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6 猫学案 新人教版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6 猫学案 新人教版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6 猫学案 新人教版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6 猫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十六课猫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教材助读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预习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 ) 郁( )闷一缕( ) 娱( )....乐污涩( ) 怂恿( ) 婢( )女蜷( )伏.....惩( )戒怅( )

然..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

怂恿: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逞能:

恍惚:

1

一尘不染: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朗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质疑探究

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2

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8.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

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9.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语言品析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划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手法探究

浏览课文,想一想,文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

当堂检测

1、各组中没有错别的的一组是()

A迫不及待孜孜不捲刚毅不屈

B梦寐以求郑重其事闻所未闻

C知足安命不毛之地不可思仪

D聊以自蔚孤立无援齐心协力

2、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3

A 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B 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很大的改变。

C 本小区多处新建了若干垃圾回收点。

D 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3、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声波振动耳鼓时,振动就被传导到基底膜。

②蝙蝠飞行时利用它特有的喉头产生高频率的超声波,通过口或鼻孔向外发出。

③蝙蝠的耳很特殊,其耳蜗内有基底膜。

④超声波遇到物体后背反射回来,又蝙蝠的耳朵接收。

⑤刺激膜上的神经细胞,使神经元产生电脉冲,从而眼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

⑥蝙蝠据此判定目标及其距离:是食物,捕食之;是障碍,躲避之。

A ②④③①⑤⑥

B ③②④①⑤⑥

C ⑥②④③①⑤

D ③①⑤②④⑥

课后反思

4

26、猫

预习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chèn yù lǚ yú sè sǒng yǒng bì quán chěng

chàng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蜷伏:弯曲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下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净。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学始于疑

1、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 23、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质疑探究

1、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5

3、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4、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

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

无法补救的。

6、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7、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8、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9、“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语言品析

1.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

2.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表面力,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活泼、可爱。

3.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猫的轻捷活泼

5.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形象地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手法探究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 6

——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

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首尾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深意,呼应开头。

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3.鲜明的对比。前面写第一、二只猫,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悔恨之深,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4.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

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当堂检测B B B

7

七年级语文下《猫》教案设计说明

猫 知识与技能: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容。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振铎(1898-1958),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 怅然()诅骂()红棱()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7 Unit 3 Language in use导学案

Module 7 Unit 3 Language in use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本模块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能够描述怎样使用电脑; 3、掌握一般现在时态中,主语为非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及一般现在时态的特殊疑问句。 课前预习 一、熟读第一、二单元的单词、短语、句子和课文。 二、写出下列短语: 1.使用电脑 ______ 2.多少电子邮件 __ _ _ _ 3.发送邮件 _____ 4.写作业 _____ 5. 给我朋友写信 _______ 6.买票 __ 7.住在澳大利亚______ _ 8.制定旅行计划 __ ___ 9.拜访朋友 ___ 10.玩电脑游戏 ______ 11.使用鼠标 __________________ 12. 在文件夹里 _______ 13.点击“保存” ___ __ 14.打印作业 _____ 三、完成第46页活动一,将问题与其对应的答案连线 四、完成活动二,根据回答补全问题 我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相考查本模块所学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并及时改正错误 二、学生根据复习任务,自主复习,并记录疑难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三篇】 《猫》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准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作者 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 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喜欢看, 谁能告诉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没错,除 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

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展示猫的图片)。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板书:猫(齐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反馈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请同学上台听写 c.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让学生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对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a.词语质疑 任凭:不论,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b.听课文录音。 c.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什么感受? (2)自由讨论,小组交流汇报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2.3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导学.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2) 学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掌握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3.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学习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课前预习 知识准备 1.判断下列反应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NaCl(s)+AgNO3===NaNO3+AgCl↓() B.C+CO2() C.Zn+CuSO4==Cu+ZnSO4 () D.2Na+2H2O==2NaOH+H2() E.2H2O2+O2 () 2.写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Na Cl H O 【思考1】: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教材助读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Na+Cl22+Cl2 (1)Na:最外层个电子,易 1个电子,化合价,被,发生反应; Cl:最外层个电子,易 1个电子,化合价,被,发生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是还原剂,是氧化剂。在该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钠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与氯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目关系。

(2)在H2与Cl2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氯原子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H:化合价,电子对,被,发生反应; Cl:化合价,电子对,被,发生反应。 在该反应中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的原子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的原子电子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有的反应。 (4)氧化还原的本质是有。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发生变化。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1.(1)氧化剂:是指电子(或电子对)的物质,具有,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本身被,发生反应。 (2)还原剂:是指电子(或电子对)的物质,具有,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本身被,发生反应。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O2、Cl2、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 (2)常见的还原剂:活泼的金属单质如:Al、Zn、Fe,以及C、H2、CO等;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是被后的产物;还原产物是被后的产物. 4.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化合价, 电子,发生反应 氧化剂 + 化合价, 电子,发生反应 例如,对于反应,我们可以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 2e CuO + H2 == Cu + H2O 氧化剂还原剂 【预习自测】 1、在Fe2O3+2Al==Al2O3+2Fe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电子,被;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该元素的原子电子,被;该反应中Fe2O3发生了反应,Al发生了反应。

《猫》七年级语文教案

《猫》七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 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板书:猫(齐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反馈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请同学上台听写 c.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 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让学生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 面出示相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a.词语质疑 任凭:不论,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b.听课文录音。 c.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什么感受? (2)自由讨论,小组交流汇报 (3)检查汇报情况,请几个小组代表谈谈 板书:古怪 淘气可爱 (4)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自由组合读书,把“古怪”“淘气”“可爱”的味道读出来。 四、小结: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3、又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岳池一中高2019级入学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题4分,共36.0分) 1.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 ) A.合外力 B.速率 C.速度 D.加速度 2.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正确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物体合力都恒定 B.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都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D.平抛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 3. 关于曲线运动,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为零 C.在恒力作用下,物体不可以做曲线运动 D.物体做曲线运动,动能一定会发生变化 4. 如图所示,让撑开的带有水的伞绕着伞柄旋转,当水滴从 伞的边缘飞出时,可以看到水滴是沿着伞边缘的切线方向 飞出,不计空气阻力,水滴脱离伞后做() A. 匀速直线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 C.圆周运动 D.平抛运动 5. 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转弯轨迹如图所示,已知汽车由M点驶 向N点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图中的四幅图分别画出了该汽 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 如图A,B,C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水平力F作用于B上, 三物体可一起匀速运动,撤去力F后,三物体仍可一起向前运动,设此时A,B间摩擦力为f1,B、C间摩擦力为f2,则f1和f2的大小为() A. B. C. D.

7.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一直往负方向运动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C. 2s 末物体位于出发点 D.前2秒的加速度与后两2秒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8. 质量为1kg 的质点在x -y 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 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 方向的位移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为5m /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 C.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D. 2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m /s 9. 如 图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 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 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 用力F 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小车静止时,sin F mg θ=,方向沿杆向上 B.小车静止时,cos F ma θ=方向垂直杆向上 C.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 运动时,一定有sin ma F θ = D.小车向左以加速度a 运动时,22()()F ma mg =+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4分,共12.0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没选全得2 分) 10. 如图所示,三条都绷紧的绳子一端系在细直杆顶端,另一端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将杆竖直紧压在地面上,若三条绳长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期中)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岳池一中高2019级6月考试英语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A.Take a rest. B.Go to a party. C.Meet his boss. 2.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He has been caught copying a report. B.He is not free at the moment. C.He won’t leave till the last minute. 3.What is the woman concerned about? A.Her health. B.Her character. C.Her appearance. 4.What does the man mean? A.The fridge will be fixed. B.The room will be warmer. C.The lights will be turned on. 5.What does the man imply(暗示)?

七年级语文《猫》教案

七年级语文《猫》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 2.第三只猫的特点、遭遇和结局 教学难点: 1.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猫,是一种温顺、活泼的动物,非常讨人喜欢,你能否讲一讲你和它之间的小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故事更让我们加深了对猫的了解,(播放猫的图片)郑振铎先生和猫之间也发生了很多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养猫的经历和感受请大家自由朗读文章,你又结识了几只小猫,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只?

(15分钟左右的时间)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小组间进行合作交流 生:四只猫,写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进行交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只猫,从文章第段的“”这句话中看出,它是一只的猫 学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只猫,我从文章第3段的“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看出,它是一只活泼有趣、顽皮可爱的猫师:齐读这几句话,注意动词“跑、跳、晒”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只猫,我从第1段“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这句话中看出,它也是一只很漂亮,很活泼的猫 生: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第二只猫,从文章第3段的“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这句话中看出,它是一只能干的猫生: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只猫,从文章第1段的“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看出,它非常的活泼、顽皮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只黑猫,从文章第29段“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可以看出它身手非常敏捷师: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集中谈到了前面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猫,还有的同学谈到了那只作为凶手的黑猫,有没有同学喜欢第三只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期中)化学试题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 月月考(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磷B.钙C.铁D.砹 2.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B. C.D. 3. 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3He,100吨3He核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B.3He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第ⅡA族 C.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 D.核聚变是化学反应 4.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A.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 变化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5.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A.合金B.农药C.催化剂D.半导体材料 6. 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D.在过氧化钠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

7. 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可能是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B.X可能是第三周期金属元素 C.Y可能与X同主族D.Y一定是金属元素 8.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正确的是 A.碱性强弱:KOH>NaOH>Mg(OH) 2 B.原子半径大小:Cl> Na>O C.稳定性:HI>HBr>HCl>HF D.还原性强弱:Cl- > Br- > I-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最活泼金属,F是最活泼非金属 B.Mg(OH) 2碱性比Ca(OH) 2 强 C.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纵行 D.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ⅡA族 10. 如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表示的是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 B.图b中反应物比生成物稳定 C.图a可以表示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 D.图a中的反应不需要加热就一定能发生,图b中的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11. 可逆反应H 2(g)+I 2 (g)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A.反应停止B.n(H 2):n(I 2 ):n(HI)=1:1:2 C.H 2、I 2 、HI的浓度相等D.I 2 浓度不再改变 12. 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Q1+Q2>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猫》教学案新人教版

17 猫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线索。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情感目标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学习重点品读作者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学习难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剪裁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点几名学生谈谈自己最喜爱的宠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然后老师相机点拨:早在几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今天,让我们随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来历外形性情家人对 它的态 度结 局 小猫对我 家的影响 第一只猫隔壁要 来的 花白很活泼喜欢死 亡 难过、酸 辛 第二只猫舅舅送 的 黄色更活泼,更有 趣 喜欢丢 失 愤恨、诅 骂,怅然 第三只猫蜷伏在 家门口 花 白, 不好 看, 很 瘦, 毛烧 脱 忧郁、懒惰不大喜 欢它,若 有若无, 不注意 死 亡 难过,良 心受伤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明确: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通过此环节,学生可对文本内容有整体性的感知,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教学提示‖ 此问题的设计,就是要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物理41 光的折射定律学案 教科版选修34

学案1 光的折射定律 [学习目标定位]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2.理解光的折射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和计算有关问题.3.理解折射率 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 1.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的现象. 2.波的折射:当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传播方向发生的现象. 1 一、光的折射定律与: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1 sin i) 为比例常数式中n之比为一常数,即=n( sin r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n 二、介质的折射率的,入射角i的正弦值与折射角r的比值.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 2.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某种介质的折射率n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 c度v之比,即n=.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都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 一、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皎洁的月光下,在清澈的湖面上我们能通过水面看到月亮的倒影.同时,月光能够照亮水中的鱼和草,这说明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射进水中,另一部分光返回到空气中,那么这两部分光的去向遵从什么规律呢? 2 ] 要点提炼[ .光的反射1 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第一种介质的现象.二种介质的(1)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它与第 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内,反射光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

入射角.;反射角于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1) 另一种介质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称为光时,一部分光光从一种介质照射到两种介质的 的折射现象.;所示折射定律(2)(如图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 sin i与之比为一常数,即=n. sin r 图1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 3.注意: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不是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而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要发生变化,但并非一定要变化,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不变化. 二、折射率 [问题设计] 光由真空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向不同的介质时,折射角是不同的,为什么? [要点提炼] 1.折射率 3 sin i. (1)定义式:n=sin rc(2)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n=. v2.对折射率n的理解 (1)由于c>v,故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2)折射率n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由及入射光的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 (3)θ1为真空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一定为入射角;而θ2为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不一定为折射角,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光路的可逆性. (4)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必然联系. 一、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 例1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2的介质中,入射角为45°,在界面上入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是() 4 90°B.A.75° .120°.105°DC

优质教案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教学设计

17《猫》教案 教学目的 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

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怂恿 ..()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word无答案)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 1 .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量是() A.速率B.速度C.加速度D.合外力 (★) 2 .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正确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物体合力都恒定 B.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都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D.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 3 . 关于曲线运动,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为零 C.在恒力作用下,物体不可以做曲线运动 D.物体做曲线运动,动能一定会发生变化 (★) 4 . 如图所示,让撑开的带有水的伞绕着伞柄旋转,当水滴从伞的边缘飞出时,可以看到水滴是沿着伞边缘的切线方向飞出,不计空气阻力,水滴脱离伞后做() A.匀速直线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 C.圆周运动D.平抛运动

(★) 5 . 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转弯轨迹如图甲所示,已知汽车由 M点驶向 N点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图乙中的四幅图分别画出了该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 F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 6 . 如图 A、 B、 C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水平力 F作用于 B上,三物体可一起匀速运动,撤去力 F后,三物体仍可一起向前运动,设此时 A、 B间作用力为 f 1, B、 C间作用力为 f 2,则 f 1和 f 2的大小为() A.f1=f2=0B.f1=0,f2=F C.,f2=F D.f1=F,f2=0 (★★) 7 .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一直往负方向向运动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3 Unit 2 This year we pra

Module 3 Sports Unit 2 This year we are training more carefully.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初步掌握本课重点词汇和句型 2. 熟悉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并初步掌握副词的比较级以及不规则比较级的用法 3. 通过快读和细读理解课文大意并找出细节信息,提高有关运动话题的阅读技能 二、学习重点:通过阅读文章熟练掌握比较级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理清文章逻辑并理解文章细节信息 课前预习 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朗读并识记单词表中本课新词汇,不会读的用红笔标记 2. 预习Activity 1,牢记单词、短语,试读课文篇章,不会读或不能理解的用红笔标记 二、教材助读: 1. 预习本课阅读文章,试着理解文章大意并朗读 2. 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考如何处理关于比较不同运动一类话题的写作 三、预习自测 (一) 用英语写出以下单词并朗读识记[来 1. 打败,战胜 2. 粗心的 3. 教练 4. (在比赛中)对(某人) 5. 训练,操练 6. 练习 7. 使温暖 8. 通常的 9. 更好的 10. 课外的 11. 开心的 12. 传递 13. 可惜,遗憾 14. 可能性 15. 嘹亮地 16. 自信的 17. 热身,做运动 (二) 自读课文,找出并翻译以下短语,最后朗读记熟它们 1. as early as we can 2. so that 3. be late for 4. pass the ball 5. lose to the other team 6. have a chance of doing 7. cheer sb on 8. feel confident to do 9. be please with 10. train hard 11. in the final match 12. catch the first bus 13. keep fit 14. trying doing 15. stop doing sth / stop to do sth 16. something exciting 17. a bit 18. all the same 19. be ready for 四、我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 一、情景导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

17猫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课时安排: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预习检查。 1、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县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2、生字词。 污涩(sè)怂恿(sǒn g yǒn g):鼓动别人去做。 婢女(bì)蜷伏(quán )惩戒(chéng)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 诅骂(zǔ)红绫(líng )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重点写的是哪只猫? 2、默读课文,完成下表。 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几个方面,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4、三只猫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三只猫遭遇不幸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第一只猫:快乐→酸辛难过 第二只猫:愉快→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厌恶→愤怒→难过、自责 第二课时 四、精读赏析。 重点品读15-------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下此次案件。 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议论,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作者为什么怀疑是那只丑猫?)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不是)事实真相: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了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期中)试题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期中) 试题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②《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③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现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

《猫》的教学设计 武汉外国语学校周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只猫的细节描写,生动讲述猫的故事。 2、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抓住猫的悲剧命运,结合背景资料,深入探究文本主旨。 3、通过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尊重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抓住猫的悲剧命运,结合背景资料,深入探究文本主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抓住猫的悲剧命运,结合背景资料,深入探究文本主旨。 2、通过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尊重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工具 2、学生充分预习,自行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难点,并知晓文章内容。 3、教师查找文本创作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讲述式、问答式导入,直接进入新课。 活动内容:文章标题就只有“猫”一个字,你能否在“猫”字前后加上几个词,高度概括一下文章内容呢?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大胆表达。 设计意图:勾连旧课,检测预习效果。 预测用时:3分钟 教学环节二:说《猫》,我是故事家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默读文本,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提示学生按要求讲述故事。 2、展示自己根据文中描写改写的诗,引导学生感受猫的悲剧命运。 活动内容:文中哪只小猫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把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吧。学生活动:默读文本,圈点勾画,组织语言讲故事,配乐朗读改写的诗。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默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只猫的细节描写,生动讲述猫的故事,在感受细节描写作用的同时通过配乐朗读改写的诗感受猫的悲剧命运。 预测用时:10分钟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期中)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岳池一中高2019级6月月考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共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第1~8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9~12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 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哥白尼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开普勒提出日心说,并指出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迹是椭圆 C.牛顿通过“月—地”检验验证了重力与地球对月亮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D.牛顿利用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是变化的 B. 平抛运动属于匀变速曲线运动 C. 匀速圆周运动属于匀变速曲线运动,变速圆周运动属于变加速曲线运动 D. 若两个分运动为直线运动,则合运动一定为直线运动 3.关于重力势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 B.重力势能减小到零就没有势能了 C.在地面上的物体,它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D.重力势能的大小只由重物本身决定,与零势能参考面选取无关 4.在平坦的垒球运动场上,击球手挥动球棒将垒球水平击出,垒球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地.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垒球落地时瞬间速度的大小仅由初速度决定 B.垒球落地时瞬间速度的方向仅由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决定 C.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仅由初速度决定 D.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仅由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决定 5.一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要渡过一条宽为150m的河,河水流速为5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只小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30s B.这只小船以最短时间过河的速度大小为4m/s C.若河水流速改变,小船过河的最小位移大小一定不变 D.这只小船过河的最小位移大小为250m 6.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 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 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 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 则() A.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 a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D. a点与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7.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下面分别悬挂两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同一点,若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共同的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个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图中的() A. B. C. D. 8.如图所示,木板可绕固定水平轴O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A缓慢转到OB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2J,用N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猫》以平常的题材表现出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想。记叙的是作者三次养猫的故事,三次养猫情趣不同,情感也在不断变化:快乐而辛酸;快乐而愤恨;可怜而悔恨。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孤独往往让他们对小动物情有独钟,所以他们对《猫》这类记叙小动物的文章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另外,经过几年的语文积累,对这类记叙类散文,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和欣赏能力,学习起来也不很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生字词。 2、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学会反思。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导入,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郑振铎先生的《猫》。(二)检查预习 1、教学目标展示 2、作家作品 3、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抽生读,正音,齐读 (三)合作探研 预习的时候大家已经完成了这个表格,现在请小组内讨论一下,看能否能让答案更准确更精练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的亡失难过得多?其间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思考讨论:谁是芙蓉鸟案的真凶?为什么作者一家认定是第三只猫?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明。 (五)生成生长

1、第三只猫的死亡,作者内心是充满了悔恨和自责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30—34小节。并想想应该怎样来进行朗读处理读出这种自责懊悔?(指导朗读) 和大家分享一首郑振铎的小诗《回忆》 2、小练笔 假如你是文中的第三只猫,临死前你想对这个世界说些什么?写一写。 (六)课堂小结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对于你们,我想说:(课件展示,学生齐读) (七)课后作业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26 猫郑振铎 捡的丑懒惰、忧郁若有若无冤死更难过得多永不养猫 不能:主观臆断以貌取人 应该: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学会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