信心”的含义正确答案:C A.信心能够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B.有信心就一定能学会 C.信心能够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困难时,帮助他们维持学习动机,避免放弃学习 D.信心的维持是一次性的 5下列关于布鲁姆分类法的表示错误的是:正确答案:A A.记忆是最低级的一层也是最不重要的一层 B.高层次的认知维度是建立在低层次的维度之上的 C.不同的知识类型都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认知层次 D.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强调学生的判断和创造 6以下关于ARCS动机模型中“注意”的描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C A.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征 B.引起注意的含义就是要唤起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C.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 D.注意的类型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类 7下来关于翻转课堂课前任务和传统课堂预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B、C A.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是与课上紧密相关的 B.传统课堂的预习是翻转课堂课前任务的简化版 C.翻转课堂课前任务依靠学生自由发挥,不需要学习反馈 D.翻转课堂课前任务是由老师提供学习支架的 8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建立“关联”的原因在于:正确答案:A、B、D A.让学生发现所学的新知识是有用的,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维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 C.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 D.通过讲所学知识付诸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矩阵位移法练习题

结构力学自测题(第八单元) 矩阵位移法 姓名 学号 一、是 非 题(将 判 断 结 果 填 入 括 弧 :以 O 表 示 正 确 ,以 X 表 示 错 误 ) 1、用 矩 阵 位 移 法 计 算 连 续 梁 时 无 需 对 单 元 刚 度 矩 阵 作 坐 标 变 换。 ( ) 2、结 构 刚 度 矩 阵 是 对 称 矩 阵 ,即 有 K ij = K ji ,这 可 由 位 移 互 等 定 理 得 到 证 明 。 () 3、图 示 梁 结 构 刚 度 矩 阵 的 元 素 K EI l 113 24=/ 。 ( ) EI l l EI 212 x y M , θ 附: ????? ?????????? ?????????? ???? ?--- -----l EI l EI l EI l EI l EI l EI l EI l EI l EA l EA l EI l EI l EI l EI l EI l EI l EI l EI l EA l EA 460260612061200000260460 6120612000002 22323222323 4、在 任 意 荷 载 作 用 下 ,刚 架 中 任 一 单 元 由 于 杆 端 位 移 所 引 起 的 杆 端 力 计 算 公 式 为 :{} [][]{}F T K e e e =δ 。 ( ) 二、选 择 题 ( 将 选 中 答 案 的 字 母 填 入 括 弧 内 ) 1、已 知 图 示 刚 架 各杆 EI = 常 数,当 只 考 虑 弯 曲 变 形 ,且 各 杆 单 元 类 型 相 同 时 ,采 用 先 处 理 法 进 行 结 点 位 移 编 号 ,其 正 确 编 号 是 : (0,1,2) (0,0,0) (0,0,0) (0,1,3) (0,0,0) (1,2,0) (0,0,0) (0,0,3) (1,0,2) (0,0,0) (0,0,0) (1,0,3) (0,0,0) (0,1,2) (0,0,0) (0,3,4) A. B. C. D. 2 1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x y M , θ ( ) 2、平 面 杆 件 结 构 一 般 情 况 下 的 单 元 刚 度 矩 阵 []k 66?, 就 其 性 质 而 言 ,是 : ( ) A .非 对 称 、奇 异 矩 阵 ; B .对 称 、奇 异 矩 阵 ; C .对 称 、非 奇 异 矩 阵 ; D .非 对 称 、非 奇 异 矩 阵 。 3、单 元 i j 在 图 示 两 种 坐 标 系 中 的 刚 度 矩 阵 相 比 : A . 完 全 相 同 ; B . 第 2、3、5、6 行 (列 ) 等 值 异 号 ; C . 第 2、5 行 (列 )等 值 异 号 ; D . 第 3、6 行 (列 ) 等 值 异 号 。 ( ) i j y x i j y x M , θ M , θ 4、矩 阵 位 移 法 中 ,结 构 的 原 始 刚 度 方 程 是 表 示 下 列 两 组 量 值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 ( ) A .杆 端 力 与 结 点 位 移 ; B .杆 端 力 与 结 点 力 ; C .结 点 力 与 结 点 位 移 ; D .结 点 位 移 与 杆 端 力 。 5、单 元 刚 度 矩 阵 中 元 素 k ij 的 物 理 意 义 是 : A .当 且 仅 当 δi =1 时 引 起 的 与 δj 相 应 的 杆 端 力 ; B .当 且 仅 当 δj =1时 引 起 的 与 δi 相 应 的 杆 端 力 ; C .当 δj =1时 引 起 的 δi 相 应 的 杆 端 力 ; D .当 δi =1时 引 起 的 与 δj 相 应 的 杆 端 力。 () 6、用 矩 阵 位 移 法 解 图 示 连 续 梁 时 ,结 点 3 的 综 合 结 点 荷 载 是 : A .[]-ql ql 2 12 T 132 ; B .[]ql ql 2132 12T -; C .[]--ql ql 2112 12T ; D .[]ql ql 2112 12T 。 ( ) 123 l /2 l l ql 2 q 4 ql l /2 x y M , θ 7、用 矩 阵 位 移 法 解 图 示 结 构 时 ,已 求 得 1 端 由 杆 端 位 移 引 起 的 杆 端 力 为 {}[] T F 461--=,则 结 点 1 处 的 竖 向 反 力 Y 1 等 于 : A .6-; B .-10; C .10 ; D .14 。 ( ) 2m 4m 12 3 M 1 Y 20kN/m 1 x y M , θ 三、填 充 题 ( 将 答 案 写 在 空 格 内) 1、图 示 桁 架 结 构 刚 度 矩 阵 有 个 元 素 ,其 数 值 等 于 。 2m 3m 3m A B C D EA EA EA x y M , θ 2、图 示 刚 架 用 两 种 方 式 进 行 结 点 编 号 ,结 构 刚 度 矩 阵 最 大 带 宽 较 小 的 是 图 。 3 5 641 2 7 1 2345 6 7 (a) (b) 3、图 示 梁 结 构 刚 度 矩 阵 的 主 元 素 K K 1122== , 。 l l 2EI EI 1 2 x y M , θ 四、图 a 、b 所 示 两 结 构 ,各 杆 EI 、l 相 同 ,不 计 轴 向 变 形 , 已 求 得 图 b 所 示 结 构 的 结 点 位 移 列 阵 为 {}?=-???? ? ?ql EI ql REI ql EI 34396192192 T 。试 求 图 a 所 示 结 构 中 单 元 ① 的 杆 端 力 列 阵。 q 1 2 3 4(a) ql 2 ② ③ ① 1 2 34 (b) ② ③ ① x y M , θ 五、图 a 所 示 结 构 (整 体 坐 标 见 图 b ),图 中 圆 括 号 内 数 码 为 结 点 定 位 向 量 (力 和 位 移 均 按 水 平 、竖 直 、转 动

排球理论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超全

某队请求暂仃与换人时,应向那个裁判员提出。 A:第一裁判 B:第二裁判 C:记录台 答案:B 排球运动是由美国麻省好利若城青年会干事()发明的。 A:威廉摩根 B:奈史密斯 C:鲍尔利伯 D:阿科斯塔 答案:A 排球比赛中的接发球及其进攻,也称“”,它包含着防守和进攻两方面。A:组织进攻 B:进攻战术 C:一攻 D:防反 答案:C 单循环比赛编排方法有: A:交叉法 B:贝格尔 C:配对法 D:固定轮转法 答案:BD 场区的前后划分,是为了限止比赛中的那些技术动作? A:限止后排队员进攻起跳点 B:限止自由人传球组织进攻 C:限止前排队员到后场区 D:限止后排队员到前场区救球 答案:AB 接发球的目是? A:把球垫过网 B:争取到位组织进攻 C:把球垫高 答案:B

排球场区由前场区与后场区之分它们是以什么来区分的A:场地的中间 B:场地的中线 C:限止线 答案:C “边一二”进攻战术时,两名攻手应是 A:三号和六号位队员 B:三号和四号位队员 C:四号和五号位队员 答案:B 积极的情绪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包括:。 A: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B:能激发人体机能的内在潜力 C:能提高人体各器官功能的自我调节能力 D:能调节食欲,促进睡眠 答案:BCD 整理活动的作用在于. A:有利于调节运动情绪 B:有利于加速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 C:有利于人体机能尽快恢复常态 D:有利于偿还氧债 答案:CD 神经衰弱患者在体疗期间应注意做到:。 A:积极参加各种剧烈的球类竞赛活动 B:遵循合理的生活制度 C:保持乐观情绪 D: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 答案:BCD 自由防守队员在场上不可做哪些技术动作? A:扣球 B:发球 C:将球挥击过网 D:以垫球形式组织进攻 ab

用矩阵方法使网孔分析法通解-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用矩阵方法使网孔分析法通解 黄明康 5030309754 F0303025 在网络电路的学习中,我们一般使用结点分析法与网孔分析法。我们知道他们有各自的用途,但其实如果使用得当,只用其中的一个方法就可以解所有目前已经可解得网络电路。而在我看来这得当的使用就是巧妙运用数学。之所以如此,我认为是因为结点分析法的基础KCL与网孔分析法的基础KVL是相容的,即可以用结点分析法的地方就可以用网孔分析法解题。 先来看个例子,从网孔分析法说起,如图(1)所示,是一个非常适合用结点分析法与网孔分析法解题的网络。 正如上课时所做的,我们用网孔分析法解之,以im1、im2、im3为支路电流列出回路的矩阵方程,方程如式(2)。

最左边的矩阵是各回路的电阻矩阵,解出此方程,再根据VCR就能得出整个网路电路的各个参数。由于篇幅所限,也由于这已是大家皆知的常规方法,对于为何使用这种方法及其可用性、使用方法等在此不再冗述。 而我关心的是,这种方法是在这么一个可以说是完美的电路网络中运用的,所以一旦电路中的某个器件变了,可能使这种方法不可用。而其实上课时已经提出了这种问题,也给出了改进了的解题方法——运用网路电路的一些性质化解电路成可用网孔分析法的电路。 但这种方法在解题中会使不熟练的我不经意中掉入“陷阱”。我更愿意用以下的方法用数学解题,这样可以使我们不必太过计较概念。 对于我的方法,也请先看一个例子,如图(3): 这样,这个电路就不能单纯的运用网孔分析法了。那么按之前所述,运用网路电路的一些性质化解电路成可用网孔分析法的电路,然后解之,正如图(4)

a 和图(4) b 中所示过程。 然后得出电阻网络矩阵方程,解出所要的量。 对于以上的例题,也有所谓的虚网孔电流法如式(5): 其实,虚网孔电流法仅仅只是根据我们在网孔分析法的引出中得出的规律重新又列出了简单的方程组,这跟我们最初想要使用结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的初衷不符,初衷是按给出的网络电路图直接写出矩阵方程。这样就使我们可以更好的应对复杂的网络。 当然,也正是虚网孔电流法使我想起了网孔分析法的一般矩阵解法。仍就看图(3):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这是从英语“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1、我国实施翻转课堂需要的条件考虑我国的教育背景,目前粉笔黑板仍然是我国 课堂教学工具的主流,并且教学效果依然不减当年,如果说现在完全抛弃传统的粉笔与黑板,那么目前的教学肯定无法进行。 2、如果翻转课堂真的在我国实施的话,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有足够多的 优秀教学视频,通常这些教学视频是由任课教师录制并后期制作,那么如果教学视频不好看、不优秀的话,学生是没有兴趣去看的,更别说是提高教学效果了,基于这一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视频制作技术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而这一条件就目前来看是不太成熟的。 3、其次,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这种自控能 力不是一两天能够训练出来的,它包括各方面的因素,其中与年龄因素有很大关系。我觉得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翻转课堂能应用到高校教育教学中,则应该比中小学要容易一点,或者推广难度要相对小一些,因为目前高校教育相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更注重自主学习,而且大学生自律能力要强一些,空余时间相对也很充裕,目前可移动终端设备也很先进,完全有可能进行翻转课堂的学习。

材料分析方法部分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

第一章X 射线物理学基础 2、若X 射线管的额定功率为1.5KW,在管电压为35KV 时,容许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答:1.5KW/35KV=0.043A。 4、为使Cu 靶的Kβ线透射系数是Kα线透射系数的1/6,求滤波片的厚度。 答:因X 光管是Cu 靶,故选择Ni 为滤片材料。查表得:μ m α=49.03cm2/g,μ mβ=290cm2/g,有公式,,,故:,解得:t=8.35um t 6、欲用Mo 靶X 射线管激发Cu 的荧光X 射线辐射,所需施加的最低管电压是多少?激发出的荧光辐射的波长是多少? 答:eVk=hc/λ Vk=6.626×10-34×2.998×108/(1.602×10-19×0.71×10-10)=17.46(kv) λ 0=1.24/v(nm)=1.24/17.46(nm)=0.071(nm) 其中h为普郎克常数,其值等于6.626×10-34 e为电子电荷,等于1.602×10-19c 故需加的最低管电压应≥17.46(kv),所发射的荧光辐射波长是0.071纳米。 7、名词解释:相干散射、不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吸收限、俄歇效应 答:⑴当χ射线通过物质时,物质原子的电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产生交变电磁场,其频率与入射线的频率相同,这种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的波长和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故称为相干散射。 ⑵当χ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χ射线长的χ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这种散射现象称为非相干散射。 ⑶一个具有足够能量的χ射线光子从原子部打出一个K 电子,当外层电子来填充K 空位时,将向外辐射K 系χ射线,这种由χ射线光子激发原子所发生的辐射过程,称荧光辐射。或二次荧光。 ⑷指χ射线通过物质时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使物质原子激发的能量,如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或大于将K 电子从无穷远移至K 层时所作的功W,称此时的光子波长λ称为K 系的吸收限。 ⑸原子钟一个K层电子被光量子击出后,L层中一个电子跃入K层填补空位,此时多余的能量使L层中另一个电子获得能量越出吸收体,这样一个K层空位被两个L层空位代替的过程称为俄歇效应。 第二章X 射线衍射方向 2、下面是某立方晶第物质的几个晶面,试将它们的面间距从大到小按次序重新排列:(123),(100),(200),(311),(121),(111),(210),(220),(130),(030),(221),(110)。 答:立方晶系中三个边长度相等设为a,则晶面间距为d=a/ 则它们的面间距从大小到按次序是:(100)、(110)、(111)、(200)、(210)、(121)、(220)、(221)、(030)、(130)、

《结构力学习题集》(下)-矩阵位移法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 矩阵位移法 1、(O) 2、(X) 3、(O) 4、(X) 5、(X) 6、(O) 7、(O) 8、(X) 9、(O) 10、(O) 11、(A) 一、判断题: 1、单元刚度矩阵反映了该单元杆端位移与杆端力之间的关系。 2、单元刚度矩阵均具有对称性和奇异性。 3、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T 是正交矩阵。 4、结构刚度矩阵反映了结构结点位移与荷载之间的关系。 5、结构刚度方程矩阵形式为:[]{}{}K P ?=,它是整个结构所应满足的变形条件。 6、图示结构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时(计轴向变形)未知量数目为8个。 7、在直接刚度法的先处理法中,定位向量的物理意义是变形连续条件和位移边界条件。 8、等效结点荷载数值等于汇交于该结点所有固端力的代数和。 9、矩阵位移法中,等效结点荷载的“等效原则”是指与非结点荷载的结点位移相等。 10、矩阵位移法既能计算超静定结构,也能计算静定结构。 11、已知图示刚架各杆EI = 常数,当只考虑弯曲变形,且各杆单元类型相同时,采用先处理法进行结点位移编号,其正确编号是: (0,1,2) (0,0,0) (0,0,0) (0,1,3) (0,0,0)(1,2,0) (0,0,0)(0,0,3) (1,0,2) (0,0,0) (0,0,0)(1,0,3) (0,0,0) (0,1,2) (0,0,0)(0,3,4) A. B. C. D. 2134123412341234x y M , θ( )

二、计算题: 12、用先处理法计算图示结构刚度矩阵的元素133322,,K K K 。 123l l 4l l 5EI 2EI EA (0,0,0) (0,0,1) (0,2,3) (0,0,0) (0,2,4)(0,0,0) x y M , θ EI 13、用先处理法计算图示刚架结构刚度矩阵的元素153422,,K K K 。EI ,EA 均为常数。 l (0,0,1) (0,5,0) (2,3,4) l ① ② 123x y M , θ 14、计算图示结构整体刚度矩阵的元素665544,,K K K 。E 为常数。 l l l 1 3 4 2A , I A A /222A I , 2A x y M , θ 15、写出图示结构以子矩阵形式表达的结构原始刚度矩阵的子矩阵 [][]K K 22 24 ,。 3 12① ② ③ [][]k k 1112 [][] k k 2122 [] k = i i i i i 单刚分块形式为 : 4x y M , θ

第9章 矩阵位移法 例题

第9章 矩阵位移法 习 题 9-1:请给图示结构编号(同时用先处理法和后处理法)及建立坐标。 题9-1图 9-2:求图示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题9-2图 9-3:求图示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 (c ) (e )

题9-3图 9-4:求图示组合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 题9-4图 9-5:求图示桁架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所有杆件的EA 均相同。 题9-5图 9-6:求图示排架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 题9-6图 9-7:求图示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请利用结构的对称性。 1kN/m

题9-7图 9-8:求图示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请利用结构的对称性。 题9-8图 9-9:求图示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 题9-9图 9-10:求出图示结构的荷载列阵。 题9-10图 9-11:求出图示结构的荷载列阵,请分别用先处理法和后处理法进行编号。 q q

题9-11图 9-12:求图示结构的荷载列阵,考虑轴向变形。 题9-12图 9-13:求图示结构的荷载列阵。 题9-13图 9-14:图示连续梁中间支座发生了下向的移动a ,请求出其整体刚度方程。 题9-14图 10kN/m q

9-15:请求出图示连续梁的整体刚度方程。 题9-15图 9-16:求图示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题9-16图 9-17:图示结构温度发生了变化,请求出整体刚度方程。杆件的EI 、EA 相同。 题9-17图 9-18:图示结构温度发生了变化,请求出整体刚度方程。 题9-18图 9-19:图示结构发生了支座移动,请画出结构的内力图。 00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重点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入手,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深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认识。 二、活动目标 1.依托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并通过创建数字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2.以“微课程”为载体,转变教师观念、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 转变教师教学行为,让教适应学,让教辅助学,让教服务学。实现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努力克服学生长期以来依赖老师“教”的学习习惯。 4.形成比较成熟“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优质课堂。 三、实施的原则 1.分层推进原则。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实际,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坚持分年级推进。 2.求真务实原则。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真正的学习是学习者自主认知和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不搞形式,不搞假翻转、假合作、假互动。 3.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实验要立足校情、学情,边实验边完善。合理整合资源,发展创新。

四、翻转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可能,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改变以往过分关注教师教得好不好,练得多不多的现象,重构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流程,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应注意三点: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学生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不就本论本、不就题讲题,而是以问题和习题为载体寻找出规律、探讨方法。 (3)教的方式:让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不再重复;讲不完整的,达不到深度的,教师再补充;讲错的教师要更正。 2.翻转教学建议流程图 (1)预习导学学生通过教师精心编制的导学案及针对核心知识点、疑难点录制的微课,认真自学,完成基础知识储备。要做到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不做不教,不批不教,以学定教。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编制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制要改变面面俱到,忽视学生思维的状况,以问题为导向,启迪学生思维。 (2)预习检测预习检测内容的选择应立足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学生检测学习成果,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等要求设置。检测题的难度应立足于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要求,题量不能太多,以学生能在1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不出难题、怪题、偏题,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认真完成学案导学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 (3)疑难突破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学习、预习检测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知识及方法上的问题及困惑,向同学、教师寻求解决方法。疑难突破是课内学习的核心步骤,可分为四个环节,既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师生互动四个环节。 (4)知识检测精心选题,强化变式训练,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知识检测题要尽量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难度要求要比预习检测稍高。要善于将课本题拓展、引伸,围绕核心知识、主干知识选编补充题。教师要使尽可能多的习题在课内得到解决。 (5)互动小结激励学生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在学生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完善知识网络。总结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的总结,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对规律性的东西予以总结,对做错的地方要着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