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一、预习部分

(一)走进项羽:

项羽本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人称西楚霸王。楚国灭亡之后,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于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自小心存大志。在秦末的农民大起义中,项羽发挥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巨鹿之战中,打败了秦军大部分兵力,此后和刘邦展开军事斗争,由于项羽自身性格的局限导致了政治局面的扭转,前202年初,汉军三方共四十万在垓下包围了粮食不足的项羽军队,项羽退至乌江,不肯渡江,遂自刎于乌江。(二)梳理基础知识

1、注音

(1)垓()下(2)虞()姬(3)乌骓()马(4)歌数阕()(5)和()之(6)麾()下(7)溃()围(8)骑能属()者(9)田父()(10)绐()(11)自度()(12)刈()旗

(13)披靡()(14)瞋()目(15)王()我(16)十余创()(17)王翳()

2、实词

(1)项王军壁垓下。( ) (2)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3)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4)力拔山兮气盖世。()

(5)时不利兮骓不逝。()(6)虞兮奈若何。()

(7)歌数阕。()(8)美人和之。()

(9)项王泣数行下。()(10)左右皆泣。()

(11)莫能仰视。()(12)麾下()

(13)直夜溃围。()(14)驰走()

(15)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16)骑能属者百余人。()(17)田父绐曰。()(18)以故汉追及之。()(19)复引兵而东。()(20)项王自度不得脱。()(21)然今卒困于此。()(22)今日固决死。()

()(23)刈旗()(24)期山东为三处。

(25)汉军皆披靡。()(26)辟易数里。()(27)地方千里。()(28)愿大王急渡。()(29)无以渡()(3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31)籍独不愧于心乎?()

(32)吾知公长者()(33)项王身亦被十余创()(34)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3、虚词

之:

(1)围之数重。()(2)以五千骑追之。()

(3)非战之罪也。()(4)项王嗔目而叱之。()

(5)天之亡我。()(6)是何楚人之多也。()

乃:

(1)项王乃大惊曰。()(2)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3)汉军乃觉之。()(4)乃有二十八骑。()

以:

(1)以五千骑追之。()(2)以故汉追及之。()(3)无以渡。()

及:

(1)汉军及诸侯兵为之数重。()

(2)以故汉追及之。()

4、词类活用

(1)项王军壁垓下。()(2)项王则夜起。()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4)直夜溃围南出。()

(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5、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2)不忍杀之,以赐公。()(3)然今卒困于此。()(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5)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6)乃谓其骑曰:“何如?”()二、文本解读部分

(一)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

地点:

2、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事件:

(二)具体欣赏

第一部分

1.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

连续事件:

2.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项羽听到楚歌后,反应如何,请写出五个动词。这说明什么?

动词:

说明:

3.慷慨悲歌充满了什么情绪?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情绪:

性格:

4.本段为了表现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运用了侧面描写表现手法,请写出这一句。

侧面描写:

第二部分

1.这一段包含了几个情节片段?

情节:

2.项羽轻信农夫的话,从中说明了什么?

说明:

3.项羽轻信别人,直率粗犷的性格在《鸿门宴》中有显现吗? 若有,请写出两点。

两点:

第三部分

1.这一段一共写了几次行动?

三次行动:

2.这三次行动,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表现:

3.他充满自信的问下属战果如何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性格:

第四部分

1.乌江自刎这段包含了几个场面?

场面:

2.项羽本想东渡乌江,但他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拢船等待的亭长,他又否定自己的决定,项羽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性格:

3.故人追之,想杀项羽邀功取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这一对比又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性格:

4.小结项羽在本文中的形象

(1)请抄写描写项羽语言的一个句子:

(2)请抄写描写项羽动作的一个句子:

(3)请抄写描写项羽神态的一个句子:

(4)请抄写描写项羽心理的一个句子:

(5)概述性格形象:

形象:

三、课堂练习巩固部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垓下(ɡāi)乌骓马(zhuī) 数阕(è) 美人和之(hè)

B.麾下(huī) 五千骑(qí) 田父(fù) 斩将刈旗(yì)

C.自度(duó) 能属者(zhǔ) 溃围(kuì) 瞋目叱之(chēn)

D. 舣船(yǐ) 十余创(chuànɡ) 披靡(mǐ) 怜而王我(wànɡ)

2、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莫:没有

B.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

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退避

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亡:丢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项王军壁垓下

B.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D.亦足王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1)汉军至,无以渡。(2)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1)骓不逝兮可奈何。(2)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1)乃令骑皆下马步行。(2)乃自刎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然今卒困于此。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 吾知公长者

D.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项王乃大惊曰②平明,汉军乃觉之

B.①以故汉追及之②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C.①汉军围之数重②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

D.①我为公取彼一将②我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有美人名虞,常幸从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 ①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①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 ①若非吾故人乎?②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10.与“然今卒困于此”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农夫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此时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先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后又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项羽之死》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答案略

二.文本解读部分

(一)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垓下东城乌江

2、垓下之围被困东城东城溃围乌江自刎

(二)具体欣赏

第一部分

1. 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

2. 惊——起——饮——歌——泣五个动词。

说明:项羽在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败亡的结局。

3. 情绪:悲凉和无奈的情绪。

性格:多情善感。

4. 侧面描写: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第二部分

1. 阴陵失道被困东城

2. 说明:从中说明项羽丧失人心;他从来不习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体现了项羽自负直率的性格特征。

3. 先轻信曹无伤,后轻信项伯。

第三部分

1. 第一次: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一将”。

第二次:项羽自己没有动手,而是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

第三次: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近损失了两个骑兵。

2. 表现:他的骁勇善战。

3. 性格:极端地自负。

第四部分

1. 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

2. 知耻重义。

3. 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4.句子略

(5)多情善感,自信自负,寡谋,骁勇善战,知廉知耻,重情重义。

三,课堂巩固练习

1.C

2.A

3.B

4.A

5.C

6.A

7.D

8.C

9.C 10.C 11.C

12.B 北,意思应是“失败的军队”。

13.C C副词,竟然;连词,于是,就。A都是介词,可翻译为“率领”;B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都是介词,替、给。

14.D ①句是属于自然现象;②句是刘邦在失败逃亡的过程中为减轻车子的承载量而采取的做法,不是对付项羽的策略;⑤句是亚父范增的语言。

15.D “从成皋城中逃脱”理解错误,原文“走成皋”是逃到成皋的意思。

16.课内翻译略

(7)汉军后退,被楚军逼挤,很多人被伤杀,汉军士卒十余万人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堵塞都不向前流动了。

(8)楚军大乱,队阵崩溃,这样,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从沛县经过,接取家眷向西逃。

(9)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如果现在把它放走而不征服它,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项王于是和范增立即包围了荥阳。

翻译注意点:(7)注意“却”的翻译、“多”的活用以及句式“为……所”的理解翻译。(8)注意“坏死”“去”的翻译和“西”的活用。

(9)注意“与”“释”“取”“乃”的翻译。

《项羽之死》学案.doc

《项羽之死》学案 一、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内容。标注有疑之处。 二、理清“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主要情节,请画出 3-4处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作批注。 三、请结合学习资料、课后练习和《鸿门宴》的内容,写一副对联或一段话概括自己对项羽的认识或评价。课前两小时请交署名反馈单。 示例: 对联:末路骁勇摄英雄泪,乌江快意成霸王名。 文段:项习习是一个____________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他的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四、重点理解文中加点字和画线句子的意思。思考批注和每一段后附的问题。 项王军壁【壁:名词作动词,驻扎】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 ■ 垂【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此时韩信十面埋伏,将项羽困于垓下】。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唱的都是楚地的民间歌谣】『批注』:处于“四面楚歌” 的项王,此刻不舍的何止是也的骏马和美人。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至【被宠幸】从;骏马名雅(zhui),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情绪激昂】,自为诗曰:“力拔【撼动】山兮气盖【胜过、压倒】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雄不逝兮可奈何, ? ? 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附和】Z。项王泣【眼泪】数行下,左右 ■ 皆泣,莫能仰视【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思考:垓下之围的主要情节是四面楚歌、_____________ O在陷入垓 下之围的困境当中,项羽有哪些行为?从中你看岀项羽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项羽之死》导学案之一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预习反馈】 一、预习 (一)生字注音 垓()骓()麾()能属()者田父()绐()刈() (二)预习思考 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三)基础积累 1.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2. 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3.《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历程,其中着重描绘的是这个英雄人物在短暂而大起大落生平中的四个关键阶段:1、吴中起兵,是项羽一生事业的起点;2、巨鹿之战是他辉煌功业的顶点;3、鸿门宴,是他生平、事业中由盛而衰的转折点;4、垓下战败自刎,是他英雄末路的终点。清人郑板桥曾说:“《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4、了解项羽——曾经英雄 1)、少年壮志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籍曰:“彼可取而代也。”2).英武过人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3).叱咤风云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候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少年壮志在他还是青少年的时候,有一次看到秦始皇出游的显赫的排场,他没有被吓住,相反,还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他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总有一天,会取代他的位置的。 英武过人长得特别的壮实,家乡人都怕他。 叱咤风云这片段写的是他击溃秦朝主力军的场面。他所带领的楚军勇猛向前,以一当十,终于击溃了秦朝的主力军。相比之下,其余几十支诸侯的军队却懦弱无能。最终,项羽实际上成了诸侯们的领袖。 师:这样的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他的事业很快就崩溃了。我们试着从英雄末路的叙写中寻找一些端倪。 二、反馈 导入:《项羽之死》是《项羽本纪》中描写项羽英雄末路的精彩华章,司马迁以极为精彩而有气势的文字,生动展现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以极尽辗转腾挪之能事(曲折多变)的笔法淋漓尽致地传达出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形象和神采,这节课就让我们聚焦课文来领会司马迁高超的人物形象刻画艺术。我们的学习目标有两个……. 我们先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 【梳理探究】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一、梳理 (一)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因为同学们预习过课文,那么我先找几个同学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几个场景,用几个字或成语来概括一下每个场景。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项羽之死》最新精品导学案学生版

学生版《项羽之死》导学案 三维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三个场面,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探讨项羽悲剧性格与乌江自刎的原因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项羽之死》最新精品导学案学生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2、作品:《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3、史书体例介绍: A、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B、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C、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D、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E、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F、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等。而《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历史中的项羽: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 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史上最强武将!号

学案19(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编案者汪静 【知识链接】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时代背景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史上最强武将,号“西楚霸王”。楚亡后,项氏一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在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杀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第一课时 【自主梳理】 (一)给加点字注音 垓.()下骏马名骓.()数阕.(.)马骑.()麾.()下属.()者田父.()绐.()曰自度.()刈.()旗王.()我被十余创.() (二)通假字 1、骑皆伏曰:“如大王所言” 2、乌江亭长檥船待 (三)词类活用. 1、项王军壁.垓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直夜溃围南.出 4、亦足王.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6、身.七十余战 7、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8、此天之亡.我 (四)古今异义 1、期山东为三处古义:今义: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今义: (五)特殊句式 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且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然今卒困于此 3、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

项羽之死 一、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脑显示:项羽图片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

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 (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脑显示: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 (二)补充讲解 电脑显示: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课前预习学案 一、课前预习 (一)作者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自称太史公,(朝代)夏阳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_____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______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______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______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______,下到______太初四年约______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二)背景介绍楚汉争霸 (三)、积累与项羽有关的成语 取而代之先发制人破釜沉舟以一当十四面楚歌江东父老拔山盖世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给加点字注音。 垓下()骏马名骓()歌数阕()美人和()之麾下()溃围()骑能属者()田父绐曰()刈()旗披靡()瞋目()辟()易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四字短语概括出课文描写的三个场面、、。课内探究学案

第一课时 一、合作探究读第一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写出译文。 二、《垓下歌》释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当? 三、探究第一段内容 1、概括垓下之围主要写了哪两个情节。 2、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 3、垓下之围刻画项羽的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4、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四、反思总结:第一段的文言知识 1、重点字词解释 1、项王军壁.垓下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3、是.何楚人之多也 4、项王则.夜起 5、常幸.从 6、悲歌慷慨 .. 7、力拔.山兮气盖.世 8、时不利兮骓不逝. 9、骓不逝兮可奈何 ... ... 10、虞兮虞兮奈若何 11、美人和.之 12、项王泣.数行下 2、词类活用 (1)项王军壁.垓下(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3、古今异义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阳林碧刘玲审核人:张海敏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分析故事情节,把握项羽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项羽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学习重点】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学习难点】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 一、关于作者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二、关于《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历史成就和文学成就。关于《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历程,其中着重描绘的是这个英雄人物在短暂而大起大落生平中的四个关键阶段: 1、吴中起兵,是项羽一生事业的起点; 2、巨鹿之战是他辉煌功业的顶点; 3、鸿门宴,是他生平、事业中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4、垓下战败自刎,是他英雄末路的终点。 清人郑板桥曾说:“《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四、关于项羽 1、少年壮志: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 2、英武过人:籍长八尺余,力能扛(gāng举起)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3、叱咤风云: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候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一)生字词 垓(gāi )下马骑(jì)麾(huī)下田父(fǔ)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精编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项羽之死 一、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脑显示:项羽图片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 (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脑显示: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 (二)补充讲解 电脑显示: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高中语文选修项羽之死导学案

4.2 项羽之死 编写人:常娥审核校对:陈永清编写时间:2015.12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难点】 1.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基础自测】 一、知识链接 (一)作者 司马迁(前145—前 87 年后),字子长,自称太史公,(朝代)夏阳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 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 _____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______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______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______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______,下到 ______太初四年约 ______ 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 “”。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二)背景介绍楚汉争霸 鸿门宴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楚地义军分两路攻秦。项羽在关东歼秦军主力;刘邦乘隙攻入咸阳。依据楚 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欲称王关中,派兵驻守函谷关,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 “约法三章” 。 项羽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率诸侯军40 万、秦军降卒20 万直奔关中,中途,项羽恐秦降卒哗变,将他们全部坑杀。元年十二月,项羽进驻鸿门,意图消灭刘邦集团,刘邦自料力量不敌,亲赴鸿门,表示诚意,动摇了 项羽决心,战争没有立即爆发。 西楚霸王同年二月,项羽裂土分封18 个诸侯王,恢复封建割据,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封刘邦为汉中王,定都南郑,将关中分为三部,封秦降将分别为王,企图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 刘邦采纳萧何建议,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忍忿前往汉中,途中烧毁所过栈道,并借此表示无东向之意,以麻痹项羽。 战争开始五月,田荣于齐地起兵反楚,刘邦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为口实,联络各地诸侯王,率联军56 万攻楚,一举袭占楚都彭城。 项羽自率精兵 3 万疾驰南下,乘刘邦陶醉于胜利,以少胜多,大败汉军,收复彭城。刘邦仅率数十骑突出重围,连老婆孩子都不顾,逃回荥阳。 楚河汉界刘邦战败,诸侯纷纷背汉向楚,为摆脱被动局面,刘邦争取英布,重用韩信、彭越,从各方面联合 反楚力量,有利地形,分兵扼守险要。 三年十月,韩信一反常规,背水设阵,大败赵军。四年十一月,又大破齐、楚联军于潍水之滨,平定齐地,从东、北两面形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态势,直接威胁楚大后方。 四年八月,楚军粮尽,划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属汉。 四年九月,项羽遵约东撤,刘邦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五年十月,刘邦追击楚军至河南太康南,因韩信、彭越按兵不动,未如期会师,遭楚军击,大败,被迫坚壁自守。刘邦从张良计,分别给韩、彭割地 封王。 乌江自刎十二月,调集各路大军40 万人,将 10 万楚军包围于垓下。楚军兵少食尽,屡战不胜,夜闻楚歌四起,军心瓦解。项羽率800 骑突围南逃,刘邦派兵追击。项羽逃至乌江兵败自刎。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阅读导学案并进行勾画标记。 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形成文字答案。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课前预习学案 一、课前预习 (一)作者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自称太史公,(朝代)夏阳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_____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______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______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______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______,下到______太初四年约______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二)背景介绍楚汉争霸 鸿门宴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楚地义军分两路攻秦。项羽在关东歼秦军主力;刘邦乘隙攻入咸阳。依据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欲称王关中,派兵驻守函谷关,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项羽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率诸侯军40万、秦军降卒20万直奔关中,中途,项羽恐秦降卒哗变,将他们全部坑杀。元年十二月,项羽进驻鸿门,意图消灭刘邦集团,刘邦自料力量不敌,亲赴鸿门,表示诚意,动摇了项羽决心,战争没有立即爆发。 西楚霸王同年二月,项羽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恢复封建割据,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封刘邦为汉中王,定都南郑,将关中分为三部,封秦降将分别为王,企图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 刘邦采纳萧何建议,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忍忿前往汉中,途中烧毁所过栈道,并借此表示无东向之意,以麻痹项羽。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3课项羽之死精品导学案(详解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3课项羽之死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当军营挂出了汉家的旗,当垓下响起刘邦的马蹄声,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失败命运降临的这一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耶?非耶?让我们一起感受项羽的慷慨悲歌。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出身楚国贵族。秦二世元年(前209),从叔父项梁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项羽率兵破釜沉舟渡漳水救赵,在钜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王。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最后从垓下突围到乌江而自杀。

《项羽之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它所描写的正是项羽最终惨败的那段人生经历。 1 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 垓.下ɡāi麾.下huī 歌数阕.què田父.fǔ 美人和.之hè刈.旗yì 田父绐.曰dài披靡.mǐ 2. (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通“服”,心服 (2)乌江亭长鴂.船待鴂.:通“舣”,使船靠岸 幸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动词,受到宠爱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副词,幸亏,幸而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副词,表示敬意,即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乃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只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副词,竟然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 (1)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活用为动词,设营驻守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走 (3)左.,乃陷大泽中 左: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左走 (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进军 (5)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面:名词活用为动词,面对

项羽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 课题:项羽之死 一、教材分析 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学情分析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和“如何运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司马迁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立足课本解读文章的能力;把握文章内容,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自由品读文本,师生共同研读、探究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这一英雄人物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读司马迁笔下项人物魅力的同时,体味司马迁的情感内涵。

高中语文《项羽之死》导学案

第18课项羽之死 导学目标 1.通过三个场面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探讨项羽悲剧性格与乌江自刎的原因。 课内自主学习 一文化常识 1.课文背景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四年后,刘邦在韩信、彭越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 山川与地理(一) (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荆州。 (5)江左,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君王坐北朝南,其左边是东,故古人以东为左。因此,江左是指长江以东一带。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二古诗文基础 1.字音识记 ①美人和.之(hè)②骑能属.者(zhǔ) ③田父.(fǔ)绐.(dài)曰④自度.不得脱(duó) ⑤被十余创.(chuānɡ) ⑥麾.下(huī) ⑦瞋.目(chēn) 2.通假字 (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通“服”,心服)

项羽之死学案

《项羽之死》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壁、逝、莫、骑、绐、东、卒、独、面”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熟悉“何……之”、“奈……何”、“无以”等句式。熟记有关《史记》的文学、文化常识。 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阅读指导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出身楚国贵族。秦二世元年(前209),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项羽率兵破釜沉舟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王。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最后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 司马迁《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全文依次描述了起义反秦;巨鹿之战、坑杀秦卒、鸿门宴、杀义帝、封诸侯、楚汉纷争、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一系列重要场景,记录了项羽一生的主要业迹,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本文所节选的,是《项羽本纪》的最后几个章节。 三、预习与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字 (1)项王军壁垓下(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3)常幸从(4)以故汉追及之(5)所当者破(6)然今卒困于此(7)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人 (8)直夜溃围南出(9)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10)项王及复引兵而东(11)项王自度不得脱 (12)身七十余战(13)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14)田父绐曰“左”(15)今日固决死 (16)愿为诸君快战(1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18)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19)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20)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1)籍独不愧于心乎 (22)项王身亦被十创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两课时) 主备人:张惠亚审核人:李萌授课人: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 学案编号:003 学习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断准语句。 2、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标注文中。 3、设疑、解疑:课前预习时将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标录下来,通过堂上提问、小组间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一)走进项羽: 项羽本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人称西楚霸王。楚国灭亡之后,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于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自小心存大志。在秦末的农民大起义中,项羽发挥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巨鹿之战中,打败了秦军大部分兵力,此后和刘邦展开军事斗争,由于项羽自身性格的局限导致了政治局面的扭转,前202年初,汉军三方共四十万在垓下包围了粮食不足的项羽军队,项羽退至乌江,不肯渡江,遂自刎于乌江。 (二)梳理基础知识 1、注音 (1)垓()下(2)虞()姬(3)乌骓()马

《项羽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宝典]

《项羽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宝典]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 课题:项羽之死 市级公开课教案 教,,, 案 授课 2013年授课授课班级高二(2)班时间 11月19日教师 一、教材分析 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学情分析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和“如何运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司马迁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立足课本解读文章的能力;把握文章内容,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自由品读文本,师生共同研读、探究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这一英雄人物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读司马迁笔下项人物魅力的同时,体味司马迁的情感内涵。 四、教学重点:自由品读司马迁笔下的项羽。 五、教学难点: 体味司马迁情感内涵,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六、教学方法:引导、探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过程设计思想一、引项羽 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如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最出色,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用郑板桥对《项之宴、垓下之会最出色。反复的看、背,你可能一会欣喜,一羽之死》的评价,会悲泣,就在这几段中。)这三个事件不仅是项羽一生事业成败以史入文,引出的关键,同时也是楚汉之际斗争最为激烈影响特别大的事件。垓下之围。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一、预习部分 (一)走进项羽: 项羽本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人称西楚霸王。楚国灭亡之后,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于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自小心存大志。在秦末的农民大起义中,项羽发挥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巨鹿之战中,打败了秦军大部分兵力,此后和刘邦展开军事斗争,由于项羽自身性格的局限导致了政治局面的扭转,前202年初,汉军三方共四十万在垓下包围了粮食不足的项羽军队,项羽退至乌江,不肯渡江,遂自刎于乌江。(二)梳理基础知识 1、注音 (1)垓()下(2)虞()姬(3)乌骓()马(4)歌数阕()(5)和()之(6)麾()下(7)溃()围(8)骑能属()者(9)田父()(10)绐()(11)自度()(12)刈()旗 (13)披靡()(14)瞋()目(15)王()我(16)十余创()(17)王翳() 2、实词 (1)项王军壁垓下。( ) (2)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3)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4)力拔山兮气盖世。() (5)时不利兮骓不逝。()(6)虞兮奈若何。() (7)歌数阕。()(8)美人和之。() (9)项王泣数行下。()(10)左右皆泣。() (11)莫能仰视。()(12)麾下() (13)直夜溃围。()(14)驰走() (15)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16)骑能属者百余人。()(17)田父绐曰。()(18)以故汉追及之。()(19)复引兵而东。()(20)项王自度不得脱。()(21)然今卒困于此。()(22)今日固决死。() ()(23)刈旗()(24)期山东为三处。 (25)汉军皆披靡。()(26)辟易数里。()(27)地方千里。()(28)愿大王急渡。()(29)无以渡()(3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31)籍独不愧于心乎?() (32)吾知公长者()(33)项王身亦被十余创()(34)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3、虚词 之: (1)围之数重。()(2)以五千骑追之。() (3)非战之罪也。()(4)项王嗔目而叱之。() (5)天之亡我。()(6)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刘业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侧面描写,感知 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吸取失败的教训,培 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鉴赏。 教学难点:评价人物,得出人生启示。 二、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诵读法、比较法、探究法和讨论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以歌曲《霸王别姬》引出主题。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他犹如一条巨龙,翻江倒海、叱咤风云;钜鹿之战,27岁的项羽破釜沉舟,勇冠三军,成为天下瞩目的英雄;鸿门宴上,项羽刚愎自用,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四面楚歌声中,31岁的西楚霸王,又将怎样演绎自己的人生呢?我们来学习项羽之死。板书课题。 本文语言难度不大,同学们课下预习没?我也充分相信同学们的能力与实力。

古人评价司马迁“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本文刻画了英雄谢幕前的”精神气血”那么选择了哪些重大历史场景描写项羽?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 (二)、整体感知理文脉。 在本文中司马迁选择了哪些重大历史场景描写项羽? 明确: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三)、披文入情赏形象。 场景一:垓下之围 问题: “霸王别姬”是《史记》中最悲恸感人,最壮怀激烈的一幕。项羽兵败垓下,于四面楚歌之中慷慨悲歌。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描写项羽的反应? (板书)动作 明确:司马迁一连用了惊——起——饮——歌——泣五个动词来传达项羽的反应。这些动词中最能击中你的心扉?着重表现项羽什么性格特征? 侧重分析歌和泣,柔肠百转的垓下歌,该如何读? 对于“歌”这一部分的教学,重在指导诵读,读,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而是生色俱动的情感投入。采取男女生比赛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味这一段中的情感。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霸王别姬时的无奈与眷恋,感受到七尺男儿项羽的铁骨柔情。 再说泣: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曾经破釜沉舟,威振天下的霸王,此时却泪如雨落,谁能读懂项羽此时的心境呢?“泣

《项羽之死》同步学案

《项羽之死》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重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一、课前预习(一)、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朝代)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又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XX年),345 2019-06-27 学习目标: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重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一、课前预习(一)、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朝代)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又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XX年),345 2019-06-27 学习目标: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重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一、课前预习(一)、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朝代)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又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XX年),34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