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民族性格

俄罗斯民族性格

俄罗斯民族性格
俄罗斯民族性格

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靳会新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1期

【内容提要】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地理因素、自然因素外,在其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其文明特征、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本文主要从留里克王朝的建立与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引进,“罗斯受洗”与拜占庭文化的引进,鞑靼蒙古人的统治,彼得大帝改革引进西方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十月革命的胜利等方面,分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性格外来文化

【作者简介】靳会新,1963年生,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编辑。(哈尔滨150080)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地理因素、自然因素外,在其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其文明特征、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民族性格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俄罗斯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除了遵循自己内部规律、保持自己的本色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吸纳、借鉴、涵化和融合,对其文明特征、民族性格形成的意义不可低估。人类有史以来,不同文化便开始了跨越民族、种族和国家进行交流,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古罗斯处于东西方交汇的多种先进文化——斯堪的纳维亚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包围中,其民族性格中的冒险进取精神,坚韧不拔、勇于牺牲和勇于追求自由的品格以及“弥赛亚意识”、扩张性、依赖集体、崇拜权威、好走极端、两面性等特征,都与其历史上外来文化的进入关系密切。

一留里克王朝的建立与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影响关于古罗斯国家的起源有不同的学说,其中有代表性的为诺曼建国说,认为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瓦兰人帮助古罗斯人建立了国家(留里克王朝)。

诺曼人即古代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是在受其侵袭的西北欧修道院文献中,他们被称为“维京人”。人们认为“维京人”是“海上流浪汉、入侵者、征服者,狡诈、勇敢和残忍的人”[1]。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以捕鱼和抢劫为生,他们有出色的航海技术,掌握着武器制造工艺。凭借着这两点及其强烈的冒险精神,从8世纪开始了对外征服活动。

古斯堪的纳维亚人分为三支:丹麦人、挪威人和瑞典人,他们分别向西、向东扩张。其中的瑞典人(也被称为瓦兰人)来到东欧,并很快充当起了斯拉夫人的首领。瓦兰人在帮助古罗斯建国的同时将富于冒险和进取的精神也带给了罗斯民族。

俄罗斯的古典文献《往年纪事》中记述了瓦兰人建立古罗斯国的史实。在“852年”项下记载:我们这块地方“开始叫作罗斯土地……”。在“859年”项下记载:“来自海外的瓦兰人(варягi)是古罗斯时期人们对来自北欧的诺曼人

(нормани)的称呼。向楚德人,也向斯洛文人,也向默里亚人,也向维西人,也向克里维奇人[2]征收贡物。而哈扎尔人则向波利安人,也向塞维利安人,也向维亚迪奇人收缴贡物……”。在“862年”项下:楚德人、斯洛文人、克里维奇人和维西人“把瓦兰人赶过海去,拒绝向他们纳贡,并开始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但是他们没有章法,互相攻讦,开始闹内讧,彼此间开战。于是他们说:…让我们找一位王公来统治我们,按照规矩来治理吧。?于是他们过海到瓦兰人、罗斯人那里。就是这么称呼那些瓦兰人的—罗斯人,就像有的人叫瑞典人,有的人叫诺曼人,有的人叫盎格鲁人,还有人叫哥特人一样,那些人就这么个叫法。楚德人、斯洛文人、克里维奇人和维西人说:…我邦地大物博,却无秩序。请去

做王公,治理我们吧。?有兄弟三人率其族人准备动身,并带领所有罗斯人前往。于是他们先来到斯洛文人那里。建了一座城叫拉多加[3],长兄留里克(Рюрик)便留在拉多加城,老二西涅乌斯(Синеус)留在白湖城,老三特鲁沃尔(Трувор)在伊兹波尔斯克。罗斯土地就是由于这些瓦兰人的缘故而得名”[4]。

关于俄罗斯建国的起源,目前仍无定论。诺曼说自诞生之日起虽然始终伴随着两派不同观点的论战,但它作为一种史学理论直到19世纪末一直在俄国史学界占据统治地位,苏联时期被压制下来,苏联解体后又被重新提及。俄罗斯历史学家利哈乔夫就认为,瓦兰人的应召入俄以及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对俄罗斯文化产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和军事体制等方面。“在俄罗斯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拜占庭和斯堪的纳维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5],11~13世纪罗斯的政治制度是大公国和实质上起限制大公权力作用的民族市民大会的混合政权[6]。而“罗斯的大公—市民大会制度是北日耳曼大公军事组织与罗斯本土的市民大会制度相结合而成的”[7]。

二“罗斯受洗”与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公元988年“罗斯受洗”是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改变了俄罗斯国家和人民精神的历史范式,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最重要特征和文化的基本构成,拜占庭的基督教组成了古罗斯文化价值观念的核心。

拜占庭文化有自己的独特风貌。首先,希腊文化为拜占庭提供了文化思维的基础和范畴,呈现出希腊特色。其次,拜占庭文化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作为国教的基督教对人民的影响巨大。再次,拜占庭中世纪的文化也吸收了罗马政治制度文化中的多种要素,罗马人为其提供了政治制度和法律思想,其法律是融入了自己的特色的罗马传统的延续。最后,阿拉伯人以及其他的东方民族为这一文化提供了科学和哲学的因素[8]。

基辅罗斯建立于公元862年,100年多后,公元988年“罗斯受洗”,从拜占

庭引进了东正教。东正教传入的同时,也将拜占庭的文化带到罗斯。算起来,此时应该是俄罗斯民族的儿童时期,正是其民族性格形成之时。一个民族最本质的性格特征都是在其早期历史的形成过程中确定的。在接受东正教之前,俄罗斯文化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具有代表性特征的文化类型或模式。东正教和拜占庭文化极大地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其民族性格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一)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可见于各个方面,文字、文学、建筑、艺术、教育和图书馆事业等。文字能克服语言时空局限来记载和传递信息,是一个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载体,是文化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古罗斯文字的创始人为基里尔兄弟,出于传教的需要,兄弟俩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新的字母,用来记录和表达斯拉夫人的语言。罗斯接受基督教后,基督徒做礼拜要念诵经书,基里尔兄弟将用他们创造的文字所翻译和编撰的祈祷文献和宗教著作引入罗斯。从此,基里尔字母在罗斯逐渐被普遍采用。古罗斯文化的发展直接受惠于基里尔字母的创造和译作的引进。同时传入罗斯的还有标点符号、制造书写材料如兽皮纸、墨水、颜料的技术以及书籍装订的技术。文字的诞生对罗斯民族语言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罗斯积累文化知识、文字和书面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传播创造了条件,并且为加强东斯拉夫各部落的联系,进而将各部落统一为国家打下了基础。

古罗斯的文学形式也发端于拜占庭。编年史、演说词、使徒行传等文学体裁随同东正教一起传到罗斯。罗斯最早的编年史《往年纪事》就是模仿拜占庭的年代纪事史书。为了满足传教布道的需要,教会文学活跃,为罗斯人提供精神和道德食粮,客观上促进了罗斯文学的发育。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有伊拉利昂的《法与神赐说》、伊阿科姆的《弗拉基米尔颂》。

东正教的传播需要大量的神职人员,为了培养完成圣礼和教育教徒的神甫,罗斯开办了大量的学校,培养了罗斯第一批知识人士。这些学校是谓俄罗斯早期教育的雏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斯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东正教被定为国教后,作为信仰与精神化身的教堂便在古罗斯各地兴建起来。教堂的建筑风格及装饰自然追随拜占庭教堂的模式,拜占庭教堂的模式起初几乎被原封不动地搬进古罗斯。教堂集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三位一体,所以教堂的建筑艺术成为了罗斯建筑、绘画和雕刻艺术发展的直接促进因素。作为教堂内装饰的重要组成的壁画、圣像画成为俄罗斯绘画艺术辉煌乐章的第一个音符,启发了罗斯人的精神生活。

在古罗斯,第一个圣像画艺术流派形成于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期,起因是建造、装饰“十亩”教堂,在这里工作的有希腊建筑师和其他工匠,对流派形成起了很大影响作用。第二个古罗斯绘画流派形成于1030~1040年间,主要原因是建造和装饰圣索菲亚教堂,需要更多的画家合作来完成这些繁杂的壁画、马赛克镶嵌画、圣像画等多种画种的绘制和制作。马赛克镶嵌画、壁画、圣像画在古罗斯基辅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里希腊艺术家带着古罗斯学生一起工作,形成了古罗斯基辅绘画流派,从技术和直观上熏陶着一代代俄罗斯艺术家,培养了一代代的艺术家。可以说,东正教教堂艺术的深刻影响贯穿了古罗斯的艺术发展史[9]。

(二)拜占庭文化和东正教的传入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专制思想和制度的确立。如前文所述,拜占庭处于东西方交融之处,而且其文化思想基础来源于基督教的、罗马的和古希腊的文化。尤其是早期拜占庭文化形成时期,其统治者竭力弥合基督教与古希腊罗马的矛盾,在拉丁文化和希腊文化之间进行取舍,为了消除

不同文化之间的排斥所做的努力最终成为拜占庭文化的特色并固定下来。“用来建立在某种整体的框架内把意识、文化和思想现实保持住的连接物。这种文明的连接物中最重要的是专制君主的神圣权力,非法制的君主专制国家的思想,表现在不同的官僚制度中的严格的权力等级的思想等。”[10]

按照文化人类学家的解释,艺术是一个民族为解释、表现和享受生活而对他们自己想象力的创造性运用[11]。古罗斯早期和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建筑、绘画、文学创作,从形式到内容无不受到拜占庭文化的巨大影响,直到现在,俄罗斯现代艺术创作中还保存着拜占庭文化的印记。文化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的解释和理解。古罗斯接受了拜占庭文化,也同样接受了这种文化对生活形成的一些观念。并且,艺术本身又具有快速有效传播思想、观念的作用。早期的俄罗斯绘画多以宗教内容为题材,民众就是通过这些绘画,直观地了解、理解东正教教义的。教民们置身于直指苍穹的教堂里,环绕在宗教题材的壁画和圣像画前,交流并分享着感情和生活体验,接受着教会对国家、大公(沙皇)权力的定义,“君权神授”、“第三罗马”等理论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到人们的头脑之中,融入进了民族的血液之中,忠君、顺从、忍耐、怜悯以及“弥赛亚意识”带来的上帝选民意识、扩张性等民族性格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成为民族的整体无意识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最终形成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宗教因素,即基督教的选民意识、对上帝的绝对服从意识、末日拯救意识、绝对精神自由意识等对人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层影响却是最为根本的。作为一种信仰,东正教已融入到俄罗斯人的血液中,以东正教信仰为核心的文化模式成为左右俄罗斯民族行为的基本准则,民族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习俗、精神气质、心理和性格等许多方面都可以在东正教中寻到根源。尤其是“第三罗马”理论连同东正教中的“弥赛亚主义”、基督“感化天下、普济众生”、建立“千年王国”等

教义一起深深渗入到俄罗斯人的思想中,共同铸就了其民族强烈的“救世”历史使命感。

东正教的聚合性与俄罗斯古老的村社集体生产方式的结合,使服从于集体、国家、政权及其代表者的集体性、集体主义精神成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主要特征;基督教教义中的戒律与村社生产、生活原则的吻合构成了俄罗斯民族的道德标准;东正教上帝之爱的怜悯情感和村社中的同情心共同造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同情弱者的善良一面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俄罗斯有着深厚的人道主义传统。生活在村社中的农民们被教导向往着上帝的爱,一般人的理想即为,生活在沙皇的“父亲般的关怀”下,爱和尊敬一切人,包括亲近的人和疏远的人及自己的仇敌,宽恕有罪的人和有过失的人,因为耶稣基督为每一个人在十字架上流了鲜血,每一个人都有着上帝的形象[12]。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村社中互相帮助,还热情地接待借宿的陌生人,包括乞丐,总是同情弱者和受苦的人。

俄国历代统治者都利用东正教强化政权,巩固沙皇制度。在东正教的培育下,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皇帝不仅是世俗的最高统治者,而且是圣者,是上帝的代理人,是人民的保护者。“弥赛亚意识”和“第三罗马”理论不仅强调了俄罗斯国家权威,而且再一次强调了君主的力量和权威。普通民众坚信只有把上帝、君主和人民的力量融为一体,才能完成拯救世界的使命。他们不仅接受专制,而且崇拜君主。人们一直期盼着救世主的出现,期盼着在全知全能全善领路人的带领下到达幸福的彼岸。这种观念遇到合适的情况,就会为强有力的个人集权作出思想准备。

总之,拜占庭文化的引进,使罗斯在农业、手工业、语言文字、教育、科学、建筑、绘画等方面得到飞跃发展,加速了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尤其是俄罗斯文化由此获得了质的飞跃。最为重要的是,罗斯接受基督教,使其文化被纳入了欧洲文化范围,罗斯也接近了欧洲国家。可以说,接受东正教引进拜

占庭文化对罗斯未来文化发展的走向与特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它的民族性格。尤其是东正教对俄罗斯国家政治制度、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

三金帐汗国的建立与蒙古鞑靼文化的影响

1240年11月19日,基辅沦陷,俄罗斯进入了蒙古统治时期。1243年,拔都定都萨莱,建立金帐汗国。蒙古汗国是一个典型的亚洲“封建军事牧奴制”专制国家,大汗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于一身。

金帐汗国对古罗斯实施了严酷的政治、经济、军事统治,严重地影响了罗斯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里要特别说明金帐汗国对东正教的态度。蒙古人在征服罗斯的军事战役中,对待东正教人士和财产毫不留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政权稳固后,对东正教实行了怀柔政策。蒙古人统治时期是教会影响扩大的重要时期,修道院的数量在鞑靼蒙古人统治俄罗斯的240年间比此前罗斯受洗到金帐汗国建立的250年修建的增加了2倍多[13]。从13世纪50年代开始,教会得到免税特权。1267年,蒙古可汗向教会颁布特许状,教会由此获得了更多特权。“僧侣免纳贡赋,教会的各种不动产宣布一律不得侵犯。而且在宣布以前如已有侵犯者,应立即发还。僧侣免除一切劳役,而且还有他们的所有家庭成员和管家”,“战争一起,当下令从我们的兀鲁思征兵服役时,教堂及彼得大主教处的所有的人和僧侣都不得征兵”[14]。除经济特权外,教会还拥有对自己教会属地居民的司法权。只有杀人、抢劫和有物证的盗窃案由王公法庭审理,世袭领地的教会封建主自己管理属地居民。可见教会有着特殊地位。

总的看来,作为东方文化中比较原始落后的草原边缘文化的代表,蒙古文化缺乏感召力,金帐汗国对罗斯持续200余年的统治,对俄罗斯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影响不大,对俄罗斯的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其民族性格形成上。

(一)蒙古人隔断了俄罗斯融入欧洲的历史进程,使之错过了欧洲诸如文艺

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时刻,成为资本主义最薄弱的链条。

(二)蒙古人客观上成为俄罗斯民族性格中团结、爱国、接受国家强权的催化剂。蒙古人的杀戮和残酷压迫加快了俄罗斯统一的步伐,促进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因为只有在强大国家的庇护下,人们才能生存下来,而摆脱外族奴役,团结是第一要务,同仇敌忾才能战胜金帐汗国。俄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认为,“罗斯围绕着莫斯科的统一,鞑靼人的功劳至少占到一半”[15]。俄罗斯人性格中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和敢于牺牲、勇于追求自由的精神,在反抗和战胜残暴的蒙古统治中逐一得到显现。

(三)历史学家沃纳德斯基说过:“蒙古国家建立在个人无条件服从群体的原则之上。个人首先服从氏族,然后通过氏族服从国家。”“蒙古人的这个原则随着时间的进展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人民,导致了一种全民为国家服役的制度,毫无例外地要求所有人为国家服役。在蒙古人这一观念影响下,俄罗斯国家在全民服役的基础上发展,社会各阶层都成为国家组织的一个特定部分……这一政治理论后来在莫斯科公国和俄罗斯帝国时代被发展成一种精致的设计,但其基础确实是在蒙古统治时期奠定的。”[16]由此看来,蒙古东方式专制被吸收进了俄罗斯皇权思想中。所以我们说,表面上,金帐汗国很少给俄罗斯具体的政治制度带来什么变化,但莫斯科大公从金帐汗国的绝对权威中进一步获得了绝对专制权力的概念,后来的大公、沙皇对专制的理解和运用并不逊色于他们的蒙古老师;下层百姓也在200多年的蒙古专制压迫下慢慢接受了专制思想,甘于服从和奉献。维尔纳茨基认为,将蒙古入侵前后的俄罗斯即基辅罗斯与莫斯科罗斯进行一下比较,从中不难看出蒙古的影响有多大。在基辅罗斯时期,王权、教权和民主权利三者是平等的,民众对国家事务享有发言权。在蒙古人统治200多年后,情况却完全发生了改变,莫斯科罗斯的王权急剧上升,社会各阶级必须绝对服从沙皇,为沙皇效劳,并受到严格控制,连从前独立的王公贵

族也变成了沙皇的奴仆[17]。

(四)蒙古人的统治提高了东正教在罗斯的地位,加大了东正教在国家和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力。一方面东正教得到了鞑靼政权的特殊政策,并利用特殊政策为民众提供保护;另一方面,人民处于外族残酷的奴役之中,东正教教义可以起到安抚人们痛苦的作用,东正教渐渐成为俄罗斯人的精神庇护所。尤其是东正教会在凝聚人心、统一国家、反对蒙古统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东正教作为俄罗斯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地位。

另外,俄罗斯人战胜蒙古统治的历史增强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他们认为是罗斯挡住了鞑靼人的铁蹄,罗斯人民用自己的痛苦换取了欧洲的安全,拯救了欧洲人民。车尔尼雪夫斯基写道:“罗斯人是拯救者—拯救人们免受蒙古压制的拯救者,他们竭尽全力阻挡蒙古人,不许蒙古人进入欧洲,他们确实是保护欧洲的一座墙,承受了所有射击的一座墙,被敌人摧毁了一半的一座墙……”

这种认识无疑也增强了俄罗斯民族的弥赛亚意识。

四彼得大帝改革与西方文化的影响

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俄罗斯历史影响巨大,俄国由此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农奴制下的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很落后。农业生产工具原始,在残酷农奴制的剥削下,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农作物产量极低。工业还没有建立完整的手工业体系,全国仅有手工工场20余家。商品匮乏,交易量也很小。文化教育水平落后,全国仅有两所教会学校,居民基本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军队的战斗力落后于同时代欧洲强国,装备落后,兵员素质都比较低。

蒙古鞑靼人对罗斯200余年的统治,使处于欧洲东部的俄罗斯囿于东方文化的传统之中。伊凡三世打败金帐汗国统一国家后,开始恢复了与欧洲的联系。从伊凡三世、伊凡雷帝,到鲍里斯·戈都诺夫,再到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者们都

对国家进行了一些改革,渐渐加强了与西欧文明的联系,俄罗斯的文化社会生活开始发生一些积极变化,为彼得大帝的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农奴制下的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很落后。以彼得一世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清醒地认识到俄国的落后状况,决心仿效西方先进的经济、文化制度,实施自上而下的重大变革,试图抛弃传统制度和生活方式,接受先进的西方文化。彼得大帝主要进行了社会文化改革、国家机构的改革、经济改革、用人制度的改革、军事改革、宗教改革、文化教育和科学事业的改革。

除了以上各领域的改革,将首都由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也是彼得大帝全面改革的组成部分,可称得上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迁都一方面可以摆脱旧的封闭势力对改革的阻挠;另一方面,濒临波罗的海的新都又为其战略扩张、加速欧化创造了条件。彼得大帝的改革和对西方文化的引进对俄罗斯民族文化和性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彼得大帝对西方文化的引进最为引人注目,其影响也更为深远。他打开了因袭封闭的俄国通向西欧的门户,让俄国人呼吸到了西方文化的气息。他首先从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入手,以社会风气的变化带动全面改革,打破了俄罗斯人闭塞守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他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清除俄罗斯人的愚昧,移植西方文学艺术。科学的意义得到承认,确立了地位,从此科学成为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方向。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为俄罗斯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成分和活跃的因素,改变人们顽固不化的心理,为俄国现代化的启动创立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因为传统文化在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时便表现出一种巨大的惰力,人们的思想要想从已成定势的旧体制中挣脱出来,既需要来自主体内部的自省自识,更需要来自外界客观的冲击和震荡,西方先进文化在俄国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起到的正是这一作用[18]。西方文化对俄罗斯知识分

子生活方式、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渗透力特别大,对西方文化的引进对后来的俄国知识分子来说意义尤其重大,他们开始了对国家、政治、社会问题的思考,开始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俄国的专制制度,开始了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从十二月党人、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革命民主主义者对“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及实践,到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以普列汉诺夫、列宁为代表的新一代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把该理论与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都可以追溯到彼得大帝对西方文化的引进与传播。

(二)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俄国历史、社会、民族性格产生了巨大影响。是选择走西欧社会发展道路,还是固守斯拉夫传统,增加了民族性格中的摇摆性;强制性的改革也进一步加大了民族性格中的极端性;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二重性矛盾也在彼得大帝的改革后表现得更加强烈。

第一,这是由于其强制性的改革给俄罗斯文化提供了更多有悖于传统文化的选择素材。

第二,强制性改革在短时间内进行依靠的是沙皇的绝对意志和非常手段以及民众对当权者的信任与服从,改革强化了民众对权威的服从与崇拜。人们对改革的接受缺乏时间来消化、吸收和领会,这时积淀在人民思想意识中的宗教崇拜和权威崇拜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层社会对改革带来的新事物怀着神圣的宗教般的感情予以承认。“正是彼得大帝时代形成了后来俄罗斯文化特有的将…俄罗斯灵魂?的宗教热情转向非宗教目的的能力,也就是把俄罗斯灵魂的宗教热情转向社会的科学的文艺的和政治的目的。”[19]所以,一方面彼得改革将国家文化世俗化了,另一方面,又将世俗神圣化了。宗教般的狂热使一些人迷失了理性,激进主义、极端行为的内容表现得更加丰富:既有对历史、伟大人物的推崇备至,也有对各种思想流派主义的顶礼膜拜,更有平民知识分子对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跟从,对革命的狂热等等。斯拉夫派与西方派在俄罗斯历史文

化、未来发展道路问题争论中流露出来的对于己方原则立场的绝对忠诚,双方的刚性对立,不能容忍异己思想,就很能说明问题。抛开双方争论的具体内容,仅以他们争论的态度和方式而言,争论是在极端和“相互激愤”之中进行的,有时争论本身似乎成了争论的目的。

第三,改革加深了上层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的隔阂。一部分上层知识分子接受了西方文化及其相应的社会心理,下层普通民众仍生活在古老的传统和文化中。不仅上下层国民的价值标准、取向、理想的距离越拉越大,就是上层知识分子之间关于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孰优孰劣的意见也针锋相对。

第四,彼得大帝改革结出文化二重性的另一个果实就是形成了重视国家与强调个性的矛盾冲突。西方文化倡导的个性解放、个人价值的实现被一部分知识分子接纳下来,但彼得改革又是围绕打造一个强大的帝国展开的,实际上改革加强了国家和集体的观念,集体与个人的冲突在所难免。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野蛮”,“在彼得的统治下,国家利益扩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每一个人自己的活动都被局限于国家利益的范围之内,每一个人都没有自由,这就是彼得改革的代价。”[20]

最后,由于他的改革目的和改革成果主要服务、服从于对外战争的需要,由此又增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扩张性成分。

五“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开始传入俄国,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最早是由俄国的民粹派译介到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和“劳动解放社”为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做好了迎接工人运动的准备。

19世纪80年代,俄国出现工人运动的新高潮,俄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从中看到俄国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在俄国相继成立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小组。1888年,弗·伊·列宁参加了喀山马克思主义小组。1889年,列宁迁居萨马拉,从1892

年起,列宁积极投身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在萨马拉成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与其他地区的马克思主义者建立联系,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起了巨大作用。各地马克思主义小组密切了同工人运动的联系,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895年,列宁在俄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彼得堡创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是谓未来政党的雏形。在列宁和其主办的《火星报》的努力下,1903

年7月30日至8月23日,举行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出席了大会。大会展开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反对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的革命路线。在选举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时,分化出拥护列宁的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和拥护马尔托夫的少数派—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俄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俄国革命的领导力量,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有人说,19世纪的俄国就像一位思考者。当时的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的社会现代性问题和文化复兴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和艰难的探索。他们不仅从本民族的文化历史中探源,还从西方哲学家、思想家那里寻求答案,到西方文化中寻找改造俄国社会的理论。他们中的一些人更多地接触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并在其学说中找到了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理论在俄国得到广泛传播,并经过俄国本土化改造和运用。苏联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俄国的历史进程,最终还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苏联建立后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制度方面的探索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经济制度的影响

苏联生产资料公有制有两种形式,即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俄罗斯社

会原本缺乏私有观念和具有的原始共产主义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强化。制度是用来规范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的,集体、国家所有制是俄罗斯民族在其谋生方式中起主要作用的核心因素,集体所有制模子锻造出的民族个性只能拥有集体主义特质。

苏联经济实行的是典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集中确定社会需求,集中计划和决策,集中和高度行政化管理。不仅宏观经济比例由国家严格规定,而且部门的、地区的,所有的社会生产比例也都由国家确定,具有高度计划性;高度集中管理,由政府集中配置资源,集中制定硬性价格,集中管理人、财、物、产、供、销等一切经济活动;国民经济计划通过行政指令性方式实现,由国家政权、行政机制的强制力推动经济运转。

在国家建设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奇迹,激发了俄罗斯人对国家的自豪感,深化了人们不计私利和自我牺牲精神。但这种排斥市场经济的产品经济观也逐渐暴露出致命的缺点。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来发展国民经济的现代经济体系。一方面市场经济直接参与了社会、民族性格中理性和妥协精神的建立。因为市场经济就起源于理性的交换。人时刻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以满足最大限度的需要,但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需要的满足处于矛盾之中,迫使人们必须学会理性的算计,力争以最小的机会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并且只能是在理性人之间进行这种交换。为了保证交换的持续进行,交换必须在相互妥协、合作中实现互利互惠[21]。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建立公民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大支撑,公民社会才能对抗强大的国家得以确立。在公民社会中,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冲突可以在合法的框架下得到统一和化解,这一过程,也需要各方具有理性和妥协精神才能实现。所以,这一过程也是理性、妥协精神养成的过程。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运行体制,堵住了其通往公民社会之路,在强大无比

的国家面前,社会中人的个性受压抑、遭抹杀,个人无法公开地、直接地、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追求个人利益,成为具有自由平等意识的、有个性的独立个体。民众无缘市场经济,也就无缘公民社会,无缘理性、妥协的民族精神。也就是说,如果缺少市场经济这一课,理性和妥协是无从谈起的。排斥市场的、高度集中的苏联经济体制,只能强化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极端和激进的特征。

(二)政治制度的影响

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其特点非常鲜明地体现在“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制度和高度集权的国家管理机构中。国家的组织形式是苏维埃制度,执政模式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党政不分,党内高度集权,实行的是形式上的联邦制、实际上的中央集权制。

权力来源同一,作为国家组织形式的苏维埃制度的核心规范是“议行合一”原则。由于政治体制中整个权力部门的不发达,权力的垄断权实质上落到了不经任何人选举的、不服从任何人监督的执行权力机关的手中[22]。由于没有任何合法的力量可以制衡执行权力机关,最后权力异化于人民。在高度集权和严格控制之下,人民只有拥护和服从领导和统治,不仅失去表达个人意愿的权力,也失去了对国家和集体的发言权,不仅失去了发言权,而且失去了思考权。失去多样性的社会有机体失去活力,停止进化,民族性格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被固化在了帝俄时期的那些带有宗法制传统文化烙印的特征上了,而且这些特征还被进一步强化,因为国家和最高统治者还刻意塑造了维护其高度集权政治制度所需的民族性格,进一步巩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集权主义、集体主义倾向,强化了个人对集体的依附,并延伸成为民族成员对共同体人格化的依附。人民习惯依赖国家,愿意相信权威,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能力,如此,也自然容易走极端和做出偏激的举动。

(三)文化制度的影响

苏联时期的文化方针政策是在政治上配合消灭私有制、阶级和阶级剥削,统一社会思想,保持意识形态的纯洁性和“舆论一律”,稳固社会政治和道义一致的根基,引导、组织全国人民建立超高速工业化和强制集体化为特征的、“消灭富农”阶级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遵循上述方针确立的文化工作运行体制主要为:通过设立统一的专门机构、任命这些机构的领导人、制定统一的政策、控制舆论宣传工具等,对文化建设实行集中领导;利用行政手段对文化领域进行统一规范,保持思想文化建设的具体活动在可控范围内的整齐划一;对文化实行计划性、简单化管理。

苏联时期的文化政策和制度是为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的,采取的手段也是高压控制,文化成为一种绝对化了的政治斗争文化,失去了自身应有的特色。领导人不是根据文化自身的规律进行文化建设,而是依僵化的理论、教条、个人意志,运用破坏性的手段—“大批判”、“大清洗”,甚至是肉体消灭来树立对领袖的顶礼膜拜,采取高压的文化政策、高度集中的文化领导体制确立斯大林对所谓“真理”的垄断,将其塑造成一个具有特殊才能,能明辨是非、善恶的天才,是带领人民通向幸福彼岸的引路人,人民只需放弃决定、思考的权利,做一个忠臣、顺民就能获得幸福。剥夺了人们自由思考的权利,压抑了自由创造的渴望,扼杀个体独立,强化专制、极权。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对文化制度作了一些改革,但根本性质没有变。由于国家文化制度过分强调同质性,将共同的信仰和观念作为社会整合的唯一手段,非此即彼的刚性意识形态,为极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性格中集体主义的存在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四)法律制度的影响

苏联制定了一系列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种法律,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但立法中,有许多违反法治精神实质的内容,法律与国家、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本末倒置,将法律视为工具,整个国家的法治观念极度弱化。法

治和法制观念十分淡薄,导致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国家所倡导的精神一直无法在俄罗斯建立起来。相对于强大的国家,个体显得如此渺小,只能仰国家的鼻息生存。

综上所述,以文化范式划分俄罗斯历史,似可分为六个时期:基辅罗斯、鞑靼罗斯、莫斯科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苏联、后苏联俄罗斯。伴随俄罗斯重大历史事件的是外来文化的介入,每一历史时期的形成,每一历史时期文化的形成都有外来文化如影相随。外来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有的带有强制性,有时候是强制性的被迫接受,如鞑靼蒙古人的统治,有的是国家上层的强行引入,如“罗斯受洗”、彼得大帝的改革。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某些重要特质就是在一次次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形成或者强化的。与外来文化交流、交融可以扩展本民族文化视野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可以启迪自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开放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文化状态使得古罗斯人总是被动或者主动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俄罗斯来说,外来文化催生了其文化的繁荣和灿烂,但同时也滋养了民族性格的两面性和走极端的特性。外来文化频繁介入,俄罗斯本土文化、旧的外来文化、新的外来文化并存,并经常发生碰撞。并存时,民族性格呈现的是两面性;矛盾不可调和时,人们往往采取强制性的方法进行文化变迁,民族性格又呈现为走极端。

外来文化对俄罗斯民族性格产生的影响有两个表现,其一是通过影响俄罗斯社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成为俄罗斯民族性格一些特征的归因;其二是其文化的形成方式,即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来实现一次次突变式的文化进化而成为俄罗斯民族性格两面性和走极端的一个重要成因。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对其影响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对其影响》 姓名:杨长江 院系:文学院广告学 班级:1106班 学号:2011101030645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对其影响 俄罗斯在许多国人的记忆里是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近在咫尺。记忆里的弗拉基米尔列了、保尔柯察金、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以及建国初期的老大哥援助、抗美援朝、50年代的反目为仇、60年代的珍宝岛之战、80年代的政治经济危机,新世纪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切的交集、亲疏、纠葛让人觉得实在是道不清说不明,是既熟悉又陌生! 出于好奇心,我们大概都会想去了解俄罗斯,了解他的种种。对于一般人来,对一个国家的研究,一般局限在经济、政治、地缘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而从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的思维模式等方面来探讨的却不是很多。而真正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首先就要就要去了解他的文化,因为只有当你认真去了解了他的文化,你才能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才不至于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它。往往,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在无知的情况下去对某一事物作出判断。 俄罗斯文化即----基辅罗斯文化可被称作为一种中世纪文化传统。它具有以下特征:文化发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局部性,封闭性。当时在自然经济的条件影响下各地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缺乏经济联系。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仪式很强的影响,虽然古俄罗斯文化发展模式与西欧各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始终在大体上保持着一致。 一、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生产、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民族心理,同一民族的人的文化心理往往具有某种相似性。俄罗斯民族也不例外,其典型的文化心理特征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极端性和情绪化 俄罗斯民族是个情绪化严重、非常爱走极端的民族,极端性是其鲜明的民族文化心理特点。俄罗斯人在处理事情时不会选择任何妥协的方案,习惯于从一个极端步入另一个极端。俄国思想家尼·别尔嘉耶夫曾经说过,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他们要么全要,要么什么都不要。俄罗斯著名学者德·谢·利哈乔夫院士也认为:“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极端性的,从一端迅速而突然转向另一端的民族,因此,这是一个历史不可预测的民族。” 俄国思想家尼·别尔嘉耶夫写道:“俄罗斯民族是最两极化的民族,它是对立面的融合……在俄罗斯人身上可以发现矛盾的特征:专制主义、国家至上和无政府主义、自由放纵;残忍、倾向暴力和善良、人道、柔顺;信守宗教仪式和追求真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自吹自擂和救世主义、全人类性……奴隶主义和造反行动。” 这种爱走极端的民族心理使得俄罗斯人极易用最珍贵的东西去冒险,在实施自己的意图和想法时充满狂热,为了前进而不惜狠狠打击并摧毁旧的一切。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2001年1月第28卷 第1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Jan.,2001 V ol.28.N o.1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宋瑞芝,宋佳红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 要]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其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一个极 为重要的特殊因素。它铸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及精神的二律背反:美德与缺点;奴性与集体主义精神;极端与包容;肃穆与感伤。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族性格;二律背反 [中图分类号]K 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01)01-0082-04 [收稿日期]1999-12-17 [作者简介]宋瑞芝(1942—  ),女,北京人,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世界历史研究。 世界各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由其地理环境与 其长期社会历史的原因铸就的。俄罗斯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特殊性格。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既不同于东方民族,也不同于西方民族,可以说它包容着东、西方民族性格的某些特征,即有着民族性格上的二重性:既是世界上最无国家组织的民族,也是最崇尚专制国家的民族;既是最富有自由、漫游本性的民族,也是最富集体主义的民族;既是勤奋坚强的民族,也是最有依赖性和惰性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上的矛盾性、二律背反,除了社会历史的诸种原因外,地理环境也对它的这种性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空间的广延性:利弊双刃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来自喀尔巴阡山以北、维斯杜拉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沼泽地。公元6世纪以后,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上游及德维纳河和伊尔缅湖的广阔土地上,直到16世纪中叶,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仍以伏尔加河以西为其主要的活动舞台。沙皇伊凡四世时期,开始向东征服西伯利亚,到17世纪中叶,不到一个世纪,俄罗斯的疆域迅速扩大到了亚洲的东部。19世纪时,俄罗斯的疆域已北达北冰洋沿岸,西至波罗的海,南到高加索、黑海、里海、中亚,东临太平洋西岸,形成一个东西跨度达15000公里,南北跨度达5000公里的 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一大国。 辽阔的国土,给了俄罗斯民族一无际涯的空间。这种土地的无界性,给了俄罗斯民族一切美德,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许多缺点。俄罗斯民族胸怀的宽广性,就来自于这巨大的空间。凡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看到俄罗斯人无论男女,均给人以高大粗壮的感觉,他们的建筑和日用品也像人一样,给人以厚重、宏大的印象。俄罗斯人的温顺与牺牲精神,也是无边的空间造就的。辽阔的大地给俄罗斯人一种安全感。他们身处俄罗斯的中心,周围都是自己的国土,相信俄罗斯大地母亲会帮助他、保护他,不会感到任何的恐惧。他们在俄罗斯妈妈面前,是那么地依赖、那么地温顺,他们像对待圣母那样地对待大地母亲,为她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然而,也正是这个巨大的空间,却又造就了俄罗斯人的惰性,如满不在乎、责任心不强。俄罗斯人生活在这块广袤无垠的沃野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们无需积极进取、努力创造财富,也无需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然而,辽阔的田地,却需要有序机构的管理,需要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集权国家,这无疑对具有天然自由习性的俄罗斯人来说,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压抑,从而又造成了俄罗斯人性格上的极其浮躁,个人的、集团的、阶级的首创精神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俄罗斯大地母亲有无限宽广的胸怀,有流淌不尽的乳汁,可以养育和拯救所有的俄罗斯人,因 ? 28?

俄罗斯民族性格浅析

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浅析 段树伟 20050824033 (海洋学院 05食品) 我的家在黑龙江,可谓是全中国离俄罗斯最近的地方,地域决定文化,文化决定性格,我想我们这里的性格应该有一部分与俄罗斯民族相似。虽然我没去过这个过度,但我父亲在俄罗斯,从和父亲的谈话中,以及和从那里回来的人中,以及再选修课上老师的讲述,应该能看出一些他们民族的特点。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两面性,有时非常懒惰,有时又非常勤奋;有时非常霸道,有时又非常恭顺;有时非常蛮横,有时又非常虔诚;有时非常暴躁,有时又耐性十足。有时正义十足,又有时很迂腐不堪。这就是我总结的他们民族性格特点。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固定的性格,比如人们通常认为中国人委婉含蓄、法国人浪漫多情、英国人绅士、美国人无羁,就是指这个民族的民族个性。而俄罗斯无疑是个例外。是什么原因使得俄民族的性格那么摇摆不定呢?这就要从他们的历史、地理说起了。 在地理方面俄罗斯由于地处欧亚两个大陆之间,既是欧洲又是亚洲,既是东方又是西方。俄罗斯人在面对东方的时候,强调它的西方特性,而当它面对欧洲时强调自己的东方特性。它处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个板块之间,始终摇摆不定于东西文化之问。这种东西兼存的文化色彩深深影响着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个性。所以他们的性格里就有懒惰的一面,这和西方民族的性格是样的,而同时,他们的国土大部分在亚洲,又深受东方民族的影响所以有些方面他们又很勤劳,尤其女性,似乎更受东方的影响。俄的上层社会由于集中在欧洲部分,相对比较发达,西方性格更明显,所以就比较懒,或者说好听一些,更依赖高科技、现代话。而在远东的劳苦大众,他们是很勤劳的。 在历史方面,俄罗斯有悠久的复杂的经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摇摆性,矛盾性,仍然加深了俄罗斯精神的双重性。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天性自由、“不能也不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秩序”的民族,由于东方文化的强行介入,使它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由于这个制度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和集体主义精神,俄罗斯人普遍表现出温顺、驯服的性格特征。但是,俄罗斯人又缺乏理性,经常感情用事,极易走极端。“决斗”便是这种性格特征的产物。19世纪以来有相当一批俄罗斯作家都是由于一时激动,走上了极端的道路——决斗。普希金死于决斗,莱蒙托夫、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与决斗或走到了决斗的边缘。叶利钦时代的激进改革政策更是俄罗斯人走极端的写照。70年前俄罗斯人曾对社会

俄罗斯人的性格

简要说明俄罗斯人的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这句中国谚语,去了解和认识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民族,也是恰如其分的。 大自然对俄罗斯人既慷慨又苛刻。慷慨的是无边无际的平原,肥沃的土地,极为富饶的资源。这有助于在俄罗斯人中培养出一种豪放开朗的性格。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民族的历史,并非只在战场和谈判桌上写就,在政治、饮食和卧具上更能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喝酒的习惯与他的性格有关,性格温和的人喝酒时不紧不慢,喜欢精酌细饮;直率、开朗的人喜欢痛饮,一醉方休。俄罗斯人喝伏特加酒总是大口杯或者直接拿着酒瓶喝,一口饮尽,颇有梁山好汉的那份豪爽。俄罗斯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复活节那天,能歌善舞的青年人拉起手风琴,弹起七弦吉他,妇女们唱起古老的俄罗斯民歌,小伙子姑娘们跳起节奏强烈的踢踏舞,大家相互邀请,男女老幼同时登场,展现俄罗斯人豪放的性格。 苛刻的是严寒的气候。一年中有半年多是冰天雪地,90%以上地区整个冬季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80%地区无霜期不到180天。俄罗斯人在这样严酷的气候条件下,生活劳动是艰难辛苦的,但却培养了俄罗斯人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勇敢的性格。 这一个特点是世界出名的,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出海口,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战争,打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并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以后跨台。拿破仑说:他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无论是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还是在列宁格勒被围的900个日日夜夜里,俄罗斯人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都让世界为之惊叹。俄罗斯人小事马虎,大事不糊涂。平时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国家存亡和发展的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这个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不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历史上,俄罗斯是一个军事色彩非常强的国家,他们出过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统帅。俄罗斯人有很强的男子汉气概,他们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常可以看到很小的孩子跟大人一起步行,而不像我国背着或抱着。 此外,俄罗斯人还有极强的文明礼貌。 俄罗斯人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民族,尤其是圣彼得堡人,在各种场合均可以看到,如上剧院看节目,不论男女都穿的整整齐齐。与俄罗斯姑娘结婚的中国人都会在出门时被嘱咐:注意自己的绅士风度。如在九八年金融危机时,俄罗斯卢布面临每天贬值近一半的时候,在银行门口排队的人群,仍然是安静整齐,没有任何人插队。当我们的留学生回到国内时,能很自然的在上电梯、地铁时让女士优先,能注意自己的风度举止。不少家长曾很高兴的说他们孩子在这方面的巨大变化。在圣彼得堡人的家中,那怕是一般家庭,都布置的极有文化修养。 俄罗斯的这方水土,铸造了俄罗斯人豪放、顽强、勇敢、文明礼貌的性格。 参考文献: https://www.doczj.com/doc/6517746804.html,/share/248344300/3012982841 https://www.doczj.com/doc/6517746804.html,/s/blog_4b93de2f010006nw.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517746804.html,/07/0319/17/39VC1PUD00011T1M.html

俄罗斯文明论文

《俄罗斯文化之我见》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俄罗斯民族性格分析

俄罗斯民族是世界上伟大而优秀地名族之一,极富爆发力和创造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俄罗斯民族涌现出了无数地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家, 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地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地爱戴和尊敬. 为什么俄罗斯民族能够取得如此荣耀和光辉地成就呢?我认为,这与其民族性格密切相关.那么俄罗斯民族性格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是具有大无畏地气概.俄罗斯民族历来傲视全球,蔑视强敌,曾经战胜了许多称霸一时、不可一世地强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人民以巨大地民族牺牲,战胜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地敌人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解放了个国家,同时派出百万大军,以雷霆万钧、摧枯拉朽之势,用十余天地时间消灭了盘据在中国东北地百万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苏联解体以后,面对以超级大国美国为首地西方国家地弱俄削俄与围堵政策,俄罗斯人民无所畏惧,针锋相对,强势崛起,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是具有称雄世界地雄心壮志.享有盛誉地普京总统曾指出:“争强好胜是俄罗斯人民地民族性格.”俄罗斯人民曾经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赢得了世界人民地赞誉,相信俄罗斯人民还会创造出无数更加骄人地业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是具有坚韧不拔地意志.俄罗斯人民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但事实证明,任何困难都吓不倒他们,任何凶恶地敌人也无所畏惧,他们总是愈战愈勇,愈挫愈强,显示出俄罗斯民族无比强大地爆发力、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以上几点在俄罗斯地历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当年,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地出海口,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地战争,击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首都——圣彼得堡;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后来地垮台.拿破仑说:他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地军队;在伟大地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围困个日日夜夜、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人民地不屈不挠,顽强战斗地精神让全世界折服.历史上,俄罗斯曾是军事强国,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军事统帅至今在俄罗斯脍炙人口.俄罗斯人崇敬英雄,现在年轻人举行婚礼地内容之一,就是到当地一个英雄地纪念碑前献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总之,俄罗斯人在国家存亡和发展地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地精神.俄罗斯民族具有很强地凝聚力,不易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认为俄罗斯整体民族性格地形成与他地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密切相关. 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寒冷.这种自然条件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既奔放又忧郁,既懒散又吃苦耐劳性格特征地形成.俄罗斯有着广阔而肥沃地土地,广大地空间造就了俄罗斯民族豪放地性格.他们嗜酒无度,缺乏纪律;舞蹈奔放粗犷,合唱震天动地.但是俄罗斯漫长而寒冷地冬季却给人们留下了生活地重负与精神地压抑.因此,俄罗斯人总是表情庄严,肃穆,凝重多于微笑;心情忧郁,伤感,沉重多于轻松.此外,肥沃地土地也养成了俄罗斯人懒散地习性.他们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资源,无须勤劳节俭去创造财富.然而恶劣地气候又使俄罗斯人饱尝了生活地艰辛,从而磨练了他们地意志,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地品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俄罗斯地跨亚欧大陆,其独特地地理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俄罗斯文化地民族性,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俄罗斯精神地双重性.恰达耶夫在《俄罗斯思想文集?箴言集》中说到:“有一个事实,它凌驾在我们地历史运动之上,它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我们全部地历史…… 它是我们政治伟大之重要地因素和我们精神软弱之真正地原因,这一事实就是地理地事实.” 地跨欧亚大陆不仅仅是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地特点,更是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地特点.俄罗斯民族地历史是一部不同于西方国家也不同于东方国家,却深深地受着东西方文化影响地历史.恰达耶夫说:“我们处在世界地两大部分——东方和西方之间.”“东方与西方两股历史

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性格_武玉明

第21卷第1期潍坊教育学院学报V ol.21N o.1 2008年3月JOURNA L OF WEIFANG E DUCATIONA L CO LLEGE M ar.2008 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性格 武玉明 (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摘要:东正教是俄罗斯精神的基础和核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产生了质的影响,俄罗斯性格的极端性、矛盾性、神秘性都可以在东正教中找到源头。宗教性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东正教;俄罗斯民族性格;宗教性 中图分类号:D751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080(2008)01-0053-03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从10世纪末到上世纪初近千年的时间里,东正教作为俄罗斯的国教,对俄罗斯国家社会生活和民族意识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沉淀于俄罗斯精神的核心,并在其民族性格中凸显出来。对后者的研究,多年来学术界和思想界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有定论。作为俄罗斯精神文化构成的核心,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影响是不容否认的。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讲,从宗教的角度来解读俄罗斯民族性格,不失为探本求源的研究途径。 一、俄罗斯东正教概述 东正教又称为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是在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因避乱迁都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成立牧首区,视为东部教会中心,与西部教会对峙。东部教会自认为是传承正统教义的教会,是“正宗天主教”。东正教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俄罗斯直到10世纪末才接受东正教为国教。在此之前,古俄罗斯人信奉的是多神教,即崇拜多个神祗的宗教。多神教地域性和迷信色彩很强,没有统一的教义和宗教伦理,而只是对自然力量、部落祖先和神灵的简单膜拜。除雷神佩伦、火神斯瓦罗格等这些“中心神”之外,几乎每个部落和村社都有专属自己的神。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多神教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基辅罗斯建立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弗拉基米于公元988年与拜占庭帝国联姻并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下令破除多神教的神像,强令基辅的国民到第聂伯河受洗。这就是著名的“罗斯受洗(крещениеРуси)”。 古俄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东正教,主要是因为他们急需一神宗教来统一民族信仰和思想,以使人民相信他们的神圣地位。俄罗斯东正教从一开始就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后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加强。东正教作为官方思想逐渐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民族性”和“国家性”的意识逐渐萌芽、膨胀,东正教思想从而顺利进入到俄罗斯的精神构成和伦理道德之中。 虽然东正教的引进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俄罗斯的东正教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国民主体的农民本能地维护自己的神祗,但又迫于政府压力,从表面上接受了外来的“上帝”。此后,东正教与多神教进行了几个世纪的斗争和磨合,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吸收俄罗斯传统文化和多神教的一些因素,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新的东正教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造了东正教。可以说,俄罗斯东正教化的过程也是东正教俄罗斯化的过程。时至今日,在俄罗斯宗教信仰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原始多神教的成分。 现代意义上的俄罗斯民族是在接受东正教之后才出现的。统一的东正教信仰奠定了民族意识的基础,成为俄罗斯民族身份认同的首要标志之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影响不只是在信仰方面,以其为中心的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精神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正是基于这种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的一致性,我们才有可能在宗教的层面上剖析谜一般的俄罗斯民族性格。 二、东正教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本质属性 如上所述,东正教提供了俄罗斯民族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次的平台,并进而构建了宗教色彩浓厚的俄罗斯精神的基础。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构成性作用。总的来看,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东正教的社会历史地位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宗教性。苏联以前的俄罗斯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东正教向人们灌输“君权神授”的思想,认为沙皇是上帝在尘世的代表,世界上只有一个上帝和一个沙皇。这种宣传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同和欢迎,因而东正教的国教地位在沙俄时期一直稳如泰山。统治者从拜占庭输入东正教的本意是为了神化自己的政权, 收稿日期:2007-10-08 作者简介:武玉明(1974-),男(汉族),山东沂水人,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35

中俄民族的性格差异及影响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家、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性格方面的差异也在不断地缩小。尽管如此,但有些民族所固有的性格是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随意改变的,本文主要从中俄两国的民族性格出发,研究中俄民族的性格差异,并深入探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寻找两民族性格间的契合点,希望本文的内容和观点能够对中俄文化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差异 一、中俄两民族的性格特点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文化传统的稳定的成员共同体。相对的,民族精神就应该是各民族文化中内在的、稳定发展的一种历史传统。本部分主要分别论述中俄两民族的性格特点。以两国自身的性格作为出发点,做为基础探讨中俄两国性格上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民族性格中的主要特点 1.中国的民族性格中“中庸”的特点 “中庸”是儒家的思想主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庸”思想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也就是要求人道与天道相吻合。《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奉行着儒家的“中庸之道”,凡事没有绝对,不强求也不将就,是很多中国人喜欢的处世态度。所以在中国,人们的思想绝不是极端的,人们更喜欢介于黑和白之间的灰色区域,做事讲求分寸、做人宽厚圆润。可以说在“中庸之道”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宽厚、圆融的性格。其实,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既能不伤及他人与自己的颜面,又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这种“中庸之道”的性格特点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无论是在个人修养上,或是在与他人的交往。

俄罗斯人的性格

浅谈俄罗斯人的性格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作为我们的邻居俄罗斯民族也不例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各个民族因其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因素固然出现迥然不同的精神风貌,但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像俄罗斯民族那样独特。 俄罗斯不仅有着横跨欧亚大陆的幅员辽阔的疆域,而且有着一部起伏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和一个俄罗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起着奠基作用的宗教。这种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意志,造就了俄罗斯人性格的独特性,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独特性是在其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宗教等诸多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的。 俄罗斯人是勇敢的,他们的勇敢就像西伯利亚平原的狼群一样坚韧不拔。在二战中无论是在圣彼得堡被包围的九百多个日日夜夜里还是在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俄罗斯人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让世界为之惊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俄罗斯人的性格,孕育于俄罗斯这方水土。形容俄国的自然,可以概括为一个“大”字。俄罗斯是全球领土最大的国家,它拥有郁郁葱葱的大森林,辽阔无垠的大平原和呼啸弥漫的大风雪……与此相互映衬的是俄罗斯人高大魁伟的身躯、粗犷顽强的气魄和豪爽豁达的脾气。 俄罗斯人还是一个民族自豪感十分优越的民族。历史辉煌,巨星闪烁,俄罗斯人豪气冲天,自负地认为:俄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出现过彼得大帝、叶卡杰琳娜女皇等伟大人物,也出现了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的列宁和斯大林这样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璀璨群星般地涌现出一大批引导俄国走向强盛的卓越人物,并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加加林少校为代表的冲出地球飞进宇宙的太空人,为人类航天史写下了俄罗斯人引以为自豪的重重一笔,同时在他们的文学创作方面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文学巨匠,他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音乐方面出现了柴可夫斯基这位盖世无双的音乐天才。当今,世界乐坛举办的柴可夫斯基音乐会,属于全球“奥林匹克”级音乐会。俄罗斯民族的科学成就、艺术经典,在人类文明宝库中,独具特色地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这些辉煌成就,使得俄罗斯人普遍存有一种民族自豪感。 俄罗斯人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和极具幽默感的民族。不管出席任何活动、在任何场合,不论男女都穿戴得整整齐齐;在我曾看过的一部电影中,90年代金融危机时,卢布每天都在贬值,但是银行门口排队的人群任然非常安静,没有任何人插队,当自己正在排队的时间当中,自己的血汗钱正在化为废纸时,一个民族仍能保持文明礼貌的排队,这足以见得俄罗斯人极强的文明礼貌。 俄罗斯民族在经过了自身漫长而艰难地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民族精神,俄罗斯人作为我们的邻居,我们应该去更多的了

地理环境对俄罗斯人性格的影响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摘要] 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其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因素。它铸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及精神的二律背反:美德与缺点;奴性与集体主义精神;极端与包容;肃穆与感伤。 世界各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由其地理环境与其长期社会历史的原因铸就的。俄罗斯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特殊性格。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既不同于东方民族,也不同于西方民族,可以说它包容着东、西方民族性格的某些特征,即有着民族性格上的二重性:既是世界上最无国家组织的民族,也是最崇尚专制国家的民族;既是最富有自由、漫游本性的民族,也是最富集体主义的民族;既是勤奋坚强的民族,也是最有依赖性和惰性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上的矛盾性、二律背反,除了社会历史的诸种原因外,地理环境也对它的这种性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空间的广延性:利弊双刃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来自喀尔巴阡山以北、维斯杜拉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沼泽地。公元6 世纪以后,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上游及德维纳河和伊尔缅湖的广阔土地上,直到16 世纪中叶,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仍以伏尔加河以西为其主要的活动舞台。沙皇伊凡四世时期,开始向东征服西伯利亚,到17 世纪中叶,不到一个世纪,俄罗斯的疆域迅速扩大到了亚洲的东部。19 世纪时,俄罗斯的疆域已北达北冰洋沿岸,西至波罗的海,南到高加索、黑海、里海、中亚,东临太平洋西岸,形成一个东西跨度达15000 公里,南北跨度达5000 公里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一大国。辽阔的国土,给了俄罗斯民族一无际涯的空间。这种土地的无界性,给了俄罗斯民族一切美德,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许多缺点。俄罗斯民族胸怀的宽广性,就来自于这巨大的空间。凡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看到俄罗斯人无论男女,均给人以高大粗壮的感觉,他们的建筑和日用品也像人一样,给人以厚重、宏大的印象。俄罗斯人的温顺与牺牲精神,也是无边的空间造就的。辽阔的大地给俄罗斯人一种安全感。他们身处俄罗斯的中心,周围都是自己的国土,相信俄罗斯大地母亲会帮助他、保护他,不会感到任何的恐惧。他们在俄罗斯妈妈面前,是那么地依赖、那么地温顺,他们像对待圣母那样地对待大地母亲,为她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然而,也正是这个巨大的空间,却又造就了俄罗斯人的惰性,如满不在乎、责任心不强。俄罗斯人生活在这块广袤无垠的沃野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们无需积极进取、努力创造财富,也无需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然而,辽阔的田地,却需要有序机构的管理,需要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集权国家,这无疑对具有天然自由习性的俄罗斯人来说,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压抑,从而又造成了俄罗斯人性格上的极其浮躁,个人的、集团的、阶级的首创精神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俄罗斯大地母亲有无限宽广的胸怀,有流淌不尽的乳汁,可以养育和拯救所有的俄罗斯人,因此,俄罗斯人并不把自己看成是大地的主人、大地的统治者。相反,他们认为,俄罗斯大地是赐予他们一切的圣母,是施舍给他们一切的主人,俄罗斯人葡伏和依偎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由于这种被颠倒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俄罗斯人总把自己置于一种被动的位置上,难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难以激发对社会、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命运的责任感,一味听凭大地主宰。同时,俄罗斯人还得面对着现实,承受着一切压在肩上的重负(尽管是被动地承受) ,如国家的租赋,农奴主的奢侈生活,以及一切政治文化的、精神的束缚,经常处于极端穷困的、过度紧张的

俄罗斯人的性格特征

在谈论俄罗斯人的特点时,世界各国总有一种神密感,正如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所说:“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在俄罗斯开始?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十年里建成世界超级大国称霸世界?而为什么又在上世纪末又自动解体?俄罗斯总会以世人始料不及的行为使国际社会惊讶不已和困惑不解。 原因错综复杂,有历史的、民族的、思想的、宗教的、文化的、国际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与俄罗斯人的性格有关。 对于希望赴俄罗斯留学的学生由于今后不可避免要与俄罗斯人打交道,所以有必要全面的看待这一个民族和它的人民,以使自己在学生生活中与之和睦相处。所以我们从公开发表的一些书籍上介绍一些。 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 一、勇敢顽强坚韧不拔 这一个特点是世界出名的,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出海口,即现在的圣彼得堡,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战争,打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 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并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以后跨台。拿破仑说:他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军队。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无论是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被围的900个日日夜夜里,在莫斯科保卫战,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俄罗斯人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让世界为之惊叹。 俄罗斯人小事马虎,大事不糊涂。平时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国家存亡和发展的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这个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不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 历史上,俄罗斯是一个军事色彩非常强的国家,他们出过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统帅。俄罗斯崇敬英雄,年轻人的婚礼仪式之一,就是到当地一个英雄的纪念碑前献花。在圣彼得堡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塑像前的一对对结婚青年。 俄罗斯人有很强的男子汉气慨,他们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常可以看到很小的孩子跟大人一起步行,而不像我国背着或抱着。 二、自尊心很强 有人讲俄罗斯人是不喜欢认错的民族,到俄罗斯看一下,可以发现尽管目前俄罗斯经济不好,有的年青人也崇洋,但总体上讲俄罗斯人不崇洋媚外,更不低三下四,甚至仍然保留有一点大国沙文主义的气味,以至于在大街上很少见到英文的路标等(对旅游并不很有利)。但他们有时也盲目骄傲,非常固执。正好我国对俄贸易以小商小贩的低价服装和小商品为主,影响了我国形像。使不少俄罗斯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仍认为我国还是像过去一样的落后。

从伏特加酒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伏特加酒源远流长 俄罗斯伏特加起源于14世纪,其原始酿造工艺是由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传入的,但当时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为了保护本国传统名酒——蜜酒的生产销售,禁止民间饮用伏特加酒,当时的伏特加酒只是上流社会贵族的宠儿。1533年,伊凡雷帝开设了一个“皇家酒苑”,但不久他又下令只允许自己的近卫军饮用伏特加酒。直到1654年乌克兰并入俄罗斯,伏特加酒才在民间流传开来。 帝国时期俄罗斯传统的优质伏特加酒是用纯大麦酿造的,随着需求量的逐步增加,开始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作为酿造原料,经过发酵、蒸馏、过滤和活性炭脱臭处理等工艺,酿成了高纯度的烈性酒---伏特加。十数年后,这种清冽醇香,纯净透明的烈性酒点燃了整个俄罗斯。伏特加犹如一场盛大的晚宴,使得每个俄罗斯人都流连其中。 伏特加酒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使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鲜明的特点。俄罗斯人豪放勇敢,有时却不免爱走极端;他们热情好客,有时也宣泄无度,毫无节制;他们热爱生活,有时却消极遁世,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爱喝伏特加酒。伏特加酒不仅是俄罗斯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它生动的反映并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伏特加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发展轨迹。漫长的俄罗斯历史让伏特加酒对俄罗斯民族性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伏特加酒造就了俄罗斯人崇尚酒文化的性格。这种酒文化更多地体现在俄罗斯民族对伏特加酒的喜爱上。在俄罗斯,伏特加酒被看作是上帝。俄罗斯人每人每年平均要喝掉67瓶伏特加酒,俄罗斯男人更是疯狂地爱着伏特加酒,把伏特加酒看着成是自己的“第一妻子”,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看到一群群的俄罗斯人,手中握着伏特加酒瓶在公路上、公园里摇摇晃晃地喝酒。历史上的6次对伏特加酒的垄断都没有让伏特加酒消失,人们并没有改掉酗酒的习惯,反而躲在家里酿造伏特加酒。其次,伏特加酒作为一种社会催化物使得一些民族性格特征更加突出。酒作为一种社会

浅析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学号:0100000本科学年论文 浅析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所在系俄罗斯语言与文学系 专业名称俄语 年级10 级 学生姓名王同学 指导老师王老师 2013年9月2日

浅析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Shallow chromatography Russia’s national character Author:Wang ## Tutor: Wang## 摘要: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是以“面包和盐”待客的如火热情,是非黑即白、非爱即恨的极端主义,是以东正教为国教,满怀“救世主”意识的宗教主义,是一面向东一面向西的双头鹰……是众多复杂优劣性情的融合体。在该民族性格形成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参与了它的形成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有地理环境因素和宗教因素。俄罗斯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气候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既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一切优点,同时也使它滋生了很多缺点。在公元10世纪到上世纪近千年的东正教俄罗斯化进程中,俄罗斯也在被东正教化,东正教的教义被俄罗斯人奉为世界观,对俄罗斯国家社会生活和民族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成了俄罗斯精神文化构成的核心。分析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有助于在当今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形势下,增进对俄罗斯的了解,增强中俄两国人民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效减少我们对俄罗斯这个我们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的北方邻居的文化误解和冲突,对我国人民能够与俄罗斯这一邻居进行进行更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性格,地域因素,宗教因素 Abstract:Russia's national character is "bread and salt" guests like fire enthusiasm, black and white, either love or hate extremism, is based on the orthodox church of England, with "savior" of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is a side to east west oriented double-headed eagle...Is a complex character.In the process of formed the national character,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i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religious factors. Russia'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extreme climate conditions, rich natural resources, has produced all the advantages of the russians, both at the same time also make it spawned many shortcomings.In the 10th century to the 20th century nearly one thousand years of orthodox Russia in the process of Russia is in the orthodox

从俄罗斯饮食文化浅谈民族性格

从俄罗斯饮食文化浅谈民族性格 摘要: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不同的文化背景, 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俄罗斯民族豪迈奔放和朴实简单的民族个性深深地影响着饮食文化的发展,饮食文化的特色又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的民族特性。 关键词:饮食酒文化茶文化民族性格 作为亚洲板块和欧洲板块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绝大部分面积在亚洲板块上,但是由于历史的起源发展变化,俄罗斯人最早的生息活动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所以其饮食文化也就更受欧洲饮食文化影响。伴随着俄罗斯民族历史的发展,民族生活习惯的不断演变,各种饮食原料的不断丰富,并在很多方面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特别是法国菜肴的长处,俄国逐渐形成了极富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 一、食 国家的饮食习惯大多都和该国的民族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俄罗斯人生性豪放、朴实,这也深深的影响到了他们的饮食习惯。俄罗斯人的饮食比较简单量足,喜欢吃冷菜,在食物的烹调方式上比较喜欢炸、烤、煎。由于俄罗斯的国土大部分处于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对于户外工作的人来说为了能够保证身体具有重组的热量来维持正常的活动,因此俄罗斯传统的菜肴油脂较多,往往在正规的三餐之间加餐。虽然现代俄罗斯人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大多在温暖的室内进行工作,但是这个加餐的习惯仍然被延续下来。现代俄罗斯人工作比较繁忙,人们往往根据工作的情况来调整用餐的时间。早饭比较简单,一般是面包加黄油或者是香肠,午餐一般主食为黑白面包,配菜为火腿、沙拉以及酸黄瓜等,在饭后有喝茶或者是吃甜点的习惯。俄罗斯人的晚餐比较丰富,一般有汤多为菜汤比如较为传统的罗宋汤和白菜汤,或者是肉汤,主菜多为各种肉类以及蛋类,一般还有水果。总的来说,俄罗斯人的一日三餐相对比较简单,更多的是注重量足,而我们所说的俄式大餐一般只有在正式场合,或者是重要的节日上才有。简单的饮食,浓厚的菜肴口味,更是反映了俄罗斯民族豪迈奔放和朴实的性格。 二、酒 饭可以不吃,酒不能不喝,这是俄罗斯人的一个显著特点。伏特加几乎已成为俄罗斯的另一个名称,是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文化的重要标志。俄罗斯是横跨欧亚两大洲,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国家。这个在世界上曾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与“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伏特加的含义是“生命之水”,可见俄罗斯人是如何挚爱伏特加。 俄罗斯人爱酒其实由来已久。位于高纬度和中纬度,俄罗斯气候复杂且差异很大,地处三个气候带。夏季时,平均气温0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零下40摄氏度。全年都处于寒冷的状态,寒风呼啸,冰天雪地。可见,俄罗斯民族自形成之日起就生活在北半球最寒冷的环境当中,很难想象没有伏特加的日子是怎么样的。除此以外,历史上的俄罗斯经历着一次又一次暴虐的独裁政权。伊凡四世史称“伊凡雷帝”,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性情残忍暴力,对人民实行的统治,曾亲率特辖军讨伐诺夫哥罗德,在该城进行腥屠杀。彼得一世,是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代皇帝,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状况,对内进行了改革,同时对外扩张领土,在俄罗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人忍受着一个又一个暴虐的独裁政权,在有钱的情况下把自己灌醉是唯一的乐趣。由此可见,酒对于当时遭受压迫的俄罗斯人民来说是何其珍贵,也成为了他们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作为国酒,伏特加酒,更是俄罗斯人的骄傲。500年的伏特加史就是俄罗斯历史的见证。伴随着俄罗斯人经历了东欧和亚洲君主的铁蹄,沙俄的统治、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以及苏联

俄罗斯民族性格分析

俄罗斯民族性格分析 俄罗斯民族是世界上伟大而优秀的名族之一,极富爆发力和创造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俄罗斯民族涌现出了无数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为什么俄罗斯民族能够取得如此荣耀和光辉的成就呢?我认为,这与其民族性格密切相关。那么俄罗斯民族性格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具有大无畏的气概。俄罗斯民族历来傲视全球,蔑视强敌,曾经战胜了许多称霸一时、不可一世的强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战胜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解放了14个国家,同时派出百万大军,以雷霆万钧、摧枯拉朽之势,用十余天的时间消灭了盘据在中国东北的百万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苏联解体以后,面对以超级大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弱俄削俄与围堵政策,俄罗斯人民无所畏惧,针锋相对,强势崛起,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二是具有称雄世界的雄心壮志。享有盛誉的普京总统曾指出:“争强好胜是俄罗斯人民的民族性格。”俄罗斯人民曾经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相信俄罗斯人民还会创造出无数更加骄人的业绩。 三是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俄罗斯人民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但事实证明,任何困难都吓不倒他们,任何凶恶的敌人也无所畏惧,他们总是愈战愈勇,愈挫愈强,显示出俄罗斯民族无比强大的爆发力、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 以上几点在俄罗斯的历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当年,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出海口,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的战争,击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首都——圣彼得堡;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后来的垮台。拿破仑说:他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军队;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围困900个日日夜夜、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人民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让全世界折服。历史上,俄罗斯曾是军事强国,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军事统帅至今在俄罗斯脍炙人口。俄罗斯人崇敬英雄,现在年轻人举行婚礼的内容之一,就是到当地一个英雄的纪念碑前献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