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术论文模板

学术论文模板

学术论文模板
学术论文模板

学术论文模板

篇一:学术论文格式模板一、学术论文格式要求(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000字。(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关键词后请列出作者的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的登记号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表;标题体例标题级别字体字号格式说明一级标题三号标宋居中题目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四号仿宋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内容字体字号格式说明图题五号宋体排图下,居中,单占行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小五号宋体排图题下,居中,接排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五号黑体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小五号宋体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图文/表文小五号宋体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1)著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2)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请用五黑字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简介字体五宋,100字以内,包括姓名、参加的全国性学会名称、中

国科协个人会员登记号、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论文格式基本要求:一、限在“CSSCI检索期刊2003”、“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刊物,非杂志类)北大2004版”期刊发表的论文格式(一)基本要求 1、用WORD等文本编辑5000字为宜,并附100-200字的内容摘要,3-8个关键词,标题、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必须翻译成英文;内容摘要的写作应力求简明扼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摘要的写作应避免出现“本文论述了……对……有重要意义”之类的用语。 2、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般每篇可选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识。 3、稿件内容观点鲜明、选题新颖、逻辑严密、下笔有据、论证充分、结合实际、深人浅出、文字通顺、言简意赅。(二)标题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文章标题及作者姓名单位均须翻译成英文。(三)注明投稿日期是指您投稿的日期。示例:收稿日期:2004-02-18 (四)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或“[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示例: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2004BJL001)(五)作者简介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等作出介绍,其前以“作者简介:”作为标识。一般排在篇首页地脚,置于投稿日期(或基金项目)之后。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简介:”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示例:作者简介:张三(1960-),男,汉族,福建厦门人,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六)正文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与注号区别。文中应做到不背题,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著录的条目以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在文末。

其格式为: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示例:[1]周振甫。周易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1。[2]陈崧。五四前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1992。[4]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示例:[5]何龄修。读顾诚《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所,1998,(3):16717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示例:[6]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示例:[7]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八)论文末尾请注名:作者的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手机、小灵通、宅电)、电子信箱等。(九)来稿必复。文责自付(不含我们代写的论文)。(十)请您遵守出版法规,千万不要一稿多投。

二、限在大专学报、本科学报发表的论文格式请参照《一、限在“CSSCI检索期刊2003”、“北大2004版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刊物,非杂志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格式》的相关要求,只是“标题、作者、摘要和关键词”不需要翻译成英文。三、限在省级、国家级杂志、“北大2004版中文核心期刊(杂志类)”发表的论文格式(一)基本要求 1、论文请用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编辑以3500-4500字为宜(两个版面)。 2、稿件内容力求观点鲜明、选题新颖、逻辑严密、下笔有据、论证充分、结合实际、深人浅出、文字通顺、言简意赅。(二)标题标题应简明、具体,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三)作者简介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等作出介绍,其前以“作者简介:”作为标识。示例:作者简介:张三(1960-),男,汉族,福建厦门人,厦门大学会计系副教授,博士。(四)正

文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 1、(1)、1);不宜用①,以与注号区别。文中应做到不背题,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五)论文末尾请注名:作者的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手机、小灵通、宅电)、电子信箱等。篇二:标准学术论文格式模板家庭融入环境的——数字家庭终端和环境的关系工业设计朱隽玮指导教师杨文庆【摘要】数字家庭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方便、安全、智能化、舒适的数字化生活。数字家庭产业的发展是关系到国民生活信息化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数字家庭建设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也是一项关系信息化建设前途的战略任务。本设计所指的数字家庭的解决方案立足于近二、三年内可实现的终端产品。主要包括四件产品:家庭网关(数字家庭的控制中心)、与之相配的蓝牙手柄(可打蓝牙电话)、机顶盒、机顶盒遥控器(可用作游戏手柄),同时还有个附属的无限摄像头。除了对终端本身的功能和家电功能方面的考虑,还因涉及到进入普通家庭的产品能否和原先的家庭环境有着一定的融合性,而不是以一个孤立在外的高科技产品的形象存在。这样就要求产品的平民化和生活化,也就是说,最终体现在终端产品上的数字家庭概念能更快地融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它和家庭的环境也能更快地融合。【关键词】环境终端平民化【Abstract】(略)【Keywords】(略) 1引言 1.1数字家庭的概念数字家庭是信息产业向消费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侧重技术的应用,强调信息和控制的信息化。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数字家庭应该是一种数字化生活,产品、消费和娱乐数字化。当然,要成功组建数字家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类数字家庭设备齐全只是基础,还要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也就是说要让各个不同设备以及不同厂商的产品间实现兼容和互联,才是最关键的。 1.2数字家庭网络技术(略) 1.3我国的数字家庭现状(略) 1.4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数字家庭网络是计算机、数字家电和移动信息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无缝协作,在家庭环境中共享数字媒体内容,并提供集成的话音、数据、多媒体应用,提供自动控制与远程管理等功能,达到信息在家庭内部网络的共享及与外部公网的充分流通和共享。从运营商角度可以看出,家庭网络是传统电信网络延伸入家庭的部分,是电信多业务运营和管理的桥头堡。利用家庭网络,延续和保证传统电信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