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

1 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

1 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
1 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

1 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

4 吸附概述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利用吸附剂对活性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质吸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方法。

5 典型的吸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6 吸附法特点优点:(1)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价廉、安全。(2)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吸附过程中pH变化小,较少引起生物活性物质的变性失活。缺点:(1) 选择性差,收率不高。(2)一些无机吸附剂性能不稳定

7常用的吸附剂大网格树脂聚合物吸附剂活性碳:助滤,脱色,去热原氧化铝硅胶羟基磷灰石(磷酸钙))沸石分子筛 8吸附法的发展吸附法在各种层析技术中应用最早一战期间发展起来的活性炭吸附后来使用的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分子筛和纤维素等近些年发展的大网格吸附剂 9吸附的基本原理

10吸附法基本原理界面上的分子同时受到不相等的两相分子的作用力,界面分子的力场不饱和,即存在一种固体的表面力,能从外界吸附分子、原子或离子,并在吸附剂表面附近形成多分子层或单分子层。

12吸附作用力:定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定向力:极性分子间产生的作用力,分子极性越大,定向力越大,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 诱导力: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与温度无关.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引力,随最外层电子数增多而增加,不取决于温度.

13吸附作用:物质从流体相(气体或液体)浓缩到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过程称为吸附作用吸附剂:在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微粒称为吸附剂吸附物: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物。

14 吸附的类型(1)物理吸附: 放热,可逆,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选择性差(2)化学吸附: 放热量大,单分子,选择性(3)交换吸附: 吸附剂吸附后同时放出等当量的离子到溶液中正吸附:吸有效成分负吸附:吸杂质 15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

16发酵工业常用的吸附剂可分为:疏水或非极性吸附剂:从极性溶媒(如水)内吸附溶质,典型吸附剂是活性炭.亲水或极性吸附剂:适用于非极性或极性较小的溶媒,如硅胶,氧化铝,活性土等.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属于极性吸附剂,因为是两性化合物,具有离子交换剂的性质.

17影响吸附的因素 1.吸附剂的特性吸附容量(吸附剂表面积越大,吸附量越多比表面积:每克吸附剂所具有的表面积粉碎、粉末吸附剂人工集合

活化可增加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活化:通过处理使其表面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或增加表面积吸附速度:颗粒度、孔径机械强度(使用寿命)

18 2.吸附物的性质(1)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易为表面吸附(2)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物质(3)溶质从较易溶解的溶剂

中被吸附时,吸附量较少。(4)同系列物质分子越大,极性越差,易为非极性吸附剂吸附,越难为极性吸附剂吸附(5)吸附物-溶剂形成氢键,不易吸附吸附物-吸附剂形成氢键,易于吸附 19 3.吸附的条件温度(吸附热,溶解度):经验pH(解离度):两性物质,等电点附近盐的浓度:可能阻止、可能促进,经验溶剂:单溶剂易吸附,混合溶剂易解吸

20 4.吸附物浓度与吸附剂用量吸附物浓度:浓度高吸附量大,但选择性下降适当稀释调高选择性浓度<1% 吸附剂用量:用量大,吸附总量大-每克吸附剂吸附物质的量变小-成本增高-选择性下降综合各因素,实验确定 21常见吸附剂及其生产应用 22 大网格树脂的网络骨架

23大网格树脂吸附法:将多孔的大网格吸附树脂作为吸附剂,利用表面分子与物质分子间范德华引力,把液相中物质吸附到吸附树脂表面。特点1、选择性好、解吸容易、理化性质稳定、机械强度好、可反复使用等优点。2、其孔隙大小、骨架结构和极性,可按照需要,根据不同的原料和合成条件而改变,因此可适用于吸附各种有机化合物。3、适合弱电解质及非离子型化合物分离。

24一、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的类型和结构

25二、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吸附机理树脂骨架和溶质分子间的分子吸附(范德华力)“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极性溶剂(水)中吸附非极性物质。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非极性溶剂(有机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而中等极性的吸附剂则对上述两种情况都具有吸附能力。吸附法提取的生化物质大多是弱极性或非极性,一般选非极性或中等极性。 27操作过程

28三、操作过程1.树脂选择: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吸附法提取的生化物质大多是弱极性或非极性,一般选非极性或中等极性)孔径:树脂孔径为溶质分子直径的6倍较宜预处理:甲醇洗涤再生:一种溶剂或多种溶剂清洗,甲醇、丙酮、乙酸乙酯

29 2.吸附条件选择(1.无机盐的影响无机盐存在,对吸附不仅无干扰,还有促进作用(盐析)。

(2.吸附pH( pH影响离解程度,影响吸附量)弱酸物质:pHpK (呈分子状态)中性物质:pH无影响(不会电离)。

30 3.洗脱条件选择最常用低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解吸溶剂能使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溶胀;选用溶剂应容易溶解

吸附物。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吸附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水洗即可解吸 31 四、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抗生素分离纯化(再生容易、产品灰分少):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肽类、博莱霉素类、含氮杂环类及其他新抗生素维生素的提取纯化: VB12,VB2,VC 天然产物的分离:生物碱,黄酮,多糖,苷类、红景天甙等生化药物:酶, 氨基酸, 蛋白质, 肽,甾体 32红霉素的分离纯化

33SIP-1300大孔吸附剂分离纯化超氧化物歧化酶

34 活性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优良的吸附剂。吸附能力很强的非极性吸附剂对色素、细菌和热源等杂质有很强的吸

附能力。一般用木屑、兽骨、兽血或煤屑等为原料高温(800℃)碳化成。 35 分类粉末碳: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颗粒碳:吸附能力较差,但易装柱锦纶活性炭:吸附能力较两者弱 36 溶剂中吸附能力:(活性炭是非极性吸附剂)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二氯甲烷 36 吸附物分子结构对吸附性能影响:1)对极性基团多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极性基团少的化合物(2)对芳香族化合物的

吸附能力大于脂肪族化合物(3)对相对分子量大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4)pH 值的影响碱性中性吸附酸性洗脱酸性中性吸附碱性洗脱(5)温度未平衡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37辅酶A制备

38 磷酸钙凝胶在蛋白质的分离、精制中,较为常用

形式:磷酸钙、磷酸氢钙、羟基磷灰石

活性部位:钙离子,与蛋白质负电基团结合

在无机吸附剂中,磷酸钙是唯一的适用于生物活性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的分离的吸附剂。羟基磷灰石主要适用于蛋白质的层析分离,也适用于较小的核酸,如转移RNA的分离。

39胰岛素纯化

40 三.氧化铝

氧化铝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活化到不同程度,重演性好,再生容易,故是常用的吸附剂之一。分酸性、碱性和中性三种,酸性氧化铝(pH4-5)适合于分离酸性化合物,碱性氧化铝(pH9-10)适合于分离碱性化合物,

中性氧化铝(pH7)适合于分生物碱、挥发油、萜类、甾体及在酸、碱中不稳定的甙类、酯类等化合物。 41 硅胶

硅胶是应用很广的一种极性吸附剂。可与极性化合物或不饱和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使硅胶具较强的吸附力。主要优点是化学惰性,具有较大的吸附量,易制备。42 沸石分子筛

是结晶铝硅酸金属盐的水合物。由于分子筛能将比其孔径小的分子吸附到空穴内部,而把比孔径大的分子排斥在其空穴外,起到筛分分子的作用,故得名分子筛。

变压吸附技术样本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摘要: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已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气体分离技术。它具有能耗低、投资小、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及环境效益好等特点。简单介绍了变压吸附分离技术 的特点,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变压吸附技术各方面的进步和变压吸附技术当前所 达到的水平(工艺流程、气源、产品回收率、吸附剂、程控阀、自动控制等方面), 并对变压吸附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l 前言 变压吸附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S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组分在固体材料上吸附特性的差异以及吸附量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经过周期性的压力变换过程实现气体的分离或提纯。该技术于l962年实现工业规模的制氢。进入70年代后, 变压吸附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装置数量剧增, 规模不断增大, 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工艺不断完善, 成本不断下降, 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高效节能的气体分离技术。 变压吸附技术在中国的工业应用也有十几年历史。中国第一套PSA工业装置是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设计的, 于l982年建于上海吴淞化肥厂, 用于从合成氨弛放气中回收氢气。当前, 该院已推广各种PSA工业装置600多套, 装置规模从数m3/h到60000m3/h, 能够从几十种不同气源中分离提纯十几种气体。 在国内, 变压吸附技术已推广应用到以下九个主要领域:

1.氢气的提纯; 2.二氧化碳的提纯, 可直接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的提纯; 4.变换气脱除二氧化碳; 5.天然气的净化; 6.空气分离制氧; 7.空气分离制氮; 8.瓦斯气浓缩甲烷; 9.浓缩和提纯乙烯。 在H2的分离和提纯领域, 特别是中小规模制氢, PSA分离技术已占主要地位, 一些传统的H2制备及分离方法, 如低温法、电解法等, 已逐渐被PSA 等气体分离技术所取代。PSA法从合成氨变换气中脱除CO2技术, 可使小合成氨厂改变其单一的产品结构, 增加液氨产量, 降低能耗和操作成本。PSA分离提纯CO技术为C l化学碳基合成工业解决了原料气提纯问题。该技术已成功的为 国外引进的几套羰基合成装置相配套。PSA提纯CO2技术可从廉价的工业废气 制取食品级CO2。另外, PSA技术还能够应用于气体中NOx的脱除、硫化物的脱除、某些有机有毒气体的脱除与回收等, 在尾气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变压吸附的特点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艺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子、国防、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其它气体分离技术相比, 变压吸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低能耗, PSA工艺适应的压力范围较广, 一些有压力的气源能够省 去再次加压的能耗。PSA在常温下操作, 能够省去加热或冷却的能耗。 2.产品纯度高且可灵活调节, 如PSA制氢, 产品纯度可达99.999%, 并可根据工艺条件的变化, 在较大范围内随意调节产品氢的纯度。 3.工艺流程简单, 可实现多种气体的分离, 对水、硫化物、氨、烃类等杂质有较强的承受能力, 无需复杂的预处理工序。

变压吸附原理

1.什么叫吸附? 答:当气体分子运动到固体表面上时,由于固体表面原子剩余引力的作用,气体中的一些分子便会暂时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些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浓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吸附物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按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引力场的性质,吸附可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2.气体分离的原理是什么? 当气体是混合物时,由于固体表面对不同气体分子的引力差异,使吸附相的组成与气相组成不同,这种气相与吸附相在密度上和组成上的差别构成了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基础。 伴随吸附过程所释放的热量叫吸附热,解吸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叫解吸热。气体混合物的吸附热是吸附质的冷凝热和润湿热之和。不同的吸附剂对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热均不相同。 3.什么叫化学吸附?什么叫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即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反应的吸附。在化学吸附中,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将发生反应生成表面络合物,其吸附热接近化学反应热。化学吸附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才能进行。通常条件下,化学吸附的吸附或解吸速度都要比物理吸附慢。石灰石吸附氯气,沸石吸附乙烯都是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ais)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所引起的,此力也叫作范德华力。由于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其内部分子不同,存在剩余的表面自由力场,当气体分子碰到固体表面时,其中一部分就被吸附,并释放出吸附热。在被吸附的分子中,只有当其热运动的动能足以克服吸附剂引力场的位能时才能重新回到气相,所以在与气体接触的固体表面上总是保留着许多被吸附的分子。由于分子间的引力所引起的吸附,其吸附热较低,接近吸附质的汽化热或冷凝热,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较快。被吸附气体也较容易地从固体表面解吸出来,所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物理吸附通常分为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 4.变压吸附属化学吸附或物理吸附? 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变压吸附过程系纯物理吸附,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发生。 5.变压吸附常用吸附剂有哪几种?他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变压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分子筛等,另外还有针对某种组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吸附材料。气体吸附分离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吸附剂的性能,因此选择吸附剂是确定吸附操作的首要问题。 硅胶是一种坚硬、无定形链状和网状结构的硅酸聚合物颗粒,分子式为SiO2.nH2O,为一种亲水性的极性吸附剂。它是用[wiki]硫酸[/wiki]处理硅酸钠的水溶液,生成凝胶,并将其水洗除去硫酸钠后经干燥,便得到玻璃状的硅胶,它主要用于干燥、气体混合物及[wiki]石油[/wiki]组分的分离等。工业上用的硅胶分成粗孔和细孔两种。粗孔硅胶在相对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吸附量可达吸附剂重量的80%以上,而在低湿度条件下,吸附量大大低于细孔硅胶。 活性氧化铝是由铝的水合物加热脱水制成,它的性质取决于最初[wiki]氢[/wiki]氧化物的结构状态,一般都不是纯粹的Al2O3,而是部分水合无定形的多孔结构物质,其中不仅有无定形的凝胶,还有氢氧化物的晶体。由于它的毛细孔通道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故又称活性氧化铝。它对水有较强的亲和力,是一种对微量水深度干燥用的吸附剂。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它的干燥深度可达[wiki]露点[/wiki]-70℃以下。 活性炭是将木炭、果壳、煤等含碳原料经炭化、活化后制成的。活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药剂活化法和气体活化法。药剂活化法就是在原料里加入氯化锌、硫化钾等化学药品,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进行炭化和活化。气体活化法是把活性炭原料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通常在700℃以下除去挥发组分以后,通入水蒸气、二氧化碳、烟道气、空气等,并在700~1200℃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使其活化。活性炭含有很多毛细孔构造,所以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因而它用途遍及水处理、脱色、气体吸附等各个方面。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摘要: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已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气体分离技术。它具有能耗低、投资小、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及环境效益好等特点。简单介绍了变压吸附分离技术的特点,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变压吸附技术各方面的进步和变压吸附技术目前所达到的水平(工艺流程、气源、产品回收率、吸附剂、程控阀、自动控制等方面),并对变压吸附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l 前言 变压吸附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组分在固体材料上吸附特性的差异以及吸附量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通过周期性的压力变换过程实现气体的分离或提纯。该技术于l962年实现工业规模的制氢。进入70年代后,变压吸附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装置数量剧增,规模不断增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工艺不断完善,成本不断下降,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高效节能的气体分离技术。 变压吸附技术在我国的工业应用也有十几年历史。我国第一套PSA工业装置是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设计的,于l982年建于上海吴淞化肥厂,用于从合成氨弛放气中回收氢气。目前,该院已推广各种PSA工业装置600多套,装置规模从数m3/h到60000 m3/h,可以从几十种不同气源中分离提纯十几种气体。 在国内,变压吸附技术已推广应用到以下九个主要领域:

1.氢气的提纯;2.二氧化碳的提纯,可直接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3.一氧化碳的提纯;4.变换气脱除二氧化碳;5.天然气的净化;6.空气分离制氧;7.空气分离制氮;8.瓦斯气浓缩甲烷;9.浓缩和提纯乙烯。 的分离和提纯领域,特别是中小规模制氢,PSA分离技术已占主要地位,在H 2 制备及分离方法,如低温法、电解法等,已逐渐被PSA等气体分一些传统的H 2 离技术所取代。PSA法从合成氨变换气中脱除CO 技术,可使小合成氨厂改变其 2 单一的产品结构,增加液氨产量,降低能耗和操作成本。PSA分离提纯CO技术为C 化学碳基合成工业解决了原料气提纯问题。该技术已成功的为国外引进的l 几套羰基合成装置相配套。PSA提纯CO2技术可从廉价的工业废气制取食品级CO 。此外,PSA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气体中NOx的脱除、硫化物的脱除、某些有机2 有毒气体的脱除与回收等,在尾气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变压吸附的特点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艺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子、国防、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它气体分离技术相比,变压吸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低能耗,PSA工艺适应的压力范围较广,一些有压力的气源可以省去再次加压的能耗。PSA在常温下操作,可以省去加热或冷却的能耗。 2.产品纯度高且可灵活调节,如PSA制氢,产品纯度可达99.999%,并可根据工艺条件的变化,在较大范围内随意调节产品氢的纯度。 3.工艺流程简单,可实现多种气体的分离,对水、硫化物、氨、烃类等杂质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无需复杂的预处理工序。 4.装置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每班只需稍加巡视即可,装置可以实现全自动操作。开停车简单迅速,通常开车半小时左右就可得到合格产品,数分钟就可完成停车。

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

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 陈健古共伟郜豫川 四川天一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610225 吸附分离的应用丰富多彩,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工、医药、冶金和电子等工业部门,用于气体分离、干燥及空气净化、废水处理等环保领域。吸附分离技术可以实现常温空气分离氧氮,酸性气体脱除,从各种气体中分离回收氢气、、CO、甲烷、乙烯等。 CO 2 一、吸附分离在空气净化上的应用 吸附分离在空气净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空气干燥、臭气和酸气脱除及回收、清除挥发性有机物等。 空气干燥 空气中通常含有一定水分,而这种水分在很多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被除去。吸附法是除去空气中水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硅胶和活性氧化铝是通用的干燥剂,分子筛在某些场合也被用作干燥剂。在一些应用场合吸附剂不需要再生,但在另一些场合则需要再生重复使用。非再生(一次性使用)的吸附剂被用作包装干燥剂、双层(dual pane)窗户中的干燥剂、制冷和空调系统中的干燥剂等。硅胶是包装中最常用的作为干燥剂的吸附剂。吸附剂在很多场合上的应用是需要再生的,因为吸附剂的成本太高而不允许一次性使用。再生可以采用变温吸附(TSA)和变压吸附(PSA)两种方式。

为了防止热交换器在低温下冻结堵塞,作为深冷法空分装置原料的空气必须有是无水和无CO 2 的,空气必须进行干燥和净化,这里吸附剂作用的是13X分子筛。作为吸附法常温分离氧氮原料的空气也需干燥,干燥剂可用活性氧化铝等。 PSA最初的一个工业使用是气体干燥,采用两床Skarstrom循环工艺。该循环使用吸附、逆向放压、逆向冲洗和顺向升压过程,生产水分含量小于1ppm的干燥空气流。约一半的仪表空气干燥器使用类似的PSA循环。 ) 脱除无机污染物 工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CO 2、SO 2 和NO x 等酸性有害气体,它们会引起温室效 应、酸雨等现象,破坏地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随着工业化发展,这些气体的危害程度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在致力于开发各种方法来治理这些有害气体。其中吸附分离的方法是有效的治理方法之一。 一些无机污染物可通过TSA过程除去。Sulfacid和Hitachi固定床工艺、Sumitomo和BF移动床工艺及Westvaco流化床工艺都使用活性碳吸附剂脱除SO 2 。 丝光分子筛、13X型分子筛、硅胶、泥煤和活性碳等是良好的NO x 吸附剂。在有 氧存在时,分子筛不仅能吸附NO x ,还能将NO氧化成NO 2 。通入热空气(或空气 与蒸汽的混合物)解吸,可回收HNO 3或NO 2 。硝酸尾气中的NO x 经过吸附处理可 控制在50ppm以下。吸附法还可用于其它低浓度NO x 废所的治理。从烟道气脱除 NO x 也可采用吸附方法。国内采用吸附法治理NO x 废气技术已由四川天一科技股份 有限完成工业性试验并在硝酸生产厂得到应用。 近年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该法的研究开发上取得较大进展,研制了对NO x 有强吸附能力的专用吸附剂并对工艺过程作出改进。与其它方法相比,变压吸附硝酸尾气治理技术有以下特点: ①尾气中的NO x 被分离和浓缩后返回吸收塔,可提高硝酸生产总收率2%-5%;

变压吸附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 1.气体知识 氮气作为空气中含量最丰富的气体,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它无色、无味,透明,属于亚惰性气体,不维持生命。高纯氮气常作为保护性气体,用于隔绝氧气或空气的场所。氮气(N2)在空气中的含量为78.084% (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容积组分为:N2: 78.084%、02: 20.9476%、氩气:0.9364%、CO2: 0.0314%、其它还有 H2、 CH4、 N2O、 O3、 SO2、NO2 等,但含量极少),分子量为 28,沸点: -195.8C,冷凝点:-210C。 2.压力知识 变压吸附(PSA)制氮工艺是加压吸附、常压解吸,必须使用压缩空气。现使用的吸附剂一一碳分子筛最佳吸附压力为 0.75~0.9MPa,整个制氮系统中气体均是带压的,具有冲击能量。 二、PSA制氮工作原理: 变压吸附制氮机是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利用加压吸附,降压解吸的原理从空气中吸附和释放氧气,从而分离出氮气的自动化设备。碳分子筛是一种以煤为主要原料,经过研磨、氧化、成型、碳化并经过特殊的孔型处理工艺加工而成的,表面和内部布满微孔的柱形颗粒状吸附剂,呈黑色,其孔型分布如下图所示: 碳分子筛的孔径分布特性使其能够实现 O2 、N2 的动力学分离。这样的孔径分布可使不同的气体以不同的速率扩散至分子筛的微孔之中,而不会排斥混合气(空气)中的任何一种气体。碳分子筛对 O2、 N2 的分离作用是基于这两种气体的动力学直径的微小差别,O2 分子的动力学直径较小,因而在碳分子筛的微孔中有较快的扩散速率, N2 分子的动力学直径较大,因而扩散速率较慢。压缩空气中的水和 CO2 的扩散同氧相差不大,而氩扩散较慢。最终从吸附塔富集出来的是 N2 和 Ar 的混合气。

变压吸附原理及应用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 目录 第一节气体吸附分离的基础知识 (2) 一、吸附的定义 (2) 二、吸附剂 (3) 三、吸附平衡和等温吸附线—吸附的热力学基础 (6) 四、吸附过程中的物质传递 (10) 五、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 (12) 第二节变压吸附的工作原理 (14) 一、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14) 二、变压吸附工作基本步骤 (16) 三、吸附剂的选择 (17) 第三节变压吸附技术的应用及实施方法 (20) 一、回收和精制氢 (20) 二、从空气中制取富氧 (24) 三、回收和制取纯二氧化碳 (25) 四、从空气中制氮 (26) 五、回收和提纯一氧化碳 (28) 六、从变换气中脱出二氧化碳 (31) 附Ⅰ变压吸附工艺步骤中常用字符代号说明 (32) 附Ⅱ回收率的计算方法 (32)

第一节气体吸附分离的基础知识 一、吸附的定义 当气体分子运动到固体表面上时,由于固体表面的原子的剩余引力的作用,气体中的一些分子便会暂时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些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浓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相反,固体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返回气体相的过程称为解吸或脱附。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形成的吸附层,称为吸附相。吸附相的密度比一般气体的密度大得多,有可能接近液体密度。当气体是混合物时,由于固体表面对不同气体分子的压力差异,使吸附相的组成与气相组成不同,这种气相与吸附相在密度上和组成上的差别构成了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基础。 吸附物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伴随吸附过程所释放的的热量叫吸附热,解吸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叫解吸热。气体混合物的吸附热是吸附质的冷凝热和润湿热之和。不同的吸附剂对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热均不相同。 按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引力场的性质,吸附可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即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反应的吸附。在化学吸附中,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将发生反应生成表面络合物,其吸附热接近化学反应热。化学吸附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才能进行。通常条件下,化学吸附的吸附或解吸速度都要比物理吸附慢。石灰石吸附氯气,沸石吸附乙烯都是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ais) 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所引起的,此力也叫作范德华力。由于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其内部分子不同,存在剩余的表面自由力场,当气体分子碰到固体表面时,其中一部分就被吸附,并释放出吸附热。在被吸附的分子中,只有当其热运动的动能足以克服吸附剂引力场的位能时才能重新回到气相,所以在与气体接触的固体表面上总是保留着许多被吸附的分子。由于分子间的引力所引起的吸附,其吸附热较低,接近吸附质的汽化热或冷凝热,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较快。被吸附气体也较容易地从固体表面解吸出来,所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变压吸附过程系纯物理吸附,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发生。本文以下叙述的除了注明之外均为气体的物理吸附。

变压吸附制氢工艺

变压吸附制氢工艺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工艺技术说明 1、吸附制氢装置工艺技术说明 1)工艺原理 吸附是指:当两种相态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其中密度较低物质的分子在密度较高的物质表面被富集的现象和过程。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一般为密度相对较大的多孔固体)被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一般为密度相对较小的气体或液体)称为吸附质。吸附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即:化学吸附、活性吸附、毛细管凝缩和物理吸附。变压吸附(PSA)气体分离装置中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依靠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间的分子力(包括范德华力和电磁力)进行的吸附。其特点是:吸附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吸附过程进行的极快,参与吸附的各相物质间的动态平衡在瞬间即可完成,并且这种吸附是完全可逆的。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艺过程之所以得以实现是由于吸附剂在这种物理吸附中所具有的两个基本性质:一是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二是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容量随吸附质的分压上升而增加,随吸附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利用吸附剂的第一个性质,可实现对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的优先吸附而使其它组分得以提纯;利用吸附剂的第二个性质,可实现吸附剂在低温、高压下吸附而在高温、低压下解吸再生,从而构成吸附剂的吸附与再生循环,达到连续分离气体的目的。 吸附剂: 工业PSA-H2装置所选用的吸附剂都是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固体颗粒,主要有:活性氧化铝类、活性炭类、硅胶类和分子筛类吸附剂;另外还有针对某种组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特殊吸附材料,如CO专用吸附剂和碳分子筛等。吸附剂最重要的物理特征包括孔容积、孔径分布、表面积和表面性质等。不同的吸附剂由于有不同的孔隙大小分布、不同的比表面积和不同的表面性质,因而对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 吸附剂对各种气体的吸附性能主要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吸附等温线和动态下的穿透曲线来评价的。优良的吸附性能和较大的吸附容量是实现吸附分离的基本条件。 同时,要在工业上实现有效的分离,还必须考虑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分离系数应尽可能大。所谓分离系数是指:在达到吸附平衡时,(弱吸附组分在吸附床死空间中残

PSA变压吸附制氮原理资料

制氮机 制氮机,是指以空气为原料,利用物理方法将其中的氧和氮分离而获得氮气的设备。 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即深冷空分法、分子筛空分法(PSA)和膜空分法,工业上应用的制氮机,可以分为三种。 制氮机是按变压吸附技术设计、制造的氮气设备。制氮机以优质进口碳分子筛(CMS)为吸附剂,采用常温下变压吸附原理(PSA)分离空气制取高纯度的氮气。通常使用两吸附塔并联,由进口PLC控制进口气动阀自动运行,交替进行加压吸附和解压再生,完成氮氧分离,获得所需高纯度的氮气。 中文名制氮机 含义制取氮气的机械组合 工作原理利用碳分子筛的吸附特性 主要分类深冷空分,膜空分,碳分子筛空分、 1工作原理 1. ? PSA变压吸附制氮原理 2. ?深冷空分制氮原理 3. ?膜空分制氮原理 2主要分类 1. ?深冷空分制氮 2. ?分子筛空分制氮 3. ?膜空分制氮 3设备特点 4系统用途 5技术参数 工作原理 PSA变压吸附制氮原理 碳分子筛可以同时吸附空气中的氧和氮,其吸附量也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而且在同一压力下氧和氮的平衡吸附量无明显的差异。因而,仅凭压力的变化很难完成氧和氮的有效分离。如果进一步考虑吸附速度的话,就能将氧和氮的吸附特性有效地区分开来。氧分子直径比氮分子小,因而扩散速度比氮快数百倍,故碳分子筛吸附氧的速度也很快,吸附约1分钟就达到90%以上;而此时氮的吸附量仅有5%左右,所以此时吸附的大体上都是氧气,而剩下的大体上都是氮气。这样,如果将吸附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的话,就可以将氧和氮初步分离开来,也就是说,吸附和解吸是靠压力差来实现的,压力升高时吸附,压力下降时解吸。而区分氧和氮是靠两者被吸附的速度差,通过控制吸附时间来实现的,将时间控制的很短,氧已充分吸附,而氮还未来得及吸附,就停止了吸附过程。因而变压吸附制氮要有压力的变化,也要将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

第十四章色谱法分离原理

第十四章色谱法分离原理 一.教学内容 1.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2.色谱分离的理论基础 3.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1.塔板理论,包括流出曲线方程、理论塔板数(n)及有效理论塔板数 (n e f f)和塔板高度(H)及有效塔板高度(H e f f)的计算 2.速率理论方程 3.分离度和基本分离方程 三.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 2.掌握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峰)所代表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确含义 3.能够利用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方程判断影响色谱分离各种实验因素 4.学会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四.学时安排4学时 第一节概述 色谱法早在1903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他在研究植物叶的色素成分时,将植物叶子的萃取物倒入填有碳酸钙的直立玻璃管内,然后加入石油醚使其自由流下,结果色素

中各组分互相分离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谱带。这种方法因此得名为色谱法。以后此法逐渐应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色谱”二字虽已失去原来的含义.但仍被人们沿用至今。 在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或不锈钢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装有固定相的管子(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色谱柱。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从不同角度,可将色谱法分类如下: 1.按两相状态分类 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G C) 根据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还是固定液(附着在惰性载体上的 一薄层有机化合物液体),又可分为气固色谱(G S C)和气液色谱(GL C)。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 同理液相色谱亦可分为液固色谱(L SC)和液液色谱(L LC)。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F C)。随着色谱工作的发展,通过化学反应将固定液键合到载体表面,这种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CB PC). 2.按分离机理分类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 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分配色谱法。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

变压吸附设计说明

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年聚氯乙烯 变压吸附装置 (工程号:KY9304) 工艺设计说明书 设计阶段:施工图 图号:KY9304-30-01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规划设计院 中国天津 2009年06月

编制:方玉云09.6 校核:陶建设09.6 审核:许淑萍09.6

目录 1概述 (6) 1.1设计概况 (6) 1.2原料、产品及副产品 (7) 1.3公用工程参数及消耗量 (9) 1.4 生产制度和劳动定员 (10) 2 工艺 (12) 2.1 概述 (12) 2.2工艺原理 (12) 2.3工艺流程叙述 (13) 2.4设备选型说明 (14) 2.5能源利用 (14) 2.6主要控制指标 (15) 2.7装置布置 (16) 2.8吸附剂的装填及数量 (18) 2.9消耗定额 (18) 3管道设计 (20) 3.1概述 (20) 3.2变压吸附装置工艺管道特性 (20) 3.3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 (20)

3.4管道及管道器材的选用 (21) 3.5吸附剂装填注意事项 (22) 3.6管道施工及验收 (22) 3.7管架设计 (24) 3.8静电接地与跨接 (24) 3.9程控阀安装方向 (24) 4防腐设计 (26) 4.1设计范围 (26) 4.2涂料选型 (26) 4.3施工要求 (26) 5绝热设计 (28) 5.1概述 (28) 5.2施工要求 (28)

1概述 1.1设计概况 1.1.1设计依据 1.1.1.1内蒙宜化(甲方)与四川开元科技有限公司(乙方)签订的《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年聚氯乙烯变压吸附装置》合同及技术附件; 1.1.1.2业主提供的气象、水文及地质概况、布置区域等设计基础资料。 1.1.2设计原则 1.1. 2.1采用先进、可靠的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技术方案力求新近可靠,既要体现技术先进的优势,又要切实解决好工程放大和工程配套问题。 1.1. 2.2贯彻“五化”(一体化、露天化、轻型化、社会化、国产化)原则。 1.1. 2.3依托工厂现有设施,充分发掘工厂潜力,以节省投资,缩短建设周期,创造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 2.4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设计规范、规定及标准。 1.1. 2.5本装置的原料及产品为易燃易爆物质,在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及有关部委关于消防、环保、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有关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 1.1.3设计范围及设计分工 1.1.3.1装置界区划分

CO-H2分离变压吸附工艺方案

PSA净化项目 初步方案 附件1 装置设计要求 1.1 技术条件及规格 1.1.1 原料气条件 CO 理论含量为30.5%(此时H 含量为68.31%,其它组份的百分比同上表)。 2 流量:79200Nm3/h(CO含量为30.5%即理论含量时,装置所需的原料气量)压力:3.2 MPag 温度:40℃ 1.1.2 CO产品气 压力:0.005~0.02 MPag 温度:40℃ 产品气 1.1.3 H 2 压力:3.0MPag 温度:40℃ 1.2 装置工艺流程与物料平衡

图1 变压吸附提纯CO/H 2 流程框图 物流说明:1-原料气,2-CO产品气,3-氢气产品气, 4-PSA-CO吸附尾气,5-解吸废气,6-CO置换气 附件3 装置工艺流程描述 3.1工艺流程简述 本设计方案拟采用变压吸附(PSA)气体分离技术从原料气中分离提纯CO 和H 2 。整个工艺过程分为三个工序,即原料气预处理工序、变压吸附提纯CO工 序(PSA-CO)、变压吸附提纯氢气工序(PSA-H 2 )。 经过低温甲醇洗脱硫脱碳后的原料气,首先通过预处理将其中的重组分杂质 脱除,然后送入PSA-CO工序分离提纯得到CO产品气,PSA-CO吸附尾气送入PSA-H 2 工序,在PSA-H 2工序得到H 2 产品气。 流程框图见图1。 3.1.1预处理工序 经过低温甲醇洗脱硫脱碳后的原料气首先进入预处理工序。 预处理工序的目的是将经过低温甲醇洗后的原料气中的甲醇等重组分杂质脱除,保护PSA-CO工序吸附剂。 3.1.2变压吸附提纯CO工序(PSA-CO) PSA-CO工序的作用是使CO进一步与其它组份如H 2、N 2 等杂质组份分离,得 到CO产品。来自预处理工序的原料气,进入PSA-CO吸附塔,吸附尾气从塔顶流入PSA-H 2 工序。经过一定循环步骤后,吸附塔内合格的CO通过逆向放压和抽真空方式排出吸附塔,进入CO产品气缓冲罐。 为了保证CO产品的连续性,PSA-CO装置由18个吸附塔组成,任何时刻均有

分离技术-

1、列举一个给你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益处,而且是得益于分离科学的事例。分析解决这个分离问题时可采用哪几种分离方法,这些分离方法分别依据分离物质的那些性质。 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研制出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从中医文献中得到的启发,用现代化学方法提取的,请通过查阅资料说明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都有哪些具体的实施方法。 3、了解国内纯净水生产的主要分离技术是什么,该技术掉了原水中的哪些物质(写出详细工艺流程)。 4、活性炭和碳纳米管是否有可能用来做固相萃取的填料?如果可以,你认为它们对溶质的保留机理会是一样的吗? 5、固体样品的溶剂萃取方法有哪几种,从原理、设备及复杂程度、适用物质对象和样品、萃取效果等方面总结各方法的特点。 1答:海水的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Membrane Separation,MS) 是利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薄膜作为分离介质,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药材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技术。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纳滤、超滤和反渗透等。 2答: 1.经典的提取分离方法传统中草药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两种。溶剂提取法有浸渍法、渗源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等。分离纯化方法有,系统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举取法、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结晶法、分馏法等。 2.现代提取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膜分离技术、超微粉碎技术、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分子蒸馏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该技术是80年代引入中国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其原理是以一种超临界流体在高于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目标物中萃取有效成分,当恢复到常压常温时,溶解在流体中成分立即以溶于吸收液的

吸附与交换的基本原理

第六讲吸附与离子交换6学时 一、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的问题 1、什么是吸附过程? 2、吸附的类型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3、常用的吸附剂种类有哪些? 4、什么是吸附等温线?其意义何在? 5、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6、什么是亲和吸附?其特点有哪些? 7、常用的吸附单元操作有哪些方式? 8、什么是离子交换? 9、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其主要的理化性质有哪些? 10、离子交换的机理是什么? 11、什么是离子交换的选择性?其选择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12、基本的离子交换操作是怎样的? 13、如何利用离子交换法分离蛋白质? 二、什么是吸附?(Adsorption) 1、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2、吸附过程通常包括:待分离料液与吸附剂混合、吸附质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料液流出、吸附质解吸回收等四个过程。 三、常见的吸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1、物理吸附:吸附作用力为分子间引力、无选择性、无需高活化能、吸附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吸附和解吸附速度通常较快。 2、化学吸附:吸附作用力为化学键合力,需要高活化能、只能以单分子层吸附,选择性强、吸附和解吸附速度较慢。 四、常用吸附剂种类 吸附剂通常应具备以下特征:对被分离的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机械强度高、再生容易、性能稳定、价格低廉。 1、活性炭:是非极性吸附剂,因此在水中吸附能力大于有机溶剂中的吸附能力针对不同的物质,活性炭的吸附规律遵循以下规律: (1)对极性基团多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极性基团少的化合物 (2)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大于脂肪族化合物; (3)对相对分子量大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 (4)pH值的影响碱性中性吸附酸性洗脱; 酸性中性吸附碱性洗脱; (5)温度未平衡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2、大孔网状吸附剂 特点:脱色去臭效果理想;对有机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物化性质稳定;机械强度好;吸附速度快;解吸、再生容易。 但价格昂贵,吸附效果易受流速以及溶质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大孔网状吸附树脂的种类:

变压吸附流程说明

变压吸附流程说明 4.1工艺过程简述 本装置VPSA过程,以一个吸附塔T0101A为例,简述如下: a. 吸附过程(A) 压力为1.7~1.9Mpa的变换气自装置外来,首先进入原料气气水分离器中分离掉其中夹带的液滴,经FIRQ-0101计量后进入VPSA系统。 打开程控阀KS0101A、KS0102A,变换气自塔底进入T0101A (同时有2个吸附塔处 于吸附状态)内。在多种吸附剂的依次选择吸附下,其中的H 2O、CO 2 等组分被吸附下来, 未被吸附的氢氮气及一氧化碳等从塔顶流出,经压力调节系统PICA-0101稳压该工序。 当被吸附杂质的传质区前沿(称为吸附前沿)到达床层出口预留段时,关掉该吸附塔的原料气进料阀和产品气出口阀,停止吸附。吸附床开始转入再生过程。 b. 顺放-1过程(P1) 这是在吸附过程结束后,吸附塔内的气体与产品气非常接近,打开程控阀KS0103A、KS0110,缓慢打开随动调节阀HV0102顺着吸附方向将吸附塔内的气体流向产品气管道的过程,该过程不仅回收了吸附塔内有效气体,同时也降低了吸附塔内压力,相当于增加一次均压降。 c.均压降压过程(1D~10D) 这是在顺放-1过程结束后,顺着吸附方向将塔内的较高压力的氢氮气放入其它已完成再生的较低压力吸附塔或到均压罐的过程,该过程不仅是降压过程,更是回收床层死空间有效气体的过程,本流程共包括10次均压降压过程以保证有效气体的充分回收。 d.顺放-2过程(P2) 这是在均压降过程结束后,打开程控阀KS0106a,KS0114顺着吸附方向,将吸附塔内含量较高的有效气体放入煤气气柜的过程,该过程充分回收了吸附塔内有效气体,不仅降低工厂消耗,而且对工厂系统物料平衡和动力平衡有利。 E.逆放过程(D)

变压吸附PSA制氮机工作原理

变压吸附(PSA)制氮机工作原理 1.概述 变压吸附法属于物理方法净化气体,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的吸附特性使气体净化、变压吸附的操作循环是在二个不同压力条件下进行,在高压下吸附混合气体中的杂质,低压下解吸,这中间没有温度变化,因此过程不需要热量,与其它需要供热的方法相比设备装置比较简单,但变压吸附的缺点是放空与吹净时有效气体的损失大. 2.变压吸附制氮装置工作原理 变压吸附制氮装置,是一种新型的空气分离设备,以压缩空气为原料,碳分子筛为吸附剂,采用变压吸附流程,在常温低压下,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碳分子筛中的扩散速率不同,把氧气和氮气加以分离. 3.工艺流程 变压吸了会制氮装置工艺流程是用在常温下变压吸附法.变压吸附为无热源的吸附分离过程,碳分子筛对吸附组分(主要是氧分子)的吸附容量因其分压升高而增加,因其分压的下降而减少.这样,碳分子筛在加压时吸附,减压时解吸,放出被吸附的部分,使碳分子筛再生,形成循环操作. 变压吸附过程,循环过程包括:吸附、均压、降压、释放、冲洗、然后再充压、吸 变压吸附制氮装置工艺流程图 工作原理 空压机产生高压空气(0.6MPa-0.8MPa)经过空气储气罐缓冲—→C级过滤器(主要过滤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冷干机干燥除水—→T级过滤器(主要过滤压缩空气中的水和油)—→A级过滤

器(主要过滤压缩空气中的油)—→活性碳过滤器(过滤油)—→吸附塔1(进入吸附塔的压缩空气是经PLC编程器控制1、2、3、4、5、6、7、8、9气动阀的关、闭来实现气体的流向、吸附塔的加压吸附、减压解吸的过程)—→吸附塔2—→氮气储气罐—→流量计—→仓房

变压吸附技术浅析

变压吸附技术浅析 摘要介绍变压吸附技术,以及其的广泛应用、工艺改进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艺改进;有机气体 变压吸附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气体分离技术。步入90年代后,在世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国际环境下,变压吸附技术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已成为现代工业中较为重要的气体分离及净化方法。目前有数千套变压吸附装置在世界各地运行,用于各类气体的分离、提纯和工业气体的净化。如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的分离与提纯,天然气、乙炔气体的净化,空气分离制氧气和制氮气,废气的综合利用等。如同所有的新兴技术一样,伴随着变压吸附分离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吸附材料性能的提和吸附工艺的不断创新,环保、节能和节约的优点愈显突出,变压吸附分离技术正在加速占领工业气体分离的市场。 1变压吸附介绍 1.1 变压吸附概念 变压吸附(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SA) 是一种很常用的分离或提纯气体混合物的工艺,其主要的工业应用包括: a) 气体干燥; b) 溶剂蒸汽回收; c) 空气分馏; d) 分离甲烷转化炉排放气和石油精炼尾气中的氢; e) 分离垃圾埯埋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f) 一氧化碳和氢的分离; g ) 异链烷烃分离; h) 酒精脱水。全世界大量的变压吸附操作单元应用于这些领域和其它一些领域。实际上,上述所列的a~ d 领域中,变压吸附已成为规定的分离工艺,并且适用范围很大,从个人医用的空气中 分离90% 的O2到甲烷转化炉排放气中分离99. 999%以上的氢均可适用。 变压吸附分离气体的概念比较简单。在一定的压力下,将一定组分的气体混合物和多微孔-中孔的固体吸附剂接触,吸附能力强的组分被选择性吸附在吸附剂上,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富集在吸附气中排出。然后降低压力,被吸附的组分从吸附剂中解吸出来,吸附剂得到再生,解吸气中富集了气体中吸附能力强的组分,一般解吸时没有外部加热。 这个概念定义有许多不同的术语。变压吸附过程是在高于大气压的压力下吸附,在常压下解吸。真空变压吸附( vacuum swing adsorption,VSA) 过程是常压下吸附,真空下解吸。压力-真空变压吸附( pressure-vacuum swing adsorption,PVSA) 过程是则利用了上两种过程的优点。虽然概念比较简单,变压吸附/ 真空变压吸附的应用却相当的复杂,因为它包括了多层柱的设计,在多层柱上完成一系列连续的非等温、非等压、非稳定的循环吸附操作,包括了吸附、解吸、冲洗等过程,以控制产品气纯度、回收率以及分离操作的最优化。 1.2变压吸附的基本原理 变压吸附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的吸附容量、吸附力、吸附速度随压的不同而有差异的特性,在吸附剂选择吸附的条件下,加压吸附混合物中的易吸附组分(通常是物理吸附) ,当吸附床减压时,解吸这些吸附组分,从而使吸附剂再生。 1.3变压吸附的优点 1) 能耗低。它只在增压时消耗功,而且工作压力较低。真空解吸流程采用鼓风机 就可以增压。吸附剂再生不需要加热,只需消耗真空泵不大的功。制氧电耗0. 41kWh/

变压吸附工作基本原理

变压吸附(PSA)法基本工作原理

吸附的基本概念和吸附剂 一、吸附的定义 当气体分子运动到固体表面上时,由于固体表面原子剩余引力的作用,气体中的一些分子便会暂时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些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浓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相反,固体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返回气体相的过程称为解吸或脱附。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形成的吸附层,称为吸附相。吸附相的密度比一般气体的密度大得多,有可能接近液体密度。当气体是混合物时,由于固体表面对不同气体分子的引力差异,使吸附相的组成与气相组成不同,这种气相与吸附相在密度上和组成上的差别构成了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基础。 吸附物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伴随吸附过程所释放的热量叫吸附热,解吸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叫解吸热。气体混合物的吸附热是吸附质的冷凝热和润湿热之和。不同的吸附剂对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热均不相同。 按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引力场的性质,吸附可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即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反应的吸附。在化学吸附中,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将发生反应生成表面络合物,其吸附热接近化学反应热。化学吸附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才能进行。通常条件下,化学吸附的吸附或解吸速度都要比物理吸附慢。石灰石吸附氯气,沸石吸附乙烯都是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ais)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所引起的,此力也叫作范德华力。由于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其内部分子不同,存在剩余的表面自由力场,当气体分子碰到固体表面时,其中一部分就被吸附,并释放出吸附热。在被吸附的分子中,只有当其热运动的动能足以克服吸附剂引力场的位能时才能重新回到气相,所以在与气体接触的固体表面上总是保留着许多被吸附的分子。由于分子间的引力所引起的吸附,其吸附热较低,接近吸附质的汽化热或冷凝热,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较快。被吸附气体也较容易地从固体表面解吸出来,所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变压吸附过程系纯物理吸附,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发生。本工艺为物理吸附。 二、吸附剂 1.吸附剂的种类 工业上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分子筛等,另外还有针对某种组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吸附材料。气体吸附分离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吸附剂的性能,因此选择吸附剂是确定吸附操作的首要问题。 硅胶是一种坚硬、无定形链状和网状结构的硅酸聚合物颗粒,分子式为SiO2.nH2O,为一种亲水性的极性吸附剂。它是用硫酸处理硅酸钠的水溶液,生成凝胶,并将其水洗除去硫酸钠后经干燥,便得到玻璃状的硅胶,它主要用于干燥、气体混合物及石油组分的分离等。工业上用的硅胶分成粗孔和细孔两种。粗孔硅胶在相对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吸附量可达吸附剂重量的80%以上,而在低湿度条件下,吸附量大大低于细孔硅胶。 活性氧化铝是由铝的水合物加热脱水制成,它的性质取决于最初氢氧化物的结构状态,一般都不是纯粹的Al2O3,而是部分水合无定形的多孔结构物质,其中不仅有无定形的凝胶,还有氢氧化物的晶体。由于它的毛细孔通道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故又称活性氧化铝。它对水有较强的亲和力,是一种对微量水深度干燥用的吸附剂。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它的干燥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