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燃烧学讲义-绪论-第1--5章

工程燃烧学讲义-绪论-第1--5章

工程燃烧学讲义-绪论-第1--5章
工程燃烧学讲义-绪论-第1--5章

燃烧学 第1章 作业

一、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组分为:C-40%,H-10%,O-41%,N-2%,W-6%,A-1% 1. 求1kg木材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木材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燃烧温度 二、某焦炉煤气的体积百分数组成为:CO-3.8%,H2-58%,CH4-24.5%,C2H4-3.7%,CO2-2.3%,N2-4.7%,H2O-2%,O2—1% 1. 求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1m3煤气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1m3煤气不完全燃烧,烟气中有CO 0.01m3,H2 0.12m3,CH40.06m3. 求烟气的总体积。 一、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组分为:C-40%,H-10%,O-41%,N-2%,W-6%,A-1% 1. 求1kg木材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木材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燃烧温度 二、某焦炉煤气的体积百分数组成为:CO-3.8%,H2-58%,CH4-24.5%,C2H4-3.7%,CO2-2.3%,N2-4.7%,H2O-2%,O2—1% 1. 求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1m3煤气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1m3煤气不完全燃烧,烟气中有CO 0.01m3,H2 0.12m3,CH40.06m3. 求烟气的总体积。 一、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组分为:C-40%,H-10%,O-41%,N-2%,W-6%,A-1% 1. 求1kg木材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木材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燃烧温度 二、某焦炉煤气的体积百分数组成为:CO-3.8%,H2-58%,CH4-24.5%,C2H4-3.7%,CO2-2.3%,N2-4.7%,H2O-2%,O2—1% 1. 求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1m3煤气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1m3煤气不完全燃烧,烟气中有CO 0.01m3,H2 0.12m3,CH40.06m3. 求烟气的总体积。

智慧树知到《燃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燃烧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酸雨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燃烧引起的。 A.对 B.错 答案: 对 2、空气干燥基成分中,煤是没有水分的。 A.对 B.错 答案: 错 3、温室效应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燃烧 B. 酸雨 C. 建筑物过多 D. 人口增长 答案: 燃烧 4、柴油的碳氢质量比(C/H)比煤炭的碳氢质量比(C/H)要大。

B.错 答案: 错 5、普罗米修斯通过实验证明了氧气的存在。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化合反应 B. 气体与固体的反应可以适用质量作用定律 C.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双分子反应 D.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不可逆反应 答案: 气体与固体的反应可以适用质量作用定律 2、关于Arrhenius定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Arrhenius定律只适用于放热反应

Arrhenius定律只适用于吸热反应 C. Arrhenius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参与的反应 D. Arrhenius定律只适用于不可逆反应 答案: Arrhenius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参与的反应 3、关于反应级数,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反应级数只可能为正数 B. 反应级数只可能为整数 C. 增大压力一定会增大反应速度 D. 同等条件下,气体燃料的反应级数通常大于固体燃料的反应数 答案: 同等条件下,气体燃料的反应级数通常大于固体燃料的反应数 4、在其他条件可比的情况下,以下哪种气体自由射流与外部大空间之间的混合最强烈? A. 扩展角30°的圆柱射流

扩展角15°的圆柱射流 C. 扩展角30°的扁平状射流 D. 扩展角45°的扁平状射流 答案: 扩展角45°的扁平状射流 5、如果在钝体中开一道可以流通的缝隙形成“开缝钝体”,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开缝钝体的回流区范围会大于原来的钝体 B. 开缝钝体回流区内的混合强度会大于原来的钝体 C. 开缝钝体的射流长度会变短 D. 开缝钝体的扩展角会变大 答案: 开缝钝体回流区内的混合强度会大于原来的钝体 第三章 1、以下哪种措施会使得热自燃变得更容易? A.

工程经济学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1.1 什么是建筑工程经济 (一)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工程学 建设工程是最广义的概念,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显然,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与建设工程的范围相比,建筑工程的范围相对为窄,其专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因此也被成为房屋建筑工程。 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附属设施”指与房屋建筑配套的水塔、自行车棚、水池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指与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相配套的电气、给排水、通信、电梯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 根据《建筑法》的定义,“本法所称建筑活动,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从中看出没有采用“建筑工程”概念,而是采用建筑活动的概念范畴。 简单来说,建筑工程,是指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这部分投资额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 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工程经济学的问题。 工程经济学包括两大范畴,工程学与经济学。在经济社会中,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技术上是否可行,其二是经济上是否合理。在这两个领域的不断探索与积累逐渐发展成为工程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 工程学范围很广,包括土木工程、机电工程、冶金工程等,不同的工程领域遇到的问题不同。工程学是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形成的各门学科的总称,是由应用基础科学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发展起来的,目的在于利用科学知识,改造自然,服务人类。 (二)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研究视角不同,对经济学有不同的理解。一般的教材都应用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供消费。)然而对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工程师而言,罗宾斯的经济学定义更容易被接受。 罗宾斯的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在给定但是有竞争的目的之间的配置的科学。按照该定义,经济学是一门主要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要点有三:一,资源稀缺,如项目资金有限;二,需要分配资源的用途有竞争关系,各种用途往往具有排他性;三,存在决策环节,合理的资源配置需要科学决策。 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此形成不同的经济学分支,包括研究资源配置的微观经济学和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特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资源达到最优化,具体说就是研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的问题。宏观经济学关注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方式与规律,即研究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等要素来分析整体经济行为,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增长等问题。 在利用工程技术服务于人类的过程中,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的满足社会需求,充分利用与合理配置资源,就需要研究如何根据资金情况,谋划备选方案,利用合理的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上述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以达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在此背景之下产生了工程经济学。 (三)工程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正是建立在工程学与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产生有其历史原因。直到19世纪末期,工程师的工作仍然是把科学家的发明转变成为有用的商品,仅仅关心机器设计、制造和运转,很少注意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投资活动的增加,他们的职责范围不断扩大,不得不对许多工程问题进行决策,如相互竞争的设计方案选择哪一个?正在使用的机器是否需要更新?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投资方案?这些问题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每个问题都涉及方案的选择,二

燃烧学讲义第一章

第1章燃烧化学基础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1.1.1 燃烧的本质 所谓燃烧,就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的现象。燃烧区的温度很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的存在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微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从本质上说,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但其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燃烧反应速度极快,则因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气体和周围气体共同膨胀作用,使反应能量直接转变为机械功,在压力释放的同时产生强光、热和声响,这就是所谓的爆炸。它与燃烧没有本质差别,而是燃烧的常见表现形式。 现在,人们发现很多燃烧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游离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在瞬间进行的循环链式反应。这里,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1.1.2 燃烧的条件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 1.1. 2.1 燃烧的条件 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作为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反应必须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参加,此外还要有引发燃烧的能源。

1.可燃物(还原剂) 不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也不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氢气、乙炔、酒精、汽油、木材、纸张等。 2.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过氧化钠等。空气是最常见的助燃物,以后如无特别说明,可燃物的燃烧都是指在空气中进行的。 3.点火源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点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摩擦与冲击、自然发热、化学反应热、电火花、光热射线等。 上述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但是即使具备了三要素并且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也不一定发生。要发生燃烧还必须满足其它条件,如可燃物和助燃物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等。燃烧能发生时,三要素可表示为封闭的三角形,通常称为着火三角形,如图1-1(a)所示。 经典的着火三角形一般足以说明燃烧得以发生和持续进行的原理。但是,根据燃烧的链锁反应理论,很多燃烧的发生都有持续的游离基(自由基)作“中间体”,因此,着火三角形应扩大到包括一个说明游离基参加燃烧反应的附加维,从而形成一个着火四面体,如图1-1(b)所示。

微观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引论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经济学的前提:稀缺性;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教学难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教学。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 使用教材《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经济学》十六版萨缪尔逊华夏出版社1999 《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曼斯费尔德著,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一、西方经济学的含义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其中包括课程教材、官方文件、私营经济记录、专业或非专业著作、报章杂志的文章和报道等。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分类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这类主题着重使用运筹学、数理统计和其他的方法来研究经营企事业的有效手段和总结企事业的营运经验。例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这类内容是否牵涉到或在多大的程度上牵涉到经济理论,取决于被研究的问题的性质。例如,行情研究与经济理论具有轻微程度的关系,而车间生产流程布局则是一个纯技术问题,与经济理论完全无关。总之,这一方面的内容偏重于企业管理的纯技术分析,较少涉及经济理论。 第二,某一经济部门或领域或问题 这类主题的研究对象关系到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部门或领域。例如,石油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等。在这一类别中,纯技术分析比第一类少,经济理论的成分比第一类增大。对于一个部门或问题的全面研究不能局限于对该部门或问题的纯技术的论述,而必须涉及它与

流体力学讲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阐述了流体力学的概念与发展简史;流体力学的概述与应用;流体力学课程的性质、目的、基本要求;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及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是流体力学的基础,在此假设的基础上引出了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概念。 第一节流体力学的概念与发展简史 一、流体力学概念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一门研究流体的平衡和流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技术科学。 流体力学所研究的基本规律,有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关于流体平衡的规律,它研究流体处于静止(或相对平衡)状态时,作用于流体上的各种力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称为流体静力学;二是关于流体运动的规律,它研究流体在运动状态时,作用于流体上的力与运动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流体的运动特征与能量转换等,这一部分称为流体动力学。 流体力学在研究流体平衡和机械运动规律时,要应用物理学及理论力学中有关物理平衡及运动规律的原理,如力系平衡定理、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等。因为流体在平衡或运动状态下,也同样遵循这些普遍的原理。所以物理学和理论力学的知识是学习流体力学课程必要的基础。 目前,根据流体力学在各个工程领域的应用,流体力学可分为以下几类: 能源动力类: 水利类流体力学:面向水工、水动、海洋等; 机械类流体力学:面向机械、冶金、化工、水机等; 土木类流体力学:面向市政、工民建、道桥、城市防洪等。 二、流体力学的发展历史 流体力学的萌芽,是自距今约2200年以前,西西里岛的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写的“论浮体”一文开始的。他对静止时的液体力学性质作了第一次科学总结。 流体力学的主要发展是从牛顿时代开始的,1687年牛顿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讨论了流体的阻力、波浪运动,等内容,使流体力学开始成为力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此后,流体力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伯努利所提出的液体运动的能量估计及欧拉所提出的液体运动的解析方法,为研究液体运动的规 律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门属于数学的古典“水动力学”(或古典“流体力学”)。 2.在古典“水动力学”的基础上纳维和斯托克思提出了著名的实际粘性流体的基本运动方程 ——N-S方程。从而为流体力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由于其所用数学的复杂性和理想流体模型的局限性,不能满意地解决工程问题,故形成了以实验方法来制定经验公式的“实验流体力学”。但由于有些经验公式缺乏理论基础,使其应用范围狭窄,且无法继续发展。

环境生态学讲义(第一章绪论)

环境生态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生态学概述 生态学现实意义 生态学基本理论 生态学方法论 二、环境生态学定义 一般认为,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映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金岚盛连喜等,1991) 三、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1、产生:20世纪60年代—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 美Rachel Carson (1962) 2、理论发展、完善阶段:20世纪70年代—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 《增长的极限》the Club of Roma 《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972) 3、实际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第一本《环境生态学》(1987 )(B. 福尔德曼)教科书 《我们共同的未来》WCE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我国第一本系统的环境生态学教材出版(金岚,1991) 四、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1、研究内容 ?经典生态学基本理论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机制变化和规律研究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2、学科任务 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发展趋势 人为干扰的方式和强度 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 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 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 4、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1)生态学 ?定义: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不同层次的生物体系

燃烧学讲义第一章

第1章燃烧化学基础 1.1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1.1.1 燃烧的本质 所谓燃烧,就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的现象。燃烧区的温度很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的存在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微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从本质上说,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但其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燃烧反应速度极快,则因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气体和周围气体共同膨胀作用,使反应能量直接转变为机械功,在压力释放的同时产生强光、热和声响,这就是所谓的爆炸。它与燃烧没有本质差别,而是燃烧的常见表现形式。 现在,人们发现很多燃烧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游离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在瞬间进行的循环链式反应。这里,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1.1.2 燃烧的条件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 1.1. 2.1 燃烧的条件 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作为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反应必须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参加,此外还要有引发燃烧的能源。 1.可燃物(还原剂) 不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也不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氢气、乙炔、酒精、汽油、木材、纸张等。 2.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过氧化钠等。空气是最常见的助燃物,以后如无特别说明,可燃物的燃烧都是指

燃烧学习题答案

燃烧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燃烧: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的现象。 (2)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称为火灾。 (3)烟: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得产物中混有一些微小的颗粒,这时即形成“烟”。 (4)热容:在没有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条件下,一定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 (5)生成热:化学反应中由稳定单质反应生成某化合物时的反应热。 (6)标准燃烧热:在和指定温度下,1mol某物质完全燃烧时的恒压反应热。 (7)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8)低热值:可燃物中的水和氢燃烧生成的水以气态存在时的热值。 2.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这些特征. 燃烧的本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特征是: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

3. 如何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防火和灭火方法?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燃烧的三要素,要发生燃烧燃烧,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 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以下防火和灭火的方法: 防火方法:1.控制可燃物;2.隔绝空气;3.消除点火源 灭火方法: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 4. 抑制法 8. 举例说明燃烧产物(包括烟)有哪些毒害作用?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除了CO2和H2O 外,烟气中的其他成分都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或腐蚀性。其危害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毒害性;2)减光性3)爆炸性 9.试求出在p =1atm 、T=273K 下,1公斤苯(C6H6)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 空气量。3 22 ,0,030.10104.2248129276.4104.22)32 32412(76.421.02 m O S H C V V O air =???? ? ??+?=??-++?== -- 10.已知木材的组成为:C-46%、%、%、%、%,问在p =1atm 、T=273K 下木材完全燃烧产物体积是多少?

信息论讲义11

第一章引论 1-1信息与信息科学 1-1-1信息的概念 ▲信息的定义:很难给出,信息的定义是信息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象物质,能量一样越基本的概念越难以给出明确的定义。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可以传递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表示事物特性的内容。 ▲几个要点: △信息不是事物的本身,信息是抽象的。而消息,情报,指令,数据等本身不是信息。 △Shannon认为:信息是关于环境事实的可以通信的知识。 △Winner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 △近代人认为:信息是具有新内容的消息;是对于决策有价值的情报;是一切所感知的信号,信息就是知识等。 △Shannon信息论认为:信息的多少等于无知度的大小。人们已知的消息不是信息,而好象,大概,可能之类的不确切的内容包含着信息。(不能说信息冗余、信息压缩)1-1-2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概念,相关理论和应用的科学,信息科学是一门新兴科学,边缘学科。 ▲信息科学的特点:(1)多学科--它与许多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有关,互相渗透,如数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文字学,生物学,控制论,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仿生学,人工智能技术。(2)产业化--它应用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一个新兴产业----信息产业。 ▲信息科学的研究范围: ☆信息源:自然信息源(物理,化学,天体,地理,生物);社会信息源(管理,金融,商业);知识信息源(古今中外) ☆信息载体:第一载体(语言);第二载体(文字);第三载体(电磁波)。 ☆信息的采集与转换:传感器,雷达,视,听,触,力,声光热点磁。 ☆信息的传输:光,电磁波,神经,意念。 ☆信息的存储与处理:计算机,视听系统。 1-1-3信息的性质 ⑴信息的可扩充性:相对物质和能量而言,信息资源没有限度,永远不会耗尽,而且回越来越多,信息爆炸,知识爆炸,能源危机。 ⑵信息的可压缩性:通过人脑的归纳和综合,信息可精炼和压缩,产生专家系统,知识库。 ⑶信息的可替代性:信息可替代有形物质,信息出口,情报出口。 ⑷信息的可传递性: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细胞,天体之间。 ⑸信息的可扩散性:总是以各种方式向外部扩散,绝对保密是无法实现的。 ⑹信息的可共享性:信息无法垄断,不能做转手交易。

燃烧学讲义第一章

燃烧学讲义第一章-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1章燃烧化学基础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1.1.1 燃烧的本质 所谓燃烧,就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的现象。燃烧区的温度很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的存在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微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从本质上说,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但其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燃烧反应速度极快,则因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气体和周围气体共同膨胀作用,使反应能量直接转变为机械功,在压力释放的同时产生强光、热和声响,这就是所谓的爆炸。它与燃烧没有本质差别,而是燃烧的常见表现形式。 现在,人们发现很多燃烧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游离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在瞬间进行的循环链式反应。这里,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1.1.2 燃烧的条件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 1.1. 2.1 燃烧的条件 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作为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反应必须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参加,此外还要有引发燃烧的能源。 1.可燃物(还原剂) 不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也不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氢气、乙炔、酒精、汽油、木材、纸张等。 2.助燃物(氧化剂) 2

旅游学概论 绪论讲义

课程概述:什么是《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是旅游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习旅游专业知识的一个入门课程。 ?基础课是高等学校中,使学生获得有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门知识的基础。 ?专业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先修课程。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结束时,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积累 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构筑旅游学的理论体系。 2、能力培养 获知旅游行业相关新闻信息的时候,养成先分析的习惯,具备简单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第一章绪论 提出引导问题:我没有想到旅游还需要什么理论,也根本没想到过会有什么理论。许多人都说,吃喝玩乐,有什么好研究的。对吗? 解析:恐怕不对。当旅游是个别人的现象时,不研究它不会有什么影响。而当旅游具有普遍性,发展为一种社会性的、大众性的现象而且在人类社会中显然越来越重要时,人们会惊奇地发现,由此带来的许多问题是传统观念和意识很难回答的以前熟悉和惯用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手段和运作坊法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很难见效。这些问题在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运作中所造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影响越来越大,不研究它就会无法疏导它、规范它,无法趋利避害。当这种研究有了积累时,理论便逐步形成了,这些理论对后人将是有价值的,另外,你不能所全世界有那么多人投身于旅游研究是出于无知或无聊。

《旅游学概论》是怎样一门课? 什么是旅游学? 一旅游学研究概况 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学研究始于近代社会,相对其他(哲学历史)传统学科比较年轻。发展历史虽短但经历了深刻的演进历程。尽管学科之林中稚嫩,但历史进程说明,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具有广泛社会应用背景的研究领域。 导入; 实践社会是科学发展的先导,长期的社会实践,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理论和科学,是任何一门学科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旅游学——旅游实践 (提问)引出下一主题 人类的外出旅行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已有之,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如同华开花落一样自然地存在着,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更没有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专门的研究。你觉得,旅游现象最初是如何引起人们的关注:提问 直至近代社会,旅游活动和旅游业作为一个对接待地——东道社会有着巨大经济贡献的经济产业并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后,“旅游”才开始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出于实践发展的需要和对经济利益的深切关注,人们开始关注对旅游现象的研究。 (一)经济研究阶段 1899年,意大利政府官员波狄奥发表了《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一文,这是目前可见到的国外最早从学术角度研究旅游现象的专业文章。拉开了旅游学研究的序幕。利用统计学 背景(19世纪工业革命的完成) 1 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带来了经济繁荣 19世纪后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和美国等北美国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2 改变工作性质,提供较多闲暇时间 3 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中运用,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这一切使得旅游的规模和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旅游也为这些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旅游业开始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兴行业。 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 1927年,马里奥蒂<<旅游经济讲义>> 意大利人罗马大学经济学教授 第一次对旅游经济进行系统化研究尝试的著作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活动的形态、结构和活动要素进行了剖析和论证,结论:旅游具有经济性质的社会现象长期起主导作用 限制了旅游研究研究纵深发展的可能 (二)全面发展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 二战后,大规模、多学科的旅游学综合研究也广泛开始。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国际旅游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全球性大众旅游广泛兴起。由此产生的对旅游接待地的影响也日益复杂化,旅游研究也就很自然地介入到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各个领域,旅游学研究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 现代旅游学的理论体系在此阶段基本形成 (三)旅游学研究向非经济领域倾斜(20世纪90年代至今) 目的:旅游和旅游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下去 说明:1 旅游规模发展 2 人类旅游学研究正走向深入成熟 研究特点: (1)从单科独进的分散研究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这是旅游学研究最重要的一个演化特征。

微观经济学课堂讲义第一章引论

第一章导言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任何经济制度下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经济体制与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 稀缺、选择和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 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 微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如何辩证地对待西方经济学。 二、教学内容: 1、1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问题实质上包括了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生产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何谓生产呢?生产是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活动。投入又被称之为资源。西方经济学家将资源分为四种类型:①土地,又称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森林、矿藏和河流等一切自然资源。狭义的土地则是指土地本身②劳动,它是指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③资本,亦称资本货物(或资本品),它是指人类所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所需的一切工具、机器设备、厂房等的总称;④企业家才能,这是指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总和,有时将之简称为“企业家”或“管理才能”。以上四种经济资源又被称为“生产四要素”。因此,投入、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经济学中都是等义的。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主要是有两种调节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 生产的结果就是商品。商品被划分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品被分为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形的,如餐馆招待和教育。商品的价格一般大于零,价格为零的被称为“免费商品”,价格为负的为“有害品”。使用货物和劳务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便是消费。 如何生产 如何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由谁来生产;其二,用什么资源生产;其三,用什么技术生产;其四,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生产。 为谁生产 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商品的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收入高的就比收入低的人可以消费更多、更好的商品。为谁生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问题。 1.2 经济体制和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 1.2.1 传统经济 传统经济(traditional economy),亦称“习惯性经济”(customary ecomomy)是指生产方式、交换、收入分配都遵循其习惯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有可能是由世代相传的传统所决定的。 1.2.2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亦称“指令性经济”(command economy),是以计划

燃烧学习题答案

燃烧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燃烧: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的现象。 (2)火 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称为火灾。 (3)烟: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得产物中混有一些微小的颗粒,这时即形成“烟”。 (4)热容:在没有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条件下,一定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 (5)生成热:化学反应中由稳定单质反应生成某化合物时的反应热。 (6)标准燃烧热:在0.1013MPa 和指定温度下,1mol 某物质完全燃烧时的恒压反应热。 (7)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8)低热值:可燃物中的水和氢燃烧生成的水以气态存在时的热值。 2.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这些特征. 燃烧的本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特征是: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 3. 如何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防火和灭火方法?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燃烧的三要素,要发生燃烧燃烧,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 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以下防火和灭火的方法: 防火方法:1.控制可燃物;2.隔绝空气;3.消除点火源 灭火方法: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 4. 抑制法 8. 举例说明燃烧产物(包括烟)有哪些毒害作用?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除了CO2和H2O 外,烟气中的其他成分都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或腐蚀性。其危害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毒害性;2)减光性3)爆炸性 9.试求出在p =1atm 、T=273K 下,1公斤苯(C6H6)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 3 22 ,0,030.10104.2248129276.4104.22)32 32412(76.421.02 m O S H C V V O air =???? ? ??+?=??-++?== -- 10.已知木材的组成为:C-46%、H-6.0%、O-37.0%、N-2.0%、W-9.0%,问在p =1atm 、T=273K 下木材完全燃烧产物体积是多少? 3 22 ,0,045.4104.22323746124676.4104.22)32 32412(76.421.02 m O S H C V V O air =???? ? ??-+?=??-++?== -- kg m H W V N S C V V V V V air O H N SO CO yq /18.5100624.221009184.2245.479.01002284.2210046124.2210024.22100184.2279.0100284.22100324.22100124.223,0,0,0,02222=?+?+?+?+?=?+?++?+?+?= +++= 11.木材的组成为C-48%、H-5%、O-40%、N-2%、W-5%.试求在1.5atm 、30℃的条件下燃烧5kg 这种木材的实际需要空气体积、实际产物体积和产物密度。(空气消耗系数数取1.5)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第二版(郑君里)1.1) 图1-1 典型通信系统 消息(Message):信源的输出+语义学上的理解。 信号(Signal):Information Vector(Signum),它携带或蕴含或本身即为信息。 信息(Information):消息,内容,情报(见牛津英文词典)。 语用层次上的信息:效用 信息语义层次上的信息:含义 语法层次上的信息:形式(狭义信息——Shannon信息论)系统(System):由若干个相互作用的物理对象和物理条件(统称为系统元件) 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本课程内容与定位: ?信号的表示(分析):把信号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分量或成份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即用简单表示复杂。 ?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分析: ?系统分析:在给定系统的条件下,研究系统对于输入激励信号所产生的输出响应。 ?系统综合:按某种需要规定出系统对于给定激励的响应,并根据此要求设计系统。 ?支撑系统分析、信号处理两类课程 ?四个系统分析层次 (1)信号与系统:信号的表示,信号通过系统的响应,系统设计; (2)线性系统理论: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与运动分析,可控性、可观性、 稳定性、鲁棒性、反馈系统时域设计; (3)高等系统分析:不确定性原理与反演问题; (4)复杂系统分析:现代系统论、非线性理论、人工生命方法。 ?四个系统分析层次 (1)数字信号处理(DSP)

(2)现代信号处理 (3)时间序列分析 §1.2 信号分类与典型确定性信号(《信号与系统》第二版(郑君里)1.2,1.4) 确定性信号:由确定系统产生、具有确定参数、按确定方式变化的信号。 随机信号:具有不可预知的不确定性的信号。 非确定性信号 模糊信号:(例:高矮,胖瘦,冷热,亮暗,……)。 周期信号:f (t ) = f (t + nT ),n ∈ Z 非周期信号:f (t )≠ f (t + nT ),? n ∈ Z 伪随机信号:具有周期性的随机信号。周期无穷大则为随机信号。 按时间和取值的连续性,可组合成四种信号:模拟、阶梯、抽样、数字。 连续时间信号:在所讨论的时间区域内任意时间点上都有定义(给出确定但可能不唯一的信号取值)的信号。 模拟信号:时间和取值都连续的信号。 阶梯信号:时间连续、取值离散的信号。 离散时间信号:只在某些不连续的时间点或区间上有定义(给出信号取值)的信号。 抽样信号:幅值具有无限精度的离散时间信号。 数字信号:幅值具有有限精度的离散时间信号。 图1-2 抽样信号举例 典型确定性信号: ? 指数信号: ()t f t K e α=? (1-1) 其中,K 、α为实数。 ? 正弦信号: ()()sin f t A t ωθ=+ (1-2)

国际法导论讲义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念 一、名称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Public)Law”,近代开始用于指国家之间的法律的名称。 罗马法:市民法和万民法,万民法并不是国际法,而只是具有涉外因素,属于私法性质。但往往理解为所有与罗马有交往关系的国家所一致同意的正义原则。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延用了“万民法”的名称,将杂乱无章的习惯国际法统一归纳为“万民法”,指拘束效力来自所有国家或许多国家的意志的法律。 18世纪末,英国法学家和哲学家边沁提出“International Law”。 二、定义 “国”是国家,“际”是之间,“法”是法律。 简单说,是国家之间的法律,或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是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为对象的法律。国家不是孤立存在的,国家之间的交往形成了国际关系。定义有上百种,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1、国家认为对它们有拘束力的法律规则的总体, 2、对国家有拘束力的法律规则的总体。 《奥本海国际法》在第8版之前都认为,国际法是一个名称,“用以指各国认为在它们彼此交往中有法律拘束力的规则的总体”。最新的第9版定义有所变动:国际法是对各国在它们彼此交往中有法律拘束力的规则的总体。 教材的观点:P 页 普遍国际法 区域国际法 特殊国际法 三、特点(与国内法相比较) 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法律体系。 1、国际性 主体主要是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 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法的制定者主要是国家 参与国际交往的国家通过协议制定的, 在交往中长期形成的习惯,被大家所公认为有拘束力 3、国际法有拘束力,其遵守和执行通过以下途径: 国家自觉 国家单独或集体地采取强制措施:受侵略时自卫 对越自卫反击战 与国内法的拘束力有区别,其拘束力体现在: A、世界各国都承认国际法的效力。 B、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制度是经常遵守的。 C、国际法遭到破坏,只是少数行为,尤其是现代社会,违反要付出巨 大代价。

计算物理讲义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什么是计算物理 计算物理学是物理学中实验物理学、理论物理学两大分支之外的第三大分支。它是以现代计算机为工具、应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数值计算及分析,对物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的一门新的物理学科分支学科,是物理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者相结合的交叉、综合学科。 计算物理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在借助各种数值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了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学的成果,开拓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新方法。 计算物理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不仅与传统的实验物理学及理论物理学一起成为现代物理学的鼎立三足,而且深入现代的实验物理学及理论物理学之中,发挥着从未有过的独特作用。理论物理没有计算无力支撑,研究难以深入;而实验物理不用计算物理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也很难甚至无法从复杂的测量结果中提取有用的物理信息,计算物理学已经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 当代物理学工作者,无论是从事理论物理研究还是从事实验物理研究,都必须掌握计算物理的概念和方法,具备计算物理应用能力。同样,计算物理学工作者不仅需要坚实的物理基础、熟谙实验物理学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现代计算方法和应用现代计算机,解决科学前沿领域和重大工程技术中中传统理论方法及目前技术无能为力的问题。 1.2计算物理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1.2.1传统物理学的发展和面临的主要困难 传统的物理学有实验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两大分支,长期以来,这两大物理学分支相辅相成的推动着物理学科的发展。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物理学基本上属于属于实验科学,大部分的物理规律都是基于实验归纳得出的,所以,实验物理常给人们形成是物理学基础的印象。然而到了1886年,麦克斯韦(Maxswell)总结归纳出电磁场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而语言电磁波的存在,诗人们看到了物理理论思维和演绎归纳方法巨大威力,有别于实验物理相对独立,从而开始形成物理学的另外一个分支—理论物理学。到了20世纪初,随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诞生,使物理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理论物理学发展成为一支成熟的分支学科,从此传统物理学形成了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两大分支。 我们知道,理论物理是从一些里基本物理原理出发,对研究问题作出适当的近似,给出合理的物理模型,列出数学方程,然后用传统的解析方法求出解析解,进而通过这些解析解得到的结论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解释已知的物理实验现

西工大燃烧学mooc答案

第一章 燃烧的燃素学说可以正确地解释物质燃烧质量增加的现象。错 预热不属于液体燃料的燃烧分过程。 第二章 燃料热值与燃烧焓之间的关系就是负数关系 绝对焓等于生成焓与显焓之与。 燃烧本质上就就是化学反应过程。对 燃油的高热值就是燃油实际最大的可能发热量,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燃油的热值都就是采用高热值。错 化学动力学就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历程的科学。 分支链式反应三个阶段的先后顺序就是感应期、爆炸期、稳定期。 A、B两分子之间单位时间内的碰撞频率的符号用Z表示。 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错 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只要碰撞能量大于活化能就能导致发生化学反应。错 阿累尼乌斯定律适用于简单反应与有明确反应级数的反应。对 第三章 1下说法错误的就是( B ): A.Rayleigh线就是质量守恒与动量守恒的结合; B.Rayleigh线与释热有关; C.对于无化学反应的混合物,q=0, Hugoniot曲线通过初始状态点。 D.Rayleigh线可以用于任何气体; 多组分气体的热流量与单组分气体的有所不同,它不仅与温度梯度有关,还与各组分扩散所产生的( 焓差 )有关。 扩散速度等于(组分 )速度与( 质量平均)速度之差: 把初始状态(未燃烧的)与最终状态连在一起的Rayleigh线的斜率给出燃烧波的(速度 )。 上C-J点,U,给定了爆震波速度的(最大值 );下C-J点,L,给定了缓燃速度的( 最大值 ); 在双组分混合物中,组分A的扩散通量的方向与该组分当地质量分数梯度方向(相反)。 对于爆震波,未燃气体到已燃气体,压力、密度、温度都就是(增加)的,爆震使已燃气体( 跟着)燃烧波运动;对于缓燃波,未燃气体到已燃气体,压力、密度都就是(减少)的,缓燃使已燃气体( 背着)燃烧波运动。 在以初始状态特征值为中心的四个象限中,( 左上限)包含了压缩波,而( 右下限)包含了膨胀波。 在燃烧学中,一般使用( 上C-J点爆震)来表征爆震波。 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 下C-J点的马赫数Mb=1; B. 对于强缓燃,终态的比容比下C-J点的小; C. 所有的膨胀波都就是以超音速传播的; D. 在缓燃区内, (燃气相对于缓燃波的速度)的正切函数大于下C-J点的值; 导热通量的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 相反,绝对值( 正)比于该梯度值,比例系数称为( 导热系数。 控制体内动量的变化率等于作用在控制体的( 表面力与体积力)之与: 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