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氢能源发展概况

氢能源发展概况

氢能源发展概况
氢能源发展概况

氢能源发展概况

一、能源问题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葬送现代市场经济。事实上,近10年来,中东及海湾地区与非洲的战争都是由化石能源的重新配置与分配而引发。这种军事冲突,今后还将更猛烈、更频繁;在国内,也可能出现由于能源基地工人下岗而引发的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化石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另外,人们近期关注的PH2.5也主要来自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这也是化石能源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而氢能正是一种在常规能源危机的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以及在开发新的能源的同时人们期待的新的清洁能源。

二、氢能源优点

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数为1,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 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00倍。作为能源,氢有以下特点:

1. 所有元素中,氢重量最轻。在标准状态下,它的密度为0.0899g/L;在-25

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就可变为固态氢。

2. 所有气体中,氢气的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因此在能源工业中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

3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O0倍。

4.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5. 氢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6. 氢本身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而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

7. 氢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氢是一种理想的新的清洁能源,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和无限广阔的前景。

三、发展的限制因素

目前液氢已广泛用作航天动力的燃料,但氢能的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还有待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廉价的制氢技术。因为氢是一种二次能源,它的制取不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目前制氢效率很低,因此寻求大规模的廉价的制氢技术是各国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2.安全可靠的贮氢和输氢方法。由于氢易气化、着火、爆炸,因此如何妥善解决氢能的贮存和运输问题也就成为开发氢能的关键。

四、氢能源的应用

1. 航天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氢即用作A—2火箭发动机的液体推进剂。196O年液氢首次用作航天动力燃料。1970年美国发射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使用的起飞火箭也是用液氢作燃料。现在氢已是火箭领域的常用燃料了。对现代航天飞机而言,减轻燃料自重,增加有效载荷变得更为重要。氢的能量密度很高,是普通汽油的3倍,这意味着燃料的自重可减轻2/3,这对航天飞机无疑是极为有利的。今天的航天飞机以氢作为发动机的推进剂,以纯氧作为氧化剂,液氢就装在外部推进剂桶内,构成燃料电池。每次发射需用H21450 m3,重约100t。反应方程式如下:(以氢氧化钠为电解质) 负极:2H2-2e-+2OH-=2H2O 正极:O2+4e-+2H2O=4OH- 总反应方程式:2H2+O2=2H2O 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固态氢”的宇宙飞船。固态氢既作为飞船的结构材料,又作为飞船的动力燃料。在飞行期间,飞船上所有的非重要零件都可以转作能源而“消耗掉”。这样飞船在宇宙中就能飞行更长的时间。

2. 汽车戴姆勒·奔驰公司的燃氢汽车在超声速飞机和远程洲际客机上以氢作动力燃料的研究已进行多年,目前已进入样机试飞阶段。在交通运输方面,美、德、法、日等汽车大国早已推出以氢作燃料的示范汽车,并进行了几十万公里的道路试验。其中美、德、法等国是采用氢化金属贮氢,而日本则采用液氢。试验证明,以氢作燃料的汽车在经济性、适应性和安全性三方面均有良好的前景,但目前仍存在贮氢密度小和成本高两大障碍。前者使汽车连续行驶的路程受限制,后者主要是由于液氢供应系统费用过高造成的。美国和加拿大已联手合作拟在铁路机车上采用液氢作燃料。在进一步取得研究成果后,从加拿大西部到东部的大陆铁路上将奔驰着燃用液氢和液氧的机车。

3.化工氢不但是一种优质燃料,还是石油、化工、化肥和冶金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和物料。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的精炼需要氢,如烃的增氢、煤的气化、重油的精炼等;化工中制氨、制甲醇也需要氢。氢还用来还原铁矿石。用氢制成燃料电池可直接发电。采用燃料电池和氢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其能量转换效率将远高于现有的火电厂。

五、几种氢能源制备化学方法简介

1.电解水制氢这种方法是基于氢氧可逆反应分解水来实现的。为了提高制氢效率,电解通常在高压下进行,采用的压力多为3.0~5.0 MPa。目前电解效率为50%~70%。由于电解水的效率不高且需消耗大量的电能,因此利用常规能源生产的电能来进行大规模的电解水制氢显然是不合算的。

2.从含烃的化石燃料中制氢这是过去以及现在采用最多的方法,它是以煤、石油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作原料来制取氢气。自从天然气大规模开采后,传统制氢的工业中有96%都是以天然气为原料,天然气和煤都是宝贵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其储量有限,且制氢过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用它们来制氢显然摆脱不了人们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生物制氢生物制氢以生物活性酶为催化剂,利用含氢有机物和水将生物能和太阳能转化为高能量密度的氢气。与传统制氢工业相比,生物制氢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所使用的原料极为广泛且成本低廉,包括一切植物、微生物材料,工业有机物和水;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反应条件为温和的常温常压,操作费用十分低廉;产氢所转化的能量来自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完全脱离了常规的化石燃料;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氢气和氧气,二氧化碳经过处理仍是有用的化工产品,可实现零排放的绿色无污染环保工程。由此可见,发展生物制氢技术符合国家对环保和能源发展的中、长期政策,前景光明。

六、氢能源储备几种方法简介

1.络合氢化物气氢和液氢分子是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当他们和一些金属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会被限制在晶格中.从而比气态和液态结合的更加紧密.提高了氢的能量密度.这为开发氢能源提供了新方向研究发现,钛、铌、镁、锆、镧等金属和它们的合金,在高压氢气环境中能像海绵一样将氢贮存起来.形成贮氢金属.当压力降低时.又能将氢气释放出来有些金属.如钛铁合金.还可以利用空气加热.释放氢气.同时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这种金属络合物具有压力平稳。充氢简单、方便、安全等优点,单位体积贮氢的密度,是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气态氢的1000倍.在相对低压的环境中.甚至可以使氢的能量密度达到液态氢的150%。十分适合在汽车上使用目前主要的金属合金分为稀土系,镁系,钛系合金和钒基固溶体型合金。

1.1.稀土系 LaNi 是稀土系储氢合金中研究较早也是具有代表性的.被认为是所有储氢合金中性能最好的一种它的优点是活化容易、分解氢压适中、吸放氢平衡压差小、动力学性能优良、不易中毒。但它在吸氢后会发生晶格膨胀。合金易粉碎Ill。用混合稀土Mm代替La 是降低稀土合金成本的有效途径.为了降低氢的分解压叉进一步开发出了大量的多元合金Mml_xC Ni5-yD ,其中C有Al、Cu、Mn、si、Ca、ri、Co;D为Al、Cu、Mn、Si、Ca、Ti、Co、Cr、Zr、V、Fe (x=0.05~0.20,y=O.1—2.5[ )其中取代M 的元素D都可使合金的氢分解压降低.而置换Mm的元素C则使氢分解压增大.为了进一步改善合金吸放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近年来对稀土系储氢合金又发展了非化学计量比的储氢合金

1.2 .Mg系镁基储氢材料由于储氢量高、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被公认为最有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但它的缺点在于放氢温度高且吸放氢速度慢,通过和Ni、Cu合金化可改善镁氢化物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从而开发出实用的镁基储氢合金 Suda等应用氟处理技术改善基合金的表面特性.结果发现.经表面处理后.提高了合金的氢化性能.使处理过的合金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吸氢性能,现在。镁系储氢合金与其它类别的储氢合金复合化已经成为镁基储氢合金开发的重要方向。.

1.3.Ti系 FeTi合金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的放氢温度低f可在一3O℃时放氢)、价格适中,缺点是不易活化、易中毒、滞后现象比较严重[1]。改善合金活化性能最有效的途径是合金化和纳米化。在纯氨气氛下,掺加少量的Ni.球磨20~30h后制备的FeTi材料不需活化即可很容易地吸氢。

1.4.钒基固体型合金钒基固溶体型储氢合金的特点是可逆储氢量大、可常温下实现吸放氢、吸放氢反应速率大.但合金表面易生成氧化膜,增大激活难度_1]。寻找合适的添加元素可以改善其表面性能.增加氢的吸附量。络合氢化物的最大缺点在于它的重量.目前最好的储氢技术也仅能达到总重量的3%.这将使得金属十分沉重.对于使用的车载技术而言。它将大大的增加整车的重量。所以.寻找合适的金属,合理的进行元素配比,提高储氢量能。使其在100%的温度环境和10~100个大气压的压力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迅速释放氢气,以满足需求是络合氢化物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有机物储氢材料有机液体氢化物储氢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发的一种新型储氢技术,其原理是借助不饱和液体有机物与氢的一对可逆反应,即加氢反应和脱氢反应实现的。烯烃、炔烃和芳烃等不饱和有机物均可作为储氢材料,但从储氢过程的能耗、储氢量、储氢剂和物理性质等方面考虑,以芳烃特别是单环芳烃为佳。目前研究表明,只有苯、甲苯的脱氢过程可逆且储氢量大,是比较理想的有机储氢材料。有机物储氢的特点是:(1)储氢量大;

(2)便于储存和运输;(3)可多次循环使用;(4)加氢反应放出大量热可供利用。

3.碳基材料储氢碳基材料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可以大幅度提升储氢量的新材料.和金属络合物相比,它们重量氢能源发展概况 4 轻,吸附过程不涉及化学键的打开和形成,和氢气属于物理吸附,利用的是范德华力.它的优势在于对少数的气体杂质不敏感,可以反复使用[1],因此在车上具有可逆性.甚至有可能在常温下工作。缺点在于

由于依靠范德华力.氢分子与碳原子的结合很弱。这就意味着这类高比表面材料必须在接近液氮温度(一196%)的条件下才能储存氢目前主要的碳基材料有高表面活性碳和碳纳米管。4金属有机骨架(MOFS) 除碳基材料以外.一类被称为金属有机材料的物质也是极具希望的储氢材料。它是由含氧、氮等的多齿有机配体(大多是芳香多酸和多碱)与过渡金属离子自组装而成的配位聚合物这些聚合物的形成与基于苯环的多功能分子的链接方式的差异性、金属一氧或金属一氮核(四面体配位或八面体配位)的点对称性有关。它的优势在于:密度小.像MOF一177的晶体密度为0.42 cm,,目前所报道的储氢材料中最轻的才O.2l m,;很大的比表面积(高达5500m2/g),可以在这些结构上嵌入化学位.增加它的束缚氢的能力:规整结构和物理特性可以人为控制.以实现不同的功能:良好的热稳定性,制备过程中引入的溶剂类客体分子可以通过加热除去.而且除去以后不会影响晶体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影响MOFS储氢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孑L隙大小和孔隙率.比表面积.等量吸附热和有机链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变换金属离子中心和有机链可以改变MOFS的孔洞尺寸和结构进而改变储氢性能。付嘉等人通过分子模拟的方法预测MOFS的储氢能力发现材料的自由体积和它的储氢能力直接相关.空腔体积的百分比越大.相应MOF材料在高压下的储氢能力和相对放氢能力也越大14]这说明今后的研究一方面要着手进行大尺度的MOF材料的开发.同时在保持高自由体积的条件下。寻找有效提高有机连接体分子和氢分子相互作用能的方法。

5.压缩储氢早些的载氢汽车采取压缩储氢的方法来装配氢气利用先进的碳纤维合成技术制造出足够强度.足够轻的储存罐.可以成功的储存高达70MPa的氢气在尺寸大.可储存足够氢气的大型车上可以采用这样的储氢方式它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储氢成本低.充放氢速度快.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但是缺点在于氢气的能量密度低.为了提高氢气压力是要消耗较多的压缩功.同时.为了防止氢气泄漏和容器爆裂的危险.对储存罐的各种要求很高.因此这样的储存罐的成本也很高。

七、总结

氢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如果能应用于现代燃料.必将有助于缓解日益紧迫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包括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全球气候的危害,以及各国对煤、石油的依赖,随着制氢技术的进步和贮氢手段的完善,氢能将在21世纪的能源舞台上大展风采。发展氢能源,将为建立一个美好、无污染的新世界迈出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1] 顾年华等.2l世纪我国新能源开发展望[J].中国能源,2002,(1):25~28

[2] 任南琪.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能源工程,2001,(2):18~20

[3] 王恒秀,李莉.一种新型制氢技术[J].化工进展,2001,(7):12 ~15

[4] 牛松森等.发展新能源的新趋势:开发煤层气[J].山东环境,2002,(2):20~25

[5]詹亮.李开喜.等.超级活性炭储氢性能研究.材料科学与_T-程.2002,20(1)

[6] 周理.孙艳.苏伟.碳纳米管储能的化学原理与储存容量研究.化学进展,2005,17(4)

[6]郑倩.徐绘。崔元靖,等.金属一有机框架物储氢材料研究进展.材料导报,2008,22(110)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现在全球环境的一步步恶化,进而启示着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而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能源。由于各国现在主要还是以石油和煤为主要能源,但由于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并且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的。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提倡使用新型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等。这些新型的能源都是可再生的并且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发展这些新能源对保护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新能源环境和保护可持续 正文部分: 一、引言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尤其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所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我们人类所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要认真地对待我们所面临的所有环境问题。然而导致我们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能源发展这一方面。自从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后,衣食住行不管是哪个方面都无时不刻的在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并且我们地球上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因此,我们人类也就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使我们人类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要解决我们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同时达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就必须发展新型能源。在目前的现状,发展新型能源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主流。下面我们将介绍新型能源的发展概况和新型能源的发展前景。

二、新能源的发展概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同时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而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的主要问题之一。发展新能源已经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每个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从而使我们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不断地提高,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新型的能源。 (一)风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中国主要还是以不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的能源,所以中国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危机。中国拥有这么多的人口,而我们拥有的不可再生能源却是非常贫乏的。所以,中国必须要寻找新型的能源来代替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西部拥有大量的风能,所以中国可以开发西部的风能。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风能及其优势。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目前,风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就是利用风能发电。风能与其它不可再生的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它分布广泛,是可再生能源,并且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风电的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应用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同时风电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性与常规能源已十分接近。这样,就使很多国家能够广泛的开发新能源。因此,我国应对西部进行大开发,发展我国西部的能源,从而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提过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太阳能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每天都在接受着太阳的照射,同时也给我们的地球送来了无穷无尽的能源。在我们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同时各国都面临着能源短缺的时代,能源的多少无疑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我们国家要想发展起来就必须充分利用太阳每天照射到我们地球上的能源。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太阳能以及其应用。 太阳能是指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由于太阳能是太阳光辐射的能量,所以,太阳能具备了许许多多的优点,如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且太阳能不会存在短缺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目前,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很多的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如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我们人类也能够模仿植物,进而大量合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其次,就是太阳能光伏,它主要就是利用光伏板组件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的一种获得太阳能的方法。还有一些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就是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等热利用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太阳能也必将被每个国家普遍使用。 (三)海洋能 虽然我国的陆地面积比较大,但和全球的陆地面积相比却是非常少,和整个地球的海洋面积相比更是不值一提。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占了全球的百分之七十一,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我们海洋能。海洋能是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海水

我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张、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新能源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张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内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内。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累计建成100多个风电场,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新增装机容量3304MW,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906MW,已跻身世界第五位,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风电市场之一。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现在全球环境的一步步恶化,进而启示着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而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能源。由于各国现在主要还是以石油和煤为主要能源,但由于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并且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的。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提倡使用新型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等。这些新型的能源都是可再生的并且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发展这些新能源对保护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新能源环境和保护可持续 正文部分: 一、引言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尤其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所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我们人类所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要认真地对待我们所面临的所有环境问题。然而导致我们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能源发展这一方面。自从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后,衣食住行不管是哪个方面都无时不刻的在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并且我们地球上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因此,我们人类也就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使我们人类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要解决我们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同时达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就必须发展新型能源。在目前的现状,发展新型能源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主流。下面我们将介绍新型能源的发展概况和新型能源的发展前景。

二、新能源的发展概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同时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而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的主要问题之一。发展新能源已经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每个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从而使我们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不断地提高,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新型的能源。 (一)风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中国主要还是以不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的能源,所以中国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危机。中国拥有这么多的人口,而我们拥有的不可再生能源却是非常贫乏的。所以,中国必须要寻找新型的能源来代替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西部拥有大量的风能,所以中国可以开发西部的风能。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风能及其优势。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目前,风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就是利用风能发电。风能与其它不可再生的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它分布广泛,是可再生能源,并且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风电的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应用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同时风电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性与常规能源已十分接近。这样,就使很多国家能够广泛的开发新能源。因此,我国应对西部进行大开发,发展我国西部的能源,从而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提过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太阳能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每天都在接受着太阳的照射,同时也给我们的地球送来了无穷无尽的能源。在我们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同时各国都面临着能源短缺的时代,能源的多少无疑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我们国家要想发展起来就必须充分利用太阳每天照射到我们地球上的能源。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太阳能以及其应用。 太阳能是指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由于太阳能是太阳光辐射的能量,所以,太阳能具备了许许多多的优点,如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且太阳能不会存在短缺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目前,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很多的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如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我们人类也能够模仿植物,进而大量合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其次,就是太阳能光伏,它主要就是利用光伏板组件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的一种获得太阳能的方法。还有一些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就是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等热利用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太阳能也必将被每个国家普遍使用。 (三)海洋能 虽然我国的陆地面积比较大,但和全球的陆地面积相比却是非常少,和整个地球的海洋面积相比更是不值一提。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占了全球的百分之七十一,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我们海洋能。海洋能是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氢燃料电池市场规模与发展战略分析

2019年中国氢燃料电池市场规模与发展 战略分析

目录 一、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分析 (1) 二、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技术现状 (3) 三、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4) 四、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6) 五、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9) 六、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12) 目录详情 (13) 关于行业分析报告 (18) 欢迎转载,传阅,请注明文章出处。

一、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分析 类似于燃油汽车的采油-炼油-运油-加油站产业链和电动汽车的发电-电力输配-充电桩产业链,燃料电池汽车有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站产业链。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从当前技术水平来看,天然气是最主要的制氢来源,此外醇类和煤气也是制氢重要的来源。 制氢主要原料及比例分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虽然目前水电解制氢成本远高于石化燃料,但用化石燃料制取氢气不可持续,不能解决能源和环境的根本矛盾。并且碳排放量高,煤气化制氢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193kg/GJ,天然气重整制氢也有69kg/GJ,对环境不友好。而电解水

制氢是可持续和低污染的,这种方法的二氧化碳排放最高不超过30kg/GJ,远低于煤气化制氢和天然气重整制氢。 电解水制氢成本主要来源于电价、固定资产投资、生产运维,其中电价是造成电解水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因而电价的下降必将带来氢气成本的大幅下降。同时技术发展、规模化效应,都会使氢气成本下降。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每年弃水弃风的电量都可以用于电解水。我国拥有水电资源3.78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800亿千瓦时。我国风力资源也非常丰富,可利用风能约2.53亿千瓦时。但风电由于其不稳定的特性,较难上网,因此每年弃风限电的电量规模庞大。如果将这部分能源充分利用起来,有利于电解水制氢的发展。 欧美日韩发达国家均是把制氢、加氢站建设放在了战略发展、区位优先发展、集中优势发展位置。集中国家力量发展氢能产业并做示范推广,从而确保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应用推广的基础建设得以配套。 目前我国加氢站建设主体众多,缺乏国家统筹和政策配套措施。加氢站是公共事业范畴,目前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安全运营缺乏监督与管理。另外加氢站投资巨大,同时也要集中规模化科学管理,以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和安全运行。 2018年我国国内加氢站地域分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DOC)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 学院:汽车学院 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班级:汽运1101班 姓名:李永俊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环境污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伴随着发达国家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我国政府公布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将其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予以重视。本文简略概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对我国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预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零排放;高效能;发展趋势 一、前言 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从2009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产品导入期,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将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将在我国一批中心城市全面开花,并有望形成一定规模。各家汽车企业都希望能够占据先机,从日益膨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到更大的一块蛋糕。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于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也将为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正在开

发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气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二甲醚汽车、氢燃料汽车、燃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以及以植物油为燃料的汽车等。 (一)气动汽车 以压缩空气、液态空气和液氮等为介质,通过吸热膨胀做功供给驱动能量、通过高压空气驱动气动马达行驶的汽车称为气动汽车。气动发动机排放无污染物辐射氮气或空气,实现真正的零污染。 (二)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完全以动力蓄电池作为动力源,通过牵引变流器和大功率异步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车辆的驱动通过传动装置运行,是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噪声小、零排放、无污染、低能耗等优势的新能源车型,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对于电力公司和发电企业来说,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可以利用夜间电网的廉价“谷电”进行充电,平抑电网的峰谷差,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而其缺点包括续驶里程短,每次充电所能支持的行驶里程短;电机控制器和蓄电池价格昂贵致使成本较高;质量重以及外形尺寸大;动力蓄电池寿命短等方面。(三)二甲醚汽车 二甲醚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加压5个大气压以上即为液体,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良好的动力性、十六烷值高、污染少,适合作为代用能源代替压燃式发动机。二甲醚汽车不排放污染环境的黑色气体,产生的氮氧化物相比柴油减少20%。目前二甲醚汽车的推广仍不具备经济性,但随着油价的迅速提升,二甲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地1501 朱楷2015212504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分依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传统能源结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为促进我国经济与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和开发清洁高效的可再生新能源已是当务之急,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现状;展望。引言:本篇文献综述是为了探讨中国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的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新能源的开发问题已早早引起中国和国际上的关注,关于此类主题的文献在国内外已有较多发表,在未来仍将呈现上升的趋势。 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国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863 计划,973 计划和产业化计划等,使先进的技术和政策支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利用、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的产业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风电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不匹配,上游的生产能力和在世界上的研究和发展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下游的风电建设的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1] 主体部分 1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 1.1 新能源的发展背景 20 世纪先后爆发了三次石油危机,油价不断上涨,人们开始意识到化石能源供应的不可持续性。同时,以伦敦雾事件为代表的环境公害事件频发,也引发了对化石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的担心。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由此促成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双重压力凸显了新能源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终促成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兴起。[2] 1.2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 1.2.1 日本 自身能源缺乏的日本是最早重视发展新能源的国家之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就实施“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也被称为“阳光计划” ), 其核心是大力推进太阳能的开发利用。1993年,日本政府将“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阳光计划)、“节能技术开发计划” (月光计划)和“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合并成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合理平衡。 根据2008 年 3 月修订的《京都目标实现计划》,日本新能源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到2020 年, 可再生能源占比为7 %,水电之外的新能源占比为 4 .3%;到2030 年, 日本的可再 生能源占比大约为11%, 其中, 新能源为7 %, 大约为 3 200 万千升原油当量。[3] 1.2.2 欧美 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先开始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美国《2009年美国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所有电力公司的电力供应中要有15%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4] 欧盟于2007年通过“能源和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2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5] 到2010年,风电已经满足了欧盟 5.3%的电力消费,其中在丹麦,这一比例已经达到20%。[6] 2 国内新能源发展现状 2.1 国内新能源发展条件及方向 2.1.1 非常规油气资源 (1)油页岩资源丰富 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探明资源量315 X 10 8 t ,预测资源量4520 X 10 8 t , 其

能源及可持续发展论文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课程论文 THESIS OF CURRICULUM 论文题目: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 学生姓名: 杨诗婷 学生学号: 5131209007 专业: 经济学类 指导教师: 李先令 学院(系)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1. 新能源概况 (2) 1.1. 新能源的定义 (2) 1.2. 新能源的特点 (2) 2. 世界新能源发展情况 (3) 2.1.新能源发展现状和趋势 (3) 2.1.1.风电技术 (3) 2.1.2.太阳能技术 (3) 2.1.3.生物质能技术 (3) 2.1.4.地热、海洋能等技术 (4) 2.2.新能源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 2.3.新能源发展与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4) 3. 我国新能源发展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5) 3.1.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成就 (5) 3.1.1.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5) 3.1.2.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5) 3.1.3.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6) 3.1.4.我国海洋能和地热能的研发进展 (6) 3.2.我国新能源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 4. 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7) 4.1.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 (7) 4.2.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 (7) 4.2.1.风能7 4.2.2.太阳能 (8) 4.2.3.生物质能利用 (8) 4.3推动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8) 4.3.1.国家立法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9) 4.3.2.政府法规和配套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 (9) 4.3.3.基础研究和自主技术研发 (9) 4.3.4.创新人才体系的培养 (10) 参考文献 (10)

新能源发展现状及方向

“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形势 全球气候变化和新能源发展形势。从2015年全球各国的能源结构来看,煤炭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不足30%,主要是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但包括中国、印度和南非这三个国家的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基本为60%或60%以上。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过高会带来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大气污染加重等后果。 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形势。《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十三五”时期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与“十二五”时期相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为2.5%左右。全社会用电量在目前5.9万亿千瓦时的基础上,到2020年预计为6.8到7.2万亿千瓦时左右,比初始预期结果低约0.8万亿千瓦时。“十三五”时期,整个能源结构也将相应进行调整,煤炭依然是我国的基础能源,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为主要增量。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是全球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双重挑战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15%、2030年达到20%的宏伟目标。全球主要国家也纷纷提出2050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愿景。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础 一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其中水电技术开发量为6.6亿千瓦,到“十二五”末只开发了30%;风电技术开发量102亿千瓦,目前已开发量为1.5亿千瓦;截至2016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662亿千瓦时,仅占到储量的万分之0.16。当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量与煤炭、石油不可直接对比,但通过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到2016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达到3.3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站30542万千瓦,抽水蓄能2669万千瓦,位居世界首位。风电并网容量连续7年领跑全球,到2016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1.49亿千瓦,年发电量241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4个百分点。从2013年起,我国太阳能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增光伏应用市场,2015、2016年连续两年位居世界首位。2016年全国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在2015年4300万千瓦的基础上,增加到7818万千瓦,发电量600多亿千瓦时,太阳能热利用面积超过4亿平方米。另外,生物质能利用规模达到3500万吨标准煤,开发建设规模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氢能源发展概况

氢能源发展概况 一、能源问题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葬送现代市场经济。事实上,近10年来,中东及海湾地区与非洲的战争都是由化石能源的重新配置与分配而引发。这种军事冲突,今后还将更猛烈、更频繁;在国内,也可能出现由于能源基地工人下岗而引发的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化石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另外,人们近期关注的PH2.5也主要来自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这也是化石能源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而氢能正是一种在常规能源危机的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以及在开发新的能源的同时人们期待的新的清洁能源。 二、氢能源优点 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数为1,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 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00倍。作为能源,氢有以下特点: 1. 所有元素中,氢重量最轻。在标准状态下,它的密度为0.0899g/L;在-25 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就可变为固态氢。 2. 所有气体中,氢气的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因此在能源工业中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 3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O0倍。 4.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5. 氢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6. 氢本身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而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 7. 氢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氢是一种理想的新的清洁能源,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和无限广阔的前景。 三、发展的限制因素 目前液氢已广泛用作航天动力的燃料,但氢能的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还有待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廉价的制氢技术。因为氢是一种二次能源,它的制取不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目前制氢效率很低,因此寻求大规模的廉价的制氢技术是各国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2.安全可靠的贮氢和输氢方法。由于氢易气化、着火、爆炸,因此如何妥善解决氢能的贮存和运输问题也就成为开发氢能的关键。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汽车工程学院 毕业届:2010 届 2010年6月1日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目录 (2)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4) 2.新能源汽车概述 (5) 2.1 新能源汽车定义 (5) 2.2 新能源汽车研究概况 (5) 3.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因素 (8) 4.新能源汽车分类及分析 (9) 4.1 新能源汽车分类 (9) 4.2新型电池技术 (10) 4.3新能源汽车的优劣比较 (11) 5.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及战略分析 (11) 5.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 (11) 5.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 (13) 5.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 (13) 5.2.2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 (14) 5.3我国的技术优势 (16) 5.4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多维度评价体系 (16) 5.5技术研发体系 (17) 6.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 (18) 7.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和产业政策体系的研究,提出合乎中国实际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体系,能够优化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和产业化方面的资源配置,促进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并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机遇,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指导下,我国汽车产业若能积极把握机遇,大力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就有望摆脱汽车技术相对落、过度依赖跨国公司的局面,实现我国汽车产业一次飞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 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化探究

10.16638/https://www.doczj.com/doc/6f15053805.html,ki.1671-7988.2019.16.012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化探究 杨自斌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的生产量和销售量也在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则是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汽车新技术将开发新的能源作为主要的发现方向。在这一背景下,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广泛地关注。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文章从新能源背景下出发,对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以及产业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具备实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U46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16-31-03 Development status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hydrogen fuel cell automobile in china Yang Zibin ( Xinyang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utomotive an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Hennan Xinyang 464000 )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production and sales of automobiles are also increasing rapidly, which is followed by the increasing shortage of petroleum resources and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ch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s the main direction of discovery. In this context,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s have also emerged and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However, 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various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s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industrialization trend of hydro -gen fuel cell vehicles in China from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ergy,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ir further development. Keywords: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 status of development; industrialization CLC NO.: U461.8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9)16-31-03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的生产量和保有量快速增加,这对于能源的巨大需求和大气污染的治理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其环保、无污染等特征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得到了广泛地关注。现如今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进入到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加强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和产业化研究具备很强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1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设施及技术标准 1.1 氢燃料能源的基础设施 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的重要保障,加氢站等基础设 作者简介:杨自斌,助教,硕士研究生,就职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31

论文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师文 (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成了必然的选择。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定义、分类及特点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各类新能源汽车最新技术进展及其性能,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应用现状,指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需解决的问题,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技术,现状,应用前景。 1 前言 1.1寻求新动力源的背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 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2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污染严重,世行认定的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6个在中国。国内汽车产品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平均油耗高出10%—30%,排放约为15—20倍,汽车工业面临的压力更大。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规则》强调说明: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1.2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依赖从国外进口石油。届时世界石油资源也会出现匮乏,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