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地理上册期终复习知识点总结1

初二地理上册期终复习知识点总结1

初二地理上册期终复习知识点总结1
初二地理上册期终复习知识点总结1

初二地理上册期终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国土与居民

第1课中国的疆域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疆域:①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 度,长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度,长约5000千米;②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上疆界22000多千米。

3、濒临海洋:①四海一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②内海:渤海、琼州海峡。③海岸线及岛屿:海岸线长约18000多千米,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4、领土四至: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5、邻国:陆上临国共有14个,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为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4、位置的优越性:①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南北跨纬度很广,气候差异大、类型多,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②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沿海多优良海港,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临国发展边境贸易。

第2课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2、省级行政区: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

区。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记住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北京市京北京;

天津市津天津;上海市沪上海;重庆市渝重庆;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银川;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四川省川或蜀成都;甘肃省甘或陇兰州;

贵州省贵或黔贵阳;陕西省陕或秦西安;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安徽省皖合肥;浙江省浙杭州;

山东省鲁济南;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山西省晋太原;

湖南省湘长沙;广东省粤广州;海南省琼海口;河北省冀石家庄;

辽宁省辽沈阳;吉林省吉长春;黑龙江省黑哈尔滨;青海省青西宁;

江苏省苏南京;台湾省台台北。

第3课众多的人口

1、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原因:东部地区多平原和丘陵,气候湿润多雨,交通便利,所以人口稠密。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生产力低,所以人口稀少。

2、人口问题:①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困难、资源短缺、失业严重、环境恶化等。③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我国人口总数12、95亿。

第4课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9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2、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

3、民族政策: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

第1课地形地势特征

1、地形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同时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沟通了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宜建大型水电站。但在阶梯交界处也给东西交通带来不便。

第2课地形分布

1、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山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

2、四大高原及各自特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大部分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其中山间小盆地(或称坝子)是当地主要农耕区)。

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6、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3课气温和降水

1、气温分布:①冬季分布特点:总体上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②夏季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③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

④1月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2、降水分布:①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②时间分布: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大。③干湿地区: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四类: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800MM、400MM、200MM。

第4课气候的基本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两类季风:冬、夏季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季风区降水多,非风季风区降水少。

2、大陆性气候显著: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3、气候复杂多样:①东部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第5课长江

1、概况:发源地唐古拉山脉,流经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流经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划分地点:宜昌和湖口。注入海洋东海、长度6300千米。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2、①水能宝库:水能集中在上游河段,著名水电站有葛洲坝、三峡、二滩。

②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③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为首要目标,兼有发电、航行、灌溉等多种功能。

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主要是裁弯取直。

第6课黄河

概况:①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九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形区。注入渤海。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②知道主要支流:汾河、渭河、泾河。知道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具体位置。③我国第二长河(流量先天不足)。

2、黄河的治理:

②中游:(河口—旧孟津)忧患:表现:大量泥沙入河,含沙量大增。成因: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③下游:(旧孟津—入海口)忧患:表现:地上河,洪水泛难,断流。成因:大量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河流流量减少。治理措施:加固大堤,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3、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4、“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第三单元自然资源

第1课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自然界中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常见的有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其中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其它的四类为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

第2课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①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②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最大。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③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分布:耕地分布:东部季风区;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草地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北内陆地区。林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④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等。⑤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并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确定为基本国策。

第3课水资源

我国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分布特征: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东南多,西北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华北地区:地多水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3、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问题一: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解决方案:跨流域调水;问题二:如何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解决方案:修建水库;问题三:如何解决浪费和污染严重?解决方案: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

第1课农业的分布

1、农业概况: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农业的四大部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种植业分布:在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南方:耕地类型:水田。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油菜、甘蔗。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或三熟。

北方:耕地类型:旱地。粮食作物——小麦。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3、林业的分布:三大林区:东北林区、东南林区、西南林区。

4、牧业的分布:天然草场广布,分布有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著名畜种分别是: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西藏牦牛、藏山羊、藏绵羊,新疆细毛羊。

5、渔业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四大海洋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我国最大渔场是位于东海的舟山渔场。

第2课农业的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我国农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除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外,农业生产还要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生产习惯、国家政策、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

建设农业基地: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九大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地区、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五大商品棉基地:华北平原、长江下游平原、淮北、江汉平原、新疆南部。

走现代农业之路: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高效农业。同时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等。

第3课工业的分布

1、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重工业是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3、我国工业分布呈现出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基本形成了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两大工业地带。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为主)、京津唐工业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第4课工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①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重大;2.成本中用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所占比例大;3.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4、此外能源、原材料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②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③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第5课交通运输网

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枢纽有:北京、郑州、兰州、株洲、徐州。铁路干线:东西干线有: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南北干线)京哈—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火车)、公路运输(汽车)、水运(船舶)、航空运输(飞机)、管道运输。

3、分布:东部铁路网、公路网密度大,西部铁路网、公路网密度小;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4、水上运输:包括内河航运和海洋运输;内河航运:长江、珠江、松花江、京杭运河地位重要;内河干流航线多沿东西方向延伸,支流航线多沿南北方向延

伸;南方的内河通航能力比北方大。海洋运输:沿海航线有北方航线(上海、大连为中心)、南方航线(广州、香港为中心)。

5、航空运输:主要国际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香港。

第6课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不大的用航空运输(飞机);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用公路运输(汽车)、远程用铁路运输(火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用铁路运输(火车)或水运(船舶)。

第7课丰富多彩的文化

1、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北方民居:院落开阔(地形平坦),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墙厚窗小(冬季低温,保温)。南方民居:院落较小(地形复杂),墙薄窗大(夏季高温,散热),屋顶坡度大(降水多,便于雨水流泻)。傣家竹楼:下层架空,上层住人(炎热,潮湿)。陕北窑洞:(气候干燥,冬季低温)。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北方吃面食(种小麦);南方吃米饭(种水稻);新疆等地以肉奶为主(牧区);北方饮暖性的红茶和花茶(低温);南方饮绿茶(炎热)。服饰与地理环境:服饰的款式、面料、色彩和衣着的季节更换等均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举例:藏袍(气温日较差很大);蒙古族毛皮服饰(牧区)。

2、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黎族—竹竿舞;傣族—泼水节;汉族—赶庙会、扭秧歌、舞狮子、赛龙舟。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长城、北京故宫、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承德避暑山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皖南古村落、黄山、泰山等。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纬线的特点: ?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初二学生期中考试总结(新版)

初二学生期中考试总结(新版) Through the summary, we can 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past work situation, and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 工作总结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775

初二学生期中考试总结(新版) 这次期中考试,虽然我的各科成绩都靠的不错,但是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平时上课期间所学的知识还不能完全掌握,忘记的比较快,越是简单的题目反而自己越容易做错。 我学习时,没有及时做好复习巩固。每次上完课,就不在想着去学习只想着玩,想着好好休息一会。但我忘记了在课堂上,就算我再怎么认真,当时间一长也容易忘记。所有的重点知识,都需要经常温习,不能因为自己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就不去复习,有时候看着题目自己会做,但是到了真正考试时却只有大概印象,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平时练习不够,我应该及时利用时间练习,不需要老师每次来催促。主动学习能力不强,在以后学习中我应该自己主动去学,而

不是老师推着前进。老师有老师的任务,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我就应该抓住时间,自己做好复习,自己主动练习一些题目加深印象。 在考试中,我发现,自己也犯了一些常见的错误,比如有些题目是以前做过的类型,但是这次却依然犯错,没有好好总结这些问题,对于这些自己经常犯错的题目我也没有做好计划学习,在以后学习或者考试中,经常出错的提目也需要做好标记把他们统计起来,平时没事时就拿出来看一看,同时分析自己没有掌握的原因,多练习,多做。 做题目不够细心,经常犯粗心的毛病,这次考试有好几个非常容易的题目因为自己粗心大意做错了,尤其是我错的地方还是最简单的计算问题,这些都是自己在看题目的时候没有认真看清楚,往往没有抓住具体要解决的是什么。反而按习惯去答题,这样很不对,需要改,以后我不会在犯同样的问题了。 在各科考试中,我的数学成绩最低,考的也最差,我平时对于数学所花的时间不够,练习不多,今后学习,必须要侧重于数学,我如果不及时把数学成绩提升上来,就会出现偏科现象。这也是自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区域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 降水区界线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 地势或地形 级阶梯界线吻合 气温、降水(或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 气候)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 月 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 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 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 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 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

1. 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 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节水农业严重等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 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人教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八下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下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①气温差异(纬度位置):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①降水差异(海陆位置):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 降水越来越少 ..。 ....;①地势差异(地势):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①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①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①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食;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①1月0①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①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①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①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①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①北方地区与南 二、四大地理区域

4.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①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②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③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⑴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⑵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⑶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以及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主导因素是地形..。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黑土地 黄土地 1.地理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东北和华北平原以长城为界) 3.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有结冰期) 4.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自然条件: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主要粮食作物:①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②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8.自然灾害:①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②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起到缓解作用);发展节水农业(必经之路)。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组成: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4.气候类型: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5.这里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熟的需要。所以,这里的人 注: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

初二学生期末总结200字

初二学生期末总结200字 【初二学生期末总结200字篇一】 初二上半学期即将结束,离中考更近一步了。这学期似乎没什么进步反而好像又退步了。连我自己也感觉到了。刚开始接触物理的时候似乎不怎么入门,后来经过同学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而好了一点,现在也只能靠自己努力与最后的冲刺了。 数学一直是我闯不过的关卡,幸亏有于老师的帮忙才能到金老师那里去补课。这时我才恢复了自信,相信自己。我也自信我能征服数学,我能行! 英语、语文一般都是我比较得意的科目可是这个学期也没见怎么冒过尖。有人说:小乔英语很好的,文笔也不错的。是啊,那更应该向人们证明我英语很好,文笔很不错。说到文笔,就想到以前没事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写写日记、写写作文和看书了。现在也一样,喜欢做这些事。 在宿舍中,我与同学友好相处,尊敬宿管老师这时不可否认的,自理能力强,不需要别人催促就能主动完成。在家里,尊敬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与妈妈沟通,倾吐自己的心境与想法。关心家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方面,我还是保持我以前一贯的方式对待别人。长辈递物双手接,见到长辈打招呼,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学校做好应该做的值日生以及各司其职的工作。希望在初二的下个学期进步,进

步得明显。 【初二学生期末总结200字篇二】 总是听几个同学说:真不知道我初二时怎么过的,太快了,比起初一来,真是觉得初二无聊了,没趣了的确,时间真是过得好快,这不,初二上半学期马上又要结束了。每每听过那句话,似乎送是在叹息之余。真的是时间溜得太快了吗?很多人都这么觉得。初二,新增了一门物理,加上其他科目难度也增加了,学习量、作业量都多了,时间变得充实、忙碌、不够用自然觉得好像什么都没有做,是麻木掉了吗?然而每天都是那么充实,那么忙碌。 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 本学期,我数学一直很不好,这一点,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曾经,我一度认为,数学不好不就是我的专利吗?再怎么样,也不会好到哪去吧。于是,我对数学渐渐丧失了信心。但是,再想想其他科目,都是挺好的,难道,我就甘愿被这魔鬼摆布吗?我就甘愿被一脚拉下水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吗?不,我不愿意。我要把魔鬼变天使,我要把数学成绩拉上去!尽管多少次下来,成绩还是不怎么尽人意,但似乎有点上去了,其实,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我要一点点地上去,就像蜗牛一样,虽然路途会比较遥远、比较艰辛,相信蜗牛一定会成功的。如是像物理等我学的还不错的科目,我会好好再努力,再提高。认真听讲,认真学习,认真

(完整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 章节 教学内容 七年级 导言 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地理的意义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第三节地图 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面积大

小及分布特点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及原因;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著名山系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天气的含义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气温的变化规律;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及其主要形式;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变化规律;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数量及增长趋势;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六种主要语言及其主要使用地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地区分布特点;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范围;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文环境 亚洲在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人文环境特点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19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初中地理知识点超全总结复习资料(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超全总结复习资料 初一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与黄海。 (2)地形:以平原与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与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与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与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 ⑴1 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初二学生期末总结

初二学生期末总结 导语:随着期考的结束,这个学期也就基本上结束了。至于我的得与失,则需要再这里好好地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学生期末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初二学生期末总结我担任初二三班的班主任。对我来说,这一年是比较累的一年,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践行课堂改革,然而一切的付出都有收获。我将去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转变学习方式,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模式。 初二下半年,学校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课堂改革,学校上下决心很大,课改伊始,首先从形式上各班就开始了迅速的改变以便于课堂改革得以顺利进行。调座,分组,重置组长、班委等等。形式上的东西好办,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策略、学习方式上的改变。我不断学习其他学校和其他老师的经验,自己多思考,慢慢地转变了学生的独学思想,配以相应的评价方式,即使班里以前比较腼腆的孩子也渐渐适应了以展示为主的课堂和群学的学习方式。 二、未雨绸缪,及时对初二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做好防备,给学生以良性心理暗示。 初二开始,越来越多的学生踏入了青春期,我课余认真研读青少年心理书籍的,遇到别的班出现的状况会考虑如果

我遇到的话,应该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并及时在班里分析别班的事例,给学生们一好的心理暗示,所以本班在本学期较少发生打闹事故,也没有一例通过学校处理的严重事件。我曾在班里上过关于早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矛盾,青春期逆反心理等方面的主题班会。效果良好。 三、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 首先,我以身作则,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的,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其次,强调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多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道德方面的名言警句和实例,对学生加强自律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还有,加强小组长的培养,带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伴随课改的评价方式,班级文化的设计设有评比栏,每天更新,让学生保持竞争力。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四、加强后进生的转化 通过课改,发动所有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设置一帮一,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有进步的后进生多表扬,课余找他们谈心,多鼓励,先给他们树立信心,再想办法逐步转化他们的思想,进而提高成绩。本学期本班涌现出多名进步很大的后进生。 五、密切家校联系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上第3章) (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 “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登高望远 (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 地壳 、地幔 、 地核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 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 、1600E ) 赤道(00纬线)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最完整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 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6)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7)北方与南方、水田与旱地 (8)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3.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4.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和南 方地区:气候(气温、降水)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 二.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5.年降水量:400-800 毫米。 东北地区为主)一年一熟,长城以南(华北地区为主)两年三熟或6.作物熟制:长城以北( 一年两熟。 7.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8.耕地类型:旱地。 9.矿产资源:山西大同全国煤炭最多 10.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三.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被称为旅游天堂。 3.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4.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5.年降水量:800 毫米以上。 6.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 7.耕地类型:水田 四.西北地区 1.位置:位于长城--祁连山-- 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30﹪,四大地理区域面积最大。 3.民族:汉族约占全国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4.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 5.环境特征:干旱降水东向西减少 6.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7.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8.河流特点:河流稀少,且大多数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9.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为绿洲农业。 五.青藏地区 1.位置与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 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4.自然环境特征:高寒(海拔高) 5.珍惜动物:藏羚羊、雪豹、野驴 6.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7.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8.农业类型: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9.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10.民族和宗教:藏族的主要聚居区。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 11.宗教建筑:拉萨市的布达拉宫、西宁市塔尔寺。 第六章东北地区 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 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 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为主)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 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总结(全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 0 1 2 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初二期末个人总结

初二期末个人总结 导读:初二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回首着校园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欢笑,有悲伤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怎样写期末个人总结? 篇一:初二期末总结 紧张又急促的考试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反思和总结。对于初二这重要学期来说,一定要好好努力。这学期是一个重要过度。 自己很清楚,这次考试并不理想。回想我这一年的学习来说,没有多大的进步。语文这次题不是很难,但是,由于自己的基本功不扎实,知识没有记牢,有些很简单的问题也失分,实在不应该。英语也不难,但是有点马虎,失分了,与其他同学拉开距离。所以以后一定不能马虎,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后悔莫及。物理和数学相对简单一点,不过有些问题没弄清楚,也没来得及问老师。在考试时丢了分。至于历史之类的科目都是需要背记的东西,(如果没有考好,便是上课时没好好听讲,不知道重点在哪?虽背了很多,但大都不是重点,没有考。) 在考试时,不太相信自己,对于记忆模糊的,影响中是哪个,但是不相信自己,硬要选一个自己毫不知道的答案。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以至于失分严重。 当然,还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1:平时要养成认真的习惯,做题仔细,保证写一个就对一个。 2:课上认真,注意听重点。

3:课下不懂的,虚心请教同学老师。 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期末总结 初2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成为高一一班一员已半年多了。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 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协…我们不得不笑着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地球与宇宙(七年级上第3章)(一)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2)登高望远(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 【配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第一个提出“天圆地方”的国家是 (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埃及 2.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的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 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在当时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 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 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3.为什么海面上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 A.海水越来越深,淹没了船身 B.人的视力有限 C.海面是弯曲的弧面,船身先被遮住视线 D.人站得不够高 4.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实际行动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位著名的航海家是 (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迦玛 D.郑和 5.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是方形的 B.地球是个正球体 C.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D.地球是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二.填空题 6.地球的卫星照片大部分区域是_______色,这些地方是_______,其中黄色的区域是_______,白色的区域是_______。 7.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_______稍扁、_______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比两极方向的半径_______ (填“长”或“短”)2l千米左右. 8.地球的赤道半径是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万千米,极半径是_______千米.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最新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图5.5 1、 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本章重点图幅:图6.3、图6.6、图6.11、图6.13、图6.19、图6.20、图6.24、图6.25、图6.28、图6.29、图6.30、图6.32、图6.42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 (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河平原和淮河平原组成,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形成的。 4、黑土地和黄土地 (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a.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b.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2)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 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3)自然灾害: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初二学期总结800字

初二学期总结800字 紧张又急促的考试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反思和总结。对于初二这重要学期来说,一定要好好努力。这学期是一个重要过度。 自己很清楚,这次考试并不理想。回想我这一年的学习来说,没有多大的进步。语文这次题不是很难,但是,由于自己的基本功不扎实,知识没有记牢,有些很简单的问题也失分,实在不应该。英语也不难,但是有点马虎,失分了,与其他同学拉开距离。所以以后一定不能马虎,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后悔莫及。物理和数学相对简单一点,不过有些问题没弄清楚,也没来得及问老师。在考试时丢了分。至于历史之类的科目都是需要背记的东西,(如果没有考好,便是上课时没好好听讲,不知道重点在哪?虽背了很多,但大都不是重点,没有考。) 在考试时,不太相信自己,对于记忆模糊的,影响中是哪个,但是不相信自己,硬要选一个自己毫不知道的答案。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以至于失分严重。 当然,还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1:平时要养成认真的习惯,做题仔细,保证写一个就对一个。 2:课上认真,注意听重点。 3:课下不懂的,虚心请教同学老师。 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期末总结 初2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成为高一一班一员已半年多了。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