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必修2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必修2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必修2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必修2知识点总结

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附录

后记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化学实验中,手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不小心沾上烧碱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盖;水银洒在桌面上,可洒上硫粉进行回收;误食重金属离子,可服用大量鸡蛋、牛奶等含蛋白质的食物进行解毒;误食钡盐溶液,可服用Na2SO4(不可用Na2CO3)解毒。实验中要做到“五防”:防爆炸,防倒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取用时做到“三不”,即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常见的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有:银镜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

2.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色存在。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开的操作叫混合物的分离,把某物质中所含杂质除去的操作叫提纯。

3.过滤操作适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使用的装置叫过滤装置。它常由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组装而成。该装置组装和操作时应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

4.蒸发操作适用于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使用的装置叫蒸发装置,一般由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等仪器组装而成。应注意:加入蒸发皿的液体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胶棒,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

造成液滴飞溅;接近蒸干前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溶剂蒸发完。

5.蒸馏操作适用于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写出装置

中各仪器的名称(编号和名称要对应):①酒精灯、②蒸馏烧瓶、③铁

架台、④温度计、⑤冷凝管、⑥尾接管(牛角管)、⑦锥形瓶、⑧石

棉网。该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和蒸馏烧瓶支管处齐平,测得收集

蒸气的温度,以确保收集到的馏分的纯净;冷凝水下进上出,以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烧瓶中盛饭的液体不能超过容器的2/3;使用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时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6.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操作。所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辅助性仪器还需烧杯、玻璃棒。主要仪器中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下层液体应从下口放出。

7.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

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操作。所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辅助性仪器还需烧杯、玻璃棒。常见萃取剂:汽油(密度比水小)、苯(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

8.SO42-的检验:一般在原试样中先加HCl酸化,目的是为了排除CO32-、SO32-等离子的干扰,再在酸化后的试液中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说明原试液中有SO42-存在。Cl-的检验:一般在试样中先加HCl酸化,目的是为了排除CO32-、OH-等离子的干扰,再在酸化后的试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原试液中有Cl-存在。CO32-检验:在试样中加入HCl,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Ca(OH)2变浑浊的气体,说明原试液中有CO32-存在。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所含粒子的数目都是6.02×1023。我们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计量为1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6.02×1023mol-1叫做阿佛加得罗常数,符号为N A。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一定数目微光粒子的集体,它的符号是n。粒子集合体可以是分子、离子、原子、离子团,甚至是组成它们的质子、电子、中子等微观粒子。1摩尔铁原子可表示为1molFe、3摩尔氧分子可表示为3molO2、10摩尔钠离子可表示为1molNa+。

2.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含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或式量相等,单位不同。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摩尔质量为18g/mol,1 mol H2O的质量是18g,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0.5 mol H2O的质量是9g,含有3.01×1023个水分子。

3.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之间的距离。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符号Vm,单位L/mol。气体物质的量(n)与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 m)的关系为V=n·Vm。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例如,标准状况(常用S.T.P.表示,其温度0℃,压强1.01×105)时V m= 22.4L/mol;标准状况下,44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1mol,微粒数是6.02×1023个,所占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下11.2 L的Cl2和质量为49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4.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个规律叫做阿伏加德罗定律。标准状况下11.2 L的Cl2和CO2、H2、N2的质量分别为35.5g、22g、1g、14g,但他们所含的分子数都是6.02×1023个。同温同压下Cl2和CO2的体积之比为1∶1,它们的分子数之比为1∶1;同温同体积的Cl2和CO2,它们的压强之比为2∶3,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5.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称为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 。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为V

n c =。单位为mol/l 。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分数(w)、溶质的摩尔质量(M),溶液的密度ρ 之间的关系为1000?×M

c ρω=。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天平或量筒。主要仪器是容量瓶,常用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 ,在这种仪器上除标明规格外,还有该仪器的使用温度。主要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在上述步骤中,洗涤液应转移到转移到容量瓶中;混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该不该再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_。在上述步骤中,哪几步需使用玻璃棒: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时使用的仪器名称为胶头滴管。

★☆☆7.实验中下列情况将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偏低”还是“不变”。①洗涤液没有加入容量瓶:偏低; ②定容时是仰视:偏低;③定容时是俯视:偏高,④混匀时发现体积变小,又加入两滴水:偏低;⑤转移时有液体溅出:偏低;⑥开始时容量瓶不干燥:不变;⑦溶解时使用的烧杯玻璃棒没有洗涤:偏低。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分散剂。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析,分散系有9种组合方式。雾是液-气分散系;烟是是固-气分散系。分散系按分散质直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稳定性 举例 浊液

大于100nm — 不稳定 泥水 溶液

小于1nm — 稳定 NaCl 溶液 胶体 1~100nm 有 介稳性 Fe(OH)3胶体

2.饱和 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观察到液体颜色为红褐色,这是形成了Fe(OH)3胶体的缘故(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室方法)。当一束光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这条“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就是丁达尔现象。当把制得的胶体进行过滤时,滤纸上没有留下任何物质。这个事实说明,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即胶体粒子的直径比滤纸的空径小。

第二节 离子反应

1.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无机化合物中的强酸(如:______)、强碱(如:______)、绝大多数盐(如:______)都是电解质。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由于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叫做碱;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氨跟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2H OH H O +-+=。

2.电解质的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试写出下列物质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①NaCl_________ ___;②CuSO 4_________ ___;

③HCl _________ ___ ;④HNO 3_________ ___;

⑤H 2SO 4_________ ___;⑥NaOH _________ ___;

⑦Ba(OH)2_________ ___;⑧Na 2SO 4_________ ___; ⑨NaHCO 3_________ ____;⑩NaHSO 4_________ ___;

3.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试写出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②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 ③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_____________;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_____________; ⑤碳酸钠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⑥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 ⑦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⑧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 ⑨氯化铁溶液中加铁粉_____________;⑩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__________;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交换的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反应就能发生。

★☆☆5.离子共存问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有难溶物或微溶物生成。如Ba 2+、Ca 2+等不能与SO 42-、CO 32大量共存;Ag +与Cl -、Br -、I -等不能大量共存。②有易挥发性物质生成。如CO 32-、HCO 3-、S 2-、HS -、SO 32-、HSO 3-等离子与H +不能大量共存。③有若电解质生成。如NH 4+与OH -不能大量共存;OH -、CH 3COO -、ClO -、F -等与H +不能大量共存。(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与较强氧化性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 3+与I -、S 2-不能大量共存。②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O 3-在酸性条件下与Fe 2+、I -、S 2-、SO 32-等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SO 32-

与S 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3)由于形成络合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 3+与SCN -不能大量共存。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还失升氧: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① Fe + CuSO 4 ==== Fe SO 4 + Cu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_ ② CuO + C

Cu + CO 2↑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_ ③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 _ ④ Fe 3O 4 +4CO 3Fe + 4CO 2 是或否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__ ⑤ Cl 2 + H 2O ==== HCl + HClO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⑥ 2Na 2O 2 + 2 CO 2 ==== 2Na 2CO 3 + O 2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⑦ 2FeCl 3 + Fe ==== 3 FeCl 2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⑧ CH 2OH (CHOH )4CHO + 2 [Ag (NH 3)2]OH CH 2OH (CHOH )4COONH 4 + 2Ag↓ + 3NH 3 + H 2O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⑨ CH 3COOH +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 + H 2O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⑩ 3O 2

2O 3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在下列圆圈中填实对应的反应类型。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时参照白皮书)

第一节 钠和钠的化合物

一、钠

1.物理性质:银白色、固态、质软(可用小刀切)、密度比水小、 熔沸点低、导电导热性好。

2.化学性质

(1)和非金属反应

①常温下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现象:生成白色固体,方程式2242Na O Na O +常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产生黄色火焰,生成黄色固体,方程式2222Na O Na O +点燃或加热 ②和卤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22Na Cl NaCl +点燃。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复分解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Na 2CO 3 NaOH O 2(常温) Na

Na 2O H 2O CO 2(少量) CH 4 CH 3COONa

(2)和水的反应:现象①浮(Na 的密度比水小)、熔(Na 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且Na 的熔点低)、游和响(Na 与水反应放出气体,且产生气体的速度很快,反应很剧烈)、红(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

(3)和酸反应:现象比与水反应剧烈。

(4)和盐溶液作用时,一般金属钠首先和水反应,生成的NaOH 再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产生气泡,生成蓝色沉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24242222()Na H O CuSO Na SO Cu OH H ++=++↓↑

3.钠应置于煤油中保存,其原因是Na 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和煤油反应,可以隔绝氧气。

4.钠的重要用途

(1)利用钠的强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2)钾钠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利用钠在高温下发出黄光的特性可作高压钠灯。

二、碱金属

碱金属包括(按核电荷数增大顺序填写元素符号)Li 、Na 、K 、Rb 、Cs 。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故化学性质和钠相似。一般说来,按上述顺序,金属性越来越强,反应得越来越激烈。需指出的是:单质在空气中点燃,锂只能生成Li 2O ,钠可形成Na 2O 、Na 2O 2,钾可形成K 2O 、K 2O 2、KO 2,而铷形成的氧化物就更复杂了。 焰色反应是许多金属或者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的时候是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是物理变化。是元素的性质。Na 的焰色:黄色 K 的焰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紫色

三、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 氢氧化钠是白色固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溶解时放热,有腐蚀性,溶液呈强碱性,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2.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碱的一切通性。

碱的通性:①遇酸碱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 ②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③与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2等)发生反应 ④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3. 保存:NaOH 应密封保存,试剂瓶用橡胶塞,原因NaOH 易吸水,与CO 2、SiO 2反应。 四、钠的氧化物比较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 2O Na 2O 2 电子式

氧元素的化合价

-2 -1 色、态

白色固态 淡黄色固态 稳定性

不稳定 不稳定 与水反应方程式

Na 2O+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4H 2↑ 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

Na 2O+CO 2= Na 2CO 3 2Na 2O 2+2 CO 2== 2Na 2CO 3+O 2↑

氧化性、漂白性

-- 强氧化性质、漂白性 用途

-- 氧化剂、供氧剂、漂白剂、杀菌剂 保存

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隔绝空气,远离易燃物,密封保存 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校

Na 2CO 3 NaHCO 3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固体 细小的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但比Na 2CO 3溶解度小 热稳定性

受热不分解 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2NaHCO3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2323()2Na CO Ca OH NaOH CaCO +=+↓ 3232()NaHCO Ca OH NaOH CaCO H O +=++↓ 与二氧化碳反应

232232Na CO CO H O NaHCO ++=↑ -- 用途 制玻璃、造纸、制肥皂、洗涤剂

发酵粉、医药、灭火器

第二节 铝和铝的化合物 一、单质铝

1.化学性质

铝及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⑨Al Al 2O 3 Al(OH)3 AlCl 3NaAlO 2⑩

(1)和氧气反应。铝极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保护里边的金属不易和氧气反应而被腐蚀。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432Al O Al O +加热或点燃。加热铝箔实验时,融化的铝并不滴落,原因是Al 2O 3薄膜将熔化的Al 承接住了,这个实验也说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

铝也能和其他非金属反应,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铝在氯气中燃烧23232Al Cl AlCl +点燃;②铝粉和硫粉混合加热2323Al S Al S +点燃。

(2)和酸反应。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Cl 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322623Al HCl AlCl H ++=↑

, 离子反应方程式322623Al H Al H ++

+=+↑

②H 2SO 4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242432232()3Al H SO Al SO H +=+↑

, 离子反应方程式322623Al H Al H +++=+↑

(3)和NaOH 溶液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22222223Al NaOH H O NaAlO H ++=+↑, 离子反应方程式22222223Al OH H O AlO H -

-++=+↑。 等质量的铝粉分别和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相等,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和足量的铝粉反应,产生的氢气NaOH 的多。

(4)铝和盐溶液的反应。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铝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化学反应方程式4243233()Al CuSO Cu Al SO +=+,

离子反应方程式232332Al Cu

Cu Al +++=+;

(5)铝热剂的反应。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铝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混合加热34238349Al Fe O Al O Fe ++高温; ②铝粉和三氧化二铬粉末混合加热232322Al Cr O Al O Cr ++高温。

3.用途:写出下列关于铝的用途是利用了铝的什么性质:

铝制导线、电线:良好的导电性; 包装铝箔:良好的延展性;

铝合金用于制门窗:美观、硬度大; 铝制炊具:良好的导热性

二、铝的化合物

氧化铝既可和酸反应还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它是两性氧化物。

实验室制取Al(OH)3的方法:332343?AlCl NH H O Al OH NH Cl +=+↓。用氨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主要原因是Al(OH)3能与NaOH 反应生成对应的盐。氢氧化铝是两性的氢氧化物。加热时,Al(OH)3易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2322()3Al OH Al O H O +△。 三、复盐: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形成的盐叫复盐,如KAl (SO 4)2。明矾是一种重要的复盐。它是离子晶体,溶于水生成Al(OH)3胶体,它可以吸附水里面的杂质,使水澄清,所以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第三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铁和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⑨

Fe 3O 4 Fe FeCl 2 Fe(OH)2 Fe(OH)3 FeCl 3⑩

一、单质铁

1化学性质:

(1)铁和非金属反应。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23432Fe O Fe O +点燃;

②在氯气中燃烧23232Fe Cl FeCl +点燃;

③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Fe S FeS +点燃。

(2)铁和酸反应。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铁和HCl :化学反应方程式222Fe HCl FeCl H +=+↑, 离子方程式222Fe H Fe H +++=+↑;

②铁和H 2SO 4:化学反应方程式2442Fe H SO FeSO H +=+↑, 离子方程式222Fe H Fe

H +++=+↑。

(3)铁和水反应: 铁不和冷、热水反应,但在高温下能和水蒸气反应,下图是

铁粉和水蒸气反应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在装置的空白处填上对应的试剂或用品名称。

②写出此图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2342348Fe H O Fe O H ++(g )高温↑。

二、铁的氧化物(参照白皮书)

三、铁的氢氧化物Fe(OH)2和Fe(OH)3(参照白皮书)

四、Fe 2+和Fe 3+的性质 1.Fe 3+的检验:

滴入KSCN 溶液 FeCl 3溶液

现象:溶液变成血红色;离子方程式:3n Fe SCN Fe SCN +-+3-n n =() FeCl 2溶液

无现象

2.Fe 3+的氧化性。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FeCl 3溶液和铁粉反应:322FeCl Fe FeCl +=3,322Fe

Fe Fe +++=3

FeCl 3溶液和铜片反应:3222FeCl Cu FeCl CuCl ++=2,3222Fe Cu Fe Cu +++++=2 3.Fe 2+的还原性。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FeCl 2溶液中加入氯水:2232FeCl Cl FeCl +=2,23222Fe Cl Fe Cl -+++=+2

第四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金属与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熔合而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高,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低。

2.铜合金是用途广泛的合金。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常见的铜合金还有黄铜,商代后期制作的司母戊鼎是青铜制品。

3.

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按其成分可分为两大类:碳素钢和合金钢。碳素钢有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含碳量生铁低。合金钢是在碳素钢中加入Cr 、Ni 、Mn 等合金元素制得。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硅及硅的化合物的相互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Si

SiO 2H 2SiO 3①②③

④⑤⑥⑦⑧Na 2SiO 3CaSiO 3SiF 4

一、硅单质

1.物理性质

单质硅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熔点高、硬度大、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 。 2.化学性质

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硅和非金属反应: 和O 2:22Si O SiO +高温

②和NaOH 溶液反应:223223Si NaOH H O Na SiO H ++=+↑

。 ③和氢氟酸反应:4242Si HF SiF H +=+↑

。 二、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1.二氧化硅

①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相互化合,所以在氧化气氛包围的地球上,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是SiO 2和硅酸盐形式存在。SiO 2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二氧化硅具有空间网状结构。密度和硬度都大。 ③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和强碱反应(NaOH) :22322SiO NaOH Na SiO H O +=+;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存放碱性试剂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b.和碱性氧化物反应:23SiO CaO CaSiO +高温;

c.和HF 酸反应:24242SiO HF SiF H O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氢氟酸不能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氢氟酸可用塑料瓶盛装。

2.硅酸和硅酸盐

①H 2SiO 3酸性比碳酸弱,溶解度小。可由硅酸盐和强酸反应来制备。如:向Na 2SiO 3溶液中滴加HCl ,可发生反应:23232HCl+Na SiO =2NaCl+H SiO 得到硅酸。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形成硅酸干胶,称为“硅胶”。它是优良的吸附剂,也可作催化剂的载体。

②碳化硅俗称金刚砂,具有金刚石结构,有很大的硬度。工业上金刚砂的制备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SiO 2 + 3C

SiC + 2CO 。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三、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硅酸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组成各异,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其组成。如:硅酸钠表示为:Na 2O ·SiO 2。一般规律:低价态金属氧化物·高价态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水。试写出明矾[KAl(SO 4)2·H 2O]氧化物表示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 2Si 3O 8氧化物表示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及氯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⑦⑧⑨⑩NaClO

Ca(ClO)2Cl 2HCl

HClO

CuCl 2①②

③④⑤

⑥H 2KI KCl SO 2

一、氯气

1.物理性质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1:2),比空气重,能液化,液态氯气常称为液氯。在自然界中氯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2.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和Na :222Na Cl NaCl +点燃,和Cu :22Cu Cl CuCl +点燃,

和Fe :23232Fe Cl FeCl +点燃,比较Cl 2和HCl 的氧化性:Cl 2 > HCl 。

②与非金属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和H 2:222H Cl HCl +点燃或光照,燃烧现象: 安静的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少量Cl 2 和P :23232P Cl PCl +点燃 (Cl 2少量) ;过量Cl 2 和P :25252P Cl PCl +点燃 ③与水反应。 反应方程式22H O Cl HCl HClO ++=,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还原剂是___。

HClO 的特性:a .弱酸性(电离方程式):HClO H ClO +-+ ,(酸性比碳酸还弱) b .不稳定性(光照条件):22HClO HCl O =+↑

, c .强氧化性(作用):杀菌、消毒

④与碱反应:和NaOH 反应的方程式为22NaOH Cl NaCl NaClO ++=,实验室利用这个反应来吸收多余的氯气。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为:222222()()Ca OH Cl CaCl Ca ClO H 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22()CaCl Ca ClO 和,而有效成分是2()Ca ClO 。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漂白粉具有消毒、杀菌、漂白作用,主要原因是漂白粉溶于水中可生成HClO ,方程式为:Ca(ClO)2 + H 2O + CO 2 === CaCO 3↓ + 2HclO 。 ⑤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氯水滴入NaBr 溶液中_______;氯水滴入KI 溶液中_______;氯气和硫化氢气体混和___; 还可和许多还原性物质反应。氯气通入FeCl 2溶液中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归中反应;SO 2气体通入氯水中_______;

第三节 硫及硫的化合物

硫及硫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S

H 2S

SO 3SO 2H 2SO 4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⑨

Cu C

一、 硫: 硫是淡黄色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其化学方程式为:22S O SO +点燃。硫蒸气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为:22S H H S +△。

二、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和水作用:2223SO H O H SO + ,此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所谓可逆反应指的是:

在相同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的一类反应。H 2SO 3是弱酸,酸性比碳酸强。 ②和碱反应: 22322SO NaOH Na SO H O +=+

③和碱性氧化物反应::22232SO Na O Na SO +=、23SO CaO CaSO +=。

④具有极弱的氧化性:和H 2S :222232SO H S S H O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比____。 ⑤具有极强的还原性: SO 2通入溴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22242SO Br H O H SO HBr ++=+。

SO 2与O 2制取SO 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2322SO O SO + 催化剂

△。 ⑥漂白性:SO 2通入品红溶液,现象品红褪色,然后稍稍加热,恢复到原来的红色。 二氧化硫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CO 2,pH 约为5.6,酸雨的pH 小于5.6。

三、SO 3:无色液体。极易和水反应形成硫酸,方程式为2324H O SO H SO +=。

四、硫酸

1.稀硫酸

①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24242H SO H SO -+=+。稀硫酸中主要存在24H SO -+、。

②具有酸的通性。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变蓝;

b.和金属反应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和放出H 2;

c.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和水;

d.和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和水;

e.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和水。

2.浓硫酸

浓硫酸中由于水量极少,所以硫酸主要以24H SO 分子形式存在,它主要具有如下性质: ①不挥发性。沸点高,可用浓硫酸来制备一些挥发性酸。如:浓硫酸和NaCl 固体反应:244H SO NaCl HCl NaHSO +=+,这是实验室制备HCl 的方法。

②强酸性。

③吸水性。右图是实验室用于证明浓硫酸

具有吸水性的实验装置,试回答有关问题: A.关闭活塞b ,打开活塞a ,看到装置右边集气

瓶中的有色布条褪色。关闭活塞a ,打开活塞b ,装置左边集气瓶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

B.该装置左右均设计了氢氧化钠的吸收装置,

这是为什么?氯气有毒,吸收氯气,防止污染。

④脱水性。蔗糖遇浓硫酸的现象是:蔗糖变膨松,变黑(被碳化)。

⑤强氧化性。

(ⅰ)和不活泼金属Cu 反应的方程式:2442222H SO Cu CuSO SO H O +++△↑。氧化剂是______,还原剂是______。稀硫酸和铜能反应吗?________。

(ⅱ)和活泼金属能反应,但产生的是SO 2而不是H 2。

(ⅲ)钝化:常温下,Fe 和Al 在浓硫酸中表面会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里面金属继续被氧化,这个现象叫钝化。所以浓硫酸可盛装在铁制或铝制容器中。

(ⅳ)和非金属C 反应的方程式:24222222H SO C CO SO H O +++△↑↑。氧化剂是___,还原剂是___。要证明此反应中确有SO 2生成,可把产生的气体通过品红溶液,若溶液颜色褪色,证明确有SO 2生成。若要证明有CO 2产生,必须先把气体通入饱和NaHCO 3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说明存在的现象是品红不退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第四节 氮及其化合物

一、N 2、NO 和NO 2

1.N 2: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不和氧气发生反应,但在雷雨天或者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22N O NO +闪电或高温。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

下可合成氨气,这是合成氨的原理,化学方程式为:22332N H NH + 高温、高压催化剂

。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还原剂是__。1molN 2和3molH 2充分反应后能得到2molNH 3吗?_,为什么?

2.NO :无色的气体,有毒,极易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222NO O NO +=。

3.NO 2:红棕色、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溶于水时生成3HNO NO 、,反应方程式为:22332NO H O HNO NO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氮和氮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NH 4HCO 3N 2NH 3NO 2NO HNO 3NH 4Cl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⑨⑩Cu 光C 1311121314

二、硝酸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光照或受热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442HNO NO H O O ++光照或加热,浓度越大越易分解。所以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冷暗处。

②强酸性:电离方程式:33HNO H NO -+=+。和浓、稀硫酸中存在不同微粒不同,浓、

稀硝酸中均存在3H NO -+、等微粒,只是浓度,化学性质不同。 ③强氧化性:a.和不活泼金属

Cu 和HNO 3反应方程式为:3()322833()2HNO Cu Cu NO NO H O +=+稀↑+4(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此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 )、3()32224()2H N O C u C uN O N O HO +=+浓↑+2(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此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 2)。

☆试想一下,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中有____,为什么? b.浓、稀硝酸均可和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 2,浓硝酸和金属反应生成NO 2,稀硝酸和金属反应生成NO 。

c.Al 、Fe 在冷、浓HNO 3中发生钝化,所以浓硝酸可盛装在铁制或铝制容器中。

d.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为3:1混合而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溶解极不活泼的金属铂、金等

e. 浓HNO 3和非金属C 反应方程式为:3()22244HNO C CO NO H O +=+浓↑

↑+2 三、氨和铵盐

1.氨: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气,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型。

②化学性质

a. 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32324·NH H O NH H O NH OH ==

+-++ ,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32324·NH H O NH H O NH OH

H +-+、、、、、。氨水中的溶质是3NH ,溶剂是2H O 。

b.和酸作用:和HCl 反应的方程式为:, 和H 2SO 4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324NH Cl NaOH NH NaCl H O +++△↑,用向下排空气法法收集,收集时在试管口放用酚酞浸泡的棉花,目的是检验NH 3是否收集满,现象是棉花变红色。

2.铵盐:①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②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NH 4HCO 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3224NH HCO NH H O CO ++△↑↑↑,NH 4Cl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4NH Cl NH HCl +△↑↑

。 ③和碱反应 NH 4NO 3和

NaOH 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33324NH NO NaOH NH NaNO H O +++△↑,此反应常用于检验NH 4+的存在。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而制得。

2.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3.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形成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点则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形成族。

4.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①周期:短周期: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共18种元素,要求能够熟练描述短周期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Na :第三周期第ⅠA 族。

长周期:包括第四、五、六三个周期。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②族:七个主族:用A 表示,对应的数字为Ⅰ、Ⅱ、Ⅲ、Ⅳ、Ⅴ、Ⅵ、Ⅶ

七个副族:用B 表示,对应的数字为Ⅰ、Ⅱ、Ⅲ、Ⅳ、Ⅴ、Ⅵ、Ⅶ

一个零族,一个第Ⅷ族(包括三竖行) 祥记七个主族和零族中各元素的顺序及其元素符号。

4.碱金属元素的相关知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Li Na K Rb Cs

颜色

银白色(CS 略带金属光泽) 硬度

柔软 密度

依次增大(但K 的密度比Na 小) 熔沸点 依次降低 导电导热性 良好 核电荷数 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电子层数

从上到下依次增多 最外层电子数

1个 金属性

从上到下依次依次增强 递变性

密度变化 K 的密度比Na 小 5.卤族元素的相关知识

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卤素单质分子

颜色 状态 密度 熔沸点

F 2

从上到下逐渐依次加深 气态 从上到下逐渐一次增大 从上到下逐渐升高

Cl 2

气态 Br 2

液态 I 2

固态 完成下列变化的方程式: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钾投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锂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钠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 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比较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子数 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非金属性 单质间置换规律 氟

F 2 从上到下依次 增大 7个 从上到下越来越难;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 从上到下依次减弱 非金属性强的卤素单质可以置换出非金属弱的卤素单质 氯

Cl 2 溴

Br 2 碘 I 2 6.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表示有17个质子,18个中子的氯原子的符号为Cl 3517。

235

92U 中有质子92个,中子153个。

7.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现有11H 、21H 、31H 、126C 、136C 、146C 、

234

92U 、235

92U 、23892U 这几种符号,其中有9个原子,9种核素,3种元素,铀元素有3种同位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和外电子构成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电子层

1 2 3 4 5 6 7 …… 符号 K L M N O P Q 一般说来,电子层离核由近到远的顺序为:K 、L 、M 、N 、O 、P 、Q ;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高。故电子在不同电子层上能量高低顺序为:E(K)<E(L) < E(M) <E(N) < E(O) < E(P) < E(Q)

2.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3.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表示原子核内11个质子,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写出下列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H_______;O________;Mg____________;Ar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_。

4..一般说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和原子结构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如下关系:

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族数 ;|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 8

6.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能改写成离子方程式的写出离子方程式。(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①金属钠投入冷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金属镁粉投入热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铝片投入稀盐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⑤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铁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氧化镁和稀硝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呈周期性变化。金属性:K>Ca,Be<Mg;

非金属性:N<O,C>Si;酸性:H2SO4<HClO4,H3PO4<HNO3;碱性:KOH>Ca(OH)2,LiOH >Be(OH)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HF,H2O>H2S。

8.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规律性的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核电荷数

依次增大

依次增大电子层数

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

依次增大

原子半径

依次减小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10.元素周期表中最强的金属为Fr ,最强的非金属为F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没有严格的界线,故存在既能表现出一定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非金属性的元素,如Si 、Ge 。

第三节 化学键

1.钠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就需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就需得到一个电子;钠和氯气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上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形成带正电荷的Na +和带负电荷的Cl -。带相反电荷的Na +和Cl -,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与单质钠和氯性质完全不同的稳定NaCl 。人们把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中一定存在电子的得失,离子化合物一般由金属阳离子(或4NH )和阴离子形成。

2.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Na__________、Cl__________、O___________、Mg__________、Ar___________。试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Ca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Cl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的8电子结构,需要获得到一个电子,所以氯原子间难以发生电子得失。如果两个氯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氯原子就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像氯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共价键不但可以在相同的元素间形成,还可以在不同的元素间形成。以共价键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如HCl 。

4.共用电子对在两个原子之间运动,归两原子共用,其电子式必须反映这点。如氮气的电子式为:。试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Br 2_________、H 2S_________、CO 2________、CCl 4__________。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这样得到的式子叫结构式。如氯分子的结构式为Cl-Cl 。试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的形成过程:

H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相同的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于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一般的单质如:H 2、O 2、N 2、Cl 2中的共价键均是非极性键;试判断:分子中的C-C 键是非极性共价键。由不同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因为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将偏向吸引非金属强的的一方,所以非金属强的原子一方显负电性,非金属性弱的原子一方显正电性。像这样共用电子对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一般的化合物中存在的共价键是极性键。

6.人们把这种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一般化学物质主要由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而成。化学键的形成与原子结构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价电子间的转移或共用来实现。化学反应是反应物中的原子重新组合为产物分子的一种过程,包含着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和产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释放能量)。

试判断给定物质中存在化学键的类型

碱性增强,酸性减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越来越不稳定

物质名称 电子式 结构式 离子键 极性键 非极性

化合物类型 氢氧化钠 √ √

离子化合物 二氧化碳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①反应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

②反应吸收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

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所有的燃烧反应都要放出热量。

3.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活泼金属置换水或酸中氢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燃烧④多数的化合反应⑤一些物质的溶解,如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的溶解、氧化钙的溶解 常见的的吸热反应:①几个常见的反应,如:2NH 4Cl(s)+Ba(OH)2·8H2O(s)=BaCl 2+2NH 3↑+10H 2O C+H2O(g) CO+H2 ②多数的分解反应。判断下列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①盐酸和铝条反应:_____;②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_____;③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______;④碳在空气中燃烧:______;⑤氢气还原氧化铜:______;⑥石灰石的高温分解:______。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直接从自然界 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2.燃煤发电中的能量转化关系:

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同时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

3.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右图是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发电机 蒸汽 燃烧 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2Zn e Zn -+

-=,发生氧化反应;

铜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22H e H +-+=↑,发生还原反应。 ②该装置中,电子由锌片出发,通过导线到铜片,电流由铜片出发,经过导线到锌片。 ③该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由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相对不活泼金属作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⑤形成原电池的条件: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泼性不同的两个导体,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

4.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参考《必修2》P43-P44。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 为单位,时间常以min 或s 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为mol/L ·min 或mol/L ·s 。c t

ν=△,对于具体反应:变化的浓度之比=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2.升高温度,会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会使化学反应速率降低。电冰箱储存食品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催化剂可改变其他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固体颗粒越小,化学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物间接触面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3.相同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既可向正反应方向(反应物→生成物)进行,又可向逆反应方向(生成物→反应物)进行。这样的反应叫可逆反应。在这类反应中,当同一种物质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筒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它的分子式是CH 4,电子式是_____,结构简式是_____,它的分子是一种对称的正四面体,四个键强度相等。

2.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3.右图是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装置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现象: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内壁出现油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液面上升。

(2)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甲烷和氯气光照下的一取代反应:423l l CH Cl CH C HC ++ 光照;

②甲烷和氯气光照下的二取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甲烷和氯气光照下的三取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

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 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整理

1 高中化学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F2+H2===2HF (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 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 Cl2+PCl3PCl5 Cl 2+2Na2NaCl 3Cl2+2Fe2FeCl3 Cl2+CuCuCl2 Cl2+2FeCl2===2FeCl3 (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S↓ Cl2+H2S===2HCl+S↓ (水溶液中: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O2 2O2+3FeFe3O4 O2+K===KO2 S+H 2H2S 2S+CCS2S+Zn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Cu 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N 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2 N 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 2+6Rb2Rb3N N2+2Al2AlN P 4+6H24PH3P+3NaNa3P 2P+3ZnZn3P2 H 2+2Li2LiH 2、还原性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最新高中化学方程式汇编﹡﹡﹡﹡﹡﹡﹡﹡﹡﹡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1◆碱金属元素 4Na+O2===2Na2O 2Na2O+ O2Na2O2 4Na+2O22Na2O2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 H2O+ CO2↑ 2NaHCO3Na2CO3+ H2O+ CO2↑ 4Li+ O2 2 Li2O 2K+2H2O===2KOH+H2↑ NaHCO3 + NaOH== Na2CO3 + H2O Na2CO3+ H2O+ CO2 = 2NaHCO3 2NaOH+ CO2 (少量)== Na2CO3 + H2O NaOH+ CO2(多量)== NaHCO3 Na2CO3+ Ca(OH)2=Ca CO3↓+2 NaOH2NaOH+SO2(少量)===Na2SO3+H2O NaOH+SO2(足量)===NaHSO3NaOH+H2S(足量)===NaHS+H2O 2NaOH+H2S(少量)===Na2S+2H2O NaOH+HCl===NaCl+H2O CO2+Ca(OH)2(过量)===CaCO3↓+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2 Na2O+2HCl===2NaCl+H2O Na2O+SO3===Na2SO4 CaCO3CaO+CO2↑MgCO3MgO+CO2↑ 2Fe(OH)3Fe 2O3 + 3H2O Mg(OH)2Mg O+ H2O Cu(OH)2Cu O+ H2O 2Al(OH)3Al 2O3 + 3H2O CaCO3+H2O +CO2=Ca(HCO3)2 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2卤族元素 Cl2+Cu Cu Cl23Cl2+2Fe2FeCl3 Cl2+2 Na 2Na Cl Cl2 + H22HCl 3Cl2 +2 P 2PCl3 Cl2 + PCl3PCl5 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FeCl2===2FeCl3 Ca(ClO)2+H2O+ CO2(少量)== Ca CO3↓+2 HClO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许多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因此我们要学会去总结每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A z X )原子核质子(Z 个) 中子( N 个) 核外电子( Z 个) 注意:质量数 (A)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熟背前 20 号元素,熟悉 1 ~ 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 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 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 对于原子来说 ) 二、元素周期表 1. 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 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 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 种元素 元( 7 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 种元素

化学高一必修一总结完整版

化学高一必修一总结完整版 1、第一单元 1、实验安全(1)防中毒(2)防污染(3)防倒吸(4)防爆沸(沸石)(5)防爆炸(验纯) 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固液混合)注意:一贴二低三靠(2)蒸馏(液液混合)原理:沸点不同。注意: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下进上出;③加碎瓷片(沸石)。 例子:分离酒精和水(3)萃取(液液混合)原理: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注意:①先检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密度无要求);③ 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1)n = N/NA 物质的量必须用来描述微观粒子(2)n = m/M M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原)子质量(3) n = V/Vm 标况: 0℃、Pa 可以是混合气体标况下:Vm= 22、4L/mol(4)c = n/V 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浓度不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5)C浓V浓 = C稀V稀 4、一定物质的量溶液的配置仪器:容量品(规格,如 100mL容量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过程: 1、计算

2、称量 3、溶解(等溶液冷却) 4、转移(用玻璃棒) 5、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 6、定容(胶头滴管,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上下颠倒)误差分析:紧扣公式c = n/V 进行分析如:没有洗涤烧杯→导致烧杯中溶质为转移进容量瓶→n降低,V 不变→c降低★ 仰视:V偏大,C偏低;俯视:V偏小,C偏高。 2、第二单元 1、简单分类 2、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溶 液胶 体浊 液分散质的直径<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1nm-100nm 粒子直径在10-9 ~10-7m>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实例氯化钠溶液等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石灰乳、油水等性质外观均 一、透明均 一、透明不均 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区分溶液和胶体:丁达尔效应(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所有重要的高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所有重要的高中化学方 程式汇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高中化学专题之二-----高中化学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 l2,O2,S,N2,P,C,S i,H) 1、氧化性: F2+H2===2HF(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3F2(过量)+Cl2===2ClF3(ClF3+3H2O==3HF+HClO3) Cl2+H22HCl(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 CuCl2 Cl2+2FeCl2===2FeCl3(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S↓

人教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一总结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超全)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1、NaCl 2Cl Na 22??→?+点燃 2、22CuCl Cl Cu ?? →?+点燃 3、32FeCl 2Cl 3Fe 2??→?+点燃 4、HCl 2Cl H 22?? ??→?+点燃(光照) 5、32PCl 2Cl 3P 2??→?+点燃 6、523PCl Cl PCl →+ 7、HClO HCl O H Cl 22+→+ 8、O 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 9、HClO 2CaCO O H CO ClO Ca 3222+↓→++)( 10、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 11、↑++?→? +? 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 12、O H 8Cl 5KCl 2MnCl 2HCl 16KMnO 22224+↑++→+(浓) 13、2O HCl 2HClO 2+?? →?见光 第二节 氯化氢 14、↑+→+HCl NaHSO SO H NaCl 442(浓) 15、↑+?→? +? HCl SO Na NaCl NaHSO 424 16、↑+?→?+? HCl 2SO Na SO H NaCl 2424 2(浓)(14、15结合) 17、33HNO AgCl AgNO HCl +↓→+

18、33NaNO AgCl AgNO NaCl +↓→+ 19、33KNO AgCl AgNO KCl +↓→+ 20、↑++→+2223CO O H CaCl CaCO HCl 2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1、O H Cu H CuO 22+?→? +? 22、O H 2NO 4CO HNO 4C 2223+↑+↑→+ 23、O H 3NO NH NO Zn 4HNO 10Zn 4234233++?→?+? )((极稀) 24、4243324SO H 15PO H 6P Cu 5O H 24CuSO 15P 11++→++ 25、O H 3KCl Cl 3HCl 6KClO 223+↑→+(浓) 26、O H 3NO NH NO Mg 4HNO 10Mg 4234233++?→?+? )((极稀) 27、O H 31SO K SO Fe 9SO Cr SO H 31O Fe 6O Cr K 2423423424243722+++→++)()( 28、↑+↑+→++2223CO 3N S K S C 3KNO 2 第四节 卤族元素 29、HF 2F H 22→+ 30、HBr 2Br H 22→+ 31、HI 2I H 22→+ 32、22Br NaCl 2Cl NaBr 2+→+ 33、22I KCl 2Cl KI 2+→+ 34、22I KBr 2Br KI 2+→+ 35、33NaNO AgBr AgNO NaBr +↓→+ 36、33KNO AgI AgNO KI +↓→+ 37、2Br Ag 2AgBr 2+?? →?光照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第一节 摩尔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7周期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整理】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