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稻田土壤 8 种真菌对 4 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稻田土壤 8 种真菌对 4 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稻田土壤 8 种真菌对 4 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稻田土壤 8 种真菌对 4 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世界杀菌剂大全

类 别 品种作用机理和特点防治对象 酰胺类氟吗啉 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 吸强,高活性,持效期长。 霜/疫霉病特效 烯酰吗啉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内吸霜/疫霉病特效 叶枯唑抑制细菌在水稻中的繁殖,阻碍转移,内吸水稻白叶枯病 磺菌胺抑制孢子萌发,土壤杀菌剂,对白菜根肿病特效根肿/根腐/猝倒甲磺菌胺土壤杀菌剂 噻氟菌胺强内吸传导,对担子菌特效立枯/黑粉/锈病环氟菌胺抑制白粉菌吸器、菌丝和附着孢的形成,内吸活性差白粉病 硅噻菌胺能量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长残效,种子处理小麦全蚀病 吡噻菌胺机理独特,高活性、广谱、无交互抗性粉锈/霜霉/菌核环酰菌胺机理独特,灰霉特效灰霉/黑斑/ 菌核苯酰菌胺杀卵菌机理独特:抑制菌核分裂,无交抗,保护剂晚疫/霜霉病 环丙酰菌胺内吸保护,抑制黑色素合成,感病后加速抗菌素产生稻瘟病 噻酰菌胺阻止侵入诱导抗性,内吸传导,持效期长,环境影响小白粉/霜霉/稻瘟病氰菌胺内吸和残留活性好,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稻瘟病 双氯氰菌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稻瘟病 高效甲霜灵核糖体RNAⅠ合成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运转霜/疫/腐霉 高效苯霜灵卵菌病害 萎锈灵选择性内吸杀菌,萌芽种子除菌,刺激省黑穗/锈病

呋吡酰胺强烈抑制琥珀基质电子传递,内吸传导,长残效水稻纹枯病 甲呋酰胺内吸,种子处理,黑穗病(玉米除外)麦类黑穗病 氟酰胺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稻纹枯特效立枯/纹枯/雪腐 甲丙烯和咪唑类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新型/高效/广谱,保/治/铲/吸/渗所有真菌病害肟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无交抗,广谱/渗透/内吸/保护白粉/叶斑等 啶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熏蒸/耐雨水冲刷麦类病害 唑菌胺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转移/混用所有真菌病害氟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长效/速效所有真菌病害烯肟菌酯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所有真菌病害苯氧菌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保/治/铲/吸/渗水稻稻瘟病 烯肟菌胺-- 嘧菌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保/治/铲/吸/渗白粉/霜霉/纹枯肟嘧菌胺-- 水稻病害 噻菌灵抑制线粒体呼吸和细胞繁殖,有交抗,卵菌无效青霉/脐腐/菌核氟菌唑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保/治/铲/吸白粉/锈病/黑穗高效抑霉唑广谱,保护、治疗,优/广于抑霉唑锈病/灰霉/稻瘟咪唑菌酮线粒体呼吸抑制剂(辅酶Q-细胞色素C),常混用霜/疫/黑斑病氰霜唑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保护/长效/耐雨,卵菌特效霜霉/疫病 抑霉唑破坏霉菌细胞膜,常混用,多做保鲜剂青霉/绿霉/白粉咪鲜胺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广谱/ 非内吸/传导褐斑/白粉/叶枯恶咪唑甾醇和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灰霉特效,果树灰霉/褐腐/白粉

杀菌剂 -讲解

氨基磺酸类敌克松中毒 具一定内吸、渗透作 用的种子和土壤处理 剂。 注意:不能与碱性及 抗生素类农药混用 粉剂、可溶性粉剂 卵菌纲引起的病害,包括霜霉、腐霉、 疫病,还可兼治丝核菌引起的病害。 1)蔬菜病害 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粉剂对细土, 配成药土撒施 黄瓜立枯病、枯萎病:SP喷茎基部或 灌根 白菜、黄瓜霜霉病:SP喷雾 2)棉花苗期病害:SP 拌种。 3)水稻苗期立枯病:SP拌种。 4)烟草黑胫病:SP拌细土。 有机胂类 特点:丝核菌病害的特效药 杀菌毒理 1.与菌体内的谷胱甘肽、半胱氨酸、二硫辛酸等含-SH物质发生反应,使菌体正常代谢功能失调。 2.作为解偶联剂破坏菌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使ATP难以形成 禁用:福美胂 芳烃类及其它保护性杀菌剂 芳烃类五氯硝基苯低毒 注意:除强碱外,可 与常用农药混用。粉剂、可湿性粉剂 高效拌种剂和土壤消毒剂 防治丝核菌属、葡萄孢属、核盘菌属和炭腐菌引起的病害 百菌清低毒油剂,烟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 防治果树、蔬菜上锈病、炭疽病、白粉 病、霜霉病。 蔬菜病害防治:番茄早疫、晚疫及霜霉 病,WP喷雾。 药害:梨、柿易产生药害,桃、梅、苹 果高浓度易产生 现代选择性杀菌剂 特点:1、大都有选择性 2、大多具有内吸传导或至少能局部移动,有治疗作用(也有只有保护作用) 3、内吸剂特点:作用位点单一,选择性高,能进入植物体内(包括种子)治疗内部感染,还能输导到新生长的植物表面,使之得到保护 二甲酰亚胺类 特点:对灰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等引起的病害具有特效,且大多都是非内吸性的。 乙烯菌核利触,阻止病菌孢子萌 发后的芽管生长 低毒可湿性粉剂 对果树、蔬菜上灰霉、褐斑、菌核病有良好防效。 1)油菜菌核病、白菜黑斑病:WP对水喷雾。 2)番茄、黄瓜、葡萄灰霉病:WP对水喷雾。 注意:施药植物要在4-6片叶后,移栽苗要在缓苗后才能使用。低湿、干旱时慎用。 腐霉利低毒 保护和治疗作用,抑 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 合成 注意:长期单一使用 该药易产生抗性;不 可与碱性农药混用。可湿性粉剂,熏蒸剂,烟剂 果树、蔬菜、花卉等菌核病、灰霉病、 黑星病、褐腐病、大斑病防治。 1)油菜、番茄、黄瓜、向日葵菌核病: WP对水喷雾。 2)玉米大小斑病、樱桃褐腐病:WP 对水喷雾。 3)灰霉病(葡萄、番茄、桃、黄瓜、 葱、草莓):WP对水喷雾。 N C H3 C H3 N N SO3Na Cl Cl Cl Cl Cl N O2 Cl Cl N O CH3 CH2 O Cl Cl N CH3 CH3 O O

常用杀菌剂使用说明

常用杀菌剂使用说明 代森锌 1.作用特点原药为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臭鸡蛋味。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对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多种病菌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其有效成分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一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直接杀死病菌抱子,阻止病菌侵入,对作物安全。应掌握发病初期用药,持效期较短。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2.制剂60%、65%、8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发病初期,用80%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可防治瓜类猝倒病、立枯病、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隔7?10天再喷一次。 4 ?注意事项①不能与碱性农药及铜制剂混用。②本剂对人体皮肤、黏膜等有刺激作用,使用时要注意 安全保护。③应贮存于干燥、避光和通风良好的仓库中,以免分解。 代森锰锌(大生M45大生富、喷克、新万生、山德生、丰收、大胜) 1 ?作用特点代森锰锌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原药为灰黄 色粉末,在高温时遇潮湿也易分解。对高等动物低毒,对人的皮肤和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对鱼类有毒,在 试验剂量下,未发现“三致”现象。 2?制剂70 %、80%可湿性粉剂,42%悬浮剂,在各生产长家间因粉剂细度不同和药剂中增加黏胶剂等因素,防治效果各有千秋。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的炭疽病、疫病、霜霉病、叶斑病、黑点病等,用70%代森锰锌可 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施,隔7?10天后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也可选用80%大生M45或喷克、新万生等600?800倍,在发病初期喷施,隔6?7天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 4 ?注意事项①不能与碱性物质或铜制剂混用,但可与多种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混用。②高温季节,中午避免用药。③使用大生M45喷克、新万生等宜雨前喷施,雨后不必补喷,喷药要周到、均匀。 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 1 ?作用特点甲基硫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两种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当该药喷施于植物表面,并被植物体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经一系列生化反应,被分解为甲基苯并咪唑―乙―氨基甲酸酯(即多菌灵)。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病菌孢子萌发长出的芽管扭曲异常,芽管细胞壁扭曲等,从而使病菌不能正常生长达到杀菌效果。纯品为无色结晶,难溶于水,对酸碱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黏膜刺激性低,对鱼类毒性低,对植物安全。 2. 制剂50 %、70%可湿性粉剂。 3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用7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叶 霉病等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3%?0. 4% 进行拌种处理;或用7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枯萎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4 ?注意事项①可与石硫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但不能与含铜制剂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也不能长期 单独使用。①贮存于阴凉干燥处。③作物收获前14天停止使用。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3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mycoses)。在10万种以上的真菌中,能引起人类真菌病的真菌只有几百种,其中90%的人类真菌病仅由几十种真菌所引起,绝大多数病原性真菌自然存在于水、土壤和有机废料中,然而,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病则是由人体的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真菌可以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几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真菌按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 一、表面感染真菌 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的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此菌具嗜脂性。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此菌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65nm照射

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二、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是寄生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的反应。简称为癣(tinea),包括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头癣等。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皮肤癣菌大约有40多个种,分属于三个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33-1)、(表33-1)。 表33-1 皮肤癣菌的主要特征 侵犯部位形态特征 皮肤毛发指(趾)甲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菌丝 毛癣菌属 + + + 细长,棒形梨形,棒形多样 (少)壁薄,少见多见 小孢子菌属 + + —纺锤形,壁棒形,卵圆形球拍状 较厚,较多见较少见梳状 表皮癣菌属 + — + 梨形,壁较薄无单纯细菌丝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3章主要致病性真菌真菌感染引起得疾病称为真菌病(mycoses).在10万种以上得真菌中,能引起人类真菌病得真菌只有几百种,其中90%得人类真菌病仅由几十种真菌所引起,绝大多数病原性真菌自然存在于水、土壤与有机废料中,然而,发病率最高得念珠菌病与皮肤癣病则就是由人体得正常菌群得真菌引起.真菌可以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与条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几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真菌按其侵犯得部位与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与条件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 一、表面感染真菌 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与毛干得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得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此菌具嗜脂性.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得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此菌有粗短、分枝得有隔菌丝与成丛得酵母样细胞.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65nm照射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二、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得真菌主要就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得特性,就是寄生与皮肤角蛋白组织得浅

部真菌,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得表皮、毛发与指(趾)甲,而病理变化就是由真菌得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得反应。简称为癣(tinea),包括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头癣等。特别就是手足癣就是人类最多见得真菌病。皮肤癣菌大约有40多个种,分属于三个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与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形态、颜色与所产生得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33-1)、(表33-1). 皮肤毛发指(趾)甲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菌丝 毛癣菌属 + + +细长,棒形梨形,棒形多样 (少)壁薄,少见多见 小孢子菌属 + +—纺锤形,壁棒形,卵圆形球拍状 较厚,较多见较少见梳状 表皮癣菌属 + - + 梨形,壁较薄无单纯细菌丝 多见 (一)生物学性状 1、毛癣菌属毛癣菌属得真菌一般可引起人得皮肤、毛发与甲板感染,但各菌得亲嗜性不尽相同。 (1)主要种别: 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就是一类引起浅部真

常用杀菌剂的分类及简介

常用杀菌剂的分类及简介 杀菌剂可根据作用方式、原料来源及化学组成进行分类。 (一)按杀菌剂的原料来源分 1、无机杀菌剂如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升汞、石灰波 尔多液、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等。 2、有机硫杀菌剂如代森铵、敌锈钠、福美锌、代森锌、代森 锰锌、福美双等。 3、有机磷、砷杀菌剂如稻瘟净、克瘟散、乙磷铝、甲基立枯 磷、退菌特、稻脚青等。 4、取代苯类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敌克松等。 5、唑类杀菌剂如粉锈宁、多菌灵、恶霉灵、世高、丙环唑等。 6、抗菌素类杀菌剂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农用链 霉素、农抗120等。 7、复配杀菌剂如炭疽福美、杀毒矾、霜脲锰锌、甲霜灵• 锰锌、甲基硫菌灵•锰锌、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 8、其他杀菌剂如甲霜灵、菌核利、腐霉利、扑海因、灭菌丹、 克菌丹等。 (二)按杀菌剂的使用方式分 1、保护剂在病原微生物没有接触植物或没浸入植物体之前, 用药剂处理植物或周围环境,达到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其害,这种作用称为保护作用。具有此种作用的药剂为保护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硫酸铜、代森锰锌、百菌清等。

2、治疗剂病原微生物已经浸入植物体内,但植物表现病症处于潜伏期。药物从植物表皮渗人植物组织内部,经输导、扩散、或产生代谢物来杀死或抑制病原,使病株不再受害,并恢复健康。具有这种治疗作用的药剂称为治疗剂或化学治疗剂。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春雷霉素等。 3、铲除剂指植物感病后施药能直接杀死已侵入植物的病原物。具有这种铲除作用的药剂为铲除剂。如福美砷、石硫合剂等。 (三)按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传导特性分 1、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叶、茎、根、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经植物体液输导、扩散、存留或产生代谢物,可防治一些深入到植物体内或种子胚乳内病害,以保护作物不受病原物的浸染或对已感病的植物进行治疗,因此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如多菌灵、力克菌、绿亨2号、多霉清、霜疫清、甲霜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粉锈宁、、杀毒矾、拌种双等。 2、非内吸性杀菌剂指药剂不能被植物内吸并传导、存留。目前,大多数品种都是非内吸性的杀菌剂,此类药剂不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性,比较经济,但大多数只具有保护作用,不能防治深入植物体内的病害。如硫酸锌、硫酸铜、多果定、百菌清、绿乳铜、表面活性剂、增效剂、硫合剂、草木灰、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福美双等。 此外,杀菌剂还可根据使用方法分类,如种子处理剂、土壤消毒剂、喷洒剂等。

常见杀菌剂混用及混剂

蔬菜上常见杀菌剂混用及混剂 来源:《中国蔬菜》作者:王文桥发布日期:2011-11-16 16:38:07 查看次数:1433 次 摘要: 我国生产的农药品种中有大量的混剂,杀菌剂与杀菌剂或其他类型的农药现混现用的现象也很普遍。使用混剂或混用的目的在于扩大防治范围,延缓抗药性,增效,降低用药成本,省工省时。混剂或混用组合包括杀菌剂+杀菌剂、杀菌剂+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杀菌剂+生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桶混助剂(如加入0.03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一般将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混合使用,或将不同作用机理或作用方式的杀菌剂混用。例如,精甲霜灵+代森锰锌、霜脲氰+代森锰锌、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噁唑菌酮+代森锰锌提供内外双重保护,即广谱性的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在植物表面杀死分生孢子(或游动孢子)减少病菌侵入植物组织,从而起到预防发病作用,而精甲霜灵、霜脲氰、烯酰吗啉、噁唑菌酮可被植物组织吸收,抑制已侵入植物组织的病菌萌发的分生孢子(或休止孢)芽管伸长或附着孢生长、菌丝生长,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这种模式的混用往往有增效作用,同时扩大杀菌谱。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QoI类杀菌剂为呼吸作用抑制剂,对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与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啶菌恶唑等菌丝生长抑制剂混用也可起到增效作用。在少数情况下,相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也可加工成混剂,例如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均为病原真菌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制成的混剂30 %爱苗悬浮剂是利用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在速效性上的互补性而配制的;多菌灵和乙霉威均为病原真菌有丝分裂抑制剂,影响有丝分裂所必需的纺锤丝中微管蛋白的合成,多菌灵+乙霉威配制成的50 %万霉灵可湿性粉剂是利用多菌灵与乙霉威之间存在着负交互抗性关系而配制的。 1 需要使用混剂或混用的几种情况 有时在一个作物上同时发生一种以上病害,需要喷施两种不同的杀菌剂,有时还会病虫并发,需要喷施杀菌剂、杀虫剂,为节省喷药次数,将两种杀菌剂或将杀菌剂与杀虫剂混合使用也未尝不可。例如,在保护地栽培的黄瓜上常常同时发生粉虱或蚜虫和霜霉病、灰霉病等,通常将防治粉虱或蚜虫的药剂(吡虫啉)与防治霜霉病的药剂(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或防治灰霉病的药剂(异菌脲、烟酰胺、咯菌腈等)混用。在保护地栽培的番茄上也会同时发生粉虱和叶霉病、灰霉病、晚疫病等,可将杀虫剂与杀菌剂现混现用。 为了达到防病的目的或增强植株抗病性,促进植物生长或培育壮苗,也可将杀菌剂与植物生长促进剂混用。例如菜农普遍将生长素2,4-D与防治灰霉病的杀菌剂(咯菌腈、嘧霉胺等)混合后涂抹番茄花蕾(或称蘸花)。含有植物生长或发育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与杀菌剂也可混用,但要注意它们相互作用是否无害于杀菌剂的性能和作用。杀菌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微肥的混施,也必须注意杀菌剂与生长调节剂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好预先经过仔细的试验比较,确证没有副作用再混合使用。有机硅等许多表面活性剂与杀菌剂现混现用可改善药液在作物表面的湿润性、增加药剂的渗透性而提高效果,称为桶混助剂,一般的加用量为0.05 %~0.10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使用时的加入量约为0.03 %,由于在水中易于降解,只能现混现用。 有些农民为了节省喷药的时间,喜欢把多种农药一次性地混合后喷洒,称之为“四合一”、“一喷多防”……,这种方法需要谨慎使用,可能是危险的或不经济的,对植株造成药害,浪费部分不需要使用的药剂。因此,杀菌剂不宜任意混合使用。 2 杀菌剂混剂 混配制剂与混合使用不同,混合使用是由农药使用者根据需要将农药混合使用。混剂则是预先加工好的商品化制剂,用户买到了混剂后已不能改变其中的农药有效成分组成,因此,不管需要不需要,买来的混配制剂中的各种成分都只能一次性地全部喷出,一些原本并不需要的农药也都喷到作物上,可能会造成浪费,也会增加对环境保护的压力。农民在选用农药混剂产品时要查明其配方组成,避免造成浪费。目前蔬菜上常用的杀菌剂混剂见表1。

杀菌剂 30种常用杀菌剂

三十种常用杀菌剂 通用名称有效成分商品名称作用机理防治对象氢氧化铜波 尔多液(Copper hydroxide) 氢氧化铜 可杀得101、冠 菌铜、杀菌得、 冠菌清、猛杀 得、瑞扑、真菌 克 主要靠铜离子,铜离子被萌发的孢子 吸收,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以杀 死孢子细胞,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但 此作用仅限于阻止孢子萌发,也即仅 有保护作用。 细菌性病害,适用于瓜类的叶 斑病、早(晚)疫病、霜霉病、 炭疽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 以保护作用为主。 代森锰锌(Mancozeb)代森锰锌 大生M45、大生 富、喷克、新万 生、山德生、丰 收、大胜 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主要防治蔬菜霜霉病、炭疽 病、褐斑病等。 三乙膦酸铝 乙磷铝Fosety-Aluminiu m 三-(乙基磷 酸)铝 疫霉灵、乙磷 铝、疫霜灵 抑制病原真菌的孢子的萌发或阻止孢 子和菌丝体的生长。 主要防治黄瓜和白菜霜霉病、 水稻纹枯和稻瘟病、棉花疫 病、烟草黑胫病、橡胶割面条 溃疡病、胡椒病 甲霜灵·锰锌metalaxyl+m ancozeb [D,L-N-(2,6- 二甲基苯 基)-N-(2甲氧 基乙酰)丙氨 酸甲酯] 瑞毒霉.锰锌、 蕾多米尔.锰 锌、 甲霜灵主要是抑制了对a-鹅膏蕈碱 不敏感的RNA聚合酶A,从而阻碍了 rRNA前体的转录,具体胡抵制机理尚 不清楚。代森锰锌主要是抑制菌体内 丙酮酸的氧化。 对霜霉菌、疫霉菌和腐霉菌所 致的病害均有效 氟吗啉flumorph 4-[3-(3,4-二甲 基苯基)-3-(4- 氟苯基)丙烯 酰]吗啉 灭克 有关氟吗啉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仍不 清楚。Kuhn等根据其杀菌谱、杀菌活 性及形态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推测其主 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细胞壁物质的 合成或组装。 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霜 霉病及晚疫病等病害.。 霜霉威Propamocarb 3-(二甲基 氨基)丙基 氨基甲酸丙 酯 普力克、霜霉威 盐酸盐、丙酰胺 可抑制病菌细胞膜的形成,抑制菌丝 生长和孢子萌发,减少孢子囊形成和 游动孢子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 目的。 防治蔬菜、果树的霜霉病、疫 病、猝倒病(腐霉和疫霉)有 优异的效果(对霜霉病、晚疫 病特效)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重点卵菌门 烯酰吗啉· 锰锌Mancozeb+ Dimethomorph, W.P. 4-[3-(4-氯苯 基)-3-(3,4-二 甲氧基苯氧 基)丙烯酰]吗 啉和代森锰锌 安克-锰锌 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而起作用,只 有Z型异构体有活性,但是,由于在光 照下两异构体间可迅速相互转变,因 此Z型异构体在应用屯E型异构体是 一样的, 用于防治霜霉病、疫病、灰霉 病等病害 氟吡菌胺· 霜霉威Fluopicolide+ Propamocarb 氟吡菌胺和 3-(二甲基 氨基)丙基 氨基甲酸丙 酯 银法利 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特点特 异性蛋白而表现杀菌活性,具有独特 的“薄层穿透力”,可加强药剂的横向 传导性及纵向输送力,对病原菌的各 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另一 单剂霜霉威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菌 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病菌细胞膜成 分的磷脂和脂肪酸的生化合成,抑制 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孢子萌发, 具有局部内吸作用 主要防治霜霉病、疫病、晚疫 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纲病害 霜脲氰·锰锌Cymoxanil+M ancozeb 1-(2-氰基-2- 甲氧基亚胺 基)-3-乙基脲 和代森锰锌 克霜、霜霸、 克露、妥冻 通过抑制病原菌细胞线粒体的电子转 移使氧化磷酸化的作用停止,使病原 菌细胞丧失能量来源而死亡 对疫霉、壳二孢属、尾孢属等 真菌性病害如疫霉病、霜霉病 均特效。 多菌灵Carbendazim 苯并咪唑-2- 氨基甲酸丙酯 苯并咪唑44号、 棉萎灵、贝芬 替、保卫田、枯 萎立克、 干扰真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 成,从而细胞分裂 防治瓜类枯萎病、蔓枯病、炭 疽病、白粉病、霜霉病,叶斑 病等多种病

第34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4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主要致病性真菌由于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大致分为浅部感染真菌和深部感染真菌。其中浅部感染真菌又可分为皮肤感染真菌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而深部感染真菌主要包括地方性致病真菌和机会性感染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 一、皮肤感染真菌 皮肤感染真菌主要侵犯浅层皮肤,包括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引起皮肤癣症。根据它们侵犯皮肤的深浅程度和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状况可分为表面感染真菌和皮肤癣菌两类。 表面感染真菌主要侵犯人体皮肤浅表的角质层和毛干,引起慢性、轻微症状或无症状的感染,一般仅影响美观,而不造成宿主身体不适。由于这类真菌不侵犯组 织细胞,因此也不引起免疫应答。 黑毛结节菌(Piedraia borfae)以及引起白 拉色菌,由该菌引起的花斑癣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以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多见,我国以南方居多。 糠粃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酵母样真菌,多寄居于机体富有皮脂腺的部位,属皮肤正常菌群成员,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潮湿、多汗、卫生条件差、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罹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时易发生该病。因该病与多汗有关,俗称“汗斑”。皮疹好发于躯干、上臂、腹部、面颈部,亦可累及臀部、腋窝及腹股沟等部位。皮损为粟粒、黄豆及到蚕豆大,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疹,其上有时可见细小糠秕样鳞屑,由于色素变化,病变处颜色深浅不一,故称“花斑癣”。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

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故陈旧损害常为色素减退斑。斑疹可扩大或自行愈合,一般不出现炎症反应。 该病根据临床症状不难诊断。必要时可刮取皮损处鳞屑涂片,经10%KOH处理后镜检。也可采用透明胶带取材法,将透明胶带贴于病变皮肤表面,数分钟后揭下贴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或经染色后镜检,可见卵形、厚壁孢子和短粗、腊肠样菌丝。另可通过紫外线灯照射皮损处进行观察,若皮损处呈黄色荧光,即可确诊。治疗可局部使用益康唑、克霉唑霜、2.5%硫化硒或20%-40%硫代硫酸钠涂擦,病变严重者宜口服酮康唑、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 皮肤癣菌是仅侵犯皮肤表面角质化的组织(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不感 它们共包括约40个左右菌种。皮肤癣菌不能在37оC及有血清的条件下生存,这可能是它们仅侵犯角质化组织的原因。与表面感染真菌不同的是皮肤癣菌抗原成分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宿主皮肤的病理改变。 1.生物学性状皮肤癣菌在沙保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以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

农用杀菌剂基础知识(全)

杀菌剂 概述 一、杀菌剂的涵义 广义:对病原菌有杀灭作用、抑制作用或通过间接途径控制植物病害的化学物质。 杀灭作用:杀菌作用,一定浓度的杀菌剂与病原菌接触使之生命活动停止,病原菌脱离杀菌剂接触,病菌生命活动也不能恢复。与药剂浓度与处理时间有关。 抑菌作用:解除药剂对病菌影响,病菌生命活动恢复。与杀菌剂毒力也有关。杀菌作用的药剂对病菌影响(表现): 现象:病菌生命活动停止,孢子不能萌发,但在此浓度下不能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 代谢:阻止能量生成,阻止呼吸作用。 抑菌作用: 现象:抑制菌丝生长,不影响孢子萌发 代谢:抑制生物合成 大多数保护性杀菌剂表现为杀菌作用,大多数内吸性杀菌剂表现为抑菌作用。如多菌灵0.5μg/ml抑制B.Cinerea菌丝生长,但1000μg/ml也不抑制孢子萌发。噻瘟唑对离体条件下的稻梨孢无作用;α-羟基丁酸,处理大豆,使其气孔关闭,防治锈病。 二、杀菌剂较杀虫剂发展缓慢的原因 1.防治对象不同 杀虫剂的防治对象是昆虫,寻找一个既能杀死害虫,又对植物无害的药剂较容易,因为昆虫与植物是不同的两界生物,一个属于动物界,一个为植物界,二者的亲缘关系较远。 杀菌剂的防治对象是病原微生物,而病原物、真菌、细菌等植物病原菌先同属于一界生物即植物界,尽管目前已将真菌、细菌等病原物与植物分为两界,即菌物界与植物界,但它们间的亲缘要近的多,特别是一些严格寄生菌与植物是休戚相关的,植物本身的变化会影响到菌类的代谢,反过来菌类的代谢也会影响到植物的发育,菌体与寄主植物有同样的代谢过程和酶系统,因此杀菌剂的选择系数(生物体差异性)就比杀虫剂小的多,也就是说要筛选一个既能杀死或抑制病原物而对植物不产生药害的杀菌剂,就比筛选一种能够杀死害虫而对植物无害的杀虫剂困难的多。 2.寄生的部位不同 病原微生物主要寄生于植物的内部,而害虫则是暴露在外部,因此一个好的杀菌剂必须渗入到植物体内方才能发挥作用,而杀虫剂则有所不同,没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也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要研制既能渗入植物内杀死病菌,而又不毒害植物的药剂,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不过这个问题随着内吸杀菌剂的发展,是可以较好地解决的。一般杀菌剂对人的急性毒性比杀虫剂轻得多,但由于杀菌剂要求有较长的残效期,残毒等问题就比杀虫剂严重。 3.人们认识上的不足 由于植物病害的特点和人们对病害的认识的不足,如病害在潜伏期往往症状不明显,人们对其造成的损失也往往估计不足,因此杀菌剂的发展总的比杀虫剂缓慢。 三、杀菌剂发展历史 杀菌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第一个时期,是指古时期到1882年。该时期主要是以元素硫为主的无机杀菌剂时期,故称之为硫杀菌剂时期。 1705年,升汞(HgCl2)开始用于木材防腐和种子消毒。 1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 法 https://www.doczj.com/doc/681762538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二、实验原理 抑菌圈法即水平扩散法基本原理是在已接种供试菌的琼脂培养基上施以少量抗菌性物质或杀菌剂,使之接触培养基和病菌,经定温培养一定时间后,因药剂的渗透扩散作用,施药部位周围因杀死了病菌而抑制了其在培养基上的生长,从而产生了抑菌圈。在一定范围内,抑菌圈直径的平方或面积与药剂浓度的对数呈直线函数关系,从而可比较供试样品杀菌活性大小。其最大优点是精确度高,操作简单,能较快得出结果。但测定结果受药剂溶解性和扩散能力影响很大,具一定局限性。根据药剂施加在琼脂培养基表面方式不同,又分为管碟法(牛津杯法)、滤纸片法、孔碟法、滴下法等,其中以管碟法和滤纸片法应用最广。 三、实验材料 供试药剂:速克灵或扑海因。供试病原菌:番茄灰霉病菌。 实验器材:无菌水、无菌接种针、灭菌三角瓶、玻璃珠、灭菌双层纱布、75%酒精棉球、消毒摄子、移液管、试剂瓶、吸耳球、超净工作台、胶头滴管、尺子。 四、实验方法 采用管碟法。将供试药剂加于放置在琼脂培养基表面的用不锈钢制成的小圆筒(又称为牛津杯,一般为外径8 mm,内径6 mm,高10 mm)内,定温培养一定时间后测量抑菌圈大小。 1.配制药液:用灭菌蒸馏水将供试药剂配成一系列梯度浓度,一般5-7个浓度。灭菌蒸馏水为对照。 2.制备一定“浓度”的供试菌悬浮液:如真菌,则宜用孢子悬浮液。在培养好的菌种上倒入10 mL灭菌水,用接种针轻轻刮动平面孢子悬浮,倾于灭菌三角瓶内(事先装数粒玻璃珠)摇动5 min,将孢子悬浮液用灭菌双层纱布过滤入另一灭菌三角瓶内。用低倍(15×20倍)显微镜检查,调节孢子浓度,每视野80-100个孢子为宜;以上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动作要迅速准确。 3.浇制双层培养基:将装在试管内已灭菌的清水琼脂培养基10 mL溶化后,趁热倒入9 cm 直径培养皿中,水平冷凝。将适合供试菌生长发育的100 mL培养基熔化后冷至45-50℃左右后,迅速吸取10 mL菌液加入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后,立即吸取5 mL带菌培养基加在已凝固的清水琼脂培养基上,并使之均匀地铺在底层上。

常见的真菌性疾病

常见的真菌性疾病 真菌性疾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核细胞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叶绿素,以寄生和腐生方式吸取营养,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 真菌的基本形态是单细胞个体(孢子)和多细胞丝状体(菌丝)。估计全世界已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其中绝多数对人类无害,只有少数真菌(约200余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真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2℃~36℃,湿度95%~100%,pH5~6.5。真菌不耐热,100℃时大部分真菌在短时间内死亡,但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紫外线和X射线均不能杀死真菌,甲醛、石炭酸、碘酊和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均能迅速杀灭真菌。 按照菌落形态,真菌可分为酵母菌(yeast)和霉菌(mold)两大类,前者菌落呈乳酪样,由孢子和芽生孢子组成,后者菌落呈毛样,由菌丝组成,故又称为丝状真菌。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养时呈菌丝形态,而在组织中或在37℃培养时则呈酵母形态,称为双相真菌。 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浅部真菌 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dermatophyton),包括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和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简称癣(tinea)。目前浅部真菌病仍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等),少数按皮损形态的传统命名,如叠瓦癣、花斑癣。皮肤癣菌病为接触传染,不洁的卫生习惯、多汗浸渍、共用拖鞋、毛巾、梳子及接触患癣的动物是皮肤癣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深部真菌 深部真菌病一般按致病菌命名(如着色芽生菌病、念珠菌病等)。多数深部真菌系条件致病,多侵犯免疫力低下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增多,器官移植、各种导管和插管技术的开展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机会也不断增加,同时还发现了许多新的致病菌种。 头癣 头癣是头皮和头发的浅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 发病原因 头癣是真菌感染头皮和头发所引起的疾病。患了头癣,头皮上会出现很多灰白鳞屑或大片的黄痂,还可引起头发折断或脱落。严重者头发参差不齐甚至所剩无几,即人们所说的“癞痢头”。 头癣的发生主要是通过接触头癣患者或有病的动物而被传染的,从自然界中感染来的极罕见。正常人与患头癣者经常密切接触,特别是儿童在一起玩耍,头碰头的接触,很容易被传染。还有与有病的动物接触后患病,这都属于直接传染。如果使用头癣患者用过的帽子、头巾、枕头、梳子或理发推子、剪刀等也可被传染,这叫做间接传染。可见头癣是很容易传染的。过去头癣在我国流行很广,医院里常可看到头癣患者。 但是,真菌感染后不一定都引起头癣,这与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密切相关。大多数成人对真菌抵抗力较强,而儿童较弱,所以头癣多见于儿童。

生物杀菌剂

植物病害是农业生产的大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每年因植物遭受病害造成的减产平均损失为总产量的10%~15%。目前,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手段为化学杀菌剂。但由于化学农药潜在的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植物病原菌抗性的发展等问题,使得化学农药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限制。生物农药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兴趣。按来源分类,农药分为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生物源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生物农药的概念较为含糊,可以认为等同于生物源农药。据统计,目前国际上生物农药产品已超过100多种,但90%以上是生物杀虫剂。专家预测第二类重要的商业化的生物农药将是生物杀菌剂。我国生物杀菌剂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50年代初,但发展迅速,至今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井冈霉素、赤霉素生产国。井冈霉素也已成为我国农药杀菌剂销售和使用量名列前茅的品种。从综合产业化规模与其研究深度上分析,井冈霉素、赤霉素、已成为我国生物杀菌剂产业中的拳头产品和领军品种,而农用链霉素、农抗120、多抗霉素、中生菌素等产业化品种已成为我国生物杀菌剂产业的中坚力量。这些品种现有的市场规模已占到生物杀菌剂的90%左右,它们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我国未来生物农药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 一、生物杀菌剂分类介绍 目前已经开发的生物杀菌剂基本上都是细菌、真菌及抗生素类的微生物杀菌剂,主要有农用抗生素、细菌杀菌剂、真菌杀菌剂和病毒杀菌剂等类型。微生物杀菌剂主要抑制病原菌能量产生、干扰生物合成和破坏细胞结构,内吸性强、毒性低,有的兼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微生物杀菌剂,有井冈霉素、公主岭霉素、赤霉素、春雷霉素、农抗120、农抗5102、中生菌素、武夷菌素等。我国常用生物杀菌剂及其防治对象见表1。 1.农用抗生素 农用抗生素杀菌剂是由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低浓度时可抑制或杀灭作物病原菌及调节作物生长发育。国外以日本发展最快,居世界领先。先后开发了春日霉素、灭瘟素、多氧霉素、灭孢素等。我国农用抗生素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井冈霉素、农抗120、春雷霉素、庆丰霉素,多抗霉素、公主岭霉素、中生菌素、武夷菌素等农用抗生素品种相继开发和利用。当前,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是我国生物杀菌剂的主导力量。 1.1灭瘟素 灭瘟素是土壤放线菌有色产色链霉菌产生的抗菌素,以苄基苯磺酸盐的形式出售。它是一种具有防治作用的触杀性杀菌剂,对细菌和真菌细胞的生长表现出广泛的抑制作用。日本登记商品名为Bla-S(灭瘟素),可防治稻瘟病,但对苜蓿、茄子、三叶草、马铃薯、大豆、烟草和番茄等作物有药害,过量使用水稻叶子会产生黄色斑点。尽管灭瘟素对哺乳动物有毒,大鼠急性经口半致死剂量为50mg/kg,大鼠急性皮肤接触LD50>500mg/kg,但因其环境兼容性好而得到广泛应用。 1.2春日霉素 春日霉素又称春雷霉素,是土壤放线菌春日链霉菌产生的抗菌素。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甜菜、芹菜叶斑病、水稻和蔬菜细菌性疾病以及苹果和梨的黑斑病,它是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春日霉素在浓度低至20mg/L时就有防治稻瘟病的作用。有数据表明,春日霉素对豌豆、蚕豆、大豆、葡萄、柑橘和苹果有轻微的药害,但对水稻、马铃薯、甜菜、番茄以及其他蔬菜没有药害。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春日霉素以盐酸盐的形式出售,有可湿性粉剂粉剂、超微量喷雾剂和颗粒剂等型剂,商品名为Kasugamin和Kasumin。春日霉素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较低,环境相容性好,对非靶标机体和环境友好。药剂应存放在阴凉处,稀释的药液应一次用完,如果搁置易污染失效,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常用杀菌剂介绍介绍

常用杀菌剂介绍 发布日期:2011-12-20 人气:11319来源:北京园林植保网 1、宝丽安又叫多氧霉素,宝丽安是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开发的生物杀菌剂,通用名为多氧霉素B.常用剂型为10%可湿性粉剂.宝丽安对多种经济作物的病原菌具 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对其引起的病害如黑斑病,叶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赤星病等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功效;对人畜安全性高;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具有高效内吸治疗的效果,一般用药浓度为800-1200倍液,可以防黑斑、灰霉、疫病、立枯。注意:(1)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2)与多菌灵、代森锰锌混用效果更好2、多抗霉素与宝丽安有效成分相同,属国产多氧霉素。是广谱性肽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是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黑斑、白粉、锈腐、灰霉、立枯等多种真菌性病害目前市场上有水剂和粉剂两种。水剂一般施药浓度在800-1000倍。注意:(1)不可与碱性或酸性农药混用,以免影响药效。(2)与菌核净混用,对预防灰霉有特效。 3、井冈霉素又叫有效霉素,是从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产生的水溶性葡萄糖苷类抗生素,特点是一种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易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其内迅速传导,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生长和发育。具有极强的内吸性,也有治疗作用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病害,对高等动物低毒,残效期为15-20天,20%井冈霉素结合其他农药喷施,防治多种病害,一般用药浓度为1000-2000倍。注意:(1)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2)具有杀菌、促长、增效的作用;(3)、属抗菌素类农药,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并注意防腐、防霉、防热。 4、72%农用链霉素又叫细菌清、细菌特克。性能与特点农用链霉素为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杀菌谱广,特别是对细菌性病害效果较好,具有内吸作用,能渗透到植物体内,并传导到其他部位。对人、畜低毒,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毒性亦很小。本品属于抗生素类农药,低浓度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是有杀菌的作用,对防治各种细菌性病害

杀菌剂药害

药害类型 一般按药害发生时间或症状性质分类。按药害发生时间可分为: 直接药害??施药后对当季作物造成药害; 间接药害??对下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如三唑类对下茬双子叶作物和敏感粳稻的生长抑制而表现的药害等。 按药害发生的症状可分为: 可见药害??可观察的形态上的药害。这是人们最容易发现的问题。 隐性药害??无可见症状,但影响产量和品质。这种药害往往被人们忽视。如三唑类阻止叶面积增加,减少总光合产物;叶菜、果实变小,产量下降;可能使水稻穗小,千粒重下降;改变不饱和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蛋白质减少等。嘧菌酯可增加赤霉病菌毒素的产生;重金属杀菌剂也常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和生殖生长,使结实率下降。 5、药害症状 发育周期改变??出苗、分蘖、开花、结果、成熟期推迟,生长缓慢; 缺苗??包衣、拌种、浸种降低发芽率,或发芽后不能出土苦死; 变色??失绿、花叶、黄花、叶缘叶尖变色、或根、果变色; 形态异常??改变果形、植株矮缩、不抽穗、花果畸形; 坏死??枯斑、枯萎等。 二、不同类型杀菌剂的药害及其控制策略 (一)多位点杀菌剂 多位点杀菌剂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一般选择性较差,作用靶点在靶标和非靶标生物中没有差异或差异较小,使用时主要利用病原菌与作物对药剂的忍耐程度差异,选择适当时期合理使用剂量。这种类型的杀菌剂必须不具有内吸性,以免药害,防治植物病害只具有保护作用。如果加工中加入渗透剂或颗粒过细,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植物体,即可造成药害。 多位点杀菌剂的主要种类和品种无机杀菌剂(铜制剂、硫制剂等)、有机硫杀菌剂(福美锌、福美双、福美甲胂、丙森锌、代森锌、代森铵、代森锰锌、二硫氰基甲烷等)、取代苯类(五氯硝基苯、百菌清)、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扑海因、菌核净)、植物素杀菌剂(乙蒜素)。 铜素杀菌剂

主要致病性真菌讲解学习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3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mycoses)。在10万种以上的真菌中,能引起人类真菌病的真菌只有几百种,其中90%的人类真菌病仅由几十种真菌所引起,绝大多数病原性真菌自然存在于水、土壤和有机废料中,然而,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病则是由人体的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真菌可以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几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真菌按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 一、表面感染真菌 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的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此菌具嗜脂性。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此菌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

外线波长365nm照射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二、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是寄生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的反应。简称为癣(tinea),包括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头癣等。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皮肤癣菌大约有40多个种,分属于三个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33-1)、(表33-1)。 表33-1 皮肤癣菌的主要特征 侵犯部位形态特征 皮肤毛发指(趾)甲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 菌丝 毛癣菌属 + + + 细长,棒形梨形,棒形 多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