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常数(pD2)和拮抗剂对组胺拮抗参数(pA2)的测定

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常数(pD2)和拮抗剂对组胺拮抗参数(pA2)的测定

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常数(pD2)和拮抗剂对组胺拮抗参数(pA2)的测定
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常数(pD2)和拮抗剂对组胺拮抗参数(pA2)的测定

课程名称:药理学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丁玲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常数(pD2)和拮抗剂对组胺拮抗参数(pA2)的测定_实验类型:_验证型同组学生姓名:葛倩倩、张敏哲

【实验目的】

利用离体豚鼠回肠制备,观察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及拮抗剂对组胺竞争性拮抗作用,并了解pD2和pA2值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实验原理】

1、组胺作用于豚鼠的回肠H1受体,引起肠肌收缩

2、根据不同浓度的组胺引起肠段收缩高度,求出pD2值

3、加入拮抗剂,若提高组胺浓度,仍能达到先前的收缩高度,表明拮抗剂对组胺有竞争性拮抗

4、在加入一定浓度的拮抗剂后,组胺浓度提高1倍就能产生原浓度的效应,而拮抗剂这个摩尔浓度的负

对数即为pA2值

5、本实验采用苯海拉明作为拮抗剂。pD2是激动剂与受体亲和力的定量参数,称为亲和力指数。pA2是

竞争性拮抗剂作用强度的参数

【实验材料】

豚鼠、离体器官恒温浴槽、张力换能器、Med Lab记录仪、剪刀等小型手术器械

磷酸组胺溶液[3×10-7mol/L、3×10-6mol/L、3×10-5mol/L、3×10-3mol/L]

盐酸苯海拉明溶液[3×10-7mol/L、3×10-6mol/L、3×10-5mol/L、3×10-3mol/L]

【实验内容】

1、取一段备用回肠,两端用缝针穿线,一端系在通气钩上,放入浴槽(台氏液30ml),另一端连张力

换能器,通过记录仪描记肠段收缩;

2、让回肠在浴槽内稳定10分钟,记录一段基线,在浴槽内加入药液,观察并记录(约2分钟),当肠

段收缩达顶点,停止记录,冲洗2遍,再加台氏液30ml;

3、待基线回到用药前水平,记录一段基线,在浴槽内加入下一个药液,开始记录,收缩曲线至顶点开始

回落时,停止记录,冲洗2遍,再加台氏液20ml;

4、如上依次加入不同量的磷酸组胺溶液:3×10-6mol/L 0.1ml,3×10-5mol/L0.1ml 、0.25及0.5ml,

3×10-4mol/L 0.1、0.25及0.5ml,使浴槽中磷酸组胺的最终浓度为10-8mol/L、10-7mol/L、2.5×10-7mol/L、5×10-7mol/L、10-6mol/L、2.5×10-6mol/L,5×10-6mol/L,描记不同浓度磷酸组胺所致的肠段收缩曲线;

5、如步骤4,每次加药均先在浴槽中加入3×10-5mol/L盐酸苯海拉明溶液0.1ml,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

然后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组胺溶液,描记当溶液中有10-7mol/L苯海拉明共存时不同浓度磷酸组胺所致的肠段收缩曲线;

6、再依次试验盐酸苯海拉明终浓度为10-6mol/L和10-5 mol/L时,对磷酸组胺的拮抗作用;

7、描记完毕,测量每次加入磷酸组胺后的收缩曲线高度,将加盐酸苯海拉明前,磷酸组胺引起的肠段收

缩极限高度作为100%(Emax),计算不同组胺引起肠段收缩高度相当于极限高度的百分率。以磷酸组胺摩尔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收缩高度占极限高度的的分数(E/Emax)为纵坐标,作浓度反应

曲线图,然后计算pD2值和pA2值。

【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Emax=2.5,明显不准确,但由于Emax数据不影响实验结果,为展示接下来的数据处理过程,取Emax=3.2进行实验操作。

表1 离体回肠在不同苯海拉明溶度下给与磷酸组胺引起的张力(g)变化表

磷酸组胺mol/L 苯海拉明溶度(mol/L)

0 1.00E-09 1.00E-08 1.00E-07 1.00E-05

E E/Emax E E/Emax E E/Emax E E/Emax E E/Emax

1.00E-08 0.106 0.033

1.00E-07 0.178 0.056

2.50E-07 0.660 0.206

5.00E-07 1.325 0.414 0.350 0.109 1.790 0.559 0.055 0.017 0.018 0.006

1.00E-06 1.987 0.621

2.50E-06 2.400 0.750 1.759 0.550 1.924 0.601 0.086 0.027 0.046 0.014 5.00E-06 2.490 0.778 2.360 0.738 2.160 0.675 0.663 0.207 0.095 0.030 1.00E-05 2.880 0.900 2.690 0.841 1.301 0.407 0.263 0.082 5.00E-05 2.850 0.891

3.010 0.941 2.950 0.922 1.406 0.439 表2 磷酸组胺溶度与lg(x-1)关系表

磷酸组胺[D](mol/L) -lg[D] Emax/E=x lg(x-1)

1.00E-08 8.000 30.189 1.465

1.00E-07 7.000 17.978 1.230

2.50E-07 6.602 4.848 0.585 5.00E-07 6.301 2.415 0.151

1.00E-06 6.000 1.610 -0.214

2.50E-06 5.602 1.333 -0.477 5.00E-06 5.301 1.285 -0.545

求得pD2=6.033,[A0]=9.268*10-7

求出[A B]

计算可得,pD2=5.613,[A1]=2.436*10-6

计算可得 pD 2=4.899,[A 3]=1.261*10-5

计算可得pD 2=4.063,[A 4]=8.653*10

-5

表3 拮抗剂苯海拉明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与lg(x-1)关系表

[A B ]

[A B ]/[A 0]=x lg(x-1)

[B] -lg[B]

2.44E-06 1.26E-05 8.65E-05

2.63 1

3.60 93.34

0.21 1.10 1.97

1.00E-09 1.00E-07 1.00E-05

9 7 5

R 2值为0.9999说明线性良好,与理论符合。计算得pA 2为9.49

【实验讨论】

1、 为什么pD 2值要以E=50%Emax 效应时激动剂的负对数摩尔浓度来表示?

当药物的内在活性α为1时由于

max [][]

[][]

T D E DR D E R K D ==+其中DR 表示药物受体复合物,T R 表示总受体量,D 表示药物,D K 为解离常数。当

max

E

E =50%时,解离常数D K 即等于药物剂量[D], pD 2 即为 此时解离常数K D 的负对数,便于计算。

2、 为什么pA 2要以再有拮抗剂存在时,加大一倍激动剂浓度达到原来效应,这时拮抗剂的负对数摩尔浓

度来表示?

由于符合0[]lg[]lg(1)[]B x

A pA

B A =-+-,当max E E =50%时,即[A B ]=2[A 0]此时0[]lg(1)[]

B A A -项为0,

lg[]x pA B =-,通过图像观察或公式计算便可轻松得到,便于计算。

3、 由于pD 2 即为此时解离常数K D 的负对数,

与Emax 无关,且[A B ]为不同苯海拉明溶度下的pD 2,因此,在未测定Emax 值的前提下,取适当Emax 值进行数据分析不会影响pD 2的实验结果;且由于[A B ]为不同苯海拉明溶度下的pD 2值,根据公式0[]lg[]lg(1)[]

B x

A pA

B A =-+-,取适当Emax 值进行数据分析同样不会影响pA 2的实验结果

组胺受体阻断药

第29章组胺受体阻断药 组胺(histamine) 为体内自身活性物质,广泛分布于皮肤、支气管、肠粘膜、中枢等。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是重要的炎症、过敏介质,变态反应及物理、化学刺激促其释放。 组胺受体分布及效应 类型分布效应 H1支气管、胃肠、子宫平滑肌收缩 皮肤血管舒张 H2支气管、胃肠、子宫平滑肌收缩 皮肤血管舒张 血管舒张 心室收缩↑ 窦房结心率↑ H3中枢、神经末梢调节组胺合成、释放 作用 1血管:舒张血管,通透性↑循环血量↓血压↓(激动H1受体,释放EDRF,PGI2) 2.平滑肌:支气管、胃肠道兴奋收缩。 3.胃酸、胃蛋白酶分泌↑(H2受体) 4.刺激神经末梢,痒、痛。

第一节 H1受体阻断药 常用药物: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氯苯那敏(扑尔敏)、阿斯米唑(息斯敏)、特非那定。 作用 1.抗H1受体效应:对抗H1引起的胃肠,支气管收缩;部分对抗血管扩张 渗出。 2.抑制中枢:镇静,嗜睡(苯海拉明、异丙嗪> 氯苯那敏>阿斯米唑、特 非那定)。 抗晕,止吐(中枢抗胆碱) 3.抗胆碱:阿托品样作用(弱),口干、支气管分泌↓ 应用 1.变态反应疾病:缓解皮肤粘膜症状好 荨麻疹、花粉症、过敏性鼻炎—效果好 药疹、接触性皮炎—有效(止痒) 过敏性哮喘、休克—无效。 2.抗晕、止吐:①用于运动病、妊娠、放射呕吐 ②晕车、船—有预防作用,无治疗作用。 第二节 H2受体阻断药 药物: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乙溴替丁等。 作用: 竞争阻断胃粘膜H2受体,抑制各种原因(组胺、胆碱受体、五肽胃泌素、食物等)刺激的胃酸分泌,促溃疡愈合。 乙溴替丁尚增加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的表达,

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滞药

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滞药 熟悉H1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熟悉临床常用的H2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组胺(histamine)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的自身活性物质。组织中的组胺主要含于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中。因此,含有较多肥大细胞的皮肤、支气管粘膜和肠粘膜中组胺浓度较高,脑脊液中也有较高浓度。肥大细胞颗粒中的组胺常与蛋白质结合,物理或化学等刺激能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组胺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如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抑制房室传导;兴奋平滑肌,引起支气管痉挛,胃肠绞痛;刺激胃壁细胞,引起胃酸分泌。组胺受体有H1、H2、H3亚型。各亚型受体功能见表29-1。组胺的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但其受体阻断药在临床上却有重大价值。 组胺受体分布及效应表 受体类型所在组织效应阻断药 H1 支气管,胃肠,子宫等平滑肌皮肤血管心房,房室结收缩扩张收缩增强,传导减慢苯海拉明异丙嗪及氯苯那敏等 H2 胃壁细胞血管心室,窦房结分泌增多扩张收缩加强,心率加快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 H3 中枢与外周神经末梢负反馈性调节组胺合成与释放thioperamide 第一节H1受体阻断药 人工合成的H1受体阻断药多具有乙基胺的共同结构,乙基胺与组胺的侧链相似,对H1受体有较大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故能竞争性阻断之。 【药理作用】 1.抗外周组胺H1受体效应H1受体被激动后即能通过G蛋白而激活磷脂酶C,产生三磷酸肌醇(IP3)与二酰基甘油(DG),使细胞内Ca2+增加,蛋白激酶C活化,从而使胃、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又释放血管内皮松弛因子(EDRF)和PGI2,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H1受体阻断药可拮抗这些作用。如先给H1受体阻断药,可使豚鼠接受百倍致死量的组胺而不死亡。对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H1受体阻断药仅有部分拮抗作用,因H2受体也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2.中枢作用治疗量H1受体阻断药有镇静与嗜唾作用。作用强度因个体敏感性和药物品种而异,以苯海拉明、异丙嗪作用最强;阿司咪唑、特非那丁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几无中枢抑制作用。苯茚胺略有中枢兴奋作用。它们引起中枢抑制可能与阻断中枢H1受体有关。个别患者也出现烦躁失眠。它们还有抗晕、镇吐作用,可能与其中枢抗胆碱作用有关。 3.其他作用多数H1受体阻断药有抗乙酰胆碱、局部麻醉和奎尼丁样作用。 表常用H1-受体阻断药作用特点的比较 药物镇静程度止吐作用抗胆碱作用作用时间(小时) 苯海拉明+++ ++ +++ 4~6 异丙嗪+++ ++ +++ 4~6 吡苄明++ / / 4~6 氯苯那敏+ - ++ 4~6 布可立嗪+ +++ + 16~18 美克洛嗪+ +++ + 12~24 阿司咪唑- - - 10(天) 特非那定- - - 12~24

结合活性检测

结合活性检测 1.文献调研综述 1.1结合活性(亲和力)和结合活性检测 结合活性是用来评估可逆反应中几个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抗原和抗体,受体和配体等)强弱的常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结合活性相关的几个概念容易被混淆,误用,这里先简单介绍下, 生物学家,化学家们用下面的化学式和数学公式为结合活性相关常数做了一个总结归纳: K on:结合速率常数,用于评估R(受体)和L(配体)结合形成RL(受体配体复合物)速度快 慢的常数,该常数越大,R和L结合速度越快。(动力学参数) K off: 解离速率常数,用于评估RL(受体配体复合物)逆向解离形成R(受体)和L(配体)速 度快慢的常数,该常数越大,RL解离形成R和L速度越快。((动力学参数) K a:结合平衡常数:用于评估可逆反应进入平衡状态时,反应体系中自由的R(受体),自由的L (配体)和RL(受体配体复合物)三者之间相关关系的常数。该常数越大,说明R(受体)和 L(配体)的结合活性(亲和力)越强。 K d:解离平衡常数:用于评估可逆反应进入平衡状态时,反应体系中自由的R(受体),自由的L (配体)和RL(受体配体复合物)三者之间相关关系的常数。结合平衡常数的倒数,该常数 越小,说明R(受体)和L(配体)的结合活性(亲和力)越强,单位为mol/L,和因为浓度单 位相同便于比较和书写,一般用于表示结合活性的大小,该常数越小,说明R(受体)和L(配 体)的结合活性(亲和力)越强。 根据上述化学式和数学公式可以简单的将结合活性的测量方法归纳成以下三种: 1.热力学测量方法:通过测量R(受体)和L(配体)反应形成RL(受体配体复合物) 时释放能量,计算吉布斯自由能(△G binding),测得K d(解离平衡常数),从公式 可以明显看出,K d(解离平衡常数)为状态量,当两个相互作用物质理化性质未 发生改变时,此函数只和温度有关,也就是说该常数是如重力加速度g一般的常 数,只要在地球上,g的值9.81 m/(s^2)。测量技术ITC(等温滴定量热法) 2.动力学测量方法:通过实时分别测量R(受体)和L(配体)反应形成RL(受体配 体复合物)的结合速率常数K on和RL(受体配体复合物)逆向解离形成R(受体) 和L(配体)的解离速率常数K off,K off/K on即为解离平衡常数值。测量技术Biacore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3.平衡浓度计算法:当可逆反应进入平衡状态时,反应体系中自由的R(受体),自 由的L(配体)和RL(受体配体复合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时,通过分别测量 自由的R(受体),自由的L(配体)和RL(受体配体复合物)的浓度,K d=[R]f[L]f/[RL], 该方法为生物学检测应用最广的方法,测量技术有荧光标记检测,同位素标记检 测,ELISA结合活性检测等,在相对结合活性检测过程中,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 法实际上都是平衡浓度计算法的一种衍生变化。 三种测量方法之间的相互关联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也同时说明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 质理化性质未发生改变,温度恒定时,理论上该参数是一个固定值,但在实际应用过程

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的分析

第十三章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的分析 消化道溃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原因是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过多,超过了胃自身分泌的粘液对胃的保护能力,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的胃液使胃壁消溶损伤而引起溃疡。在1964年H 2 受体拮抗剂出现以前,对消化道溃疡很少有满意的治疗方法,所用的药物大多是中和胃酸的无机物和保护胃粘膜的凝胶 剂。H 2受体拮抗剂能特异性地阻断胃壁细胞的H 2 受体,拮抗组胺或组胺受体激动 剂所致的胃酸分泌,缓解或在一定程度上治愈消化道溃疡疾病。H 2 受体拮抗剂的 化学结构特点是以甲硫乙胺的侧链取代H 1 受体拮抗剂的乙基胺链,常用的药物可分为咪唑类、呋喃类、噻唑类和哌啶甲苯类。咪唑类如西咪替丁(Cimetidine)、依烃替丁(Etintidine)、奥美替丁(Oxmetidine),呋喃类如雷尼替丁(Ranitidine),噻唑类如法莫替丁(Famotidine)、尼扎替丁(Nizatidine),哌啶甲苯类如罗沙替丁(Roxatidine)等。本章以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 丁为例,介绍H 2 受体拮抗剂的结构与性质、体内过程和测定方法。 第一节代表药物 一、西咪替丁 西咪替丁分子式C 10H 16 N 6 S,分子量252.34,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几 乎无臭,味苦。在甲醇中易溶,乙醇中溶解,异丙醇中略溶,水中微溶,稀盐酸中易溶。其盐酸溶液(0.9 →1000)在218nm处的吸收系数(E1% 1cm )为751-797。熔点:139℃~144℃。 西咪替丁的化学稳定性良好。在室温干燥密闭状态下,5年内未见分解;加热至100℃持续48小时仍是稳定状态。紫外线对西咪替丁无催化分解作用。用3%的过氧化氢处理西咪替丁,可生成西咪替丁的硫氧化物。 C H3 N H N CH2SCH2CH2NH CNHCH3

放射配体受体结合试验方法与技术

第五节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方法与技术 一、基本概念 1、受体(receptor)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可与周围环境中微量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或药理效应。 2、配体(ligand)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的物质,如神经递质、药物或激素等。 3、判断受体的标准真正的受体必须具备: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高亲和性、结构专一性、立体选择性、区域分布性、亚细胞或分子特征、有内源性配体等。 4、受体的基本分类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 5、受体调节的方式 1)共价调节(covalent modification)尤其是蛋白磷酸化反应在受体的脱敏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以乙酰胆碱受体为例,细胞内c AMP升高所引起的蛋白磷酸化可使乙酰胆碱受体对乙酰胆碱的脱敏速度增加8~10倍。 2)非共价调节(non-covalent modification)影响受体功能的非共价调节机制包括①膜电位的变化;②机械性改变受体的分布(斑片钳技术);③受体和其他膜蛋白(如G蛋白)或某些小配体(阴离子,阳离子,核苷酸)之间的变构影响;④膜脂质环境的改变等。 3)协同性调节(coordinate regulation)已知不同受体可含有同源受体区如胰岛素受体和上皮生长因子-抗溃疡素受体中的酪氨酸激酶区。由此可推测一种受体被激活后可能通过一共同密码(code)来调节同一细胞上的其他许多受体。 4)链锁反应(receptor cascades)另外一种可能的调控机制,即一个受体被激活之后,可能会释放一种细胞外信使,激活第二个细胞表面受体。称之为放大性的链锁反应。 二、放射配体结合法的应用领域 1、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2、新药设计和药物筛选; 3、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和诊断水平; 4、测定组织或血液中药物浓度; 5、探寻新的受体、受体亚型和内源性配体。 三、放射受体结合实验技术简介 1、放射配体的选择需要非常高的选择性,并要求与靶受体有很高的亲和性,解离常数最好小于10nmol/L,还要考虑配体的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特征。拮抗剂性配体必须能阻断激动剂与靶受体结合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放射性受体结合试验中,最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氚,[3H]配体的主要优点是氚化过程不影响配体的生物活性,使用较安全,其信号必须用闪烁技术加以放大。放射配体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特异性结合与非特异性结合的比率,理想的配体应有不少于99%的特异性结合。 2、组织的选择和制备用于放射受体结合试验的理想的组织应含有高密度的靶受体和低密度的与配体非特异结合的受体。用于放射受体结合试验的组织可取自脑、外周组织、天然表达或移植受体的细胞株等。 3、缓冲液最常用的缓冲液是50mmol/L,PH为7.4的Tris-Cl的缓冲液;重碳酸盐、磷酸盐和HEPES缓冲液亦可用于结合试验。 4、非特异性结合的测定非特异性结合的测定原理是加入大量的对靶受体具有药理活性的并可使受体饱和的非放射性配体。特异性结合量是指配体与靶受体结合量,可由总结合量中减去非特异性结合量求出。 5、孵育条件结合实验应该用能产生最大特异结合和适宜的孵育条件。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才可摸索出最佳的测定条件。 6、放射配体-受体复合体与游离放射配体的分离

H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 [主要品种] H2受体拮抗剂包括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作用特点] 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阻断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胃酸分泌减少。不仅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而且能部分地阻断组胺、五肽胃泌素、拟胆碱药和刺激迷走神经等所致的胃酸分泌。 [药理作用] H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地竞争结合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壁细胞内cAMP产生,胃酸分泌减少。H2受体拮抗剂不仅对组胺刺激的酸分泌有抑制作用,尚可部分地抑制胃泌素和乙酰胆碱刺激的酸分泌。常用的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三种H2 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的相对能力相差20~50倍,以甲氰咪胍最弱,法莫替丁最强。相应地抑制50%五肽胃泌素刺激的酸分泌所需的有效血浓度(EC50),以甲氰咪胍最高,法莫替丁最低。在常规剂量下,血浓度超过EC50的时间在甲氰咪胍约6小时,其他两种约10小时。 [不良反应] H2受体拮抗剂是相当安全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年龄大、伴肾功能和其他疾病时,易产生不良反应,常见腹泻、头痛、嗜睡、疲劳、肌痛、便秘等。[H2受体拮抗剂新用法]

H2受体拮抗剂可高度选择性地与组胺H2受体结合,竞争性地拮抗组胺与H2受体结合后引起的胃酸分泌,产生抑酸作用,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传统的给药方法是一日剂量分次给药,如西咪替丁200毫克,每天四次或400毫克,每天二次;雷尼替丁150毫克,每天二次;法莫替丁20毫克,每天二次;尼扎替丁150毫克,每天二次;罗沙替丁75毫克,每天二次。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组胺的基础分泌以夜间为主,并且夜间胃液酸度在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白天的胃酸分泌与乙酰胆碱、胃泌素相关,且排出量不但与溃疡的形成无关,而且还具有以下显着的生理性作用:维持正常的消化过程,特别是蛋白质的消化,因为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只有在足够酸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一定的胃酸酸度与钙和铁的吸收有重要关系;白天正常的胃酸分泌可保持胃内无菌环境,避免念珠菌使溃疡愈合延缓、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部分患者溃疡病的过早复发、胃酸持久抑制引起一些患者腹泻。因此,有学者认为,H2受体拮抗剂在白天的抑酸作用弱,而夜间给予此类药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可以使溃疡快速愈合,症状缓解。临床观察也支持这一观点,即在睡前将H2受体拮抗剂一日剂量一次给药,在溃疡愈合速度、症状缓解和安全性上均与一日剂量分次给药法相同,并且这种给药法可以提高溃疡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已经在临床应用的H2受体拮抗的一日剂量一次给药法为:睡前服,西咪替丁800毫克,雷尼替丁300毫克,法莫替丁40毫克,尼扎替丁300毫克,罗沙替丁150毫克。[H2受体拮抗剂市场分

抗原,抗体,受体,配体,补体,细胞因子的概念

抗原,抗体,受体,配体,补体,细胞因子的概念 1。抗原与抗体: 抗原是一种能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在自然界中抗原分布很广,如细菌、病毒、组织细胞、血细胞、血清蛋白、毒素、花粉等都含有抗原。通过人工方法也可以改造抗原或合成抗原。外来抗原进入机体以后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免疫反应(抗原的这种能力叫做抗原性),这种免疫反应是通过淋巴细胞来完成的。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种。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就会产生排除抗原的反应。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就会分经为浆细胞,浆细胞则能产生抗体,抗体也就是免疫球蛋白(Ig),它能够识别相对应的抗原,并且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这样就在体内中和或者排除抗原,保护了机体不受异物的侵犯。抗原有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具有特异性(即专一性)和选择性。例如抗原甲诱导的免疫反应只针对抗原甲而不针对无关的抗原乙或丙。同样,抗原乙诱导的免疫反应也只针对抗原乙,而不针对无关的抗原甲或丙。因此,抗体也是特异地与某种抗原结合的,如针对感染因素的不同,就有抗细菌抗体、抗病毒抗体、抗真菌抗体、抗寄生虫抗体、抗毒素抗体等等。借助抗原体和抗体之间免疫反应的这种专一的特异性,就可以通过检验方法来鉴定抗原或抗体,用于疾病诊断。 由此看来,人体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免疫功能,就是认识自身和识别异体,凡是异体的物质即可通过人体的免疫系统排出去。人的血清中也有多种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属于生理性抗体,可以清

除衰老、退变的自身组织(这叫作自身免疫反应),这种自身抗体含量极低,不会破坏自身成分,但如果在病理情况下,机体针对自身的组织、血液成分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就要严重破坏自身的组织,由此产生的疾病称“自身免疫性疾病”。 2。配体: 同锚定蛋白结合的任何分子都称为配体。在受体介导的内吞中, 与细胞质膜受体蛋白结合,最后被吞入细胞的即是配体。根据配体的性质以及被细胞内吞后的作用, 将配体分为四大类:Ⅰ.营养物, 如转铁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等; Ⅱ.有害物质, 如某些细菌; Ⅲ.免疫物质, 如免疫球蛋白、抗原等; Ⅳ.信号物质, 如胰岛素等多种肽类激素等。 3。受体: 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分子,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效应。 通常受体具有两个功能: (1)识别特异的信号物质--配体,识别的表现在于两者结合。配体,是指这样一些信号物质,除了与受体结合外本身并无其他功能,它不能参加代谢产生有用产物,也不直接诱导任何细胞活性,更无酶的特点,它唯一的功能就是通知细胞在环境中存在一种特殊信号或刺激因素。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一种分子识别过程,它靠氢键、离子键与范德华力的作用,随着两种分子空间结构互不程度增加,相

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常数(pD2)和拮抗剂对组胺拮抗参数(pA2)的测定

课程名称:药理学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丁玲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常数(pD2)和拮抗剂对组胺拮抗参数(pA2)的测定_实验类型:_验证型同组学生姓名:葛倩倩、张敏哲 【实验目的】 利用离体豚鼠回肠制备,观察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及拮抗剂对组胺竞争性拮抗作用,并了解pD2和pA2值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实验原理】 1、组胺作用于豚鼠的回肠H1受体,引起肠肌收缩 2、根据不同浓度的组胺引起肠段收缩高度,求出pD2值 3、加入拮抗剂,若提高组胺浓度,仍能达到先前的收缩高度,表明拮抗剂对组胺有竞争性拮抗 4、在加入一定浓度的拮抗剂后,组胺浓度提高1倍就能产生原浓度的效应,而拮抗剂这个摩尔浓度的负 对数即为pA2值 5、本实验采用苯海拉明作为拮抗剂。pD2是激动剂与受体亲和力的定量参数,称为亲和力指数。pA2是 竞争性拮抗剂作用强度的参数 【实验材料】 豚鼠、离体器官恒温浴槽、张力换能器、Med Lab记录仪、剪刀等小型手术器械 磷酸组胺溶液[3×10-7mol/L、3×10-6mol/L、3×10-5mol/L、3×10-3mol/L] 盐酸苯海拉明溶液[3×10-7mol/L、3×10-6mol/L、3×10-5mol/L、3×10-3mol/L] 【实验内容】 1、取一段备用回肠,两端用缝针穿线,一端系在通气钩上,放入浴槽(台氏液30ml),另一端连张力 换能器,通过记录仪描记肠段收缩; 2、让回肠在浴槽内稳定10分钟,记录一段基线,在浴槽内加入药液,观察并记录(约2分钟),当肠 段收缩达顶点,停止记录,冲洗2遍,再加台氏液30ml; 3、待基线回到用药前水平,记录一段基线,在浴槽内加入下一个药液,开始记录,收缩曲线至顶点开始 回落时,停止记录,冲洗2遍,再加台氏液20ml; 4、如上依次加入不同量的磷酸组胺溶液:3×10-6mol/L 0.1ml,3×10-5mol/L0.1ml 、0.25及0.5ml, 3×10-4mol/L 0.1、0.25及0.5ml,使浴槽中磷酸组胺的最终浓度为10-8mol/L、10-7mol/L、2.5×10-7mol/L、5×10-7mol/L、10-6mol/L、2.5×10-6mol/L,5×10-6mol/L,描记不同浓度磷酸组胺所致的肠段收缩曲线; 5、如步骤4,每次加药均先在浴槽中加入3×10-5mol/L盐酸苯海拉明溶液0.1ml,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 然后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组胺溶液,描记当溶液中有10-7mol/L苯海拉明共存时不同浓度磷酸组胺所致的肠段收缩曲线; 6、再依次试验盐酸苯海拉明终浓度为10-6mol/L和10-5 mol/L时,对磷酸组胺的拮抗作用; 7、描记完毕,测量每次加入磷酸组胺后的收缩曲线高度,将加盐酸苯海拉明前,磷酸组胺引起的肠段收 缩极限高度作为100%(Emax),计算不同组胺引起肠段收缩高度相当于极限高度的百分率。以磷酸组胺摩尔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收缩高度占极限高度的的分数(E/Emax)为纵坐标,作浓度反应 曲线图,然后计算pD2值和pA2值。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由于近年来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增加趋势,人们对进一步开发研究组胺H1受体拮抗剂寄予希望,据统计,目前上市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约有8个,现简述如下: 1.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 系美国Hoechst Marion Roussel公司研制成功的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已于1996年在美国首次上市,获准用于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本品是特非那定的活性代谢产物,其抗组胺活性约为特非那定的30%,但不会干扰肌细胞K+通道,对心血管系统无不良影响,没有致心律不齐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该产品在人体内可进一步代谢为特非那定的酮酸代谢物,性别、年龄对药代动力学参数影响不大,人体对其耐受性良好,口服吸收后大部分从粪中排泄,少量从尿中清除,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42小时,最大血药浓度为167ng/ml。临床结果表明,本品对豚草致敏病人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病人均有良好疗效,在14天的疗程中,仅有少数病人出现轻微不适感,未见其它明显不良反应。 2.咪唑斯汀(mizolastine) 本品是法国Synthelabo公司与日本Mitsubishi Chemical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1996年首次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荨麻疹;同时在包括英国在内的15个欧盟国家提出注册申请,其中瑞士已批准注册。在欧洲作为治疗哮喘的辅助用药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

验。研究表明,本品对外周H1受体有很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对5-羟色胺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受体、M胆碱受体无作用,在治疗剂量下没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其活性高于氯雷他定和特非那定,且能抑制过敏反应时组胺的释放。较高剂量时能抑制由血小板激活因子和白三烯D4引起的豚鼠支气管哮喘。口服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小时,清除半减期约8小时。报道的临床不良反应有倦睡、疲劳和头痛。 3.olopatdine hydrochloride 本品是日本Kyowa Hakko Kogyo 有限公司和美国Alcon公司共同开发的抗过敏药。1997年以0.1%外用溶液制剂在美国首次上市,用于临时预防过敏性结膜炎引起的眼部瘙痒,同时在日本作为抗过敏药和抗哮喘药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此药是具酮替芬(ketotifen)样三环骨架结构的化合物,有抗多种变态反应的作用,活性比酮替芬强,对组胺H1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能抑制细胞释放组胺、类胰蛋白酶、前列腺素D2、速激肽、白三烯B4、促凝血素B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成;无中枢镇静作用,也没有类似特非那定的潜在致心律不齐作用。 4.rupatadine fumarate 本品是西班牙J Uriach&Cia SA公司开发的具有拮抗组胺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双重作用的抗过敏药。适用于治疗常年过敏性鼻炎和枯草热,正处于Ⅱ期临床试验中。其口服治疗剂量能选择性拮抗组胺H1受体,对5-羟色胺、乙酰胆碱、前列腺素F2α、白三烯D4仅有很弱的拮抗作用,尚能与血小板活化因子

第十一章 组胺受体拮抗剂及抗过敏和抗溃疡药

第十一章组胺受体拮抗剂及抗过敏和抗溃疡药 (一)名词解释 1.奥美拉唑循环(Omelazole Cycle) 答:指奥美拉唑在口服吸收后,并不能直接产生质子泵的抑制作用,须经复杂的代谢转化生成活性形式后,才发挥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奥美拉唑为一前体药物,口服后在十二指肠吸收,因其具有弱碱性,可选择性得聚集在胃壁细胞的酸性环境中。进入胃壁细胞后,在氢离子的催化下,发生斯迈尔斯重排形成“螺环形式”,再进一步依次转化成“次磺酸活性形式”、“次磺酰胺活性形式”。研究发现,次磺酰胺活性形式是奥美拉唑的活性代谢物,它可与H+/K+-ATP酶的巯基相结合并形成二硫键的共价键即酶-抑制剂复合物,使H+/K+-ATP酶失活,产生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此复合物在产生长时间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后,可被体内的谷胱甘肽等含巯基的化合物所复活,经再一次的斯迈尔斯重排形成硫醚化合物,再经肝脏的氧化代谢重新转化成奥美拉唑,继续发挥质子泵的抑制作用。 2.H2受体拮抗剂(H2-Receptor Antagonist) 答:指具有阻断组胺分子与受体亲和,从而防止组胺对受体的激动效应,并能产生抗过敏作用的药物。例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 3.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答:又称作H+/K+-ATP酶抑制剂。具体指能够与该酶发生不可逆的共价键结合,抑制H+/K+-ATP酶催化下的ATP水解,并使H+离子输出受阻,产生胃酸分泌抑制作用的药物。 (二)问答题 1.在非镇静性的H1受体拮抗剂中,哪个属于三环类的代表性药物?写出其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并写出其活性代谢物的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及生物学特点。 答:在非镇静性的H1受体拮抗剂中,属于三环类的代表性药物是氯雷他定,它的英文名称、结构式及活性代谢物的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如下:

抗组胺药目的要求1了解组胺与变态反应的关系及其阻断药的作用...

抗组胺药 [目的要求] 1、了解组胺与变态反应的关系及其阻断药的作用原理。 2、掌握组胺H1、H2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授课时间]2011.11.15 [学时] 1学时 [授课班级] 09影像、10康复本 一、组胺和组胺受体激动药: 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及血液嗜碱粒细胞的颗粒中。组胺是速发型变态反应及局部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 组胺本身无治疗用途,目前主要作为临床诊断用药。 1. 组胺又称组织胺,是一种具有强大而广泛生理作用的物质。这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人体细胞内也可自行的合成,贮存和释放。 2. 组胺受体:是指与组胺亲合后又产生一系列组胺效应的受体。 分为三种类型,即组胺1受体(H1)和组胺2受体(H2)两型及新发现的H3受体。H1多分布于毛细血管,支气管,肠道平滑肌上,当H1活化时,可引起过敏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伴随的瘙痒,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效应,这些效应可被传统的抗组胺药所阻断和拮抗。H2多分布于心脏,血管,胃壁细胞上,当H2活化时,可引起胃酸分泌等效应,这一效应能被西咪替丁所拮抗。H3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突触前膜,参与组胺合成与释放的负反馈调节。 3.组胺的药理作用有:促进腺体分泌;兴奋平滑肌;扩张血管。 4.倍他司汀(betaHistine)(抗眩啶):是一种常见的组胺H1受体激动药,作用比组胺弱。能扩张内耳、脑、肝、脾等处的动脉及冠状动脉,增加这些部位的血流量,但不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本药可纠正内耳血管痉挛,减轻膜迷路积水。主要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耳鸣、组胺性头痛、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少见,偶有恶心、头痛、心悸、溃疡病加重等。消化性溃疡病、支气管哮喘和嗜铬细胞瘤患者慎用。(能导致血管扩张,但不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可促进脑干和迷路的血液循环,纠正内耳血管痉挛,减轻膜迷路积水。尚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应用:1. 内耳眩晕病;2.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 头痛。不良反应:较小,偶有恶心、头晕、胃部不适等。有溃疡病者慎用;对原有哮喘、嗜铬细胞瘤等要避免使用。) 二、组胺受体拮抗药 (一)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组胺及抗组胺药试题

组胺及抗组胺药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H2受体阻断药是(D) A.苯海拉明 B.异丙嗪 C.扑尔敏 D.西咪替丁 E.氯苯丁嗪(安其敏) 2.西米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机制为(D) A.中和过多的胃酸 B.能吸附胃酸,并降低胃液酸度 C.阻断胃腺壁细胞上的组胺H1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D.阻断胃腺壁细胞上的组胺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E.以上都不是 3.组胺H1受体阻断药对下列哪种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最有效(D) A.过敏性结肠炎 B.过敏性休克 C.支气管哮喘 D.过敏性皮疹 E.风湿热 4.无镇静作用的H1受体阻断药是(D) A.苯海拉明 B.扑尔敏 C.安其敏 D.苯茚胺 E.654-2 5.扑尔敏是(A) A.H1-受体阻断药 B.H2-受体阻断药 C.镇静催眠药 D.抗喘药 E.镇咳药 6.不属于H1-受体阻断药的是(A) A.氯丙嗪 B.异丙嗪 C.氯苯吡胺 (扑尔敏) D.苯海拉明 E.曲吡那敏 7.苯海拉明不具备的药理作用是(D) A.镇静 B.抗过敏

C.催眠 D.减少胃酸分泌 E.防晕动 8.通过阻断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是(D) A.苯海拉明 B.碳酸钙 C.胃复康 D.雷尼替丁 E.异丙阿托品 二、多选 1.对晕动症呕吐有良好疗效的药物是(BDE) A.氯丙嗪 B.异丙嗪 C.654-2 D.东莨菪碱 E.苯海拉明 2.正确项有(ABCDE) A.支气管平滑肌存在有组胺H1受体 B.苯海拉明具有镇静催眠、防晕止吐作用 C.异丙嗪为组胺H1受体阻断药,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 D.组胺H1受体阻断药苯茚胺对中枢有兴奋作用 E.胃壁细胞存在组胺H2受体 三、判断题 1.H1受体阻断药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疗效好。 (√) 2.过敏性休克时,可选用H1受体阻断药辅助抢救。(√) 四、填空题 1.常用的组胺H2受体阻断剂有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常用抗酸药中, 碳酸氢钠易吸收入血引起碱血症氢氧化铝除抗酸作用外,还具有收敛致便秘作用。 2.H1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有镇静、防晕动、止吐作用,故临床上可用于防晕动、止吐 3.晕动病引起的呕吐可选用阿托品(类)或H1受体阻断药药进行治疗。 4.扑尔敏是一种组胺H1受体阻断药药。 5.常用的H1受体阻断剂有异丙嗪、扑尔敏、苯海拉明、苯茚胺 6.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中枢作用表现为镇静催眠、防晕、止吐,西米替丁和雷尼替丁可通过阻断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临床用于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7.H1受体阻断药中,有中枢兴奋作用的药是苯茚胺。 五、问答题 1.抗组胺药分几类?依据是什么?他们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是什么?

药物化学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第四节组胺H1受体拮抗剂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 徐萍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Histamine H1 Receptor Antagonists ?组胺及组胺受体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乙二胺类 ?氨基醚类 ?丙胺类:马来酸氯苯那敏 ?三环类:氯雷他定 ?哌嗪类:盐酸西替利嗪 ?哌啶类:咪唑斯汀 ?其他类

组胺的 生物合成 及代谢 组胺HN N NH 2N N NH 2H 3C N N COOH H 3C HN N COOH O OH HO HO N N COOH N-甲基组胺N-甲基咪唑乙酸 咪唑乙酸 咪唑乙酸核苷N-甲基转移酶SAM SAH 磷酸核糖转移酶单胺氧化酶-B (大脑)二胺氧化酶 (外周)醛脱氢酶组氨酸组氨酸脱羧酶HN N NH 2 COOH 单胺氧化酶-B (大脑) 二胺氧化酶 (外周) 醛脱氢酶

组胺受体 ?目前已知的完全不同的组胺受体至少有三个亚型:H1、H2和H3受体。 ?组胺作用于H1受体,引起肠道、子宫、支气管等器官的平滑肌收缩,严重时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呼吸困难。另外还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产生水肿和痒感,参与变态反应的发生。 ?H1受体拮抗剂竞争性阻断组胺的H1效应,临 床主要用于皮肤粘膜变态反应疾病,某些品种还可用于止吐、防治晕动病、镇静催眠、预防偏头痛等。

H1受体拮抗剂的分类 亲脂性芳环部分N N O N C N 乙二胺类,哌嗪类 氨基醚类 丙胺类、哌啶类、三环类

乙二胺类H1受体拮抗剂?具有如下基本结构,式中Ar 可为苯基、对位取代苯基或噻吩基;Ar’常为苯基或2-吡啶基,R 及R’常为甲基,也可环合成杂环。 ?抗组胺作用弱于其他结构类型,并具有中等程度的中枢镇静作用,还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局部外用可引起皮肤过敏。N N Ar Ar'

组胺和抗组胺药的基本知识

组胺和抗组胺药的基本知识 任务二组胺和抗组胺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H1、H2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 (2)熟悉H1、H2受体阻断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 (3)了解组胺H1、H2受体的生理活性。 能力目标 (1)能为患者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 (2)使用抗组胺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为康复患者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 案例引导 小李来自中部城市,趁假期来沿海度假。度假第3日口唇和眼睑突然肿胀,全身大片风团,奇痒无比,不一会连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急送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荨麻疹。 案例分析:急性荨麻疹为常见的皮肤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过敏原致体内组胺H1过度兴奋,肥大细胞等释放过敏物质,出现过敏症状。该患者可用抗组胺H1受体药(如氯苯那敏、酮替芬、西替利嗪等)进行治疗,同时叮嘱患者减少与过敏原接触,如尽量少食海鲜,避免接触尘螨分布多、毛茸茸的物体等。 一、组胺及组胺受体激动药 (一)概述 组胺(histamine)是一种自体活性物质,由组氨酸在组氨酸脱羧酶催化下脱羧而成。几乎在体内所有组织中都含有组胺,以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为多见,故组胺在肥大细胞较多的皮肤、胃肠黏膜、肺和支气管黏膜组织中分布较高。 目前发现组胺受体有四种亚型,分别为H1、H2、H3和H4。激动H1受体可引起肌醇磷脂水解增加和细胞内Ca2+增加;激动H2受体使细胞内cAMP增加;激动H3受体则可能减少Ca2+内流;H4受体则有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组胺受体分布及其激动效应见表8-2-1。 表8-2-1组胺受体分布及其激动效应

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试验

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试验 1、定义: 放射性配基与受体结合分析简称为受体放射分析(radioassay of receptors),它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基与特异受体相结合,研究受体的亲和力和受体的数量,以及研究受体亚型的常用方法。 2、原理: 1)、放射性标记配基(激动剂或拮抗剂)和组织、细胞,或含有受体的制剂一起温育,使受体和配基充分结合,形成受体-配基复合物,终止反应后,用过滤或离心的方法除去未被结合的标记物,测定滤膜或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即可计算出和配基结合的受体的量。 2)、放射配基与受体制备物(含受体的组织或细胞制备物)作用时,其结合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配基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其特点是亲和力高;且由于受体有限,故具有饱和性。另一种是配基与受体制备物的非受体分子的结合,称为非特异性结合。其特点是亲和力低但结合点多,不易饱和。用放射性配基研究特异性受体时,必须设法减除非特异性结合。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制备总结合管和非特异结合管,两者计数之差即为特异性结合量。 总结合管:将放射性配基与受体制备物反应,除去游离的放射性配基,测定结合的放射性配基的计数,(其中包含特异性结合与非特异性结合,称为总结合)。 非特异性结合管:将大量(一般为500-1000倍)非标记特异性配基与标记的放射性配基相混,然后共同与受体制备物反应。由于非标记配基与标记配基两者比例悬殊,所以受体几乎全部被非标记配基饱和,标记配基只能与组织制备物中的非特异结合位点结合。这时测出的标记配基的结合量,反映的是非特异结合量。用总结合管的计数减去非特异结合管的计数,即可得到特异结合计数。

3、分类: RBA用放射性核素来标记配基,与相应的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反应,可对受体的性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1、定性RBA:是通过反应的量效关系的变化来判断受体的类型,单位点或多位点结合式,及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反应的可逆性、协作性等。 2、定量RBA:是在已知配体与受体反应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反应,给出一定量的组织或细胞中能与该放射性配体结合的受体数及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或结合位点数(最大结合容量)。 4、实验材料: 动物组织 仪器(组织匀浆机、旋涡混合器、低温高速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温箱、-80℃冰箱、制冰机、抽虑瓶、液闪仪等) 材料( 2ml/6ml分离管、10ul/200ul/1ml枪头、微纤维滤纸等) 药品(放射性配基、各种非标计化合物等) 5、实验具体步骤:

药理 组胺

组胺 及抗 组胺 药 组胺(histamine)是最早发现的体内自身活性物质(autacoids)之一。在体内,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由于肥大细胞沿着血管壁分布,因此,组胺在体内的分布很广泛,几乎所有的组织中均有它的存在,其中,又以皮肤、肠粘膜、结缔组织、心肌、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肺部的浓度为高。另外,它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是组胺能神经元的递质。 【药理作用与机制】 作为一种自身活性物质,组胺具有强大的生物学效应。其所有的效应均是通过激动组胺受体(H1、H2、和H3)实现的。 其中,组胺激动H1受体产生的效应称为H1型效应。它包括: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小动脉、小静脉、Cap前括约肌扩张、 Cap通透性等。 组胺激动H2受体产生的效应称为H2型效应。它包括:小动脉、小静脉、Cap前括约肌扩张; 胃酸、胃蛋白酶分泌↑; 正性肌力和频率作用等。 表-1 组胺受体在体内的分布及其效应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鉴别真假胃酸缺乏症。由于组胺的作用强大而广泛,没有特异性,所以它这方面的应用现在已被五肽胃泌素所代替。另外,组胺也可用于麻风病的辅助诊断。 小剂量组胺皮内注射,可出现“三联反应”: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红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在红斑上形成丘疹;最后,通过轴索反射致小动脉扩张,丘疹周围形成红晕。麻风病人由于皮肤神经受损,“三联反应”常不完全,故可据此作为麻风病的辅助诊断。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有颜面潮红、头痛、体位性低血压等。溃疡病、胃肠出血及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倍他司汀 倍他司汀(betahistine,抗眩啶)是组胺H1受体激动剂,能导致血管扩张,纠正内耳血管痉挛,减轻膜迷路积水。临床上用于:①内耳眩晕病,能消除眩晕、耳鸣、恶心及头痛等症状,近期治愈率较高;②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③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不良反应较小,偶有恶心、头晕、心悸等症状,溃疡病患者慎用。 倍他唑与英普咪定 倍他唑(betazole,氨乙吡唑)和英普咪定(impromidine,甲双咪胍)均为选择性H2受体激动药,刺激胃酸分泌,用于胃功能检查。英普咪定对H2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还可增强人心室收缩功能,试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二、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antihistamines)又称组胺拮抗药(histamine antagonists),是指一类能在组胺受体水平竞争性拮抗组胺作用的药物。根据药物对组胺受体选择性的不同,可将抗组胺药分为H1、H2和H3受体阻断药三类,H1和H2受体阻断药已广泛用于临床,H3受体阻断药目前仅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药。 (一)H1受体阻断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