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武术考试试题

大学武术考试试题

武术概念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古代武术的发展概况
(1) 武术起源于远古时期
(2) 商周时期有了“文武分途”
(3) 春秋战国武术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4) 秦汉三国时期有了套路,攻防
(5) 两宋时期民间练武有了“社”的组织,有了“十八般武艺”之话。
(6) 明代有了记录完整套路的书籍。

1910年上海成立了精武体育会馆。
1983年成立了中央国术馆。

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写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拳术是指徒手练习的套路动作。
器械运动是指手持武术兵器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
对练是指在单练的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假设性攻防练习的套路形式。
集体演练是指多人徒手、器械或徒手于器械同时进行演练的套路形式。
格斗运动是指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志、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快摔等方法制胜对方。
推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捋、挤、按、抹、挒、肘、靠等技法双方粘连、黏随寻机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
功法运动
武术的特点
(1) 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征)
(2) 动作具有外里合一、形神兼备的特征。
(3) 内容丰富具有方法的适应性。
(4) 刚柔相济、形象逼真、变化多端的艺术性。
武术的作用
(1) 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
(2) 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3) 培养道德情操。
(4) 丰富文化生活。
(5) 增进交流。
抱拳礼的具体含义
(1) 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兹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收我意思。
(2) 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3) 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武德
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
武术推崇仁爱于仁和的精神。
长拳
长拳具有姿势舒展、快速有力、动训静定、节奏鲜明、灵活多变的特点。
长拳传统技法有“四击”、“八法”

四击:踢、打、摔、拿
八法: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即手法、眼法、手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8个方面。
武术识图和套路创编
概念:是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主要方法,它是由文字说明和插图两部分组成,文字说明叙述动作的详

细过程和要领,插图描绘动作姿势和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路线。
运动方向以途中躯干姿势为准。
动作路线一般用虚线或实线表示该部位下一动作的动作行进路线,箭尾为起点箭头为止点。
试图自学方法于步骤
个人自学方法:(1)看图和动作名称
(2)看文字说明,(3)深化提高
视图自学注意事项:
(1) 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实践。
(2) 遇到复杂动作时可以先学下肢动作在学上肢动作,然后将上下肢协调。
(3) 眼法要求动作时眼随手走,静止时目随视注。
武术教学的特点与要求
武术教学特点
(1) 讲究动作规范,突出劲力和精神,以拳术为基本功贯穿教学的始终。
(2) 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3) 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
武术教学方法
一:指导法
讲解、示范、领做与口令、纠正错误、解析
二:练习法
练习方法、练习形式(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单人练习、双人练习、综合练习、实战练习)
三:评价法
观察和提问、抽查与测试、教学比赛
四:多媒体教学法
五:探究教学法
太极拳
太极拳运动柔和、轻灵、缓慢。
太极拳运动特点:动作轻灵柔和、处处带有弧形、运动连绵不断,势势相随。
太极拳健身理论
(1) 太极拳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循环。
(2) 太极拳技术特点有利于新陈代谢。
(3) 太极拳动作与意念的协调配合有利于中枢神经神经系统的保健。
(4) 太极拳健身的科学性要求。
刀术运动特点
勇猛顽强、激烈奔腾、紧密缠身、雄壮剽悍
剑术运动特点
轻快洒脱、身法矫捷、刚柔相济、富有韵律
棍术特点
勇猛泼辣、横打一片、紧密如雨、气势恢宏
枪术特点
力贯枪尖、走势开展、上下翻飞、变化莫测
24式太极拳
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劵耾——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左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式独立——右玉女穿梭——左玉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
42式太极剑
. 起势 2.并步点剑 3.弓步削剑 4.提膝劈剑 5.左弓步拦 6.左虚步撩 7.右弓步撩
8.提膝捧剑 9.蹬脚前刺 10.跳步平刺 11.转身下刺
第二段
12.弓步平斩 13.弓步崩剑 14.歇步压剑 15.进步绞剑 16.提膝上刺 17.虚步下截
18.右左平带 19.弓步劈剑 20.丁步托剑 21.分脚后点
第三段
22.仆步穿剑 23.蹬脚架剑 24.提膝点剑 25.仆步横扫 26.弓步下截 27.弓步下刺
28.右左云抹 29.右弓步劈 30.后举腿架剑 31.丁步点剑 32.马步推剑
第四段
33.独立上托 34.

挂剑前点 35.歇步崩剑 36.弓步反刺 37.转身下刺 38.提膝提剑
39.行步穿剑 40.摆腿架剑 41.弓步直刺 42.收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