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玻璃的国标与日本JIS标准的区别对照表(检测方法)

汽车玻璃的国标与日本JIS标准的区别对照表(检测方法)

汽车玻璃的国标与日本JIS标准的区别对照表(检测方法)
汽车玻璃的国标与日本JIS标准的区别对照表(检测方法)

汽车玻璃的日本JIS标准与国标的区别对照表(针对夹层玻璃和钢化玻璃)

24

测试方法

(4)冲击点:选择以下冲击点

点1:试样的尖端曲率半径最小距边缘30mm的点,左侧右侧均可。

点2:试样最短或最长的中心线上距离边缘30mm的点

点3:试样的中心点

点4:适用于多曲面试样,在试样最长的中心线上,曲率半径最小的点

多曲面试样的冲击点的位置如图2所示,但是,点1、点2及点4在图上标示2处,满

足上述条件的点可以任意选择一点

图2 冲击点的位置

4.试验程序

将试样放在相同形状和尺寸的第二块试样

上,在两块试样之间放上感光纸,并用透明胶带

纸沿周边粘牢。

感光纸应在冲击后10s内开始曝光并且在冲

击后3min内结束。只分析那些线条最深的初始裂

纹。

冲击点的位置如下:

点1:在一个角距边部30mm处(若是不规则

形状的安全玻璃取其最尖角)。

点2:在中心纸距最近边部30mm处。

点3:在试样的几何中心。当用整块前风窗玻

璃制品时,在主视区的中心。

点4:对于弯型玻璃制品取其长中心纸弯曲最

大的点作为冲击点。冲击其凸面,必要时,也可

以冲击凹面。

5.结果表达

根据感光图上碎片的尺寸、形状和分布状态

评价碎片状态。

24

(5)流程

(5.1)试样破碎后,碎片保持不飞散

(5.2)用锤和冲头按图2所示的冲击点位置进行破坏试验。一个冲击点使用1个试样。

(5.3)直接观察碎片的状态。以(6)为基准测定

对用感光纸感光得到映像进行测定

(6)碎片的测定方法

(6.1)选择碎片最粗和碎片最细的部分,计算在50×50mm的计数框内的碎片个数,但是厚度小于3.5mm的玻璃最多碎片数不足40个时,计算在100×100mm的计数框内的碎片个数,计数框边缘的碎片按0.5个计算。

(6.2)测定碎片面积大于3cm2的碎片个数及面积

(6.3)计算长75mm的细长碎片的个数,并测量其长度。

(6.4)测定试样周边达到试样边缘的细长碎片与边缘的角度,及碎片的长度。

(6.5)距离玻璃周边20mm及离冲击点中心半径为75mm的圆内,测定对象以外的碎片情况。

3.冲击性

24

24

24

注(4)JIS K6253的A类锥状测定物

(2)流程

(4.1)夹层玻璃A及塑玻复合材料使用于前车窗时,试验前,试样保证在40±2℃及-20±2℃的环境温度中放置至少4小时。夹层玻璃B及使用于前车窗以外车窗的夹层玻璃A及塑玻复合材料,试验前,试样保证放在23±2℃的环境温度中至少4小时。有机玻璃试样保证放置在23±2℃及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中至少4小时。

(4.2)支持框水平放置,玻璃外侧面向上

(4.3)钢球从表2所示的高度,由静止状态自由下落到试样的中心部分。试样的中心点距离落下点的范围:落球高度6m以下时,应在25mm以内。落球高度超过6m时,应在50mm以内。且,1个试样只限做一次冲击试验

(4.4)试样为夹层玻璃及塑玻复合材料时,试验后观察试样有无穿透;膜有裂缝发生时,测定冲击面反面剥离的碎片总重量。试样为钢化玻璃时,观察试样有无破坏发生。试

24

24

冲击点应位于试样中心25mm范围内。钢球所冲击试样的表面应是安装在车辆上

的安全玻璃的内表面。每块试样只允许冲击一次。

6.结果表达

如果在冲击后5S内,钢球完全穿透试样,结果就记录为“穿透”;如果钢球仍

在试样上部或楔在孔内5s或5s以上,结果就记录为“未穿透”。

5.人头模型冲击

JIS标准要求国标要求

测试方法

(1)目的:该试验是为了确定在人头模型冲击下,夹层玻璃A及塑玻复合材料抗穿透

性的程度,并且测试中间膜或塑胶层的粘接性能。

确定区域钢化玻璃在受到大于人头冲击力不很多的冲击力作用后,玻璃情况如何。

(2)试样:安全玻璃使用于前车窗时,用相同方法制造的约1100×500mm的平面或

曲面试验片6个或制品4个做为试样。夹层玻璃A使用于前车窗以外车窗时,取制品和用

相同方法制造的约1100×500mm的平面试验片6个做为试样。

(3)装置及使用的器具

(3.1)人头模型:质量为10±0.2kg,构造如图4所示

图4 人头模型试验装置及使用器具

1.试验目的:评价在钝物冲击下安

全玻璃是否具有最低强度或粘结强度。如

果需要,试验可在前风窗玻璃制品上进

行。

2.装置与器具

2.1人头模型:由硬木球体和横梁组成。

球体和横梁之间有一由相同材质制成的颈形

物连接,在横梁上部有一连接杆,球体下半部

套上可更换的毛毡赗,其总重量为10±0.2kg。

2.2装置:能使人头规定高度自由落下的

装置或能使人头模型产生相当自由落下速度

的投射装置。当使用这种投射装置时,其最终

速度与自由落下最终速度容许偏差为±1%。

2.3试样支架:对于平形试验片的支架,

由两个经机械加工的槽型钢框组成。钢框的边

部尺寸50mm,其中一个放置在另一个上面,

中间衬以宽度15mm、厚度3mm、硬度为邵尔

24

(3.2)下落装置:人头模型从表2的高度自然下落制成的试验装置。

(3.3)试样的支撑台

(3.3.1)试验片做为试样时,如图5所示,支撑台由上下两个钢框组成,并且上下框由至少8个螺栓固定在一起。这时,试样距离试验装置的距离为300mm以上。

图5 螺栓固定图

(3.3.2)制品做为试样时,将硬度70IRHD(6)厚度3mm的橡胶板,粘在木制或树脂制成的支撑台上,并内嵌于固定支持架中与试样的接触宽度约15mm。

注(6)相当于JIS K6253的A类锥状测定物

参考:IRHD是ISO48所规定的国际橡胶硬度的缩写

(4)流程

(4.1)试样是夹层玻璃A及塑玻复合材料时,试验前将试样放在温度为23±2℃的环境中保持至少4小时。

(4.2)试样的支撑方法

(a)试验片做为试样时,试样水平放置在下框上,尽量将试样的周边与橡胶板的接触面积均等,试样上面放置上框。

要是试样是实车时,车内侧面玻璃做为测试区,人头模型冲击试验时为了不脱离框架,上下框之间用螺栓或油压式螺钉固定。

(b)制品作为试样时,试样放置在支撑台上,试样与支撑台周边的接触宽度约为15mm,A70度橡胶垫。上、下钢框至少用8个M20的螺栓压紧试验片。施加于M20螺栓的最小扭矩为30Nm。

2.4试样:长度为1100+502mm,宽度为500+5

-2

mm的平型试验片,或采用制品作为试样。

3.试验程序

3.1平型试验片的试验

平型试验片应保持在20±5℃温度下至少4h,然后立即进行试验。将平型试验片安放在2.3条试样支架上的上钢框和下钢框之间。每个螺栓上施加的扭矩,应保证在试验时,试样的移动不超过2mm。试样的平面应与人头模型入射方向垂直。

将人头模型提升到规定高度后自由落下,落点必须在试样中心40mm范围内,冲击的表面应是安装到车辆上的安全玻璃的内表面,每块试样只允许冲击一次。

3.2制品的试验

本试验仅适用于落体高度小于或等于1.5m。

将制品自由地放置在支架上,其冲击面应是安装在车辆上时朝向乘客的那一面。支架由一与制品武装一致的钢体构成,支撑面覆盖一层厚3mm,宽15mm,硬度为邵尔A70度的橡胶垫。

支架置于一刚性物面上,其间垫一层厚约

24

试样为实车时,取车内侧面作为测试区。

(4.3)人头模型从表3所示高度,静止状态自由落下,落到试样表面的中心部分,落下点距离试样中心点的距离为40mm以内。1个试样只限做1次冲击试验表3 人头模型下落高度

适用部位玻璃的种

试样的

种类

人头模型落下的高度(7)

前车窗夹层玻璃

A

塑玻复合

材料试验片4制品 1.5

区域钢化玻璃试验片 1.5

制品 1.5(但是,玻璃面积(8)1.2m2以上时为2m)

前车窗以外车窗

夹层玻璃

A

试验片

注(7)试样的上表面与人头模型的最下端之间的距离(8)玻璃面积按以下公式计算

试样的面积为展开图的最小外接长方形的面积3mm,硬度为邵尔A70度的橡胶垫。

制品表面应与冲击方向垂直。

人头模型应落在制品中心40mm范围内。

4.结果表达

根据不同速度钝物冲击下的试样破坏程度评价安全玻璃的强度或粘结力。

对于按3.2条试验的安全玻璃,根据玻璃与中间层的粘结力情况以及中间层撕裂的尺寸、形式评价试验结果。

24

24

图6的磨损机是由转速55~75转/分运转的转动台和间距为65±3mm固定一起的一对圆滑的磨损轮构成。

图6 磨损试验机

(a)转动台是一个能够转动的平台,各磨损轮给试样施加的压力为

4.9N

(b)磨损轮是直径为45~50mm,厚度为12.5mm,硬度为72±5IRHD的橡胶制成的研磨装置,转动方向上不产生振动。

参考1.一般使用的磨损轮都是锥形的,符合NO.CS-10F

2.硬度72IRHD相当于JIS K6253的A类锥状测定物。

(3.2)散光测量仪是由图7所示的光源、积分球和感光部件构成,测定磨损的痕迹使光发生散乱的程度,应具备以下条件。

(a)光源:色温为2856±50K的白炽灯或是有相同亮度的光源作为点光源

(b)光源部:通过凸透镜得到几乎平行的光束,远离光源一侧插入一个光阑,通过修正将光束限制在直径7±1mm

(c)感光部:是由光电池、无反射壁及标准反射板构成的积分球

图7 散光测量仪的水平心轴上,可自由旋转;每个磨轮施加500g质量的压力并置于试样上。

磨耗仪的回转台应旋转平稳,并保持在一水平面上(距转台周边1.6mm处,水平面偏差不大于±0.05mm。

当磨轮与旋转着的试样接触时,两个磨轮以相反的方向旋转,在大约30cm2的环形轨迹上沿着曲线对试样施加压磨作用。试样每转一圈爱压磨两次。

注:1)磨耗仪可采用美国Teledyne Taber公司的产品,或与之同等性能的仪器。

2.2磨轮

直径45-50mm,厚度12.5mm,由经细筛分选的特种磨料嵌入中等硬度的橡胶中制成。磨轮的硬度为邵尔A72±5度,在磨轮表面中心线上,沿磨轮直径垂直地施加压力,在等距4个点按GB531测量硬度,在完全加压10s后开始读数。

这种磨轮是用来慢磨平玻璃表面的。

2.3光源

白炽灯,其灯丝包含在 1.5mm×1.5mm×3mm 的平行六面体内。加于灯端的电压应使色温为2856±50K。该电压应稳定在1/1000内。测量电压的仪表应有相应的精度。

2.4光学系统

由经校正色差的透镜组成。该透镜的孔径不超过焦距(f)的1/20。为了获得基本平行的光束,该光源之间的距离应能调整。

24

(4)流程

(4.1)清洗试样

(4.2)在磨损试验前,用散光测量仪测出磨损轮将要做磨损试验的玻璃,间隔相等的4处的雾度,求出平均值

(4.3)试样放置在磨损试验机的转动轮上,车外侧或内侧均设置为磨损面进行试验,各磨损轮重量为4.9N,按表4做转动磨损试验

表4 磨损轮的转数单位转数

试样的种类车外侧车内侧

夹层玻璃1000——

有机玻璃100100塑玻复合材料1000100

(4.4)做完磨损试验后清洗试样

(4.5)做磨损试验之后,用散光测量仪测出磨损轮磨损后的玻璃间隔相等的4处的雾度,求出平均值,并且将试样的磨损面放置在光源一侧

(4.6)雾度如表5所示,求得测量值,按以下公式计算:

全透过率Tt(%)=T2/T1 ×100 (1)

远离光源一侧距透镜100±50mm处插入一光阑,将光束直径限制在7±1mm内。

2.5测量散射光设备

由一光电池和一直径为200-250mm的积分球组成。积分球上应有光的入口和出口,入口为圆形,其直径至少是光束直径两倍。

根据4.3条所描述的程序要求,积分球的出口装置有一吸光罩或标准反射器,当无试样插入光束中时,吸光罩应将光全部吸收。光束的轴线必须通过入口和出口的中心。光出口孔的直径b应等于2atg4度。a是积分球的内直径。

光电池必须装在从入口或标准反射器趋势射来的光不能达到的位置。

积分球的内表面和标准反射器内表面应具有基本相等的反射率,并且是无光泽和无选择性的。

在所使用的发光强度范围内,光电池的输出必须是线性的,其误差在2%以内。

该仪器的设计应使积分球内部处于黑暗状态时,电流计显示为零。

整套装置定期用雾度标准样板检查。

如果用其他设备或方法测定雾度,其结果必须与上述装置所测定的结果进行修正,达到与上述测定结果一致。

24

24

24

24

24

(12)等色参数y(λ)是国际照明委员会测量颜色的标准,由观测者通过光谱对照得来。

(4)流程

(4.1)分光测定法:按JIS Z8722所示求出试样的分光透过率,用标准光A对应的刺激值Y的百分率表示,它的值就是可见光的透过率。

(4.2)直接测定法:测定试样的透过光束和入射光束,两者比值的百分率表示可见光的透过率。

4.1试样放入光路前,调整接受器显示仪表的指示值至100分度。在没有光照射到接受器上时,指示值为零。

4.2把试样放入光阑AA和A2之间,调整试样方位,使光束的入射角等于0±5度。

4.3测定试样的透射比,对每一个测量点读取显示仪表的指示值n,透射比τ等于n/100。

5.结果表达:按上述方法,透射比τr,应以试样上任意一点的测定值表示。

6.只要满足3条规定,可采用给出相同透射比结果的其它方法。

JIS标准要求国标要求

测试方法

(1)目的:该试验是观察前车窗或侧车窗(驾驶座后方玻璃除外)使用的安全玻璃的光的畸变对

驾驶员的视野的妨碍程度。

(2)试样:试样取4个制品,

(3)装置及使用器具

(3.1)投影机:光源为卤钨灯,物镜的焦距为90mm

为了得到清晣的影像,可填加必要的光阑(参照图8)

图8 投影机

1.试验目的:测定安全

玻璃的光畸变。

2.试样:前风窗玻璃制

品。

3.仪器及使用器具

3.1幻灯机:光源:24V、150W

卤钨灯

焦距:90mm以上

相对孔径:约1/2.5

幻灯机光路示于图7中,在透镜

前约10mm处放置一直径8mm的光

阑。

3.2幻灯片:暗背景上的亮园阵

列。幻灯片的质量和对比度应符合

24

(3.2)幻灯片:是指试样按图11所示的位置放置,得到图9所示的影像。

图9 荧光屏投影图

R1+R2

D1=——————×4

R1

这里:D1:荧光屏投影出的圆形光圈的直径(mm)

R1:投影机到试样的距离(参照图11)

R2:试样到荧光屏的距离(参照图11)

(3.3)荧光屏,是白色的平整的物体

(3.4)支持台:试样按实车的装配角度,使用水平方向能转动或移动,坚直方向能移动的装置(3.5)暗室或黑暗的地方,放置在容易观察到光畸变的微暗或黑暗的地方。

(3.6)测定器:通过试样的光,在荧光屏上形成明亮的圆形变形投影,用测定器测出变形量。例试验要求,以便把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

24

如图10所示的评价模型。

图10 评价模型

参考:A是由以下式子决定的

A(mm)=0.145△al×R2

这里:△al:光畸变的最大允许值

R2:2~4(m)

(4)流程

(4.1)投影机、试样的支持台、荧光屏按图11所示那样设置

图11 装置及使用的器具单位:m

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