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通信类)》教学指南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通信类)》教学指南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通信类)》教学指南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通信类)》教学指南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通信类)

教学指南

李传珊李中民主编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北京 BEIJING

前言

为了配合《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通信类)》课程的教学,体现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编写了此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指南,包括了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建议、考核与评价建议、教学时间分配建议等方面。

第二部分是教学指导用书,以各模块下的任务为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包括了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策略、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内容组织、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资源准备、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评价设计等方面。

第三部分是电子教案,采用PowerPoint课件形式。电子教案与教学指导用书相配套,演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按需选取和重新组合。

第四部分是习题答案,给出了教材中每道习题的参考解答。

限于编著者水平,教学资料中或有不妥或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10年8月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通信类)》教学指南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通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类专业必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实施,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等三方面需达成以下目标:1.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

(2)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3)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

(4)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简单电路印制板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

(5)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6)掌握电子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2.方法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子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具有信息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通过参加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培养目标

(1)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3)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二极管及其应用

任务一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教学内容】二极管的结构与符号;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与主要参数;二极管的种类与型号;识别与检测二极管

【教学要求】通过演示实验,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了解二极管的结构、电路符号、引脚、伏安特性、主要参数,能在实践中合理使用二极管;了解硅稳压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等特殊二极管的外形特征、功能和实际应用;能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和质量

任务二整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

【教学内容】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整流桥及其应用;搭接与测试整流桥的应用电路

【教学要求】通过示波器观察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波形,了解整流电路的作用及工作原理;能从实际电路图中识读整流电路,通过估算,会合理选用整流电路元件的参数;查阅资料,能列举整流电路在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搭接由整流桥组成的应用电路,会使用整流桥

任务三滤波电路的制作与测试

【教学内容】电容滤波电路;电感滤波电路;复式滤波电路;搭接与测试滤波电路

【教学要求】能识读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复式滤波电路图;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滤波电路的应用实例;通过示波器观察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了解滤波电路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会估算电容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

任务四整流、滤波电路的装接与测试

【教学内容】装接与测试整流、滤波电路

【教学要求】在焊接训练的基础上,能焊接整流、滤波电路;会用万用表和示波器测量相关电量参数和波形;通过实验,了解滤波元件参数对滤波效果的影响

模块二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任务一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教学内容】三极管的结构与符号;三极管的特性;三极管的主要参数;三极管的种类与型号;识别与检测三极管

【教学要求】通过晶体三极管日常应用实例,了解晶体三极管电流放大特点;掌握三极管的结构及符号,能识别引脚;了解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主要参数、温

度特性;在实践中能合理使用晶体三极管;会用万用表判别晶体三极管的引脚和质量

任务二放大电路的认识

【教学内容】放大器的作用及其性能指标;基本共射放大器;三种组态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教学要求】了解小信号放大器性能指标(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频带)的含义;能识读和绘制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从实例入手,理解共射放大电路主要元件的作用;通过比较,了解共射、共集和共基3种放大电路的电路构成特点

任务三放大电路的测试与分析

【教学内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与调整方法;调试基本共射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共射放大器性能指标的估算

【教学要求】了解放大器的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会使用万用表调试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会测试放大器的性能指标;会使用公式估算静态工作点、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

任务四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器的制作与调试

【教学内容】温度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影响;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措施与常用电路;制作与调试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器

【教学要求】通过演示实验,了解温度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影响;能识读分压式偏置、集电极—基极偏置放大器的电路图;了解分压式偏置放大器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能搭接分压式偏置放大器,会调整静态工作点

任务五多级放大器的制作与测试

【教学内容】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方式;多级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制作与测试多级放大器

【教学要求】能区分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式;通过比较,了解三种耦合方式的优缺点;通过电子产品的实例,了解幅频特性指标的重要性;了解多级放大器的增益和输入、输出电阻的概念及工程中的应用;了解反馈及其分类;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模块三常用放大器

任务一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装接与调试

【教学内容】低频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基本要求和分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装接与调试OTL功率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装接与测试TDA2030构成的OCL功率放大器

【教学要求】能列举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应用,了解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和分类;能识读OTL、OCL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图;了解功率放大器件的安

全使用知识;能按工艺要求装接与调试OTL功率放大器;了解典型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引脚功能,能正确识读常用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引脚;能按工艺要求装接与测试集成OCL功率放大器

任务二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的安装和使用

【教学内容】零点漂移及其抑制措施;集成运放及其主要参数;集成运放的常见应用电路;集成运放的使用常识;装接与测试集成运放基本运算电路;安装、调试与检修音频功放电路

【教学要求】了解集成运放的电路结构及抑制零点漂移的方法,理解差模与共模、共模抑制比的概念;掌握集成运放的符号,能识读集成运放器件的引脚与功能;了解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了解集成运放的理想特性;能识读由理想集成运放构成的常用电路(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差分输入运放电路和加法、减法运算电路),会估算输出电压值;了解集成运放的使用常识,会根据要求,正确选用元器件;会安装和使用集成运放组成的应用电路;了解负反馈应用于运放电路中的类型

任务三谐振放大器的认知

【教学内容】谐振放大器原理;谐振放大器及其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能识读典型谐振放大器的电路图,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典型谐振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意义

任务四MOS场效晶体管放大器的认识

【教学内容】MOS场效晶体管的基本知识;MOS场效晶体管放大器

【教学要求】了解MOS场效晶体管的结构、符号、电压放大作用和主要参数;了解MOS场效晶体管放大器的特点及应用

模块四直流稳压电源

任务一集成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

【教学内容】集成稳压器及其主要参数;常见集成稳压电源;稳压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组装、调试与检修三端可调稳压器构成的直流稳压电源【教学要求】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件的种类、主要参数,能识别常见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引脚;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典型应用,能识读常用集成稳压电源的电路图;会安装与调试集成稳压电源电路;能正确测量集成稳压电源的稳压性能、调压范围;会判断并检修集成稳压电源的简单故障

任务二开关稳压电源的认识

【教学内容】脉宽调制型开关稳压电源;集成脉宽调制器NCP1200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开关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及稳压原理;了解开关稳压电源的主要优点,列举其在电子产品中的典型应用

模块五正弦波振荡器

任务一正弦波振荡器的认知

【教学内容】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与分类;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要求】掌握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框图及类型;理解自激振荡的条件任务二正弦波振荡器的制作与测试

【教学内容】LC振荡器;RC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制作与测试RC桥式音频信号发生器

【教学要求】能识读LC振荡器、RC桥式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电路图;了解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能估算振荡频率;会安装、调试与测试RC桥式音频信号发生器

模块六高频信号处理电路

任务一检波电路的搭接与测试

【教学内容】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三极管调幅电路;二极管包络检波器;搭接与测试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

【教学要求】了解调幅波的基本性质,了解调幅与检波的应用;能识读三极管调幅电路图;能识读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图,了解其检波原理;能通过示波器观测调幅收音机检波电路的波形,了解检波电路的功能;会搭接与测试检波电路任务二调频与鉴频电路的认识

【教学内容】调频电路;鉴频电路

【教学要求】了解调频波的基本性质,了解调频与鉴频的应用;了解调频电路的工作原理;能识读相位鉴频器和比例鉴频器的电路图,了解其工作原理任务三混频器的认识

【教学内容】混频器的应用;三极管混频器

【教学要求】通过典型应用实例,了解混频器的功能;能识读三极管混频器的电路图,了解其工作原理

任务四调幅调频收音机的组装、调试与检修

【教学内容】组装调幅调频收音机;检修调幅调频收音机;调试幅调频收音机

【教学要求】会按电路图组装收音机;会进行中频调整、频率覆盖调整及统调;会分析并排除收音机电路的常见故障

模块七数字电路基础

任务一脉冲与数字信号的认知

【教学内容】数字信号及其应用;脉冲波形及主要参数

【教学要求】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了解脉冲波形主要参数的含

义及常见脉冲波形;掌握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字信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任务二数制与码制的认知

【教学内容】常用数制;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码制与8421BCD编码

【教学要求】掌握二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方法;能进行二进制、十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了解8421BCD码的表示形式

任务三逻辑运算与逻辑函数的认知

【教学内容】基本逻辑运算;复合逻辑运算;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化简

【教学要求】了解逻辑代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法则;会用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化简逻辑函数,了解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意义

任务四逻辑门电路的功能与选用

【教学内容】逻辑门的基本知识;集成逻辑门电路及其使用

【教学要求】掌握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了解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等复合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会画电路符号,会使用真值表;了解TTL、CMOS门电路的型号、引脚功能等使用常识;能识别TTL、CMOS门电路典型产品的型号、引脚功能,会测试其逻辑功能;能根据要求,合理选用集成门电路

模块八组合逻辑电路

任务一三人表决器的设计、制作和测试

【教学内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设计、制作三人表决器

【教学要求】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种类;能根据功能要求,设计三人表决器的逻辑电路;会制作三人表决器电路,并能进行逻辑功能测试

任务二集成编码器功能的认识与使用

【教学内容】典型集成优先编码器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通过电视机遥控器的应用实例,了解编码器的基本功能;了解74LS147/148、CC40147/148等典型集成编码器的引脚功能;通过74LS148、CC40147的功能测试,学会正确使用集成优先编码器

任务三集成译码器功能的认识与使用

【教学内容】通用译码器及其应用;常见的数码显示器件;显示译码器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通过电视机接收遥控器控制信号的应用实例,了解译码器的基本功能;了解74LS138/42/48、CC4511等典型集成译码器的引脚功能;了解BS

系列常用LED数码显示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搭接CC4511、BS202构成的数码管显示电路,测试其逻辑功能,学会正确使用译码显示器

模块九触发器

任务一RS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认知

【教学内容】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同步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教学要求】了解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组成,通过测试由74LS00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掌握其逻辑功能;了解同步RS触发器的特点、时钟脉冲的作用,了解逻辑功能

任务二JK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认知和使用

【教学内容】JK触发器的触发方式、逻辑符号和逻辑功能;常用集成JK触发器

【教学要求】熟悉JK触发器的电路符号;了解触发器边沿触发方式;通过74LS70和74LS112的功能测试,掌握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了解典型集成JK 触发器的引脚功能,会使用集成JK触发器

任务三D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认知和使用

【教学内容】D触发器的符号和功能;常用集成D触发器;制作四人抢答器

【教学要求】掌握D触发器的电路符号;通过74LS74的功能测试,掌握D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通过四人抢答器的制作与检测,掌握D触发器的应用

模块十时序逻辑电路

任务一寄存器功能的认识和使用

【教学内容】数码寄存器的功能;移位寄存器的功能和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寄存器的功能、基本构成和常见类型;了解常用集成寄存器的性能;通过74LS194功能的测试和应用举例,了解典型集成移位寄存器的应用

任务二计数器功能的认识和使用

【教学内容】计数器的功能及其分类;集成计数器的应用;制作秒计数器【教学要求】了解计数器的功能及计数器的类型;掌握CC4516、CC40161等典型二进制集成计数器的外特性及应用;通过CC4518功能的测试,掌握十进制集成计数器的外特性及应用;通过秒计数器的制作,熟悉集成译码显示器、集成计数器的应用

模块十一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任务一常见脉冲产生电路的认识

【教学内容】多谐振荡器及应用;单稳态触发器及应用;施密特触发器及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多谐振荡器的功能及其基本应用;了解单稳态触发器的功能及其基本应用;了解施密特触发器的功能及其基本应用

任务二时基电路及应用

【教学内容】555时基电路的功能;555时基电路的应用;装配、调试与检修555时基电路构成的声光控制智能开关

【教学要求】能识别555时基电路的引脚和逻辑功能;了解555时基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会搭接与测试用555时基电路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单稳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通过装接、检测声光控智能开关电路,熟悉555时基电路的特性和应用

模块十二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

任务一数模(D/A)转换电路的认知

【教学内容】D/A转换电路的基本知识;集成数模转换器DAC0832及其应用;搭接与测试DAC0832应用电路

【教学要求】了解数模转换的基本概念,列举其应用;了解集成数模转换器DAC0832的引脚功能和应用电路的连接方法;能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搭接数模转换电路,观察数模转换现象并进行相关测试

任务二模数(A/D)转换电路的认知

【教学内容】A/D转换的基本过程;集成模数转换器ADC0809及其应用;搭接与测试ADC0809应用电路

【教学要求】了解模数转换的基本概念,列举其应用;了解集成模数转换器ADC0809的引脚功能和应用电路的连接方法;能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搭接模数转换电路,观察模数转换现象并进行相关测试

四、教学建议

1.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2.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或典型电子产品的制作等,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对于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主要器件和典型电路,要引导学生通过查

阅相关资料分析其外部特性和功能,分析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典型应用,了解其工作特性和使用方法,并学会正确使用。

3.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五、考核与评价建议

1.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2.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六、教学时间分配建议

课程教学的总学时为154学时。学习单元及学时分配建议,见下表。

注:以上课时分配仅供参考,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安排再做调整。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

语文核心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素养都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更是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在学习的学科,所以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

绿色教育生态课堂模式

绿色教育生态课堂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课程思想与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的前沿思维,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意味着教学效益的确定,良好模式的推广即是效益的放大。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认识的不断追寻和探究的深层化,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也随之从传统走向现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我们积极进行“绿色教育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探讨,积极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一、第一课堂:以教室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课堂。创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1)执行“三三制活动课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三三制”,即一节课上教师引导讲授的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展示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学生反馈拓展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 (2)实施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①课程预习,激活经验。预习不仅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也是连接课堂内外的桥梁和纽带。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在呈现知识上发生巨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教学环境,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上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这就要有效的利用好课程预习,激活已有的知识生活等经验,让学生带着准备而来,带着胸有成竹而来,带着验证的渴望而来。 ②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能激发小学生愉悦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分类辅导计划

语文分类辅导计划 韩丽丽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打破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就要在目标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研究,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这一点也是我们当前目标教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难度极大、又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目标教学中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目标分类即把目标分为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达纲目标教学大纲规定要达的目标。达纲目标又可分为基层目标和高层目标。发展目标即是提高目标,它高于大纲、教材要求的目标。学生分层是指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层,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培优扶差,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达到大纲、课本的基本要求的

教学目标,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起点上前进一步,实现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怎样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与体会: 一、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谈、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如一位老师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三课时,制定的目标是:(1)读懂第5自然段,会回答课后5、6两题。(2)认识课文开头提出问题,中间记事,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3)能用提出问题开头的方法,自选内容写一、二段话。从课后题目、教材内容、大纲要求来看目标(1)、(2)是达纲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而制定的目标(3)就是提高目标,是部分学生能达到的。以上的教学目标,是老师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实际。体现了目标分层的特点。 二、承认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实行预习分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睦学生善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

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摘要】自翻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翻译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大学英语翻译课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翻译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翻译水平有限。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必要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社会、市场输出更多符合需求的翻译人才。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 1.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翻译能力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凸显。而翻译成为一个正式的学科,也极大地推动了翻译教学的发展。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要求指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翻译成汉语,能达到基本的翻译要求,译速为每小时300个英语单词。但目前的翻译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使达到这个目标有一定困难,亟待解决。 1.1教师定位不准确,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有待加强 翻译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学生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磨练出翻译水平,而在练习的过程中,翻译的技巧起着指导

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翻译课堂上更像是一个指路人,而并不是掌控课堂所有话语权的主导者。教师给予翻译技巧、翻译案例、应对方法,同时给学生的翻译实践做出反馈。而如果教师不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性,和学生的互动不够的话,势必会背离翻译教学的目标。 1.2 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构成,其本质于传统课堂相同,只是加入了多媒体的手段。多媒体教学拥有很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的优势,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要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却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使用,结果不但没有提升教学质量,反而降低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撰写教案,在课堂上以板书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多媒体环境下,教师为了节省板书的时间,采用PPT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但如果完全依赖于教学课件,整节课堂不进行任何板书或只有少量板书,一味借助PPT进行讲解,教学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更有甚者,一旦停电或者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便无法正常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 1.3只注重理论教育,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但在目前的英语

完整版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 现代文。 2、在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能对“操守、信仰”及“忠君、爱国”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 教学重难点: 1、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前面一个板块“祖国土” 的学习当中,我们感受到了超越时空、超越民族的爱国情感。情感是人类共有的,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高尚、伟大的人格同样也能让人心生的敬佩,因为,高尚抑或伟大的人格不仅让历史记住这些平凡抑或伟大的人们,同时他们的精神更是 能照亮我们这些后来者的前行之路,给我们以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板块“号角,为你长鸣” 。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十四页,读读这一板块的导语。这些有思想的先驱们总是在黑暗笼罩的时候闪现他们的光辉,也正是他们存在,使得人类能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黑暗,迎来黎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板书)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政治家,爱国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诗文如《指南录》、《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文天祥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一个十分可悲的朝代——南宋。在这个一个历史时代中,亡国与战乱是伴随着他生活始终的。他的父亲是一个读书人,受父亲的影响,文天祥对于民族与国家的这份忠诚是十分强烈的。正是他的这种至死不渝的对民族与国家的忠诚与他所生活的这个只知苟且偷安的年代有着太多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是他生命悲剧的根源之所在。 文天祥是科举状元出身,曾经为官,一心想要效忠朝廷,收复失地。但是他的这片热情起初并未得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

昌乐县 2018—— 2019 学年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良好习惯和综合性语文素养为主旨,依托教材,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思维品质,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内容。其中,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作为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语文学习做到听、说、读、写和思并重,一般来说,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真经,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把语文基础打牢。 二、教学遵循的原则 (一)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文字和它反映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语言文字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知识,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二)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通过教材,形成语文能力、正确思想和

良好道德情操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是先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体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和特点。学生只有深入领会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才算真正读懂了课文。在教学中既不要脱离课文的思想内容讲解字、词、句、篇,也不要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空洞的思想教育,要把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操的熏陶感染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每一环节中。 (三)语言训练与发展思维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训练,使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要继承和发扬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上,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线。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不断求知的愿望;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的“精讲”要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服务;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做到班级教学、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提倡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 (五)教学的整体性和训练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主要通过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小学阶段的总的教学要求体现出来,而各年级具体要求以及相邻年级组成的低、中、高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则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各年级、各学段的教学是为实现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服务的,所以小学语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 式研究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生态课堂考查与评估 一、生态化课堂教学背景 1.现实依据 课程改革深层次推进遭遇困难,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推进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担负着更为艰巨和复杂的历史使命。中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高要求不相适应。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依然存在围绕单纯的分数提高,满堂灌、满堂练、课后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的辍学、失学现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等,仍然是中小学教学研究的疑难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学教学研究需要找到新视角、新思路;提高教学效益需要探索新策略,新方法。因此,“中小学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适应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新的生长点。 2.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本课题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以人为本,把关注教学生态,关注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重点,以期通过对中小学生态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教学史中曾经有发达的“自然之教”的传统,这个传统缘自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尔后由孟子、柳宗元、陆九渊、王阳明、龚自珍等发扬光大。孟子以“揠苗助长”影射“人为之教”的弊病,柳宗元主张教育要“顺天致性”;龚自珍则对“病梅”之举大加挞伐。“自然之教”的传统使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 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精僻的阐述告诉我们: 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 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 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用激励唤醒表达欲望,让学生敢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有学习的主人的意识,能够积 极主动地参与口语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 堂气氛,使学生身在其中有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应 是课堂的启发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通过激励唤醒学生内心的表达欲望,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 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老师应该用肯定 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重 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不必重在结果的评价。口语交 际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只有人人都参与实践,才有可能做到 人人都得到提高。老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用多种形式,让每 个学生都有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 要重视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对于胆小话少的学生,往往缺乏语言交际的自信心,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呵护,给学生一个 宽松、宽容的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交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

大学课程英文翻译

BASIC 语言BASIC Language BASIC 语言及应用BASIC Language & Application C 语言C Language C++程序设计C++ Program Designing CAD 概论Introduction to CAD CAD/CAM CAD/CAM CET-4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 CET-6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6) C与UNIX环境C Language & Unix Environment C语言科学计算方法Scientific Computation Method in C C语言与生物医学信息处理C Language & Biomed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BASE Ⅲ课程设计Course Exercise in dBASE Ⅲ Programming Languages 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Internet and Intranet Technology PC机原理Principle of PC Unix编程环境Unix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Unix操作系统分析Analysis of Unix System Windows系统Windows Operation System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zation 办公自动化系统毕业设计Office Automatization Thesis 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Office Automatization Design 编译方法Compilation Method 编译方法Methods of Compiling 编译技术Technique of Compiling 编译原理Fundamentals of Compiling, Principles of Compiler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 of Compiling 操作系统Disk Operating System (DOS)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 in Disk Operating System 操作系统与编译原理Disk Operating System & Fundamentals of Compiling 操作系统原理Fundamentals of Disk Operating System, Principles of Operating System 常微分方程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程序设计Program Designing 程序设计方法学Methodology of Programming, Methods of Programming 程序设计及算法语言Program Designing & Algorithmic Language 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教师版)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序、跋等文学常识; 2.学习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为……所”表被动等句式。 3.体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4.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5.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总课时】:2课时 【知识链接】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指南录》是文天祥自由出使北营到南返福州期间的诗作。以《扬子江》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之句命意,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1.文天祥的几首诗: 渡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后人纪念文天祥的对联: (1)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2)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忠胆若铁石; 敢问何为浩然正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 (4)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 3.关于“序”、“跋”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本文作者在写这篇序之前,已经写了一篇“自序”,因此叫做“后序”。 跋: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当前的语文教学,无论从指导思想、教育理念,还是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处在大变革时期,因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以期促进我校小学语文全体教学同仁的思考和探索。 一、基本理念 1、要特别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关于体罚和作业)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注意摒弃“劳其筋骨而未劳其心智”,打消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机械练习。 3、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特别注重培养自律、自省、自查、自纠的意识。防止把不应有的包办代替看作体贴关心,把迁就纵容看作爱护宽容。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不代替学生思考和朗读,越俎代庖。追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学生知识的生成建构过程。树立“协助学生搞好学习”的理念,敢于放手,诱发主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有整体结构意识。学会研读课标,宏观地了解1—9年级的语文知识架构;逐步引导学生生成“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实践活动”几大知识版块,把语文知识梳理成系统,防止将语文知识教得支离破碎、云里雾里;引导学生认识本册语文书的整体结构和编排意图,以及每组教材的编排结构、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 5、保持适度的个性和激情,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辨能力。只有有个性的老师才可能教出个性各异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教科书只是教学的依托,它只是学生要学习的很多文章中的主要的一种,应该科学对待,不要囿于教材、迷信教材、神话教材,以致一叶障目、画地为牢。语文教师要敢于主张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教材、教法、测评;要有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鉴赏力,教参只能作参考。 6、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敢于对教材作调整:增减、调序、取舍,有开发身边课程资源的意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方言俚语,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7、热爱书籍,营造书香。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因为“语文教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文化为背景的”,语文教师要用自身浓浓的书卷味诱导学生走进书丛,把《哲学原理》、《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等书籍作为枕边读物,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舍得花时间加强课外阅读,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花时间提高自己,通过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时间加汗水式蛮干。引导学生创建书香班级,开设班级图书角,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鼓励学生借阅各类经典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名篇经典。要适时地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亲子阅读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好读书、读好书”氛围,让学生“厚积”,以期日后“薄发”,相信大量阅读、“外围包抄”,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适时指导读书方法和选择读书内容,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国学启蒙。学校图书应该以班为单位,由专人负责定期借出和回收。 8、把写作和讲故事作为教学基本功不断练习。学会勤练笔,勤和学生一起“下水”,只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因此,面对植物的种子,我们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让他们快乐自主地发芽、开花、结果。换句话说,只有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理想与实践同步,传承与创新并存,科学探究与人文关怀结合,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让置身其中的师生享受到教学所带来的乐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做了积极的尝试。应当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但在很多教师教育观念不断转变的同时,仍不可忽视部分教师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其一:学生的提问存在奴性。学生虽然已掌握提问权,但由于教师过多的“引导”,他们在提问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愿望,而揣摩老师的需要,提问失去了自由。其二:学生的想象缺乏灵性。学生虽然已拥有较多的想象机会,但由于教师过多的因循于文本、因循于常规思维,他们不敢展示自己烂漫的思维,想象罩上了囚笼。其三:学生的表达丧失个性。提倡答案的多样化,虽然给了学生较宽的施展空间,但由于教师设计的表达形式还仅限于简单地重复课文语言材料,学生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表达机械单一。这样的课堂除了形式上的改变外,哪有半点学生的主体性,课 堂又怎能放飞学生心灵的自由?生命的原生态严重失落了! 在现实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色调”。如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把分数的高低看成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延长课时”、“加班加点”等做法,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它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再如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教师的看法高于一切。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多的是“起立式”而不是“启发式”,忽视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生为主人” 的教育原则,胸中有“书”,目中无“人”,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有的教师偏爱学习成绩优异者,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而对同一课堂环境下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么讽刺、挖苦,要么置之不理,打击受教育者的自尊,毁灭了他们独立的人格,摧残着受教育者的心灵。这样的教育方法,颠倒了教育主体的位置,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尊严,泯灭了学生的个性,这是比体罚还严重的“心罚”。它使教育成为“少数人成功,多数人失败”的教育,与现代教育观是背道而驰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课堂是儿童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成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惟有和谐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才能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平台。人本,人际,人境是人和谐发展的三元素。为此,要营造和谐生态的绿色课堂,高扬人本主义的理念,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在“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生动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主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 一、在课堂教学中积累语言 1、诵读激情促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2、迁移阅读促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阅读,指导学生有效积累语言。补充阅读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升华课文的思想内涵,或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象,或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 3、学词学句,掌握特点 词句是语言材料,学生头脑里掌握词汇和句式越多,对表达就越有用处。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回忆、整理有一定规律的词语,如:AABB式(整整齐齐、干干净净);ABB式(绿油油、黄澄澄);ABAB式(火红火红、喷香喷香);ABA式(嗅了嗅、看一看)等;归类摘录词语,如描写天气、动作、神态的词语等。对于句式的分析、理解、摘录,除了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反问句等常见句式外,还应摘抄一些典型的含有“四要素”的句子、总分句以及描写精妙、意境优美的句子。 二、在课外学习中积累语言 1、课外阅读促积累 学生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或者就是锁定在电视机前难以脱身,很少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的经历。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

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

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 一、传统教材与新教材的关系从今年始,英汉互译的自学考试将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这对统一全国考生的要求,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水平都是件好事。目前,相关的统编教材,由庄绎传所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已出版发行。这本教材采用了与传统教材不一样的编写思路。不再是以词、句为单位进行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等方法及词类转换,增词、减词之类的技巧进行学习,而是直接进入篇章,以各种文体的篇章为单位进行练习。这是一种创新,是有助于提高考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因为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很少情况只是译词或译句,而是篇章的翻译。所以,这将更接近于我们的工作实际了。但这也会为初学翻译的学生带来一些不利条件,那就是对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缺乏认识。所以在新教材的第404 页“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中提到参考书,明确指出由张培基等人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一书,以及吕瑞昌等人编写的《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书仍是重要的参考书,我认为作为初学翻译的同志这两本书是一定要看一看的。当然这两本教材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即仅以词、句为单位探讨翻译,而没有进入篇章的层次。我们如果把两种教材结合起来,以老教材为辅,以新教材为主,会有较好的成效。 二、篇章翻译的几个问题首先,凡是一个篇章,就会遇到文体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明确 我们所要译的文章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法律方面的文章,是一篇简介性的文字还是一篇讲演词。因为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现形式上是很不一样的,如法律文体有一些法律常用词语,科技也会各自有一些专门术语,应用文有时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文学则更为复杂,因为其中对话,描述,心理描写,景物或人物描写又各有不同。议论文句式严谨,语言正式,长句较多,等等,这在遣词用句上都有差异。这本教材在P395页“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都有粗略的说明。请学员认真看一下,并可结合其他有关参考书丰富其内容,以便有更好的掌握。 其次是语域问题。 所谓“语域”(register)是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我们可以从交际领域、交际方式和交际关系把语言分成不同的语域,如从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来说,英语可以分为冷漠体,正式体,商量体,随便体,亲密体等五种,如果从交际领域来分又可以分成正式体,半正式体,公共核心体,半非正式体,非正式体等。不同的语域语言变体彼此是有区别的,如果用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就会看得很清楚。如“汤姆病了,今天没去上学”,如果说Tom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he was ill. 这就是一句公共核心语,而如果说Tom was ill ,so he didn't go to school.这就是口语体,即非正式语体,如果说:Being ill ,T om didn't go to school 或Tom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of illness. 都是正式语体(当然这句话的内容用这种句式表达并不合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用原因从句的表达方式是比较正常的,用so连接的句子显得不怎么正式,用抽象名词和分词短语的形式都显得十分正式。另外有些表示相同意思的不同表示形式也有语域方面的区别。如according to和in accordance with,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用语,It is important 和It is of importance相比,也是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体。甚至连冠词的用法都可以表示这种区别,The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A horse is a useful aninal;Horses are useful animals.第一种用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是正式用法,而用不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则为公共核心语,最后一种,复数泛指的类属表示法则为非正式语体。 所以,我们在接触一个篇章时,弄清它的语域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将决定我们在翻译时如何选词组句,例如,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句子:After an hour of climbing,we finally found ourselue's at zhurong Peak,the very apex of Mt ,Hengshan,towering 1,296m

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在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能对“操守、信仰”及“忠君、爱国”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 教学重难点: 1、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前面一个板块“祖国土”的学习当中,我们感受到了超越时空、超越民族的爱国情感。情感是人类共有的,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高尚、伟大的人格同样也能让人心生的敬佩,因为,高尚抑或伟大的人格不仅让历史记住这些平凡抑或伟大的人们,同时他们的精神更是能照亮我们这些后来者的前行之路,给我们以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板块“号角,为你长鸣”。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十四页,读读这一板块的导语。这些有思想的先驱们总是在黑暗笼罩的时候闪现他们的光辉,也正是他们存在,使得人类能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黑暗,迎来黎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板书)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政治家,爱国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诗文如《指南录》、《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文天祥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一个十分可悲的朝代——南宋。在这个一个历史时代中,

亡国与战乱是伴随着他生活始终的。他的父亲是一个读书人,受父亲的影响,文天祥对于民族与国家的这份忠诚是十分强烈的。正是他的这种至死不渝的对民族与国家的忠诚与他所生活的这个只知苟且偷安的年代有着太多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是他生命悲剧的根源之所在。 文天祥是科举状元出身,曾经为官,一心想要效忠朝廷,收复失地。但是他的这片热情起初并未得到肯定,而受到了百般的阻挠。他也因此而消极过,退隐过。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入世。 德祜二年,他抱着可以解除国难的希望,背负着“归而求救国之策”的重任,出使元营。结果被扣押。但是无论对方如何威逼利诱,他宁死不从,并且得一机会从元军中逃脱,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南方。之后,他为救国,带着由民间百姓组成的部队与元军的精锐部队奋战,最终被俘虏。此时,当他落入敌人手中时,他曾企图自杀,但没有成功。最终被囚禁了三年多。公元1282年农历腊月初八,文天祥从容就义。临死之前,他面对凛冽的北国寒风,朝着南方作揖之后,镇定地说:“诸位同胞,我有言相赠,请听!今天乃腊月初八,我死之日,便是南宋灭亡之时。你们若心不忘宋,将来年年便以‘腊八’做个纪念日吧。” 这就是文天祥,这就是一个对国家与民族无比忠诚的文天祥。他的精神感天动地,到现在我们依然用腊八来纪念他。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这篇《指南录后序》。 三、解题 《指南录后序》是一篇序文。文天祥在从元军的手中逃脱之后,在逃亡的路上写下很多诗歌,辑录为《指南录》。取名指南,是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句中的意思,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 此文,是给《指南录》一书所作的序,而且因为之前已经写过一篇序言了,所以名为后序。“序”也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的前面,用来说写作的经过、原由以及书中所包含的情感等。 四、初读课文, 1、理清文言现象,能翻译原文 请自读课文,把你在预习的过程中,和这一篇读的过程中,出现的疑问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集体释疑、教师补充。 明确要点: (1)字音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标准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标 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定位准确。 2、体现语文新课程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设计: 1、整体设计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者有机结合。 2、教与学重点突出:紧扣学习内容,重视读书,注重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注重学生语感与鉴赏能力。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重视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3、既理解语言,又学习表达。 4、现代化手段适时有效,恰当运用。 5、整个教学过程构思巧妙,自然流畅,各环节过渡自然。 (二)学生活动: 1、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2、较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学习,能鼓励调动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同学之间讨论热烈。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不是走形式。 3、教学中有生成。 (三)教师素质: 1、具有扎实的教学素质。教态落落大方,语言准确、简洁、流利,板书正规、漂亮,情感自然和谐的流露、有号召力,组织教学灵活机智。 2、时间分配合理,在让学生充分讨论的同时,也较好地完成知识内容的教学。 3、有较强的理解教材的能力,语感能力强,知识面广。 4、有驾驭民主开放课堂的能力,能在学生发言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并能及时地把讨论引向深入,适机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恰当而灵活地进行选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有较强的教学机智,能根据课堂实情进行及时的、得当的课堂调控,处理课堂的生成及时有效。 三、教学效果: 1、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很好的统一。 2、课堂民主、开放、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3、面向全体学生。 4、课堂教学真实有效,不上重复课 一节课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朱开炎 摘要: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模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知识、 学生生命在生态课堂环境中的共振共生,整体提升。其基本流程必须经历“领受──领悟──提升”三个阶段。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预示着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课程思想与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的前沿思维,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意味着教学效益的确定,良好模式的推广即是效益的放大。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认识的不断追寻和探究的深层化,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也随之从传统走向现代。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教学模式的利弊,重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新模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历经曲折道路,终于确定以课程改革作为突破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中小学教师确立新的课程思想和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缺失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是难以达到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概念,[1]并在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中对此作了深刻的理论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本文试图结合自己参与该课题部分研究的实践和思考,对课堂的生态模式进行探讨。 一、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现代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2](23)传统教学伦理观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关系:人──人”,把人当作社会工具来看待,把课堂作为培养“社会工具人”的“教堂”,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我们的教育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3]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生态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在课堂教学生活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