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色。

文章先叙述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此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1),东得百里奚于宛(2),迎蹇叔于宋(3),求邳豹、公孙支于晋(4)。此五子者,不产(5)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6)。孝公用商鞅(7)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8),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9)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10)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11),西并巴(12)、蜀,北收上郡(13),南取汉中(14),包九夷(15),制鄢、郢(16),东据成皋(17)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18),使之西面事秦,功施(19)到今。昭王得范雎(20),废穰侯(21),逐华阳(22),强公室,杜私门,蚕食(23)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24)四君却客而不内(25),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26),有随和之宝(27),垂明月(28)之珠,服太阿(29)之剑,乘纤离(30)之马,建翠凤之旗(31),树灵鼍(32)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33)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34),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35),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36),江南(37)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38)。所以饰后宫,充下陈(39),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40),傅玑之珥(41),阿(42)缟(43)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44),佳冶窈窕(45),赵(46)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47),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48)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49)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50),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51)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52)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53)敌国,却宾客以业(54)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55)”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56),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57),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作品注释

(1)由余:亦作“繇余”,戎王的臣子,是晋人的后裔

百里奚

。穆公屡次使人设法招致他归秦,以客礼待之。入秦后,受到秦穆公重用,帮助秦国攻灭西戎众多小国,称霸西戎。戎,古代中原人多称西方少数部族为戎。此指秦国西北部的西戎,活动范围约在今陕西西南、甘肃东部、宁夏南部一带。

(2)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被俘,后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臣妾之一送往秦国。逃亡到宛,被楚人所执。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出,用上大夫,故称“五羖大夫”。是辅佐秦穆公称霸的重臣。宛(yuān),楚国邑名,在今河南南阳市。

(3)蹇(jiǎn)叔:百里奚的好友,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把他从宋国请来,委任为上大夫。百里奚对穆公说:“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宋,国名,或称“商”“殷”,子姓,始封君为商纣王庶兄微子启,西周初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将商旧都周围地区封给微子启,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约有今河南东南部及所邻山东、江苏、安徽接界之地。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大臣剔成肸(即司城子罕)逐杀宋桓侯,戴氏代宋。公元前286年被齐国所灭。

(4)求:一说作“来”。邳豹:晋国大夫邳郑之子,邳郑被晋惠公杀死后,邳豹投奔秦国,秦穆公任为大夫。公孙支,“支”或作“枝”,字子桑,秦人,曾游晋,后返秦任大夫。晋,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成王之弟叔虞,建都于唐(今陕西翼城县西),约有今山西西南部之地。春秋时,晋献公迁都于绛,亦称“翼”(今山西翼城县东南),陆续攻灭周围小国;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晋景公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西),亦称“新绛”,兼并赤狄,疆域扩展到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一角。春秋后期,公室衰微,六卿强大。战国初,被执政的韩、赵、魏三家所瓜分。公元前369年,最后一位国君晋桓公被废为庶人,国灭祀绝。

(5)产:生,出生。

(6)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这里的“二十”应当是约数。并,吞并。

(7)孝公:即秦孝公。商鞅:卫国公族,氏公孙,亦称公孙鞅,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死后入秦,受到秦孝公重用,任左庶长、大良造,因功封于商(今山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号称商君。于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奠定秦国富强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被车裂身死。

(8)殷盛:指百姓众多而且富裕。殷,多,众多。

(9)魏:国名,始封君魏文侯,系晋国大夫毕万后裔,于公元前403年与韩景侯、赵烈侯联合瓜分晋国,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文侯任用李悝改革内政,成为强国。梁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因亦称”梁”。后国势衰败,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公元前340年,商鞅设计诱杀魏军主将公子昂,大败魏军。同年又与楚战,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

(10)惠王:即秦惠王,名驷,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年至前311年在位。于公元前325年称王。张仪,魏人,秦惠王时数次任秦相,鼓吹“连横”,游说各国诸侯事奉秦国,辅佐秦惠文君称王,封武信君。秦武王即位,入魏为相。于公元前310年去世。此句以下诸事,均为张仪之计,因为张仪曾经作为宰相,执掌秦国权柄,所以以下诸事均出于他的谋划。

(11)三川之地:指黄河、雒水、伊水三川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韩宣王在此设三川郡。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兵攻取三川大县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取得韩三川全郡,重设三川郡。

(12)巴:国名,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为子国,称巴子国,在今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一带。战国中期建都于巴(今四川重庆节)。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领兵攻灭巴国,在其地设置巴郡。“蜀”,国名,周武王时曾参加灭商的盟会,有今四川中部偏西地区。战国中期建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等领兵灭蜀,在其地设置蜀郡。

(13)上郡:郡名,原为楚地,今陕西榆林。魏文侯时置,辖境有今陕西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东北到子长县、延安市一带。公元前328年魏割上郡十五县给秦,前312年又将整个上郡献秦。秦国于公元前304年于此设置上郡。

(14)汉中:郡名,今陕西汉中。楚怀王时置,辖境有陕西东南和湖北西北的汉水流域。公元前312年,被秦将魏章领兵攻取,秦于此重置汉中郡。

(15)包:这里有并吞的意思。九夷:此指楚国境内西北部的少数部族,在今陕西、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区。

(16)鄢(yān):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春秋时楚惠王曾都于此。郢(yǐng):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市西北纪南城。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

(17)成皋: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地势险要,是著名的军事重地。春秋时属郑国称虎牢,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属韩,公元前249年被秦军攻取。

(18)六国之从:六国合纵的同盟。六国,指韩、魏、燕、赵、齐、楚六国。从,通“纵”。

(19)施(yì):蔓延,延续。

(20)昭王:即秦昭王,名稷,一作侧或则,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范雎(jū),一作“范且”,亦称范叔,魏人,入秦后改名张禄,受到秦昭王信任,为秦相,对内力主废除外戚专权,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封于应(今河南宝丰县西南),亦称应侯,死于公元前255年。

(21)穰(ráng)侯:即魏冉,楚人后裔,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异父弟,秦武王去世,拥立秦昭王,任将军,多次为相,受封于穰(今河南邓县),故称穰侯,后又加封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因秦昭王听用范雎之言,被免去相职,终老于陶。

(22)华阳:即华阳君芈戎,楚昭王母宣太后之同父弟,曾任将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先受封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县北),故称华阳君,后封于新城(今河南密县东南),故又称新城君。公元前266年,与魏冉同被免职遣归封地。

(23)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侵占。

(24)向使:假使,倘若。

(25)内:同“纳”,接纳。

(26)今陛下致昆山之玉:如今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宝玉。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致,求得,收罗。昆山,即昆仑山。

(27)随和之宝:即所谓“随侯珠”和“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所得的夜明珠和楚人卞和来得的美玉。(28)明月:宝珠名。

(29)太阿(ē):亦称“泰阿”,宝剑名,相传为春秋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

(30)纤离:骏马名。

(31)翠凤之旗:用翠凤羽毛作为装饰的旗帜。

(32)鼍(tuó):亦称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皮可蒙鼓。

(33)说:通“悦”,喜悦,喜爱。

(34)犀象之器:指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

(35)郑: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宣王弟友,公元前806年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春秋时建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县),有今河南中部之地,公元的375年被韩国所灭。卫,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武王弟康叔,初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后迁都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县),有今河南北部、山东西部之地。公元前254年被魏国所灭。郑、卫之女,此时郑、卫已亡,当指郑、卫故地的女子。后宫,嫔妃所居的宫室,也可用作嫔妃的代称。

(36)駃騠(juétí):骏马名。外厩(jiù),宫外的马圈。

(37)江南:长江以南地区。此指长江以南的楚地,素以出产金、锡著名。

(38)西蜀丹青:蜀地素以出产丹青矿石出名。丹,丹砂,可以制成红色颜料。青,青,可以制成青黑色颜料。采,彩色,彩绘。

(39)充下陈:此泛指将财物、美女充买府库后宫。下陈,殿堂下陈放礼器、站立傧从的地方。

(40)宛珠之簪:缀绕珍珠的发簪。宛,缠绕,或以“宛”为地名,指用宛(今河南南阳市)地出产的珍珠所作装饰的发簪。

(41)傅:附着,镶嵌。玑,不圆的珠子。此泛指珠子。珥(ěr),耳饰。

(42)阿:细缯,一种轻细的丝织物。或以“阿”为地名,指齐国东阿(今山东东阿县)。

(43)缟(gǎo):未经染色的绢。

(44)随俗雅化:随合时俗而雅致不凡。

(45)佳冶窈窕:妖冶美好的佳丽。佳,美好,美丽。冶,妖冶,艳丽。窈窕(yǎotiǎo),美好的样子。

(46)赵:国名,始封君赵烈侯,系晋国大夫赵衰后裔,于公元前403年与魏文侯、韩景侯联合瓜分晋国,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东南),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古人多以燕、赵为出美女之地。

(47)瓮(wèng):陶制的容器,古人用来打水。缶(fǒu),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秦人将瓮、缶作为打击乐器。搏髀(bì),拍打大腿,以此掌握音乐唱歌的节奏。搏,击打,拍打。髀,大腿。

(48)郑:指郑国故地的音乐。卫,指卫国故地的音乐。桑间,桑间为卫国濮水边上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南,有男女聚会唱歌的风俗。此指桑间的音乐,即本书《乐书》的“桑间濮上之音”。昭,歌颂虞舜的舞乐。”虞,按《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引南化本、枫山本、三条本等作“护”,当为歌颂商汤的舞乐。武,歌颂周武王的舞乐。象,歌颂周文王的舞乐。

(49)太山:即泰山。让,辞让,拒绝。

(50)择:舍弃,抛弃。细流,小水。

(51)却:推却,拒绝。

(52)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53)黔首:泛指百姓。无爵平民不能服冠,只能以黑巾裹头,故称黔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称百姓为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资,资助,供给。

(54)业:从业,从事,侍奉。

(55)赍盗粮:把武器粮食供给寇盗。赍(jī):送,送给。

(56)损民以益雠:减少本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力。益:增益,增多。雠,通“仇”,仇敌。

(57)外树怨于诸侯:指宾客被驱逐出外必投奔其它诸侯,从而构树新怨。[1]

白话译文

创作背景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3-5]

作品赏析

内容鉴赏

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出的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思想。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作者先谈历史,以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都来自诸侯各国。作者一方面列举客卿对于秦国的历史功绩,得出“使秦成帝业……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以负于秦哉”,打动秦王;另一方面,分析留客逐客的利弊,晓以利害,“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然后反复推论,归结到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就是“动

言中务”,从利害关系上立论,正点到秦王要称霸的雄心。接下来又从“地广者粟多”等联系到泰山、河海的比喻,再转到“弃黔首以资敌国”的错误,归结到“今逐客以资敌国”的危殆,进一步证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这样波澜起伏,正是“飞文敏以济辞”(刘勰语),终于打动了秦王。[6-7]

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谏逐客书》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可谓骈体之祖。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1][4]

艺术特色

作者善用比喻。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如文中写道:“夫击瓮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任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德。此外,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借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雠”的愚蠢行为,形象而具有说服力。

文章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言调谐美,不乏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有文采。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选录此篇为“骈体初祖”,指出了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8]

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称:“李斯之止逐客,并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9]

宋代李涂在《文章精义》写道:“中原诸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犹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复议论,深得作文之法。”

林云铭《古文新义》:“秦之逐客,以宗室大臣谓诸侯人来事秦者,皆为其主游间耳。李斯既在逐中,其上书不便作谏止语故。……利害凿凿可睹,不必请除其令,而令自除,乃不谏止之谏止也。细玩行文,落笔时必有一段无因见逐不能自平之气。故不禁其拉杂错综,忽而正说,忽而倒说,忽而复说,莫可端倪,如此所以为佳。”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10]

公文特性

实效性

首先是《谏逐客书》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实效,就是要讲求实用,注重效果,这就涉及到公文的目的及功能。公文不像艺文那样,优游浸渍,潜移默化,以美感人,公文乃是“政事之先务”,它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公务,它的功能是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公文是一种实用性程式性的文书,以此区别于一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公文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衡量公文实用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所以公文撰制时必须事先预计效果,办理时讲究效率,客观上注重功效。徐望之《公牍通论》指出:“事前体察周详,令出务求实效。”这说的是下行公文。上行公文也要做到“下情不壅于上闻,谋事惟期其必达”。一篇公文,如果实用性不大,效果不显著,就很难说是上乘之作。因此,实效性显著,应是好公文的重要条件。以此看来,

《谏逐客书》正是具有实效性显著的特点。这篇公文最成功之处就在于,该文一上秦王,就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满意的效果。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曾这样叙述过李斯上书的前因后果:“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当时秦王的逐客令已下,李斯也在被逐之列,而凭此上书,竟能使秦王收回成命,由逐客变为留客、用客、重客,这就不能不承认《谏逐客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文的实效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11]

论断典范

其次,《谏逐客书》在“对事的论断”方面堪称典范。“对事的论断”为公文的一个重要特征。事是公文的内容,论断是对公文内容的表达方式。“对事的论断”体现了公文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显然,公文须有事,刘勰所说“言事于主”、“指事造实”,徐望之所说“谋事惟期其必达”、“尚实事不尚虚文”,都指出公文的内容就是事,因为公文就是办实事的。但是公文在表达事时,不必对其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叙述,往往是高度概括,或者点到为止。公文对于事,主要是用“论断”的方法。正如《公牍通论》所述,“陈言论事”、“公文本质,重论断”。论断是个合成词,包含论和断两个方面。断,判断、决断之谓,对事的是非、得失、功过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对事的实施提出一定的办法。论是论事理,要受文者承办事务,必须把事理论说明白。简言之,断就是要办什么事,论就是办这事的理由。论是断的前提,如果不把事理论清说透,断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说服力。在古代公文中,由于文种不同,对事论断的情况也有差别,如下行的君命文种,比较偏重于断,凡戒敕、废立、告谕、政令等,都显示独断的至高权威,而上行文种的章、奏、表、议等则较侧重于论(当然也应有断),凡谏说、劝请、陈乞、弹劾、执异等,本身就需要有充分的理由,不论说何以达其目的。况且上奏文种面对的是国君这个特殊对象,更要情至理足。

《谏逐客书》在这一点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全文的断就是开头一句话:“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希望通过这一判断成立,使秦王接受,并收回成命,不要逐。为此在下文展开了有力的论说。开头这一断语的特点是在客卿已被逐的紧急情势下(《史记集解·新序》:“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本文尤具特色的更在其论的部分,对事理的论说充分深刻,令人信服。这里有必要指出两点,其一是用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事例。如文中铺排了四君用客的大量事实,铺陈了秦王所喜爱的大量生活享用,由于事例充实,铺垫充足,加强了与下文的对比,因而得出的结论极其有力。而这些事例都有所依傍,且经过精心选择,因而显得可靠典型。从铺排的技巧来说,排比句接踵联翩,文意饱满,文气流畅,文势充沛,极有感染力。其二,在论证上的特点是正反并反复对比,层层深化。如在论证的首层,四君用客(实笔)与“却客不内”(虚笔)的对比,首层四君用客与次层秦王轻客的对比,次层重物与轻人的对比,处处在对比之中显示逐客之谬误。全文在逻辑关系上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时间上由远到近,推移有序:先言古代,次论现实,再次言及未来。在言及逐客的危害时,程度上由轻到重,步步升级:先说如果没有客卿,秦国就不会“富利”和“强大”;接着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比上层更切近要害;再说“弃黔首”、“却宾客”,是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资助了敌人削弱了自己,对秦国的不利更严重些;最后指出“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这种由轻到重、步步推进的说理过程,避免一开始就突兀冲撞,造成相反结果,它符合人的心理接受规律。[11][12]

针对性

再者,《谏逐客书》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公文的针对性一方面是指每件公文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事务而发,另方面也指公文具有比较具体的的受文对象,受文者具有确定性。周知性的公文读者面较宽,但也有一定的范围;下行文受文的面相对说要窄一些,在现代的公文中有的还规定了阅读传达范围;上行文一般是给一个上级机关,受文对象很具体。古代的上奏文种是专门给君主的,对象最明确。公文写作时都视受文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斟酌,有的放矢。《谏逐客书》的针对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对着逐客这事而发,全文紧紧扣住逐客以论说其错误。文章这样处理很高明,因这逐客的起因是韩国人郑国劝秦王修筑一条灌溉渠,其目的是企图以浩大的工程耗费秦国的财力,使之不能对外用兵,如果就此事进行辩解,显然是没有道理的。李斯避开这个起因不谈,只抓住逐客对秦不利来论说,完全从秦国的利益着眼,这就容易使秦王接受。另外,李斯当时也无辜受牵连,但他在上书中片言不涉及自己,这样完全符合公文的本质要求,徐望之说:“公文本质之可贵,贵在一字一句皆从民生国计上着想。”针对逐客对秦不利来论说,正是从国计民生着想的体现。[9]

《谏逐客书》的针对性,还表现在针对特定的受文者来采取谏说的策略。李斯上书是给秦王政这个具体的人看的,如果不熟悉这个人,不揣摩这个人的愿望、想法,不去迎合他的心理需求,那就很容易碰壁。对这个问题,刘勰有中肯的评价:“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出之喜说者也。”顺着秦王的感情、心理,引到统一六国的关键问题,符合主要任务的需要。当时秦王的最大欲望是兼并天下,凡是违反这一欲望,就难以立足,凡是利于达到这一欲望,就容易被接受。李斯紧紧抓住秦王的这一心理,把秦国的霸业作为整篇谏书的灵魂,贯串始终。在论说的首层以秦王政的祖先重用客卿造成“霸西戎”、“治强”、“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等成就去耸动秦王;在论说的次层则把用客卿提到“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的高度;再接着以古代五帝三王“不却众庶”无敌天下去打动秦王。总之,每个层次都反复论述这样一个根本的利害关系:纳客就能统一天下,逐客就有亡国危险。以利劝之,以害怵之,这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深深击中其要害,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达到了上书的目的。

以上论述了《谏逐客书》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成功地对逐客之事加以论断,使该公文收到了显著的实效。实效性、针对性、对事加以论断,这三个特征在文中体现最为突出。当然,该文还有个别其他的公文特征,像当时李斯已在被逐之中,写这篇上书必须十分注意时效,除了“道上上谏书”急就此文之外,在写法上开头单刀直入,指出逐客之错,使秦王为之震动。可见首句发意、开门见山,既为当时紧急情势决定,也是公文时效性的要求。[11][13]

评李斯谏逐客书

评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是秦代公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公文说理透辟,论事周详,富有文采。在他的公文写作中,《谏逐客书》是最优秀的一篇,堪称中国古代公文之最。 ????他的公文,散见于《史记·李斯列传》和《古文苑》。 ????《谏逐客书》写于秦王政十年(前237),当时由于秦国势力强大,外来客卿增多,影响秦国公室贵族的权势,他们就借韩国人郑国为秦修筑渠道、消耗财力,使秦无暇东征的事例,提出“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的建议。于是秦王下令逐客,李斯劝谏。他针对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愿,以高远的立意,论述了逐客与统一天下的矛盾,并以此之利害关系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一语中的,打动了秦王,最后使秦王收回成命。 ????《谏逐客书》,就文种而言,属于“上书”。上书,或称“书”,是用来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或主张的一种陈述性文书。大量应用于战国时期。 ????《文心雕龙·章表》上讲:“降及七国,未变古式,言事于主,皆称上书。”这里的“言事于主”,即包括上行文书,也包括一般游说文书。 ????《颜氏家训·省事篇》讲:“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于两汉,风流弥广,原其体度,攻人主之长短,谏诤之徒也;讦群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陈国家之利害,对策之任也;带私情之与夺,游说之俦也。” ????上书,是在游说辞令的基础上形成的。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的《论说篇》中说:“一人之辞,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的话,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在《平原君列传》中,司马迁记述了当时赵国游说之士毛遂的非凡事迹:“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可以骄傲地说,在战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知识价值与社会价值,发展到了顶峰。不少游说之士在国君面前,纵横陈词,无所顾忌,颇有一种“侠义之风”。这种“侠义之风”至秦汉以后,由于皇权的高压而逐渐消失了。 ????上书游说人主,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高的智慧和技巧。韩非的《说难》对此专门进行了理论的阐述。文章分析了进说中会遭到的种种危害,指出要达到进说的成功,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迎合君主的心理和要求,获得君主的信任。法家进说的目的是“听用而振世”,但为获得事业的成功,又不惜鼓吹使用诡诈的手段。????如何使自己的主张能迎合君主的心理和要求呢?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说,关键是你的游说之辞要“顺情人机,动言中务。”也就是要顺着君主的感情思想,把事情引到关键问题上;所用的言辞,要符合主要任务的推行和解决。也就是说,要符合君主的根本利益。 ????下面,就《谏逐客书》这篇上书作一简要分析。 ????首先说一下文体。从公文角度看,这是一篇上书,在战国时期,属于上行文。如果从写作角度上看,它又是一篇论说文。 ????本篇有一个全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用白话说,就是:我听说官吏们议论驱逐客卿这件事,我认为驱逐客卿是错的。实际上是说,秦王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也就是公文写作中篇头撮要的写法。这里用了“臣闻吏议”和“窃”,是属于古代公文中常用的“避讳语”和“敬语”。 ????为了证明这一中心论点的正确性,下面用了历史的、现实的、对比的方法,从不同侧面加以论述,最后,又指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总结全文,并与开头相照应,从而结束全文。

应用写作 行政公文

第三节:上行文:报告请示(批复) 一、报告 1、定义: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上行文。 2、作用:让上级机关了解下情,获得信息,以利正确决策,也有利于下级机关取得上级机 关的支持,指导。 3、分类及写作 (1)综合报告 正文格式:开头:工作依据、目的,总的行动和对整个工作的估价。然后用一个过渡语: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主体:工作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效果。 可并列设计段落,安排结构,表述时还要尽量使用数字和概括性的材料进行说明 结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打算。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出”结尾。 例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报告 国务院: 一九八七年以来,我们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听取了中央、地方有关部门以及民族语文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最近,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工作的指示精神,对今后我国民族和语文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和措施又作了进一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我国民族语文工作的现状…… 二、我国民族语文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措施……… 特此报告。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日(2)专题报告 正文格式:报告的原因或理由,“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发如下” 报告的事项,分条列项。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结尾:请审核;请查收;请审查;特此报告。 如:关于落实山区利用外资洽谈会项目的报告 市外经委: 我县外经委等10个单位共40人参加了省山区利用外资洽谈会,带去项目36个,要求投资项目7000万美元,洽谈结果,实现14个项目,投资总额4000万美元。现将洽谈会所做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制定方案抓落实。洽谈会结束后,县政府领导及时召开有关部门及项目负责人会议,明 确项目筹建从即该项目的负责人,在抓紧筹建工作的同时,研究具体落实措施,制定出具体的落实方案。 二、邀请有关单位领导来县视察指导。我县在洽谈会后,即邀请省有关出口公司,驻外机构 的领导来县视察指导,沟通主客双方感情,坚定双方合作信心。如省工艺进出口公司在洽谈会上和我县订了手提箱生产线等四个项目的协议,洽谈会一结束,随即把公司经理等5人请到县里,陪他们视察场地,子解资源,征询意见,制定计划,使项目迅速落实。 三、派出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到合作单位做进一步研究,确定实施计划。我县共派经理、厂长

谏逐客书原文与赏析

《谏逐客书》原文与赏析 《谏逐客书》 秦李斯 原文: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秦于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

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与,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官;而骏马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官,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追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声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致诸侯之术也。

应用写作练习题及其答案

应用写作练习题及其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每个选择题有四个待选答案,其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词语表示“征询”的有: A 。 A.是否可行、妥否、当否、是否同意B.蒙、承蒙、妥否、当否、是否同意C.敬希、烦请、恳请、希望、要求D.可行、不可行、希望、妥否2.下列词语表示“期请”的有: C 。 A.是否可行、妥否、当否、是否同意B.蒙、承蒙、妥否、当否、是否同意C.敬希、烦请、恳请、希望、要求D.可行、不可行、希望、妥否二、运用应用文专用词语填空 1.××局××公司: 你公司《关于××的请示》(×字〔2008〕7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2.按照部领导指示精神,我局会同××司××办公室抽调×名同志组成了“××事件调查组”…… 3.《××××办法》经厂务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遵照执行。 4.……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高等院校。 5.承蒙贵局大力协助,我校×××研究所各项筹建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 6.×××来函收悉,关于××一事,我局完全同意贵局意见,……特此-函复。 7.请予大力协作为盼。 8.以上所请是否可行,请批复为盼。 9.该生是我校××系××专业××级学员,…… 10.对该厂此类错误做法,上级有关部门曾多次行文,责成其有关领导迅即查清问题,限期纠正错误。 11.欣悉贵总公司成立,谨表祝贺。 12.随函附送《××××情况统计资料》一份,请查收。 13.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对农村电网改造工作进行了研究。 14.为进一步提高我省企业管理干部的管理素质,决定对在岗企业管理干部有计划地进行培训。经征得四川省行政管理学院同意,现委托该院举办企业管理专业班…… 15.以上请示,盼予批准,并列入二〇〇八年招生计划。 16.为防止统计报表漏报问题,经教育厅批准,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7.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文处理等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转发给你们。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认识“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略。

应用写作复习题及答案

应用写作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主题:是文本的中心内容,是实现应用文功能和写作目的的最主要的手段。在某些文体中,它表现为作者的基本思想、观点和主张,如学术论文;在某些文体中,它表现为经过作者加工的主要事件或主要问题。如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 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规律:应用文写作规律之一。结构是应用文文本系统的元素组合及其构成方式。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产生不同的功能价值。根据特定功能调整和优化结构,或根据特定结构调整和改变功能,使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从而产生最佳的功能价值,是应用文写作必须遵循的规律。 3、申论——是对相关材料、事件或问题加以归纳说明,进而发表见解,提出对策,有所申述,进行分析论证的一门考试科目。简言之:申即申述,详细具体的说明,论即议论、论证、分析。 4、调查报告——是一种认知文体。其主要功能是及时记录、整理、报道作者实地观察、调查后所获得的材料和认识。即通过定性定量总结分析的方法,用亲自调查获得的真实信息反映客观情况、经验、问题或规律性的东西,满足读者的认知需要。 5、题材——是作者根据主题的需求,精心剪接和安排在文本中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材料,是为主题服务与主题融合、统一的材料。 6、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通过对各种经济指标量的分析,检查经济活动的运行情况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得失,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一种书面报告。 7、应用文的结构:指的是文体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它的构成要素包括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两个方面。 8、倒金字塔式结构:是消息的经典结构模式。其内容组合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开门见山,头重脚轻,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材料放在前面,将次要的材料放在后面,即按照内容的重要性递减次序来安排结构,呈倒金字塔状,故称倒金字塔式结构。 二、判断题:将答案填在题干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应用写作练习题与答案

应用写作练习题及其答案第 一章 一、选择题(每个选择题有四个待选答案,其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词语表示“征询”的有: A 。 A.是否可行、妥否、当否、是否同意B.蒙、承蒙、妥否、当否、是否同意C.敬希、烦请、恳请、希望、要求D.可行、不可行、希望、妥否 2.下列词语表示“期请”的有: C 。 A.是否可行、妥否、当否、是否同意B.蒙、承蒙、妥否、当否、是否同意C.敬希、烦请、恳请、希望、要求D.可行、不可行、希望、妥否 二、运用应用文专用词语填空 1.××局××公司: 你公司《关于××的请示》(×字〔2008 〕7 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2.按照部领导指示精神,我局会同××司××办公室抽调×名同志组成了“××事件 调查组”?? 3.《××××办法》经厂务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 遵照执行。 4.??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高等院校。 5.承蒙贵局大力协助,我校×××研究所各项筹建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 6.×××来函收悉,关于××一事,我局完全同意贵局意见,??特此- 函复。 7.请予大力协作为盼。 8.以上所请是否可行,请批复为盼。 9.该生是我校××系××专业××级学员,?? 10 .对该厂此类错误做法,上级有关部门曾多次行文,责成其有关领导迅即查清问题,限期纠正错误。 11 .欣悉贵总公司成立,谨表祝贺。 12 .随函附送《××××情况统计资料》一份,请查收。 13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对农村电网改造工作进行了研究。 14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企业管理干部的管理素质,决定对在岗企业管理干部有 计划地进行培训。经征得四川省行政管理学院同意,现委托该院举办企业管理专业班?? 15 .以上请示,盼予批准,并列入二〇〇八年招生计划。 16 .为防止统计报表漏报问题,经教育厅批准,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7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文处理等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转发给你们。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认识“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略。

应用写作1

应用文写作作业 班级09机电1班 姓名陈建成 学号20090606120

一、通知 关于召开全省高校加强校(院)长办公室工作会议的 通知 全省各高校校(院)长,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为了进一步加强校(院)长办公室工作,促进全省高校办公室工作的协作与交流,本省教育厅准备于2001年4月16日至19日,在XX市XX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召开全省高校校(院)长办公室工作会议。请与会人员4月15日持本通知到学术交流中心接待室报到。现将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参加会议人员到达时间、车次和返程时间及车次提前电告会务组,一边安排接待和代办购票; 二、请填写所附《与会表》,加盖单位公章,于4月10日前邮寄给会务组(设在××大学校长办公室),以便统计与会人数,安排住宿; 三、请各校将拟提交的会议交流的经验材料自行打印80份,在报到时交会务组; 四、往返路费和住宿费自理,回单位报销,会议伙食标准每天××元。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联系人:XX大学校长办公室XXX老师 传真:XXX——XXXXXXXXX 邮编:XXXXXX 附件:与会表 XX省教育厅 XXXX年XX月XX日

二、报告 关于调查合同XX号装‘山东’轮的XXX吨大米发 现虫害情况的报告 总公司: 今年10月20日来函询问我公司关于合同XX号装‘山东’轮的XXX吨大米发现虫害的情况。该批大米确系XX口岸配装,现将大米出仓前熏蒸杀虫及装船后的情况报告如下: (1)出运前,于5月15日至25日,在仓内熏蒸杀虫,效果较好。 (2)装船后,又于6月10日进行检查,未发现活虫。 (3)船期因故推迟一个月,于7月17日才起航。 (4)原因分析:7月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因气候影响和运输延期等造成大米发生虫害。 特此报告 XX市进口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应用写作〉第一次作业

首页 - 我的作业列表 - 《应用写作(Ⅱ)》第一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76.0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06日21点52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3月13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律师事务所向社会公布本所迁址办公事宜应使用的正 式公文文种是()。( A ) A.启事 B.启示 C.公告 D.通告 2.以下可以联合行文的机关单位是()。 ( B ) A.四川省政府和中共成都市委 B.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人事厅和财政厅 C.四川省民政厅和成都市民政局 D.某省教育厅和某集团总公司 3.以下行文应用“通告”行文的是()。 ( B ) A.××公司告知下属单位参加公司年度工作会议 B. ××县政府向社会公开发文禁止乱占耕地 C.××大学告知校运动会的具体安排 D.××公司任免本公司财务部总监 4.××印务公司将所在市文化局的一份发文印发所属下级 公司执行时应用()。( A ) A.转发性通知 B.印发性通知 C.批转性通知 D.告知性通知 5.以下可以用作法规又可用作规章的文种是( )。 ( A ) A.办法 B.通报 C.命令 D.条例 6.在行政公文中以下项目中的数字应该使用小写汉字的是 ()。( C )

A.发文字号 B.百分比 C.成文日期 D.经费金额 7.中共××市委向下级党委的正式发文可以使用的文种是 ()。 ( D ) A.通报工作要点答复 B.报告函条例 C.公告通报批复 D.通知决定批复 8.不能以机关单位名义向领导个人行文的正式公文文种是 ()。 ( B ) A.请求 B.报告 C.建议 D.方案 9.某市教育局撤消下级某职业教育学院不适当的决定应该 使用的正式公文文种是()。( B ) A.通报 B.决定 C.会议纪要 D.请示 10.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B ) A.会议纪要应如实将各方争论意见逐一反映 B.一般公文的成文日期是其领导签发日期 C.公文中应该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D.一份公文的主题词由类别词-类属词-文种构成 11.《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 通知》一文的法定作者是()。 ( A ) A.国务院 B.国务院办文人员 C. 国务院总理 D.国务院撰写文稿者 12.以下文种中,某国有大型企业可以使用的是()。( D ) A.命令通报请示 B.公报函条例 C.公告报告会议纪要

李斯 谏逐客书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案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第七单元以史为鉴 李斯《谏逐客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李斯生平经历及思想主张; 2、了解掌握李斯写作《谏逐客书》的时代背景;

3、理解李斯反对“重物轻人”、主张“纳客无敌”的人才观及现实意义。 4、学习掌握《谏逐客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李斯其人的人生经历与思想主张 2、《谏逐客书》“广纳人才”的人才观及艺术特色 难点:写作议论性文章如何做到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讲授、辩论 【教学内容】 1、李斯的生平经历及思想主张; 2、《谏逐客书》写作的时代背景及作用意义; 3、《谏逐客书》“层层推进,击中要害”、用“事实说话”、“正反并论,反复对比”及大量运用排比句式,使文章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的艺术特色。 4、学习并运用李斯先进的人才观。 主要教学内容: 历史是迄今为止人类全部实践活动的总和,包蕴着人类的全部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经验和教训。洞察历史,可以使人眼界开阔,见识深远;汲取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后来人少犯错误,使社会发展少走弯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悠岁月,难以数计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这是一笔极为难得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作家们以史为鉴,从中寻绎国家兴废的原因,探究朝代更替的缘由。旨在或针砭时弊,或警示危机,或为疗救现实提供良方猛药。历史的积淀是厚重的,一些反复出现的历史现象,实质上演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值得我们记取。另外,历史是厚重的也包括它所带来的顽疾遗毒,也不会轻易退出现实舞台。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史为鉴,也具有普遍而永恒的意义。 当今世界追求和而不同,建立和谐地球,更需要我们向祖先学习海纳百川的精神,共同发展。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斯的这篇文章,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让我们来简要地了解李斯其人。 李斯的生平思想

应用写作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

应用写作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个人主体是相对于群体主体而言的,指为解决私人事务而进行应用文写作的主体。个人主体又分为第一类主体和第二类主体。 2、上行文,即公文的传递是由下到上,这是下级机关报送给上级机关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 3、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时使用的公文。 4、民事诉状,也叫民事起诉状,是民事案件的原告人,在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依据事实和法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裁判所提出的书面请求。 5、调查报告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客观事务或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写成的书面报告。也称为“调查”或“考察报告”,是机关工作和其它社会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应用文体。 二、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30分) 1、应用文写作主体要具备哪些修养? ㈠辞章文体修养 ㈡专业知识修养 ㈢理论修养 2、报告与请示有哪些不同? ㈠行文的目的不同: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下情上达,是一种呈报性公文,请示的主要目的是请上级批准、指示或答复,是呈请性公文; ㈡行文的时间不同:报告是汇报工作和反映情况,可以事前、事中、事后行文,请示是请上级批准、指示或答复,必须事前行文; ㈢收文处理不同:上级收到报告,只须了解情况以作决策参考,不需要答复,收到请示,则要认真研究,尽快给予答复。 3、起诉状的正文部分主要写哪些内容? 答:起诉状由首部、请求事项、事实和理由、结尾和附项五部分组成。 ㈠首部:(1)文书名称,即标题。(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㈡请求事项:这部分写明原告人到法院起诉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㈢事实和理由。 ㈣结尾 结尾要写明“此致×××人民法院。”“此致”占一行,“×××人民法院”另起一行。最后由具状人在右下角签名盖章,注明年月日。 ㈤附项:(1)诉状及副本份数;(2)物证件数;(3)书证件数; 三、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 1、关于转发省分行川工行办发[1999]92号文件的通知。(×)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jian)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an)、郢(yTng),东据成皋(gao)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ju),废穰(rang)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翻译: 我听说大臣们在建议赶走别国到秦国做官的人,我私下认为错了!从前秦穆公访求贤士,西面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从戎族,向东面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请来了蹇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士,不出生在秦国,但秦穆公却任用了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结果在西戎称霸。秦孝公采用了商鞅的新法,转移风俗,改变习惯,百姓因此殷实兴盛,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为王效力,诸侯都归附听命,打败了楚国魏国的军队,占领了千里土地,直到现在国家安定强盛。秦惠王采用了张仪的计策,攻取了韩国三川—带地方,向西吞并了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向南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囊括了楚国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控制了鄢(原楚国国都)郢(当时楚国国都),向东占据了成皋的天险,攻取了别国的肥沃的土地,

于是瓦解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面向西方来侍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现在。秦昭襄王得到了范雎,废黜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王室的地位,遏制了贵族势力,像蚕吃桑叶那样吞食了诸侯的土地,使秦国成就了帝王的基业。这四位君王,都凭借客卿的功劳。从这些事实看来,客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秦国呢!假使当初四位君王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雄厚富庶的实力,秦国也没有强大的威名了。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o)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jueti)不实外厩(jiu),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zan)、傅玑(ji)之珥(er)、阿缟(gao)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yaotiao),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weng)叩缶(f6u),弹筝搏髀(bi),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翻译: 现在陛下得到了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这些珍宝,垂挂着光如明月的宝珠,佩带太阿宝剑,乘骑纤离(名马)之类骏马,竖起用翠羽做成凤鸟形状装饰的旗帜,陈设用鼍皮蒙的鼓:这几件宝物,秦国没出产—样啊,但陛下却喜爱它们,为什么呢如果必须是秦国所生产的东西然后方可以用,那么这夜光的璧,就不能装饰在朝廷上,用犀角用象牙做的器具,不会成为您玩赏喜爱的东西,郑国、卫国的美

应用写作复习题 2017-6

应用写作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主题: 是文本的中心内容,是实现应用文功能和写作目的的最主要的手段。在某些文体中,它表现为作者的基本思想、观点和主张,如学术论文;在某些文体中,它表现为经过作者加工的主要事件或主要问题。如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 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规律: 应用文写作规律之一。结构是应用文文本系统的元素组合及其构成方式。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产生不同的功能价值。根据特定功能调整和优化结构,或根据特定结构调整和改变功能,使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从而产生最佳的功能价值,是应用文写作必须遵循的规律。 3、申论——是对相关材料、事件或问题加以归纳说明,进而发表见解,提出对策,有所申述,进行分析论证的一门考试科目。简言之:申即申述,详细具体的说明,论即议论、论证、分析。 4、调查报告——是一种认知文体。其主要功能是及时记录、整理、报道作者实地观察、调查后所获得的材料和认识。即通过定性定量总结分析的方法,用亲自调查获得的真实信息反映客观情况、经验、问题或规律性的东西,满足读者的认知需要。 5、题材——是作者根据主题的需求,精心剪接和安排在文本中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材料,是为主题服务与主题融合、统一的材料。 6、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是通过对各种经济指标量的分析,检查经济活动的运行情况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得失,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一种书面报告。 7、应用文的结构:指的是文体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它的构成要素包括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两个方面。 8、倒金字塔式结构:是消息的经典结构模式。其内容组合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开门见山,头重脚轻,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材料放在前面,将次要的材料放在后面,即按照内容的重要性递减次序来安排结构,呈倒金字塔状,故称倒金字塔式结构。 二、判断题:将答案填在题干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全部打“√”或“×”均记0分 (√)1、我国最早的应用文是商代甲骨文上的卜辞。 (×)2、“真实”是应用写作区别于文学写作“文学性”的基本标志。 (×)3、应用文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

应用写作习题—考查课(同名24908)

《应用写作》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称()。 A.文书 B.公文 C.文件 D.文种 2.在应用文写作中,能集中体现应用文目的性的是()。 A.主旨 B.选材 C.题目 D.谋篇 3.公文的主旨,指的是通过公文的全部内容表达出来的()。 A.单位领导人的意见和看法 B.秘书对公务的基本看法和办理意见 C.发文机关对有关公务事项的基本看法和办理意向 D.发文机关领导或会议通过的决定与意见 4.有正式文件版头的文件,发文字号的书写位置应当在()。 A.间隔横线之上,居中排列 B.公文标题之上,右侧排列 C.公文标题之下,居中排列

D.间隔横线之上,右侧排列 5.在公文拟稿中,如需引用某份公文应当()。 A.引用公文标题 B.引用发文字号 C.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D.先引发文字号,后引标题 6.各级行政机关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 A.有关主管部门 B.直接上级机关 C.主管领导 D.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7.国务院的文件先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然后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下达贯彻执行,这种行文方式称为()。 A.下行文 B.逐级下行文 C.多级下行文 D.直达基层的下行文 8.告知人民群众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禁止通行各种机动车辆,宜使用的文种是()。 A.决定 B.通知 C.通告

9.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需要提请国家权力机关审议,应使用的文种是()。 A.提案 B.议案 C.请示 D.意见 10.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的文种是()。 A.通报 B.通知 C.通告 D.公告 11.党政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称为()。 A.文书 B.公文 C.文种 D.文件 12.在公文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报告、请示、通报等文种侧重于()。 A.说明 B.议论 C.叙述 第3 页共15 页

应用写作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律师事务所向社会公布本所迁址 办公事宜应使用的正式公文文种是 ( A ) A.启事 B.启示 C.公告 D.通告 2.以下可以联合行文的机关单位是 ( B ) A.四川省政府和中共成都市 委 B.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人 事厅和财政厅 C.四川省民政厅和成都市民 政局 D.某省教育厅和某集团总公 司 3.以下行文应用“通告”行文的是( B ) A.××公司告知下属单位参加 公司年度工作会议 B. ××县政府向社会公开发 文禁止乱占耕地 C.××大学告知校运动会的具 体安排 D.××公司任免本公司财务部 总监 4.××印务公司将所在市文化局的一 份发文印发所属下级公司执行时应 用( C ) A.转发性通知 B.印发性通知 C.批转性通知 D.告知性通知 5.以下可以用作法规又可用作规章的 文种是( A ) A.办法 B.通报 C.命令 D.条例 6.在行政公文中以下项目中的数字应 该使用小写汉字的是( C ) A.发文字号 B.百分比 C.成文日期 D.经费金额 7.中共××市委向下级党委的正式发 文可以使用的文种是( D ) A.通报工作要点答复 B.报告函条例 C.公告通报批复 D.通知决定批复 8.不能以机关单位名义向领导个人行 文的正式公文文种是( A ) A.请求 B.报告 C.建议 D.方案 9.某市教育局撤消下级某职业教育学 院不适当的决定应该使用的正式公 文文种是( B ) A.通报 B.决定 C.会议纪要 D.请示 10.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A ) A.会议纪要应如实将各方争 论意见逐一反映 B.一般公文的成文日期是其 领导签发日期 C.公文中应该使用法定计量 单位 D.一份公文的主题词由类别 词-类属词-文种构成11.《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 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一文的法 定作者是( A ) A.国务院 B.国务院办文人员 C.国务院总理 D.国务院撰写文稿者 12.以下文种中,某国有大型企业可以 使用的是( D ) A.命令通报请示 B.公报函条例 C.公告报告会议纪要 D.函通知批复 13.以下与云南省人事厅存在领导与被 领导关系的是( B ) A.人事部 B.云南省人民政府 C.云南省财政厅 D.昆明市某职业中介公司 14.发文机关的级别高于主送机关时, 应使用( C ) A.上行文 B.特行文 C.下行文或平行文 D.平行文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会议纪要一定要盖章 B.公文主题词主要用于为主 题检索公文提供检索标识 C.签发是公文生效的唯一途 径 D.文件成文日期即指正式发 出日期 16.以下行文不应用“通知”行文的是 ( C ) A.××大学任免校长办公室主 任事项

应用写作选择题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培训练习题 第一编总论 选择题(请在A、B、C、D四项答案中选择一项正确的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国务院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是()。 A.中共天津市委 B.北京市人民政府C.国务院办公厅 D.教育部 2.下面四个选项中,可以联合行文的机关是()。 A.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财政局 B.天津市人事局、天津市工商管理局、天津市财政局 C.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工商管理局、天津市财政局 D.中共天津市委、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 3.下面四个选项中,符合请示行文规则的是()。 A.受双重领导的机关,请示需要主送给两个上级 B.主送给领导有利于批复 C.请示只能办一件事 D.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请示,因此上级、下级机关都要抄送到 4.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

A. 同时抄送上级领导 B. 同时抄送党的机关 C. 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D. 同时抄送主管领导 5.××市教育局与××市财政局进行工作联系时,应使用()。 A.文件格式 B. 命令格式 C. 会议纪要格式 D.信函式格式 6.行政机关的发文机关标识由()组成。 A.发文机关全称+ 文种 B.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发文字号 C.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文件 D.发文机关全称+() 7.行政机关要求“绝密”、“机密”级公文应当在公文首页左上角标明 ()。 A.发文字号 B.紧急程度 C.份数序号 D.保密期限 8.行政机关的紧急程度是“特急”和()。 A.“急” B.“加急” C.“急 件” D.“平急” 9.发文字号的顺序应是()。

应用写作1

首页- 我的作业列表- 《应用写作》第一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8年12月17日11点40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律师事务所向社会公布本所迁址办公事宜应使用的正式公文文种是()。 A.启事 B.启示 C.公告 D.通告 2.以下可以联合行文的机关单位是()。 A.四川省政府和中共成都市委 B.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人事厅和财政厅 C.四川省民政厅和成都市民政局 D.某省教育厅和某集团总公司 3.以下行文应用“通告”行文的是()。 A.××公司告知下属单位参加公司年度工作会议 B. ××县政府向社会公开发文禁止乱占耕地 C.××大学告知校运动会的具体安排 D.××公司任免本公司财务部总监 4.××印务公司将所在市文化局的一份发文印发所属下级公司执行时应用()。 A.转发性通知 B.印发性通知 C.批转性通知 D.告知性通知 5.以下可以用作法规又可用作规章的文种是( )。 A.办法

B.通报 C.命令 D.条例 6.在行政公文中以下项目中的数字应该使用小写汉字的是()。 A.发文字号 B.百分比 C.成文日期 D.经费金额 7.中共××市委向下级党委的正式发文可以使用的文种是()。 A.通报工作要点答复 B.报告函条例 C.公告通报批复 D.通知决定批复 8.不能以机关单位名义向领导个人行文的正式公文文种是()。 A.请求 B.报告 C.建议 D.方案 9.某市教育局撤消下级某职业教育学院不适当的决定应该使用的正式公文文种是 ()。 A.通报 B.决定 C.会议纪要 D.请示 10.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会议纪要应如实将各方争论意见逐一反映 B.一般公文的成文日期是其领导签发日期 C.公文中应该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D.一份公文的主题词由类别词-类属词-文种构成 11.《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一文的法定作者是 ()。 A.国务院

应用写作复习题

应用写作复习题

应用写作复习题 2014年9月20日 一、判断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后期是我国应用写作萌生的时期。V 2.“公文”这一称谓出现于唐代。X 3.苏轼是最早提出“应用文”一词的人。V 4.北洋政府首次对“公文”的概念作了界定。V 5.政治性是应用文最根本的特点。X 6.应用文具有较为固定的结构和格式。V 7.主旨是应用文写作的“血肉”。X 8.材料是应用文写作的“灵魂”。X 9.应用文中可以适当使用文言词语,使表达庄重、简洁。V 10.应用文中可以大量使用最新的外来词语。X 11.应用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说明、议论。V 12.应用文的叙述方法以顺叙为主。V 13.公文的法定作者就是起草公文的人员。X 14.公文的效用受公文的生效时间、执行时间的制约。V 15.指挥和指导作用是下行文的基本作用。V

16.公文规范是现行公文处理工作应遵循的准则。V 17.向各类机关单位有所请求均可用请示行文。X 18.向上级报送报告时可以同时提出请示事项。X 19.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V 20.引用公文应先引发文字号,后引标题。X 21.机关办公室根据本级领导授权,可以向下级机关行文。X 22.通常都可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X 23.公文都应当标注份号。X 24.公文都应标识密级。X 25.公文可以省略发文机关标志。X 26.公文应当标注发文字号。V 27.公文都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X 28.公文都必须标注主送机关。X 29.公文都应当标注附件说明。X 30.公文都必须加盖印章。X 31.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V 32.决定的作者具有广泛性,各级机关单位均可

应用写作行文格式

一、应用文的写作要求:语言:明确、平实、简约、得体 二、发文字号:(机关代字+发文年份+该年度的顺序号)如:东府[2009]1号意义:东莞人 民政府2009年发的第一份公文。 三、公文标题的四种类型: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1、事由+文种;3、发文机关+文种; 4、文种 四、主送机关的三种形式:特称、泛称、递降称 五、通知的分类:批转、转发、传达、任免 六、改错: 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现将《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知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入冬以来,我县多次发生森林火灾,这与今冬风高物燥、不少群众麻痹大意的情况关系密切。各乡、镇要认真吸取经验教训,若再发生类似事件,将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改:1、印改转;2、多次发生改发生多次;3、今冬风高物燥、删除4、的情况关系密切改有一定的关系;5经验删除;6。最后落款加上:xx县人民政府xx年xx月xx日 七、用请示、函、通知行文 八、1、总结的概念(1)、总经验教训;(2)、提供决策依据、(3)、信息交流 2、总结的特点:(1)自我性(第一人称写:我、我单位、我部门等);(2)实践性(经 历过);(3)证明性:有论点也要有论据,有哪些实践;(4)理论性:论点(经验、教训) 笔记: 应用文的概说: 一、应用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用 来处理公共事务、沟通关系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使用惯用格式的文书。 二、使用主体、文种功能、文种特点三个方面阐述的。 三、应用文的写作要求 1、观点正确、鲜明 2、材料真实、得当 3、格式规范、结构合理 4、评议明确、平实、简约、得体(事务语体) 注意:歧义:对同样的一句话有两种以上的理解,不具体与歧义都会导致不明确,例:之前:请同学们于1月20日前来交学费。当天:请同学们于1月20日前来交学费。 不适合写的:省略句、倒装句、感叹句。不用地方方言、口语。倒装句如:今天大家都可以发1000元,这是不可能的 四、应用文的要求:语言平实、朴实,尽量不用或少用一些描绘性、修辞性形容词。 (1)不用积极的语言:如比喻、夸张、拟人、渲染等; (2)简约:简洁、完备、言简意概。 (3)语言得体、:上级给下级(长辈给晚辈):希望、期望、请;下级给上级:恳请、请;(4)尽量不用专业术语、如果双方都是专业人士可以用。

谏逐客书作品赏析

《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的一个奏章。这件事是在秦王赢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消了逐客令。可见本文说服力之强。 作者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等,都是来自诸侯各国。 实效性 首先是《谏逐客书》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实效,就是要讲求实用,注重效果,这就涉及到公文的目的及功能。公文不像艺文那样,优游浸渍,潜移默化,以美感人,公文乃是“政事之先务”,它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公务,它的功能是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公文是一种实用性程式性的文书,以此区别于一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公文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衡量公文实用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所以公文撰制时必须事先预计效果,办理时讲究效率,客观上注重功效。徐望之《公牍通论》指出:“事前体察周详,令出务求实效。”这说的是下行公文。上行公文也要做到“下情不壅于上闻,谋事惟期其必达”。一篇公文,如果实用性不大,效果不显著,就很难说是上乘之作。因此,实效性显著,应是好公文的重要条件。以此看来《,谏逐客书》正是具有实效性显著的特点。这篇公文最成功之处就在于,该文一上秦王,就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满意的效果。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曾这样叙述过李斯上书的前因后果:“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当时秦王的逐客令已下,李斯也在被逐之列,而凭此上书,竟能使秦王收回成命,由逐客变为留客、用客、重客,这就不能不承认《谏逐客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文的实效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论断典范 其次,《谏逐客书》在“对事的论断”方面堪称典范。笔者以为“对事的论断”应视为公文的一个重要特征。事是公文的内容,论断是对公文内容的表达方式。“对事的论断”体现了公文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显然,公文须有事,刘勰所说“言事于主”、“指事造实”,徐望之所说“谋事惟期其必达”、“尚实事不尚虚文”,都指出公文的内容就是事,因为公文就是办实事的。但是公文在表达事时,不必对其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叙述,往往是高度概括,或者点到为止。公文对于事,主要是用“论断”的方法。正如《公牍通论》所述,“陈言论事”、“公文本质,重论断”。论断是个合成词,包含论和断两个方面。断,判断、决断之谓,对事的是非、得失、功过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对事的实施提出一定的办法。论是论事理,要受文者承办事务,必须把事理论说明白。简言之,断就是要办什么事,论就是办这事的理由。论是断的前提,如果不把事理论清说透,断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说服力。在古代公文中,由于文种不同,对事论断的情况也有差别,如下行的君命文种,比较偏重于断,凡戒敕、废立、告谕、政令等,都显示独断的至高权威,而上行文种的章、奏、表、议等则较侧重于论(当然也应有断),凡谏说、劝请、陈乞、弹劾、执异等,本身就需要有充分的理由,不论说何以达其目的。况且上奏文种面对的是国君这个特殊对象,更要情至理足。《谏逐客书》在这一点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全文的断就是开头一句话:“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希望通过这一判断成立,使秦王接受,并收回成命,不要逐。为此在下文展开了有力的论说。开头这一断语的 特点是,在客卿已被逐的紧急情势下(《史记集解·新序》:“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本文尤具特色的更在其论的部分,对事理的论说充分深刻,令人信服。这里有必要指出两点,其一是用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事例。如文中铺排了四君用客的大量事实,铺陈了秦王所喜爱的大量生活享用,由于事例充实,铺垫充足,加强了与下文的对比,因而得出的结论极其有力。而这些事例都有所依傍,且经过精心选择,因而显得可靠典型。从铺排的技巧来说,排比句接踵联翩,文意饱满,文气流畅,文势充沛,极有感染力。其二,在论证上的特点是正反并反复对比,层层深化。如在论证的首层,四君用客(实笔)与“却客不内”(虚笔)的对比,首层四君用客与次层秦王轻客的对比,次层重物与轻人的对比,处处在对比之中显示逐客之谬误。全文在逻辑关系上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时间上由远到近,推移有序:先言古代,次论现实,再次言及未来。在言及逐客的危害时,程度上由轻到重,步步升级:先说如果没有客卿,秦国就不会“富利”和“强大”;接着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比上层更切近要害;再说弃 黔首、却宾客,是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资助了敌人削弱了自己,对秦国的不利更严重些;最后指出“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这种由轻到重、步步推进的说理过程,避免一开始就突兀冲撞,造成相反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