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傣药(175种名录)

傣药(175种名录)

傣药(175种名录)
傣药(175种名录)

175种傣药名录

1.黄蜀葵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 (锦葵科)

〔傣〕文波,不来俄(西傣),水海郎扭日(德傣):种子补血,消肿;根外敷治无名肿毒,乳腺炎《滇药录》。烘董(德傣):根外用于乳腺炎,无名肿毒;郭波(西傣):根皮外用治疮疖《滇省志》。

2.黄葵 Abelmoschus moschatus Medic. (锦葵科)

〔傣〕滑木董,ngei jyak ding(介伽丁):种籽退热《滇药录》。烘董籽主沼退烧《民族药志二》。

3.磨盘草 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锦葵科)

〔傣〕玛喝堵夕(德傣):全草用于头晕,神经衰弱《滇药录》。马何赌夕(德傣):全草用于头晕,神经衰弱《滇省志》。

4.儿茶 Acacia catechu (L. f.) Willd.(豆科)

〔傣〕哥西泻:皮、枝条治疗刀枪伤,外伤出血,皮肤溃烂,痢疾,腹泻,湿疹《滇药录》;树脂治刀枪伤,外伤出血,烫烧伤,皮肤溃烂,痢疾,腹泻《版纳傣药》;干枝水煎干膏治刀枪伤,外伤出血,皮肤溃烂,痢疾,腹泻,湿疹,烫烧伤《滇省志》。哥浠泻:治溃烂,湿疹,痢疾,腹泻《傣医药》。哥西泻,染牙树:皮、儿茶膏用于刀枪伤,外伤出血,皮肤溃烂,痢疾,腹泻,湿疹《傣医药》。

5.臭菜寄生草 Acacia intsia (L.) Willd.(豆科)

〔傣〕法帕拉,臭菜,哈帕拉:治游走性风湿痛,脑膜炎《傣医药》。

6.蛇藤 Acacia pennata (L.) Willd. (豆科)

〔傣〕宋拜:茎皮治手脚酸痛,疲乏无力,安胎保产,高热抽搐,外伤,风湿关节炎《滇药录》、《版纳傣药》。宋败:茎、果、叶用于脚手酸痛,疲乏无力,安胎保产,产热抽搐,乳腺炎《傣医药》。红皮毒鱼藤,宋拜(西傣):藤茎用于脚手酸痛,疲乏无力,安胎,高热抽搐,外伤,风湿关节炎《滇省志》。

7.铁苋菜 Acalypha australis L. (大戟科)

〔土家〕席蚌:全草治痢疾,痔出血,青水疮,皮肤瘙痒《土家药》

8.五加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 (五加科)

〔傣〕五加风(德傣):茎皮用于风湿跌打《滇药录》、《滇省志》。

〔土家〕五加根皮或茎皮治湿气关节痛,腰痛,全身痛,跌打损伤《土家药》

9.白勒(勒上面有竹字头,该字打不出)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inn.) Merr.(五加科)

〔傣〕当介,哈扁(西傣):根、全株用于喉炎,腮腺炎,风湿麻木,跌打损伤《滇药录》。当介:全株治喉炎,腮腺炎《傣药志》。哥扁:用于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傣医药》。根及全株:用于喉炎,腮腺炎《傣医药》

〔土家〕三杆风:根皮或茎皮治湿气关节痛,全身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痈疽,流痰《土家药》。三加皮:根用于风湿骨痛,坐骨神经痛,胃痛,白带,肺痈;叶用于外伤肿痛。10.茴香砂仁 Achasma yunnanense T. L. Wu et Senjen (姜科)

〔傣〕麻亮不,麻亮聋:根茎用于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全身酸痛,手足麻木,行动困难,防暑消食。麻亮布,哥哈龙:根茎用于不思饮食,胸腹疼痛,暑食夹杂,周身麻木,行动困难。《版纳傣药》、《滇省志》、《傣医药》

11.蓍 Achillea alpina L.(A sibirica Ledeb.) (菊科)

〔土家〕一支蒿:全草治头痛头风,身痛,跌打损伤,发热咳喘,毒蛇咬伤《土家药》。12.土牛膝 Achyranthes aspera L.(苋科)

〔土家〕牛克西:根或全草治腰腿痛,关节痛,蛾子(扁桃体炎)《土家药》

13.牛膝 Achyranthes biddentata Blume (苋科)

〔傣〕坏累,怪俄囡(西傣):根用于风湿关节炎《滇省志》

14.短柄乌头 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 (毛茛科)

〔傣〕相球(德傣):块根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骨折,扭伤《德宏药录》

15.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毛茛科)

〔土家〕五秦:块根治湿气骨关节痛,半身不遂,麻木,心腹冷痛;外用捣烂戒磨水涂患部疗冷气流痰,各种疼痛《土家药》

16.瓜叶乌头 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 毛茛科)

〔土家〕藤乌:根治风湿疼痛,外用治疮疖,无名肿毒。块根用于腰背疼痛,风湿麻木,四肢冷痛,跌打损伤,劳伤身痛,牙痛。

17.川鄂乌头 Aconitum henryi Pritz. (毛茛科)

〔土家〕藤乌:根治风湿疼痛,外用治疮疖,无名肿毒。块根用于腰背疼痛,风湿麻木,四肢冷痛,跌打损伤,劳伤身痛,牙痛。

18.展毛川鄂乌头 Aconitum henryi Pritz. Var. villosum W.T. Wang (毛茛科)

〔土家〕藤乌:根治风湿疼痛,外用治疮疖,无名肿毒。块根用于腰背疼痛,风湿麻木,四肢冷痛,跌打损伤,劳伤身痛,牙痛。

19.花茎乌头 Aconitum scaposum Franch. (毛茛科)

〔土家〕三变脸,碎骨还阳:根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疼痛,胃痛。

20.叶花茎乌头 Aconitum scaposum Franch. Var. hupehanum Rapaics (毛茛科)

〔土家〕功用同花茎乌头

21.聚叶花茎乌头 Aconitum scaposum Franch. Var. vaginatum (Pritz.) Rapaics(毛茛科)

〔土家〕功用同花茎乌头

22.高乌头 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 (毛茛科)

〔土家〕麻布七:根磨酒服或泡酒服治跌打损伤,劳伤《土家药》。麻布七,破胃还阳:根治四肢沲肿,腹泻痢疾。口袋七:根用于风湿麻木,关节疼痛,心胃气痛,跌打损伤,四肢浮肿,腹泻痢疾

23.水菖蒲 Acorus calamus L.(天南星科)

〔傣〕沙布南(西傣):根茎治肚腹胀痛;沙布蒲(德傣):根茎治感冒,咳嗽,腹胀,腹痛,胃痛《滇药录》。含毫(西傣),沙布蒲(德傣):功用同《滇药录》;《民族药志三》

〔土家〕大胀膨:全草用于腹痛,心口痛,风火牙痛《土家药》

24.菖蒲 Acorus gramineus Soland.( 天南星科)

〔傣〕沙木补帕,外三补:全草治皮肤瘙痒《滇药录》。含毫:根茎治水泻,哮喘,脱肛,腹痛《傣医药》

〔土家〕水蜡烛:根茎治湿气骨节痛,跌打损伤,腹痛,腹胀《土家药》

25.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天南星科)

〔傣〕含毫:根茎治水泻,哮喘,脱肛,腹痛,气胀《版纳傣药》、《滇省志》。格密亲,含毫(西傣):根茎治水泻,哮喘,腹痛,气胀《滇药录》。

26.降真香 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芸香科)

〔傣〕难晚囡(西傣):根、心材、叶治风湿性腰腿痛,跌打肿痛,支气管炎,胃痛,疝气痛;果实治消化不良《滇省志》。难晚囡:用于行气活血,健脾,止咳《傣医药》

27.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猕猴桃科)

〔土家〕根或根皮治肝炎,水肿,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乳汁不足,淋浊,带下,疮疖,

28.葛枣猕猴桃 Actinidia polygama (Sieb.et Zucc.) Miq. (猕猴桃科)

〔土家〕布得卡葛可(Puf lix kar mongr kor):全株或果实主治腹部准痛,虚痨,皮风;果实治白带多,月经不调《土家药》

29.小籽海红豆 Adenanthera pavonina L. var> microsperma (Teijsm et Binnend.) Nielsen (豆科)

〔傣〕糯埋蓬蝶,埋麻响(西傣):种子治过敏性皮炎;根催吐,泻下;叶用于收敛《滇省志》

30.海红豆 Adenanthera pavonina L. (豆科)

〔傣〕糯埋鹏爹:种子治麻疹,过敏性皮炎;根用于催吐《傣医药》糯埋蓬蝶;种子、根、叶治麻疹,过敏性皮炎《傣医药》

31.沙参 Adenophora aurita Franch. (A. axilliflora Borb.) (桔梗科)

〔土家〕奶浆参:根和全草治久咳,痨病,虚热咳嗽《土家药》

32.下田菊 Adenostemma lavenia (L.) O. Ktze. (菊科)

〔傣〕牙桑西哈(西傣):全草治感冒发热,黄疸型肝炎,肺炎,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牙米戈(德傣):根茎治胃炎《滇药录》

〔土家〕肿见消:全草治感冒发热,毒蛇咬伤,痈疮肿毒《土家药》

33.鸭嘴花 Adhatoda vasica Nees (爵床科)

〔傣〕莫哈郎,黑绿花:嫩叶用于风湿关节炎,尿频,小便不通《傣医药》扎冷:治哮喘《德傣药》

扎勒配(德傣);叶治口眼歪斜《滇药录》莫哈朗:治月经不调,经痛《傣医药》

34.铁线蕨 Adiantum capillus- veneris L.(铁线蕨科)

〔土家〕猪鬃七,手掌还阳,铁线草,铁丝还阳,鸡骨草:根茎、叶柄或全草用于小儿高热惊风,流感,痢疾,结石尿血,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症

35.扇叶铁线蕨 Adiantum flabellulatum L. (铁线蕨科)

〔傣〕牙乎话(西傣):全草治湿疹瘙痒,疥疮,痢疾,发烧《版纳傣药》、《滇药录》全草用于湿疹,疥疮,瘙痒,火烧《傣医药》

36.铁扇子 Adiantum myriosorum Bak. (铁线蕨科)

〔傣〕雅呼花:全草治烫火伤,跌打损伤,小便癃闭,凉疮《滇省志》

〔土家〕功用同

37.猪鬃草 Adiantum philippense L. (铁线蕨科)

〔傣〕牙乎话(德傣):全草用于利尿《滇药录》、《滇省志》

38.野菰 Aeginetia indica L. (列当科)

〔土家〕各停菌:全草主治热淋,咽痛,头眩晕《土家药》

39.印度枳 Aegle marmelos (Linn.) Corr. (芸香科)

〔傣〕麻比草:幼果治痢疾,腹泻,咽喉肿痛《滇药录》麻比罕:果实治痢疾腹泻,腹痛,咽喉肿痛《版纳傣药》骂比罕:末成熟幼果治咽喉肿痛,腹泻,腹痛,痢疾《滇省志》40.秃鹫 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鹰科)

〔傣〕lu hong :骨治风湿性关节炎

41.合萌 Aexchynomene indica L. (豆科)

〔土家〕田边豆:全草治热淋,火眼痈疮《土家药》

42.缅茄 Afzelia xylocarpa (Kurz) Craib(豆科)

〔傣〕麻嘎喝罕(西傣):种子、树皮治咽喉红肿,乳腺炎,食物中毒《滇省志》、《傣医药》magahuohan(吗嘎褐汉):树皮、果荚、种子治疗乳腺炎肿痛,牙周炎,眼角膜炎,食物中

43.缅甸树萝卜 Agapetes burmanica W. E. Evans (杜鹃花科)

〔傣〕帕白爬:块根治咳嗽,肺结核,内出血《滇省志》、《傣医药》。帕白帕:根治咳嗽,肺结核《傣医药》

44.胜红蓟 Ageratum conyzoides L. (菊科)

〔傣〕牙货:根治急性肠胃炎《版纳傣药》牙闷喊: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肾,膀胱结石《德宏药录》。

45.越南万年青 Aglaonema pierreanum Engl.(天南星科)

〔傣〕哦囡:叶治风湿腰痛《版纳傣药》、《滇药录》、《滇省志》

46.筋骨草 Ainsliaea macrosperina Wall. ex Benth. (菊科)

〔傣〕牙音龙:全草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过敏性皮炎,刀伤《版纳傣药》

47.金疮小草 Ajuga decumbens Thunb. (唇形科)

〔土家〕苦尽忠:全草治疗伤风咳嗽,发热,痰多中央政治局气;外敷治流痰,疡子等《土家药》

48.大籽筋骨草 Ajuga macrosperma Wall. ex Benth. (唇形科)

〔傣〕牙音龙:全草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过敏性皮炎,刀伤《滇省志》

49.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Decne. (木通科)

〔土家〕八月瓜:根、茎治疗风湿骨痛,腰痛;果实用于风热咳嗽。

50.伏毛八角枫 Alangium chinense (Lour.)Harms. Ssp. Strigosum Fang (八角枫科)〔土家〕九胡子:须根用于风湿痹痛,风湿麻木,瘫痪,跌打损伤,急惊风,白带,胃痛,鹤膝风;枝叶用于关节伸屈不便,荨麻疹,外伤出血。

51.八角枫 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 (八角枫科)

〔傣〕买拉冷:根、叶治精神病《德宏药录》。美腊令:根用治跌打《滇药录》。哈埋波:根用于祛风,通络,散瘀,镇痛《傣医药》

〔土家〕新姑姑:根皮或须根治关节痛,身痛,腰腿痛,肺痨,压痨《土家药》

52.瓜木 Alangium platanifolium (S. Z.) Harms. (八角枫科)

〔土家〕九胡子:须根用于风湿痹痛,风湿麻木,瘫痪,跌打损伤,急惊风,白带,胃痛,鹤膝风;枝叶用于关节伸屈不便,荨麻疹,外伤出血。

53.合欢 Albizia julibrissin Dur. (豆科)

〔土家〕大夜关门:花、叶治月经不调,肾虚,人心不安,妇女不育《土家药》

54.肺筋草Aletris spicata (Thunb.) Franch. (百合科)

〔土家〕一窝蛆:全草主治水泻食积,蛔虫病,疳积,鹅口疮,慢性咳嗽

55.油桐 Aleurites fordii (Hemsl.) Airy Shaw (大戟科)

〔土家〕桐卡蒙花或种子榨油及桐树上蕈子:外用治疗疱疖肿痛,癞癣,烧烫伤

56.银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Gmel.) Fee. (中国蕨科)

〔土家〕岩飞蛾:全草治咳嗽,月经不调,摆红。银耳还阳,卷白还阳,通经草,天青地白:地上部分用于小儿惊风,烧烫伤,淋症,色疼(房事过度),妇女闭经,外伤出血等症57.火葱 Allium ascalonicum L. (百合科)

〔傣〕喝欢娘(西傣):鳞茎配伍治湿疹《德傣药》

58.(*草头下有三个白字,该字打不出)头 Allium chinense G. Don (百合科)

〔傣〕喝顶(西傣):籽、鳞茎豁定咽《滇药录》

59.葱 Allium fistulosum L. (百合科)

〔傣〕喝帕格波累(西傣)。折绑,帕波(西傣):鳞茎治久病不愈,鼻出血《滇省志》60.大蒜 Allium sativum L. (百合科)

〔傣〕喝荒:全草治头晕头痛《版纳傣药》。豁荒,烘母定母(西傣):鳞茎治头晕,头疼《滇省志》

61.韭菜 Allium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 (百合科)

〔傣〕啪扁(西傣):鲜根治眼疾《滇省志》

62.背暗异唇蚓 Allolobophora caliginosa (Ant. Duges) (正蚓科)

〔傣〕地龙:治疗关节痛,喘息,鼻衄

63.长柄异木患 Allophylus longipes Radlk. (无患子科)

〔傣〕叫沙短:根用于外热内冷,痢疾腹泻尿道貌岸然炎,产后虚弱,恶露不净,跌打损伤《版纳傣药》

64.旱冬瓜 Alnus nepalensis D. Don (桦木科)

〔傣〕埋歪,愈疮木:树皮治麻诊,刀伤出血,毒疮初起,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版纳傣药》。

65.尖尾芋 Alocasia cucullata (Lour.) Schott (天南星科)

〔傣〕治肺结核,支气管炎,蛇伤。蛮被:块根治肺结核,支气管炎,毒蛇咬伤,毒蜂螫伤,蜈蚣咬伤,蜂窝组织炎《傣医药》

66.中国芦荟 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erger (百合科)

〔傣〕雅郎:全草治胃痛,烧伤,烫伤《版纳傣药》。牙郎:鲜叶治烧伤,烫伤

67.云南草蔻 Alpinia blepharocalyx K. Schum.(姜科

〔傣〕哥嘎:根茎用于腹胀,腹痛,头晕;叶外治湿疹瘙痒。

68.节鞭山姜 Alpinia conchigera Griff.(姜科)

〔傣〕喝蛤囡(西傣):根状茎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腹痛《滇药录》

69.大高良姜 Alpinia galanga (L.) Willd (姜科)

〔傣〕哥哈:根茎治关节麻木,皮肤瘙痒,蛇虫,蝎子咬伤,腹部冷痛,发冷,发热《版纳傣药》。根茎用于发冷发热,腹痛,关节麻木,皮肤瘙痒,蛇虫,蝎子咬伤

70.山姜 Alpinia japonica (Thunb.) Miq. (姜科)

〔土家〕小杆子根茎或全草主治痨病,心口痛,腹冷痛,食积

71.草豆蔻 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姜科)

〔傣〕喝咖(西傣):根茎治风湿引起的各种酸痛《滇省志》喝蛤囡:用于消食,风湿酸痛《傣医药》。

72.高良姜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 (姜科)

〔傣〕贺哈(西傣):功同拉祜族

73.绿苋 Alpinia viridis L. (姜科)

〔傣〕帕贺秀:治淋巴肿大《德宏药录》

74.桫椤 Alsophila spinulosa (Hook.) Tryon (桫罗科)

〔傣〕国鼓拉:茎干治小儿疳积《滇省志》

75.灯台树 Alstonia scholaris (L.) R. Br. (夹竹桃科)

〔傣〕埋丁别:全株治百日咳,气管炎,哮喘,疮,疡,疖肿《版纳傣药》

荡钉别喊(德傣):树皮叶治妇女产后病,虚弱,咳嗽,喉痛《滇药录》

埋丁别(西傣),淡钉喊(德傣):百日咳,气管炎,哮喘,疮,疡,疖肿《滇省志》

埋丁别:用于镇定解毒,散瘀,消肿。《傣医药》

埋丁别:叶主治百日咳,气管炎,哮喘,伤风咳嗽,小儿肺炎,疮,疡,疖肿

树皮叶治妇女产后病,虚弱,咳嗽,喉痛

76.莲子草 Alternanthera sessilis (L.) DC. (苋科)

〔傣〕帕嫩:全草治痢疾,腹泻《版纳傣药》。是钳菜,帕嫩(西傣):全株治腹泻,痢疾

77.蜀葵 Althaea rosea (L.) Cav. (锦葵科)

〔土家〕一片红(yi pian gong ):花蕾治月经不调,经闭,月庭痨

78.白矾 Alumen

〔傣〕锌宋:用于消痰,燥湿,止泻止血,杀虫《傣医药》

79.链苹豆 Alysicarpus raginalia (L.) DC (豆科)

〔傣〕牙林币,哨片草:全草治黄疸身热,小便不利《版纳傣药》

80.毛车藤 Amalocalyx yunnanensis Tsiang (夹竹桃科)

〔傣〕嘛辛哈(西傣):根治产妇缺乳《滇省志》

81.刺苋菜 Amaranthus spinosus L. (苋科)

刺秫米(德):根配伍治浅淋巴肿大《德傣药》

帕轰波:根治痢疾,淋巴结肿大《德宏药录》

帕烘纳:清热解毒,清肿止血,肠炎《傣医药》

82.琥珀 Amber

〔傣〕秧麻更:镇静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傣医药》

83.米口袋 Amblytropis multiflora (Bge) Kitag (豆科)

〔傣〕地丁草(德):全草治寒热往来《德宏药录》

84.红壳砂仁 Amomum aurantiacum H.T. Tsai et S. W. Zhao (姜科)

〔傣〕麻亮娘(西):干燥果实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滇省志》

85.九翅豆蔻 Amomum maximum Roxb. (姜科)

〔傣〕姑:根用于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傣医药》哥姑:全草治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版纳傣药》郭姑(西):根茎治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86.瘤果豆蔻 Amomum muricarpum Elm. (姜科)

〔傣〕麻亮娘聋:果实用于暑食夹杂,头晕,胸腹痞闷

87.覆盖叶豆蔻 Amomum repoense Gagnep (姜科)

〔傣〕麻呼勒英:果实,根茎用于腹胀,腹痛,腹泻

88.银叶砂仁 Amomum sericeum Roxb. (姜科)

〔傣〕麻呼蒿:根茎用于关节冷痛

89.茴香砂仁 Amomum subulatum Roxb. (姜科)

〔傣〕波丢蒙:开胃理气,止哎,胸闷胀《版纳傣药》

90.草果 Amomum tsao- ko Crevost et Lemarie (姜科)

〔傣〕草果(德):果治腹胀,小儿便结《滇药录》。麻号:果实用于腹胀,胸闷,发冷发热91.砂仁 Amomum villosum Lour. (姜科)

〔傣〕砂仁:果实治胃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肠炎,胎动不安《滇省志》

92.绿壳砂仁 Amomum villosum Lour. Var. xanthoides (Wall. Et Baker) D. L. Wu et Senjen (姜科)

〔傣〕麻娘(西):根、果治腹胀,腹部扭痛,消化不良,食积腹泻《滇药录》

93.魔芋 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 (天南星科)

〔傣〕喝咽(德):全草治身痒,无名肿毒《滇药录》

〔土家〕蛇包谷:花序治白带多,子宫颈糜烂,腹痛;块茎治各种肿瘤,淋巴结核,疟疾,癫痫,烫伤,骨髓炎,丹毒,毒蛇咬伤

94.三裂叶蛇葡萄 Ampelopsis delavayana (Franch.) Planch.(葡萄科)

〔傣〕嘿宗海魏(西):根治外伤出血,骨折,跌打损伤,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滇药录》嗨中嘿唯(西):根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骨折

〔土家〕见肿消:根或茎用于尿路感染,流痰,变毒,痈疖。

95.异叶蛇葡萄 Ampelopsis hetorophylla (Thunb.) Sieb. Et Zucc. (葡萄科)

〔傣〕白葡萄(德):藤、根配伍治关节疼痛《德宏药录》

96.鳌 Amyda sinensis Weigmann. (鳖科)

〔傣〕果刀喋(德):治阴虚潮热,肝脾肿大《德宏药录》翁巴发:补气补血,脱肛等《傣医药》翁巴发:甲壳治脱肛,妇女小腹附痛《傣药志》

97.桃 Amygdalus persica L. (蔷薇科)

〔傣〕麻晃:茎木用于风症,胃痛《傣医药》

98.凤梨 Ananas comosus (L.) Merr.(凤梨科)

〔傣〕麻罕娘(德):果治腹泻。麻康娘(西):果治发烧痉挛。买哈年:叶治咳嗽,支气管炎,发烧《傣药志》

99.西南银莲花 Anemone davidii Franch.(毛茛科)

〔土家〕血零子:根茎用于风湿疼痛,肋间神经痛,跌打损伤,吐血,便血等各种出血100.打破碗花花 Anemone hupehensis Lemoine (毛茛科)

〔土家〕野棉花,地阎王,五雷火:根茎用于风湿疼痛,急性腹泻呕吐。

101.尾叶观音座莲 Angiopteris caudatiformis Hieron. (观音座莲科)

〔傣〕大莲座蕨,季马(西):根状茎治肠炎,痢疾,食滞腹胀,肾炎,水肿,肺结核,咳血,血崩,风湿骨痛,跌拓损伤,经闭《滇省志》

〔土家〕根茎及粗须根用于肺热咳嗽,心烦不安,毒蛇咬伤,恶毒疗疮,无名肿毒,外伤出血,赤白带下,白浊等症;外用将其细末调节器醋敷患处

102.观音座莲 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 (观音座莲科)

〔傣〕古急马:根茎主治肋腺炎,乳腺炎,风湿性关节炎《桂药编》

〔土家〕观音莲:鳞茎治各种痨病,跌打损伤。观音莲:根茎主治乳腺炎,产后腹痛,神志不安,乳房红肿疼痛,神经分裂症《民族药志一》

103.大观音座莲 Angiopteris magna Ching (观音座莲科)

〔傣〕帮季马:全株治肠炎,痢疾,食滞肠胀,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版纳傣药》

104.金线草 Antenoron filiforme (Thunb.) Roberty et Vautier (蓼科)

〔土家〕转心七:根茎及全草治疗胃痛,腹痛,腹腹痢疾,膝关节痛,跌扑损伤,骨折,痛经,烧烫伤

105.大叶黄梁木 Anthocephalus chinensis (Lamk) Rich. Et Walp. (茜草科)

〔傣〕白格车(西):茎皮、叶治全身发黄,无力,食欲不振,痒疮

106.见血封喉 Antiaris toxicaria (Pers.) Lesch. (桑科)

〔傣〕埋广(西):树汗作麻醉剂。

107.五月茶 Antidesma bunius (L.) Spr. (大戟科)

〔傣〕用于生津止渴,活血,解毒

108.大叶山楝 Aphanamixis grandifolia Bl. (楝科)

〔傣〕埋番汉(西)根、叶治风湿筋骨疼痛《滇省志》

109.蜂蜜 Apis cerana Fabricius (蜜蜂科)

〔傣〕我票(德):治肺燥干咳,咽干音哑,乌头中毒《德宏药录》南盆:用于润燥,止痛,解毒。狼盆比:治消化不良,腹泻《傣药志》

〔土家〕蜂乳治疗白血病,淋巴肿瘤,乳腺癌,干咳,便秘,解乌头毒,外治烧伤

110.落花生 Arachis hypogaea L. (豆科)

〔傣〕吐拎(西):种子治腹内冷痛,水泻,肺痨,种皮治血友病,类血友病,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病出血症,术后出血,术内出血,内出血;枝叶外用于听候打损伤,痈疮《滇省志》

111.虎刺忽木 Aralia armata (Wall.) Seem.(五加科)

〔傣〕党盖:根治眼黄,小便黄,痢疾,跌打《傣医药》当介():根用于全身发黄,小便黄,痢疾,跌打损伤,呕吐,镇咳,祛痰《滇药录》

112.蜘蛛 Araneus ventricosus (L. Koch) (圆蛛科)

〔傣〕供高呆千:全体外壳治疥疮,牙痛。哈共蒿:治虫,牙疳《傣医药》蜘蛛壳(gong gao dai qian):壳用于肿毒,疥疮,疔疮。

〔土家〕蜘蛛汁:将蜘蛛去头,挤出体内浆汁外涂治神经性皮炎

113.红凉伞 Arisia crenata Sims var.bicolor (Walk) C. Y. Wu et C. Chen.(紫金牛科)

〔傣〕马萨端(德):根用于风湿,刀枪伤,跌打损伤,支气管炎,肺炎,风火牙痛《滇药录》

〔土家〕开喉箭:根用于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咽喉肿痛,风火牙痛,跌打损伤,肺痈,头痛

114.朱砂根 Ardisia crenata Sims (紫金牛科)

〔土家〕三两银(san liang yen):根或全株治咽喉肿痛,身痛,骨痛,跌打损伤。〔傣〕麻散端:治跌打损伤,咽喉炎,结肠炎,胃痛,风湿骨痛《德宏药录》

115.江南紫金牛 Ardisia faberi Hemsl. (紫金牛科)

〔傣〕马萨端(德):根治风湿,跌打,咽喉炎《滇省志》

116.紫金牛 Ardisia japonica (Thunb.) Bl. (紫金牛科

土家〕女儿红(nu er gong):全草伤寒,咳嗽气喘,肺痨。矮地茶,女儿红:全株主治支气管炎,咳嗽《民族药志一》

〔傣〕芽冷三(德):治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小儿肺炎,肝炎,漆疮《德宏药录》117.斑叶紫金牛 Ardisia punctata Lindl. (紫金牛科)

〔傣〕南婉:用于清热银毒,消炎,止痛,燥湿止痒。《傣医药》

118.雪下红 Ardisia villosa Roxb. (紫金牛科)

〔傣〕医药师(西):全株消肿,活血散瘀,风湿骨衩,跌打内伤,吐血,红白痢疾,疮疥。《滇药录》

119.绿叶紫金牛 Ardisia virens Kurz (紫金牛科)

〔傣〕沙批呼:根用于海里泻痢疾。沙批呼(西):根治风寒湿痹,跌打损伤,根皮用于呕吐,泄泻《滇省志》

120.槟榔 Areca cathecu L. (棕榈科)

〔傣〕哥麻补,戈吗(西):果实驱虫;卖岗(德):果实治汜泻痢疾,食积腹痛,疟疾,脚气水肿,脘腹胀满,小便不利《滇药录》

121.大叶银背藤 Argyreia wallichii Choisy. (旋花科)

〔傣〕雅消莽,雅消满(西):根治乳腺炎《傣医药》

122.云南土木香 Aritolochia chuii C.Y> Wu. (马兜铃科)

〔傣〕嘿毫空:根用于胃痛,急性肠胃炎《滇药录》

123.广西马兜铃 Aristolochia kwangsiensis Chun et How ex C. F. Liang. (马兜铃科)〔傣〕瓦瑶当(德):治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德宏药录》

124.耳叶马兜铃 Aristolochia tagala Champ. (马兜铃科)

〔傣〕喊拜南:用于风湿关节痛

125.管花马兜铃 Aristolochia tuberosa C. F. Liang et S. M. Hwang(马兜铃科)〔土家〕一点血(yi dian xei):全草治腹痛,绞肠痧,水泻,腹胀。一吊血:根主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胸腹疼痛,肠炎痢疾,呕吐腹泻,关节痛,月经不调节器,外伤出血。《民

族药志二》小蛇参,逼血莲,红叶青木香:根用于脘腹胀痛,十二指肠溃疡,腹泻,风湿痹痛,腰腿麻木,指头疔,疮痈肿毒,蛇虫咬伤,毒蜂刺伤,皮肤湿疹。

〔傣〕芽闷来(德):治甲沟炎《德宏药录》

126.乌梅 Armeniaca mume Sieb. (蔷薇科)

〔傣〕埋骂风:清暑,除烦,降火。埋骂风,嘛风:果实用于肺虚久咳嗽,口干烦渴,胆道蛔虫,胆囊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腹泻,月经过多,癌瘤,牛皮癣;外用于疮疡久不收口,鸡眼;树皮用于牙痛,咳嗽《滇省志》

127.黄花蒿 Artmisia annua L. (菊科)

〔傣〕牙咩闷(德):全株治外伤

〔土家〕抱起克时(bao qi kei shi ):全草治疮疡肿毒,青水疮,脓疱疮,痈疽,夏日受凉久不愈。

128.艾 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菊科

〔傣〕哈牙敏:根和叶治小腹扭痛,尿中夹杂有砂粒《傣药志》

〔土家〕克西(kex xi):茎或叶主治心腹冷痛腹胀,外用制缄供灸用

129.艾蒿 Artemisia vulgaris L. (菊科)

〔傣〕牙敏:治消化不良,胃炎,腹胀痛排石《傣医药》

130.树菠萝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桑科)

〔傣〕麻蜂:幼果用于产妇无乳汁,树汁及叶用于消肿解毒,骨折《傣药志》

131.华竹叶兰 Arundina chinensis BL. (兰科)

〔傣〕文沿海(西):球茎、块根用于食物中毒,误码食毒菌,药物中毒《版纳傣药》132.竹叶兰 Arundina graminifolia )D.Don) Hochr. (兰科)

〔傣〕哥哦:清热得水,除烦止呕《傣医药》

133.羊齿天门科 Asparagus filicinus Ham. Ex Don. (百合科)

〔傣〕几龙乃(西):根治疗支气管炎,咳嗽《版纳傣药》喝三夕(德):根用于乳水不足。几龙乃:快根用于支气管炎,咳嗽。治疗气管炎,肺炎,咳嗽。

134.倒心盾翅藤 Asparagus obcordata Hem. (百合科)

〔傣〕嘿街广:根茎用于腹部纽痛,尿急尿前,尿路感染,膀胱炎。嘿盖贯:治腹部扭痛,膀胱炎,消炎利尿,清热排石。《傣医药》

135.卵叶蜘蛛抱蛋 Aspidistra typical Baill. (百合科)

〔傣〕保歪汐(西):根治疗痢疾,疟疾,风湿痹痛,肾虚腰腿痛,跌打扭伤,蛇咬《滇药录》

136.九香虫 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 (蝽科)

〔傣〕绵岗:全虫理气止痛,补火塔,阳萎。绵岗:全虫泡酒治风湿病《傣医药》

137.紫菀 Aster tataricus L. f. (菊科)

〔傣〕梦林:治支气管炎,咳喘,肺结核咯血《德宏药录》

138.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 (菊科)

〔傣〕板荒:根治便秘,腹泻,胃痛,头痛,产后虚弱。跌打损伤。《版纳傣药》

B部

139.木奶果 Baccaurea ramiflora Lour. (大戟科)

〔傣〕编少阔:果用于止咳嗽,止喘,解菌毒。嘛吠(西):果用于产后消瘦,恶露不净,食欲不振,稻田皮炎《滇省志》。哥麻飞,麻飞果,骂菲西):茎皮、果实用于止咳,止喘,解菌毒,产后消瘦,香港脚。

140.薇籽 Baliospermum effusum Pax et Hoffm. (大戟科)

〔傣〕保科爹,保科典(西):根、树皮、叶治疗黄疸性肝炎,蛔虫病,听候打损伤,骨折

《滇省志》

141.小花微籽 Baliospermum micranthum Muell. Agr. (大戟科)

〔傣〕抢科电(西):根、皮、叶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蛔虫,黄疸性肝炎《滇药录》142.花叶假牡鹃 Barleria lupulina Lindl. (爵床科)

〔傣〕比朵贡:全株治跌打产值肿,续筋接骨。《傣医药》

143.落蔡 Basella alba L。落葵科)

〔傣〕帕邦(西):根治疗肋腺炎,腹泻,痢疾,经常腹痛,身体逐渐消瘦《滇省志》144.藤三七 Basella rubra L. (落葵科)

〔傣〕帕班,落葵,帕帮(西):根用于腹痛,痢疾,腹泻,身体消瘦,肋腺炎。土三七(德):果用于跌打损伤。《德傣药》

145.洋紫荆 Bauhinia variegata L. (豆科)

〔傣〕埋朽:湿疹,溃烂,刀伤,生肌,愈口《傣医药》

146.清明花 Beaumontia grandiflora Wall.(夹竹桃科)

〔傣〕沙保龙囡:祛风湿,散瘀,笑血,接骨。刹抱龙(西):根、叶用于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腰腿痛,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滇药录》

147.花叶秋海棠 Begonia cathayana Hemsl. (秋海棠科)

〔傣〕宋丁仗:全株用于清热利湿,跌打辨痛。花酸苔:全株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热咳嗽,稆血,外感高热,百日咳,风湿,骨折《滇省志》

148.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鸢尾科)

〔傣〕芽竹毫,牙竹号(西):根状茎用于月经过多,肝炎,尿道结石,肠炎,痞快。《滇药录》。满协眼,猪怕凸(德):根茎用于产后体虚

149.冬瓜 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葫芦科)

〔傣〕麻巴们:果实治疗腹中死胎,心腹烦闷,解毒,疣子。麻耙闷空:祛湿利水,清热调经,止血腹胀,虚悸。《傣医药》

150.光枝勾儿茶 Berchemia polyphylla Wall. Ex Laws. Var. leiochada Hand.-Mazz. 9鼠李科)

〔傣〕麻海光(德):根用于腹胀,催吐剂《滇药录》铁包金:全株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精神分裂症《滇省志》

〔土家〕猫奶奶:全株主治支气管炎,肺结核,跌打损伤

151.白花钣针草Bidens pilosa L. var. radiata Sch. Bip. (菊科)

〔傣〕哑金甫囡(西):全株治疗上鹗下泻。叶、全草治疗骨鲠喉,腰痛,腹泻,痢疾,感冒发热,阑尾炎,疮疖。《桂药编》

152.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 (菊科)

〔傣〕芽紧布:清热解毒,退热利尿,皮疹,阑尾炎,痢疾,肠炎,脾下出血《傣医药》。牙景布,雅挎(西):全草用于上吐下泻。全草用于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感冒,急性阑尾炎,黄疸性肝炎,胃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炎,疟疾,外用于疔疮蛇伤跌打肿痛。《滇药录》

153.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e L. (菊科)

〔傣〕牙研拱、花子三丫(德):全草治高血压,感冒,肝炎,毒蛇咬伤。《德宏药录》154.秋桐 Bischofia javanica Bl.(大戟科)

〔傣〕埋垡:叶用于疮痒肿疖《傣医药》。

155.红木 Bixa orellana L. (红木科)

〔傣〕哥麻线:根治疗肝炎,尿血《傣药志》哥麻泻:根用于胆囊炎,贫血《傣药志》156.蟑螂 Blatta orientalis L. (蜚蠊科)

〔傣〕绵下:治疗咽喉痛《傣医药》gan qi :治疗咽喉痛,疱疔。

〔土家〕虫尿冲服主治胃痛。用于原发性肝癌,食道癌,肾癌

157.乌毛蕨 Blechnum orientale L. (乌毛蕨科)

〔傣〕牙桂(德):根状茎用于麻疹,流脑,流感,痢疾,鼻衄,虫疾,血崩,疮疖肿痛《滇省志》。大马蹄(德):根用于男人体虚无力《德傣药》

158.白及 Bletilla striata (Thunb. Ex A. Murray ) Rchb. F. (兰科)

〔傣〕牙合介,消炎:快茎用于肺结核,气管炎,跌打损伤,消肿《德宏药录》

〔土家〕若克页(rof kev yler):根茎治疗肺痨病,咳血,便血,皮肤皲裂

159.艾纳香 Blumea balsamifera (L.) DC. (菊科)

〔傣〕艾纳香,娜聋(西):根、叶用于消化不良,腹胀,全身皮疹《滇药录》。歪哪,娜聋(西):根治消化不良,腹胀,叶外用于全身皮疹。《滇省志》

160.裂苞艾纳香Blumea martiniana Vaniot (菊科)

〔傣〕胖婆娘(德):叶用于止血《德傣药》

161.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 (荨麻科)

〔傣〕棒芒,消炎(德):根、叶治阿米巴痢疾《德宏药录》办藤,野麻(西):全草治疗脾胖肿大,蛇虫咬伤《版纳傣药》。磅满(德):根治高血压,头晕,头痛,嫩尖(茎叶)小儿驱虫《滇药录》棒麻,棒芝根,龟黑(德):根用于小便混浊,止吐:根叶治疗全身酸疼。半藤(西):鲜叶外用于脾脏肿大,根外用于蛇虫咬伤

162.束序苎麻 Boehmeria siamensis Craib (荨麻科)

〔傣〕暹罗苎麻,牙呼老(西):全草治腹痛,泄泻,荨痤疹,皮肤瘙痒,湿疹,痘疹《滇药录》牙呼光(西):全株治疗肠痈,经闭腹痛,汜泻,风湿痛,荨麻疹,皮肤瘙痒,湿疹,豆疮《滇省志》

163.臭节草 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 Reichb.ex Meissn. (芸香科)〔傣〕旧哈(西):全株用于疟疾,感冒发热,支气管炎,跌打损伤,办腹衮肿疽疮疡,外伤出血《版纳傣药》。旧哈:用于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傣医药》。

164.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 L. (棕榈科)

〔傣〕哥丹:根治肝炎。哥单《傣医药》,郭丹(西):不定根治肝炎

165.黄牛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牛科)

〔傣〕肝脏用于肝胆湿热,皮肤黄染,皮肤溃疡,背部痈肿《傣药志》

〔土家〕牛黄用于高热神错谵语,狂燥,小儿惊风抽搐,痰涎雍盛,痈肿疔疮和各种癌症。166.奶子藤Bousigonia mekongensis Pierre (夹竹桃科)

〔傣〕牙借龙勐腊:用于解毒《傣医药》

167.苦芥Brassica integrifolia (West) O.E. Sch. (十字花科)

〔傣〕苦菜,帆怕干,啪赶(西):籽用于高热抽搐,忘语《滇药录》种子治妇人乳结红痛,闭经《德宏药录》。凡帕嘎:清热解毒,祛风镇痛《傣医药》

168.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 (Linn.) Hook. F. (大戟科)

〔傣〕帕弯顿(西):全株用于妇女产后体虚,疖疮《版纳傣药》。帕婉藤:用于体弱消瘦《傣药志》叶、根用于妇女产后体虚,急性肠胃炎,痢疾,腹痛汇泻,湿疹,疱疖《滇药录》169.土密藤Bridelia stipularis (L.) Bl. (大戟科)

〔傣〕哈姆丹沙(西):果实解草乌、曼陀罗和雪上一支蒿中毒;叶能益气,收敛,治脱肛,腹泻《滇省志》

170.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 (桑科)

〔傣〕哥砂:能祛风,活血利尿《傣医药》

〔土家〕起皮踏(qi pi ta ):全株治脾虚,食不化,腹胀,腰痛

171.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牛科)

〔傣〕咪怀腾:胆汁治肝炎;蒿怀:角用于疥疮,流鼻血;胆用于关节痛,水肿《傣药志》。水牛角(hao huai):外用于疥疮,疔疮,肿毒;胆(bi huai)治疗疮疡肿毒。

172.双角犀鸟 Bucerros bicornis Linnaeus (犀鸟科)

〔傣〕诺过罕:啄及巢用于小腿肿痛、抽风《滇省志》

173.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伞形科)

〔傣〕柴胡(德):全草退热。《德傣药》

174.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钳蝎科)

〔傣〕绵蚌:全体能祛风,止痛,解毒,通络《傣医药》全虫治半身不遂《滇省志》

〔土家〕全蝎治疗惊风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余,风湿痹痛,破伤风,脑肿瘤,肝癌,肺癌,食道癌。

C部

175.云实 Caesalpinia decapetala (Roth) Alston (豆科)

〔傣〕也得(西):全株治梅毒,下焦湿热,跌打损伤《滇药录》

〔土家〕小霸王(xiao pa wang):果实治小儿疳积,痢疾,腰腿痛。蛇不过:叶主治痢疾;根主治牙痛,胃痛《民族药志一》

执业中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一章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 (2)燥指苦 能燥湿,如苍术。(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 ②坚厚肠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能软、能下, 6.涩:能收、能敛,习惯将涩附于酸。 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傣药资源品种整理与分子鉴定

傣药资源品种整理与分子鉴定 傣药是我国四大民族药之一,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自然、历史条件以及历代傣医药本草文献记载不详等影响,傣药材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傣药的品种不清和使用混乱。 为了澄清傣药资源的品种情况,建立傣药材鉴定体系,为推进傣药材的产业化进程提供科学参考。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民族植物学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傣药材开展了系统整理研究。 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库构建和DNA条形码技术,建立了傣药材DNA条形码数据库;并探索了DNA条形码技术和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以及二者结合在傣药材鉴定和市场监管中的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前人近40年的研究成果,引用专著35本,期刊文献143篇,采用专业数据库查询验证,共收集到傣医学药物信息8590条。 去除无拉丁名或拉丁名无法确认的药材信息97条,获得傣药材有效信息8493条。将上述物种拉丁名进行同异名处理后,以接受名(Accept name)作为唯一字段,对目前傣医学记载使用的1654种药物从从植/动/矿物名、傣文名、科、药材名、部位、拉丁名、功能主治、文献来源、标准收载等进行修订,编制了傣族药物资源编目信息集。 2.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傣药材资源种类、传统利用特点、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2.1傣医学使用的药物种类丰富,目前已记载的使用的药物共有1654种,其中植物药1491种,分属于191科,836属,包括地衣类2科2属4种,真菌类7科9属9种,苔藓类1科1属1种,藻类2科2属2种,蕨类植物19科26属42种,裸子植物7

傣医药的起源

第一节傣药的起源 傣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人口大约120万。有自己的文字,文字起源长达2500 多年(傣族文学简史记载),后又引用印度的古巴利文字合为老傣文,主要分布于云南的南 部和西部。南部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思茅地区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县西部以及临沧地区耿马县。西部主要居住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瑞丽、盈江、畹町等县市。傣族大多居住在海拔500~1300m的平坝,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多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具有雨量充沛、高温、湿润、静风之特点,年平均温度21℃左右,土地肥沃,森林茂密,草木葱茏,四季不明,只有冷季、热季、雨季之分。这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别适合动、植物生长,雨林里动植物生长迅速,四季常青,百花盛开,物种繁多,仅西双版纳就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热带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5000多种,占云南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可以药用的有2500多种,脊椎动物530 多种,其皮、肉、内脏、骨、蹄甲、大便、毛发均可药用。 在这样的特殊气候环境下,病菌生长繁殖迅猛,百病丛生,尤以疟疾为盛,傣族人民为了生存、发展和繁衍后代,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诊疗经验和治病方药,这些医药遗产是傣族人民在与有神论、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逐渐总结积累起来,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同时,在与外界的交往活动中,特别是印度佛教的传人,对傣族医药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传教,印度医学自然被傣族人民所接受。傣民族在继承自己传统医药的基础上吸取了印度医药学、中原中医药学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民族传统医学来充实发展自己的医药学,从而形成现在的傣族传统医药学。 傣族医药文化的起源与贝叶文化关系密切。据传说,傣族先民将文字刻写在戈兰树叶的叶片上,不仅字迹是清楚的,且不易退变,这种戈兰树叶就是贝叶。因为自从傣文产生后,傣族的各种医药学原理、单验秘方除了口授、手授以外,大多被刻、写于贝叶经和纸板经上。据《贝叶经》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医药,但均为零散,大多以口传、手教形式相传,直到佛学的传人,产生文字后,才以《贝叶经》记载相传。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国土资源》书中第一节推断的时间来看,当补腊萨哈(橄榄时期)傣族就有了医药。据《逸周书王会解》中记载,傣族医药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之后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又撰写了不少医药经书,如《档哈雅龙》、《巴腊麻他坦》、《嘎牙山哈雅》(人体解说)等,其中《嘎牙山哈雅》是傣医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共分五集,它详细 的论述了“四塔”、“五蕴”的功能及与之有关脏器的生理变化和病理表现。因此,傣医药学是傣族人民在其生存与繁衍的漫长历程中,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并代代相传下来的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法与手段,同时吸收其他医学如印度医学、中医学的部分知识逐渐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为核心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傣药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傣药学的形成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傣医药对傣族人民的健康成长、繁衍生息和不断发展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傣医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主要靠口传、心记、指药传授、亲教秘传等方式流传,即使现在,仍是以口头和文字记载两种方式流传于民间。傣医的文字资料有的存在于记载单方、验方等专著的手稿之中,有的则载人佛经之中,或与神话混杂在一起。 傣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但它的发展过程却显得漫长、艰苦而曲折。它具有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局限性。它是傣族民间“摩雅”在不断用实践经验充实、丰富、提高自己的同时,博采众长,不仅吸收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也吸收了来自境外的南亚各民族文化,形成了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呈现出色彩斑斓,具有多样性、广泛性、独创性的傣医药,它是人们几千年来与疾病斗争的知识结晶。

民族医药文化研究

民族医药文化研究 中华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族医药是我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和少数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紧密相关,是我们宝贵的遗产,是中国的人文标签,是我们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资源。其次,它涉及到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问题,我们尊重少数民族就是要尊重它们创造的文化成果,加以研究整理、继承发扬。从功能层面讲,民族医药在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很多西医没有普及或者比较偏远的地区,民族医药发挥着救死扶伤、保障人们生命健康的作用。鉴于民族医药的草根性质,大力地普及它对于解决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医疗问题是大有帮助的。开发民族医药资源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的,民族药的开发已经成为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各民族在医药文化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各民族在医药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不懈努力,使中华医药文化大放光彩,目前已有35个民族发掘整理了本民族医学资料,已出版的民族医药著作达100多部;不仅15种民族有了本民族医药的医院,民族药的GMP企业还向市场提供了7种民族药的906个品种。 由于时间关系只介绍我国比较出名的几个民族的医药发展及相 关情况,其他民族为我国医药文化做出的贡献不再一一列举。 一)藏医药

藏医药历史藏医药学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仅次于中医中药而有系统理论的民族医药,几千年来为我国藏区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出了重要贡献。早在公元前3世纪,高原人就有了“有毒必有药”的医理。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起强盛的吐番王朝。大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和医生。同时,藏王还请了印度、尼泊尔医生入藏,结合高原古老的医学,编辑整理了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云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 理论体系藏医认为宇宙是由小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大五行(气、火、土、水、空间)组成,小五行在人体则指心、肝、脾、肺、肾;大五行则包括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都依赖大五行的运行。“隆”(气),“赤吧”(火)、“培根”(水、土)、是构成人体的三大元素(三因学说),任何一个元素的盛衰都会引起疾病发生。藏医学以其独特的“三因学说”、“人体七大物质”和“三种排泄物”为基础理论,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 药用概况目前,20多种藏药己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5版,336种药品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藏药部颁标准。其中藏药材136种、成药200种,开发前景非常可观。 (二)蒙医药 l蒙医药历史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医药疗实践中逐渐

2019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大全

2019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 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 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 的功能。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 味相异。 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 连。(2)燥指苦能燥湿,如苍术。(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②坚厚肠胃。津 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能软、能下,能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昆布海藻治瘰疬,芒硝软坚泻下治便秘。 6.涩:能收、能敛,习惯将涩附于酸。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猪苓、茯苓。常将淡附于甘。淡味药过用,亦能 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 此外,还有芳香味,其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等作用,如藿香、佩兰等。芳香味与辛味一样,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五味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四、升降沉浮 (一)含义: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与所治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治疗疾患的病位相同。从五味讲,辛甘淡主升浮,酸苦咸主沉降。升浮与沉降皆具 的二向性,如胖大海、前胡。 (二)所示效用: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潜阳息风等作用。 (三)临床应用 1.顺其病位选择用药:病位在上在表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病位在下在 里类病证,宜用沉降之性的药。 2.逆其病势选择用药:病势下陷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治疗病势上逆病 症,常选用药性沉降的药。 五、归经 (一)含义: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1.脏象学说;2.经络学说 (三)确立依据: 1.药物特性: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芥味辛,故归肺经。2.药物疗效: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至,故归肺经。 六、有毒与无毒

傣族文化

一、傣族概述 傣族人口102.5万(1990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新平等30余县市。 傣族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建置益州郡,傣族聚居的地方是益州郡的西南边疆。公元69年,东汉时期,增设永昌郡,傣族地区属永昌郡管辖。当时,傣族先民的首领曾多次派遣使者、艺人到东汉王朝的的首都洛阳献乐表演,赢得了东汉王朝的赞赏与欢迎,被赐予金印、紫绶,其首领被封为“ 汉大都尉”,与东汉王朝建立起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公元8—13世纪,傣族地区先后隶属于以彝族、白族为主体建立的云南南诏蒙氏政权和大理段氏政权。公元12世纪,西双版纳首领叭真憨势力逐渐强大,统一各部,以景洪为中心建立了“勐泐”地方政权,称为“景金殿国”。据史料记载,有上百万人口,曾受过元朝封号,授“虎头金印”,此后一直同中央王朝保持着从属关系。元代,傣族地区隶属云南行省,实行土司制度。在德宏、西双版纳等地设置金齿宣抚司、彻里军民总管府,负责管辖傣族地区。明代,在这里设置较小土司区,全面加强土司制度。清代,虽沿袭元明旧制,但在社会经济更为发展的内地傣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派遣流官进行直接统治。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县和设治局,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尽管历代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群众进行残酷的压迫和盘剥,但是各族人民群众之间仍进行着友好的交流和往来。傣族在当地较其他少数民族生产技术先进,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较多,因此,在坝区逐渐形成各民族交换产品的集镇。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傣族对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景颇、阿昌、德昂、布朗、哈尼、拉祜、佤、瑶、基诺等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方面都有很深的影响。傣族与汉族人民的交往更是历史悠久,关系更为密切。早在秦汉以前,中、缅、印之间就有贸易往来,傣族德宏地区是当时中外联系的通道之一。元代以后,大量汉族劳动人民和士兵移住傣族地区垦荒戍边,和那里的傣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互相通婚,各民族和睦相处。 二、傣族的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西双版纳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各地不尽相同。1954年进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耿马、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三、傣族的天文历法 傣族有自己的传统历法。傣语称“祖腊萨哈”,意即“小历”。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际,现行傣历则始于明代以前。是一种阴阳合历。傣历的年是阳历年,即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傣历的月是阴历月,即以月亮的一个圆缺为周期。一年分12月,单月是30天,双月是29天。以六月为岁首,它的正月相当于夏历十月。平年是350或355天,闰年为384天。傣历始于公元638年。

大孔吸附树脂对竹叶兰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大孔吸附树脂对竹叶兰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摘要: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竹叶兰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 2.50 g/L,上样速率3.0 BV/h,洗脱剂80%乙醇,洗脱速率3.0 BV/h,洗脱剂用量4.0 BV,按此工艺条件纯化后的竹叶兰总黄酮纯度达81.58%?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竹叶兰总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总黄酮;分离纯化;竹叶兰 Study 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Flavones from p Abstract: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flavones from Arundina graminifolia by AB-8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was investigated. The optimum col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the concentration and current velocity of the original solution was 2.50 g/L and 3.0 BV/h respectively; the eluant was 80% ethanol; the eluting velocity was 3.0 BV/h, and the consumption of eluant was 4BV respectively. The purity of total flavones reached up to 81.58%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p Key words: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s; total flavone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Arundina graminifolia 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为兰科竹叶兰属植物,又名黄竹参[1],傣药名为纹尚海[2],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重要的傣族解药,其药用部位主要为根茎,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消炎?利尿等作用[3-5]?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5 000多种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6]?对植物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黄酮具有重要意义[7]? 大孔树脂分离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继离子交换树脂后的分离新技术之一?大孔吸附树脂的孔径与比表面积都比较大,在树脂内部具有三维空间立体孔结构,由于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吸附速度快?解吸条件温和?再生处理方便?使用周期长等诸多优点[8],广泛应用于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富集和中药复方制剂去除杂质等方面[9]? 近年来报道了许多大孔树脂在黄酮?皂甙等天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10,11]?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竹叶兰中总黄酮工艺进行探讨,以期得到高纯度竹叶兰总黄酮,为竹叶兰总黄酮类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傣药(175种名录)

175种傣药名录 1.黄蜀葵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 (锦葵科) 〔傣〕文波,不来俄(西傣),水海郎扭日(德傣):种子补血,消肿;根外敷治无名肿毒,乳腺炎《滇药录》。烘董(德傣):根外用于乳腺炎,无名肿毒;郭波(西傣):根皮外用治疮疖《滇省志》。 2.黄葵 Abelmoschus moschatus Medic. (锦葵科) 〔傣〕滑木董,ngei jyak ding(介伽丁):种籽退热《滇药录》。烘董籽主沼退烧《民族药志二》。 3.磨盘草 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锦葵科) 〔傣〕玛喝堵夕(德傣):全草用于头晕,神经衰弱《滇药录》。马何赌夕(德傣):全草用于头晕,神经衰弱《滇省志》。 4.儿茶 Acacia catechu (L. f.) Willd.(豆科) 〔傣〕哥西泻:皮、枝条治疗刀枪伤,外伤出血,皮肤溃烂,痢疾,腹泻,湿疹《滇药录》;树脂治刀枪伤,外伤出血,烫烧伤,皮肤溃烂,痢疾,腹泻《版纳傣药》;干枝水煎干膏治刀枪伤,外伤出血,皮肤溃烂,痢疾,腹泻,湿疹,烫烧伤《滇省志》。哥浠泻:治溃烂,湿疹,痢疾,腹泻《傣医药》。哥西泻,染牙树:皮、儿茶膏用于刀枪伤,外伤出血,皮肤溃烂,痢疾,腹泻,湿疹《傣医药》。 5.臭菜寄生草 Acacia intsia (L.) Willd.(豆科) 〔傣〕法帕拉,臭菜,哈帕拉:治游走性风湿痛,脑膜炎《傣医药》。 6.蛇藤 Acacia pennata (L.) Willd. (豆科) 〔傣〕宋拜:茎皮治手脚酸痛,疲乏无力,安胎保产,高热抽搐,外伤,风湿关节炎《滇药录》、《版纳傣药》。宋败:茎、果、叶用于脚手酸痛,疲乏无力,安胎保产,产热抽搐,乳腺炎《傣医药》。红皮毒鱼藤,宋拜(西傣):藤茎用于脚手酸痛,疲乏无力,安胎,高热抽搐,外伤,风湿关节炎《滇省志》。 7.铁苋菜 Acalypha australis L. (大戟科) 〔土家〕席蚌:全草治痢疾,痔出血,青水疮,皮肤瘙痒《土家药》 8.五加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 (五加科) 〔傣〕五加风(德傣):茎皮用于风湿跌打《滇药录》、《滇省志》。 〔土家〕五加根皮或茎皮治湿气关节痛,腰痛,全身痛,跌打损伤《土家药》 9.白勒(勒上面有竹字头,该字打不出)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inn.) Merr.(五加科) 〔傣〕当介,哈扁(西傣):根、全株用于喉炎,腮腺炎,风湿麻木,跌打损伤《滇药录》。当介:全株治喉炎,腮腺炎《傣药志》。哥扁:用于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傣医药》。根及全株:用于喉炎,腮腺炎《傣医药》 〔土家〕三杆风:根皮或茎皮治湿气关节痛,全身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痈疽,流痰《土家药》。三加皮:根用于风湿骨痛,坐骨神经痛,胃痛,白带,肺痈;叶用于外伤肿痛。10.茴香砂仁 Achasma yunnanense T. L. Wu et Senjen (姜科) 〔傣〕麻亮不,麻亮聋:根茎用于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全身酸痛,手足麻木,行动困难,防暑消食。麻亮布,哥哈龙:根茎用于不思饮食,胸腹疼痛,暑食夹杂,周身麻木,行动困难。《版纳傣药》、《滇省志》、《傣医药》 11.蓍 Achillea alpina L.(A sibirica Ledeb.) (菊科) 〔土家〕一支蒿:全草治头痛头风,身痛,跌打损伤,发热咳喘,毒蛇咬伤《土家药》。12.土牛膝 Achyranthes aspera L.(苋科)

傣药毛叶三条筋化学成分研究

傣药毛叶三条筋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民族I轰药杂志2011年11月第11期 视)和方法2(喷以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105~C~JI]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对薄层色谱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嘎哩哕叶选择方法 1 与方法2检视,所得的斑点均显色清晰,因此,为了简化操作程序,采用方法1;嘎哩哕树皮的检视方法采用方法2,所得的斑点较为清晰.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M】?第2卷.科学出版社,1979,3:372~374. 2011牟9月10日收稿 傣药毛叶三条筋化学成分研究彭霞姜明辉台海川 (西双版纳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云南景洪666100) 摘要:目的:研究傣药毛叶三条筋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各种波谱数据和文献数据对照 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 5 个化舍物,分别为化合物十八烷醇(I),4,5-dihydroblumenolA(1I). 结论:两个化舍物均为首次从毛叶三条筋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毛叶三条筋;樟科;山胡椒属;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R295_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810(2011)11-0036—01

傣药毛叶三条筋Linderacaudata(Wal1.)Beneh为樟科(Lauraeeae山胡椒属(Lindera)植物,别名香面叶,黄脉山胡椒,朴香根,芽三英(傣名),为云南西双版纳州傣族人民常用的植物药,生于海拔700—2300m的山坡,灌木,疏林中资源丰富,收载于《中药大辞典》flj. 具有止血生肌,理气止痛的作用, 用于治疗跌打扭伤,外伤瘀肿,出血,胸痛咳嗽.迄今未见国内外对该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报道,为了研究毛叶三条筋的生物活性成分,作者首次对云南产毛叶三条筋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分离到2个化合物:十八烷醇(I),4,5-dihydroblu —menolA(1I). 1 材料和仪器 质谱用VGAutospec —3000Bruker型质谱仪测定,核磁共 振用AM 一400,DRY —500型核磁仪测定,TMS为内标.柱层析用硅胶(100?200目,200?300目,300?400目)与薄层层析用硅胶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SephadexLH一20购于Amersham BioseieneexAB,Sweden显色方法为紫外光灯(254nm, 365nm),5%硫酸乙醇溶液加热显色. 本实验样品于2005年7月采自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标本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为鉴定毛叶三条筋Lindera eaudata(wau.)Bench为樟科(Lauraeeae山胡椒属(Lindera)植 物,香面叶. 2 提取与分离 毛叶三条筋干燥品17Kg,用90%乙醇回流提取3次(4h, 3h,3h),减压回收溶剂,得总提取物.提取物用5%盐酸溶液调节pH至2,加醋酸乙酯萃取

傣药珊瑚姜的生药学研究.

傣药珊瑚姜的生药学研究 【关键词】珊瑚姜 【摘要】目的研究傣药珊瑚姜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植物形态分类及中药鉴定学常规方法技术。结果珊瑚姜为姜科姜属植物Zingiber corallinum Hance的根茎,其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及紫外吸收光谱有其特有的鉴别特征。结论为珊瑚姜药材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珊瑚姜性状鉴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紫外光谱 珊瑚姜为姜科姜属植物Zingiber corallinum Hance的根茎,又名阴姜[1],西双版纳州傣语称“补累”。珊瑚姜为傣医常用药材之一,也是云南、贵州等地区的民间习用品。其味苦,性寒,入土塔。具有健胃、消积之功。用于治疗食积胀满、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肝脾肿大和热风湿痛等症。入散剂、丸剂和外用。李金华等[2]研究表明:珊瑚姜含有挥发性成分松油烯-4-醇、β-甜没药烯、香松烯、3-甲氧基羟基肉桂酸甲酯、3,4-二甲氧苯甲醛、柠檬烯及蒽醌苷。西双版纳全州均有分布,为开发民族药物资源,笔者对其植物来源、性状鉴别、显微及理化特征做了系统的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珊瑚姜采自本所苗圃。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所陶国达鉴定为Zingiber corallinum Hance。 1.2 仪器与试剂 UV-2401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UV-8三用紫外仪(无锡科达仪器厂);Olympus生物显微镜(日本)。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植物形态 直立草本,高达1m。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楔形或渐狭,叶背与叶鞘疏被柔毛;无柄,穗状花序长圆形,先端锐尖,红色,从根茎基部抽出1~2枚;花序梗直立,具紧接的近革质鳞片;苞片卵形,先端锐尖,红色,不具缘毛;花萼一侧开裂几达中部,花冠管裂片长圆形,先端渐尖,深红色,具微白色的斑点,背裂片较宽;唇瓣中裂片倒卵形,侧裂片先端渐尖,花药长约1cm,药隔附属体长约5mm,弯曲;子房被绢毛,种子黑色,具撕裂状的假种皮,花期5~8月,果期8~10月[1]。 3 性状鉴别 本品呈长圆形片块状,微卷曲,切面黄色至淡褐黄色,较粗糙,可见紧贴

基于傣医理论诊治类风湿关节炎方法探析要点

·专题论坛·基于傣医理论诊治类风湿关节炎 方法探析 潘立文 王晓明 杨先振 【摘要】本文总结、分析傣医诊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理论与方法。傣医认 为RA的病因病机是体内四塔失衡,加之外感风寒湿热诸邪,内外合邪引起关节肌肉局部四塔功能失常 而发病。RA在傣医学中辨证分为拢蒙沙喉菲想、噶想与喃想3型,采用内、外验方治之疗效显著。 【关键词】傣医;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理论;方法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of Dai medicine Pan Liwen, Wang Xiaoming, Yang Xianzhen.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Chuxiong Medical College, Chuxiong 6750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Pan Liwen, Email: astronomypan@https://www.doczj.com/doc/6e7791117.html, 【Abstract】 By reviewing documents and learning from the Dai medicine teachers, the papertried to show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Dai medicine on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Dai medicine took a note that RA was caused by the unbalance of the interal Sita and affected by the external Paya Longgananhuang. Those pathogeny can make the partial joint and muscle's function abnormal, which resulted in the RA. RA can be separated into three types which are Longmengshahoufeixiang. They could be treated by both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RA and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traditional Dai medicine were profound, unique and useful. It`s worth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es. 【Key words】Dai Medicine; Diagosis and treatment;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ory; Methods 傣医学是中国四大民族医学之一,是傣族人民千百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在治疗疾病方面有明显特色,对许多疾病有较好疗效,值得挖掘、整理、保护与研究。傣族世代居住在云南边境地区,该地区多为热带、亚热带河谷或平原坝区,气候炎热潮湿,终年高温,四季不明显,由于其独有的地理特征,这里森林繁茂、草木葱茏、热带植物众多,有“热带植物王国”“热带植物天然基因库”之誉。在众多的热带植物中,蕴藏着大量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傣族人民经千百次尝试,发现并掌握了其药效药性、不良反应及用法用量,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傣药理论与炮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6.10.001 作者单位:675000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物研究所(潘立文),药学系 (王晓明、杨先振) 通信作者:潘立文,Email: astronomypan@https://www.doczj.com/doc/6e7791117.html, 制加工使用方法。傣医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相应的傣药治疗,积累了大量防治疾病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以傣族特有的传承方式(贝叶经、纸板经)保存下来,在当代傣医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傣族人喜食烧烤及辛凉、酸辣等食物,衣着单薄,早晚温差大、瘴气多,导致这些地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发病率较高。傣医对RA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治疗RA除内服药外,还采用独特的外治法如封包药疗法、热奄包疗法、睡药疗法、刺药疗法、锤敲疗法、擦药疗法、抵痧疗法、占口功疗法等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本文试从傣医对RA病因病机的认识、诊治特色方面加以总结、分析,以期对提高临床诊治RA水平,发掘、提升傣医学的学术内涵起到一定作用。

皮肤的基础知识

一、皮肤的构造 (一)皮肤的表面(图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器官。 皮肤就像一张把我们身体中各器官包藏起来的一块膜。 皮肤的厚度因身体各部位不同而不一样,表皮为0.07-0.2毫米,真皮大约是表皮的10倍左右。 皮肤表面有许多凹凸纹理,凸出的称为皮丘,凹的深处称为皮沟。 皮肤中间交叉的小孔被称为毛孔,皮丘的中心即是汗孔 表皮角蛋白生长因子生成的表皮性脂质、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从毛孔中排出、汗腺分泌的汗液从汗孔中流出、这三者混在一起形成一层弱酸性的皮脂膜,皮脂膜呈薄膜状(厚度为0.5μm)覆盖在皮肤表面。 (二)皮肤的组织(图2) (1)表皮全都是由细胞构成,由内而外一共有皮肤从外到里,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构成。 四层:基底层、有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 ○1基底层(基底母细胞) ●基底层是表皮最下层,与真皮相连。 ●相连之处为波浪状,上面排列着基底细胞(母细胞) ●基底母细胞吸收真皮层里毛细血管中输送来的营养、氧气后,不停分裂子细胞,细胞不断地新生、增殖。 ●产生黑色素的色素形成细胞也在基底层上的基底母细胞之间。 ○2有棘层 ●这一层的细胞没有纤细的纤维,但细胞与细胞之间像有棘一样,相互连接,形成淋巴液的流动,营养分配全靠它。 ●是表中最厚的一层,由下往上排列着4-8列由圆形至椭圆形的有棘细胞 ○3颗粒层 ●是由2-3列含有反射紫外线的透明颗粒形的薄层。 ●细胞的形状比较扁平,类似纺锤形,显碱性,在皮肤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4透明层 ●一般认为是角质层的一部分,见于手掌和足底部位。 ○5角质层 ●这一层在身体的最外面,直接与外界接触,对保护皮肤起着重要作用。 ●角质层是由大约14层死去的细胞重叠,并从表面开始脱落。 ●角质细胞是死细胞,没有细胞核,且细胞膜比较厚,能承受一些物理及化学性刺激,不但能抵抗有害物质伤害, 还能防止其向内部入侵。另外,角质层是由一种叫角蛋白的蛋白质构成,不仅对酸、碱性等化学药物参受能为较 强,还能承受一定的寒冷、高温等外部刺激,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正确认识角质层 角质层是皮肤最为重要的保护层。角质层太厚,皮肤就会变得粗糙、暗哑无光;角质层太薄又会使皮肤无法承受外界 的刺激,造成皮肤的敏感。正常的角质层结构是扁平无核,死亡的角质细胞一层一层紧密的排列,角质细胞之间由皮 肤的组织液—细胞间脂质粘接,形成结实饱满的层状结构是维持皮肤健康的必要条件。 皮脂膜 表皮角蛋白生长因子生成的表皮性脂质、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从毛孔中排出、汗腺分泌的汗液从汗孔中流出,这三者混在 一起形成一层酸性的皮脂膜。皮脂膜呈薄膜状(厚度为0.5μm)覆盖在皮肤表面,防止角质层的水分流失。虽然肉眼看 不见,但却是守护皮肤的卫士,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锁水、保湿、隔离外界刺激及一定的杀菌作用。由于人的 手掌、脚掌没有毛孔,无法分泌油脂,所以人的全身只有手掌与脚掌没有皮脂膜。 新陈代谢 基底母细胞吸收营养后,分裂子细胞,并层层向上推移,不断改变其形状和性质,最后到达角质层,形成扁平无核的死 亡细胞,自然脱落的过程,被称为新陈代谢。 代谢周期 一般来说,新陈代谢的周期为28天,基中基底母细胞分裂子细胞并推移到角质层需要14天,死亡细胞在角质层停留14天,

傣药

傣药介绍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中华本草·傣药卷》及近几年的文献,对傣药的理论体系,根据理论体系进行的分类,傣药材资源的分布情况,傣药的药材及只要标准,现已获批的傣药制剂和傣药现代化发展的思路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傣药;理论;分类;资源;标准;制剂;现代化;发展 1 傣医药的理论体系 据贝叶经的史料记载,傣医药早在2500多年前文字的起源(傣族文学简史记载)时就有了记录,傣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瑰宝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两千多年以来,傣族人民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出了大量单、验、秘方,形成了以“四塔”(风、土、水、火)、“五蕴”(色、识、受、炽、行)为基本理论的一门传统医药学[1]。 1.1 “四塔五蕴”理论 “四塔五蕴”理论是傣族医药学的基本理论核心,其内容主要源于傣医实用用经书《罗格牙坦》(坦乃罗)、《巴腊麻他坦》和《档哈雅聋》等中[1]。 “四塔”顾名思义是由4种物质所构成的,即瓦约塔(风)、爹卓塔(火)、阿波塔(水、血)、巴他维塔(土),傣医通过风、火、水、土解释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2]。傣医药学以“四塔”理论为指导,将疾病分为四大类,即风病、火病、水病、土病。并根据疾病分类把傣药分为四大类即治风病类、火病类、水病类、土病类药[3]。从概念上看,傣医的四塔论与中医的五行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五蕴”傣语叫“夯塔档哈”。傣医色蕴(鲁巴夯塔)是指人体形态、容颜等外貌及人的精神状况,是人体结构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象。识蕴(维雅纳夯塔)指人对外界的认知、识别、判断能力。受蕴(维达纳夯塔)指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感受性和耐受力。想蕴(先雅纳夯塔)指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思想及欲望等。行蕴(山哈纳夯塔)指人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生命运动变化[4]。从概念上来看,五神和五蕴论述的是人的心理与疾病的关系。 1.2 “雅解”学说 “雅解”学说是傣医学基础理论的色之一,其核心内容是“未病先解,先解后治”[5]。 傣医认为:人食五谷嗜烟好酒,这些食物中也会含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傣药-热带雨林中的珍果

傣医药学是中国四大民族医药学(藏、蒙古、维吾尔、傣)体系之一。作为傣医药学中的重要部分,傣药一直被傣族人民用以防病、治病、强健身体。中央民族大学项目组在杨思远教授的带领下,走访傣族聚居的地区,完成了对傣药的调研工作。 傣药·热带雨林中的珍果 ——民族药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巡礼之二 杨琤 杨思远 傣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等热带雨林地区。这些地区终年无霜,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丛林密布。但是,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高森林覆盖率也曾经使得该地区病菌生长繁殖迅猛,百病丛生,尤以疟疾为盛。傣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诊疗经验和治病药方。同时,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吸收中医药学及古印度医学的理论和知识,逐渐形成了以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为基础的一门医学科学,与傣族的贝叶文化、雨林文化、水文化、竹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瑰宝。 历史源流 杨思远教授带领的项目组在调研中了解到,傣药与傣医密不可分,其发展经历了萌芽、成长积累和总结形成三个阶段。 傣药的萌芽阶段是“食药无分”的年代。据《贝叶经》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医药,这个时期的傣族社会还处于“莫米召、莫米洼、莫米坦”(意为没有官、没有佛寺、没有租税劳役)的原始社会早期。远古时期的傣族先民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不断积累经验,并将积淀的经验与自然现象相互印证,在探索尝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对动植物的功能性认识,慢慢有了“药”的概念。但那时,药与食并无分离,药物往往当做食物食用,充饥与治病密切相连, “药”无方、无剂、无量、无制作方法,只有煮吃、烧吃、外擦、外包。之后,其先民在使用“药”的过程中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认识,于是形成了“医”的雏形。 大约公元前540年到公元700年之间,傣族社会历史发展处于“波拉萨哈”时期,即“有官、有佛寺、没有负担”的时代。这一时期成为“神药一体”的傣药成长积累的阶段,但由于没有文字,依然只能靠口传心授来传播保存。与此同时,宗教信仰开始深刻地影响傣族医药的发展。所以,当时的傣医药理论是建立在“万物有灵、灵灵相通”的原始宗教基础之上的。 虽然神药两用现象突出,但原始社会时期的傣族医药学较之远古时期

德宏傣族医药现状及发展思考

?4?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年1月第28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2019,Vol.28,No.1 德宏傣族医药现状及发展思考 胡粉青'邵曰凤"邹澄' 1.德宏职业学院,云南芒市678400; 2.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德宏地处滇西边地,外邻缅甸,但长期以来,受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当地傣族医药发展主要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文化差异突出等问题。当今对策要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国家战略.增进傣医药文化交流等举措,让德宏傣医药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关键词】德宏傣医药;现状;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R29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0004-03 Thinking about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ai Medicinein Dehong HU Fengqing1SHAOYuefeng1*ZOU Cheng2 1.Medic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Dehong Vocational College,Mangshi678400,China; 2.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Kunming Medical Uiversity,Kunming650500,China Abstract:Dehong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Yunnan border,outside Myanmar.However,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lo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for a long time,local Dai medicine mainly has problems such as unreasonable talent structure and out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regional advantages and make use of national strategies,and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Dai medicine and culture,so that Dehong Dai medicine can develop and expand. Key words:Dehong Dai Medicine;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Thinking 德宏地理位置特殊,地处云南西南边陲,辖五县市:瑞丽、梁河、盈江、陇川、芒市,东与缅甸、印度接壤,南与越南、泰国毗陵,是我国与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交流的窗口,新时期,国家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和大兴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⑴,傣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宏是我省傣族的重要聚居地,原来传承下来的很多傣医药典籍都烧毁,导致德宏傣医药的传承受损,傣医药的发展亟待振兴。在国家战略决策的引领下,如何结合德宏在重大战略中所处的区位优势和傣医药现存问题,振兴傣医药产业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德宏傣医药发展现状进行思考,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1德宏傣医药现状 德宏傣族属于傣呐支系,从滇北经金沙江支流、黄河上游、澜沧江支流、怒江,翻越高黎贡山迁徙而来。公元三四世纪以前,傣族有着的自己原始崇拜,这种崇拜贯穿于德宏傣族人民的世俗生活,影响着傣族社会政治制度的形成,规范着傣族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⑵。德宏傣族受汉文化的影响,分为汉傣和水傣,汉傣来自于“南京应天府”“河南上蔡”等地,现多居住于德宏州北部地区,如盈江县、梁河县等,而水傣则居住在德宏州的南部地区,如瑞丽、陇川等地,来自“贺宏陇勒”,即怒江源头上方的莽莽森林。德宏傣族接受佛教(印度小乘佛教)教育的历史大约开始于公元三四世纪,在寺庙中以仪式、诵经的方式进行,大约在13世纪后,在德宏傣族地区兴盛起来,15世纪后得到广泛发展[3-4]o傣族人民长期在自然、疾病博弈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7ZDX0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60388),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重点项目(2017FE468(-001)),云南省教育厅教师项目(2018JS685)。 作者简介:胡粉青(1980-),女,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学。E-mail:1252640435@https://www.doczj.com/doc/6e7791117.html, 通信作者:召卩曰凤(1981-),男,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民族药物研究。E-mail:dhshaoyuefg @https://www.doczj.com/doc/6e7791117.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