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节草观后感

三节草观后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观纪录片《三节草》评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文新081-1 王玲玲200890502128

三起三落的世纪老人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世纪老人邓小平,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开创了中国的新时代。魄力与智慧并存的伟人,在面对人生的大起大浮,能做到波澜不惊,处之泰然,才换来了传奇一生与丰功伟业。革命战场上的他,领导班子了的他,被打倒得他,做中国社会建设设计师的他……人生中的三起三落的见证了他非凡的一生。观看《三节草》之后想到的第一个人是邓小平。之所想到他,是因为片中主人公肖淑明老人的一生也是颠沛流离,命途多舛。她的命运中也充满了难以预料的变动。

命运所定无奈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片中如同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但带来的却是不同的主人公,一位值得尊敬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的老人。“命运所定,无奈何。”肖淑明老人在面对人生的回忆中,把命运视为最具有掌控力的因素。是它让老人从繁华的城市走向泸沽湖,是它让一个16岁的汉族女孩嫁给了摩梭族的土司,是它让一个人从学生变为压寨夫人再变为干部家属最后变成普通农民。在平静的泸沽湖上,撑着长杆的拉珠,不能再像以往一样捕捞到草海里大把大把的虾子、鱼子,喇宝成的离世带走了肖淑明老人相对富裕的生活。命运的变幻无常使老人变得逆来顺受,对待子孙后代不离不弃,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落魄。肖淑明老人本事出身于国民党军官家庭的小姐,竟在泸沽湖守候了54年,她如同漂泊在暴风雨的浩瀚大海上,不知道下一刻命运将她荡向何方。

老人以特写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讲述着自己的传奇一生,在配上生活的点点滴滴,流露着的是一位有健康硬朗的体魄、贴心负责的心、强势自信的双眸、咄咄逼人的话语与深明大义的性格、在命运的磨砺中不屈服肯坚持的长者。

女人脊梁上也有责任

“娃儿们舍不得,自己亲生的骨肉,要想把娃儿抛弃了,到外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自己感到自己的良心问不过。”这是肖淑明老人在泸沽湖守候54年的原因。

肖淑明老人能文能武,年轻时弹琴、骑马、打枪无所不能,现在她在家族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威望,处理事情果断有理。老人的能力很强,她想离开泸沽湖是不难的,但是她舍不得儿女,能够看到儿女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就心满意足了。年龄大了,她仍不清闲,煞费苦心的为孙女拉珠争取去成都工作的机会。也许人就是如此,能和亲人们在一起,能为子孙后代忙碌操心也是幸福,日子没得吃没得穿,这些都便得不那么重要了。尤其像这样远嫁摩梭族的汉族女子,一切更是难能可贵、感人肺腑。因为女人的脊梁上也有责任。

两代人两个民族两个社会

《三节草》这部纪录片采取老人自述与真实记录她身边生活交叉进行。老人讲述自己罄竹难书的苦难一生和孙女拉珠进成都工作的事情是片子的两个主线。两条主线互相穿插相互补充,时空上的穿越,再现两代人不同的境遇与生活。老人在16岁时告别城市来到泸沽湖,尝到了人生酸甜苦辣,为了自己儿女决定留在泸沽湖,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1996年在成都某公司的资助下,老人带着孙女拉珠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故乡成都。与城市的这次见面,使老人发现自己已经和现代都市已经不合拍,疏远陌生了。拉珠同样被也被现代化的城市所吸引,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到成都工作。乌云罩在拉珠心头上,雨帘挂在拉珠的脸颊上。到成

都工作的音信迟迟不来,拉珠的心情同雷电交加的天气一样。雨后彩虹带来了被成都接纳的佳音。拉珠内心的天空放晴,期盼着。旧一代人经历了54年的与世隔绝,新一代人挣扎着奔向城市。

老人的悲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民族间的差异。汉族与摩梭族,一个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一个是最后的母系社会走婚制。民族习俗、地域的差异,使老人的人生多了些许凄凉与不易。片子中,老人口述摩梭族的走婚制,与镜头下的摩梭习俗做“瓜达”等等展现着这个魅力奇特的民族。在摩梭族生活的54年里,她承受着思乡之情、承受着丈夫花心无理,在泸沽湖挣扎着。适者生存,老人逆来顺受,但从未放弃汉族的文化与少女时代学习的知识。两个民族的文化在老人的身上渐渐交融,共铸了眼前这位立体的强势老人。

泸沽湖的生活与成都的生活,一个原始安逸一个摩登发达,像是两个社会。民族与地域的不同构成了两个地方的社会差异。片中虽然拉珠母亲的汉语讲得很生疏,但是拉珠父亲以及一些年轻人的汉语讲得还是很流利的。这证明着时代的变迁在渐渐改变着这个古老独特的民族。拉珠对成都的向往,-吧老人一家对进成都工作的支持和全乡人的羡慕展现了摩梭这样一样原始的民族在积极的强烈的想融入现代,而成都公司对拉珠的接纳也展现了现代社会对存在差距的社会伸开双臂乐于接受,两个社会在互相接纳融合。

命运的轮回

“54年前,我走进泸沽湖,54年后,拉珠走出泸沽湖,这就是人的命了!”阴差阳错的从城市来到泸沽湖,一陷就是54年,老人是想回成都的,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家乡。当她面对自己的子孙后代,毅然决然的选择守候。

老人把重返成都的愿望寄托到孙女拉珠的身上,她竭尽全力的为珠争取进成都工作的机会。老人不仅仅是作为外婆在尽力满足孙女的愿望,同时也希望拉珠能够走出女儿国,看看外面的世界,借一束现代的光辉,而且更是深深地藏着肖淑明老人思念家乡,重返成都,与时代接轨的梦。对于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而言,自己的梦只能寄托在后代的身上。

拉珠,一个有追求的年轻摩梭族女子。也许是因为从小接受过教育,也许是与成都的那次邂逅,也许是从外婆那里的耳濡目染,或许她本来骨子里就带有挣脱束缚打破陈规的意念。她在家人的支持下,走出了摩梭,走出了那个最后的母系社会。摩梭这个神奇特殊的民族注定孕育特别的一族人。拉珠的向往,家人的支持与乡亲的羡慕证明着摩梭在进步,而拉珠就是一个缩影。

54年前,肖淑明老人在强权的命运下来到泸沽湖,54年后她的孙女走出泸沽湖,这是命,是命运的轮回。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人生的最高境界应像范仲淹说的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家里的老人时常讲:“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一家族的命运尚且充满着变数,何况我们个人呢?“三穷三富不到老,人如三节草,不知哪节好。”肖淑明老人这样总结人的一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人生的变数重重,我们往往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但我们面对低谷可以处变不惊,坚毅自信,为下一段的命运争取高潮。相信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论人生辉煌还是落魄,高潮或者低谷,着都只是人生一段经历,一个部分,我们都会翻过这道坎,善待正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肉体与精神在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一切才能得以重生。垂死的凤凰投入火中,在火中浴火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为美丽辉煌永生的火凤凰。

爱融泸沽湖

三节草的象征意义便是肖淑明老人大起大伏、大喜大悲的一生。片子的摄像机为

老人所用,听她讲她的传奇一生,用她的角度展现她的生活。有人愿意把她看成新时代的文成公主、王昭君、和亲大使。也许她的功绩没有那么值得历史铭记,但独特的身份,传奇的一生,的确是她成为现代社会上一个独特的老者,镜头值得记录她的故事。她说这辈子她的骨头要化在泸沽湖水里了,自己为了儿女守候在泸沽湖畔,生活虽然大起大落、清苦艰难,但她为了子女乐此不疲。“我已经70岁了,不想管那么多了,但是我还是担心拉珠,担心她是否能在成都站得住脚。”老人的心里装着亲人后代,她口里句句声讨着喇宝成、声声诉说着算苦水。但她是爱泸沽湖的,她已经融进了湖水,她爱自己的子孙后代。童趣盎然的孩童在老人院子里嬉戏打闹,岁月的雕刻下的皱纹没有束缚住老人发自内心的微笑的脸庞,双手也遮掩不住她的爱。

祝福肖淑明老人,祝福拉珠,祝福泸沽湖的人民,祝福民族融合,祝福时代共同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