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项目管理的本土经验
- 格式:ppt
- 大小:4.01 MB
- 文档页数:31
社会服务项目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詹华旺来源:《公关世界》2021年第08期摘要:目前,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实施社会治理,不仅有效回应了不同群体的发展性需求,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而且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社会服务项目完成的好坏是需要进行合理评估的,因此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不仅总结了社会服务项目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服务项目评估问题对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彰显了政府的现代治理理念,意味着政府治理行为的进步。
社会组织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专业服务,有效回应不同群体的发展性需求,从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一、社会服务项目评估相关研究国内外学者对社会服务项目评估进行了相关研究。
在社会服务项目评估模式及理论方面,美国研究者彼得·罗希认为项目评估应包括需求评估、项目理论评估、项目过程评估、影响评估和效率评估五个组成部分。
Epstein总结了五种项目评估典型模式:1.系统整合模式;2.实务建构模式;3.处遇系统模式;4.非正式便捷模式;5.偶然使用模式。
温欣借鉴审计学主流风险导向的审计理论,纳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财务评估的框架,构建基于风险导向的财务评估模型,通过明确主体间的角色边界,识别管理层舞弊、项目组舞弊和财务处理错误三大主要风险点,建构风险导向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财务评估框架,提高评估效率,促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高水平发展。
陈天红介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评估模型有项目逻辑模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绩效评估框架、服务质量模型、服务成效监测系统、项目管理框架等不同的模式。
杨锃,郑宏研究了复元理念下对精神康复服务进行参与式评估的方法。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提出APC(问责、绩效、能力)评估理论,邓国胜认为社会服务机构的项目评估也适用这一理论。
社会服务项目评估方法及指标研究方面,民政部在2014年正式发布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其中分别就项目实施、项目管理、项目成效提出评估的指标内容。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社会服务领域,面临着本土化的挑战与机遇。
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不仅关乎专业实践的有效性,更是文化自觉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文旨在探讨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结合中国本土的文化、社会背景,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我们将首先界定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概念,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而探讨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策略。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具体的理论构建路径和实践策略,以期为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性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强调将外来的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技巧与本土的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体系。
这一过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关系到社会工作能否真正融入本土社会,能否有效地解决本土社会问题,以及能否实现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工作本土化有助于增强社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问题,外来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往往难以完全适应。
通过本土化,可以将外来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本土的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形成更加符合本土实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从而更好地解决本土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本土化有助于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本土化的过程不仅是对外来社会工作理念的吸收和融合,更是对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
通过本土化,可以深入挖掘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社会工作本土化有助于提升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其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往往与其能否有效融入本土社会、能否解决本土社会问题密切相关。
通过本土化,可以使社会工作更加贴近本土社会实际,更加符合本土社会需求,从而提升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
大学生社区社会服务实践总结前言大学生社会服务实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成长能力。
本文将总结本人在大学生社区社会服务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
实践背景本人参加的大学生社区服务实践活动是在一所位于城市边缘的学校开展的。
这所学校主要面向农村地区的学生,因此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都相对较弱。
我们的志愿服务主要面向学生、家长与教师三个群体。
服务内容我们的服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辅导我们每周会在学校开展一次的学生辅导活动,主要帮助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
我们不仅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有效学习。
2. 家长沟通我们每个月会为学校举办一次的家长沟通会议,并配合校方一起为家长们提供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
我们通过与家长多次沟通以提高他们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3. 教师培训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为学校的教师举办一次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教学素质和教学方法。
我们与校方合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科知识和评价方式进行培训。
实践收获在这段时间的服务实践中,我获得了许许多多的收获。
以下是我收获的四个方面:1. 提高了沟通能力服务活动中我经常需要与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这大大提高了我的沟通能力。
我学会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的沟通技巧怎样不同。
2. 培养了责任感在服务时间中,我时刻感受到自己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责任,这种责任感使我更加努力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同时,也明白自己的言行,会对他人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得体、为人处世得当。
3. 推动了个人成长在服务实践中,我不仅提升了沟通能力和责任感,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干活中遇到的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让我不断地进步。
4. 爱心与友情在服务实践中,我与众多志愿者一起奋斗,为社团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运营支持。
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经验社会工作是一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职业,旨在帮助人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福利。
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经验是指在特定的本土社区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当地居民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经验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
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经验的重要性在于其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不同社区的居民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通过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和解决当地居民的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本土社会工作服务还能够建立起社区居民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从而保证服务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经验的实施方法多种多样。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与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座谈会,让居民们共同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与社区居民保持联系,并提供在线咨询和支持服务。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方法,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经验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首先,通过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咨询、援助和指导等服务,帮助居民解决了各种社会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其次,本土社会工作服务还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和凝聚力。
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各种社区活动和项目,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此外,本土社会工作服务还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了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经验在社会工作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针对性的服务和多样化的实施方法,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通过取得的成果,本土社会工作服务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和凝聚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支持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经验的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本土经验漳州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创新实践评析一、概述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公共服务环境中,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服务标准化已成为各地政府探索的重要课题。
漳州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在行政服务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经验。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漳州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创新实践,总结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漳州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实践,是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展开的。
通过引入标准化理念和方法,漳州市政府对行政服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服务标准体系。
这一体系不仅提升了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漳州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创新实践中,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值得关注。
漳州注重将标准化理念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标准。
漳州注重服务的全过程管理,从服务需求的收集、服务流程的设计到服务质量的评价,都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
漳州还积极推动服务标准化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漳州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为其他地区的公共服务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随着标准化理念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入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漳州将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1. 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公共服务质量管理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政府提供给公众的基本服务,公共服务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能够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治理效能,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服务质量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对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公共服务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
2022-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综合提升测试卷附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1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分别是10个月、29个月、12个月、41个月、24个月、18个月、54个月、24个月、46个月、30个月、42个月。
这些社会工作者工作年限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4个月和29个月B.30个月和29个月C.54个月和24个月D.54个月和30个月【答案】 A2. 在社会策划模式中,()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依据的标准。
A.需要B.目标C.计划D.实践原则【答案】 A3. 王某最近非常害怕汽车,不敢独自过马路,担心汽车突然失控撞过来。
社会工作者先与王某一起把他害怕的事情按害怕程度进行排序,然后从最轻度的开始做起,如果他仍然感到害怕,就做放松练习,王某对汽车的害怕程度逐渐减轻。
上述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技巧。
A.系统脱敏B.快速脱敏C.厌恶疗法D.果敢训练【答案】 A4. 张某一家长期处于贫困之中。
社会工作者杨某在与张某一家交谈中发现张某及其家人认为贫穷是命中注定的,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状况。
面对张某一家的情况,杨某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改变环境中的不利影响。
杨某做出这种分析的理论依据是()。
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行为理论C.系统和生态理论D.增强权能理论【答案】 D5. (2019年)中学生娜娜上课经常睡觉,回家就玩游戏,不做作业。
父母批评她,她就赌气说不上学了,父母也经常因为教育娜娜的意见不统一而争吵不休。
为此,父母带着娜娜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老周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让娜娜一家呈现冲突的过程,以分析家庭的基本结构和互动方式。
老周运用的技巧是( )。
A.角色扮演B.重演C.反映感受D.澄清【答案】 B6. 服务对象方女士的房子在山洪暴发中被冲毁。
丈夫身受重伤,面对突然而来的灾难,她无所适从,对未来感到绝望,甚至有轻生的想法。
社会工作者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开展服务,需要做的工作有()。
社会活动服务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许多社会活动服务工作,这些经历让我受
益匪浅。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还培养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首先,社会活动服务工作教会了我如何关心他人。
在参与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中有老人、孤儿、残疾人等。
通过与他们交流和帮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他人的需要和渴望。
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更加愿意为他人付出。
其次,社会活动服务工作锻炼了我的领导能力。
在一些大型志愿者活动中,我
有机会担任组织者或负责人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分配任务、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解决问题等。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自信和成熟,也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社会活动服务工作培养了我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志愿者活动中,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任务。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
这些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有用,让我更加容易与他人相处。
总的来说,社会活动服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通过这些活动,我
学会了关心他人、锻炼了领导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我相信这些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让我更加愿意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让自己不断成长,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区服务实践实训心得首先,社区服务实践实训教会我如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需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团队成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将之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
这样的实践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流、理解和合作,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社区服务实践实训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
通过亲身参与社区环境改造计划,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例如如何进行植树、修剪树木、种植花卉等。
在实践中,我亲自动手,通过反复尝试和实践,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
这样的实践让我不仅可以应对实际问题,而且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再次,社区服务实践实训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环境保护。
在社区服务实践中,我看到了社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比如道路垃圾的堆积、绿化植物的缺乏等。
通过实践,我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因此,我决定以后要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区和环境做出贡献。
最后,社区服务实践实训让我对社区工作及社会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实践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社区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性。
社区工作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意识到社区工作是一项有意义而有价值的工作,我希望将来能够从事相关的工作,为社区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之,在社区服务实践实训中,我通过与他人沟通合作、培养实践能力、关注社会问题和环境保护、加深对社区工作的兴趣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这次实践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人。
经验交流Exchange of experience第 74 页2022/5 (下) 总第387期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探究文/吉林师范大学 崔景昊【摘要】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社会治理工作以来,社会工作这一全新的专业理念,对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推进社会工作持续发展,必须要综合探讨我国在社会工作领域的社会现状及政策环境,并强化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会工作;本土化;创新社会工作因西方社会需求而生,工业革命达到鼎盛时期,西方社会为了应对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风险及需求,由民间到政府逐步展开专业性社会服务制度。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环境下,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及精神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有必要尽快引入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服务 机制。
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要综合我国的社会现状及政策环境,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工作扎根。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社会工作这一全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在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工作对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社会工作的有效性,必须要以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作为基础,推动社会工作氛围。
但目前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程度不够,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社会治理无法得到创新。
我国的社会工作在实现本土化的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难点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表现在融入的要素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二是如何加强和提高政府等行政部门对社会工作领域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作用;三是如何建设适合我国社会工作环境的专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及其培养与开发机制等。
因此,本文对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行简要 探讨。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核心要义(一)社会工作的简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