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学对中与读数方法

光学对中与读数方法

使用光学对中器安置经纬仪

z步骤:

1.将仪器从箱中取出,并安装到

脚架上;

2.将脚架伸缩到适当的长度,并

使三条腿等长;

3.将仪器的三个脚螺旋调到中

间位置,即使仪器的照准部与基

座保持平行;

4.在标志点周围找三个点,这三

个点构成等边三角形,并使标志

点位于此三角形的中心,同时尽

量使这四个点在一个平面上;

5.将脚架的三个脚放入三角形的三个点上,并采紧;

6.此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就可以看到标志点,如果看不到就说明这个三角形没有找对,重找;

7.调整仪器的三个脚螺旋的高度,使对中器对准标志点; 8.调整脚架三个脚的长度,使仪器的圆水准器居中,或长水准器大致居中;

9.调整仪器的三个脚螺旋的高度,使仪器的长水准器在两个相差90度的方向上精确居中,即

精平;

10.再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检

查对中的情况,如大于1mm就重

新对中。

z原理说明:

1.光学对中器性质:当经纬仪处于对中整平的状态下,通过伸缩一个脚架腿的长度,从对中器的观察目镜中可以看到,对中器的十字丝始终是与地面上的标志点重合(或有微小的移动,原因是某些条件不是十分严格地满足),即从对中器物镜端发出的光线G与地面的交点J始终没有移动;

2.当伸缩一个脚架腿A的长度时,三角架上仪器的运动轨迹:当把经纬仪安置在三角架上(不一定要对中整平),并伸缩一个脚架腿A的长度来使仪器移动时,仪器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圆心是仪器点到另外两脚架腿BC的地面交点B1C1连线的垂足点,半径为仪器点到这个垂足点的距离;

3.假设:没有伸缩的这两条脚架腿BC的长度相等,且伸缩这个脚架腿A与地面的交点A1正好位于没有伸缩的这两条脚架腿BC与地面交点B1C1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结论:

仪器的运动轨迹在地面上的投影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没有伸缩的这两条脚架腿BC与地面交点B1C1连线的垂直平分线X。 4.假设:仪器基座的三个脚螺旋的长度相等,即仪器照准部的旋转轴与仪器基座的底板所在的平面垂直。结论:当仪器运动时,从对中器物镜端发出的光线G的运动轨迹与仪器的运动轨迹共面,及在地面上的投影是同一条线,即3点的垂直平分线X。

5.假设:AB脚架腿相等,伸缩C 脚架腿。结论:光线G和仪器的运

动轨迹的地面投影线是另一条垂直平分线Y。

6.假设:AC脚架腿相等,伸缩B 脚架腿。结论:光线G和仪器的运动轨迹的地面投影线是另一条垂直平分线Z。

7.假设:同时进行前面的三种运动。结论:ABC三条脚架腿都相等;且A1B1C1三条脚架腿与地面的交点是一个等边三角形;XYZ三条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A1B1C1等边三角形的中心点,也是从对中器物镜端发出的光线G与地面的交点J。

8.假设:如果标志点就位于A1B1C1等边三角形的中心点处。结论:无论如何伸缩脚架腿,光线G与地面的交点J始终与标志点重合。

精密光学经纬仪测微器读数的方法 1、转动测微器,使正像分划线与倒像对径分划线精确重合;

2、找出相距最近的相差180度的注记分划线,且正像分划线到倒像对径分划线的方向与正像注记的增加方向一致;

3、这对注记分划线中的正像注记分划线所标注的度数为所需要读的读数;

4、正像注记分划线与倒像对径分划线之间所夹的格数乘以度盘分划格

值的一半,就是需要在度盘上读取的整半格数;

5、不足半格的分数和秒数在测微器上读取。

关键:测微器旋转一周的值为度盘格值的一半。

(完整版)半导体材料光学带隙的计算

半导体材料光学带隙的计算 禁带宽度是半导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参量,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即与晶体结构和原子的结合性质等有关。禁带宽度的大小实际上是反映了价电子被束缚强弱程度的一个物理量,也就是产生本征激发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禁带宽度可以通过电导率法和光谱测试法测得,为了区别用电导率法测得禁带宽度值,用光谱测试法测得的禁带宽度值又叫作光学带隙。 下面以光谱测试法为例介绍半导体材料光学带隙的计算方法: 对于半导体材料,其光学带隙和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1]: αhν=B(hν-Eg)m (1) 其中α为摩尔吸收系数,h为普朗克常数,ν为入射光子频率, B 为比例常数,Eg为半导体材料的光学带隙,m的值与半导体材料以及跃迁类型相关: (1)当m=1/2 时,对应直接带隙半导体允许的偶极跃迁; (2)当m=3/2 时,对应直接带隙半导体禁戒的偶极跃迁; (3)当m=2 时,对应间接带隙半导体允许的跃迁; (4)当m=3 时,对应间接带隙半导体禁戒的跃迁。 下面介绍两种禁带宽度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推导1: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知: A=αb c (2) 其中 A 为样品吸光度,b 为样品厚度,c 为浓度,其中bc 为一常数,若B1=(B/bc)1/m,则公式(1)可为: (Ahν)1/m=B1(hν-Eg) (3) 根据公式(3),若以hν 值为x 轴,以(Ahν)1/m 值为y 轴作图,当y=0 时,反向延伸曲线切线与x 轴相交,即可得半导体材料的光学带隙值Eg。 推导2:根据K-M 公式可知: F(R∞)=(1- R∞)2/2 R∞=K/S (4)

其中R∞为绝对反射率(在日常测试中可以用以硫酸钡做参比测得的样品相对反射率代替[2]),K 为吸收系数,S 为散射系数。若假设半导体材料分散完全或者将样品置于600入射光持续光照下可认为K=2α[3]。因在一定温度下样品散射系数为一常数,假设比例常数为B2,,我们可通过公式(4)和公式(1)可得:(F(R∞) hν)1/m=B2(hν-Eg) (5) 根据公式(5),若以hν 值为x 轴,以(F(R∞) hν)1/m值为y 轴作图,当y=0 时,反向延伸曲线切线与x 轴相交,即可得半导体材料的光学带隙值Eg。 推导方法1和推导方法2分别为通过测量样品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值来计算半导体材料的光学带隙。下面介绍以直接光学带隙半导体材料(m=1/2)S1 和S2 为例,通过推导方法 1 计算半导体材料的光学带隙值。首先测得S1 和S2 的紫外吸收光谱,如图1 所示。然后通过吸收光谱做(Ahν)2-hν 线性关系图,如图2 所示。沿曲线做反向切线至y=0 相交,所得值为光学带隙值,由图 2 即可得Eg s1=3.0ev;Eg s2=3.1ev。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目的要求】 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主要构造及其性能。 2、掌握低倍镜及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4、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实验原理】 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是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常用的仪器,它在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是研究人体及其他生物机体组织和细胞结构强有力的工具。 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是利用光线照明使微小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仪器。目前使用的光镜种类繁多,外形和结构差别较大,有些类型的光镜有其特殊的用途,如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但其基本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相似的。一台普通光镜主要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构成,而光学系统则主要包括光源、反光镜、聚光器、物镜和目镜等部件。 光镜是如何使微小物体放大的呢?物镜和目镜的结构虽然比较复杂,但它们的作用都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于被检标本是放在物镜下方的1~2倍焦距之间的,上方形成一倒立的放大实相,该实相正好位于目镜的下焦点(焦平面)之内,目镜进一步将它放大成一个虚像,通过调焦可使虚像落在眼睛的明视距离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直立的实像。显微镜中被放大的倒立虚像与视网膜上直立的实像是相吻合的,该虚像看起来好像在离眼睛25cm处。 分辨力是光镜的主要性能指示。所谓分辨力(resolving power)也称为辨率或分辨本领,是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清楚地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即分辨出标本上相互接近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据测定,人眼的分辨力约为100 μm。显微镜的分辨力由物镜的分辨力决定,物镜的分辨力就是显微镜的分辨力,而目镜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无关。光镜的分辨力(R)(R值越小,分辨率越高)可以下式计算: 这里n为聚光镜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为1、油为1.5); 为标本对物镜镜口张角的半角,sin的最大值为1; 为照明光源的波长(白光约为0.5m)。放大率或放大倍数是光镜性能的另一重要参数,一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功能 (一)机械部分 1、镜筒:为安装在光镜最上方或镜臂前方的圆筒状结构,其上端装有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根据镜筒的数目,光镜可分为单筒式或双筒式两类。单筒光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而双筒式光镜的镜筒均为倾斜的。镜筒直立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中心线互成45度角,在其镜筒中装有能使光线折转45度的棱镜。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

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光学部分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光学计算题最终版

1,已知空气中有一个透镜,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参数为r1 = -300mm ,r2=-200mm ,d=60mm ,n=1.5,在近轴条件下,求透镜的焦距、光焦度、基点位置? 解:r1 = -300mm ,r2=-200mm ,d=60mm ,n=1.5 1、求折射球面的等效理想光学系统 ;n r nr f f n n n n ''== ''-- (1)第一个球面 11 11; 1.5;300n n r mm '===- ()()11 11111 111 1.53009001.5113006001 1.5 n r f mm n n n r f mm n n ?-''===-'--?-= =='-- (2)第二个球面2221.5;1;200n n r mm '===- 2、求组合理想光学系统的焦距 12 12;f f f f f f '''=- = ? ? 光学间隔 21360d f f mm '?=+-= 1212900400 1000360600(600) 1000360 f f f mm f f f mm ''-?'=-=-=??-= ==-? 光焦度1 11f m -'Φ== 1122900;600;400;600; f mm f mm f mm f mm ''=-===-1000;1000f mm f mm '==-3、求组合理想光学系统的主平面位置 1 2;H H d d l f l f f f '''=-=' 光组间隔 60d mm = 1260200 10009003 601000100600 H H d l f mm f d l f mm f '''=-=-?='-==-?=- 200 1000;1000;;1003H H f mm f mm l mm l mm '''==-== 组合理想光学系统 像方主面位于第二个折射球面顶点右侧 200/3mm 处 物方主面位于第一个折射球面顶点右侧 100mm 处

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及成像原理。 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适用及维护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纱布、绸布 2.酵母菌示教标本 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介 微生物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熟悉显微镜并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显微镜可分为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两大类。光学显微镜包括: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立体显微镜等。其中明视野显微镜为最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其它显微镜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在某些部分作了一些改变。明视野显微镜简称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以分为机械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 图1-1 显微镜构造 1.目镜 2.镜筒 3. 转换器 4. 物镜 5. 载物台 6. 聚光器 7. 虹彩光圈 8. 聚光镜调节钮9.反光镜10. 底座11. 镜臂12. 标本片移动钮 13. 细调焦旋钮14. 粗调焦旋钮15.电源开关16.光亮调节钮17.光源 1.机械系统: (1)镜座Base:在显微镜的底部,呈马蹄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镜臂Arm:连接镜座和镜筒之间的部分,呈圆弧形,作为移动显微镜时的握持部分。 (3)镜筒Tube:位于镜臂上端的空心圆筒,是光线的通道。镜筒的上端可插入接目镜,下面可与转换器相连接。镜筒的长度一般为160mm。显微镜分为直筒式和斜筒式; 有单筒式的,也有双筒式的。 (4)旋转器Nosepiece:位于镜筒下端,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有3~4个孔,用于安

光学薄膜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一、金相实验室 ? Leica DM/RM 光学显微镜 主要特性:用于金相显微分析,可直观检测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如原材料缺陷、偏析、初生碳化物、脱碳层、氮化层及焊接、冷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等等不同状态下的组织组成,从而判断材质优劣。须进行样品制备工作,最大放大倍数约1400倍。 ? Leica 体视显微镜 主要特性:1、用于观察材料的表面低倍形貌,初步判断材质缺陷; 2、观察断口的宏观断裂形貌,初步判断裂纹起源。 ?热振光模拟显微镜 ?图象分析仪 ?莱卡DM/RM 显微镜附 CCD数码照相装置 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扫描电子显微镜(附电子探针) (JEOL JSM5200,JOEL JSM820,JEOL JSM6335) 主要特性: 1、用于断裂分析、断口的高倍显微形貌分析,如解理断裂、疲劳断裂(疲劳辉纹)、晶间断裂(氢脆、应力腐蚀、蠕变、高温回火脆性、起源于晶界的脆性物、析出物等)、侵蚀形貌、侵蚀产物分析及焊缝分析。 2、附带能谱,用于微区成分分析及较小样品的成分分析、晶体学分析,测量点阵参数/合金相、夹杂物分析、浓度梯度测定等。 3、用于金属、半导体、电子陶瓷、电容器的失效分析及材质检验、放大倍率:10X—300,000X;样品尺寸:0.1mm—10cm;分辩率:1—50nm。 ?透射电子显微镜(菲利蒲 CM-20,CM-200) 主要特性: 1、需进行试样制备为金属薄膜,试样厚度须<200nm。用于薄膜表面科学分析,带能谱,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2、有三种衍射花样:斑点花样、菊池线花样、会聚束花样。斑点花样用于确定第二相、孪晶、有序化、调幅结构、取向关系、成象衍射条件。菊池线花样用于衬度分析、结构分析、相变分析以及晶体精确取向、布拉格位移矢量、电子波长测定。会聚束花样用于测定晶体试样厚度、强度分布、取向、点群、空间群及晶体缺陷。 三、X射线衍射实验室 ? XRD-Siemens500—X射线衍射仪 主要特性: 1、专用于测定粉末样品的晶体结构(如密排六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等),晶型,点阵类型,晶面指数,衍射角,布拉格位移矢量,已及用于各组成相的含量及类型的测定。测试时间约需1小时。 2、可升温(加热)使用。 ? XRD-Philips X’Pert MRD—X射线衍射仪 主要特性: 1、分辨率衍射仪,主要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工作,如半导体材料等,其重现性精度达万分之一度。 2、具备物相分析(定性、定量、物相晶粒度测定;点阵参数测定),残余应力及织构的测定;薄膜物相鉴定、薄膜厚度、粗糙度测定;非平整样品物相分析、小角度散射分析等功能。 3、用于快速定性定量测定各类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半导体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元素含量。如:Si、P、S 、Mn、Cr、Mo、Ni、V、Fe、Co、W等等,精确度为0.1%。 4、同时可观察样品的显微形貌,进行显微选区成分分析。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蔡清柑 1、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①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两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永久装片),纱布,显微镜的使用课件;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4、教学程序 4.1导入新课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其用途。(让学生指着显微镜说出结构名称及其用途)(展示图片:细胞图)让学生了解细胞非常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状各异。应该要会使用显微镜。 4.2新课过程 1、认识材料和用具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等。

2、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指导学生看书35页及课件展示: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3、显微镜的构造学生四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回顾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4、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两种观察标本: (1)写有“上”字的玻片;(2)永久装片 5、对光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按照先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放入标本→-看到清晰像的顺序。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注:两眼都睁开)(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注:双手转动反光镜) 6、观察学生边看书或课件展示自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7、强调 ⑴用低倍物镜(4×,即最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⑵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⑶镜筒先下降后上升,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压碎标本。 ⑷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8、讨论并回答问题: ⑴视野中“上”字是否倒置,其物像比实际大小放大了多少倍? ⑵若视野中“上”字位于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⑶物像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会越暗还是越亮? ⑷物像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还是越少?

灯具光学相关知识

灯具光学相关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光学知识 目录

(一)光照度 一、定义 光照度,即通常所说得勒克司度(lux),表示被摄主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光通量。1勒克司相当于1流明/平方米,即被摄主体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距离一米、发光强度为1 烛光的光源,垂直照射的光通量。光照度是衡量拍摄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计算 室内照明利用系数法计算平均照度: 在平时做照度计算时,如果我们已知利用系数“CU”,则可以方便的利用一个经验公式进行快速计算,求出我们想要的室内工作面的平均照度值。我们通常把这种计算方法称为“利用系数法求平均照度”,也叫流明系数法。 照度计算有粗略地计算和精确地计算2种。例如,假设像住宅那样整体照度应该在100勒克斯(lx)的情况,而即使是90勒克斯(lx)也不会对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是道路照明的话,情况就不同了。假设路面照度必须在20勒克斯(lx)的情况下,如果是18勒克斯(lx)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频发。商店也是一样,例如,商店的整体最佳照度是500勒克斯(lx),由于用600勒克斯(lx)的照度,所以,照明灯具数量和电量就会增加,并在经济上造成影响。无论是哪一种照度计算都是重要的。虽然只是粗略地估算,也会有20%-30%的误差。所以建议在一般情况下最好采用专业的照明设计软件进行精确模拟计算,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但有时我们由于情况特殊或场地条件所限,而不能采用照明软件模拟计算时,在计算地板、桌面、作业台面平均照度可以用下列基本公式进行,略估算出灯具照度(勒克斯lx)=光 通量(流明lm)/面积(平方米m^2) 即平均1勒克斯(lx)的照度,是1流明(lm)的光通量照射在1平方米(m^2)面积上的亮度。 用这种方法求房间地板面的平均照度时,在整体照明灯具的情况下,可以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平均照度(Eav)= 单个灯具光通量Φ×灯具数量(N)×空间利用系数(CU)×维护系数(K)÷地板面积(长×宽) 公式说明: 1、单个灯具光通量Φ,指的是这个灯具内所含光源的裸光源总光通量值。 2、空间利用系数(CU),是指从照明灯具放射出来的光束有百分之多少到达地板和作业台面,所以与照明灯具的设计、安装高度、房间的大小和反射率的不同相关,照明率也随之变化。如常用灯盘在3米左右高的空间使用,其利用系数CU可取之间;而悬挂灯铝罩,空间高度6--10米时,其利用系数CU取值范围在;筒灯类灯具在3米左右空间使用,其利用系数CU可取;而像光带支架类的灯具在4米左右的空间使用时,其利用系数CU可取。以上数据为经验数值,只能做粗略估算用,如要精确计算具体数值需由公司书面提供,相关参数,在此仅做参考。

现代光学设计作业

现代光学设计——结课总结 光学工程一班陈江坤 学号2120100556

一、掌握采用常用评价指标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方法,对几何像差和垂轴像差进行分类和总结。 像质评价方法 一、几何像差曲线 1、球差曲线: 球差曲线纵坐标是孔径,横坐标是球差(色球差),使用这个曲线图,一要注意球 差的大小,二要注意曲线的形状特别是代表几种色光的几条曲线之间的分开程度,如果单 根曲线还可以,但是曲线间距离很大,说明系统的位置色差很严重。 2、轴外细光束像差曲线 这一般是由两个曲线图构成。图中左边的是像散场曲曲线,右边的是畸变,不同颜色 表示不同色光,T和S分别表示子午和弧矢量,同色的T和S间的距离表示像散的大小,纵坐标为视场,左图横坐标是场曲,右图是畸变的百分比值,左图中几种不同色曲线间距 是放大色差值。

3、横向特性曲线(子午垂轴像差曲线): 不同视场的子午垂轴像差曲线,纵坐标EY代表像差大小,横坐标PY代表入瞳大小,每一条曲线代表一个视场的子午光束在像面上的聚交情况。理想的成像效果应当是曲线和横轴重合,所有孔径的光线对都在一点成像。纵坐标上对应的区间就是子午光束在理想像面上的最大弥散斑范围。这个数值和点列图中的GEO尺寸一致,GEO尺寸就是横向特性曲线中该视场三个光波中弥散最大的那个半径。其中主光线用于描述单色像差情况;三个波长曲线用于描述垂轴色差情况。横向像差特性曲线图表示了视场角由小到大时垂轴像差曲线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子午垂轴像差随视场变化规律。子午垂轴像差曲线的形状当然是子午像差:细光束子午场曲、子午球差和子午彗差决定的,因此曲线形状和像差数量的对应关系经常在像差校正中用到。根据像差曲线可以判断出要改善系统的成像质量,就必须改变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即改变三种子午像差的数量。 将子午光线对a、b作连线,该连线的斜率m = (Ya-Yb)/2h 与宽光束子午场曲X’T 成正比。口径改变时,连线斜率变化表示宽光束子午场曲也随着变化。当口径减小趋于0时,连线成了坐标原点(对应主光线)的切线,切线的斜率和细光束子午场曲x’t相对应。子午光线对连线的斜率与原点切线斜率之间的差和子午球差(X’T –x’t)成正比,两个斜率夹角越大,子午球差越大。即:宽光束子午场曲与细光束子午场曲的差和子午球差成正比。当宽光束子午场曲与细光束子午场曲的符号由同号变成异号时表明子午球差加大。子午光线对连线和纵坐标交点的高度等于(Ya +Yb)/2,是子午彗差K’T。不同波长子午光线对连线和纵坐标交点之差表示两种不同波长光之间的“色彗差”。彗差是与孔径和视场都有关的一个像差,主要反映了经过光学系统后与主光线原对称的光线对不再与主光线对称的情形,能量上反映了对于中心点的不对称,也就是“彗尾现象”。 至于色差情况,三个波长的横向特性曲线差值就反映了轴外点垂轴色差的情况。横向特性曲线充分反映了轴外像点的成像质量和随入瞳孔径、视场大小的变化规律。在光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的分析这些像差中那一个占据主要地位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像差校正和像差平衡的目的。 弧矢像差的分析方法与子午像差分析方法相同。 对应轴上点,只有两种像差需要分析,即:轴向球差和轴向色差。“轴上点像差特性曲线(longitudinal aberration)”,通过对于轴上点球差、轴向色差的描述,综合的反映了轴上点成像质量;“场曲和畸变特性曲线”,描述了系统的子午场曲、弧矢场曲、色散、畸变等像差参数;“横向色差特性曲线”,描述了系统垂轴色差随着视场变化的规律。 二、点列图 由一点发出的许多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因像差使其与像面的交点不再集中于同一点,而形成了一个散布在一定范围的弥散图形,称为点列图。,点列图是在现代光学设计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

【实验题目】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 2.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3.学习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4.初步认识细菌的显微形态。 【实验器材】 1、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G+)、大肠杆菌(G-)、枯草芽孢杆菌以及自选菌种两种 2、溶液和试剂: a)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番红复染液等各种染料以及碘液、95%乙醇、无菌水等 b) 香柏油、二甲苯 3、仪器及其它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绸布、酒精灯、载玻片、接种针、培养皿等 【实验原理】 A、普通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 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昂达成像,故又 称为复式显微镜。它们包括机械部分 和光学部分两部分。机械部分包括镜 座、镜臂、镜筒、载物台、物镜转换 器、粗调节螺旋、细调节螺旋、标本 夹等。光学部分包括接目镜、接物镜、 反光镜、光圈(虹采)、聚光镜(集 光器)等。 显微镜的放大效能(分辨率)是 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 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 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 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提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要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当空气为介质时折射率为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和载片玻璃的折射率()相近,这样光线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香柏油进入物镜,从而提高分辨率。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2、油镜微生物学使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有低倍镜(10×)、高倍镜(40×)和油镜(100×),油镜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油镜的焦距和工作距离最短,油镜与其他物镜不同的是载玻片与物镜之间隔的不是一层空气(干燥系),而是一层油脂,称为“油浸系”。由于香柏油与玻璃的折光率相似(香柏油为,玻璃为)。镜检时,滴加香柏油的作用是使光源尽可能多的进入物镜中,避免光线通过折光率低的空气(折光率为)而散失,因而能提高物镜的分辨率,使物像明亮清晰(见下图)

LED基础知识-光学单位和计算

LED基础知识:光学单位和计算 1.前言 在LED的应用领域里,光强和光功率是两个很重要的指标参数。了解这些指标参数是如何被测量,被何种仪器方式测量以及它们的单位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本文解释了主要的光学单位并提供了简单的计算方法。 2.颜色 当日光穿透棱镜时,光线被分为7种颜色:紫色,青色,蓝色,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由于这些颜色无法被进一步细分,因此被认为是单色光。可见光谱是由波长逐步增加的单色光排列组成的。 如图一所示,单色光可以被定义为单一的波长。与之相比较的是图二中白色LED 所描述的光谱。 3.辐射计和光度计的测定 1)辐射线在几何学里被定义为随着时间变化的光能(紫外?红外)。 2)光度测定受控于辐射量和人眼对可见光的敏感度。 4.功率 3)光功率:光源单位时间内发出的总能量。(瓦特) 发光效率对人眼可见光的感知度没有关系和影响。举例来说,1个瓦特的紫外线光谱能量人眼是看不见的。 4)光强:光功率中人眼敏感的因素。(流明) (用光谱效能整合的光功率) 5.发光效率和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至少能感知到波长为380-780奈米的磁性光谱,而最为敏感的光波长为555奈米.眼睛的敏感曲线图如下图3所示.CIE(国际照明协会)在1924年采用标准的光谱发光效率图. 注意: 1)这个图在白天使用是有效的. 2)夜视时507 nm是另一个峰值. 3)眼睛的敏感度能够和下面的例子联系起来. 眼睛对470 nm蓝光的感知度只有555 nm绿光的1/10.

也就是说1 mw的470 nm和555 nm的光,绿光比蓝光要亮10倍. 6.辐射量和光通量的关系 光通量是由辐射量,标准发光效率和最大光谱发光效率相乘的结果来确定。公式如下: *Km(最大光谱发光效率)在人类视觉可见区域555 nm时为683 lm/w。 因此,光通量=Km×Φe(λ) ×V(λ)。 光通量的简单计算(流明) 1)单色光 a.555 nm(绿光)辐射量:1 watt 683×1×10ˉ3[w]×1.000 = 0.683 [lm] b.波长:600 nm 辐射功率:3 mw 波长为600 nm的标准发光效率系数是0.631。(由图1) c.光通量为: 683×3×10ˉ3[w]×0.631 = 1.292919 [lm] 2)波长的分布 LED的光谱分布,是个肉眼可见光波长380-780 nm辐射功率的积分再乘以最大光谱发光效率。结果如下柱状图所示。 7.立体角和光强 光强是点光源在某一方向立体角内光通量的大小。(单位:cd=坎德拉) 立体角(弧度:sr)是一个固定的角度。 1)立体角被定义为在一个被r2分开的半径r的球体上的区域。 2)光强是点光源在某一方向立体角内光通量的大小。cd=lm/sr. 对点光源来说,如果圆锥的尺寸按照规则的立体角变化,那么通过圆锥体的光通量是相同。 8.照度 照度是点光源的光在单位受照面积的光通量。(单位:勒克斯,lx)1 lux之照度为1 lumen之光通量均匀分布在面积为一平方米之区域。举例如下: 图7中,假设a,b和c面积相同(1平方米)。照度由总光量来表示(如前头)。距离越远,单位面积内的箭头越少,说明照度越低。

光学分析法概论

第九章光学分析法概论 1、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 基于辐射的发射建立的发射光谱分析法、火焰光度分析法、分子发光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基于辐射的吸收建立的UV-V is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基于辐射的散射建立的比浊法、拉曼光谱法;基睛辐射的折射建立的折射法、干涉法;基于辐射的衍射建立的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等;基于辐射的旋转建立的偏振法、旋光法、圆二色光谱法等。 2、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有何异同? 吸收光谱法为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由低能态或基态跃迁至较高的能态(激发态),得到的光谱发射光谱法为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的光谱。 3、什么是分子光谱法?什么是原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子磷光光谱法等。 4、简述光学仪器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辐射源(光源):提供电磁辐射。 波长选择器: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5、简述常用的分光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作用特点。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分光系统又分为单色器和滤光片。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以及色散元件,如棱镜或光栅等组成。 棱镜:色散作用是基于构成棱镜的光学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光栅:利用多狭缝干涉和单狭缝衍射两者联合作用产生光栅光谱。 干涉仪:通过干涉现象,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图。 滤光器是最简单的分光系统,只能分离出一个波长带或只能保证消除给定消长以上或以下的所有辐射。 6、简述常用辐射源的种类典型的光源及其应用范围。

实验二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以染色玻片及活菌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光学部分: 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它使检视物放大, 造成物象。(2)机械部分: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1)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μ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a:镜口角(即入射角)。3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实验材料 1 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等。 2 细菌三种形态的玻片染色标本。 3 培养12-18h的枯草芽孢杆菌。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染色细菌玻片的油镜观查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先粗调再微调至物象清晰。

(4)转入中倍、高倍观察,每一不只需调微调旋纽即可看到清晰的物象。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转转换器,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6)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图像。 (7)、换片:另换新片观察,必须从(3)步开始操作。 (8)、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油镜头上的香柏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 活菌制片观察 取一张干净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上一滴干净的蒸馏水,取培养12-18h的枯草芽孢杆菌一小环,在水滴上反复涂抹至菌体充分分散,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按照油镜的使用步骤,观察草芽孢杆菌形态,边观察边绘图。 五、实验报告 油镜使用的原理 六、思考题 1 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2 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3 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 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3 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 观察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轮换观察的习惯,以免眼睛疲劳,并且能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绘图。 5 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6 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镜片。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方法及革兰氏染色。 2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1 简单染色的原理

光学公式小结

◆振动与波动(预备知识) y

1.电磁波是横波。E矢量和B(H)矢量互相垂直,且都垂直于传播方向。E ×H 的方向为波的传播方向。 2.E矢量和B(H)矢量在各自的平面上振动,位相相同。 √ε E=√μ H,B=μH 3.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u=1/√εμ 真空中,C =1/√ε 0μ =3×108(米/秒) ◆第一章和第二章(波动光学)小结 一.基本概念 1.光程——光在媒质走过的几何路程与媒质折射率的乘积。 2.半波损失——当光从光疏媒质入射到光密媒质时,反射光存在位相突变(改

变了π),相当于多走了半个波长的光程,称为半波损失。3.相干光的三个条件——振动方向相同、振动频率相同、初位相差恒定。4.位相差与光程差的关系ΔΦδ —— = ——,Δφ= 2kπ, δ=kλ, 加强 2πλΔφ=( 2k+1)π, δ=(2k+1)λ/2,减弱5.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d

条纹特点 中央明条纹的宽 度是其它明条纹宽 度的二倍。 明暗相间的等间 距的条纹。 明条纹(主极大) 细而亮,两个主极 大之间一片暗区。 几何关系 y b sinθ=b tgθ=b — f 2 y dsinθ=dtgθ= d — r 0 y tgθ= — f 2 会计算: 中央明条纹的宽度; 暗纹位置; 白光形成的条纹。 会计算: 条纹间距; 条纹位置; 光程差变化引起的条纹移动; 白光形成的条 纹。 会计算: 明纹位置; 最高级次; 缺级现象;(p99) 白光形成的条纹。 四.菲涅耳圆孔和圆屏衍射(半波带法) (p72) 1. 菲涅耳圆孔衍射 理解半波带法 O 为点光源,P 为观察点 (p75) k 为半波带的数目 R r r R R k h 002)(λ+= 如果用平行光照射圆孔,R = ∞

光学分析方法的发展

光学分析方法的发展 北京温分分析仪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光学分析法是利用待测定组分所显示出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既包括原子光谱也包括分子光谱。利用被测定组分中的分子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即通常所说的可见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利用其发射光谱的分析方法,常见的有荧光光度法。利用被测定组分中的原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即原子吸收法;利用被测定组分的发射光谱的分析方法,包括发射光谱分析法、原子荧光法、X射 线原子荧光法、质子荧光法等。 (一)比色法 分光光度法的前身是比色法。比色分析法有着很长的历史。1830年左右,四氨络铜离子的深蓝色就被用于铜的测定。奈斯勒的氨测定法起源于1852年,大约在同一年,硫氰酸盐被用来分析铁。1869年,舍恩报道说钛盐与过氧化氢反应会产生黄色,1882年,韦勒(Weller)将此黄色反应改进成一种钛的比色法。钒也能与过氧化物发生类似的反应,生成一种橙色络合物。1912年,梅勒一方面利用1908年芬顿发现的一个反应(二羟基马来酸与钛反应呈橙黄色,与钒反应无此色),另一方面利用与过氧化物的反应,得出了一种钛和钒这两种元素的比色测定法。 吸收光度分析法提供了非化学计量法的一个很好例子。有色化合物的光吸收强弱随着所用辐射波长的大小而变化。因此早期的比色法主要凭经验将未知物与浓度近似相等的标准溶液进行对比。比如象奈斯勒在氨测定法中所作的比较。比色剂,如杜波斯克比色计,是通过改变透光溶液的厚度和利用比尔定律,来对未知物的颜色与标准液的浓度进行对比的,这种仪器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有色物质,它充其量也不过经验程度很高罢了。 1729年,P·布古厄(Bouguer)观察到入射光被介质吸收的多少与介质的厚度成正比。这后来又被J·H·兰贝特(Lambert,1728—1777)所发现,他对单色光吸收所作的论述得到了下列关系式: 上式中I是通过厚度为x的介质的光密度,a是吸收系数。利用边界条件x=0时,I=I0,积分得到: I=I0e-ax 1852年,A·比尔(Beer)证实,许多溶液的吸收系数a是与溶质的浓度C成正比的。尽管比尔本人没有建立那个指数吸收定律公式,但下列关系式 I=I0e-acx 仍被叫做比尔定律,式中浓度和厚度是作为对称变数出现的。这个名称似乎是在1889年就开始使用了。

实验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法 生科15.2 周罡201500181104 【实验目的】 1.复习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微生物的基本技能,了解球菌、杆菌、放线菌、酵母、真菌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基本形态特征。 4.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制片及简单染色的基本要求。 5.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6.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 7.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实验原理】 (一)普通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 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 两组透镜系统来昂达 成像,故又称为复式显 微镜。它们包括机械部

分和光学部分两部分。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镜筒、载物台、物镜转换器、粗调节螺旋、细调节螺旋、标本夹等。光学部分包括接目镜、接物镜、反光镜、光圈(虹采)、聚光镜(集光器)等。 显微镜的放大效能(分辨率)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提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要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当空气为介质时折射率为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51,和载片玻璃的折射率(1.52)相近,这样光线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香柏油进入物镜,从而提高分辨率。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 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2.油镜微生物学使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通 常有低倍镜(10×)、高倍镜(40×)和油镜(100×),油镜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油镜的焦距和工作距离最短,油镜与其他物镜不同的是载玻片与

常用光学计算公式

常用光学计算公式 文章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2-07-03) 1. 焦距:反向延长的轴上成像锥形光束与延长的入射光束相交形成一个平面,从像到该平面的沿光轴距离就是焦距。焦距f、通光孔径D与f/#(F数)之间的关系: 2.视场角:由光学系统主平面与光轴交点看景物或看成像面的线长度时所张的角度。全视场角2ω、像面尺寸2y与焦距f之间的关系: 像面尺寸=像素数×像元尺寸 ω=arctg(像素数×像元尺寸/2f) 视场角分为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没有特殊说明是指由像面对角线尺寸计算出的视场角。 3. 分辨率:反映光学系统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通常将光学系统能够分辨名义物距处两个靠近的有间隙点源的能力定义为分辨率。瑞利判据指出,两个靠近的有间隙点源通过光学系统成像,每个点都形成一个衍射斑。如果两个衍射斑之间的距离等于艾里斑半径,两个点像是可以分辨的,此时像面上两个点的间距d 为: 4.空间分辨率:探测器的张角,为像元尺寸与焦距的比值,单位为mrad。 空间分辨率=像元尺寸/f 5. 尼奎斯特频率:是像素化传感器可以成功记录的最大空间频率,为1/(2像素周期),以lp/mm为单位。例如,某传感器的像元尺寸为25um,其尼奎斯特频率为: 1000/(2×25)=20lp/mm

6.视觉放大率:视觉光学系统的放大倍率,其定义为有光学系统(即通过光学系统观察)时目标所张的角度与无光学系统(即用肉眼直接观察)时目标所张的角度之比。在人眼为探测器的目视光学系统中,在250mm距离处定义放大倍率为1。 目镜视觉放大率Г=250/f 7.数值孔径:就是到达轴上像的边缘光线的半锥角的正弦,即来自轴上物点的半锥角的正弦。 8.红外系统识别和探测距离的计算: 其中,d s—识别距离 d t—探测距离 h—物体尺寸 f—光机系统焦距 n—识别或者探测所需像素数 d0—像元尺寸 9. 光焦度:焦距的倒数。用Φ表示: 其中,n—透镜的折射率 r1,r2—透镜的两个曲率半径

光学透镜参数现代测量方法研究

光学透镜参数现代测量方法研究 1.光学透镜的的含义 (3) 1.1什么是镜片的顶焦度? (4) 1.2面镜度及其实际应用 (4) 1.3为什么散光眼配镜后看物体有变形现象? (6) 1.4为什么近视镜片看物体是缩小的、远视镜片看物体是放大的? (9) 1.5如何从三棱镜的角度理解屈光参差的顾客比其他顾客更难适应框架眼镜? (10) 2.像质评价和像差公差 (12) 2.1瑞利判断和中心点亮度 (12) 2.1.1 瑞利判断 (12) 2.1.2 中心点亮度 (13) 2.2分辨率 (13) 2.2.1 分辨率基本公式 (13) 2.2.2 缺点 (13) 2.2.3 优点 (14) 2.3点列图 (14) 2.3.1 点列图定义 (14) 2.3.2 适用范围 (14) 2.3.3 优缺点 (14) 2.4光学传递函数评价成像质量 (15) 2.4.1 传递函数定义 (15) 2.4.2 优点 (15) 2.4.3 利用MTF 曲线评价成像质量 (15) 2.5光学系统的像差公差 (15) 2.5.1 望远物镜、显微物镜像差公差 (15) 2.5.2 显微目镜、望远目镜像差公差 (16) 2.5.3 照相物镜的像差公差 (17) 3 光学透镜参数的现代测量方法 (19) 3.1曲率半径测量 (19) 3.2面形测量 (21) 3.3焦距测量 (22) 3.4MTF (25) 3.5结论 (27) 参考文献 (28)

摘要:现代光学测量方法通过计算机实时控制,对数据和图像进行采集和处理,代替眼睛进行对准、定焦和读数。曲率半径的接触式测量由精密数显编码器和曲率半径计算软件实现,面型测量使用激光干涉仪、CCD 和计算机进行干涉图的采集和计算,焦距、后焦距、曲率半径的自动光电测量方法代替了传统光具座,高精度传递函数测试仪测量MTF 极大地提高了测量操作的简易性和灵活性。采用光电传感器、计算机辅助、高精度、综合测试是现代光学测量的显著特征。关键词:光学测量;透镜参数 Study on modern measuring methods for lens optical parameters Abstract: Modern optical measuring methods were controlled by the computer, the data and image were collected and processed. The eye was replaced by the modern measuring methods to aim, focus and read data. Curvature radius was measured by encoder and software computation. Surface quality was measured by laser interferometer, CCD and computer. Interference image was collected and computed by computer. The measuring method for focal distance, back focal distance and crvature radius replaced traditional optical bench. High precision MTF instrument improved the facility and agility for measuring. The main characters of modern optical measure are photoelectric sensor used, computer assistant, high precision and compositive meas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