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

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

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
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

一、理论基础

力学

1、运动学

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

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及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2、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摩擦力。

弹性力。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的运动。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重心。

物体平衡的种类。

4、动量

冲量。动量。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反冲运动及火箭。

5、机械能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6、流体静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7、振动

简揩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位相。

振动的图象。

参考圆。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8、波和声

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象。

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

热学

1、分子动理论

原子和分子的量级。

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温度的微观意义。

分子力。

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3、气体的性质

热力学温标。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

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不要求用微积分运算)。

4、液体的性质

流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表面张力系数。

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

5、固体的性质

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

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6、物态变化

熔解和凝固。熔点。熔解热。

蒸发和凝结。饱和汽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

固体的升华。

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露点。

7、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对流和辐射。

8、热膨胀

热膨胀和膨胀系数。

电学

1、静电场

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场强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的场强和壳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匀强电场。

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

电势和电势差。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容。电容器的连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

电介质的极化。介电常数。

2、恒定电流

欧姆定律。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

电功和电功率。

电阻的串、并联。

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

惠斯通电桥,补偿电路。

3、物质的导电性

金属中的电流。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

液体中的电流。法拉第电解定律。

气体中的电流。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

真空中的电流。示波器。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机理)。

超导现象。

4、磁场

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匀强磁场。

安培力。洛仑兹力。电子荷质比的测定。质谱仪。回旋加速器。

5、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系数。

互感和变压器。

6、交流电

交流发电机原理。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

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

整流和滤波。

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感应电动机原理。

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电磁振荡。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

电磁场和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速,赫兹实验。

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

光学

1、几何光学

光的直进、反射、折射。全反射。

光的色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2、波动光学

光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光谱和光谱分析。电磁波谱。

3、光的本性

光的学说的历史发展。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方程。

波粒二象性。

原子和原子核

1、原子结构

卢瑟福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玻尔模型。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原子的受激辐射。激光。

原子核的量级。

天然放射现象。放射线的探测。

质子的发现。中子的发现。原子核的组成。 核反应方程。

质能方程。裂变和聚变。 基本粒子。 数学基础

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

2、矢量的合成和分解。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3、不要求用微积分进行推导或运算。 二、实验基础

1、要求掌握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全部学生实验。

2、要求能正确地使用(有的包括选用)下列仪器和用具: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停表。温度计。量热器。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万用电表。电池。电阻箱。变阻器。电容器。变压器。电键。二极管。光具座(包括平面镜、球面镜、棱镜、透镜等光学元件在内)。

3、有些没有见过的仪器。要求能按给定的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仪器。例如:电桥、电势差计、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等。

4、除了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外,还可安排其它的实验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但这些实验所涉及到的原理和方法不应超过本提要第一部分(理论基础),而所用仪器就在上述第2、3指出的范围内。

5、对数据处理,除计算外,还要求会用作图法。关于误差只要求:直读示数时的有效数字和误差;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做严格的要求);主要系统误差来源的分析。 三、其它方面

物理竞赛的内容有一部分要扩及到课外获得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物理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对自然界、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

2、近代物理的一些重大成果和现代的一些重大信息。

3、一些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主要贡献。 1.重力

物体的重心与质心

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质心:物体的质量中心。

设物体各部分的重力分别为G 1、G 2……G n ,且各部分重力的作用点在oxy 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是(x 1,y 1)(x 2,y 2)……(x n ,y n ),物体的重心坐标x c ,y c 可表示为 x c =

∑∑i

i

i G

x

G =

n n n G G G x G x G x G ++++++ΛΛ212211, y c =

∑∑i

i i G y G =n n n G G G y G y G y G ++++++ΛΛ212211

2.弹力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 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即F =k x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的弹簧串联后的劲度系数可由

k 1=11k +2

1k 求得,并联后劲度系数为

3.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可用公式F m =μ0F N 来计算。F N 为正压力,μ0为静摩擦因素,对于相同的接触面,应有μ0>μ(μ为动摩擦因素) 摩擦角:若令μ0=

N

m

F F =tan φ,则φ称为摩擦角。摩擦角是正压力F N 与最大静摩擦力F m 的合力与接触面法线间的夹角。 4.力的合成与分解

余弦定理:计算共点力F 1与F 2的合力F

F =θcos 2212

22

1F F F F ++

φ=arctan

θ

θ

cos sin 212F F F +(φ为合力F 与分力F 1的夹角)

三角形法则与多边形法则:多个共点共面的力合成,可把一个力的始端依次画到另一个力的终端,则从第一个力的始端到最后一个力的终端的连线就表示这些力的合力。

拉密定理: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时,任一个力与其它两个力夹角正弦的比值是相等的。 5.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力矩:力F 与力臂L 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即M =FL , 单位:N ·m 。 平衡条件:力矩的代数和为零。即M 1+M 2+M 3+……=0。 6.刚体的平衡

刚体:在任何情况下形状大小都不发生变化的力学研究对象。

力偶、力偶矩:二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不在一直线上的平行力称为力偶。力偶中的一个力与力偶臂(两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乘积叫做力偶矩。在同一平面内各力偶的合力偶矩等于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F =0;对任一转动轴合力矩为零,即∑M =0。 7.物体平衡的种类

分为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随遇平衡三种类型。

稳度及改变稳度的方法:处于稳定平衡的物体,靠重力矩回复原来平衡位置的能力,叫稳度。降低重心高度、加大支持面的有效面积都能提高物体的稳度;反之,则降低物体的稳度。

一.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

1.位置、位移和路程位置指运动质点在某一时刻的处所,在直角坐标系中,可用质点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坐标(x,y,z )来表示。在定量计算时,为了使位置的确定与位移的计算一致,人们还引入位置矢量(简称位矢)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位矢r 定义为自坐标原点到质点位置P(x,y,z)所引的有向线段,故有222z y x r ++=

,r 的方向为自原点O 点指向质点P ,如图所示。

位移指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t ?内的位置变化,即位矢的增量t t t r r s _)(?+=,它的方向为自始位置指向末位置,如图2所示,路程指质点在时间内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

2.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是质点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和所用时间之比

t

s

v ?=

平,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s 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率是质点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3.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

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是的速度,它定义为在时的平均速度的极限,简称为速度,即t

s v t ?=→?0lim

瞬时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平均速度极限的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4.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即t

v

a ??=,这样求得的加速度实际上是物体运动的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应为t

v

a t ??=→?0lim

。加速度是矢量。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标量和矢量

物理量分为两大类:凡是只须数值就能决定的物理量叫做标量;凡是既有大小,又需要方向才能决定的物理量叫做矢量。标量和矢量在进行运算是遵守不同的法则:标量的运算遵守代数法则;矢量的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将碰到一些较复杂的运动,我们常把它分解为两个或几个简单的分运动来研究。任何一个方向上的分运动,都按其本身的规律进行,不会因为其它方向的分运动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叫做运动的独立性原理。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和分解,他们都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三、竖直上抛运动

定义:物体以初速度0v 向上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四、相对运动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于参照系而言的,同一物体的运动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其运动情况不相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我们通常把物体相对于基本参照系(如地面等)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把相对于基本参照系运动着的参照系称为运动参照系,运动参照系相对于基本参照系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而物体相对于运动参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显然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一般是不相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绝对速度等于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的矢量和。即

v v v +=相绝或乙对地甲对乙甲对地v v v +=

【扩展知识】非惯性参照系

凡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照系叫惯性参照系,简称惯性系。凡相对于惯性系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都是惯性系。在不考虑地球自转,且在研究较短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情况下,地球可看成是近似程度相当好的惯性系。凡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立的参照系统称为非惯性系,一切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做加速运动的参照系都是非惯性参照系。在考虑地球自转时,地球就是非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物体的运动也不遵从牛顿第二定律,但在引入惯性力的概念以后,就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来解决动力学问题。

一,直线系统中的惯性力

简称惯性力,例如在加速前进的车厢里,车里的乘客都觉得自己好象受到一个使其向后倒得力,这个力就是惯性力,其大小等于物体质量m 与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大小a 的乘积,方向于a 相反。用公式表示,这个惯性力F 惯=-ma,不过要注意:惯性力只是一种假想得力,实际上并不存在,故不可能找出它是由何物所施,因而也不可能找到它的反作用力。惯性力起源于物体惯性,是在非惯性系中物体惯性得体现。 二,转动系统中的惯性力

简称惯性离心力,这个惯性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远离轴心的方向。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m 与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大小a 的乘积。如果在以角速度ω转动的参考系中,质点到转轴的距离为r,则:

F 惯=m ω2

r.

假若物体相对于匀速转动参照系以一定速度运动,则物体除了受惯性离心力之外,还要受到另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科里奥利力,简称科氏力,这里不做进一步的讨论。 一、斜抛运动

(1)定义:具有斜向上的初速0v 且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

(2)性质:斜抛运动是加速度a=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3)处理方法:正交分解法:将斜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然后用直角三角形求解。如图所示 (4)斜抛运动的规律如下:

任一时刻的速度 θcos 0v v x =, θsin 0v v y =-gt. 任一时刻的位置 t v x θcos 0=, 202

1sin gt t v y -

=θ. 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可分别认为是斜抛运动在0

090==θθ和时的特例. 斜抛运动在最高点时g

v t t t t t g v t v y θ

θsin 2,sin ,000=+===

=下上总下上上, 水平方向的射程斜抛物体具有最大的射程g v t v s θ

θ2sin cos 2

00==总

斜抛物体的最大高度g

v H 2sin 22

=

斜抛运动具有对称性,在同一段竖直位移上,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时间相等;在同一高度上的两点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向上、向下的运动轨迹对称。

(二)、圆周运动 1.变速圆周运动

在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一般不指向圆心,这时合外力可以分解在法线(半径方向)

和切线两个方向上。在法线方向有R m R

mv F n 22

ω==充当向心力(即向F F n =),产生的法向加速度n a 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切向分力ττma F =产生的切向加速度τa 只改变速度的大小。也就是说,n F 是合F 的一个分力,合F F n ?,且满足τ

22F F F n +=

2.一般的曲线运动:在一般的曲线运动中仍有法向力R

v m F n 2

=式中R 为研究处曲线的曲率半径,

即在该处附近取一段无限小的曲线,并视为圆弧,R 为该圆弧的曲率半径,即为研究处曲线的曲率半径。

【扩展知识】

1.均匀球壳的引力公式

由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推出,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质量均匀分布的球壳,对距离球心为r 、质量为m 的质点的万有引力为

F =0 (r

F =

2

r

GMm

(r>R )

2.开普勒三定律

1.动量定理的分量表达式

I 合x =mv 2x -mv 1x , I 合y =mv 2y -mv 1y , I 合z =mv 2z -mv 1z .

2.质心与质心运动

2.1质点系的质量中心称为质心。若质点系内有n 个质点,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n ,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矢量分别为r 1,r 2,……r n ,则质点系的质心位置矢量为

r c=n n n m m m r m r m r m ++++++ΛΛ211211=M

r m n

i i

i ∑=1 若将其投影到直角坐标系中,可得质心位置坐标为

x c =

M

x

m n

i i

i

∑=1

, y c =

M y

m n

i i

i

∑=1

, z c =

M

z

m n

i i

i ∑=1

.

2.2质心速度与质心动量

相对于选定的参考系,质点位置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质心的速度。

v c=t r c ??=M p 总=M v m n

i i i ∑=1

, p c =Mv c =∑=n

i i i v m 1

.

作用于质点系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质心动量的增量

I 合=

∑=n

i i

I

1

=p c -p c0=mv c -mv c0 .

2.3质心运动定律

作用于质点系的合外力等于质点总质量与质心加速度的乘积。F合=Ma c.。

对于由n 个质点组成的系统,若第i 个质点的加速度为a i ,则质点系的质心加速度可表示为

a c =

M

a

m n

i i

i

∑=1

一、功

1. 恒力做功 W=Fscos α 当物体不可视为质点时,s 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 2.变力做功

(1)平均值法 如计算弹簧的弹力做功,可先求得F =

)(2

1

21x x k +,再求出弹力做功为 W =F (x 2-x 1)=

212

22

121kx kx - (2)图像法 当力的方向不变,其大小随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成函数关变化时,作出力—位移图

像(即F —s 图),则图线与位移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就表示力做的功。如功率—时间图像。

(3)等效法 通过因果关系,如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或Pt 等效代换可求变力做功。 (4)微元法

二、动能定理

1. 对于单一物体(可视为质点)

∑-=12

k k E E

W 只有在同一惯性参照系中计算功和动能,

动能定理才成立。当物体不能视为质点时,则不能应用动能定理。 2. 对于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系,因内力可以做功,则

∑∑∑∑-=+12k k E E W W

内外

同样只适用于同一惯性参照系。

3. 在非惯性系中,质点动能定理除了考虑各力做的功外,还要考虑惯性力做的功,其总和对应

于质点动能的改变。此时功和动能中的位移、速度均为相对于非惯性参照系的值。

三、势能

1. 弹性势能 22

1kx E p = 2. 引力势能

(1) 质点之间 r

m m G

Ep 2

1-= (2) 均匀球体(半径为R )与质点之间 r

Mm

G E p -= (r ≥R ) (3) 均匀球壳与质点之间 r

Mm

G

E p -= (r ≥R )

R

Mm

G

E p -= (r <R )

四、功能原理 物体系外力做的功与物体系内非保守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系机械能的增量。即

∑∑∑∑-=+12E E W W

非保守外

1.参考圆

可以证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在其直径上的投影的运动,是以圆心为平衡位置的简谐运动。通常称这样的圆为参考圆。

2. 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及速度、加速度的瞬时表达式

振动方程:x =A cos(ωt +φ).

速度表达式: v =-ωA sin(ωt +φ).

加速度表达式:a =-ω2

A cos(ωt +φ). 3. 简谐运动的周期和能量

振动的周期:T =2π

k

m . 振动的能量:E =

21mv 2+21kx 2=2

1kA 2

. 4.多普勒效应

设v 为声速,v s 为振源的速度,v 0是观察者速度,f 0为声音实际频率,f 为相对于观察者的频率.

(1)声源向观察者:s v v v f f -=0

;(2)声源背观察者:s

v v v

f f +=0; (3)观察者向声源:v v v f f 00

+=;(4)观察者背声源:v

v v f f 0

0-=; (5)两者相向:s v v v v f f -+=00

; (6)两者相背:s

v v v v f f +-=00. 5.平面简谐波的振动方程

设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波源在原点O 处,其振动方程为y = A cos(ωt +φ).x 轴上任何一

点P (平衡位置坐标为x )的振动比O 点滞后v x

t =

',因此P 点的振动方程为 y = A cos 〔ω(t –t ˊ) +φ〕= A cos 〔ω(t –v

x

) +φ〕.

6.乐音与噪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品。

音调:乐音由一些不同频率的简谐波组成,频率最低的简谐波称为基音。音调由基音频率的高低决定,基音频率高的乐音音调高。

响度:响度是声音强弱的主观描述,跟人的感觉和声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能量)有关。

音品:音品反映出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音品由声音的强弱和频率决定。 物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是通常存在的三种物质状态。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物质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即发生物态变化。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液化和汽化处于动态平衡的汽叫做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况的汽叫做未饱和汽。 某种液体的饱和汽具有的压强叫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饱和汽压具有下列重要性质: (1)同一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汽压一般下同,挥发性大的液体其饱和汽压大。

(2)温度一定时,液体的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与液体上方有无其它气体无关。 (3)同一种液体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 空气的湿度、露点

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叫湿度。湿度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空气中含水蒸气的压强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在某一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跟该温度下饱和汽压的百分比,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用公式表示为

%100?=

s

p p

B . 空气中的未饱和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逐渐接近饱和。当气温降低到某一温度时水蒸气达到饱和,这时有水蒸气凝结成水,即露水。使水蒸气刚好达到饱和的温度称为露点。 气体的功、热量与内能的增量 1.理想气体的压强 k nE nmv p 3

2

312==

2.理想气体的温度 )/1038.1.(23230

K J N R

k kT E k -?===

3.理想气体的内能 RT i

m kT i N m

E 2

20?=??=

μμ. 其中i =3(单原子气体,如:He,Ne);5(双原子气体,如:N 2,H 2);6(多原子气体,如:H 2O ,

CO 2)

4.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

1mol 理想气体气体温度升高1K 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气体的摩尔热容。 即: T

Q C ?=

. 由于气体吸收的热量Q 与其内能的变化E 以及它做的功w 都有关系,所以气体的摩尔热容不是一个确定的值。

(1)1mol 理想气体的等容摩尔热容R i T T

R i

T E T Q C V 2

2=??=??=?=

. (2)1mol 理想气体的等压摩尔热容R i

R C T

Q

C V V )12

(+=+=?=

.

等值过程中气体的功、热量和内能增量的计算 1.功 一般形式 W =Σp ΔV .

(1)等温过程 2

112ln ln

p p RT m

V V RT m

W μμ

-=-

=. (2)等容过程 0,0==?W V

(3)等压过程 )()(1212T T R m

V V p W --

=--=μ

.

(4)绝热过程 )()(112212V p V p R

C T T C m

W V

V -=

-=μ

. 2.热量

(1)等温过程 2

112ln ln

p p RT m V V RT m

Q μμ

==

. (2)等容过程 )(12T T C m

Q V -=

μ

.

(3)等压过程 )(12T T C m

Q p -=

μ

.

(4)绝热过程 0=Q .

3. 内能的增量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所以不管经何种变化过程,都可用公式: )(12T T C m

E V -=

.

固体性质

1.晶体与非晶体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又分为单晶体与多晶体。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在一定压强下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在一定压强下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各向同性,无固定的熔点。 2.空间点阵

晶体内部的微粒依照一定规律在空间排列成整齐的行列,构成所谓的空间点阵。晶体微粒的热运动主要表现为以空间点阵的结点为平衡位置的微小振动。 3.固体的热膨胀 (1)固体的线胀系数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由于温度升高1℃所引起的线度增长跟它在0℃时的线度之比,称为该物体的线胀系数。

t

l l l t l 00-=

α 单位:℃-1

(2)固体的体胀系数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由于温度升高1℃所引起的体积增加跟它在0℃时的线度之比,称为该物体的线胀系数。

t

V V V t v 00-=

α 单位:℃-1

=l α3v α

液体性质 1. 表面张力

f =σL 式中σ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单位N ·m -1

。σ与液体性质有关,与液面大小无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浸润现象与毛细现象 气体性质

1.气体实验定律

(1)玻-马定律(等温变化)pV =恒量

(2)查理定律(等容变化)=T

p

恒量 (3)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T

V

=恒量

2.同种理想气体状态状态方程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T

pV

=恒量 推论:

T

p

ρ=恒量 (2)任意质量的理想气体(克拉珀龙方程)

RT m

nRT pV μ

=

= )/(082.0)/(31.80

0K mol L atm K mol J T V p R ??=?==

3.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 (1)道尔顿分压定律

p =p 1+p 2+p 3+……+p n . (2)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

T

pV

R n T V p T V p T V p i n n n ==+++∑)(222111ΛΛ 1.均匀带电球壳内外的电场

(1)均匀带电球壳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均匀带电球壳外任意一点的场强公式为 2

r Q k

E =。 式中r 是壳外任意一点到球心距离,Q 为球壳带的总电量。 2.计算电势的公式 (1)点电荷电场的电势

若取无穷远处(r =∞)的电势为零,则 r

Q k

U =。 式中Q 为场源电荷的电量,r 为场点到点电荷的距离。

(2)半径为R 、电量为Q 的均匀带电球面的在距球心r 处的电势 r Q k

U = (r ≥R ), R

Q

k U = (r <R ) 3.电介质的极化

(1)电介质的极化 把一块电介质放在电场中,跟电场垂直的介质的两个端面上将出现等量异号的不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极化电荷),叫做电介质的极化。

(2)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电介质的性质用相对介电常数εr 来表示。

一个点电荷Q 放在均匀的无限大(指充满电场所在的空间)介质中时,与电荷接触的介质表面将出现异号的极化电荷q ′(Q q r

r εε1

--

='),使空间各点的电场强度(E )比无介质时单独由Q 产生的电场强度(E 0)小εr 倍,即E 0/E =εr 。故点电荷在无限大的均匀介质中的场强和电势分

别为

2

r kQ E r ε=

,r kQ

U r ε=。

4.电容器

(1)电容器的电容

充满均匀电介质的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kd

S C r πε4=

或)/(4r d k S

C επ=。

推论:)

(

42

2

1

1

n

n

d d d k S

C εεεπ+

++

=

Λ。

平行板电容器中中插入厚度为d 1的金属板 )

(41d d k S

C -=πε。

(2)电容器的联接 串联:

n

C C C C 111121+++=Λ;并联:n C C C C +++=Λ21。 (3)电容器的能量 2

0002

121CU U Q E ==

。 1.电流

(1)电流的分类

传导电流:电子(离子)在导体中形成的电流。

运流电流:电子(离子)于宏观带电体在空间的机械运动形成的电流。 (2)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

(3)液体中的电流 (4)气体中的电流 2.非线性元件

(1)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

(2)晶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3.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在一段含源电路中,顺着电流的流向来看电源是顺接的(参与放电),则经过电源后,电路该点电势升高ε;电源若反接的(被充电的),则经过电源后,该点电势将降低ε。不论电源怎样连接,在电源内阻r 和其他电阻R 上都存在电势降低,降低量为I (R+r )如图则有:

b a U Ir Ir IR U =-+---2211εε

4.欧姆表

能直接测量电阻阻值的仪表叫欧姆表,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待测电阻的值由:

)(0R r R I

R g x ++-=

ε

决定,可由表盘上直接读出。在正式测电阻前先要使红、黑表笔短接,

即:

R r

R R I g g ε

ε

=

++=

0。

如果被测电阻阻值恰好等于R 中,易知回路中电流减半,指针指表盘中央。而表盘最左边刻度对应于∞=2x R ,最右边刻度对应于03=x R ,对任一电阻有R x ,有:

x

g R R n

I I +=

=

中ε

则中R n R x )1(-=。

由上式可看出,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1.几种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公式 (1)定义式:IL

F

B =

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 (2)真空中长直导线电流周围的磁感应强度:r I

K r I B ==

πμ20 (π

μ20=K )。 式中r 为场点到导线间的距离,I 为通过导线的电流,μ0为真空中的磁导率,大小为4π×10-7

H/m 。 (3)长度为L 的有限长直线电流I 外的P 处磁感应强度:)cos (cos 4210θθπμ-=r

I

B 。 (4)长直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感应强度:B=μ0nI 。

b

G

R 0

ε r

R g

式中n 为单位长度螺线管的线圈的匝数。

2.均匀磁场中的载流线圈的磁力矩公式:M=NBISsin θ。

式中N 为线圈的匝数,S 为线圈的面积,θ为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3.洛伦兹力

F =qvBsin θ (θ是v 、B 之间的夹角)

当θ=0°时,带电粒子不受磁场力的作用。 当θ=90°时,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当0°<θ<时90°,带电粒子做等距螺旋线运动,回旋半径、螺距和回旋周期分别为

qB mv R θsin =

; qB mv h θπcos 2= ; qB

m

T π2= ; 4.霍尔效应

将一载流导体放在磁场中,由于洛伦兹力的作用,会在磁场和电流两者垂直的方向上出现横向电势差,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这电势差称为霍尔电势差。 1.楞次定律的推广

(1)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2)阻碍(导体的)相对运动; (3)阻碍原电流的变化。 2.感应电场与感应电动势

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时,在磁场所在处及周围的空间范围内,将激发感应电场。感应电场不同于静电场:

(1) 它不是电荷激发的,而是由变化的磁场所激发;

(2) 它的电场线是闭合的,没有起止点。而静电场的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 (3) 它对电荷的作用力不是保守力。

如果变化的磁场区域是一个半径为R 的圆形,则半径为r 的回路上各点的感应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2;,22R r t

B r R R r t

B

r E φ

方向沿该点的切线方向。感应电场作用于单位电荷上的电场力所做的功就是感应电动势。

一、光的独立传播规律

当光线从不同方向通过透明媒质中一点时互不影响,不改变频率仍按原方向传播的规律。 二、折射率

1.相对折射率:光从1媒质进入2媒质。

2

1

21sin sin v v r i n ==

2.绝对折射率:任何媒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 v

c

r i n ==

sin sin 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n

n n c 1arcsin arcsin

12==

四、成像公式

若u 为物距,v 为像距,而f 为焦距,则有:

f

v u 111=+ 放大率:物长

像长

=

=

u

v m (线放大率) 2

??

?

??=u v k (面放大率)

说明:(1)上述公式适用范围:面镜,薄透镜。

(2)适用条件:近轴光线;镜的两侧光学媒质相同。

(3)符号规定:“实正、虚负”的原则。

五、球面镜的焦距

可以证明,球面镜的焦距f 等于球面半径R 的一半。且凹透镜的焦距为正值,凸透镜的焦距为负值。

六、光具组成像

七、透镜成像的作图法 1.利用三条特殊光线 2.利用副光轴 一、光程 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路程L 与该介质的折射率n 的乘积nL 称为光程,即 S =nL .

光在传播过程中其位相变化ΔΦ与光程的关系是 πλ

πλ

22?=

?=

?ΦS

nL

式中λ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在真空中或空气中n =1,光传播的路程就等于光程。 二、半波损失

光由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在两介质分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光的相位要发生180°的变化,相当于有半个波长的光程差,称为半波损失。反之,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在分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其相位不发生变化,因此,这时没有半波损失。 三、玻尔的原子理论

定态理论(量子化能级):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

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能量E m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能量E n )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能量(hv )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的。即hv =E m -E n 。 轨道假设(量子化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能量)是不连续的,与它相对应的电子轨道分布也是不连续的。只有满足轨道半径跟电子动量乘积等于

π2h 的整数倍,才是可能轨道,即:π

2h n mvr = 其中n 是正整数叫做量子数。 玻尔模型中的氢和类氢原子半径和电子在每一个轨道上的总能量。

四、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每个核子平均结合能

物理竞赛热学专题40题刷题练习(带答案详解)

物理竞赛热学专题40题刷题练习(带答案详解) 1.潜水艇的贮气筒与水箱相连,当贮气筒中的空气压入水箱后,水箱便排出水,使潜水艇浮起。某潜水艇贮气简的容积是2m 3,其上的气压表显示内部贮有压强为2×107Pa 的压缩空气,在一次潜到海底作业后的上浮操作中利用简内的压缩空气将水箱中体积为10m 3水排出了潜水艇的水箱,此时气压表显示筒内剩余空气的压强是9.5×106pa ,设在排水过程中压缩空气的温度不变,试估算此潜水艇所在海底位置的深度。 设想让压强p 1=2× 107Pa 、体积V 1=2m 3的压缩空气都变成压强p 2=9.5×106Pa 压缩气体,其体积为V 2,根据玻-马定律则有 p 1V 1=p 2V 2 排水过程中排出压强p 2=9.5× 106Pa 的压缩空气的体积 221V V V '=-, 设潜水艇所在处水的压强为p 3,则压强p 2=9.5×106Pa 、体积为2V '的压缩空气,变成压强为p 3的空气的体积V 3=10m 3。 根据玻马定律则有 2233p V p V '= 联立可解得 p 3=2.1×106Pa 设潜水艇所在海底位置的深度为h ,因 p 3=p 0+ρ gh 解得 h =200m 2.在我国北方的冬天,即便气温很低,一些较深的河 流、湖泊、池塘里的水一般也不会冻结到底,鱼类还可以在水面结冰的情况下安全过冬,试解释水不会冻结到底的原因? 【详解】 由于水的特殊内部结构,从4C ?到0C ?,体积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达到0C ?后开始结冰,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入秋冬季节,气温开始下降,河流、湖泊、池塘里的水上层的先变冷,密度变大而沉到水底,形成对流,到达4C ?时气温如果再降低,上层水反而膨胀,密度变小,对流停止,“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盖子”,而下面的水主要靠热传导散失内能,但由于水

高中物理竞赛知识系统整理

物理知识整理 知识点睛 一.惯性力 先思考一个问题:设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放在一小车光滑的水平面上,平面上除小球(小球的线度远远小于小车的横向线度)之外别无他物,即小球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然后突然使小车向右对地作加速运动,这时小球将如何运动呢? 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小球将静止在原地,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车上的观察者觉得:小球以-a s 相对于小车作加速运动; 我们假设车上的人熟知牛顿定律,尤其对加速度一定是由力引起的印象至深,以致在任何场合下,他都强烈地要求保留这一认知,于是车上的人说:小球之所以对小车有 -a s 的加速度,是因为受到了一个指向左方的作用力,且力的大小为 - ma s ;但他同时又熟知,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 物理上把这个力命名为惯性力。 惯性力的理解 : (1) 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没有反作用。 (2)惯性力的大小等于研究对象的质量m 与非惯性系的加速度a s 的乘积,而方向与 a s 相反,即 s a m f -=* (3)我们把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不成立的叫非惯性系,设一个参考系相对绝对空间加速度为a s ,物体受相对此参考系 加速度为a',牛顿定律可以写成:a m f F '=+* 其中F 为物理受的“真实的力”,f*为惯性力,是个“假力”。 (4)如果研究对象是刚体,则惯性力等效作用点在质心处, 说明:关于真假力,绝对空间之类的概念很诡异,这样说牛顿力学在逻辑上都是显得很不严密。所以质疑和争论的人比较多。不过笔者建议初学的时候不必较真,要能比较深刻的认识这个问题,既需要很广的物理知识面,也需要很强的物理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培养出爱因斯坦2.0版本的概率很低(因为现有的迷惑都被1.0版本解决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的同学会逐渐对力的概念,空间的概念清晰起来,脑子里就不会有那么多低营养的疑问了。 极其不建议想不明白这问题的同学Baidu 这个问题,网上的讨论文章倒是极其多,不过基本都是民哲们的梦呓,很容易对不懂的人产生误导。 二.惯性力的具体表现(选讲) 1.作直线加速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惯性力仅与牵连运动有关,即仅与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有关。惯性力将具有与恒定重力相类似的特性,即与惯性质量正比。记为: s a m f -=* 2.做圆周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候的惯性力可分为离心力以及科里奥利力: 1)离心力为背向圆心的一个力: r m f 2ω=*

大学生物理竞赛规则

附件3 2014年第一届河北省大学生物理竞赛(实验部分)规则 参照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YPT)规则,本项竞赛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以抽签分组、团队辩论的方式进行。赛前通过抽签分组,每支队伍均参加11月29日上午的对抗赛,每轮对抗赛由三支或四支队伍参赛。最后,依据各队竞赛成绩进行排名(见附件4),前10名进入下午的决赛。 每一轮对抗赛分为三个或四个阶段,若有三支队伍参赛,这三支参赛队在不同的阶段扮演三种不同角色,即:正方、反方和评论方,进行三个阶段的比赛。若有四支队伍参加,则这四支参赛队扮演四种不同角色,即:正方、反方、评论方和观摩方,进行四个阶段的比赛。每一轮对抗赛中角色的转换顺序如下: 三支队伍参加比赛 四支队伍参加比赛

每一阶段比赛定时50分钟,具体流程如下: 对抗赛中对不同角色的要求: 正方就某一问题做陈述时,要求重点突出,包括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理论分析以及讨论和结论等。 反方就正方陈述中的弱点或者谬误提出质疑,总结正方报告的优点与缺点。但是,反方的提问内容不得包括自己对问题的解答,只能讨论正方的解答。 评论方对正反方的陈述给出简短评述。 观摩方不发表意见。 在每一阶段的比赛中,每支队伍只能由一人主控报告,其他队员只能做协助工作,可以和主控队员交流,但不能替代主控队员进行陈述。在每一轮对抗赛中每个队员最多只能作为主控队员出场两次。 作为正方,在一支队伍的全部比赛中,每个队员作为主控队员进行陈述次数不能超过三次。 题目挑战和拒绝规则:

在同一轮对抗赛中,题目不能相同。反方可以向正方挑战任何一道题目,正方可以拒绝一次而不被扣分,拒绝两次,将不计名次,不参与评奖。 成绩 在一轮对抗赛中,每一次阶段赛过后,每位裁判就各队承担的角色表现打分,分数为1 至10 分的整数分数,裁判组的平均分数作为该阶段赛的成绩(角色成绩),计算参赛队的一轮比赛成绩时,不同角色的加权系数不同:正方:× 3.0; 反方:× 2.0 评论方:×1.0 各参赛队在一轮对抗赛中的成绩为各阶段赛成绩的加权总和,并把结果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各参赛队的总成绩为该队在所有对抗赛中取得的成绩总和。以参赛总成绩进行排名。 2014年第一届河北省大学生物理竞赛组委会 2014年10月14日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之七对称法

例1:沿水平方向向一堵竖直光滑的墙壁抛出一个弹性小球A , 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距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 , 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落在水平地面上,落地点距墙壁的水平距离为2s ,如图7—1所示. 求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 解析:因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 故与墙壁碰撞前后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具有对称性, 碰撞后小球的运 动轨迹与无墙壁阻挡时小球继续前进的轨迹相对称,如图7—1—甲所示,所以小球的运动可以转换为平抛运动处理, 效果上相当于小球从A ′点水平抛出所做的运动.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 ? ??==2 021gt y t v x 因为抛出点到落地点的距离为3s ,抛出点的高度为h 代入后可解得:h g s y g x v 2320 == 例2:如图7—2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光滑墙壁A 和B ,间距为d , 一个小球以初速度0v 从两墙正中间的O 点斜向上抛出, 与A 和B 各发生一次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O , 求小球的抛射角θ. 解析:小球的运动是斜上抛和斜下抛等三段运动组成, 若按顺序求解则相当复杂,如果视墙为一平面镜, 将球与墙的弹性碰撞等效为对平面镜的物、像移动,可利用物像对称的规律及斜抛规律求解. 物体跟墙A 碰撞前后的运动相当于从O ′点开始的斜上抛运动,与B 墙碰后落于O 点相当于落到O ″点,其中O 、O ′关于A 墙对称,O 、O ″对于B 墙对称,如图7—2—甲所示,于是有 ? ??==?? ???-==0221sin cos 200y d x gt t v y t v x 落地时θθ 代入可解得2 202arcsin 2122sin v dg v dg == θθ 所以抛射角 例3:A 、B 、C 三只猎犬站立的位置构成一个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每只猎犬追捕猎物的速度均为v ,A 犬想追捕B 犬,B 犬 想追捕C 犬,C 犬想追捕A 犬,为追捕到猎物,猎犬不断调整方向,速度方向始终“盯”住对方,它们同时起动,经多长时间可捕捉到猎物? 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三只猎犬运动轨迹都是一条复杂的曲线,但根据对称性,三只猎犬最后相交于 三角形的中心点,在追捕过程中,三只猎犬的位置构成三角形的形状不变,以绕点旋转的参考系来描述,可认为三角形不转动,而是三个顶点向中心靠近,所以只要求出顶点到中心运动的时间即可. 由题意作图7—3, 设顶点到中心的距离为s ,则由已知条件得 a s 3 3 = 由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可知,在旋转的参考系中顶点向中心运动的速度为 v v v 2330cos = =' 由此可知三角形收缩到中心的时间为 v a v s t 32='= 此题也可以用递推法求解,读者可自己试解. 例4:如图7—4所示,两个同心圆代表一个圆形槽,质量为m ,内外半径几乎同为R. 槽内A 、B 两处分别放有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AB 间的距离为槽的直径. 不计一切摩擦. 现将系统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槽静止,两小球具有垂直于AB 方向的速度v ,试求两小球第一次相距R 时,槽中心的速度0v . 解析:在水平面参考系中建立水平方向的x 轴和y 轴. 由系统的对称性可知中心或者说槽整体将仅在x 轴方向上 运动。设槽中心沿x 轴正方向运动的速度变为0v ,两小球相对槽心做角速度大小为ω的圆周运动,A 球处于

高中物理竞赛专题训练

高中物理竞赛专题训练 1、一圆柱体的坚固容器,高为h,上底有一可以打开和关闭的密封阀门,现把此容器沉入深为H 的湖底,并打开阀门,让水充满容器,然后关闭阀门。设大气压强为P0, 湖水的密度为,则容器内部底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强为_________,若将 此容器从湖底移动湖面上,这时容器内部底面上受到的向下的压强为 _________。(P 0+gH、P0+gH) 2、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能量E=_________;当氢原子处于n=5的能量状态时,氢原子的能量为__________;当氢原子从n=5状态跃迁到n=1的基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是_________,是_________光线(红外线、可见或紫外线)。(—13.6 ev、—0.54ev 、13.06ev、紫外线) 3、质量为m的物体A置于质量为M、倾角为的斜面B上,A、B之间光滑接触,B的底面与水平地面也是光滑接触。设开始时A与B均为静止,而后A以某初速度沿B的斜面向上运动,如图所示,试问A在没有到达斜面顶部前是否会离开斜面?为什么?讨论中不必考虑B向前倾倒的可能性。(不会离开斜面,因为A与B的相互作用力为(mMcos g) / [M+m(sin)2],始终为正值) 4、一电荷Q1均匀分布在一半球面上,无数个点电荷、电量均为Q2位于通过球心的轴线上,且在半球面的下部。第k个电荷与球心的距离为,而k=1,2,3,4……,设球心处的电势为零,周围空间均为自由空间。若Q1已知求Q2。(—Q1/2)

5、一根长玻璃管,上端封闭,下端竖直插入水银中,露出水银面的玻璃管长为76 cm。水银充满管子的一部分。玻璃管的上端封闭有0.001mol的空气,如图所示。外界大气压强为76cmHg。空气的定容摩尔热容量为C V =20.5J/mol k。当玻璃管与管内空气的温度均降低100C时,试问管内空气放出多少热量?(0.247焦耳) 6、如图所示,折射率n=1.5的全反射棱镜上方6cm处放置一物体AB,棱镜直角边长为6cm,棱镜右侧10cm处放置一焦距f1=10cm的凸透镜,透镜右侧15cm处再放置一焦距f2=10cm的凹透镜,求该光学系统成像的位置和像放大率。(在凹透镜的右侧10cm处、放大率为2) 7、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四个顶点上分别固定电量均为Q的四个点电荷,在对角线交点上放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与Q同号)的自由点电荷。若将q沿着对角线移动一个小的距离,它是否会做周期性振动?若会,其周期是多少?(会做周期性振动,周期为) 8、一匀质细导线圆环,总电阻为R,半径为a,圆环内充满方向垂直于 环面的匀强磁场,磁场以速率K均匀的随时间增强,环上的A、D、C三点位置对称。电流计G

高中物理竞赛流程详细解析

高中物理竞赛流程详细解析 高中物理竞赛国内竞赛主要分为:物理竞赛预赛、物理竞赛复赛、物理竞赛决赛三个流程,国际性赛事分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和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一、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CPhO) 1、高中物理竞赛入门级赛事,每年9月上旬举办(也就是秋学期开学),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各省市、学校自行组织,所有中学生均可报名; 2、考试形式:笔试,共3小时,5道选择题、每题6分,5道填空题、每题10分,6道大题、每题20分,共计200分; 3、考试主要考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相关内容(回台回复“物竞考纲”查看明细); 4、比赛分别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因为预赛主要是各省市为了选拔复赛选手而筹备的,所以一般一等奖可以参加复赛。 5、一般来说,考完试后2~3天即可在考点查询成绩。 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CPhO) 1、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赛事,其成绩对于自主招生及参加清北学科营等有直接影响,每年9月下旬举办(也就是预赛结束后)。 2、复赛分为笔试+实验: 笔试,共3小时,8道大题,每题40分,共计320分; 实验,共90分钟,2道实验,每道40分,共计80分; 总分400分。 3、笔试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各省市自行组织、规定考点,大多数省份只有预赛一等奖的同学可以参加; 实验由各省市自行命题,根据笔试成绩组织前几十名左右考生参加(也就是说实验不是所有人都考,只有角逐一等奖的同学才参加),最终根据实验和笔试的总成绩评定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 4、各省市的实验时间稍有不同,具体可参考当地往年的考试时间。 5、考试内容在预赛的基础上稍有增加,具体考纲后台回复“物竞考纲”查看。 6、比赛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省一、省二、省三,其中各省省一前几名入选该省省队,可参加决赛。 7、成绩有什么用? 省一等奖可基本满足除清华、北大、复旦以外其他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省二等奖可满足部分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省三等奖可满足大部分211学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8、各省省队成员可参加清北金秋营、冬令营,并根据成绩获得降分优惠。

物理竞赛专题训练(力学)

1. 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水。现将一质量为0.8千克的正方体物块放入容器中,液面上升了1厘米。此时正方体物块有一半露出水面。已知容器的横截面积与正方体横截面积之比为5∶1,g 取10牛/千克,容器壁厚不计。此时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是__________帕。若再缓缓向容器中注入水,至少需要加水___________千克,才能使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零。 2. 如图所示,是小明为防止家中停水而设计的贮水箱.当水箱中水深达到1.2m 时,浮子A 恰好堵住进水管向箱内放水,此时浮子A 有1/3体积露出水面(浮子A 只能沿图示位置的竖直方向移动)。若进水管口水的压强为1.2×105Pa ,管口横截面积为2.5㎝2,贮水箱底面积为0.8m 2,浮子A 重10N 。则:贮水箱能装__________千克的水。 浮子A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m 3. 3. 弹簧秤下挂一金属块,把金属块全部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示数为3.4牛顿,当 金属块的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变为 4.4牛顿,则:金属块的重力为____________牛。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g=10N/kg ) 4. 图甲是一个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有一边长为10cm 、密度为0.8×103kg/m 3的正方体物块,物块底部中央连有一根长为20cm 的细线,细线的另一端系于容器底部中央(图甲中看不出,可参见图乙)。向容器内缓慢地倒入某种液体,在物块离开容器底后,物块的1/3浮出液面。则:当液面高度升至_________厘米时;细线中的拉力最大。细线的最大拉力是__________牛。(取g=10N/kg) 5. 如图所示,弹簧上端固定于天花板,下端连接一圆柱形重物。先用一竖直细线拉住重物,使弹簧处于原长,此时水平桌面上 烧杯中的水面正好与圆柱体底面接触。已知圆柱形重物的截面积为10cm 2 为 10cm ;烧杯横截面积20cm 2,弹簧每伸长1cm 的拉力为0.3N ,g =10N/kg 物密度为水的两倍,水的密度为103kg/m 3弹簧的伸长量为___________厘米。 6. 如图16-23所示,A 为正方体物块,边长为4cm ,砝码质量为280g ,此时物体A 刚好有2cm 露出液面。若把砝码质量减去40g ,则物体A 刚好全部浸入液体中,则物体A 的密度为____________克/厘米3(g 取10N/kg )。 7. 一个半球形漏斗紧贴桌面放置,现自位于漏斗最高处的孔向内注水,如图所示,当漏斗内的水面刚好达到孔的位置时,漏斗开始浮起,水开始从下面流出。若漏斗半径为R ,而水的密度为ρ,试求漏斗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8. 将体积为V 的柱形匀质木柱放入水中,静止时有一部分露出水面,截去露出部分再放入水中,又有一部分露出水面,再截去露出部分……,如此下去,共截去了n 次,此时截下来的木柱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已知木柱密度ρ和水的密度ρ水。 甲

镜像法-高中物理竞赛讲义

镜像法 思路 用假想的镜像电荷代替边界上的感应电荷。 保持求解区域中场方程和边界条件不变。 使用范围:界面几何形状较规范,电荷个数有限,且离散分布于有限区域。 使用范围 界面几何形状较规范,电荷个数有限,且离散分布于有限区域。 步骤 确定镜像电荷的大小和位置。 去掉界面,按原电荷和镜像电荷求解所求区域场。 求解边界上的感应电荷。 求解电场力。 平面镜像1 点电荷对平面的镜像 (a) 无限大接地导体平面上方有点电荷q (b)用镜像电荷-q代替导体平面上方的感应电荷 图4.4.1 点电荷的平面镜像 在无限大接地导体平面(YOZ平面)上方有一点电荷q,距离导体平面的高度为h。 用位于导体平面下方h处的镜像电荷-q代替导体平面上的感应电荷,边界条件维持不变,即YOZ平面为零电位面。 去掉导体平面,用原电荷和镜像电荷求解导体上方区域场,注意不能用原电荷和镜像电荷求解导体下方区域场。

电位: (4.4.2.1 ) 电场强度: (4.4.2.2) 其中, 感应电荷:=> (4.4.2.3) 电场力: (4.4.2.4) 图4.4.2 点电荷的平面镜像图4.4.3 单导线的平面镜像 无限长单导线对平面的镜像 与地面平行的极长的单导线,半径为a,离地高度为h。

用位于地面下方h处的镜像单导线代替地面上的感应电荷,边界条件维持不变。 将地面取消而代之以镜像单导线(所带电荷的电荷密度为) 电位: (4.4.2.5) 对地电容 : (4.4.2.6 平面镜像2 无限长均匀双线传输线对平面的镜 像 与地面平行的均匀双线传输线, 半径为a,离地高度为h,导线间距离为d, 导线一带正电荷+,导线二带负电荷-。 用位于地面下方h处的镜像双 导线代替地面上的感应电荷,边界条件维 持不变。 将地面取消而代之以镜像双导线。 图 4.4.4 无限长均匀传输线对地面的镜像 求解电位: (4.4.2.8) (4.4.2.9)

上教版初中物理竞赛训练试题

上教版初中物理竞赛训 练试题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物理竞赛训练试题——运动学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 选择题:(3分×10=30分) 1.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去打捞,则( ) 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达 D.无法判断 2.隧道长550米,一列火车车厢长50米,正以36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车厢中某乘客行走的速度为1米/秒,当列车过隧道时,乘客经过隧道的时间至少为( ) 秒秒秒秒 3.蒸汽火车沿平直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的,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方向是 (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4.甲乙两船相距50千米同时起船,且保持船速不变,若两船同时在逆水中航行,甲船航行100千米,恰赶上乙船,若两船都在顺水中航行,则甲船赶上乙船需航行( ) 千米的路程千米的路程 C.大于50千米小于100千米路程 D.大于100千米的路程 5.坐在甲飞机中的某人,在窗口看到大地向飞机迎面冲来,同时看到乙飞机朝甲飞机反向离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飞机正向地面俯冲 B.乙飞机一定在作上升运动 C.乙飞机可能与甲飞机同向运动 D.乙飞机可能静止不动 6.一列长为S的队伍以速度u沿笔直的公路匀速前进.一个传令兵以较快的速度v从队末向队首传递文件,又立即以同样速度返回队末.如果不计递交文件的时间,那么这个传令兵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是( ) u v+u v /v2+u2 v /v2—u2 7.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A点出发沿直线向B点走去.乙先到达B点,然后返回,在C点遇到甲后再次返回到B点后,又一次返回并在D点第二次遇到甲. 设整个过程甲速度始终为V,乙速度大小也恒定保持8V.则S 1:S 2 ( ) :7 :6 :8 :7 8.根据图中所示情景,做出如下判断: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右运动 B.甲船可能向左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静止,乙船可能静止 D.甲船可能向左运动,乙船可能向右运动.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个个个个 9.一辆汽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当它出发时恰好一辆公共汽车从乙站开往甲站,以后每隔15分钟就有一辆公共汽车从乙站开往甲站,卡车在途中遇到6辆公共汽车,则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可能为( )

高中物理竞赛功和能知识点讲解

高中物理竞赛功和能知识点讲解 一、知识点击 1.功、功率和动能定理 ⑴功 功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如果一个恒力F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物体发生的位移是s ,那么力F 在这段位移上做的功为 W=Fscos θ 在不使用积分的前提下,我们一般只能计算恒力做的功.但有时利用一些技巧也能 求得一些变力做的功. ⑵功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平均功率:W P t = 瞬时功率:cos lim lim cos W Fs P F t t θ υθ===?? ⑶动能定理 ①质点动能定理: 22 2101122 Kt K K W F s m m E E E υυ== -=-=?外外 ②质点系动能定理:若质点系由n 个质点组成,质点系内任何一个质点都会受到来 自于系统以外的作用力(外力)和系统内其他质点对它的作用力(内力),在质点运动时这些力都将做功. 2 201122i it i i i i W W m m υυ+=-∑∑∑∑外内 即0Kt K K W W E E E +=-=?系外系内 2. 虚功原理:许多平衡状态的问题,可以假设其状态发生了一个微小的变化,某一力 做了一个微小的功△W ,使系统的势能发生了一个微小的变化ΔE ,然后即可由ΔW=△E 求出我们所需要的量,这就是虚功原理. 3.功能原理与机械能守恒 ⑴功能原理:物体系在外力和内力(包括保守内力和非保守内力)作用下,由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时,物体系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外力和非保守内力做功之和. 因为保守力的功等于初末势能之差,即 0P Pt P W E E E =-=-?保

K P W W E +=??外非保内(E +E )= ⑵机械能守恒:当质点系满足:0W W +=外非保内,则ΔE =0即E K + E P = E K0 + E P0=常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保守力做功的条件下,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其总量保持不变. 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同一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由于惯性力可能做功,即使满足守恒条件,机械能也不一定守恒.对某一惯性系W 外=0,而对另一惯性系W 外 ≠0,机械能守恒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4.刚体定轴转动的功能原理 若刚体处于重力场中,则:M 外=M 其外+M G (M 其外表示除重力力矩M G 以外的其他外力矩) W=W 其外+W G =(M 其外+M G )θ= E Kr 而21G P P P W E =-?=-(E -E ) 2211 2 P Kr C M E E mgh J θω=?+?=+ 其外() 即为重力场中刚体定轴转动的功能原理. 若呱0M θ=其外,即M 其外=0,则: 21 2 C mgh J ω+=常量 刚体机械能守恒. 二、方法演练 类型一、动力学中有些问题由于是做非匀变速运动,用牛顿运动定律无法直接求解,用动能定理,计算细杆对小环做的功也比较困难,因此 有时在受力分析时必须引入一个惯性力,这样就可以使问题简化很多。 例1.如图4—2所示,一光滑细杆绕竖直轴以匀 角速度ω转动,细杆与竖直轴夹角θ保持不变,一 个相对细杆静止的小环自离地面h 高处沿细杆下滑. 求小球滑到细杆下端时的速度. 分析和解:本题中由于小环所需向心力不断减小,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整体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整体法 方法简介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 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 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整体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 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 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灵活运 用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 把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赛题精讲 例1如图1—1所示,人和车的质量分别为m和M,人用水 平力F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不计滑轮质量及摩 擦,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能求解,事实 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用 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可 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 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所以有: 2F=(M+m)a,解得: 2F a M m 例2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 1 —2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 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在竖直方解析

物理竞赛专题训练(功和能)

功和功率练习题 1.把30kg的木箱沿着高O.5m、长2m的光滑斜面由底部慢慢推到顶端,在这个过程中此人对木箱所做的功为J,斜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做的功为J。 2.一台拖拉机的输出功率是40kW,其速度值是10m/s,则牵引力的值为N。在10s 内它所做的功为J。 3.一个小球A从距地面1.2米高度下落,假设它与地面无损失碰撞一次后反弹的的高度是原来的四分之一。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总路程是________m。 4.质量为4 ×103kg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2m/s速度匀速行驶,汽车所受空气和路面对它的 阻力是车重的O.1倍,此时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__________W。如保持发动机输出功率不变,阻力大小不变,汽车在每行驶100m升高2m的斜坡上匀速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__m/ s。 5.用铁锤把小铁钉钉敲入木板。假设木板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板的深度成正比。已知第一 次将铁钉敲入木板1cm,如果铁锤第二次敲铁钉的速度变化与第一次完全相同,则第二次铁钉进入木板的深度是__________cm。 6.质量为1Og的子弹以400m/s的速度水平射入树干中,射入深度为1Ocm,树干对子弹的平均 阻力为____ N。若同样质量的子弹,以200m/s的速度水平射入同一树干,则射入的深度为___________cm。(设平均阻力恒定) 7. 人体心脏的功能是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能量。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心脏搏动一次,能以1.6 ×105Pa的平均压强将70ml的血液压出心脏,送往人体各部位。若每分钟人体血液循环量约为6000ml,则此时,心脏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____W。当人运动时,心脏的平均功率比静息状态增加20%,若此时心脏每博输出的血量变为80ml,而输出压强维持不变,则心脏每分钟搏动次数为____________。 8. 我国已兴建了一座抽水蓄能水电站,它可调剂电力供应.深 夜时,用过剩的电能通过水泵把下蓄水池的水抽到高处的上蓄水 池内;白天则通过闸门放水发电,以补充电能不足,如图8—23 所示.若上蓄水池长为150 m,宽为30 m,从深液11时至清晨4 时抽水,使上蓄水池水面增高20 m,而抽水过程中上升的高度 始终保持为400 m.不计抽水过程中其他能量损失,则抽水机的 功率是____________W。g=10 N/kg) 9. 一溜溜球,轮半径为R,轴半径为r,线为细线,小灵玩溜溜球时,如图所示,使球在水平桌面 上滚动,用拉力F使球匀速滚动的距离s,则(甲)(乙)两种不同方式各做功分别是_____________J和__________________J

高中物理竞赛相对运动知识点讲解

高中物理竞赛相对运动知识点讲解 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而言的,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同一物体的运动往往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运动学量。 通常将相对观察者静止的参照系称为静止参照系;将相对观察者运动的参照系称为运动参照系。物体相对静止参照系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物体相对运动参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称为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而运动参照系相对静止参照系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称为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 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的速度关系是:绝对速度等于相对速度和牵连速度 的矢量和。牵连 相对绝对v v v 这一结论对运动参照系是相对于静止参照系作平动还是转动都成立。 当运动参照系相对静止参照系作平动时,加速度也存在同样的关系: 牵连 相对绝对a a a 位移合成定理:S A 对地=S A 对B +S B 对地 如果有一辆平板火车正在行驶,速度为 火地 v (脚标“火地”表示火车相对地面,下 同)。有一个大胆的驾驶员驾驶着一辆小汽车在火车上行驶,相对火车的速度为汽火 v ,那么很明显,汽车相对地面的速度为: 火地 汽火汽地v v v (注意: 汽火 v 和 火地 v 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汽车中有一只小狗,以相对汽车 为狗汽v 的速度在奔跑,那么小狗相对地面的速度就是 火地 汽火狗汽狗地v v v v 从以上二式中可看到,上列相对运动的式子要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①合速度的前脚标与第一个分速度的前脚标相同。合速度的后脚标和最后一个分速度的后脚标相同。 ②前面一个分速度的后脚标和相邻的后面一个分速度的前脚标相同。 ③所有分速度都用矢量合成法相加。 ④速度的前后脚标对调,改变符号。 以上求相对速度的式子也同样适用于求相对位移和相对加速度。

高中物理竞赛方法集锦 等效法

四、等效法方法简介 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发展、一个状态的确定,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在这一决定中,若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另一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同,则前一些因素与后一些因素是等效的,它们便可以互相代替,而对过程的发展或状态的确定,最后结果并不影响,这种以等效为前提而使某些因素互相代替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思维的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将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变换为简单的熟悉问题,以便突出主要因素,抓住它的本质,找出其中规律.因此应用等效法时往往是用较简单的因素代替较复杂的因素,以使问题得到简化而便于求解. 赛题精讲 例1:如图4—1所示,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的光滑 墙壁A 和B ,相距为d ,一个小球以初速度v 0从两墙 之间的O 点斜向上抛出,与A 和B 各发生一次弹性 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求小球的抛射角θ. 解析:将弹性小球在两墙之间的反弹运动,可等效为 一个完整的斜抛运动(见图).所以可用解斜抛运动的 方法求解. 由题意得:g v v t v d θ θθsin 2cos cos 2000? =?= 可解得抛射角 20 2arcsin 21v gd = θ 例2:质点由A 向B 做直线运动,A 、B 间的距离为L ,已知质点在A 点的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如果将L 分成相等的n 段,质点每通过L/n 的距离加速度均增加a /n ,求质点到达B 时的速度. 解析 从A 到B 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加速度均匀增加,故此运动是非匀变速直线 运动,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但若能将此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代替,则此运动就可以求解. 因加速度随通过的距离均匀增加,则此运动中的平均加速度为 n a n n a an n a n a a a a a 2)13(232)1(2 -= -=-++= += 末 初平 由匀变速运动的导出公式得2 22v v L a B -=平 解得 n aL n v v B )13(2 0-+ = 例3一只老鼠从老鼠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出速度v 的大小与距老鼠洞中心的距离s 成

2020上教版初中物理竞赛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3分×10=30分) 1.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去打捞,则( ) 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达 D.无法判断 2.隧道长550米,一列火车车厢长50米,正以36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车厢中某乘客行走的速度为1米/秒,当列车过隧道时,乘客经过隧道的时间至少为( ) A.5秒 B.50秒 C.55秒 D.60秒 3.蒸汽火车沿平直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的,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4.甲乙两船相距50千米同时起船,且保持船速不变,若两船同时在逆水中航行,甲船航行100千米,恰赶上乙船,若两船都在顺水中航行,则甲船赶上乙船需航行( ) A.50千米的路程 B.100千米的路程 C.大于50千米小于100千米路程 D.大于100千米的路程 5.坐在甲飞机中的某人,在窗口看到大地向飞机迎面冲来,同时看到乙飞机朝甲飞机反向离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飞机正向地面俯冲 B.乙飞机一定在作上升运动 C.乙飞机可能与甲飞机同向运动 D.乙飞机可能静止不动 6.一列长为S的队伍以速度u沿笔直的公路匀速前进.一个传令兵以较快的速度v从队末向队首传递文件,又立即以同样速度返回队末.如果不计递交文件的时间,那么这个传令兵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是( ) A.2S/u B.2S/v+u C.2S v /v2+u2 D.2S v /v2—u2 7.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A点出发沿直线向B点走去.乙先到达B点,然后返回,在C点遇到甲后再次返回到B点后,又一次返回并在D点第二次遇到甲.设整个过程甲速度始终为V,乙速度大小也恒定保持8V.则S1:S2( ) A.8:7 B.8:6 C.9:8 D.9:7 8.根据图中所示情景,做出如下判断: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右运动 B.甲船可能向左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静止,乙船可能静止 D.甲船可能向左运动,乙船可能向右运动.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个 B.1个 C.2个 D.3个 9.一辆汽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当它出发时恰好一辆公共汽车从乙站开往甲站,以后每隔15分钟就有一辆公共汽车从乙站开往甲站,卡车在途中遇到6辆公共

高中物理竞赛力知识点讲解

高中物理竞赛力知识点讲解 力的概念 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其他物体作用,它就保持其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不变,也就是说,如果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有所改变,必是由于受到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在力学中将这种作用称为力。凡是讲到一个力的时候,应当说清楚讲到的是哪一物体施了哪一个物体的力。 一个物体,受到了另一物体施于它的力,则它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就要变化,或者说,它获得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加速度,很自然以它作用于一定的物体所引起的加速度作为力的大小的量度。实际进行力的量度的时候,用弹簧秤来测量。 1、力的效应 (1)内、外效应: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受力物发生形变;二是使受力物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前者表现为受力物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故称为力的内效应;后者表现为受力物的运动方向或快慢发生变化,故称为力的外效应。 众所周知,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或多个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也可能保持不变,这说明力对同一物体的外效应可能相互抵消。 (2)合力与分力 合力与它的那组分力之间,在力学效果上必须具有“等效代换”的关系。 2、力的作用方式 力是物体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又是一并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一种矢量。根据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力进行区分。 (1)体力、面力和点力 按照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上的分布情况,可将力可将力分为体力、面力和点力三种。 外力的作用点连续分布在物体表面和内部的一定(或全部)区域,这种力就是体力。重力就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体力。 作用点连续分布在物体某一面(或全部表面)上,这种力就是面力。压力和摩擦力就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面力。 当面力和体力作用的区域远比受力物小,或可以不考虑作用点的分布情况时,就可

湖南省大学生物理竞赛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第4届大学生物理竞赛试卷 2011年5月14日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18分) 1.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v f ,则速率在1v ~2v 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为 ( )。 (A) ?21)(v v v d v vf ; (B) ?2 1)(v v v d v f v ; (C) ??2121)()(v v v v v d v f v d v vf ; (D) ??∞0)()(21v d v f v d v f v v 。 2. 如图所示带负电的粒子束垂直地射入两磁铁之间的水平磁场,则( )。 (A) 粒子向N 极移动; (B) 粒子向S 极移动; (C) 粒子向下偏转; (D) 粒子向上偏转。 3.如图所示,一个带电量为 q 的点电荷位于立方体的 A 角 上,则通过侧面 abcd 的电场强度通量等于( )。 A 、 06εq ; B 、012εq ; C 、 024εq ; D 、048εq 。 4. 如图a 所示, 一光学平板玻璃 A 与待测元件 B 之间 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 nm 500=λ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 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图b 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 顶点恰好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切线相切,则工件的 上表面缺陷是 ( ) 。 (A )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nm 500; (B )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nm 250; (C )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高度为nm 500; A q c b d a

(D )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高度为nm 250。 5. 在图示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 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 处形成 的圆斑为( ) 。 (A) 全明; (B) 全暗; (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 (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6. 已知粒子在一维矩形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 a x a x 23cos 1)(πψ?= )(a x a ≤≤- 那么粒子在6/5a x =处出现的几率密度为( )。 (A) )2/(1a ; (B) a /1 ; (C) a 2/1 ; (D) a /1 。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1分) 1. 一匀质细杆长为l ,质量为m ,杆两端用线吊起,保持水平,现 有一条线突然断开,则断开瞬间另一条线的张力 为 。 2. 图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氦、氧两种气体在相同温度T 时 分子按速率的分布,其中曲线 1 表示 _ _气分子的 速率分布曲线,曲线 2 表示 __ _ 气分子的速率 分布曲线。 3. 一氧气瓶的容积为V ,充入氧气的压强为1P ,用了一段时间 后压强降为2P ,则瓶中剩下的氧气的内能与未用前氧气的内能 之比为 。 4. 长直导线中通有电流 I ,长L 的金属棒AB 以速度V 平行于 长直导线作匀速运动。棒近导线一端与导线的距离为a ,则金属棒中的感应电动v f(v) 1 2 I a l V A B

高中物理竞赛方法集锦

例11:如图13—11所示,用12根阻值均为r的相同的电阻丝构成正立方体框架。试求AG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解析:该电路是立体电路,我们可以将该立体电路“压扁”,使其变成平面电路,如图13—11—甲所示。 考虑到D、E、B三点等势,C、F、H三点等势,则电路图可等效为如图13—11—乙所示的电路图,所以AG间总电阻为

r r r r R 6 5363=++= 例12:如图13—12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木 制圆制,其质量m=0.2kg ,半径为r ,长度L=0.1m ,圆柱 上顺着轴线OO ′绕有N=10匝的线圈,线圈平面与斜面 平行,斜面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 B=0.5T ,当通入多大电流时,圆柱才不致往下滚动? 解析:要准确地表达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最好画出正视图,问题就比较容易求解了。如 图13—12—甲所示,磁场力F m 对线圈的力矩 为M B =NBIL ·2r ·sin θ,重力对D 点的力矩为: M G =mgsin θ,平衡时有:M B =M G 则可解得:A NBL mg I 96.12== 例13:空间由电阻丝组成的无穷网络如图13—13 所示,每段电阻丝的电阻均为r ,试求A 、B 间的等效 电阻R AB 。 解析:设想电流A 点流入,从B 点流出,由对称 性可知,网络中背面那一根无限长电阻丝中各点等电 势,故可撤去这根电阻丝,而把空间网络等效为图13—13—甲所示的电路。

(1)其中竖直线电阻r ′分别为两个r 串联和一个r 并联后的电阻值, 所以 r r r r r 3 232=?=' 横线每根电阻仍为r ,此时将立体网络变成平面网络。 (2)由于此网络具有左右对称性,所以以AB 为轴对折,此时网络变为如图13—13—乙所示的网络。 其中横线每根电阻为21r r = 竖线每根电阻为32r r r ='= '' AB 对应那根的电阻为r r 32 =' 此时由左右无限大变为右边无限 大。 (3)设第二个网络的结点为CD ,此后均有相同的网络,去掉AB 时电路为图13—13—丙所示。再设R CD =R n -1(不包含CD 所对应的竖线电阻) 则N B A R R =',网络如图13—13—丁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