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柯勒

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柯勒

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柯勒
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柯勒

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柯勒生平简介

沃尔夫冈.柯勒(Wolfgang.Kohler 1887-196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韦特海默、考夫卡),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

1887年柯勒出生于爱沙尼亚,父母都是德国人,父亲是校长,他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柯勒除了对科学感兴趣,他也喜爱音乐、钢琴和户外运动。曾先后就读于杜宾根大学、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在柏林大学期间师从斯图姆夫,写成了有关心理声学的论文。1909 年获柏林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应聘于法兰克福大学。在著名物理学家M.普朗克指导下,他接受了相当深入的训练。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他强调主张心理学必须和物理学结为联盟。在这里,他和K.考夫卡成为同事,并在1910年和 M.韦特海默相识,并承诺和考夫卡一起做他研究似动现象实验的助手和被试,从此三人合作继续研究,终于建立了格式塔心理学派。

1913年,苛勒接受普鲁士科学院的邀请,到南非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属地特内里费岛研究黑猩猩的学习。在他到达6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致使他在那儿滞留7 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根据对黑猩猩的实验研究结果,于1917年出版《人猿的智慧》,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性著作。1920 年回到德国,1 922 年在柏林大学继任斯图姆夫的职务,并一直工作到1934 年。自此柯勒建立勒他的心理学学术地位,也标志勒格式塔心理学思想被正式承认。

1934年,他接受了詹姆斯的邀请去哈佛大学讲学,由于他一直和纳粹政权有冲突,为反对纳粹写信给柏林的报纸批评政府,在讲学结束后即因厌恶德国纳粹政权,当即决定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担任斯沃莫尔学院心理学教授。 1946

年获得美国国籍。1947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6 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59 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67年病逝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

柯勒指出,所谓的格式塔是指任何一种把情景看作成被分离的整体。柯勒认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这里,直接经验与意识是同义的。在他看来,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两者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他的直接经验与 W.冯特和 E.铁钦纳的元素主义不同,他反对把直接经验人为地加以分析使其丧失原初的面目,而主张自然的机能的分析法。柯勒提出的顿悟学习理论和交换论目前已成为西方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学习理论之一。

柯勒主要著作包括:

《人猿的智慧》(1917)、《格式塔心理学》(1929)、《价值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1938)、《心理学的动力学》(1940)、《格式塔心理学的任务》(1969)等。

主要理论

顿悟学习理论

在20 世纪之初,桑代克的试误学习和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是公认最权威的学习理论。柯勒在南非特内里费岛上的黑猩猩学习实验研究发现,黑猩猩在目的受阻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像桑代克所解释的要经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柯勒为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设计了六大类很多不同的实验,其中最著名的是“接竿问题”。他将饥饿的黑猩猩关在笼中,笼外远处放置香蕉,并在笼与香蕉之间放置数条长短不同的竹竿,每条竹竿的长度,均不能单独用来取到香蕉。他最聪明的猩猩苏丹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两条竹竿接在一起,以取到香蕉?结果发现:黑猩猩面对情境时,动作并不紊乱,在几次尝试用单条竹竿取香蕉失败后,突然显露出领悟的样子,于是将两条竹竿接在一起而达到了目的。柯勒称此种学习现象为顿悟学习。顿悟是指突然察觉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他认为学习不必靠盲目的尝试和重复练习,只要个体理解整个情境中各刺激之间的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这就是柯勒的顿悟学习理论。

变换论

根据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心理学原理,个体在刺激情境中学到的反应时机械式的,同样刺激再出现时,个体即对之表现出同样反应。1918 年柯勒的小鸡啄米实验,否定了此种学习理论。

他的实验设计是:先将小鸡置于中度灰和浅灰两张纸上,纸上方米,如小鸡啄食中度灰纸上的米,就让它继续,如它啄食浅灰纸上的米,就把它赶走。如此设计旨在让小鸡学到“中灰色”(刺激)和“啄食”(反应)之间的关系。此时柯勒将刺激情境改变,将两张纸改为深灰和中度灰。按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心理学原理,小鸡应和以前一样啄食中灰色上的米才是,柯勒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此时小鸡改为啄食深灰色纸上的米。柯勒认为,此时小鸡食向整个刺激情境相对关系的变换而反应,而非向单一刺激特征作反应。柯勒的此种解释称为变换论。

代表作《人猿的智慧》

或许你会觉得心理学的著作,尤其是由外文翻译过来的很难懂,但这本《人猿的智慧》可能会让你眼前一亮。它有趣,通俗易懂。在阅读过程中,相信你会被其中有趣的实验所吸引,当你读到书中对人猿像Sultan,Nueva等各自特点的描写,以及做实验时表现的描写时,很多读者会由衷的喜欢这些特殊的被试们。最重要的是在轻松的阅读中,你会发现自己对格式塔的学习观点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人猿的智慧》这本书的作者是沃尔夫冈.苛勒,是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913年,26岁的他接受了普鲁士科学院的邀请,赴腾奈列岛上的猩猩站进行黑猩猩心理研究。在这本名著里,苛勒生动地描述了黑猩猩在各种迂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并详细观察记录了黑猩猩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种种表现。

这本书的结构很清晰。苛勒为证明人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顿悟,而非美国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来进行学习,设计了从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的实验。像首先考察黑猩猩是否能用迂回而非直接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接着苛勒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考察了黑猩猩对工具的利用以及制造。其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一只黑猩猩苏丹利用箱子作为工具去摘取挂在高处的食物。还考察了黑猩猩利用中介物体迂回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苛勒根据心里长的知觉组织原则,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理论,即顿悟说。

顿悟说的主要观点是,对事物内部关系的突然知觉,它是一种思维过程,是一种智慧现象。苛勒认为智慧形式有三大特征:1突然改变行为,2立刻获得成功,而且可长期重现,3易于向类似的其它情境残阳迁移。或者说,顿悟就是格

式塔内部发生了改组。作者强调顿悟说不同于桑代克的试误说,顿悟实验是把问题的全景呈现给被试观察,使它领悟到其中的关系。桑代克则把这些关系条件、掩盖起来,让动物盲目尝试,凭偶然的成功学习经验。

此后,这两种学说争论激烈,一直延续至今,但两者也一直在教育理论中应用着,它们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一起,被称为现代的三大学习理论。

《环境心理学》

一、单选题 1.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D A.格式塔知觉理论 B.生态知觉理论 C.环境知觉理论 D.概率知觉理论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城市的旧仓库经装修改成艺术家工作室,这一现象可以用()理论加以解释。C A.唤醒理论 B.环境负荷理论 C.行为场景理论 D.行为约束理论 3、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A A.认知地图 B.评价地图 C.格式塔心理学 D.公共意象 4、()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A A.情绪 B.激动 C .唤醒行为 D.兴奋 5.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A A.认知地图 B.评价地图 C.格式塔心理学 D.公共意象 6.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称之为()。B A.评价成图 B.认知成图 C.评价地图 D.认知行为 7.()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是相互关联并同时发生的。C A.警戒 B.激动 C.应激 D.衰竭 8.直接支持使用活动和使用者工作绩效的建筑因素通常称为()。B A.建筑的协调因素 B.建筑的功能因素 C.建筑的形制因素 D.建筑的社会性 9.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A A.空间行为 B.人人空间 C.私密性 D.领域性 10.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和信息控制。B A.前进 B.退缩 C.懦弱 D.勇敢 11.()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B A.触觉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12.下列四个人中,()不属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C A.惠太海默 B.考夫卡 C.林奇 D.苛勒 13.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有五种要素组成,其中包含三方面内容,()不属于其中所包含内容。D A.同一性 B.结构 C.意义 D.方法 14.()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A

环境心理学豪华版

环境心理学 (根据十六周课堂录音整理) 1.注意(P6)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者缺一不可 2.生态知觉理论(P43) 生态知觉理论由吉布森(J.Gibson)提出,其强调两个要点:(1)环境的提供、(2)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 吉布森认为,生态知觉是心理主体有机的整体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环境呈现其功能特征。所以在相关工作上,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情感反应,注意环境潜在的生态意义。 3.知觉定势(P9)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4.表象 表象概念的含义:(1)再现性(2)对象性 意识活动中的意向性,表象是其前提及根本保障,在表象当中可以回应、讨论、判断一些事情,纠正错误。 5.环境认知(P68) 主要内容:环境中定向、找路、寻址、判断距离和时间长短。 6.应激、应激源(P129) (1)灾变事件:是势不可挡的应激源 (2)个人应激源:指引起应激的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3)背景应激源(Lazarus&Cohen,1977):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 7.评价噪声的三个因素(P150) (1)响度(2)预见性(3)控制感 8.关于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P321) (1)超载假设 (2)城市环境应激 (3)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 (4)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综合分析) 9.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P282) (1)动作性行为习性 (2)体验性行为习性 (3)认知性行为习性

10.场所的概念基础 (1)地方性(2)人员活动(3)空间特质 11.个人空间的作用(P175)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起着自我保护作用:避免接受过多的刺激,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弥补私密性的不足,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 12.霍尔·个人距离(P178) (1)密切距离:0-0.45m (2)个人距离:0.45-1.20m (3)社会距离:1.20-3.60m (4)公共距离:3.6-7.6m 13.图式 图式是动态的认知架构,换句话说,是心理建构的过程。是在知识、经验、动作、习惯等心理机制上长期形成的。 皮亚杰通过图式的核心概念,并在同化、顺化、平衡三个观念的支持下,提出了在发生认知理论上的基本框架。 同化:认知结构的充实、完善 顺化:内部图式的变化产生的适应 平衡:同化与顺化的协调统一 14.概率知觉(P39) (1)概率知觉由布伦斯维克(Egon Brunswik)提出,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2)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 布伦斯维克把个人的环境知觉比作透镜将光线聚焦的过程,个体的心理将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接收、过滤、重组、聚焦,使之成为整体。 他还认为,来自环境的刺激具有不同的有效性。有的刺激比另外一些提供更准确、更可靠、更有用的环境线索。所以,为了提高对真实环境的判断概率,需要对相对可靠性进行区分、排列、作出判断,并且积累相关的环境经验。 15.唤醒水平·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P126) 在从事某项任务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过低过高都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效率,且容易发生错误。所以,在唤醒水平处于适当水平,也就是环境刺激适度时,才能达到最好的绩效,这种适应水平我们也称之为最有唤醒水平。 16.私密性(P183) (1)私密性是体现出个人空间的保持要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 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退缩和信息控制。 退缩:个人独处、与其他人亲密相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 信息控制:匿名,即不愿意别人对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藏,如人们常说的隐私权,当然不包括对罪犯的隐瞒;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不速之客。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以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为例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 的影响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 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 寻求最佳刺激, 再根据心理需求, 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意象场所精神 环境,是近年来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人类的应用科学避免不了这种趋势,与环境相关的这类科学的传统目的是帮助人类适应所处之环境,现在则需要进一步帮助人类去创造一个满足他们需要的栖息之地。环境心理学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绿地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因此, 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在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比如:格式塔、透镜论、攻击论等。环境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纸上谈兵的学科,更应该注重它的真实性,下面我就以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为例,浅谈一下环境心理学在生活与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一、研究对象概述 重庆文理学院现占地面积1921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自然生态型的星湖校区位于永川区卫星湖文化旅游区,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是省级“园林式单位”

二、校园环境认知与体验 现代高校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而且有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这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规划蓝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在此中的应用使校园景观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高校周围的环境。 随着众多高校新校区的建立,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与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校园中的教学、交往和生活的空间,从理念、形式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和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理论学科,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就景观设计而言,大学校园属于中等尺度的环境,具有使用者相对固定,使用规律简单明确,组成元素完整等特点。环境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地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及其应用在此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把握好校园的空间意象,塑造出尺度适宜、环境宜人、变化丰富的多层次户外空间环境,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行为场景 意象指的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而校园意象则是指使用者经历了校园空间环境—行为作用的过程,产生的在记忆中重现校园环境的形象。具体的校园空间环境意象可以说是“校园认知地图”。通过综合校园使用者的认知地图有助于我们得到公共意象,解决众多相关问题。特别是创造具有易识别性的空间,包括认知距离和空间定向。校园环境的体验不同于认知,它是刺激在场或间接刺激之后发生的,会持续一段时间,并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根据环境体验的原理与特点。人们偏爱复杂的刺激。这里的“偏爱”是指对于含有复杂性信息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然这种复杂性应该是整体的,有组织的“复杂”。 意象空间结构 (1)方向 校园方向以东西向为主 导,南北向为辅。这主要是因 为教学区相对于学校宿舍为 东西向分布。 (2)核心与层次 校园公共意向范围中有 一个核心——以星湖广场为 核心向两侧的教学区和生活 区辐射形成层次。 (3)架构模式 校园通过香樟路和各支 路交叉,形成三大组团——教学区、宿舍区和运动区。另外还有小的分区如娱乐购物区,健身运动区,教职工生活区。

环境心理学

1.色彩联觉方面的知识。P9 联觉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设计者凭经验在室内设计中广泛应用了色彩联觉方面的知识。 1、色彩的温度感:色彩会使人产生温暖或寒冷的感觉。 2、色彩的距离感:明度高的暖色使人感到距离缩小,称为前进色。明度低的冷色使人 感到距离增大,称为后退色。 3、色彩的轻重感:深色感觉重,浅色感觉轻;暗淡色感觉重,明亮色感觉轻。明度一 样时,暖色感觉重,冷色感觉轻。黑色感觉最重,白色感觉最轻。 4、色彩的面积感:面积一样大的两种色彩,明度高而色浅的有放大的感觉;反之则有 缩小的感觉。 5、色彩的动静感:暖色使人兴奋,为动感色彩;冷色使人沉静,为静感色彩。明快浅 淡的色彩使人轻松,灰暗浓重的色彩使人抑郁。 2、P21 格式塔的含义,词义-术语-引申 1.词义:德语格式塔意指形式或图形,它还具有英语structure(组织)的含义 2.术语: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 3、引申:在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理论的应用中,差不多把格式塔视为“有组织整体”的同义词,即认为所有知觉现象都是有组织的整体,都具有格式塔的性质。 3、易成图形的主要条件。P24 1、小面积比大面积易成图形 2、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易成图形 3、对称形态易成图形 4、封闭形态比开放形态易成图形 5、单个的凸出形态比凹入形态易成图形 6、动的形态比静的更易成为图形 7、整体性强的形态易成图形8、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另类形态易成为图形 9、有意义的形态更容易成为图形。 4、地图的组成要素。P41 (1)路径:旅行的通道,如步行道、大街、公路、铁路、水路等连续而带有方向性的交通通道,其他要素沿路径分布。 (2)标志有明显特征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 (3)节点观察者可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 (4)区域具有共同特征的较大的空间范围 (5)边界不同区域的分界线 5、四个环境维度P83(1)连贯性——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和有组织的程度; 卡普兰(2)易识别性——对环境易于识别和理解的程度; (3)复杂性——环境要素的种类和数量; (4)神秘性——环境中隐含的信息吸引人探索其中奥秘的程度。6、人际距离的四种P133 (1)密切距离0-0.45m,小于个人空间,亲人之间,安抚、耳语 (2)个人距离0.45-1.20m,与个人空间基本一致,亲属师生密友握手言欢、促膝谈心 或日常熟人之间的交谈 (3)社会距离1.2-3.60m,应用于商业交往和社交 (4)公共距离3.6-7.6m或更远的距离,演员或政治家与公众正规接触所用的距离。7、领域性的定义P146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有一个场所或一个领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 8、城市意象由五种要素组成,其中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P154 (1)同一性——组成要素从背景中突显出来的清晰程度 (2)结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3)意义——这些组成要素对于观察者的含义 9、空间定向涉及的三个问题拉普卜 (1)自身正处在什么地方(2)如何去要去的地方(3)如何确定以到达目的地。10、沃尔威尔提出了适应水平理论,认为人对感觉刺激具有最佳适应水平,即介于刺激过

环境心理学33515

第一章 一,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 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4,对同一对象,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 二,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 1,刺激作用与相应的感受器 2,感觉阈限(下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上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最大刺激量。从下阈限到上阈限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 3,注意(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 4,要一定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客观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 物的特点,另一方面取决于人的自身状态。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相互加强或相互削减 2,联觉(指一种感觉会引发一种感觉的现象) 3,不同感觉的补偿 四,感觉与知觉的关系——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 五,知觉定势(个人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据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之为知觉定势) 六,习惯化——适应(如果感知到的刺激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人对这种刺激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甚至感觉不到,习惯了环境的刺激而变得适应) 七.认知,指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思维是他的核心。 1,图示—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即固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之为图示(图示的形成是一个以时间作为代价的内化过程,一旦形成,便在个人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中形 成一种顽固的定势,成为一种直觉的思维方式或习惯的行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环境心理学整理资料

环境心理学 1、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当时北美的主要代表任务是,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P1 2、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P3 (1).把环境一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一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 (3).具有浓厚的多科学性质。 (4).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3、感觉的特点:P5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从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它是客观的。 4、感觉阈限:P7 并非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会引起感觉,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下绝对感觉阈限。从下阈 限到上阈限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感觉到的刺激范围。 5、注意:P8 客观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人自身的状态: (1).刺激物的对比强度 (2).刺激物的状态 (3).刺激物的新异性 (4).注意的广度 (5).个人特征 6、联觉:P9 联觉指一种感觉引发的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7、不同感觉的补偿:P10 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 8、感觉与知觉的关系:P10 知觉的产生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但并非感觉的简单总和,感觉与知觉是两种既相同又相异的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其共同点在于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不同的是,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物体的整体反映。 9、知觉定势:P11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暗示,或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10、认知:P12-13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心理学家认识到研究认知、智力或思维的重要性,皮亚杰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既固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为“图示”。

环境心理学试题课程主要知识点

环境心理学 绪言 1、 1968 年 6 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答案: A A 环境设计研究协会 B 环境与行为 C 人 - 环境研究国际协会 D 人 - 环境研究协会 2、环境心理学首先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北美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是人类 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城市规划师林奇等。 3、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 1. 把环境 - 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 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2. 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 3. 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 4. 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4、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案: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 1、()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 事物。答案: B A触觉B感觉 C 知觉 D 认知 2、()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 思维是它的核心。答案: C A感觉 B知觉 C认知 D幻觉 3、()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 节活动也关。答案: D A听觉 B嗅觉 C触觉 D动觉 4、联觉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想象。 5、什么是知觉

答案: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不仅能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 各个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 完整映像,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 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 1、下列四个人中,()不属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答案:C A惠太海默 B 考夫卡 C 林奇 D 苛勒 2、吉布森是()理论的代表及创始人。答案:B A 格式塔知觉理论 B 生态知觉理论 C 环境知觉理论 D 概率知觉理论 3、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 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答案: D A 格式塔知觉理论 B 生态知觉理论 C 环境知觉理论 D 概率知觉理论 4、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 年,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兴起于 德国,后来在美国广泛传播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是惠太海默、考夫卡和 苛勒。 5、概率知觉理论对环境开发者、设计者和管理者的意义。 答案: 1. 按不同环境的功能性质恰当地运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 承认了自己的认识与环境使用者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使自己能比较主动和客观 地去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三章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 1、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 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答案: A A 认知地图 B 评价地图 C 格式塔心理学 D 公共意象 2、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称之为()。答案:B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概念: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目标:1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利用知识解决复杂多样的环境问题心理学发展:1 结构主义心理学:冯特德国科学心理学之父1879年建立第 一座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心理学开始 对经验的研究需从内容,经验,结构三个方面的内容2机能主义心理学:研究行为目的 3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在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经过被动学习以后的结果。 4格式塔心理学: 人的心理作为整体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 5 精神分析: 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必多-----人的行为动力 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焦虑等心理防御解释冲突6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性本善 7认知心理学:思考是行为的结果和动机。 环境心理学起源: 产生于美国布鲁斯威克的知觉理论认为人们在构建环境时 知觉起着积极的作用。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内部对环境的表征是决定其在生活 空间运动的关键因素,取决于个体对物理 环境的知觉。 巴克1947创建第一个环境心理学研究机构-中西心理学田野 研究站。

1993年是重要的一年,这门学科在中国正式诞生。 环境心理学理论模型: 1刺激理论: 认为现实环境是我们很重要的感觉信息源 环境刺激可以有两种变化:数量和意义 数量: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和发生源的数目等明显的维度上的变化 意义:是由我们对这些环境刺激的心理学评价得到的,如我们的想法,社会的交互作用。工作的效能,情感甚至包括由于此刺激 场和我们对它反应的方式所造成的健康问题 基于刺激的理论:①适应水平理论:适应刺激 ②唤醒理论:我们的行为和经验与生理上如何被激发有关 2.控制理论:①个人控制理论②边界调节机制(私密性) 3行为场合:不关注相同团体中的个体差异。在场所中的活动模式是固定的, 规范的。不随便改变 4交互作用理论:人和环境是分离开的整体 5操作性取向:改变个体的行为6场所理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控制),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和相关法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步骤:初测,选择与设立等组,施加影响,复测,对比分析调查法:①问卷法(常用)②谈话法③个案法 相关法:借助测验与统计,寻找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的意义: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

浅谈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期末论文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10应用心理学B班 何启龙 104010381

浅谈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为例 摘要: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因此校园景观的设计需要与环境心理学 相结合,充分符合学生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的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很多地方很好的融合了环境心理学的知识,但在一些地方任然有所不足,有待改善。 关键词: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环境心理学 1、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设计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综合三所王文胜所长主持规划设计,一期用地2000亩,规划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二期用地1000亩,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设计着重体现以下几个概念: a.复合校园:以包含生活、教学、运动等复合功能的学科群为主体,不同学科群有机结合的可步行的校园。 b.可持续校园:以节能、节地为主要目标,可以健康运行的绿色校园 c.开放校园:以提升城市环境为己任,包含多重开放空间,与城市融为一体的校园。 d.人文校园:以秉承西南联合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为校园精神的主线。 e.花园校园:体现呈贡新城鲜花、田园、山水的独特概念。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地图

2、环境心理学概述 环境心理学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心理学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究,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物质环境有力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同时人作为环境的塑造者和使用者,也会对所处的环境产生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并在长期的共生和演变中,或是改变环境适应自身,或是改变自身适应环境。 3、环境心理学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知觉的整体性和同型论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觉经验是完整的格式塔,不能人为的区分为元素;整体先于部分,并非部分之和,而部分也不含有整体的特性;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有同样的格式塔性质,具有两两对应的关系,它们都是同型的现象。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的平面是一个接近标准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四条边分别代表校训“刚毅坚卓”四个字,两条等长的对角线则代表校风“明德睿智学高身正”。一个简单的长方形的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让云南师范大学的办学理念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是整体具有部分不具有的特征。云南师范大学的建筑主色调以青灰为主,低调内敛、温婉含蓄,让身在其中的学子塑造出了以之对应的性格,使之逐步成长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3.2 唤醒理论 环境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效果是提高唤醒水平。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情绪形式共同决定了情绪的状态。周围环境的情感性质是个人与环境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和场所相联系的心境与记忆的主要因素,也影响个人当时的情绪、绩效。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最具有特色的非“情人坡”莫属,坡上长满薰衣草四季盛开,香味扑鼻。紫色是一个鲜艳明亮的颜色,对视觉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它会提高师生的唤醒水平,使其产生积极的、愉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另外师大的薰衣草在云南的高校中是唯一,它基本成为了学校的一块特色招牌。校园的特色还可以增加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因为校园环境的与众不同,使身在其中的师生从内心里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其情感的归属。 3.3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个人空间主要指的是人际距离,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关。包括:亲密距离(范围为0-0. 46m)、个人距离(0.46—1.22m)、社交距离(1.22—3.66m)和公共距离(>3.66m)。在环境设计中主要给人提供舒适距离。 私密性包括4种类型: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它是一种能动的过程,重要的是要给使用者提供选择的机会。环境的设计是尽可能提供私密性调整的机制。领域有3个类型: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领域性行为有2个作用:认同感和安定、家的感觉。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环境的控制感。在环境设计中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秩序感和安全性。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在公共空间上设计的比较好,考虑到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还留出了充分的场地作为篮球场、足球场等开放空间来满足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论建筑环境发展 摘要:通过这个学期环境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我学到了既有意思又很实用的建筑环境心理学知识,并试着通过对生活与设计中的点点滴滴来感悟一下自己掌握不多的环境心理学知识。由此联系实际,对建筑环境的发展略作了解,思考人-建筑-环境如何做到和谐统一。 关键词:建筑环境环境心理学建筑环境心理学 前言: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它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与人的行为关系。而我们探索的则是人与周围建筑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和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所以说,它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与心理学的交集。 正文:建筑环境心理学,仅从它的学科名称来看,似乎已经透露出其内在的一些线索,即人与建筑,环境所发生的某种复杂关系。引用一位日本专家的专业阐释是“研究环境和人的心理相互作用的边缘性学科,研究人与周围社会、物理环境的关系,研究环境感知、评价、刺激和行为以及个人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利用科学手段,系统说明人与环境关系的领域,探讨解决其中的问题,使人类能适应和改造环境”。 在这学期所上的环境心理学课程,听起来就感觉很有意思,比如:格式塔,生态知觉理论,概率知觉理论等等,现在回想起来虽然不能完全讲清楚各个理论的本质,但是对于其中的一些原则,还是能够掌握的。 环境心理学,不应该是一门纸上谈兵的学科,更应该注重它的真实性,我也试着通过对生活与设计中的点点滴滴来感悟一下自己掌握不多的环境心理学知识。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的大脑里生来就有一些法则,对图形的组合原则先天有一套心理规律,“格式塔”这一古怪的名称是对形状,完形,整体等意思的德语音译。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偏重于知觉理论方面。在自己做设计的过程中,均能感悟格式塔学派的三大原则。 1.图底关系 在一定的场合里,我们并不是对其中所有的对象都明显感知到,而总是有选择的感知一定的对象。有些凸显出来成为图形,有些退居衬托成为背景,俗称图底之分。如著名的两可图形,杯形和两侧的人脸不可能同时被人眼感知。而是人选择看杯形的时候,人脸就退居为相对的背景,反之亦然。图底关系式人凭直觉认识世界的最基本规律。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底之分,不仅符

环境心理学主要考点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感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根据刺激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感觉两类。 2)认知地图: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类似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3)个人空间:根据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侵犯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4)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兴趣、经验,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直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5)注意(及注意的广度):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6)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内密度指每一房间或每幢住宅中的居民的人数,外密度是指每英亩中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的数量。密度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状态,可以用某种格式度量。 7)公共意象图:是许多人对同一环境个人认知地图的交集。反映了某一群体对特定环境的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环境的特征,被试范围越广环境特征越有代表性。 8)唤醒:指的是一种警觉状态,表示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是否做好了反应的准备。唤醒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 9)应激: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 10)心理对抗:当人感觉环境事件约束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感,这时人所作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试图重新建立对情景的控制。 11)习得性失助感: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一旦产生这种心态,便会放弃一切可能的努力而陷入被动无奈的境地。 12)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反映个别看待世界和事件因果关系的方式。 13)领域性:它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求,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14)人际距离:个体之间在进行交往时通常保持的距离。这种距离受到个体之间由于相容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情感距离的影响。 简答题: 1、简述环境心理学的特点?

环境心理学特征总结

15 2.2老年人室内照明光环境心理学研究 2.2.1老年人心理学特征综述 从心理上讲,由于老年人在肢体、智力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对 周围环境反应和适应能力也降低,情感变得脆弱。退出职业生涯或行动不便,使 他们参加社交机会大大减少;再加上子女分居,使他们心理上有一种失落感和被 遗弃感;担心成为负担,从而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由于自身机体衰老而产生的 抑郁感和焦虑感。所以,不利的光环境更会使老年人压抑郁闷,这些消极心理又 会反过来影响机体健康,形成恶性互动作用。光环境需要恬静舒适、自然祥和, 是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也是视觉照明工程为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所需做到 的。[5] 2.2.2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对老年人研究对象的应用 1.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6]诞生于1912年,兴起于德国,是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后来在美国广泛传播与发展。其中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场作用力。场作用力(field force)这一观点认为,既然物理现象是保持力关系的整体,即三者都具有相对应 的完整的动力结构。所有这些力,即物理力、生理力和心理力都发生在同一场之 中,被称为场作用力。与物理力一样,心理力也具有方向、量度和作用点。研究 人员还进一步加以发挥,认为作用物理现象的几何形状及其结合并不是纯粹的形 式,而是保持力关系的整体。因此,当人感知到不同的形式时,会在物理力的诱 导下对应产生不同的心理力,即不同的心理体验。我们通过科学的研究心理场力 去了解照明与老年人的心理关系。 众所周知,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认 知理论认为,情绪包含两种属性:强度和形式。唤醒水平(arousal level)也称激 活(activation),决定了情绪的强度;而认知和评价则决定了情绪的形式。心理第二章老年人室内照明光环境理论研究 16 学家施洛伯格(H·Schlosberg,1954)提出了情绪的维度,见下图3-1: H.Schloberg,1954) 图2-8情绪的维度 下面对格式塔心理学做一下解释,存在于某一个环境中的人通常会受到这个 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情绪有三个因素组成,也就是情绪的维度图 中的三个维度(1)环境中个体是兴奋状态还是趋于睡眠状态,(2)环境中个体 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3)环境中个体对环境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任何一个环 境的评价和研究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去考虑。 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我们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老年人住宅照明环境来讲, 应该侧重研究“快乐——不快乐”维度。因为所做研究的环境是老年人住宅照明 环境,在老年人住宅中,环境中个体是兴奋状态还是趋于睡眠状态是无关紧要的; 另外,老年人在自己家中,也没有必要对自己家的环境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所以这两个因素都是次要因素,研究时我们主要研究快乐-不快乐维度,也就是 要研究老年人住宅照明环境与老年人心理快乐与否的关系,其中照明环境中照 度、光色、灯具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生态知觉理论基本理论 埃莉诺?吉布森等(Eleanor Gibson and Walk)设计了著名的视觉悬崖试验[6],

环境心理学

一、单选题 1.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概率知觉理论)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城市的旧仓库经装修改成艺术家工作室,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场景理论)理论加以解释。 3、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认知地图)。 4、(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 6.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称之为(认知成图)。 7.(应激)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是相互关联并同时发生的。 8.直接支持使用活动和使用者工作绩效的建筑因素通常称为(建筑的功能因素)。 9.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空间行为)。 10.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退缩)和信息控制。 1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12.下列四个人中,(林奇)不属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13.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有五种要素组成,其中包含三方面内容,(方法)不属于其中所包含内容。 14.(认知距离)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15.分析外部空间中的活动通常采用五W法,即观察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为了什么目的、在从事什么活动。 26.改善城市物质环境的主要对策之一,是实施(城市更新)。 17.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18.(.动觉)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节活动有关。 19.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 20.环境一行为理论中,可用来解释休闲、旅游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定向注意疲劳症状的一种理论是(刺激负荷理论) 21.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 22.(吉布森)是生态知觉理论的代表及创始人。 23.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一规定,我国空气质量按API值划分为(五级)级。 24.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情绪)作为中介变量的。 25.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密度)。 26.环境——行为理论中,可用来解释休闲、旅游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定向注意疲劳症状的一种理论是(刺激负荷理论) 28.办公室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方便沟通 )。 29.一般来说,性格内向的个体所需个人空间比外向的个体(大)。 30.(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31.当人们清楚知道目的地的位置时,或是有目的的移动时,总会选择最短路程达到,这种人类行为习性称为(抄近路)。 32.个体对所处空间密度的评价是(可知觉密度)。 33.领域占有者用特殊的方式,将领域处理得具有特殊性,以肯定自己的身分,肯定他在人群中的地位,这种现象称为(领域人格化)。 34.下列座位排列方式中适合于师生交往比较多的是(马蹄形)。 35.环境体验与(环境认识)的区别在于,环境体验是刺激在场或紧接刺激之后发生的,而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 36.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以及设计外观评估必须重视(大众参与)和相应的法律基础。 37.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 41.测量声音响度级的仪器为声级计,读数称为声级,单位是(分贝)。 44.社会学家把城

环境心理学

2005-2-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和研究内容[转载]室内设计随笔83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和研究内容 (一)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环境心理学将环境― 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又较其他心理学分支更侧重于应用研究,这两个特征使环境心理学在方法论上体现了多样件、灵活性和首创性。环境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等。对于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们心理状况的分析可采用调查法,调查的项目包括环境现象信息、态度、价值和情感的信息,同时还包括个体生活和工作环境诸方面的真实情况:调查对象的选择可随机取样,也可有意抽样、混合抽样等等。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被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及其个别存在形式,进行长时间的感知,这可用现代仪器记录( 如录像、录音等 )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测验法经常采用问卷式,即编制调查表,由被试回答。相关法是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由于某些社会道德和伦理的原因,不能进行实验,就可用相关往来处理,环境心理学家往往利用相关度来预测人们行为的发展趋向。实验法要求比较高,一般可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许多环境变量和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场实验是针对这个局限性而改进的方法,它能使研究者了解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反应情况,并在模拟现实环境背景下来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缺陷,实际研究中人们往往同时并用几种方法。 作为一门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具有多学科性的特点。它要从许多母学科中汲取某些知识。例如,认知地图的研究要从格式塔心理学中汲取营养,环境― 行为研究要借鉴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儿童行为的研究则依赖于皮亚杰的理论……因此,环境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物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关系非常密切。 据此,有的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心理学实际上是对所有的心理学研究提供—种特殊的观点和研究思路,它对所有的心理学分支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环境心理学与社会学、工效学、生态学、人类学、园艺学、建筑环境控制学、环境保护与监测以及城市规划也有一定的联系。环境心理学可以说是“人类和环境关系”这一大学科中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发展势头一直看好。 作为一门应用性心理学科,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劳动者以积极的情绪、熟练的技术掌握和改进操作方法,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在人—机信息传递中,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避免单调、紧张、焦虑等环境不适反应。开展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十分明显,社会的需要正是它在近年内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