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二课卓尔不群的雅典

教材分析

《卓尔不群的雅典》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的第二节,主要介绍古代西方世界民主政治的成就,既是第一节“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的必然产物,又传承出第三节“罗马人的法律”,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古希腊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史的光辉起点,是古典世界留给后人的一笔弥足珍贵的政治文化遗产。因此本课是探讨欧洲文明的源头,对于高中历史新课程世界史部分的教学有着追根朔源的重要意义。如果缺乏本课知识的学习,将会导致这个历史发展脉络的不完整。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并能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2.通过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全面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体会改革家的政治智慧。

3.学生就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高一学生设计。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参与意识强。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弱,对该段历史略有了解,但对于世界史内容的相对生疏,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现代媒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即三次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内容及表现。

难点:正确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新课呈现

教师: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知识。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影响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因素,我们知道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主要是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把具体内容再一起回顾一下。(PPT呈现一段填空题,学生讨论完成。)

(PPT呈现古希腊的地图、雅典娜神庙)

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希腊是以爱琴海为中心、周围星罗棋布着上百个古希腊的城邦。在这些城邦中雅典是最闪亮的一颗明珠,她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为何雅典具有这样的殊荣呢?今天让我们跨过时空的界限,来到2500年前的雅典来感受雅典是怎样的卓尔不群。下面,我们学习本专题第二课---卓尔不群的雅典。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起着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以地图、雅典建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教师的设问,使学生上课之初就从情绪上和思想上进入到历史的情境中,快速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观察与思考。)

一、历史学习第一步:“了解”(了解历史事实、历史线索)

教师:我们知道,雅典是希腊最富盛名的城邦之一,它有发达的商品经济、灿烂的古典文明,健全的民主政治体制。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雅典民主政治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有三位杰出人物进行了三次改革,下面请同学们把课前预习完成的表格内容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检查,再进一步完善

指出三者改革内容中的变与不变的部分。不变的是一些常设机构,如: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等。变的有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等;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的按地域划分行政选区、陶片放逐法等。并让学生找出从“四百人会议”到“五百人会议”除了人数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了?伯里克利改革中的官职开放、发放公职津贴等。梳理完知识点后,教师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巩固。

(设计意图:理清知识线索,在区别改革的变与不变的措施中,加深对本课基础史实的记忆。)

二、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

教师: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是平民与贵族不断斗争的结果。三位改革家的改革实际上就是在调节平民与贵族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那下面我们就通过他们改革变与不变的措

施中,体会他们改革的智慧,探究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PPT:展示几段史料

史料泛读1:(梭伦曾用诗歌的形式这样描述其改革特征)

我拿着盾牌是两面的一面保护着平民,一面保护着贵族,两个力量我同时保护。

——(英)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提出探究问题:

1.史料体现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中立)

2.从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找出体现其中立特点的内容。

从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梭伦改革是把财产与政治权利联系起来,取代了之前血缘与政治权利的联系,从而打击了血缘贵族,扩大民主范围。

史料泛读2:

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

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经过这

样的调整,每个行政区中的人口数量、出生和职业就大

体取得了平衡。

——马克垚《世纪文明史》

提出探究问题:

1.什么是陶片放逐法?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2.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有何意义?

从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认识:(1)雅典注重用立法的方式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保障,体现其法律之上是原则。(2)克利斯提尼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废除了在民主政治面前财产上的不平等,并进一步打击了血缘贵族,从而进一步扩大民主的范围。

史料泛读3: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机构

机构产生方式职能

公民大会

20岁以上成年男

子均可参加

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等

重大事务。

五百人会议抽签产生

轮流执政,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

30岁以上男性公

民选举产生

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

关,参加立法。

1.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2.五百人会议以什么方式选举产生?请你分析这种方式有何利弊?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认识:(1)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直接民主、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2)利:公民参政机会相对公开平等,有利于提高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弊:难以保证官员和公职人员的基本素质。

(设计意图:理解三位改革家改革的特点,体会他们的政治智慧。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为评价其得失奠定基础。)

三、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PPT展示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得失的图片,结合刚才分析探究的结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其利弊得失。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1、缺陷:①范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包括奴隶、妇女和外邦人;②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适用于小国寡民;③参政方式: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可能导致权力滥用或误用。

2、积极意义:

①对古希腊:极大调动公民的积极性,促进雅典国家的繁荣。

②对后世: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雅典民主政治在灿烂辉煌的同时,也有着种种难以克服的弊端,而且恰是这些弊端最终导致雅典城邦走向灭亡。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古代条件下,新生的民主制可不可能至善至美啊?一位西方史学家曾经这样说,对于雅典民主制,我们不应当看到它没做到什么,而应该看到它做到了什么。我们要看到雅典民主制度对希腊的繁荣又意味着什么呢?它有效地制约了权力的集中专制,极大地鼓舞了人性的自由发挥,创造出另人惊叹的伟大文化,留给人类一笔珍贵的财富。因此,总体来说,雅典的早期民主制还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以美国爱伦坡的《致海伦》结束本课,学生齐读:

致海伦[美] 爱伦坡

海伦,汝之美于我/犹如昔日尼西之舟。/轻轻滑过,飘香海上。/把漂泊的旅人带回故土。/久经风浪,惯于浪迹天涯。/汝典雅的面容,汝风信子般长发,汝水神之姿,使我坚信。/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板书设计】

雅典的民主政治

原因主要内容评价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奠基确立黄金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人民版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人民版全套))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 )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通史概要: 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XXX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

加强。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初中新课标简朴触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媾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触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代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样是有体会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形做适当的必要的调剂,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成效,进行扼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存教学体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1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重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综合法;教学用具: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动画等。 教学进程: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重点是讲原因和”扶清灭洋”的口号。原因可从以下二个方面讲。 (1)历史根源:义和团前身是义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进行反清活动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后来形成以农民为主的受压迫民众抗暴自卫的民间秘密组织。鸦片战争后,义和拳即自发地投入反洋教斗争。自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加紧侵华进程中,山东民众深受其害,散布在山东各地的义和拳,便自然地成为广大民众反帝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核心。 (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外矛盾激化。外国教会依仗不同等条约所赋予的入侵特权,或勾结地方官员,或胁迫地方官府,横行不法,欺压乡里。清朝地方官员又袒护教会。这在山东又表现得尤为突出。山东除有英、日、德三国在这里猛烈争取外,洋教权势也遍布山东,有教堂1000多处,恣意横行,民怨沸腾。这里第一产生大规模的斗争运动势在必行。 关于“扶清灭洋”口号问题。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灭洋”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这一口号的提出反应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这个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和进步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的历史学习与初中不同,我们从必修一的历史学习开始,就要对在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反复巩固。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 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四、元朝实行行省制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

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汉代 制度: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 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 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 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 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 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 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 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 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 发展 一、“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 (1)“舒曼计划”1950年:提出建立欧洲联合与美苏抗衡… (2)《巴黎条约》1951年“煤钢共同体“(6国) (3)《罗马条约》1957年。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4)1967年三合一“为欧洲共同体”:各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资金自由流动。(各个机构仍然具有独立性) 二、日本迅速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a、1955年,人均收入超过了战前,标志战后经济恢复完成; b、1956-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1960年池田内 阁《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c、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1961年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 亚等国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宗旨: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

人民版 高中 历史 必修一 常考50条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常考50条知识点总结 1.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分封制对象:姬姓子弟(主导)、功臣、先代贵族。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原因:实力的变化→强国兼并弱国) 3.宗法制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大宗、小宗具有相对 性。(注:周天子一定不是小宗,士一定不是大宗)血缘与政治结合。标志着以血缘为纽带,强调尊卑维护权力的政治制度的确立。 4.BC221(BC3C末)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蒙恬收回河套;长城;“直道”。设郡管 理岭南,公元前214年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灵渠。(作用: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西南夷任命官吏,开辟“五尺道”。 5.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政治的重要标志。 6.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监察地方政治)和司隶校尉。 7.汉武帝设置“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皇下上)。宋: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明朱元璋:罢除丞 相,权分六部,直属皇帝。明朱棣:内阁制—侍从顾问,无决策权,强化专制。清雍正设军机处承旨办事(跪受笔录),政治决策封闭性更明显;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亲重大臣);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地处内廷——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提高了行政效率。 8.行省制度10个行中书省+宣政院+中书省直辖的“腹里”。 9.列强的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 10.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化开端;开始 沦为两半社会。 11.1894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4签订《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我国 民族灾难大大加重。 12.1901.9签订《辛丑条约》。我国彻底沦为两半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 活动。) 13.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威海卫军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4.17 签订《马关条约》,邱逢甲、徐骧-义军、 刘永福-黑旗军。 14.日本侵华战争:1931.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局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1935.华北事变(华北、黄河)→1937. 七七事变(北平宛平)(卢沟桥)【全面】→1937.八一三事变(上海)→1938.10(广州、武汉)【相持】 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过程:①1935.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背景:华北事变,民族矛盾>阶级矛盾)②1935.12.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1936.12.12.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向前来督战“剿共”的蒋介石发动兵谏,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④1937.8.14,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八路军(1937.-1946.)(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新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⑤1937.9.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45.10.25 台湾光复。 18.1912.1.1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1912.3.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三权分立,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最大失败);2)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失败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9.1912.2.12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20.1919. 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 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共成立。 21.1921.一大——中共成立。1922.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2.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最低纲领若干基本原则(反 帝反封建)一致,它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是国共共同领导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右 23.1934.10-1936.10长征—博古左反围剿5失败 1935.1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935.10陕北会师; 1936.10甘肃会宁会师。 24.1946-1949解放战争: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1949年辽 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长达二十二年的统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二课卓尔不群的雅典 教材分析 《卓尔不群的雅典》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的第二节,主要介绍古代西方世界民主政治的成就,既是第一节“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的必然产物,又传承出第三节“罗马人的法律”,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古希腊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史的光辉起点,是古典世界留给后人的一笔弥足珍贵的政治文化遗产。因此本课是探讨欧洲文明的源头,对于高中历史新课程世界史部分的教学有着追根朔源的重要意义。如果缺乏本课知识的学习,将会导致这个历史发展脉络的不完整。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并能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2.通过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全面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体会改革家的政治智慧。 3.学生就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高一学生设计。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参与意识强。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弱,对该段历史略有了解,但对于世界史内容的相对生疏,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现代媒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即三次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内容及表现。 难点:正确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新课呈现 教师: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知识。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影响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因素,我们知道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主要是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把具体内容再一起回顾一下。(PPT呈现一段填空题,学生讨论完成。)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通过了解这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中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其中某些制度脱胎于氏族社会,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点内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学情分析 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学中注意通过衔接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高中新课程。因为所学知识比较遥远和枯燥,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学生程度差异明显,同学新来乍到,一时不适应,这两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教学建议 1.教法:情境导入启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创设问题,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2.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法。逐步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1 4.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2.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第一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帝国的建立,即“六王毕,四海一” 1、秦的统一:过程(略);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2、军事上的巩固: (1)史实:筑长城、开“直道”,北击匈奴;开灵渠,平定岭南;开“五尺道”,开辟西南。 (2)意义:加强了北方的边防;首次把岭南、西南归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图内。 3、评价(意义):秦朝的军事、政治措施,不仅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二、如何巩固其帝国统治? 1、地方制度:实行“废分封,行郡县”,即“海内为郡县” (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推行:秦统一之后。 (2)内容:郡、县、乡、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3)性质:是中国古代自秦王朝以来长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4)特点(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全套86页)

高一历史学案 (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资料卡片: 氏族:也叫氏族公社,是按照血统关系结成的集团,先后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 部落联盟:以氏族为单位,几个相互通婚的氏族,组成了部落。每个部落组织的规模大小不一。由两个以上的部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成的联盟,称为部落联盟。 甲骨文: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物,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一带,是商王盘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公元前14世纪中期-前11世纪中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西北,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又名“殷墟”,甲骨卜辞中又称之为“大邑商”、“商邑”,为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 夏商周更替: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掉商朝,西周建立。 三、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 (1)国家是如何形成的? (2)了解早期国家发展状况的方法可以有哪些? (3)“家天下”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4)商代政治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什么? (5)简要介绍西周的分封制度。 (6)简要介绍宗法制度。

(7)什么是“礼”和“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合作学习: (1)如何全面认识分封制? 概念 形成 完善 解体 作用 评价 (2)如何全面认识宗法制? 概念 内容 维系 瓦解 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疏理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课标提示: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前提示)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夏启时期,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子”,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法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2)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含义: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的制度。即“封建”“封邦建国” (2)受封者的义务和权利: 义务:①定期朝见和贡献财物②定期朝并提供贡军赋和力役,随从作战 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3)特点:①从分封对象上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②从地域分布看,同姓亲族的封地多在富庶地或战略要地;③与宗法制互为表里;④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评价:积极:扩大了疆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保证周政治文化的稳定和延续。消极: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西周宗法制 (1)含义: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 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是家与国的统一。 (4)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后世的影响: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外在表现。 【总结】宗法制的要点掌握 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三个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四个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关 系、荫庇心态”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纲要求:秦中央集权的形成 课标提示;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本人带来的关于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背景:①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开辟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对外实行闭关政策,在正当的对外贸易中,中国居于出超地位。③为了改变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中国“兵弱银荒”局面,中国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其高潮是虎门销烟。 经过:1840年英军在珠江口进行挑衅,战争爆发,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战争结束。其主要内容有: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 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第 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内容略),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并强迫 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内容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

万平方公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 1、定都天京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金田起 义;1851年在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1856年在西征胜利中,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2、《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根据 “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质是废除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分配制度。试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3、《资政新篇》 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了改革 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主要内容是:主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由于缺乏社会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未能真正施行。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完整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必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必背)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含义、义务、权利、特点、影响 2.西周宗法制 :含义、内容、特点、作用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皇帝制度:特点 2、中央机构---实行三公诸卿制:三公的职能、特点:诸卿的特点 3、地方机构---全面推行郡县制:郡的下级机构及官员职能、特点、影响 4、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汉到元君相权关系的演变:过程、原因、结果 2.选官制度的变化及科举制的影响 3.汉到元地方行政的变化;行省制的目的、中央节制行省的措施、影响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明朝内阁制的设置:背景、形成过程、特点和影响 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起因、职能转变、特点、影响 2、改土归流:背景、含义、影响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原因、史实(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影响; 2.鸦片战争的影响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影响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经过、意义: 3.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失败原因、意义: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1.日侵华:原因、史实、罪行 2.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全民族团结抗战重要性: 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原因:经过: ⑵全民族抗战表现:①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历史地位②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特点:历史地位(使日军无法巩固占领区,牵制日军正面进攻,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在相持阶段逐渐发展为抗日的主战场) ⑶抗日战争的意义及胜利原因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经过、作用和局限 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颁布)): 核心内容、分配原则方法:、目的、评价 3、《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背景:、目的、内容、评价 二、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背景、条件、过程、结局、性质、意义(近代化) 2.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XX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

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西周分封 ⑴目的:巩固和扩大统治。 ⑵分封的对象:①王族子弟②功臣③先代贵族。(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权利: 对土地、人口再分封)。 ⑶积极作用:稳定当时政治秩序;扩大文化传播;扩大疆域。 消极作用:地方诸侯相对独立,又是一种潜在的分裂势力。 三、宗法制 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⑵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防止贵族因权力继承引发纷争,保证了 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稳定和团结。 四、秦朝大一统 ⑴秦灭六国的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前(公元前3世纪晚期) ⑵措施:北(击匈奴,收回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在岭南置郡);西 (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 ⑶作用: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五、郡县制 ⑴郡——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设郡守(行政)、郡尉(兵事)、监御史(监察)。 县隶属于郡,少数民族——道 县下设乡、里,还有负责治安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⑵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⑶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⑷与分封制差别:①地方官员权力大小;②官员产生方式;③影响:分封:导致分裂;郡县:中央 集权,不易分裂。 六、三公九卿制 ⑴丞相——左右二员,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⑵特色:①三权分立;②君主专制;③不得世袭。 ⑶作用:分工明确,提高效率,相互牵制,确保皇权至高无上。 ⑷皇帝制度: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 七、君权与与相权 ⑴汉:频繁换相,设立中朝(内朝) 唐: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流程: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门下省设政事堂,分散相权。 宋: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明:废宰相,权归六部,设立内阁制。 ⑵作用: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⑶趋势:相权不断分裂和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八、监察体制 秦{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汉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13个)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教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基本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上的插图与照片,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组织学生逐条讨论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巩固教学重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治维新使日本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是日本继大化改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事件。 同时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 .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讲述日本历有两次十分重要的改革,提问学生古代日本历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近代关乎日本命运的重 要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1.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幕府与幕府统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下文 知识的理解。 2.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在地图上确认的位置。提问:哪些人构成了日本的封 建统治阶级?哪些人反对幕府统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幕藩制,指出幕 府统治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使学生认清日本国内形势。 3,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提问:有哪些国家相继侵略日本?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日本面临的外部环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使日本有被沦为半殖 民地的危险,这也是幕府统治面临的又一危机。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此时的日本内忧外患,改革势在必行。 4.向学生简要的介绍一下兰学到代表人物(绪方洪庵、新井向石等)和核心思想(实行民主平等,仿效西方改革日本,富国强兵等)指出思想准备对维新运动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二)武装倒幕 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未做要求,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理解武装倒幕,__幕府的统 治是明治维新的必要前提。 (三)明治维新 1.先向学生说明明治维新是1868年明治天皇领导的至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军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指导学生阅读本部分内容,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学生阅毕,分别由每组的代表 回答一个方面的改革的内容,评出的组别和学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各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日本国内市场的形成。 (2)经济上,教师可补充这方面的材料和图片来反映经济方面的内容:一是引进先进技术,二是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三是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有利于日本农、工、商业 的发展,成为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