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太和一中高三语文最后一卷

安徽省太和一中高三语文最后一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它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肩肩”,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在庄子看来,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是因为他们尊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

B.在《德充符》中,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塑造了一批形貌奇丑无比的人物,他们不但得到了妇女的爱慕,而且也得到了国君的赏识和重用。高考资源网

C.在庄子看来,形貌奇丑的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D.庄子虽然认为“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但并不排斥形体与精神双美兼得的现象的存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哀骀它之所以得到爱慕是为了更有力地反驳以孔子为代表的排斥丑怪之美的儒家美学。

B.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

C.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标准,而贯休笔下的人物怪异甚至丑陋,与儒家美学的追求迥乎不同。

D.贯休笔下庞眉大目、孕颐隆鼻的罗汉形象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一脉相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庄子看来,孔子所遭受的“天刑”指的是他在精神上只知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

B.《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这体现了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

C.庄子指出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的这种美学思想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D.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定,这大大拓展了中国美学的领域,对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儒家美学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①。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②。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

是时,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宣帝。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侯,迁颍川太守。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广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先是,颍川豪桀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广汉患之,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③,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又教吏为缿筩④,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一切治理,威名流闻,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本始二年,从军还,复用守京兆尹,满岁为真。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⑤,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地节三年七月,司直萧望之核奏:“广汉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逆节伤化,不道。”宣帝恶之。广汉竟坐要斩。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节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举茂材,平准令:茂材,即“秀才”,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平准令:官名,管理物价。

②平陵方上:平陵,汉昭帝陵墓。方上,陵墓的方顶。

③受记:得知公文的内容。

④缿筩:(xiàng tǒng):形似筒的密告箱。⑤钩距:从事物关系中寻找线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守:暂时代理

B.广汉闻之,先风.告风:同“讽”,劝告,警告

C.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准:准确

D.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谢:劝告

5.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赵广汉精于吏职的一组是()

①若计如此,且并灭家②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侯

③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④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⑤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⑥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广汉年轻时就做官并因廉洁、通达、敏捷、谦虚待士而有名气,并因此升迁为京辅都尉和京兆尹。

B.杜建的门客作奸犯科,杜建拒不改错,被赵广汉立案法办,虽然有权势的宦官和有声望的豪绅为之说情,赵广汉最终也没有同意,于是杜建的门客想要劫狱。

C.赵广汉在京兆尹一职上,利用挑拨离间之策惩办了原、褚两大家族,改变了那里官员之间的相互勾结的恶俗。

D.赵广汉曾奏请朝廷上调全国游徼狱吏的俸禄等级,也因此使得这一级别的官员比较自重,秉公执法,让官吏百姓们一并赞不绝口。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5分)

(2)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8分)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注]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8.试分析“倦”“堕”两字的炼字效果。(4分)

9.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其中的六小题,多选按前六题)(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3)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闻道有先后,。(韩愈《师说》)

(6) ,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其二)》)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8)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已亥杂诗》)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4分)。

绳子的故事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高考资源网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有删改)

[注]坍台:吴方言,丢脸。高考资源网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12.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14.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7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滂.沱/磅.礴炮.制/越俎代庖.叱咤./姹.紫嫣红

B. 悄.悄/悄.然落.枕/落.花流水果脯./惊魂甫.定

C. 谥.号/裨益.下载./载.歌载舞斐.然/蜚.短流长

D.扉.页/诽.谤包扎./扎.扎实实拮据./虎踞.龙盘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

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

....,兴味索然。

B.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

局宜瞻前顾后

....,不可盲目发展。

C.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

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

....的功底与素养。

D.虽然教育厅领导只是走访了少数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

....,他们对我市推行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的。

17.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虽然我国农村历来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但是由于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

①商品意识的侵入和年轻人一代现代化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②老年人的价值和作用以及竞争能力都有所下降

③对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构成了直接的冲击

④经济收入远远落后于年轻人,自我保障能力相对弱化

⑤代际之间的经济和伦理关系发生分化

⑥对农村的社会化养老提出了新的要求

A、②④③①⑤⑥

B、①③⑥⑤②④

C、①⑤②④③⑥

D、②④①⑤③⑥高考资源网

18.下面六个句子有五句话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

(1)几年以来,在受美国经济低迷和国家执行从紧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证券市场股票指数一路下跌,市场信心严重不足,广大股民损失惨重。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之后,中国革命就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大大改变了样子。

(3)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在校园网主页上增设了“辛亥英烈”专栏,点击次数两天之内就超过了6万多人次。

(4)中国国情决定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经过长时期努力才能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5)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发达地区不仅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所能享受的文化服务也有不小差别。

(6)今年,居民生活价格指数一路上扬,农产品价格大多都20%以上的上涨,但电器产品的价格却一路走低,某品牌的电视,同一规格的产品两个月内降价竟接近一倍。

19.依据下列材料,用一个单句概括出儒、道、佛三家的共同特征。(4分)

共撑中华传统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当为儒、道、佛三家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并在现实世界中成就最高的道德境界,实现人生价值,给无数英雄豪杰带来精神鼓舞和巨大满足。道家重视人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主张因顺自热,从而为不重功名利禄者或默默无闻者提供精神支持,佛家则关心人的生老病死,关心愿望和现实之间永远无法消除的反差所带来的痛苦,给有深切痛苦感的人以心理的温暖的慰藉。在历史上,三家各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质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弥补着彼此的不足。

20.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中学阶段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6分)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

_,-----------------------------;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

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五、写作(60分)

请以“激情与理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鲜明。

太和一中2012年高考冲刺试卷--语文答案

1.B (变原文未然为已然)

2.B(强加因果)

3.C(曲解文意)

4.C(准:衡量)

5.B(②被赐予侯爵,不能表现精于吏职;④⑥间接表现赵广汉精于吏职,主要表现为人称道的)高考资源网

6.B(A因果关系不当;C不是在京兆尹一职上;D上调的是长安城这些官员的俸禄等级)7.(1)官吏百姓互相揭发暗地里做过的坏事(“告发”、“举报”等亦可),赵广汉能够以此作为耳目,盗贼因为这个缘故不敢作案,作案又总是被抓。(5分。“告讦”“以故”“辄”各1分,句意2分)

(2)赵广汉虽然犯法判罪被处死(因犯法应当处死),担任京兆尹廉洁清明,以威力(或“用威力”,或“威慑”)控制强横有权势的人,平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业)。(5分。“坐法”“诛”“得职”各1分,句意2分)

8.“倦”字不但描绘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堕”从听觉角度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自高而下,而且传出听者心惊情凄的感受。

9. ①象征:颔联中的倦鹊、飞鸿是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的象征。②拟人:颈联写诗人主观上想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是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期约,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颈联将“愁”与“老”拟人化,使直接抒情带有生动的形象性。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困顿失意的被贬官员的形象。

10. (1)虽九死其犹未悔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栗深林兮惊层巅

(4)同是天涯伦落人

(5)术业有专攻

(6)春水碧于天

(7) 人比黄花瘦

(8) 化作春泥更护花

11.(1)CE A.“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不准确,主要反映的应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道德堕落问题。B.“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错误,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D.“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与“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错误,小说把作者自己的爱憎、褒贬寄托在情节中,体现出对人物的深深同情,没有讽刺之意,也并非冷峻,而是将激情隐藏在内容的描写之中。(答E得3分,答C得2分,答A得1分;答B、D不得分)

12 ①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三种:一是马具商的诬告,二是乡政府的审

问,三是周围群众的奚落。(2分)②在这场逼死奥士高纳大爷的围攻中,马具商是发难者;乡政府的审问,代表官方压制,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猜测与不信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奥士高纳大爷忧郁而死的第三方面力量是众人的嘲笑和奚落。(2分)③这三股力量

汇集一起,形成一种无形的罗网,而其核心又是社会的道德堕落、愚昧的偏见和可怕的习惯势力。(2分)

13.①奥士高纳大爷是法国社会中一个勤俭、诚实的农民,作者着重描写的不是他物质生活的贫穷,而是精心刻画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2分)②将奥士高纳大爷置于一个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群体精神麻木的思想状态下,围绕着诚实与说谎这一矛盾冲突,充分展示奥士高纳大爷的性格特点。(2分)③小说紧紧扣住奥士高纳大爷“诚实”的性格这一特征,以洗练精确的细节描写,深入细致的心理刻画,描写了他的性格发展,心理变化,写得细致生动,自然而无雕琢。(2分)

14.观点一: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小说通过一根绳子的故事,反映荒唐混乱的世风,揭示重大的社会道德问题,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过于直白,无法增强小说意蕴的深刻性。②小说以“绳子”为线索,布置全局,结构全文。全文围绕一根小小的绳子,描写一个老实人的悲剧,故事娓娓道来,不露痕迹,使精巧、奇特出于自然。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小说的行文线索就不够明晰,情节衔接就不自然。③小说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把“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反映普遍的社会现实,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就不能显示由点及面、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观点二: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合适。①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奥士高纳大爷,他是一位勤俭诚实的老实人,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有利于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②小说写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根绳子,因而被冤家诬告,又受到众人奚落,以致忧郁而死,主要内容是围绕这个老实人而展开的,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可与小说的内容更吻合。③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的悲剧,展示了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做违反常理的社会道德观念,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也是与小说的主题相融相符的。

(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本内容2分,分析恰当4分,言之成理即可)

15、D( A.pāng / páng páo zhà/chà B. qiāo / qiǎo lào/luò fǔ

C. shì / yìzài fěi/fēi

D. fēi/fěi zā/zhā jū/jù)

16 、A(A.不厌其烦:不嫌麻烦。本句应该用“不胜其烦”。 B.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C.大方之家:见识广博,学问深厚的人。

D.管中窥豹,比喻从观察到的一小部分,可以推测到全貌。)

17. D

18.(1)删除“受”或“在……下”

(2)“自从”调到句首

(3)删掉“多”

(5)“不仅”调到“发达地区”前

(6)减少不能用倍数,把“一倍”改为“一半”

19.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切,(或关注入的生存,给人以精神支柱)是儒、道、佛三家的共同特征。

20. 示例: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让他追求“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光明与自由;苏轼需要一座庐山,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高考资源网

21、作文

“激情与理性”是一道“关系型”的作文命题。写作本文首先得理解“激情”与“理性”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激情”是一种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而“理性”指的是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它们之间是一种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关系。激情往往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而理性则是把握人生方向与平衡的方向盘。一个人如果没有激情,人生会变得冷漠、萎靡而苍白;但是如果缺乏理性的

驾驭。激情则很有可能变为一匹脱缰的野马,带着你驰向你无法预知的境地。所以,应当努力达到二者的和谐共处。完美统一,这样才能谱写出人生的华彩乐章,也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思考这一问题,对于年轻人的健康成长也不无意义。

写作本文可以联系当今社会上那些缺乏理性思考,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凭一时热情办事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议论,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也可联系社会上某些瞻前顾后,一味计较成败得失而缺乏热情的冷血的社会现象展开评议,指出在这类社会问题中缺失的关键元素——或理性,或激情,从而强调理性与激情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可偏废的道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