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上半年肿瘤领域指南和共识汇总(附链接)

2020上半年肿瘤领域指南和共识汇总(附链接)

2020上半年肿瘤领域指南和共识汇总(附链接)
2020上半年肿瘤领域指南和共识汇总(附链接)

2020上半年肿瘤领域指南和共识汇总(附链接)

2020年已过半,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上半年发布的肿瘤科指南和共识。以下精选20篇,供大家临床参考。

肺癌

NCCN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2020.V6)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与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 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NSCLC 指南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指南之一,其每年的更新均纳入当年的最新研究进展。2020年6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非小细胞肺癌指南2020年第6版。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20879

推荐阅读:划重点| 2020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更新要点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0版)

肺癌是我国的高发肿瘤,《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自2016年首次发布,至今已更新5版,秉承CSCO恶性肿瘤指南紧跟领域内国

际前沿进展、兼顾我国临床实践可及性的特点,本版《指南》综合考虑药物可及性、地区医疗经济差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范围,以及我国医保报销政策等因素,同时重点参考包括我国研究者参与或主导的国际临床研究和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药物,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助力我国肺癌临床诊疗策略的优化与进步。

推荐阅读:一文盘点:2020 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及相关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对规范防治措施、提高中国肺癌诊治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给各级临床医师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意见,中华医学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整合近年来肺癌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新进展,并同时考虑中国的实际国情和诊治的可及性,结合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制定了中国肺癌临床诊疗指南,旨在为专业的各级临床医师提供循证、指导性意见。指南的内容覆盖肺癌的筛查、诊断、病理、治疗和随访情况等。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20730

2020 ASTRO临床实践指南: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

小细胞肺癌(SCLC)是第二常见的胸部恶性肿瘤,占全部肺癌的13%。具有侵袭性高、增殖快易转移等特点。确诊时仅1/3的患者为有机会接受潜在根治性局部治疗的局限期(LS-SCLC),2/3的患者为广泛期患者(ES-SCLC)。2020年3月,美国放射治疗及肿瘤学会(ASTRO)发布了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指南,近期发表的几项Ⅲ期试验对小细胞肺癌传统放射治疗(RT)提出了挑战。本文回顾了局限期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胸部放射治疗以及预防性透露照射的证据并提出了实践指导建议。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20355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大多数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患者而言,目前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总体预后较差,改善治疗现状、获得长期生存是晚期NSCLC患者最迫切的需求。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尤其是以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 ammed deathligand1, PD-L1)为靶点的ICIs在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NSCLC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改变

了NSCLC的治疗格局,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NSCLC专家委员会牵头,组织该领域的相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系统评价中外临床研究结果、结合专家经验与体会的基础上,达成统一意见并制定本共识,以期指导国内同行更好地应用ICIs治疗NSCLC。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20093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ALK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伴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的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一个重要的临床亚型。ALK抑制剂对伴有ALK基因融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显示出显著的临床获益。选择准确、快速、恰当的ALK检测方法,筛选出适用ALK抑制剂的目标人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ALK抑制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获得性耐药机制逐渐阐明,同时,新的ALK检测伴随诊断平台进入临床应用。尽管大量的比对研究已经证实各检测平台间存在较高的符合率,但检测实践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针对不同检测人群、检测标本,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优化及遵守规范化检测流程才能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获益。随着临床实践数据的不断积累、更多的关于AL K检测质控以及多中心研究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并取得

了共识。参与本专家共识讨论的专家均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检测经验,保证了该共识的实践指导价值。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19686

推荐阅读:符合国情,基于实践:ALK检测共识重磅发布!

乳腺癌

NCCN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2020.V4)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2020年以来,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已先后于1月15日、2月5日、3月6日、5月8日更新到了第4版。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20632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0版)

2020年4月10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委会(CSCO BC)重磅发布了《2020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此次指南更新结合国际最

新的研究进展,着重考虑中国贡献,并对药物可及性进行兼顾,优化治疗方案。

推荐阅读:2020 CSCO BC 指南更新要点解读——晚期乳腺癌

结直肠癌

NCCN临床实践指南:直肠癌(2020.V6)&结肠癌(2020.V4)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每年全球约有120 万例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而有超过60 万例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于结直肠癌。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5 位,其中每年新发病例37.6 万,死亡病例19.1 万,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于2020年6月分别发布了直肠癌指南第6版和结肠癌指南第4版。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20964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20888

推荐阅读:一文汇总| 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筛查和预防

CSCO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癌症的诊断治疗指南,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基本任务之ー。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自2017年公布以来,有效地提高了医生对结直肠癌标准化诊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结直肠癌的标准化诊疗水平。2020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已于4月25日正式与全国临床肿瘤学工作者见面。

推荐阅读:

全程对话| 周爱萍教授解读2020版CSCO结直肠癌指南内科治疗的亮点

全程对话| 袁瑛教授解读:2020 CSC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要点

胃癌

NCCN临床实践指南:胃癌(2020.V2)

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中发病例排名第五,每年有1,000,000新发病例,这其中我们中国占比42%。胃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杀手,造成全球每年700,000人死亡,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0%,中国胃癌死亡人数占全球35%。胃癌的异质性很强,胃癌部位、病例类型、年龄、性别等不同,预后与治疗转归都有不同。2 020年5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胃癌指南2020年第2版。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20699

推荐阅读:NCCN指南胃癌最新版| 最大亮点: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该如何检测与界定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WHO于2018年9月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胃癌病例103万例,中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41万例。肿瘤病人的营养物质代谢特点不同于非肿瘤病人,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蛋白质转化率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脂肪储存减少、肌肉及内脏蛋白消耗、瘦体重减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能量消耗改变等,均会诱发和加重营养不良。合理的营养治疗是对伴有营养不良的胃癌手术病人实施有效治疗的突破口。为指导临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结果,参考国际和国内营养学会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临床实际,制定《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本共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涵盖了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相关常见问题。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20078

推荐阅读:一图读懂| 被“营养不良”围困的胃癌患者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

在2013年肠外肠内营养中国老年患者专家共识基础上,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织国内多学科领域专家共同合作,总结了国内外老年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编写指南和GRADE协作网的临床指南最新编写原则,对共识进行全面更新并升级为指南。共分为一般情况和常见疾病两部分,形成42条推荐意见,作为我国老年医学领域营养支持的应用规范。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20749

推荐阅读:肿瘤患者营养怎么补充?手把手教你算

肝癌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肿瘤致死病因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规范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非常重要。原卫生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曾于2011年和2017年印发肝癌诊疗规范,在诊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肝癌诊疗理念的变化,以及新药品和新技术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版)》进行修订,形成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供临床使用。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19738

推荐阅读:孙惠川教授| 中国肝癌诊疗规范再更新,免疫联合治疗备受关注

卵巢癌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

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70%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临床晚期。卵巢癌首选治疗模式为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初始治疗可获得临床缓解,但仍有70%的患者在3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的问世为卵巢癌的治疗带来了重大变革,一系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初始治疗或铂敏感复发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和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后应用PARP抑制剂可显著延长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时间,维持治疗已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模式。目前PARP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规范此类药物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特制定《卵巢癌PA 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20605

胰腺癌

2020 多学科共识声明:胰腺癌的临床管理

胰腺癌仍是最具侵袭性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不断上升,生存率下降。为了选择胰腺癌最佳治疗方法,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每个胰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都应由多学科专家团队共同完成。本文主要针对胰腺癌的多学科临床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20530

食管癌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0版)

食管癌是中国常见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有近一半以上的食管癌发生在我国。相比于欧美国家,我国食管癌发病率更高,且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基于食管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药物实践,在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广泛征求食管癌治疗领域的外科、放疗科、内科等相关各专业专家的意见,指南编写专家组更新了《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希望2020版指南能更好地向广大临床医生介绍食管癌诊疗进展、助力我国食管癌的规范化诊疗。

推荐阅读:

食管癌诊疗迎来全新时代——《2020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正式发布

其他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20732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 topenia,CIT)为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化疗周期等有关。CIT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强度降低或化疗时间延

迟,甚至需要输注血小板,增加了治疗费用、降低了化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影响预后。CIT的治疗主要包括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对高危患者进行一、二级预防有助于降低CIT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基于近期文献和临床研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旨在为中国肿瘤学医师提供更合理的诊疗方案以帮助CIT患者改善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guideline/19884

推荐阅读:掌握这7点,轻松应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2020 ACS指南:饮食和体育锻炼进行癌症预防

美国癌症协会(ACS)每5年要发布一期关于饮食、营养和体育运动与癌症预防之间关系的报告,作为对大众的科学知识普及、各卫生健康机构和社区团体之间的交流和有关政策方针制定的指南。2020年6月,AC S更新了其关于预防癌症的饮食和运动指南,建议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减少食用红肉及加工肉类、含糖饮料、酒精的摄入量等,促进健康行为,减少患癌风险。目前,该指南已发布在《CA: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上。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教学内容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简称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手术无法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的恶性肠梗阻,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可能还要承受因放弃治疗,或持消极态度所致的精神痛苦。研究显示,对于不能手术解除的恶性肠梗阻,采用合理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调研发现,国内临床医师对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的认识和处理与国际治疗现状存在较大差距,临床医师迫切需要得到晚期癌症MBO治疗进展方面的知识及临床诊疗指南。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主要针对无法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或手术难以获益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合并MBO患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进行讨论。MBO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MBO提供诊断、治疗的参考意见,提高MBO患者的生活质量。 概述 1.恶性肠梗阻的发病情况 国外文献报道,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43%。最常见并发肠梗阻的原发肿瘤为卵巢癌(5.5%~51%)、结直肠癌

(10%~28%)和胃癌(30%~40%,鉴于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为消化道肿瘤的首位,胃癌并发MBO的比例可能更高)。小肠梗阻较大肠梗阻更为常见(61%和33%),>20%的患者大肠和小肠同时受累。卵巢癌并发MBO占癌性小肠梗阻的50%,占癌性大肠梗阻的37%。 2.恶性肠梗阻的病因 明确病因对MBO的治疗有重要意义。MBO病因可分为癌性和非癌性两大类。 (1)癌性病因:癌症播散(小肠梗阻常见)和原发肿瘤(结肠梗阻常见)造成的梗阻。恶性肿瘤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合并炎性水肿、便秘、肿瘤及治疗所致的纤维化、恶液质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分泌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及恶化。 (2)非癌性病因:如术后或放疗后可出现肠粘连、肠道狭窄及腹内疝,年老体弱者粪便嵌顿。非癌性原因所致的MBO发生率约占MBO的3%~48%。即使是已知存在恶性肿瘤病灶的MBO患者,也需要考虑非癌性病因导致MBO 的可能。 3.恶性肠梗阻的病理类型 (1)机械性肠梗阻:这是MBO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病理亚型包括:肠腔外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肠系膜和网膜肿物、腹腔或盆腔粘连、放疗后纤维化等所致;肠腔内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癌引起的息肉样病变、肿

肿瘤与高血糖

肿瘤与高血糖 为什么糖尿病人群肿瘤标记物的阳性率比普通人群高?是因为糖尿病人肿瘤发病率高吗?还是存在其他原因? 糖尿病与肿瘤究竟有没有关系? 长期以来,糖尿病与癌症的相关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热点。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2 型糖尿病可以增加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的发病风险,只有前列腺癌是个例外。 2010 年 8 月,由美国糖尿病协会和美国癌症学会共同制定、颁布的《糖尿病与癌症共识报告》,肯定了糖尿病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癌症发生风险会增加呢? 目前学者认为 2 型糖尿病与肿瘤可能存在「共同土壤」,即易患 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大多也是易患肿瘤的危险因素。 长期高血糖可对 DNA 造成氧化损伤,容易导致细胞癌变;另外,高胰岛素血症通过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的合成,使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增加,产生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还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等都会增加肿瘤的发生几率。 为什么糖尿病人的肿瘤标记物常常升高? 不可否认,糖尿病人群的肿瘤发病风险比普通人群的确要高,但是,在没有肿瘤的糖尿病人群中经常发现肿瘤标记物(如 CEA、CA125、CA199 等)阳性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机制目前尚不明了,揣测可能与 2 型糖尿病造成胰腺细胞的某种变化有关。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可能会通过「糖毒性」作用导致胰腺非癌性的损伤而引起肿瘤标记物的升高。通过良好地控制血糖,肿瘤标记物大多可随之明显下降。 也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可能是由于长期糖毒性损害,胰腺组织反复破坏、修复、增生终而导致癌变,进而可能引起 CEA 、CA199 升高。 总之,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肿瘤标记物(如 CA125、CA199)水平高于正常人的确切机制以及对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糖尿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全文)

糖尿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全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检验结果是糖尿病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的重要依据,正确的分析检验结果对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病理过程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价非常重要。根据病因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各型糖尿病的检验项目多、反映的病理变化不同且结果各具特点,为更好地分析检验报告数据包含的病理意义,节省查阅检验报告的时间,提高检验报告的应用效果,特制定本共识。 一、制定糖尿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的目的 检验结果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客观依据。糖尿病相关的检验项目丰富,涉及糖代谢检测、胰岛β细胞功能检测、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相关检测、并发症检测等多个方面,但目前检验报告以数据报告为主,没有阐述其内含的病理生理意义,且与糖尿病相关的检验项目分布在生化、免疫等不同亚专业组,检验报告分散,缺乏对检验结果的全面综合分析。通过为临床提供糖尿病检验诊断报告的方式,达到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准确的、完善的综合分析信息,以实现让临床医生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提升检验科为临床提供综合知识服务的能力[1]。 二、检验诊断报告的类型 针对糖尿病的检验报告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以实现不同的目的:(1)一级检测报告:即目前检验科普遍采用的检验结果报告模式。(2)二级直接

诊断报告:通过形态学等观察并结合特征性的检验,可直接确认的细菌类、真菌类、寄生虫类等的病原学结果及其他,给出结论性的描述,本共识不涉及。(3)三级分项诊断报告:依据糖代谢相关检查,判断糖代谢异常状态。 (4)四级综合诊断报告:依据糖代谢检验结果分析患者糖代谢状态,以及根据胰岛β细胞功能、糖尿病相关自身免疫抗体检验结果分析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除了上述诊断报告的内容,还可包括高血糖状态引起的并发症的检测,如糖尿病肾病相关的血清肾功能、尿液白蛋白/肌酐检测等。(5)五级动态报告:即综合患者既往多次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绘制糖尿病进展和治疗效果评价的动态报告。 三、糖尿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 (一)检验信息 1.医嘱信息: (1)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门诊号;(2)申请科室;(3)申请医师;(4)临床诊断;(5)申请检验项目;(6)样本信息:样本类型、采样时间。 2.检测信息: (1)样本编号、收样时间、检测时间、报告时间;(2)检测方法;(3)检验者和审核者;(4)检测实验室的名称、地址、电话等。 (二)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应包括检测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结果、报告单位、参考范围、异常结果提示(上下箭头)、检测方法等。与糖尿病有关的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恶性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恶性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Abstract: Malnutrition and dyscrasia are very common in cancer patients. Malnutr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treatment tolerance, reduced opportunities for treatment, increased complications,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prolonged hospital stay, and lower survival rate. Malnutrition not only has an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but also cause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waste of social medical resources. Nutrition therapy as a basic methods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proved by a large number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nutritional support will not increase the rate of tumo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rate and lower survival rate, bu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cancer patients nutrition and immune statu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patients,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reduce drug and medical expenditure, has a positive for most malnourished cancer patients. In order to apply the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cancer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consensus based on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糖尿病癌症病人饮食

糖尿病癌症病人饮食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癌症病人饮食*二、糖尿病癌症可以活多久*三、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因素 糖尿病癌症病人饮食1、糖尿病癌症病人饮食 糖尿病合并癌患者要有计划地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做到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特别是对消化道的患者,少食、多餐更具有临床意义。 严格限制含糖的食物,供给充足的食物纤维和含维生素a、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麦粉、小麦皮、玉米、糙米、豆类(豌豆、架豆、扁豆、黄豆)等,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对于水果要掌握好食用量,不要大量吃,每天最多吃150~200g。尽量多吃降糖,低糖食材,如黑木耳,洋葱,苦瓜等。维生素a、维生素c、给生素e 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的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癌症的发病率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不吃盐腌及烟熏的食物,因为盐腌食物含有亚硝酸盐较高, 众所周知,亚硝酸盐是致癌物质的一种,另外烤糊焦化了的食物,如烧烤,是最垃圾的食品,致癌物质是非烧烤的1000倍以上。坚持低脂肪饮食,常吃些瘦肉、鸡蛋及酸奶。 2、糖尿病合并癌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较之单纯肿瘤患者的要求更为 严格。肿瘤属消耗性疾病,加之部分肿瘤患者感到面临死亡而悲

观绝望,情绪不稳定,过度进食,引起急性代谢紊乱,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做好饮食护理和指导,尤为重要,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为宜,而糖尿病不宜选择高热量食物,此时要与营养师配合,制定出不同患者的相应饮食计划,合理搭配膳食,改进烹调方法,做到定时、定量、定餐。患者还须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减少不良刺激,禁食生、冷、干、炸、烤、煎及辛辣食物,多喝水,多吃萝卜、蒜苗、生黄瓜等可产气增加肠蠕动的食物,控制零食,嗜烟酒者要劝其戒除,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进食梗阻症状,则应禁食,给予静脉高营养。 3、糖尿病会导致癌症增加吗 糖尿病与癌症狼狈为奸 糖尿病与癌症有何瓜葛呢?简单点说,糖尿病和癌症之间有一些非常接近的病理生理联系。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较正常人偏低,因此这类人群患某些癌症的几率相对高一些,但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罹患癌症。 据2一项针对随机受试者的研究报道称,空腹血糖水平高于7.8mmol/L的被调查者死于癌症的几率比低于5.6mmol/L者高25%。另来自日本对成年人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癌症,特别是某些特殊的组织,例如胰腺和肝脏。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9.8万名糖尿病男性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患癌症的几率比无糖尿病的男性高27%。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做到既降糖又

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

·12·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年1月第51卷第1期Chin J Prev Med,January2017,Vol.51,No.1 为了加强糖尿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健康,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开展了中国糖尿病防控策略研究,经咨询和广泛征求意见,达成了专家共识,并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共同承办的“2016联合国糖尿病日共同关注糖尿病”活动中向社会公开发布,意见如下: 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者人数近1个亿,呈快速增长趋势,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我国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引发多种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带来沉重疾病负担,严重危害劳动力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糖尿病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早防早治。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糖尿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疾病负担,提高生命质量。 4.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综合防控,防治结合,明确政府、社会、专业机构、家庭和个人在糖尿病防控中的责任,实施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降低全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 因此,我们建议: 1.加强公共政策与立法,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落实部门职责。将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纳入《基本医疗卫生法》制订,推动营养改善条例、公共场所控烟条例等立法进程。制订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普及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开展“三减三健”专项活动,促进健康行为形成。加强媒体宣传,规范传播内容,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2.推动实施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开展孕期和分娩后体重管理和血糖筛查,推动母乳喂养和正确添加辅食。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行为和技能,保证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运动,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开展职业人群健康教育,落实工间健身制度,积极建设健康食堂,降低职业人群患病风险。开展中老年人健康体检,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和患者。 3.实施高危人群干预,推动关口前移。用好居民健康档案和各类体检信息,开展机会性筛查,发现或识别高危个体。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和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开展分层干预和管理。对超重、肥胖者以减重为目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4.完善糖尿病防控体系,规范糖尿病患者治疗与管理。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职责,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协作共享机制,促进防治结合。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发生并发症、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等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及时转诊,对病情稳定患者强化非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支持。加强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公共卫生机构做好信息收集、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工作。 5.发展健康管理技术、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移动健康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府健全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增加糖尿病防治服务供给,催生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 糖尿病防控是控制慢性病和实现“健康中国”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行动起来,遏制糖尿病增长的势头。 (收稿日期:2016-12-01) (本文编辑:吕相征) ·标准·指南·共识· 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专家组 【关键词】糖尿病;预防;控制 Expert consensus on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Expert Group of Expert Consensus on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Wenjuan,Email:wwj63131779@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Prevention;Control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7.01.004 通信作者:王文绢,Email:wwj63131779@https://www.doczj.com/doc/6e3221306.html, 万方数据

糖尿病并发恶性肿瘤的机制研究简况

糖尿病并发恶性肿瘤的机制研究简况 发表时间:2016-03-11T10:46:34.6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6期作者:袭麟江红 [导读] 1辽宁中医药大学 2附属二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恶性肿瘤是一种高消耗性疾病。 1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3级内分泌方向;2附属二院内分泌科辽宁沈阳 110032 【摘要】糖尿病在世界的流行趋势越来越广泛,而肿瘤更是人类健康的杀手,糖尿病因激素、药物等因素而经常会并发恶性肿瘤,从而增加了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目前糖尿病诱发恶性肿瘤的机制还不明确,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对于此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其机制研究增添贡献。 【关键词】糖尿病;恶性肿瘤;机制 Abstract:diabetes mellitu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world,and the tumor is the killer of human health.The factors such as diabetes,drug and so on,can induce malignant tumor.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malignant tumor,the mechanism of diabetes induced malignant tumor is not clear,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mechanism of its mechanism. Key words:Diabetes Malignant tumor Mechanism 1 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的特点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恶性肿瘤是一种高消耗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7%,而恶性肿瘤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约为13%,高于一般糖尿病患病率。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俩位的是肺癌,消化道癌症。(1)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中,消化道肿瘤占据第一位,其中结肠癌的发病率为1.3-1.5(2)%肝癌的发病率为1.86-2.50%(3)而目前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2糖尿病并发肿瘤 2.1肝癌 中国是肝病大国,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迟俊萌(4)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将1960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测定糖尿病对于肝癌的影响,而其影响肝癌的机制则通过空腹血糖的水平及治疗方式来探讨,结果显示有糖尿病的患者,患肝癌的OR值为1.50(P< 0.05),说明糖尿病是引发肝癌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2.2 胃癌 胃癌属于消化道癌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可高危存在。何薇等(5)共选取598例患者,其中胃癌患者298例,392例非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运用病例对照的方法下,回顾性分析饮酒,胃病等因素,结果在胃癌组中的糖尿病患者有59例,而非胃癌组中的糖尿病患者为31例,俩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因而糖尿病对胃癌的发病有一定关联性。 2.3乳腺癌 在糖尿病患者中,乳腺癌的发病率也高于正常。葛菲(6)将15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通过比较临床的影响因素和病理特征来规划试验,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在淋巴结转移等癌症病理特征的表达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因而糖尿病是乳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2.4 其他癌症 经国内外大量报导,糖尿病还可导致大肠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等癌症。(7)因而糖尿病并发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种类广泛的特点,治疗的时候需要重点注意。 3 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发生的机制 3.1胰岛素 (1)胰岛素的细胞增殖作用 糖尿病早期的胰岛素浓度升高,可刺激细胞,使细胞的活力和数量增加。赵敬(8)等发现子宫内膜癌细胞因为胰岛素的浓度的增高,会发生增生加快,凋亡减慢,从而说明胰岛素对于癌细胞具有增殖作用。 (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糖尿病患者多患有胰高血糖症,胰岛素浓度高会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受体的数量,从而提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的浓度,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有促进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因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某些癌症的发生的重要因素(9) 3.2免疫因素 癌症细胞的免疫有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3种,而在其中又以细胞免疫最为主要,肿瘤细胞抗原主要在体内引起T淋巴细胞群发生免疫反应,而糖尿病会引起细胞免疫失调,从而导致T淋巴细胞群的抗体反应失调,抵抗肿瘤细胞的能力下降,从而引起癌症。孙明谨等(10)测定了72例糖尿病患者,通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细胞明显降低,因而免疫反应与癌症有着直接关系。 3.3其他因素 近期国内外的报道发现,高血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量元素,激素等因糖尿病而产生失衡的因素都对癌症具有一定的影响,虽然糖尿病并发肿瘤的具体机制尚且不完全明确,但是具体的因素正在被探明。 4小结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口老龄化等原因,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所提高,而明确的是糖尿病会使多种癌症的发病率提升,因而明确其中机制是重中之重。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改善其代谢情况,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对糖类等能量元素需要谨慎。而癌症是损耗型疾病,需要高能量补充,所以在治疗上,需要做好平衡。对于糖尿病并发肿瘤上,要对其产生机制,治疗,愈后恢复上都做到全方

洪天配教授糖尿病领域研究报告进展和热点问题回顾

洪天配教授:2009年糖尿病领域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回顾 来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09第2期作者:田勍,杜颖,洪天配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医学部入站时间:2018-01-21 09:26:00 1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预防策略 2009年,在第6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

2018+ISPAD共识声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

a b c d e Joseph I. Wolfsdorf , Nicole Glaser , Michael Agus , Maria Fritsch , Ragnar Hanas , Arleta f g h Rewers , Mark A. Sperling , Ethel Codner a Division of Endocrinology,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Massachusetts, USA b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ection of Endocrin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School of Medicine, Sacramento, California, USA c Divisions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 d Endocrinology,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Massachusetts, USA d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Medicine, Med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e Department o f Pediatrics, NU Hospital Group, Uddevalla and Sahlgrenska Academy, Gothenburg University, Sweden f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urora, CO, USA g Division of Endocrinology, Diabetes and Metabolism,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 New York, NY, USA h Institute of Maternal and Child Research,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hile, Santiago, Chile This article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and undergone full peer review but has not been through the copyediting, typesetting, pagination and proofreading process, which may lead to differences between this version and the Version of Record. Please cite this Diabetic Ketoacidosis and 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e: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Diabetes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前言:近年来,我国不少药品开发厂商越来越看好糖尿病用药市场,2000年我国居民用于糖尿病治疗保健的费用总额高达43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成药11亿元、化学药23亿元,保健品9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糖尿病人越来越多,而且糖尿病具有治愈难、费用高的特点,素有“富贵病”之称。本文搜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加以汇总整理,希望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市场推广有所裨益。 第一部分:疾病概况 一、糖尿病概述: 1、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其共同标志。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造成的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它可以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甚至诱发许多致命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的劳动 能力,并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3、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4、防治糖尿病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紧迫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日益为人们所 重视。 二、糖尿病的几种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 IDDM)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 NIDDM) 3)营养不良型糖尿病 4)其它类型糖尿病。 其中II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的95%,本文中除特殊注明之外,均 指II型糖尿病。 此外,据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糖耐者降低者(IGT)数量远远大于糖尿

病患者数量,这个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三、糖尿病症状 1、血糖值和尿糖值均高于正常人 2、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1)多尿:日小便次数明显增多 2)多饮:日饮水量超5镑(1壶半) 3)多食:没有出现“三十三,大转弯”,反而食量超常增长 4)消瘦:体力不支、体重下降(较以往)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发生餐前低血糖现象,在饮食上表现出“上管不了下顿”。但相当一部分甚至多数病人并非具有全部上述症状,而是仅表现出某一种症状,甚至平时一无所知,直到全面体查时才被发现。 3、严重的并发症 1)感染合并症:以皮肤感染常见,疮疥易生难愈等。该并发症发病率没有明确的统计,但据我国某糖尿病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同时发生此症的比率不低于 20%。 2)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概率比正常人高10倍,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比率高达47%(国际平均水平为45%),是各种并发症之首。 3)高血压: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比率高达43%(国际平均水平为35%), 是糖尿病患者第二大并发症 4)肾脏病变:糖尿病会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和反复或慢性肾炎等肾脏病变,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的比率为41。9%(国际平均水平为 31%),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三大并发症。 5)冠心病:不少冠心病患者的致病元凶其实就是糖尿病,我国2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国际水平为27%)同时患有冠心病。 6)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还可诱发下肢血管病变,8.1%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下肢血管病变(国际水平为5.6%)。 7)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据统计,7%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脑血管病变(国际平均水平更高,为11%)。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目前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患病率已处于国外报道的中上水平,这些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特征

低血糖和糖尿病的共识报告

201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美国内分泌学会(ENDO)共同发布关于低血糖和糖尿病的共识报告 2013-06-13 23:40 来源:丁香园 字体大小: To review the evidence about the impact of hypoglycemia 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hat has become available since the past reviews of this subjec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he Endocrine Society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about how this new information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clinical practice. Five members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five members of The Endocrine Societywith expertise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hypoglycemia were invited by the Chair, who is a member of both, to participate in a planning conference call and a 2-day meeting that was also attended by staff from both organizations. Subsequent communications took place via e-mail and phone calls. The writing group consisted of those invitee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writing of the manuscript. The workgroupmeeting was supported by educational grants to the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from Lilly USA, LLC and Novo Nordisk and sponsorship to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from Sanofi. The sponsors had no input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or content of the report. The writing group considered data fromrecent clinical trials and other studies to update the prior workgroup report. Unpublished data were not used. Expert opinion was used to develop some conclusions. Consensus was achieved by group discussion during conference calls and face-to-facemeetings, as well as by iterative revisions of the written document. The document was reviewed and approved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ittee in October 2012 and approved by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 November 2012 and was reviewed and approved by The Endocrine So ciety’s Clinical Affairs Core Committee in October 2012 and by Council in November 2012. The workgroup reconfirmed the previous definitions of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reviewed the implications of hypoglycemia on both short- and long-term outcomes, considered the implications of hypoglycemia on treatment outcomes, presented strategies to prevent hypoglycemia, and identified knowledge gaps that should be addressed by future research. In addition, tools for patients to report hypoglycemia at each visit and for clinicians to document counseling are provided.

《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序言 本共识适于目前未接受放疗、化疗或手术治疗,且未处于住院状态下的恶性肿瘤患者。包括恶性肿瘤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或无肿块的患者。目前,国内外仍缺乏针对恶性肿瘤康复期患者的营养管理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类患者的临床结局。 第一部分研究证据 1 营养筛查及评定 2 营养干预的循证基础 3 能量及营养素供给 3.1 能量 3.2 碳水化合物 3.3 蛋白质

3.4 脂肪 3.5 营养素补充剂 3.6 营养支持 4 膳食模式 5 运动和心理治疗 第二部分推荐意见 1 营养筛查及评定 ●应对所有恶性肿瘤康复期患者定期进行营养筛查,判断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A,2a) ●对可能存在营养风险者,应进行营养评定,对膳食状况、代谢指标、人体成分、肌肉状况、体能状况及系统性炎症的程度等进行定量评价。(B,2b)

2 循证基础上的营养干预 ●恶性肿瘤康复期患者应定期接受有资质的营养(医)师的建议。(A,1a) ●恶性肿瘤康复期患者应在有资质的营养(医)师建议下,避免或减轻营养素缺乏或不足,逐渐达到并维持合理体重,保持机体适宜瘦体组织及肌肉量。(A,1a) ●恶性肿瘤康复期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可减少营养相关不良事件或疾病发生风险,最大程度提高生活质量。(A,1a) 3 能量及营养素供给 3.1 能量 ●恶性肿瘤康复期患者的能量推荐可参考健康人群标准及患者体力活动状况等,予以25~35kcal/kg/d,再根据患者实际能量需求进行调整。(C,4) ●如存在摄入不足,需考虑提高膳食摄入的能量密度。(A,2a) 3.2 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专家共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 起草专家 胡仁名樊东升 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列) 崔丽英樊东升高鑫郭晓慧洪天配纪立农母义明宁光王毅肖海鹏邢小平邹大进周智广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定义、流行病学及分型 1.1 定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1.2 流行病学: 糖尿病诊断10 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其患病率与病程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在吸烟、年龄超过40 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 1.3 分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分型,最常见的分型如下:?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类型。 ?局灶性单神经病变:或称为单神经病变,可累及单颅神经或脊神经。

?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同时累及多个单神经的神经病变称为多灶性单神经病变(或非对称性多神经病变)。 ?多发神经根病变:最常见为腰段多发神经根病变,主要为L2、L3和L4等高腰段的神经根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DA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 等系统。 ? 2.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学 2.1 病因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其主要为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氧化应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神经生长因子(NGF)缺乏等。另外,自身免疫因素、维生素缺乏、遗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DPN的发生有关。 2.2 病理学改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无髓鞘神经纤维轴突变性,甚至消失;有髓鞘神经纤维髓鞘节段性或弥散性皱缩或脱髓鞘,以及髓鞘再生引起的朗飞氏结结间长度改变。 3. 诊断: 3.1 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糖尿病类型及病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等。 3.2 症状及体征: l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病情多隐匿,进展缓慢;主要症状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感觉异常,通常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多从下肢开始,对称发生,呈长度依赖性。症状夜间加剧。体格检查示足部皮肤色泽黯淡,汗毛稀少,皮温较低;痛温觉、振动觉减退或缺失,踝反射正常或仅轻度减弱,运动功能基本完好。

癌毒病机理论辨治恶性肿瘤专家共识

癌毒病机理论辨治恶性肿瘤专家共识 1 范围 本共识适用于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本共识适用于各等级医院肿瘤专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参见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共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共识。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ZYYXH/T473-2015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 《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2009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3 术语[1-2] 癌毒(Cancerous Toxin) 癌毒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的基础上,受内外多种因素诱导而生成,是导致癌病的一类特异性致病因子。癌毒属毒邪之一,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 4 癌毒的特性[1-2] (1)隐匿性:起病之初,深伏脏腑经遂,潜藏骨髓血脉,隐而难察,一旦显露则已难遏制;(2)凶顽性:癌毒致病,病势凶猛,症情乖异,正邪混处,难拘一格;(3)多变性:癌毒致病,转移、复发,走注弥散,传变无常;(4)损正性:随着病情的进展,毒恋正虚,损伤脏腑,耗竭气血,因病成损;(5)难消性:痰瘀郁毒互结,成为有形的实质肿块,根深蒂固,胶着难解。 5 癌毒的分类[1-5] 5.1 痰毒(PhlegmToxin) 癌毒与痰互结形成的复合病邪。癌毒内蕴,津液输布不畅,聚而生痰。癌毒与痰胶结而成痰毒,可沿经脉、络脉流注,于至虚处形成癌肿,亦侵袭扩散形成转移病灶。 5.2 瘀毒(Stasis Toxin) 癌毒与瘀互结形成的复合病邪。癌毒盘踞,阻滞气机,血行不畅,停而为瘀,或癌毒耗伤正气,致气虚无力行血,血行迟缓,停而为瘀,癌毒与瘀血胶结而成瘀毒。 5.3 湿(浊)毒(Damp Tox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