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物类散文阅读

人物类散文阅读

人物类散文阅读
人物类散文阅读

人物类散文阅读

【学习目标】

1.明确记人散文的特点。

2.掌握记人散文的阅读方法。

【重点难点】

1.高考真题剖析。

2.掌握记人散文的阅读方法、解题方法。

【学法指导】链接高考,讲练结合。

【学习过程】

一.概说

记人散文是以记述作者所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表现人物,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

二.主要考点——鉴赏人物形象

考点诠释: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

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应重点把握:①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和社会意义,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②艺术性。主要是指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三.方法点拨

1.作品中人物具有怎样的形象

①鉴赏人物形象,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

②鉴赏人物形象应注意:

一是从作品实际出发,即作品中人物形象自身所具有的“东西”(人物的言行及作品对其所作的种种描写和评述)出发;

二是对人物性格要有简要的分析,即联系作品内容作简要分析。

2.作品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赏析人物的肖像、动作行为、语言、心理等描写。

分析人物性格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鉴赏时要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把握人物的行动,领悟人物的肖像,揣摩人物的心理,从而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1

重要途径: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基本套路: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形象的意义

形象的社会意义、教育意义、进步意义等。

四、真题剖析

例1:2013江苏卷

见《南方凤凰台》P.150-151

阅读老舍的《何容何许人也》,完成1—4题。

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

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

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分)

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

例2:2015 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

2

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 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3

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之概括内容情感主旨讲义

散文阅读之概括内容情感主旨 所谓“概括特定内容要点”,就是根据命题指令去概括。这些命题指令一般包括“原因”“作用”“特点”“情感”等方面内容。回答时先吃透概括要求,在文章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整合转换成答案。 一、文本内容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许多乐器的身体中,总能找得到一棵树的魂魄。只是不同的乐器,往往渗透着树在不同生命时段或不同部位的某种特质,彰显出各异的面目。 独弦的马头琴,是一株躺下来说话的老树。一株缄默了千年的参天大树,就藏在马头琴里对我们开口说话。一个个颤音,喑哑,低回,连绵,苍茫,悠长。每一个音符是那历历在目、无边无际的沧海桑田,是那潮起潮落、风起云涌的苦难与欢欣,是那生命无处不在的脆弱与坚强、隐忍与抗争……除了缄口,聆听,我不知自己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1.第二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马头琴的?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外形的特征。②乐音的特点。③音乐的内涵。④听者的感受。 文本内容概括要经过以下步骤: (1)确定区域。归纳概括题的答案一般来自文中,几乎所有的要点都在原文中有其指向的段落或句子,都有具体的区域。准确找到题目所要求的阅读区域至关重要。“找到”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有的题干范围明确,有的范围不明确,可先看题干关键词语出现在文中的位置,其位置区域往往就是重点阅读区域。有时区域的确定还要依托全文的结构。 (2)精准阅读。 ①善抓“段眼”。“段眼”即独立成段的关键句子或某一段中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或与全文主旨相关,或直接揭示了段落要点。从结构上看,“段眼”往往是那些领起全段或收束全段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段眼”往往是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表示观点议论的句子。 ②细分层次。分层阅读是归纳概括题阅读的本质,是归纳概括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答案要点多,如果不能有效地分出层次,就很难做到答题的全面。对于有明显标志层次的段落,分层不成问题;如果没有层次标志词,就需要我们反复琢磨段落,以句子为单位区分不同的表述对象,对象不同,就是不同的层次。 (3)精准表达。 ①因分赋点。分值的多寡决定了要点的多少。4分题,其要点多是1点1分;6分题,其要点至少有3个。②取干去枝,摘录整合。改造,组合,变换。 ③全面、分条概括。 ④既要高度概括每个“点”,又要具体呈现每个“点”的内涵。即方面(1)+点①+点②……方面(2)+点①+点②…… 二、作者情感概括 野店 臧克家 虽然说是野店,它所依傍的却是大道。 几间茅草小屋,炕占去了每间的大半,留下火镰宽的一点空隙好预备你上下。这儿是大同世界,不问山南的海北的都挤在一堆,各人向着同伴谈论着,说笑着。没有“莫谈国事”的禁条贴在头上,他们可以随便放浪地吐泻,东家的鸡西邻的狗是要谈的,日本鬼子也是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中间就有许多是从东三省被迫回来的,一个小被卷是财产的全部。 晚上,任你一落太阳就躺下,敢保你不会一沾席就如愿地变成一块泥。夏天的蚊子、臭虫,冬天的虱子和跳蚤最喜欢和客人开玩笑,哼哼着叫你清醒地享受一个客夜,身上留点伤痕做一个追忆的记号。还有马棚的牲口也怕主人误了行程,半夜里叫一阵,用蹄子打地咚咚的一阵。当睡梦将要占有了你的临明的那一刻,店门唿隆一声。接着小伙计

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专题[1]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散文阅读专题 散文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它在形式上的特点是:(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散文可以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考点搜索】 1.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概括。 2.考查对文章脉络、顺序的梳理。 3.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 4.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5.考查对关键性句子的理解, 6.拓展性、开放式考查,如“‘冬天在雪花的凝结中蔓延,秋天在树叶的秋千中摇摆,夏天在香樟的绿中膨胀,而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作者对春天情有独钟,你呢?你喜欢哪个季节,请简要说明理由”。 【方法指津】 1.在“形散”的外套下把握“神”。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同时,要会从“象征”中把握作者所寄托的“志”。

2.抓住线索,理清顺序。 抒情散文总是以景或借托物为材料,作者通过写对物或景的认识过程来表现自己的情趣,这种物象和情态在文中总是具体可感的,所以抒情散文的线索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从作者与借托物之间的关系方面去寻找。这条线索可以是景、物、人、情;也可以是时间推移、空间转换、移步换景,从而在此基础上理清顺序。 3.紧扣修辞,品味语言。 抒情散文侧重于描写。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所以在品味语言时,要更多的关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效果,将内容与形式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4.感受语境,依葫画瓢。 仿写这一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时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你做什么,怎么做;(2)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3)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同时,所写的句子要符合语境,做到语意连贯。 5.推敲揣摩,重点突破。 一般来说,抒情散文中的重点句(关键句),或从微细之处体现出文章的主旨,寄托作者的感情;或从哲理的高度将描写与议论结合起来,深化中心;或从结构上起着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等作用。答题时,就需要紧密联系上下文,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特点,再从局部推敲揣摩,使自己对重点句的感悟与全文协调起来。 6.感悟形象,拓展思维。 抒情散文的拓展题,或者要求写出从文中的景物上所获得的人生启迪,或者要求模仿文中写作方法一一个类似的片段。回答这样的题应该感悟出形象,运用联想、想象,拓展自己的思维,同时注意以下几点:(1)读懂形象,把握其象征意义,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坚强”“高尚”等;(2)学习托物言志等手法,在描写中突出景物所蕴藏的精神内涵。

散文阅读理解及范文

散文阅读总丢分,从基础知识到解题思路,这篇例题分析帮你搞定 今天,我们给大家总结一下关于散文方面的阅读理解答题思路和技巧。在我们完成下面例题之前,我们先简单总结一下关于散文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第一、我们要了解散文的类型,散文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叙事散文,叙事类散文主要是以围绕某件事情的发生去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内涵;第二类是抒情散文,这类散文一般是以写景、写物来体现其象征的意义,从而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 第二、我们要清楚散文类的文字风格是非常细腻的,作者十分注重文字细节方面的处理,使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非常浓厚,表现力比普通的文章来得更强烈,往往在文字的表面意思下还蕴藏着更深一层的内涵,我们在理解的时候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阅读散文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逐字逐句去分析在具体语境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第三、散文的描写基本上通篇都运用了比较多的表现手法,比如: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等,我们一定要非常熟悉这些表现手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进行有效地分析,注重作者在描写时的修辞,才能真正找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第四、散文是最能体现作者想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情的文章类型,每一字每一句都能直观体现出作者当下最真实的感受,传达作者的心声,也蕴藏着一定的哲理,

我们要准确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将文章分析透彻,抓住主题,准确把握住文章的立意。

一、细读第②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题思路 散文类的文章,无论作者是在写人、写事、写景或者写物,都有一定的目的的,通过对事物的描写,作者所蕴含的感情必定会在文字中体现出来。首先,我们要学会体会文章所展现的情景和意境,要把自己代入进文章里,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与作者找到共鸣。之后,我们要归纳该段落的主要内容,作者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反复阅读文章段落,在阅读的同时,我们要抓住核心语句重点标注分析,许多时候往往就是这一类的语句能直接表达出作者的心情,除了语句,段落中出现的较为关键的、重要的词语,我们也要去了解与分析词语的用意、含义,更加全面地从不同角度去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

散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散文阅读题汇编 1.(北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24分)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A 游说 B 说和 C 话说 D 学说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 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 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 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 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 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 “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纸上故乡 邓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中考散文阅读及答案合集

一、桐花声里燕子飞 郑小琼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过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 1.(2分)在“我”的故乡,为什么有些人家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梧桐树? 2.(2分)细读全文,说说“我”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为何作者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3.(2分)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妙处。 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 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二、储足知识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正面描写:对人物或事物进行直接的描写。 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 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完整版)散文阅读练习一及答案

散文阅读练习一 散文阅读考查知识点: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刻画人物的句子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感情,而描写环境的句子有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感情、表现人物某种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⑤修辞句。为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四、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贯穿文章结构的东西,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现代文阅读 常见题型及规范答题模 ?一、散文类型 ?①记叙散文:以记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含状物散文) ?②抒情性散文: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 ?③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哲理性散文) 二、阅读方法 ?1、梳理文脉(整体把握) ?找到线索,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事件、景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以写景散文为例,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例如:《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故乡的榕树》以“故乡的榕树”为线索。 所以阅读时,理清文中的事件、景物、人物及线索,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2、寻找“文眼” ?优秀的散文大多有“文眼”。“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找准了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首的“心里颇不宁静”,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寻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 ?3、概括主题 ?一篇优秀散文,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如果成功地把握散文主旨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不难找出需要的答案来。但是,散文的主旨并不都是直露的,需要我们体会概括。 ?4、分析手法 ?散文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是高考重点之一,主要考查表现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及其作用等。 ?5、品味语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旨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以上考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 1.词语含义;2.句子含义。(理解) ? 3.布局谋篇;4.归纳内容要点;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练习 (含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 典例精析 一、散文的定义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 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散文的分类 (一)记叙散文 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重点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它们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 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 (二)抒情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感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 (三)议论散文 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显得妙趣横 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特点 1. 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 从细处用笔,小中见大,把作者的情思贯穿在细致的描述中; 3. 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激发读者的联想;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训练(通用)

2020中考散文阅读训练 一、桐花声里燕子飞 郑小琼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过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

最新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最新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⑦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⑧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三:散文 一、天津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试题

新课标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试题 命制人: 【复习目标】 结合做过的典型散文阅读题目,熟记散文阅读的思路以及答题方法。 【复习时数】一课时 【散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思路】 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要想做好题目,读懂文章是关键。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候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学会从整体入手,注意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即理清文章的思路,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在阅读时,一定要牢记下面规律和方法。 1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2、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3,要找寻文章中关键的词句,就是要找出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的概括性词语。 4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过渡句、抒情议论的句子。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理清了文章思路、把握了文章主旨之后再去做题就比较简单了。散文阅读的考查题目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总结概括类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他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 1.文中写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或画面)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角度、阶段来写的,怎样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等。 3.为什么……?请分条概括(或说明) 4.概括文章的主旨 【具体步骤】 1、首先根据题干明确答题区间,是全篇,还是某几个段落(某层),还是某段。 2、对答题区域进行简明的分层,分层不可过粗,也不可太细,具体依据应该以分值多少来判断,当然主要的判断依据还应该是文章或文段的内容层次。 3、回头继续审读题干,找出题目要求的关键词、重点词。 4、根据题干中的这些重点词语的提示,到答题区域找相关的关键词——问什么,找什么词语。 (关键词、重点词语一般是:显示文章或段落脉络层次的词,关联词,多次重复出现的词,对象或者主体的词,表示特点的词语等) 5、依据题干要求摘取、概括或组合,形成答案并代入检验。 【对文章中心意思(主旨)的概括】 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必须进行整体阅读。所谓整体阅读,是说通过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主要方法是: 1、研究标题与头尾。 2、注意文章的中心句。 3、分别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后进行归纳与整合。 4、注意侧重点:以记人为主的文章,要侧重抓人物形象的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要侧重分析事件所蕴含的本质意义;以说理为主的文章,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等,尤其要关注抒情句、议论句、段落起始句和总结句、段落中心句、篇末点题句等。 二、疑难语句类 【疑难语句的种类】 所谓疑难语句,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抽象词语较多,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 【常见的命题形式】 1、句子含意理解 2、句子的作用 3、对句子进行赏析 4、句子的比较 【具体步骤】 1、句子含意理解类: (1)注意句子所在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2)对句子的语法进行分析,了解句子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3)抓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即句眼进行解释。句眼通常是表达比较形象的词、高度抽象概括的词、指代词等。所谓形象化的词语或语句主要指那些具有比喻(包括通感)、借代、拟人、夸张等修辞格的语言,或者描写生动细致(常用移用修辞)的语言。尤其是借代、借喻语句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找到它的本体。抽象概括的语言主要是这写语言的具体内容通俗地解说出来。含有指代内同的词则要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在具体语境当中找到它的具体所指。 (4)回扣段意和主旨进行解说。句子的表意既离不开段落,又与文章或段落的内容密切相关,尤其是它们的首尾句、文眼句、哲理句,更具有这种意义。 2、句子的作用类: (1)回答内容上的作用。这句话本身是什么含意,是否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联系,是引出主题、暗示主题还是揭示主题。 (2)回答结构上的作用。句子在文章中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是引出下文,还是承上启下,或者是总结上文。 3、句子的赏析类: (1)从内容上考虑,结合句子本身的含意以及和主旨、作者的感情的联系进行说明。 (2)从形式上考虑,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何种表现手法,何种修辞手法,再联系这种手法的本质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注意要与内容结合起来谈。 (3)从结构上考虑,是总领句,总结句,还是过渡句,或者文眼句、观点句,说明它在整个文章中结构上的作用。

2018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

【母题原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

(完整版)高考散文阅读训练集锦

高考散文阅读训练集锦 高考散文阅读训练集锦 ——东华高中陆波(原创) 散文阅读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海市 ——张抗抗 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旋风突然就出现了。风夹裹着黄沙,像一只只倒扣的金钟,呈U字形,底部紧贴着戈壁滩,任意地旋转舞蹈着。那是一页奇妙的图景,大漠上凝固的黄色成为一块巨大的底版,与游曳的黄色旋风浑然一体。镂空的风柱又似一支急促的喷泉,安慰着沙漠里的行人。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 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有井。 黄沙古道,掩埋了多少流放者饥渴的白骨和焦灼的灵

魂。 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 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那是海么?灰蓝色的水波漾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 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是海市。司机回答。 海——市?这真的就是海市?怎么就和真的景致一模一样啊? 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会如奇迹般出现…… 再看海市,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可为什么,曾有人会以生命相托,祭祀这本来虚无而渺茫的幻影呢?连同我在内。 如不是亲见,我也不相信如此美丽诱人的海市,会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