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题干中的‚测温、测热、测电‛‚平弧三角‛‚化学 物质‛等都属于西方科技的范畴,因此 D 项符合题意。19 世纪 40 年 代林则徐开始开眼看世界,排除 A 项;‚中体西用‛虽为洋务派的主 张,但材料没有体现出‚中体‛,排除 B 项;C 项中‚普遍‛的表述不 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D
第1题 人教版教材中指出洋务运动的‚西学为用‛指学习西方先进的 技术,为封建制度服务。人民版教材没有涉及洋务运动。岳麓版教材 指出了 ‚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倡导 ‘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由本题中‚19 世纪 70 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可知,考查 的是洋务运动,特别是‚中体西用‛思想 ,与人教版教材表述一致, 属于对纯记忆性知识的考查。
4.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 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在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 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看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 和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的理论进一步传播开来 ,起到了巨大的启 蒙作用;在经济上推动了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体西用‛ 1.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 学技术,以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2.特点 (1)‚中体西用‛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 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 (2)‚中体西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 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第 28 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2015·山东文综,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 19 世纪 70 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 ‚试比较英、 美、 法、 瑞士、 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 之。‛
3.史观透视 角度 认识 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 革命史观 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 现代化史观 的陈腐观念 , 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 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 整体史观 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 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 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 文明史观 认了中学之不足, 西学之所长, 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 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作用 动摇了封 建统 治者恪 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 守祖训、 反对 变法的 康有为 考》 , 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 理论基础,有力地抨击 性 了封建顽固势力 发表《变法通议》 , 宣传伸民权、设 梁启超 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严复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②实践:1898 年,发动戊戌变法。 ③意义 :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 是中国近代 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 ,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实质是实现民主 政治。 (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 而营造新文化氛围。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 局限性。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 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师夷长技‛ 内 背景 容 抵 抗 派 洋 务 派 主张 活动 影响
①林则徐编译《四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 清朝君 洲 志 》 《 各 国 律势 , 对当时的思想解 臣 闭 关 提出‚师夷长 例》等 放有重要的启迪作 自守 , 愚 技以制夷‛ ②魏源编撰《海国用 , 迈出了向西方学 昧无知 图志》等 习的第一步 中 国 面‚中学为体, 创办一批近代企 临 内 忧西 学 为 用 ‛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 业 ; 开设了一批新 外 患 的 ‚师夷长技以 程的第一步 式学堂 形势 自强‛
二、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经济: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政治: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 自由、 平等的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同时袁世凯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1)标志:1915 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 的序幕。 (2)阵地:《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北大成为主要活动基地。
第4题 人教版教材中阐述了洋务运动的思想主张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人民版教材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岳麓版 教材详细地阐述了这一问题。 本题中‚李鸿章……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 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这属于西方科技范畴,与人教 版教材描述一致,仍然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成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 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2)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 ,与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有局限性,幻想 ‚中西结合‛ 。
3.19 世纪 60~90 年代与 19 世纪末的西学东渐的不同 时间 19 世纪 60~90 年代 19 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 民族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对 背景 危机加重 ,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发展 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派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重点 先进科技 政治制度 倡西学 , 兴民权 , 定宪法 , 实行 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君主立宪 实践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 影响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潮流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材料‚19 世纪 70 年代初洋务学堂‛,可 知此时期洋务派关注的是西方的技术,故 A 项正确;‚论吾国银行失 信用之可惧‛体现出的是金融危机,而题干强调的时间是 19 世纪 70 年代初,此时洋务派正在关注西方技术,故 B 项错误;19 世纪 70 年代 初洋务派的主张是‚中体西用‛,而并没有学习英、美、法等国的政 治制度,故 C 项错误;19 世纪 70 年代初洋务派主张学习的是西方技 术,并没有强调民族主义,故 D 项错误。 【答案】A
第3题 人教版教材中指出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促进了人民 的觉醒,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人民版教材也概述了维新 变法运动给中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岳麓版教材也强调了维新变法 起到了启蒙作用。 由本题材料‚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 物’ ‛ 可以判断出当时社会仍然以改良为主流思潮,与教材表述一致。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康梁维新思想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 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均借助儒家思 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 ,最终推动 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3)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 , 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 妥协性的特点。
新文化运动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新‛ 新领导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新基础 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前期的指导思想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 ; 后 新思想 期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思想 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 ; 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 新内容 义为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人们的思想得到 新成果 空前解放
第2题 人教版教材中阐述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师夷长技以自强‛ 和 ‚求 富‛,人民版教材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岳麓版教材指出‚洋务派只有 ‘力师西法’,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本题中‚清末某官员……铁路之利,首在利民……国之利因之‛ ‚征兵转饷‛表明开展洋务运动是为了‚求富‛‚自强‛,这与人教 版和岳麓版教材描述一致,也属于对纯记忆性知识的考查。
备考目标 主旨概览 (1)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 本讲主要讲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向 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 理解维 西方学习 , 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各 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种思潮和探索过程。鸦片战争惊醒 课 程中所起的作用 了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 , 使他们 程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 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标 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从追 准 (3)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 求民主共和到提倡民主和科学、接 史实 , 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 受马克思主义 ; 从学造器物、仿行 发展的重大意义 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 , 近代的爱国 考 志士不断探求救国之路 , 是近代中 (1)维新思想 纲 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 是近 (2)新文化运动 要 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 也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求 是中国从传统走向近代的过程
3.(2014·海南单科,15)1900~1901 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 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 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尚不知 革命为何物‛ 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 潮,故 D 项正确。A 项与材料时间不符;B 项说法明显错误;‚积极讨 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故 C 项错误。 【答案】D
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完全相同。 错误。 两派都属于地主阶级的政治派别,在维护清朝统治这一根 本问题上是一致的。 不同之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的方式:顽固派主张 原封不动,排斥外国文化;洋务派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制,二者根本对立。 错误。 维新派与革命派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属于资产阶级政 治派别。二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共同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