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第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第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第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第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

第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 )

A.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A 【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B项错误;从该政策实施的结果来看,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做法,D项错误。

,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这一思想( )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B.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

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

D.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B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可知,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经济,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这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改变国家垄断贸易,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不同,排除A项;列宁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并不是完全认同,C项错误;D项是斯大林模式的意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列宁( )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允许自由贸易

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

B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可知,列宁强调不能受过“左”的思想误导和支配,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工商业,实施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模式,这实际上是否定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想法,故B项正确。A项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项为斯大林模式的核心内容;D项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均可排除。

,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

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那时,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退却”是指( )

A.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C.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

D.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D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列宁曾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该政策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一切,故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均可排除。

: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这一事件指的是( )

A.退出一战

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C.粮食税的实行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C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中“妥协”“退却”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退却”,或者叫做“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A、B、D三项均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C项正确。

(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A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题目中的“理想”是指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现实”是指苏联(俄)落后的经济状态。战时共产主义的措施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斯大林执政后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故A项符合题意。

7.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 )

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

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

D.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C 【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A项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二者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D项不符合“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项。

,勃列日涅夫改革出现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主题二 市场经济、商人与经济体制创新发展

主题二市场经济、商人与经济体制创新发展 一、市的变迁与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 【涉及知识点范围】 中国史:唐朝坊市制、宋代城市与商品经济、明清商品经济、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南方谈话、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 世界史: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 二、中国商品经济、商人、商业精神与社会发展 【涉及知识点范围】 西周:工商食官;春秋时期打破工商食官,私商兴起; 战国;开始重农抑商,一直持续; 汉代:丝绸之路; 唐朝:对外贸易,经济文化交流;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打破坊市制度,市民阶层壮大,科技文化发达;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商帮、白银、工商业市镇; 近代:洋务运动后产生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化,甲午战后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广限制,实业救国热潮兴起,民资壮大,维新变法、辛亥

革命;一战期间发展迅速; 1927~1949年:官僚资本主义膨胀、列强侵略、挤压民资; 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赎买,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文革期间被压制; 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家慈善、爱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商业精神:重义轻利,实业救国,爱国奉献,社会责任感,慈善活动 商业弊端:拜金逐利,造假贩假,坑蒙拐骗,不诚信经营。 著名商人:吕不韦、胡雪岩、郑观应、陈启张謇、荣氏兄弟、荣毅仁等 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生产关系调整 1.重商主义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政策 (1)时间:16-18世纪的欧洲。 (2)主要内容:①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如果没有或无法获得贵金属矿场,就得通过贸易来取得。②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 (3)作用:促进原始积累,促进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2.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主义政策,包括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市场经济 (1)时间: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生此时已经进入高考备战阶段,历史科目的复习任务比较重,小伙伴们需要复习和巩固的知识内容非常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高中历史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历史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的学生想提高历史成绩,首先就要将课本知识理清楚并且加以背诵,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 古代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A: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有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料易得、便于书写、容易携带保存) 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印刷术,隋唐时已有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文化的传播,对世界有重大的影响。火药,孙思邈已经掌握了配方,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北宋广泛运用于军事。推动世界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指南针,战国有司南,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促进各国的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B:领先世界的科技:商朝干支纪日法;日食、月食;哈雷慧星的记录;《甘石星经》;地动仪;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祖冲之圆周率的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C:《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内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唐本草》《本草纲目》(要求掌握成书的朝代、作者、涉及的领域、意义等)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A: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B:书法: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要求识别各种书法) C: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天王送子图《孔子象》等。 (3)文学成就 A:先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楚辞体屈原的《离骚》; B: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赵一《刺世疾邪赋》 C: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1.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全面掌握 教材= 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 目录+正文+ 黑体字+小字+ 图表+注释+ 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 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 考纲要求+ 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 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 = 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1.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1.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 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 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 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 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篇一】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一、背景和条件 1、原因 ①经济根源:15世纪以来,随着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造成货币需求量的增加。 ②社会根源: A.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B.《马可波罗游记》驱使欧洲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③客观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东西方贸易,促使欧洲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条件 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②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如“地圆学说”的流行。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如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罗盘针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的改进等等。 ④中央集权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大力支持远洋航行。 二、经过 1、1488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2、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4、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三、影响 1、引起了“商业革命”: ①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欧洲与亚、非贸易扩大与美洲联系开始。 ③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了“价格革命”: 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 ②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③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争夺,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篇二】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一、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1、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2、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二、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1、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

高考历史体制创新生产模式发展演变经济模式各具特色

热点7 体制创新 生产模式发展演变,经济模式各具特色1.(2018·山东滨州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13分) 解析:(1)第一小问转变,苏联根据材料一可知从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转变,美国根据材料二中从“不对经济进行干预”到30年代大危机之后,推行罗斯福新政得出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转变;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得出是新经济政策

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

2020年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 复习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前,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危机的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 之士,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 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 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点,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 道。 二、新思想的萌发:(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他设立了译馆,编译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受到人们的重视。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舰,提 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2)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即主张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来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师夷长技”仅 仅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的思想。(3)鸦片战争后,出现了 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其中重要的有姚莹的《康车酋纪行》和徐 继畲的《瀛环志略》。 三、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 篇》。《资政新篇》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方面,具 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因为它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科技发展特点:传统科技世界,集大成科学巨著相继问世; 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戏剧、小说);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西学东渐。

高考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96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4、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更加系统的"仁政",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5、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同时荀子结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考点9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 2、西汉前期,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还提出"君权神授";同时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要求统治者施仁政;在伦理道德上主张"三纲五常";著有《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考点98 宋明理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3、宋代儒学出现了新的体系,即理学。北宋的儒学代表人物是程颢和程颐兄弟,其核心思想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4、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主张"理气论"即先有理,后有气和"心性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 5、王阳明是明朝中后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的禅宗思想,他提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 ★考点99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朝后期李贽是"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同时还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赞扬农民起义,反对男尊女卑。 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以民为主"。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文化上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 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根源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

(完整word版)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复习,推荐文档

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复习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 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 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 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 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 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 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 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 北美独立战争 1776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 世纪 30 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 1844 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 19 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 美国内战 1864 第一国际成立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70~1871 普法战争 19 世纪 70 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 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 巴黎公社 19 世纪 7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 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 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1.7(俄历 10.2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2.12 苏联成立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 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 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 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 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 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 联合国建立 1947 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 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 世纪 50 年代初-70 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 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0 非洲有 17 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解析版

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纵向梳理]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三大经济政策 1.下图中A、B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 A.欧洲与美国实力的消长B.主流经济理论的演变 C.美国与苏联实力的消长D.主要社会制度的演变 B [从材料中曲线的几个时间点判断,该曲线反映的是主流经济理论的演变。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兴起。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暴露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弊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影响力下降。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凯恩斯主义兴起,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盛行。1973年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失灵。为了应对“滞胀”,反对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发展起来。故B项符合题意。] 二、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1917—1927年 (1)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2.1928—1953年 (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2)措施:斯大林模式。 (3)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苏联解体 (1)主题: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 (2)措施: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3)特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仅仅是做了一些修补;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 [针对训练] 2.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 A.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 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 D [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并未改变,故A项错误;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农业改革的成效不大,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领域,故C项错误;由于斯大林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故D项正确。] [中外关联] 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

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精练高效作业岳麓版

第2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据统计,到1921年2月,苏俄工人的工资中实物工资占到了工资总额的93.7%,国家银行也被取消。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当时( ) A.推行实物配给制度B.流通货币严重短缺 C.国内金融危机严重D.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解析:选A。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2月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放实物工资和取消国家银行属于该政策的一部分,故选A项。 2.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禁止私人自由贸易。这一规定( ) 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 B.严重脱离了当时苏俄的国情 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取消商品贸易,实行供应制,并未涉及所有制的变革,故A 项错误;当时苏俄处于战时状态,需要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以保障前线的胜利,因此没有脱离当时的国情,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措施有利于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社会主义政策的体现,故D项错误。 3.(2020·山东济南一模)1920年,俄国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这主要是因为( ) 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国内战争的破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延续 D.西方国家的封锁 解析:选C。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1921年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和食物配给,导致人们生活困难,故选C项;苏俄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开始的,排除A 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1920年已经结束,排除B项;材料“农业总产量”下降和“日常生活用品”缺乏都是国内政策导致的,其主要原因不是西方国家的封锁,排除D项。 4.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小私有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在有着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课程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课 件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 目标\要求 Ⅰ Ⅱ Ⅲ 获取和 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3.基本情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

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全面掌握 教材=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目录+正文+黑体字+小字+图表+注释+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考纲要求+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

高考历史二轮习题:专题十一 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含解析

专题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限时:60分钟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据统计,到1921年2月,苏俄工人的工资中实物工资占到了工资总额的93.7%,国家银行也被取消。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当时() A.推行实物配给制度 B.流通货币严重短缺 C.国内金融危机严重 D.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答案A1921年2月苏俄正在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实物配给制,发放实物工资和取消国家银行属于该制度的一部分,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不是货币短缺,排除B项。当时俄国并未发生金融危机,排除C 项。出现该现象源于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非采取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2.“公益捐”是俄国村社为满足自身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公共需求而自主募集的资金。1928年初“粮食收购危机”爆发后,苏联政府采取将村社公益捐收归国有的政策,并借此迫使农民向国家售粮。这一政策() A.加强了国家对农村基层管控 B.开辟了正确的农业发展道路 C.扫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势力 D.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踊跃支持 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沙俄时代的“公益捐”被村社组织管理。1928年后,苏联政府将村社公益捐收归国有,这一政策加强了国家对农村基层的管控,故选A项。材料中“迫使农民向国家售粮”的做法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不是正确的农业发展道路,排除B、D两项。材料信息与扫除封建制度的残余势力无关,故C项错误。

3.据1928年10月统计,全苏联共有31858台拖拉机,其中国产的只有3718 台;1929—1931年,国产拖拉机仅50300台,进口的共59600台。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机械化水平制约了集体化 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C.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绩 D.利用国际市场发展经济 答案D1929—1931年间,苏联国产拖拉机和进口拖拉机所占比重发生巨大变化,国产比重逐渐减少,而进口比重逐渐增加,可见苏联在经济危机时代借机依靠国际市场发展本国经济,故本题选择D项。 4.1959年在著名的“厨房辩论”上,尼克松对赫鲁晓夫说道:“我们希望展示我们的多样性,以及做出选择的权利。我们并不希望所有一切都由一名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决定,而恰恰是这个人让所有的房子都盖得一模一样。”这反映出() A.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迹象 B.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美国 C.苏联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 D.美国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 答案C从材料信息“我们并不希望所有一切都由一名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决定”看,尼克松不赞同政府的高度集权,这反映出苏联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苏关系的缓和,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此时美国盛行的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故D项错误。

如何掌握高考历史基础知识

如何掌握高考历史基础知识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摸索中不断前进,作为与高中历史教学密切相关的历史新高 考也在与时俱进。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从题型特点来看,不断地运用新材料、新情 境来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管能力的种类和程度如何,历史基础知识,仍然是 历史高考考查的基础,作为高三第一线的历史教师都应该深谙此理,但对于如何指导学生掌 握好历史基础知识,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人就高三历史教学的一点体会,略谈一些浅见,认为要让学生掌握好高考基础知识, 着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掌握记忆规律,反复记忆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遗忘的速度最快的是学习24小时之内,一半以上的学习内容会在这一时间段内遗忘。每天坚持不断的学习,实际上是克服遗忘 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每天学习一门课程的时间不要太长,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和学 习的效率。 作为高三文科生,在文综考试中,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虽然各科比起单科 考试来说,题量有所减少,但考试的内容范围仍然与单科考试几乎无异,所以高三文科生依 然承担着沉重的记忆负担,而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记忆是重中之重。因此学会有效记忆历 史基础知识,对于高三文科生来说,已经是非常基础而又重要的一件事。 我校高三文科生因为基础不扎实,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后,到了高三时,对历史基础 知识的把握,大多仅剩下了一些零星的印象,而高三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学生都带有焦虑、紧张的心情,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高考复习中不能周密计划、统筹安排,成 了一场乱仗,恨不得用某几天的时间便把历史复习好,将大量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两天突击 完成,其结果可想而知,事倍而功半,得不偿失。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很多学生都反映,历 史读得很辛苦,前几天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没过几天便丢得一干二净,这种现象便是违背了 记忆规律去掌握历史知识,因此作为高三一线历史教师,务必指导学生按照记忆规律去记忆 基础知识,教导学生必须保证每天持续不断地学习,决不可一曝十寒。 二、去粗取精,抓住关键词记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观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材观,但教材作为学生学 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基本内容,这一点仍然不会变,反映在历史高考中,教材里的基本史实 和重要历史结论仍然是解决高考题的重要工具。但面对高考,学生要复习的教材合计有5本 之多,知识量琐碎而庞杂,如果让学生一字不漏、机械地背诵教材内容,那么这种记忆速度 是慢的,遗忘速度却是快的,是不可能通过这样的记忆方法去取得理想成绩的,这种陈旧迂 腐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高考的需要,更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想取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去粗取精,抓住关键词记忆。 历史教材中的文字表述通常可以分为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区分这 些不同的成分知识成分便是“关键词”,通常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也是高考阅卷中的采分点, 而语法成分在表述上是有很大的自由度的,只要能把知识成分正确地串起来,无须拘泥于特 定的说法。 例如对于太平大国的意义,教材曾表述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 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在这句活话中,可以作为采分点的内容 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三个关键词,那么我们在掌握太平天国的意义时便可去粗取精,把其他语法成分之粗去掉,而取这三个关键词之精,这样我们的记忆量将大大地减少,同时 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