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学院医学统计学考试B卷
- 格式:docx
- 大小:271.00 KB
- 文档页数:10
成都医学院2014-2015学年第1学期课终/期末考试本科2011级《内科学》试卷(适用于全科医学本科专业)试卷代码: B 卷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为 100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备注:选择题、病案分析题可做成试卷一,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填图题可做成试卷二(答卷)(用16K 的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cm ,行间距为20)(此条在成卷时删除)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最先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多为: A . 心功能障碍 B . ARDSC . 肾功能障碍D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 肝功能障碍2. 男性,30岁,搬重物时突然出现右胸尖锐刺痛,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闷、出冷汗,家人急送患者至急诊。
体查: BP 80/40mmHg ,R 32次/分,神志模糊,紫绀,气管左侧偏移,右胸膨隆,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
HR 140次/分,律整。
首先的紧急处理是: A .胸部X 线透视检查 B .胸腔穿刺排气治疗 C .静脉推注毛花甙C D .静脉滴注升压药 E .机械通气治疗3. 社区获得性肺炎通过以下哪个途径致病?装 订 线院系专业 班级姓名 学号A.空气吸入B.血流播散C.邻近感染部位蔓延D.上呼吸道定植菌误吸E.以上均是4. 引起哮喘不可逆气道阻塞的原因是:A.支气管平滑肌痉挛B.炎性细胞浸润C.气道粘膜水肿D.气道重建E.粘液栓形成5. 下列哪项不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A.低热、盗汗、纳差、消瘦B.大量脓臭痰C.咯血D.胸痛E.呼吸困难6. 男性,60岁。
因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作肺功能检查。
以下哪项指标最能说明有阻塞及其程度:A. 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B. 肺活量占预计值%(VC% Pred.)C. 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MMV%Pred.)D. 残气量/肺总量%(RV/TLC%)E. 动脉血气分析7. 男性,14岁。
受凉后咳嗽,喘息2天,自服红霉素、氨茶碱(剂量不详)症状无缓解。
医学院-医学统计学专项考核试题一、最佳选择题1.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单选题]*A.抽样误差B.系统误差VC.随机误差D.责任事故E.以上都不对2.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单选题]*A普通线图√8.直方图C.直条图D.散点图E.统计地图3.比较1995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白喉、乙脑、痢疾的病死率,选择的统计图是()[单选题]*A.直方图B.半对数图C.条图√D线图E.百分图4.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年度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单选题]*A.直条图√B线图C.直方图D.圆形图E.百分条图5.对某市七个区的S02年平均浓度作比较,应绘制()图()[单选题]*A.构成图B.直条图√C.直方图D.线图E.曲线图6.抽样的目的是()[单选题]*A.研究样本统计量8.研究总体统计量C.研究典型案例D.研究误差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7.统计学常将P≤0.05或P≤0.01的事件称()[单选题]*A.必然事件8.不可能事件D.小概率事件VE.偶然事件8.医学统计的研究内容是()[单选题]*A.研究样本B.研究个体C.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D.研究总体E.研究资料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V9.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单选题]*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V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10.调查某单位科研人员论文发表的情况,统计每人每年的论文发表数应属于()[单选题]*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总体D.个体E.样本11.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2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数,则本次研究总体为()[单选题]*A.所有成年男子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D.120名该市成年男子E.120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12.抽样调查的目的是()[单选题]*A.研究样本统计量B.研究总体统计量C.研究典型案例D.研究误差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13.描述计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单选题]*A.平均数√B.相对数C.t值D.标准误E概率14.一群7岁男孩身高标准差为5cm,体重标准差为3kg,则二者变异程度比较()[单选题]*A.身高变异大于体重B.身高变异小于体重C.身高变异等于体重E.身高变异不等于体重15.以下指标中那一项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
成都医学院2014-2015学年第1学期课终/期末考试本科2011级《内科学》试卷(适用于全科医学本科专业)试卷代码: B 卷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为 100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备注:选择题、病案分析题可做成试卷一,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填图题可做成试卷二(答卷)(用16K 的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cm ,行间距为20)(此条在成卷时删除)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最先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多为: A . 心功能障碍 B . ARDSC . 肾功能障碍D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 肝功能障碍2. 男性,30岁,搬重物时突然出现右胸尖锐刺痛,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闷、出冷汗,家人急送患者至急诊。
体查: BP 80/40mmHg ,R 32次/分,神志模糊,紫绀,气管左侧偏移,右胸膨隆,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
HR 140次/分,律整。
首先的紧急处理是: A .胸部X 线透视检查 B .胸腔穿刺排气治疗 C .静脉推注毛花甙C D .静脉滴注升压药 E .机械通气治疗3. 社区获得性肺炎通过以下哪个途径致病?装 订 线院系专业 班级姓名 学号A.空气吸入B.血流播散C.邻近感染部位蔓延D.上呼吸道定植菌误吸E.以上均是4. 引起哮喘不可逆气道阻塞的原因是:A.支气管平滑肌痉挛B.炎性细胞浸润C.气道粘膜水肿D.气道重建E.粘液栓形成5. 下列哪项不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A.低热、盗汗、纳差、消瘦B.大量脓臭痰C.咯血D.胸痛E.呼吸困难6. 男性,60岁。
因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作肺功能检查。
以下哪项指标最能说明有阻塞及其程度:A. 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B. 肺活量占预计值%(VC% Pred.)C. 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MMV%Pred.)D. 残气量/肺总量%(RV/TLC%)E. 动脉血气分析7. 男性,14岁。
受凉后咳嗽,喘息2天,自服红霉素、氨茶碱(剂量不详)症状无缓解。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0分)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A 条图B 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D 不能作评价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A 变异系数B 方差C 标准差D 四分位间距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A.个体差异B. 群体差异C. 样本均数不同D. 总体均数不同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C. A和B均不是D. A和B均是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D )(A)n1+ n2(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10、标准误反映(A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C)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
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A t r>t bB t r<t bC t r= t b D二者大小关系不能肯定13、设配对资料的变量值为x1和x2,则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D )A分别按x1和x2从小到大编秩B把x1和x2综合从小到大编秩C把x1和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D把x1和x2的差数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14、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5,ν可认为( A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
成都医学院《医学统计学》试卷试卷代码:A卷得分评阅教师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1.样本是总体的()。
A.任意一部分B.有意义的部分C.有代表性的部分D.典型的部分2.关于样本含量,下列那一项说法是错误的()。
A.样本含量越大,随机样本的代表性越好。
B.样本含量越大,系统误差越大。
C.样本含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大。
D.样本含量越大,获得的统计量越稳定。
3.关于抽样误差,说法错误的是()。
A.是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差。
B.抽样研究一定存在抽样误差。
C.抽样误差是随机误差的一种。
D.总体中的个体变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4.欲比较体重(kg)和身高(cm)两个变量的变异程度,应选择何种指标()。
A.SB.RC.QD.CV5.描述开口资料(末端分布不清)集中趋势的最佳指标为()。
A.均数B.算术均数C.中位数D.几何均数6.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和σ,()正态分布的曲线形状越扁平。
A.μ越大B.μ越小C.σ越大D.σ越小7.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为()。
A.0和1B.1和0C.0和0D.1和18.若X服从(μ,σ2)的正态分布,则X的第97.5百分位数为()。
A.μ-1.64σB.μ-1.96σC.μ+1.64σD.μ+1.96σ9.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时,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正常人”是指没有疾病的人。
B.该范围可能包含总体均数。
C.“正常人”是指健康人。
D.不需要考虑样本的同质性。
10.关于t分布,说法错误的是()。
A.t分布是与自由度有关的一簇曲线,同一自由度下,|t|越大,概率P值越小。
B.t分布是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单峰分布,故有t0.05/2,20=t0.1,20=1.725。
C.自由度越小,t分布曲线的峰部越低,尾部越高。
D.当v=∞时,t分布就是标准正态分布。
11.配对设计的目的()。
A.提高测量精度B.操作方便C.为了可以使用t检验D.提高组间可比性12.在一次研究中,共观察“正常人”100名,算得收缩压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106~153mmHg,设血压服从正态分布,则该区间的计算公式为()。
【关键字】试题第一章绪论1.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A. 通常用P表示B. 大小在0%与100%之间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D. 在实际工作中,概率是难以获得的E.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在单次研究或观察中时,称为小概率事件[参照答案]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A. 学历B. 民族C. 血型D. 职业E. 身高[参照答案] A. 学历3.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A. 性别B. 民族C. 职业D. 血型E. 身高[参照答案] E. 身高4.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个体间的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必备条件B.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C. 总体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D. 一般而言,参数难以测定,仅能根据样本估计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参照答案]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5.在有关2007年成都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中,总体是A. 所有糖尿病患者B. 所有成都市居民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D.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E.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非糖尿病患者[参照答案]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6.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答: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习惯上认为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7.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答: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
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
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根据样本估计。
第一章绪论1.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A. 通常用P表示B. 大小在0%与100%之间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D. 在实际工作中,概率是难以获得的E.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在单次研究或观察中时,称为小概率事件[参考答案]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A. 学历B. 民族C. 血型D. 职业E. 身高[参考答案] A. 学历3.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A. 性别B. 民族C. 职业D. 血型E. 身高[参考答案] E. 身高4.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个体间的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必备条件B.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C. 总体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D. 一般而言,参数难以测定,仅能根据样本估计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参考答案]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5.在有关2007年成都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中,总体是A. 所有糖尿病患者B. 所有成都市居民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D.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E.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非糖尿病患者[参考答案]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6.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答: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习惯上认为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7.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答: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
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
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根据样本估计。
1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小概率思想和反证法思想2医学原始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等级3统计工作步骤: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4两组正态分布资料的比较,当方差不齐时,可采用的方法是近似t’检验,通过一定的变量变换达到方差齐选用非参数统计。
5抽样误差的意思: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
6Ⅰ类错误的意思:检验假设Ho本来是成立的,经过检验后被拒绝了,即“弃真”,其发生的概率为α,为已知。
7Ⅱ类错误的意思:不拒绝实际不成立的Ho,即存伪,其发生概率为β,为未知。
8做两样样本比较时,如P>0.05,则应不拒绝无效假设,结论为尚不能认为两样本总体率不等。
9直线回归分析的前提:独立性、线性、正态性、方差齐性。
10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四大原则):随机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均衡性原则。
11重复: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进行多次研究或多次观察,以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12重复原则:指研究样本要有一定的数量,即在保证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条件下,确定最少样本例数。
13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相对比。
14常见病:指患病率高的疾病。
15多发病:指发病率高的疾病16总体: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17科研结果的好坏取决于研究设计的好坏,研究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决定着整个统计工作的成败。
18概率: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变量。
小概率事件是指P≤0.05的随机事件。
19随机抽样:指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出来作样本。
20变异系数用于单位不同或虽单位相同,但均数相差较大资料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21均衡性原则:指实验组和对照组或各实验组之间除处理因素外,其他一切条件尽可能相同或一致。
22正态分布N(μ,σ²)中有两个参数:总体均数和总体标准差。
23计算标准化率时,一般选择“标准”的方法有两种: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稳定较大的、数量较大的人群最为标准②互相比较资料中任意一组数据或合并数据。
临床医学院《医学统计学》考核一、A11、均数和标准差的关系是()[单选题] *A、标准差越小,均数越大B、标准差越大,均数越小C、标准差越大,均数对样本各观察值的代表性越好D、标准差越小,均数对样本各观察值的代表性越好√2、某农村地区一组9岁男孩身高均数为123.9cm,标准差为6.1cm;体重均数为24.7kg,标准差为3.1kg。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身高的标准差为6.1,体重的标准差为3.1,身高的变异比体重大B、身高的标准差为6.1cm,体重的标准差为3.1kg,身高的变异比体重大C、身高的标准差为6.1cm,体重的标准差为3.1kg,无法比较D、身高变异系数为4.9%,体重变异系数为12.6%,体重变异比身高大√3、当=1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b=1√B、决定系数=1C、说明两变量之间关系密切D、说明两变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4、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单选题] *A、各观测点距直线的垂直距离相等B、各观测点距直线的垂直距离平方和最小C、各观测点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相等D、各观测点距直线的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5、如果两变量呈非线性的关系,在探索两变量的关联程度时()[单选题] *A、直接计算线性相关或回归系数B、先进行变量转换,使其呈现线性关系,然后进行线性相关或回归分析C、直接用原始数据拟合曲线D、B和C均正确√6、对于简单随机抽样,每个个体每次被抽到的机会都()[单选题] *A、相等√B、不相等C、无法确定D、不一定7、一项评价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中晚期肺腺癌效果的临床试验,有310名患者参与,并被随机分为两组。
这310名患者是()[单选题] *A、目标总体B、研究总体C、1份样本D、310份样本√8、某县有25万人口,其中农村居民占70%,现欲作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观察单位”应该是()[单选题] *A、该县的农村居民个体√B、该县的自然村C、该县的每个农村家庭D、该县的常驻居民9、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和,以下对应的正态曲线越趋于高耸的是()[单选题] *A、μ愈大B、μ愈小C、σ愈大D、σ愈小√10、一批产品,优质品占20%,进行重复抽样检查,共取5件产品进行检查,则恰有三件是优质品的概率等于()[单选题] *A、B、C、D、E、√11、某城市7岁男童平均身高为119.95cm,标准差为4.72cm。
成都医学院《医学统计学》试卷试卷代码:B卷30分)1.2013 年成都市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研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 性别B 年级C 血型(A、B、AB、O)D 红细胞计数(个/L)2.小概率事件指的是:( )A P≤0.05 的事件B一次研究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C一次研究中肯定不会发生的事件D即使多次研究也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3.下面不属于随机抽样的是:( )A 分层抽样B 整群抽样C 雪球抽样D 多阶段抽样4. 下列属于抽样研究目的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总体统计量D.研究特殊个体的特征5.对5 例接种了乙肝疫苗的男性进行了两个月的随访,其抗体阳转时间分别为25 天、35 天、45 天、55 天、>60 天(观察期内未阳转),则平均阳转时间为:( )A 40 天B 44 天C 45 天D 不可计算6. 正态分布曲线下(μ-2.58σ,μ, )范围内的面积为( )。
A.90.0%B.49.5%C.95.0%D.99%7.已知随机变量X ~ N(μ, σ2),抽样研究中,增大样本例数可使:( ) A 均数增大 B 标准差减小 C 标准误增大 D 抽样误差减小8.已知2013 年全国肺癌的粗死亡率为35/10 万,某地肺癌的粗死亡率为40/10 万。
现对该地按全国年龄别死亡率进行标准化后,标化率为30/10 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肺癌的死亡率实际为30/10 万B控制年龄因素后,该地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全国水平C该地老年人口比重高于全国水平D该地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频度低于全国水平9. 关于医学研究中的误差,说法错误的是:()A. 任何研究都存在误差B. 系统误差是无法避免的C. 随机误差是可以消除的D. 任何研究都存在抽样误差 10.用甲、乙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20 名,甲法检出率为60%,乙法检出率为50%,甲乙两种均检出率为30%,则整理成四格表后,表中两法均未检出数为:()A 24B 36C 48D 6011.某矿职工医院欲探讨II、III 期矽肺患者胸部X 光平片阴影密度级别(+、++、+++、++++)间有无差异,应采用的方法是:()A根据条件选择确切概率法B根据条件选择t 检验或t 检验C根据设计方法,选择合适的秩和检验D进行直线相关分析12.抽样研究中,对两连续型正态变量同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和直线回归分析,若计算得r=1,则下列正确的是:()A SS 总=SS 回B SS 总=SS 残C SS 回=SS 残D 必有ρ=113.某两关联样本的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中,已知n=9,T=T+=16.5,查表得T0.10/2 , 9=8-37、T0.05/2 , 9=5-50、T0.01/2 , 9=1-44。
双侧检验中,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 P<0.10B P<0.05C P<0.10D P>0.10【14-16 题共用题干】对某市238 名健康人发汞含量进行了测量,并将结果进行了初步整理,如表1 所示。
表1 238 名健康人发汞含量( g/g)测量结果A SB RC QD M15.若用统计图描述表1 的结果,宜选择:()A 直方图B 直条图C 饼图D 线图16.若依据表1 测量结果,结合专业意义,制定该市发汞含量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应表达为:()A⎺x±1.96 s B ⎺x±1.65s C P2.5, P97.5 D P95【17-21 题共用题干】为探索脑脊液中的镁含量与结核感染间的关系,某研究所测定了36 例结核病患者与28 例健康人脑脊液中的镁含量,计算得镁含量结核病人的均数为1.04 mmol/L,健康人均数为1.28 mmol/L。
17.若比较两个人群脑脊液中的镁含量的差异,考虑选择t 检验,则t 检验的分析条件不包括:()A两人群脑脊液中的镁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B两人群脑脊液中的镁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必须相等C两人群脑脊液中的镁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样本方差必须相等D两样本之间保持独立18.设两人群脑脊液中镁含量服从正态分布,按α=0.10 水准,方差齐性检验结果表明P=0.063,则比较两人群脑脊液中镁含量是否有差别,首选:()A t 检验B t`检验C 方差分析D 秩和检验19.方差齐性检验中将检验水准提高到0.10 的原因是:()A 减小I 型错误的发生概率B 减小II 型错误的发生概率C 同时减小两型错误的发生概率D 以上均不是20.本例若进行t 检验,SPSS 中应选择Compare means 中的哪个过程(:)A MeansB One-Sample T testC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D Paired-Samples T test21.本例若进行t 检验,结果 P<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结核病人镁含量一定低于健康人 B 结论可能犯I 型错误C 结论可能同时犯I 型错误和II 型错误D 结论可能犯II 型错误【22-24 题共用题干】为研究某镇痛药物的镇痛效果,研究人员将53 名产妇随机分为3 组,分别按三种不同剂量服用某药,研究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53 名产妇的镇痛效果剂量(mg) 受试对象(人) 有效人数2.5 20 115.0 18 1222.本研究中的疗效为:()A 计量资料B 数值变量C 无序分类资料D 有序分类资料23.若比较三种剂量疗效,假设检验中H0 应写为:()A π1 =π2 =π3B P1 =P2=P3C μ1 =μ2 =μ3D ⎺X1 =⎺X2 =⎺X324.若需进行进一步的三个剂量疗效的两两比较,并使犯I 型错误的概率为0.05,则任两组的比较可选择:()A S-N-K 法B t 检验C x2 分割法D 确切概率法【25-30 题共用题干】为了解某药的不同剂量对氟中毒病人的疗效,某研究将病人随机分成3 组,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该药治疗1 周后,测定每名患者的尿氟下降值,结果见表3。
表3 10 不同剂量尿氟下降值( mol/L)剂量1 剂量2 剂量390.53 142.12 87.3888.43 163.17 65.27… … …60.01 73.69 58.95x i 87.38 126.59 115.3925.本研究为:()A 观察性研究B 两因素析因设计实验C 随机对照实验D 随机区组实验26.下列总变异的分解方式中,最能体现本研究设计特点的是:()A SS总=SS药物+SS 误差B SS总=SS药物+SS个体+SS误差C SS总=SS药物+SS个体+SS剂量x个体+SS误差D SS总=SS药物+SS个体+SS剂量+SS误差27.欲比较三组病人尿氟含量下降值的差异,可选择:()A 单因素方差分析B 两因素无重复设计方差分析C 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D 选项B、C 方法均可28.三组病人尿氟下降值比较的方差分析中,若H0 不成立,则理论上:A F>0B F<0C F>1D F<129.三组病人尿氟下降值比较中,经方差分析得P<0.001,则按 =0.05 水准,统计推断结果为:()A尿氟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三个时点尿氟含量总体均数不全相等B尿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时点尿氟含量样本均数不全相等C尿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时点尿氟含量总体均数全不相等D尿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时点尿氟含量总体均数不全相等30.对三组病人尿氟下降值比较,经方差分析得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还需要做两两比较,此时应该选择什么方法:()A S-N-K 法B t 检验C X2 分割法D 确切概率法1.某地随机抽样调查了100 名健康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得均数为120g/L,标准差为10g/L。
设该地健康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服从正态分布,计算95%可信区间,并说明其含义。
(可只写出公式,不进行具体计算,6 分)2.当某资料b<0 时,可以认为两变量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6 分)3.“若 P <0.05,说明两总体有差异;P <0.01 说明两总体有显著性差异。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6 分)4.有人认为“只要设计优良,控制好非处理因素的影响,抽样误差完全可以避免。
”你是否同意该说法并说明理由?以上题中健康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调查为例,说明抽样误差的概念及衡量其大小的指标。
(7 分)5.为了解手术疗法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对10 例患者从手术出院后开始进行随访,若因肾上腺肿瘤死亡则结束观察,并记录生存时间(月)如下:1、3、5、6+、7、10、14+、19、22、22+。
结合本例,说明该类型资料的特点,并说明资料中“6+”的含义和可能原因。
(7 分)6.为评价国产注射用头孢美唑在抗感染治疗中的有效性,以进口分装注射用先锋美他醇为对照,将125 例18~70 岁、急性、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头孢美唑或先锋美他醇静脉滴注治疗。
整个试验过程两组同时进行,并采用双盲法进行疗效(是否有效) 观察。
以本研究中疗效的比较为例说明何谓可比性?本研究在设计时使用了哪些增强组间可比性的措施?(8 分)1.为评价国产注射用头孢美唑在抗感染治疗中的有效性,以进口分装注射用先锋美他醇为对照,将125 例18~70 岁、急性、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头孢美唑或先锋美他醇静脉滴注治疗。
结果发现:头孢美唑组64 例,23 例痊愈;先锋美他醇组61 例15 例痊愈。
(12 分)(1)组织合适的统计表对资料进行表达,并计算两组的痊愈率(只写出计算公式,可不计算)。
(4 分)(2) 本例SPSS 分析结果如下。
根据结果,写出假设检验方法、完整的分析步骤,并作出结论。
(8 分)Chi-Square TestsPearson Chi-Square 1.901a 1 0.168Continuity Correction b 1.402 1 0.236Fisher's Exact Test 0.180 0.118 N of Valid Cases 125a.0 cells (0.0%) have expected count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d count is 18.54.puted only for a 2×2 table2.某单位新引进仪器测得值偏高,故用标准仪器来校正,对10 个检品分别测定如下:(18 分)表3 两种仪器对10 个检品测量结果检品号12345678910标准仪器 60.0 62.0 64.0 65.066.0 67.0 68.0 70.0 72.0 74.0新仪器63.5 65.2 66.0 65.5 66.9 67.1 67.4 68.3 71.9 74.1aModel B Std. Error Beta t Sig.新仪器0.135 0.180 0.068 0.738 0.002(1)根据SPSS结果,整理出回归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