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物价水平的变动会引起财政收入

为什么物价水平的变动会引起财政收入

为什么物价水平的变动会引起财政收入
为什么物价水平的变动会引起财政收入

提要】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价格及收入分配体制等各种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由于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分配必然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减。只有清醒地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并顺应客观规律运用好价格杠杆,才能使财政收支平衡,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关键词】价格变动财政收入价格总水平

众所周知,财政状况是影响价格改革和价格开放的重要因素,财政收支不仅影响物价总水平,而且还会引起物价结构性的变动,财政收支平衡是物价稳定的基础。另一方面,财政收支是在一定的价格水平基础上实现的,合理稳定的价格能保证商品生产者在补偿生产成本以后获得盈利,从而能鼓励他们积极扩大生产,增加盈利总额,使国家财政收入有稳定可靠的来源。笔者认为,价格变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影响财政收入:

1.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经济参数,也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和实施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价格总水平的状况,不仅是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是否适度,国民经济允许是否正常的反映,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秩序与政治上的安定。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价格总水平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运动之中。因而,价格总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分三种情况:

第一,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状况影响价格总水平,进而影响财政收入。在市场的作用下,供求关系不仅决定着个别商品的价格,而且也决定着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供过于求时,社会总需求不足,有一部分商品卖不出去,价格总水平下跌;供不应求时,有一部分购买力得不到实现,价格总水平就会上升。这样的价格变化导致买卖双方的再分配--提价企业受益,购进提价产品的企业或个人往往不能自我消化提价的负担,于是由财政给予补贴,而提价企业因提价带来的税收增量又多被购入提价产品企业的税收减少所抵消,导致财政收入不变甚至减少的同时支出增加。反之,降价给

购入降价产品的企业带来的税收增量也多为降价企业税收的减少所抵消,而政府给予生产资料降价的企业的补贴毫无疑问增加了财政支出。

第二,币值变化影响价格总水平,从而影响财政收入。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即纸币发行过多,造成流通中实际货币量超过客观必要量,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减少,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升,形成通货膨胀。从宏观上分析通货膨胀是由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两条渠道共同形成的。当通胀由财政赤字引起的时候,"国家财政就会通过财政赤字从GDP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在GDP只有因物价上升形成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是通过价格再分配机制实现的" 。如果通胀主要是由信用膨胀造成的,则"财政在再分配中有得有失,而且可能是所失大于所得,即财政收入实际下降" 。

第三,商品价值量变化引起价格总水平变化,进而导致财政收入变化。价值是形成商品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根据马克思价值学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随之提高,单位商品包含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减少,即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导致商品价格降低。由于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的,所以GDP必然增加,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GDP增长规模和速度的财政收入增长规模和速度必然相应地呈现增加趋势。

2.产品比价关系变动影响财政收入。

"当产品比价发生变动时,引起货币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各经济主体之间转移,形成GDP的再分配" 。例如,假定1950年用100农产品能够交换100工业品的话,那么,到1997年,28. 5的农产品就可以交换到100的工业品,即交换同样多的工业品所用的农产品越来越少;反过来,交换同样多的农产品所用的工业品却越来越多。从中可以看出,从1950年到1997年,由于农、工产品的比价发生了变动,因而货币收入在农业和工业部门之间发生了转移,导致财源分布结构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另一方面,由于各经济主体上缴财政的税利比例是不同的,当产品比价变动引起财源分布结构改变时,各企业、部门和个人上缴的税利就会有增有减,影响财政收入。

另外,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生产率的比较是可以引导到价格比较中来的:A部门价格指数=B部门价格指数×B部门生产率指数/A部门生产率指数

即:价格体系只有在符合上述四因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才是合理的。符合四因素相互关系的价格运动轨迹就是价值的运动轨迹。

这就告诉我们,没有劳动生产率比较的价格比较只能得到一个形式剪刀差,就象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形式剪刀差只能让人看到价格的相对变动,却不知道这一份变动是否合理,因而容易产生误导作用。所以,我们在对产品比价进行分析的时候,也应充分考虑劳动生产率在其中的作用。

3.现行财政收入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粗略来讲,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的份额会随着纳税人名义收入的增长而有所增加;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下,财政税收的增长率等于物价上涨率;实行定额税的国家,其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即使有名义增长,其财政的实际收入仍然但是下降的。

综上,价格即是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影响财政收入的。需要注意的是,既然价格是影响财政状况的重要因素,反过来,财政状况也是影响价格改革和价格开放的重要因素,就是说改革价格和放开价格要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

物价变动会计习题

物价变动会计 一、单选题 1.在通货膨胀会计中,对在流通中货币单位虽然不变,但其单位货币所含价值量不断改变的货币,称为( C )。 A.等值货币 B.变动货币 C.名义货币 D.记账货币 2.以所耗实物资本得到收回为计量基础确定的收益,属于( C )。 A.营业收益 B.会计收益 C.经济收益 D.购买力收益 3.在现时成本会计中的财务资本维护观念下,“增补折旧费”账户属于( D )账户。 A.资产类 B.负债类 C.成本类 D.损益类 4.在财务资本维护观念下,“持产损益”属于(D )科目。 A.资产类 B.负债类 C.所有者权益类 D.损益类 5. 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下列哪个项目不会产生购买力损益? (D ) A. 应付债券 B. 应收票据 C. 股利固定的优先股 D. 留存收益 6. 在实物资本维护观念下,“持产损益”账户是(C )科目。 A. 资产类 B. 负债类 C. 权益类 D. 损益类 7.某企业原有资本200万元,投资时的一般物价指数为100,现在一般物价指数为110,而企业所拥有实物资产的物价指数为112,现出售该企业净资产的价格为250万元,按现行成本资本保全概念计算该企业的利润应为( C )万元。 A.50 B.30 C.26 D.46 8.采用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对年初的货币性项目需要按( B )进行调整。 A.年初一般物价指数 B.年末一般物价指数 C.年度平均物价指数 D.现行一般物价指数 9.损益表中的销售成本,在采用现行成本现行币值会计模式下,可以按出售产品的(C )进行调整。 A.年初现行成本 B.年末现行成本 C.平均现行成本 D.历史现行成本 10.可以充分全面地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影响的会计模式是(D )。 A.历史成本现行币值会计模式 B.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C.现行成本现行币值会计模式 D.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11.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当了公司属于母公司的国外有机组成单位时,一般可以采用(B )重编会计报表。 A.先调整后折算法 B.先折算后调整法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财政收入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保证,其规模和组成结构反应了财政政策的导向。财政收入也一直是社会大众相当关注的一项统计数据。在漫长的财税体制改革中,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比例不断调整,数量快速增长,其占GDP的比例也不断变化,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持续波动,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也在不断改变。财政收入的改变直接反应了财政政策对平衡贫富差距,调节经济运行,强化政府效力的影响,收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近年我国财政收入总体情况 (一)近年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对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稳固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仍需扩大 分析:从财政收入自身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尤其是自2003年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2004-2006年,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681.22 、5252.82 、7110.91万元,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亿元。 与GDP的增长对比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实现了较大增长,2007年GDP达到24.66万.. .

年均增GDP65.5%。近五年来,我国亿元增长了66.7倍,比2002年增长亿元,比1978年的3645.2,相比之下,财政收入16.69%21.09%,实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长10.6%,而名义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78从20年间持续下降,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在改革开放后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年间稳步上升,10年这种下降势头开始得到扭转,并在近年的10.41%,1997年的31.06%下降到199620062007年该比率比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尤其是1997从年的10.95%上升到2007年的20.8%,增量的比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加速的势头。从增量对比来看,财政收入增量占GDP 年上升了2.4 2007两年显著上升。重近五年逐年升高,其中2006、年税收所我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仍然偏低。虽然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08 90%的税收收入相比仍然偏低。占财政收入比例为88.41%;与美国、英国、阿根廷等国则超过7,046.15;而非税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长只有4.7%09年前10月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1,317.65 33.8%,非税收收入过快增长会影响经济运行效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4583.212009年增加112.4%,比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83101.51亿元,完成预算的年全国财政,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几年平均增幅基本持平(2005-2008亿元,增长21.3% 。和19.5%)收入增幅分别为19.9%、22.5%、32.4%2009,比73210.79亿元,完成预算的112.6%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3.0%,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88.1%年增长国有资罚没收入、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年增2009,比年全国非税收入20109890.72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源有偿使用收入等。个百分点。年下降1.29.9%,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11.9%,比2009长 对比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水平可以发现,欧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普遍在30%-45%这一范围内,而中国无论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是人均财政收入都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 (二)近年财政收入结构及比例对比——税收占财政收入比例不断上升,收费仍有不可替代左右,宏观税负水平处于稳定水平 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73210.79亿元,完成预算的112.6%,比2009年增长23.0%,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88.1%。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2010年全国非税收入9890.72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比2009年增长9.9%,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11.9%,比20091年下降1.2个百分点。税收依然成为财政收入中的主要组成,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大致呈现了9:1的比例态势。世界各国的财政收入基本都是以税收为主,但收费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12011-08-03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基本情况》《2010,财政部,.. .

汇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汇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摘要 汇率一直以来都是衡量一国经济的工具和国际金融的标准,它作为一个国家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和国内物价息息相关。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汇率的相关知识,然后多方面分析了汇率变动对物价的影响,阐述了汇率与物价的基本关系。 关键词:汇率变动;物价;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汇率作为两个国家货币名义上的比价,在世界经济交往中发挥着纽带的作用。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在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已经成为常态特征。因此,对汇率波动对价格的影响进行研究,不论对经济学家还是对政府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物价和汇率是开放经济中最核心的经济变量,同时也是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经济变量,在汇率理论不断发展的历史中,物价与汇率两者关系的探讨也始终交织其中。到后期,对实际汇率问题的探讨成为汇率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很多实际汇率研究的结果之一就是揭示了该国物价结构变化的内生原因和趋势。另一方面,大量实行固定 汇率制度的国家的存在也使得对实际汇率走势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对该国国内物价走势的研究,因为对于这些名义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国家来说,该国实际汇率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国内物价的变化表现出来的。在名义汇率基本不变的制度安排下,国内物价不仅反映内部基本经济因素的变化,也受到外部因素冲击的影响。 、汇率和物价水平的相关描述

1名义汇率,名义汇率是一种衡量两种货币相对价格的货币概念。其表示方法有 两种形式: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其中直接标价法是指用本币表示单位外币的价格,间接标价法是指用外币表示单位本币的价格0在直接标价法下,名 义汇率上升表示本币贬值;反之,则表示本币升值。在间接标价法下,名义汇率上 升表示本币升值;反之,则表示本币贬值。 2实际汇率,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实际汇率通常可分为外部实际汇率与内部实际汇率(两种类型。其中,外部实际汇率被定义为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剔除掉国内、外价格水平差异之后的两国货币相对价格,也即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本国 商品与外国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体现为国内、外货币篮子的竞争力的变化。内部实际汇率反映为本国非贸易品与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体现为国内生产和消费在国内非贸易品部门和贸易品部门问的动态配置情况,或一国非贸易品部门的生产和消费相对于贸易品部门的生产和消费的竞争力程度。 3物价水平,物价,简言之,就是商品的价格,这个词的出现远比汇率来的早。货币出现以后,对商品就有了一定的货币标价,这就是商品的价格。马克思定义商品的价格就是通过一定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古典经济学认为以货币 表现的商品的价格,反映的就是实体经济中的商品的交换比率,其实这里商品的价格就是物价。商品或劳务价格的高低也就是物价水平的高低,通常用物价指数来表示。衡量一国价格的物价指数通常有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PPI)和零售物价指数(RPI)等指标。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利用居 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 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国际比较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国际比较 一个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最根本的是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一般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越多,可供政府运用的社会资源也就越多;政府职能越大,政府承担的社会事务越多,社会要求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也就越多。这样,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职能越大的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相应要高一些。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标准。 从可统筹安排财力角度看,通常讲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指一般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占GDP的比重。2003~2007年,我国政府一般预算收入从21715亿元增长到51322亿元,占GDP比重从16%上升到20%。其中,税收收入从20017亿元增长到45622亿元,占GDP 比重从14.7%上升到17.7%。 除了一般预算收入以外,我国政府以行政权力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集中的社会资源还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等四个部分。按照包括上述五个部分收入的大口径计算, 2003~2007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从32605亿元增长到77608亿元,占GDP 比重从24%上升到约30%。2008年这一比重约为30%。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计算,全部51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平均为40.6%,21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5.3%,30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5.9%。其中,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为25.4%,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为29.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21.3%。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历史与现状 姓名:梁晓迪 学号:11081054 专业班级:国贸A 概念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两方面:历史和现状) (一)历史: 演变:政收入规模决定了财政政策作用的空间,是分析财政相关问题的基础。中国的财政收入规模,或者说

宏观税负,在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舆论普遍认为“国富民穷”,即国民收入分配中财政收入过高,由此提出需要大力减税;另一方面,以地方政府为代表,各级财政似乎总在“差钱”,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性支出尚欠账颇多,如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甚至还需增加政府财力。因此,关于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是否适度的讨论,关系到“十二五”时期内财税改革以及财政政策的整体走向,迫切需要回答。讨论中国财政收入规模是否适度,应当以核算财政收入规模及其结构为基础。然而,由于我国的财政统计与国际标准不一致,这一基础且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常常陷于口径之争,缺乏明确的答案。官方公布的财政收入规模,一般被认为并未包含所有的财政收入。一些机构和学者(林赟等,2009;陈志武,2008;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2007;吕冰洋,2008)试图对中国的整体财政收入规模进行估算,但各种估算的定义、方法、数据来源不一,其估算的结果并不统一,结论的严谨程度也存在疑问。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1978年到2007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7 年的51304.00 亿元,扩大了近45倍。回顾29 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的增长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平徘徊阶段,财政收入由1978的1132.26亿元上升至1982的1212.33亿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72;二是缓慢发展阶段,财政收入由1982的1212.33亿元上升至1992年的348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1%;第三是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由1992 年的3483.37 亿元上升到2007 年的51304.00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64%。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格局,预计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6.3%左右。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 ○2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 1978年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上升的同时,相对数也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降的过程是1979年至1995年,财政收入的相对数从28.4%降至10.7%,其间有过两次跳跃式的下降,一次是1979年至1982年,财政收入相对数从28.4%下降至22.9%,降幅达5.5个百分点;另一次是1985年至1988年,从22.4%跌至15.8%,降幅为6.6个百分点。升的过程是从1995年开始的,至今一直呈单边上升态势,相对数从1995年的10.7%升至2003年的18.6%。,整个过程显得比较平稳。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数之所以经历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是和我国社会经济改革以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降的过程反映出我国打破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付出的代价,升的过程显示出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得到的成果。我们可用坐标将表1中的数据表示成图1的曲线,其形状如“V”字图形。正好可比喻为改革“过河”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展示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数在过去所经历的变化,而且预示着它未来的前景。 ○3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从理论上说,一国特定条件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及财政收入与GDP 的相对增长速度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合理量值(或合理数量区间)。在这个水准上,资源总体配置效率最高,政府应力求使本国财政收入符合这一水准。但从现实来说,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政府职能定位、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不同,这个量值不可能简单划一,也不可能固定不变。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有其必要性、必然性,但下降过多,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所以其后的恢复性增长也有其必要性、必然性。近些年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经济因素发展。财政收入的增长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一般来说,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管理力度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越高,则财源越丰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当进入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管理体制和税制结构相对稳定的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

第九章物价变动会计

第九章物价变动会计 一、单选题 1.在通货膨胀会计中,对在流通中货币单位虽然不变,但其单位货币所含价值量不断改变的货币,称为( C )。 A.等值货币 B.变动货币 C.名义货币 D.记账货币 2.以所耗实物资本得到收回为计量基础确定的收益,属于( C )。 A.营业收益 B.会计收益 C.经济收益 D.购买力收益 3.在现时成本会计中的财务资本维护观念下,“增补折旧费”账户属于( D )账户。 A.资产类 B.负债类 C.成本类 D.损益类 4.在财务资本维护观念下,“持产损益”属于( D )科目。 A.资产类 B.负债类 C.所有者权益类 D.损益类 5. 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下列哪个项目不会产生购买力损益? ( D ) A. 应付债券 B. 应收票据 C. 股利固定的优先股 D. 留存收益 6. 在实物资本维护观念下,“持产损益”账户是( C )科目。 A. 资产类 B. 负债类 C. 权益类 D. 损益类 7.某企业原有资本200万元,投资时的一般物价指数为100,现在一般物价指数为110,而企业所拥有实物资产的物价指数为112,现出售该企业净资产的价格为250万元,按现行成本资本保全概念计算该企业的利润应为( C )万元。 A.50 B.30 C.26 D.46 8.采用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对年初的货币性项目需要按( B )进行调整。 A.年初一般物价指数 B.年末一般物价指数 C.年度平均物价指数 D.现行一般物价指数 9.损益表中的销售成本,在采用现行成本现行币值会计模式下,可以按出售产品的( C )进行调整。 A.年初现行成本 B.年末现行成本 C.平均现行成本 D.历史现行成本 10.可以充分全面地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影响的会计模式是( D )。 A.历史成本现行币值会计模式 B.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C.现行成本现行币值会计模式 D.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11.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当了公司属于母公司的国外有机组成单位时,一般可以采用( B )重编会计报表。 A.先调整后折算法 B.先折算后调整法

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

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革,财政收入也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变化过程,但是财政规模过大或者过小都对经济造成一定伤害,所以财政规模必须适当,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公众需求相适应。 关键词:财政规模经济发展相对数绝对量 财政收入的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水平,通常用绝对数额或者相对数额来表示。财政收入的规模是衡量一国财力的重要指标,它表明了该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的大小。财政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经济体制、传统习俗、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一)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1978年到2007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7 年的51304.00 亿元,扩大了近45倍。回顾29 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的增长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平徘徊阶段,财政收入由1978的1132.26亿元上升至1982的1212.33亿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72;二是缓慢发展阶段,财政收入由1982的1212.33亿元上升至1992年的348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1%;第三是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由1992 年的3483.37 亿元上升到2007 年的51304.00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64%。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格局,预计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6.3%左右。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 1978年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上升的同时,相对数也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 的变化过程。降的过程是1979年至1995年,财政收入的相对数从28.4%降至10.7%,其间有过两次跳跃式的下降,一次是1979年至1982年,财政收入相对数从28.4%下降 至22.9%,降幅达5.5个百分点;另一次是1985年至1988年,从22.4%跌至15.8%,降幅为6.6个百分点。升的过程是从1995年开始的,至今一直呈单边上升态势,相对 数从1995年的10.7%升至2003年的18.6%。,整个过程显得比较平稳。 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数之所以经历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是和我国社会经济改革以及经

物价水平上涨在所避免

物价水平上涨在所避免严控货币供给 量增长 2005-05-24 通货膨胀对一国之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有百害而无一利,这已为经济理论和各国历史经验所证明。所谓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一般性的、连续不断的物价上涨现象。一次性的或间歇的、偶尔的物价上涨皆不能称之为通货膨胀。在解释通货膨胀的理论中,有“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两种说法。但最终来说,“成本推动”还是可以由“需求拉上”来解释,因为“成本”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所以说,通货膨胀几乎完全可以说是由需求拉上所致,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货币主义的旗手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若想控制通货膨胀,惟有控制货币供给;若想稳定物价水平,惟有稳定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应量增加的三个渠道 货币增加从而引起需求拉上进而引起货币 供应增加的变量主要有三个:一是财政赤字;二是金融赤字;三是贸易顺差。

当政府财政收入收不抵支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理论上,财政赤字的弥补可以通过增税、货币发行和发行国债来解决。但是,增税会抑制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对国家长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受到法律程序方面的限制;货币发行意味着向央行透支或借款,我国法律上不允许;而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弥补赤字则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也是当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为财政赤字筹集资金是国债最基本的职能。资料显示,自1999年以来,我国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1.2%,一下跃上2%的台阶,在2000年至2003年的连续4年,赤字率均逼近3%这一国际警戒线,2004年稍降至2.5%。 理论上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个人和国外投资者等都可以购买我国国债。过去,由于我国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承购国债,商业银行很少购买,国外投资者基本上不允许购买,所以,长期以来我国国债市场形成了以个人为主的持有者结构,个人持有量大约占60%以上。在1997年以前,由于某些原因,国有商业银行被严禁持有国债,自1997年以后,商业银行的国债持有量快速增加,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显示,到2002年5月末,

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及结构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及结构分析 金融G班 2016191G13 付丹丹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1-2014 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 ,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分年度看, 2011 年比上年增长 9.5% ,2012 、 2013 年均增长 7.7% , 2014 年增长 7.3% , 2015 年上半年增长7.0% 。“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近 8% ,不仅高于同期世界 2.5% 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1 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2014 年超过 14 万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68.9% ,年均增长 14.0% 。随着国家财政实力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不断加大。 2014 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超过 15 万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68.7% 。重点领域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2011-2014 年,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均分别增长 21.1% 、 20.4% 、 17.2%。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大,相应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也有所增加,但起伏不大,基本保持稳定。但财政收入增速仍高于GDP增速。 其中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技术水平。十二五期间,我生产技术的进步直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产品质量,引起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剩余产品的价格比例扩大,从而增加财政收入。3)收入分配政策。一国政府在收入分配中越是追求公平,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就越大,政府要求掌握的财力就越多,财政收入的规模就越大。4)价格因素5)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因素。 2014年税收收入实现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了年初预算的99.2%。中央级税收收入和地方本级税收收入,均距离年初目标有小小差距。2014年全国非税收入实现2.12万亿,占全部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为15.1%,相较上年决算收入增长13.5%,高过税收收入增长。这2.12万亿的非税收入中,主要来自于地方本级收入。地方非税收入实现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地方本级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为22.1%。从2014年数据来看,种类繁多的地方非税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为行政事业性收费,其次是包含海域使用金、场地和矿区使用费收入等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再次为包括排污费、水资源费收入等专项收入。金融企业上缴利润大增,2014年中央非税收入增速较高,实现收入4457亿元,同比增长了25.3%。据21世纪宏观经济院获取的预算报告显示,201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收入2030亿元,相较去年决算数增长了90%,为预算的158.6%,比预算超收约750亿元,这主要是金融机构上缴利润增加较多。

物价变动会计习题

、单选题 1.在通货膨胀会计中,对在流通中货币单位虽然不变,但其单位货币所含价值量不断改变 的货币,称为( C )。 A. 等值货币 B.变动货币 C. 名义货币 D.记账货币 2.以所耗实物资本得到收回为计量基础确定的收益,属于( C )。 A. 营业收益 B. 会计收益 C. 经济收益 D.购买力收益 A. 资产类 B.负债类 C.成本类 D.损益类 4.在财务资本维护观念下, “持产损益 ”属于( D )科目。 A. 资产类 B.负债类 C. 所有者权益类 D .损益类 5. 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下列哪个项目不会产生购买力损益 ? ( D ) A. 应付债券 B. 应收票据 C. 股利固定的优先股 D. 留存收益 6. 在实物资本维护观念下, A. 资产类 B. 负债类 C. 权益类 D. 损益类 7.某企业原有资本 200 万元,投资时的一般物价指数为 100,现在一般物价指数为 110, 而企业所拥有实物资产的物价指数为 112,现出售该企业 净资产的价格为 250 万元,按 现行成本资本保全概念计算该企业的利润应为( C )万元。 A.50 B.30 C.26 D.46 8.采用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对年初的货币性项目需要按( B )进行调整。 A.年初一般物价指数 B.年末一般物价指数 C.年度平均物价指数 D.现行一般物价指数 9.损益表中的销售成本, 在采用现行成本现行币值会计模式下, 可以按出售产品的 ( C ) 进行调整。 A.年初现行成本 B.年末现行成本 C.平均现行成本 D.历史现行成本 10.可以充分全面地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影响的会计模式是( D )。 A. 历史成本现行币值会计模式 B. 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C. 现行成本现行币值会计模式 D.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11.在物价变动情况下, 当了公司属于母公司的国外有机组成单位时, 一般可以采用 ( B ) 重编会计报表。 A.先调整后折算法 B.先折算后调整法 C. 边折算边调整法 D.调整和折算同时进行的办法 12.在采用现行成本现行币值会计模式下,重编会计报表时需要计算( B )。 物价变动会计 3.在现时成本会计中的财务资本维护观念下, 增补折旧费 ”账户属于( D )账户。 持产损益 ”账户是( C )科目。

物价变动会计练习

物价变动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传统财务会计为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保证付出存货的重新购置,在付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中采用了() A. 加权平均法 B. 先进先出法 C. 移动加权平均法 D. 后进先出法 2. 当物价持续上涨时,传统财务会计为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使在用的固定资产计入成本费用的磨损价值尽早回收,对固定资产折旧核算采取了() A. 平均年限法 B. 定期重置估价法 C. 加速折旧法 D. 不提折旧法 3. 显示物价变动程度的重要标志是() A. 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 B. 个别物价水平的高低 C. 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 D. 个别物价水平的变动 4. 以历史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的会计计量模式是() A. 现行成本/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B. 现行成本会计 C.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D. 变现价值会计 5. 在物价变动会计中,对以下传统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赋予新的含义的是() A. 配比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谨慎性原则 D. 可比性原则 6.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计量单位一般是() A. 以期初名义货币为等值货币 B. 以期末名义货币为等值货币 C. 期初名义货币 D. 期末名义货币 7.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计量属性是() A. 按一般物价水平换算的历史成本 B. 按个别物价水平换算的历史成本 C. 现行成本和个别物价水平变动 D. 现行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 8. 下列项目属于非货币性负债性质的是() A. 短期借款 B. 预收货款(以商品偿付) C. 应付帐款 D. 应交税金 9. 下列会计方法中属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特有的方法是() A. 计算购买力损益 B. 计算持有资产损益 C. 编制通货膨胀会计资产负债表 D. 编制通货膨胀会计利润及其分配表 10. 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中对货币性项目换算调整时,需要进行换算调整的是() A. 期末名义货币金额 B. 期初名义货币金额 C. 期末等值货币金额 D. 期初等值货币金额 11. 在现行成本会计中,固定资产因物价上涨在年内增加的未持产损益是() A. 本年末较前一年末所增加的现时成本金额 B. 本年末较前一年末所增加的历史成本金额 C. 各年平均增加的现时成本金额 D. 本年现行成本高于历史成本的差额 12. 在现行成本/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中,确定企业收益的基础是() A. 现行价值 B. 一般物价指数 C. 历史成本 D. 货币一般购买力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本文第一部分依据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目前财政收入的总量,及其占GDP的比重,再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几点政策思路。第二部分分析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主要从收入形式方面进行分析。基于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重点分析了税收部分,对几个主要税种的收入增长情况及增长原因进行了分析,体现各税种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由此反映除财政收入的结构情况。 关键字: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结构、税收结构 财政收入可以理解为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国民总收入;财政收入又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分配过程,这一过程是财政运行的第一个阶段或第一个环节,在其中形成特定的分配关系或利益关系。1财政对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占有了一定规模的财政收入,政府才能实现其职能。 一、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表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额及各年增长速度 1摘自陈共《财政学》(第六版)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到目前已经具有了比较大的规模。2007、2008、2009年财政收入总量分别为52321.78亿元、61330.35亿元、68518.30亿元,2010年更是突破8万亿,达到83080亿元的水平;四年的增长速度依次为32.4%、19.5%、11.7%、21.3%。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持续增加。 财政收入规模大小、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慢,是由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但是从根本上说,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和价格水平,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并且达到目前的规模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虽然比起很多发达国家, 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水平低,技术水平也还很落后,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确实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一直努力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之中,我国注重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政府在这些年中采取的一些措施确实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征管的加强。我国的各级税务机关加强了对税收的征管,切实保 证了税收的到位,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价格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一般呈上升趋 势,一定范围内价格的上涨是正常现象。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的物价水平在正常的范围内上升了不少,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财政收入也同比例的增长。 四、企业效益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企业的效益水平提高,个人收入增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快;随着对外交流的加强,对外 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习题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收入 2.预算内收入 3.“档次爬升”效应 4.使用费 5.政府性基金收入 6.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二、判断题 1.预算外财政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中不可置疑的部分。 2.在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中,坚决实行“以收定支”的方针。 3. 政府性基金的管理方式是在一般预算之外编制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构成政府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有关,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5. 基础设施建设构成政府性基金的主体。 6. 按收入形式分类是我国当前财政收入的主要分类。 7. 从财政理论上说,财政收入形式还可以有铸币收入和通货膨胀收入。 8. 我国目前还存在预算外资金。 9. 一般预算的经常性收入只有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种形式。 10. 税收是一般预算经常性收入的主要形式,非税收入是辅助形式,所以,非税收入可要可不要。 11. 预算内的非税收入实际上也就是预算内政府收费。 11. 一般来讲,财政体制倾向于分权的联邦制国家,使用费的比重较大。 12. 国际货币基金定义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全部非税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 13. 目前我国财政统计中的“财政收入”,属于预算内收入。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生产技术水平 C. 分配制度与分配政策的变化 D. 价格 2. ()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 C B. V C. M D. V+C 3. 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A. 主观性 B. 重要性 C. 客观性 D. 现实性 4. 税收收入的自动变化是指()的税收收入。 A. 比例征税 B. 累进征税 C. 固定总额税 D. 免税 5. 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将财政收入分类为()。 A. 税收收入 B. 非税收收入 C. 预算内收入 D. 预算外收入 6. 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的管理原则是()。 A. 以收定支 B. 以支定收 C.专款专用 D. 结余结转使用 7.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11)》简目中“收入分类科目”列出的类级科目有()和债务收入等。 A. 税收收入 B.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C. 非税收入 D. 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8. 非税收入包括()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 A. 政府性基金收入 B. 专项收入 C. 行政事业性收费 D. 罚款收入

第七章 物价变动会计练习题

第七章物价变动会计练习题 习题一 一、目的:练习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资料:PM公司于2006年初开业,2007年历史成本会计下的比较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资料如下面两表所示。 PM公司比较资产负债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元) PM公司2007年度比较损益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元) 其他补充资料如下: 1.固定资产于2006年初购建完成,并于当年初开始按年折旧率20%计提折旧,无残值,购入时一般物价指数为110。 2.实收资本于2006年初一次筹集完成。

3.存货均为当年均匀购入,并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价值,2007年购入存货共计700 000元。 4.营业收入、营业费用(折旧费除外)、所得税均在当年均匀发生,股利于年末支付。 5.有关一般物价指数资料分别为:2006年1月1日为110,2006年12月31日为120,2007年12月31日为132。 三、要求: 1.根据上述有关资料,按照2007年12月31日的一般物价指数,计算2007年PM公司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 2.为PM公司重编2007年末一般物价水平下的财务报表; 3.与历史成本下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说明二者出现差异的原因,并写出简单的经济评价报告。 习题二 一、目的:练习现行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资料:承习题一PM公司有关历史成本会计资料,另补充有关非货币性资产的现行成本资料如下: 1.营业成本:2006年平均现行成本为440 000元,2007年平均现行成本为630 000元; 2.存货:2006年末现行成本为260 000元,2007年末现行成本为370 000元; 3.固定资产原价:2006年末现行成本为550000元,2007年末现行成本为580 000元; 三、要求: 1.分别计算2006年和2007年非货币性资产的持有损益; 2.分别按照持有损益的两种性质,为PM公司重编现行成本会计下的比较财务报表; 3.将现行成本下的财务报表资料分别与历史成本会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下的财务报表资料进行比较,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写出简单的经济评价报告。 习题三 一、目的:练习现值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资料:承习题一、二有关资料。 三、要求: 1.按照现值会计的要求,分别计算各种非货币性资产的现行成本总变动数、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现行成本变动数和消除物价变动影响后的现行成本变动数; 2.为PM公司重编2007年现值会计下的财务报表,并写出现值会计下简单的经济评价报告。 3.将现值会计下的财务报表资料分别与历史成本会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行成本会计下的财务报表资料进行比较,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4.通过习题一、二以及本习题的练习,结合实际对四种不同会计模式做出简单评价。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历史和现状 温小玲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财政收入的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水平,通常用绝对数额或者相对数额来表示。财政收入的规模是衡量一国财力的重要指标,它表明了该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的大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革,财政收入也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变化过程,但是财政规模过大或者过小都对经济造成一定伤害,所以财政规模必须适当,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公众需求相适应。 一、我国财政收入的历史: 近年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对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中央财政收入稳固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仍需扩大 1. 97年来各年度财政收入(支出)增长情况。

上图只截取了自1997年来财政收支变化的情况。对比09年及以前各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财政收入每年都在以15%-23%这一速度不断增长(个别年份增速明显加快之外)。98-06年通胀率基本维持在-1.0%到1.0%间,而近五年已经快速上涨到3%-5%。排除通胀率的干扰,每年的财政收入增速则会在5%-30%之间波动。接近20%的年增长率,表明了近年来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财政收入在总量上有了较大增长, 由1978年的1479.3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3740亿元, 29年间增长了70倍. 我国的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先逐年下降而后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国际横向比较,我国预算内收入规模仍然明显偏低,我国社会保障收入仍未纳入预算内统计。综合考虑我国预算内收入仍有继续提高的余地,但从全部财政收入规模看,继续提高的空间已经不大。 我国财政收入的现状: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经济社会仍处于转型期的今天,财政收入仍保持着高速增长,税收收入占到财政收入的近九成,而中央财政收入占到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 (1)财政收入增幅远高于GDP增幅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则保持在9%左右。财政收入增幅达到了GDP增幅的两倍左右,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2)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仍待提高 今年来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达到了超过财政收入总水平50%的规模。但相较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仍然较低。仅从数字上看,我国中央财政收入比率的水平是很低的,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比世界各国的水平低得很多。 (3)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而“国富民穷”问题凸显 今年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但这样的增长,在高通胀、温州企业倒闭潮等各

物价变动会计

物价变动会计 ?物价变动会计或通货膨胀会计可以泛指旨在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个别会计程序和方法,如存货的LIFO、加速折旧等,但更确切地说,主要是对整个会计计量结构的改造。 ? 物价上涨双向反映物价变动6.1.1 研究物价变动会计的必要性 ?现实的经济环境中物价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变量,而历史成本模式却没有考虑这个变量对会计报告产生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会计结构,是以会计计量的历史成本原则、会计确认的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反映的复式记账程序为基础的。在物价变动的条件下,尤其是在物价持续上升的环境中,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依据的财务会计信息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 ?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价值信息部分失真。 ?历史成本会计采用以业务发生时的历史成本确认、计量和报告资产和负债等项目。但是各项业务发生的时点是不同的。不同时点上的物价指数不同,购买力不同,即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是以不同时点上的具有不同购买力的货币表示的。不同购买力的货币数额简单相加,其结果没有意义,导致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减弱。 对损益表的影响 ?物价上涨时期,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计算的企业利润 =现时物价水平的收入-历史成本的费用。 ?收入与较低的费用相配比,产生较高的利润——含虚增的利润。 ?虚增的利润会导致以下问题 –成比例地增加税款 –股东要求发放更多的股利 –工人或其代表要求增加工资 –东道国政府采取不利于企业的行动(例如:征收超额利润税) 物价变动会计信息的意义 ?物价变动的影响部分地取决于交易和企业所处的环境,而报表的使用者对这些因素的详细情况并不了解。 ?处理由于物价变动导致的问题取决于对这些问题的准确理解。但是,如果经营业绩是按不能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计量条件报告的,准确的理解就不可能实现。 ?如果企业公布的财务信息中涉及物价变动引发的问题,管理者关于这些问题的表述就较容易被人们接受。 6.1.2 物价变动会计的基本理论 (1)对基本会计原则产生的影响 物价变动会计否定了传统会计的币值不变假定,从而改变了与这一假定有关的部分原则。 ?调整历史成本原则——将名义货币调整为不变购买力的稳定币值,或者用现行成本替代历史成本 ?完善了配比原则——将收入与成本费用拉到同等币值或同一价格水平进行比较,使得配比结果更趋于合理。 ?修订了稳健原则——购买力变动额视为购买力利得或损失,并列入损益表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额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