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顾茅庐》典型课例

《三顾茅庐》典型课例

《三顾茅庐》典型课例
《三顾茅庐》典型课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教是为了不教”,本课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定位于课堂的主体,重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阅读课文的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将教学重点设在品读表演悟虔诚、赏析比喻明贤能、诵读佳句试笔锋这三个环节当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随文理解“三顾茅庐、蜿蜒起伏、茅塞顿开”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及对比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写法。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比喻句运用的精妙。

4、会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领悟以景衬情的写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质疑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会问:“顾”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

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的良好习惯,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自然引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字词学习交流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学生交流自认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的识字方法及书写注意事项。

3、生字描红。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识字写字心得,主动识字写字,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避免字词教学过程中平均用时,省时提效。)

三、从“顾”入手,体悟诚心诚意

1、刘备三顾茅庐,课文重点写了第几顾?哪几自然段写第三次顾茅庐?

2、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思考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上路前——到隆中——见面后)

3、学生细读三、四自然段,找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细节之处。

4、学生交流。

5、品读: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从刘备的动作和等的时间之长感受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

6、辨析:恭恭敬敬恭敬

想象恭恭敬敬地站是什么样子?这么站了多长时间?(从刘备的态度来感受其诚心诚意)

7、学生再读,想象拜访的画面。

8、结合插图,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复述。

9、在此基础上,学生练习背诵。

10、揣摩语言,尝试表演。

11、如果你是诸葛亮,知道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从细读文本到表演文本,是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体会情感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对比朗读,探究人物性格

过渡:和刘备同去拜访诸葛亮的还有谁?他们的表现一样吗?

1、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研读描写张飞、刘备的语句。(扣住“嚷”和“生气”二词)

3、小组探究:本文主要写刘备拜访诸葛亮,写张飞是否多余?(反衬刘

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4、相机出示前两次拜访时,刘备和张飞不同的语言。

第一次:未见,刘备惆怅不已。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第二次:张飞:“问他则甚?风雨甚紧,不如早归。”刘备:“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5、刘备在台阶下等候诸葛亮时,想想张飞会说什么,会做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